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
看了许多有关《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的写作小技巧,下笔写起来总有一些不得心应手,那么本篇《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范文就是你的良师益友,比较适合你来阅读参考,不妨一起来看看本篇《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 篇1
人人都知道珍惜时间,时间就是金钱,可又有多少人知道珍惜时间,往往都是到老的时候,或者刚踏入社会,不知深浅的时候,就会有这种感觉:“时间过的飞快,转眼就该成家了,而自己呢,还是一小毛孩,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没有,你就该叹息,时间如果能倒转的话,那该多好啊!”下面就讲一则关于珍惜时间的鲁迅。
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
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名人故事
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我想:时间就是性命。倘若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因此,鲁迅最讨厌那些「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人,在他忙于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找他聊天或闲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对人家说:「唉,你又来了,就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温馨提示: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时间很宝贵,时间不会为任何人而停留,如果你把握时间,如果你现在知道时间的宝贵,请不要在浪费时间,请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毫无用处的地方!
以上为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 篇2
今天,我在看新闻时,无意中发现了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于是就开始读他的资料。张亚勤博士19××年出生于山西太原,12岁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23岁获得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他是数字影像和视频技术、多媒体通讯方面的世界级专家。张亚勤博士现任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负责微软在中国和亚太地区的科研及产品开发的整体布局。他同时作为微软大中华区战略决策委员会的成员,与其他成员一起,领导微软在大中华区统一战略的制定,推进微软在这一地区的业务发展、市场策略及本土自主创新。
以上为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 篇3
就在贝多芬一心准备投身音乐大干一场时,命运向他露出了狰狞的面孔。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就发现自己的听力急剧下降,对于一位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的钢琴家和音乐家来说,听力的衰退不啻于世界末日。但贝多芬进行了顽强的抗争,并说出了那句传送千古的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
当时的贝多芬还爱恋着一位叫朱丽叶塔的姑娘,著名的\'钢琴奏鸣曲《月光》就是献给她的。然而幼稚风流的朱丽叶塔辜负了贝多芬的一番情意,后来竟与一位男爵订了婚。
耳聋的治愈日渐渺茫,又痛失心仪已久的恋人,这双重的打击使顽强的贝多芬支持不住了。1802年他写下了一封绝笔信,即现在被称之为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遗书》。在信中他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内心深处的理想和痛苦。凡是误解贝多芬的人,如果仔细总结了他的遗嘱,都能发现其中真实的原因,从而原谅他的种种缺点。
不过他还是重新振作了起来,他那坚强的个性不可能屈服于命运摆布。还是那篇遗嘱中,贝多芬说道:“是艺术,就只是艺术留住了我,啊!在我尚未感到把我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觉得我是不能离开这个世界的。”
以上为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 篇4
今天,妈妈从图书馆买来了一本名叫《中外名人故事》的书,我一回到家就兴致勃勃的读了起来。来源:
哇!这本书的目录上有这么多名人呀!不光有中国的名人,就连外国的名人也不计其数,其中就有爱迪生、瓦特、达尔文、爱因斯坦……名人,这当中最吸引我的属爱迪生了。来源:
爱迪生被人们称为“发明大王”,我想这也是恰如其分的,因为爱迪生一生中有20xx多种发明,其中有许多发明是我们这个时代很普通的东西,可是他们那个年代很罕见。爱迪生小的时候并不聪明,可是尽管这样他还是喜欢问一些问题,这也使他变得比常人更加聪明了。
《中外名人故事》中的名人都是靠着勤奋学习而成为名人的,所以我们就要学习他们勤奋学习的态度,长大后当一位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以上为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 篇5
爱因斯坦是一位赫赫有名的.科学家,他担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主任后更忙了, 很少能呆在办公室里,一切日常事务性工作都由秘书处理。
一天,已经过了下班时间,办公室里的电话铃响了。秘书不耐烦的拿起了听筒。
“请问我可以和主任谈话吗?”耳机里传来温文尔雅的声音。可秘书一时没听出是谁,按照老习惯回答:“主人不在。”“那么,请您告诉我,爱因斯坦博士住在哪?是新搬的家。”
秘书婉转地回答说:“不能奉告,因为爱因斯坦博士太忙,他不愿他的住处受到干扰”
这时,电话里的声音突然变低了:“请你不要告诉任何人,我就是爱因斯坦博士。我正要回家,可是我忘了自己住在哪里了,请你给我查一下我的住址”
秘书听了,忍不住笑起来。
原来,这天爱因斯坦回家时,在路边走边思考问题,当他发现自己迷了路,想回家时,却又忘记了自己家的地址,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他只好打电话麻烦秘书查找地址了。
爱因斯坦在学习和工作上有着惊人的记忆,可他在生活上的记忆里却这么差,这是因为他把精力都集中在科学研究和探索上了。
以上为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 篇6
当绝大多数地质学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集在地球南北两极地区的时候,罗尼·汤普森锁定的却是长期不受学术界重视的热带冰河领域。我们居住的地球正日趋变暖,多年致力于热带冰河研究的美国冰河地理学家罗尼·汤普森正努力赶在积雪消融之前,攀登更多的高峰,收集记录能反映地球气候变迁等的宝贵的信息冰核。
几年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冰河地理学家罗尼·汤普森站在东非乞力马扎罗山的山顶,仔细观察着他的同事递过来的一块柱形冰核。凭着近四分之一个世纪来饱经风霜的职业眼光,他一眼看出玻璃般光滑的冰核表面其实布满了小眼。这可不是空气偶尔渗进而形成的小气泡,而是冰雪融化后,雪水流淌时留下的沟槽痕迹。从这里传递出的可不是一个令人乐观的信号。
冰核表面的小眼证实了汤普森的推测:东非乞力马扎罗山地区的气温正迅速攀升,覆盖山顶的层层积雪有可能在15年内消融殆尽。如果真是如此,曾被欧内斯特·海明威形容为“伟大,崇高,令人难以置信地洁白”而在世人心中不朽的乞力马扎罗山,终将无奈地成为人们记忆中的碎片。为慎重起见,汤普森和他的`同事设法把这些冰核样品带回了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前些时候在环热带高山考察中获取的地质样品一道,放在他们的超低温极地冷藏柜里。
在这以后的5年时间里,汤普森从这些五花八门的地质藏品里发掘出了许多更有价值的东西。高山上的陈年冰核如同树木年轮,长年扮演着大自然的忠实记录员角色,为所在地区相当精确地记录了一份几个世纪里温度和降水量等气候变化的信息。正是得益于汤普森这种长年孜孜以求的“地质解密”工作,这些珍藏于大自然天然图书馆中的宝贵资料才不会在冰雪消融后丧失殆尽。
令人欣慰的是,汤普森已经抢救并破解出了许多地质记录。例如,19××年从采自秘鲁南部奎尔卡亚冰峰的样品中,他重建了一份近1500年来秘鲁的气候从湿润到干燥的变化过程,可作为该地区1500年来文明兴衰的自然注解。19××年他又成功解读了中国青藏高原近4万年的地质演变史,紧接着又于19××年成功解读了中国古老冰层近76万年的演变史。除此之外,汤普森还有力地证明了,从美洲南部的安第斯山脉到亚洲中部喜马拉雅山的环热带冰河地带,在2万年前的气候比现在科学家们设想的要寒冷得多。
以上为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 篇7
前几天,我看了一本注音读物,叫《中国名人小故事集》。
其中有一个故事叫 七岁时高斯进了 st. catherine小学。大约在十岁时,老师在算数课上出了一道难题:「把 1到 100的整数写下来,然后把它们加起来!」
每当有考试时他们有个习惯:第一个做完的就把石板面朝下地放在老师的桌子上,第二个做完的就把石板摆在第一张石板上,就这样一个一个落起来。
这个难题当然难不倒学过算数级数的人,但这些孩子才刚开始学算数呢!老师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
但他错了,因为还不到几秒钟,高斯已经把石板放在讲桌上了,同时说道:「答案在这儿!」
其他的学生把数字一个个加起来,额头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却静静坐着,对老师投来的,轻蔑的、怀疑的眼光毫不在意。
考完后,老师一张张地检查着石板。大部分都做错了,学生就吃了一顿鞭打。
最后,高斯的石板被翻了过来,只见上面只有一个数字:5050(用不着说,这是正确的答案。)
老师吃了一惊,高斯就解释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对和为101的数目,所以答案是 50×101=5050。
由此可见高斯找到了算术级数的对称性,然後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合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地凑在一起。
以上为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 篇7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 篇8
关于世界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是谁发明的问题,科技史上早有定论,他就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但伽利略却否认这一点,他说是荷兰人首先发明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1608年,荷兰有一位眼镜制造商叫汉斯?李波儿赛,他的两个孩子很调皮,也很聪明。一天,偶然一个机会,两个孩子从店铺里拿来两片透镜,一前一后摆弄着,用眼睛张望着。孩子们惊讶了,他们发现远处教堂上的风标又大又近。李波儿赛得知此事也很高兴,他就用一个简易的筒,把两块透镜装好。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台望远镜。
1609年,发明望远镜的消息传到了意大利,伽利略知道了,就按此方法制作了一个放大3倍的望远镜。后又经过改进,使望远镜一下子放大20倍。他用此观察星星,居然可以观察到木星的圆面,看到了月球上高低不平的环形山。1610年,他又用放大30倍的天文望远镜观察到木星的4颗卫星,看到金星的圆缺变化。
正因为是伽利略改进了望远镜的性能,又用来观察星星、月球、金星以及太阳等天体,并首次发表观察结果,因此确切地说,是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而那位汉斯?李波儿赛则是望远镜的发明人。
以上为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 篇8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 篇9
霍金是谁?他是一个大脑,一个神话,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名义下的巨人……或许,他只是一个坐着轮椅、挑战命运的勇士。
一次,霍金坐轮椅回柏林公寓,过马路时被小汽车撞倒,左臂骨折,头被划破,缝了13针,大约48小时后,他又回到了办公室投入工作。
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起来有点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唯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当然,霍金也尝到过“自由”行动的恶果,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下,跃入轮椅,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来。
19××年,霍金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探索出宇宙的起源。
以上为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 篇9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全文内容,如《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