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素材 > 名人故事 > 抗战英雄故事50字

抗战英雄故事50字

时间:2022-12-22

  导语:抗战期间,都有哪些抗日英雄呢?

抗战英雄故事50字 篇1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主角是12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带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19××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以上为抗战英雄故事50字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抗战英雄故事50字 篇2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打动,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以上为抗战英雄故事50字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抗战英雄故事50字 篇3

  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

  以上为抗战英雄故事50字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抗战英雄故事50字 篇4

  19××年10月15日,我军解放锦州之后,又在沈山铁路线的黑山、大虎山一带与援锦之敌展开了激战。

  10月25日凌晨5时,困兽犹斗的廖耀湘兵团为打通逃往营口的退路,命号称“虎”师的新6军22师向大虎山我军阵地再度发起进攻,敌66团向大虎山右翼青苔泡村我内蒙骑兵1师2团防守阵地涌来。持续3个多小时的激战中,敌人在飞机和重炮掩护下多次发动集团冲锋,但是都被来自内蒙草原的蒙古族勇士英勇地击退。损失惨重的敌人久攻不下,就在我军正面构筑重机枪阵地,调集兵力,准备发动更凶猛的.攻击。这时,我2团由于连续作战,弹药不足,局势十分险恶。为扼制敌人进攻,坚守青苔泡阵地,上级决定派骁勇善战的3连长拉玛扎布率队在敌进攻时实施乘马反冲锋。

  拉玛扎布率领3连风驰电擎般地冲入敌群,马刀翻飞,左劈右砍,杀得敌人哭爹喊娘,狼奔豕突,仓皇溃退。拉玛扎布跃马挥刀,一连劈死十几名敌人,马刀和衣服上溅上许多鲜血。当他发现一片坟堆后的敌重机枪阵地还在喷吐火舌负隅顽抗时,便怒吼一声:“拔掉它!”他毅然催马,箭一般冲去。在距敌阵地30米处,冲在最前面的白马突然被密集的子弹扫中,拉玛扎布猛地被掀下马来,他趁势就地滚了几滚,看到伴随他冲锋陷阵的战马倒在血泊中,心疼得掉下眼泪。

  这时,我冲锋的队伍中又有人接连落马,拉玛扎布心急如火,他从腰间拔出手榴弹甩向敌人,“轰”的一声,敌人的一挺机枪哑了。拉玛扎布又投出两颗手榴弹,随着爆炸声,他像一只猛虎从地上跃起,一手挥着马刀,一手举着手榴弹,带着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冲上了敌人阵地。“哒哒哒……”魂飞魄丧的敌人慌乱中开了枪,拉玛扎布前胸多处中弹,向前扑倒,一腔热血喷洒而出,染红了身下的土地,马刀和手榴弹仍紧紧地攥在手里……

  拉玛扎布的英雄事迹,迅速在部队传开,为表彰他的卓越成绩,部队给他追记战斗三大功(相当于特等战功),并授予“人民烈士”的光荣称号。

  以上为抗战英雄故事50字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抗战英雄故事50字 篇5

  13岁潜伏日军做翻译 投身抗日义不容辞

  陈敏学,19××年生,是土生土长的广东省深圳市东门人,当时家在“深圳墟”,即今天的老东门一带。

  19××年10月12日,日军分三路在大亚湾沿澳头至平海强行登陆,入侵后派一小股部队驻扎在“深圳墟”一带,并开设了一个学习班,逼迫小学生到那里学日语。陈敏学和四、五十个孩子都被拉去。

  19××年,陈敏学13岁不到14岁,学了3年日语后出口流利。日军看中这个小鬼的聪明伶俐,将他招到司令部,强迫他给日本人做翻译。日军可谓费尽心机“培养”陈敏学,还给他起了个日本名字“铃木三郎”。

  19××年年底,一个寒冷的夜晚,陈敏学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自称是东宝抗日游击队的。他向陈敏学问了一些他在宣抚班当翻译的情况后,很严肃地说:“我们已经了解过你的情况,知道你在给日军当翻译时,没有干过什么坏事,也帮过不少老百姓,同情被日本仔迫害的人,你也曾经无意中解救过我们的游击队员,他们反映你有正义感,所以,我今天来找你,是想你为我们做点事情。”

  陈敏学对游击队早有所闻,他们神出鬼没,炸桥梁、毁铁路、烧炮楼、袭击日军,有时岗田部队抬着伤员回来,陈敏学还暗中叫好呢!可他从来没见过游击队,今天他们竟然找上门来了,面对这个在黑暗中看不清面目的人,他感到一阵莫名的兴奋与惊讶。

  “你去帮我们了解日本鬼子的.情况,譬如长官叫什么名字,部队叫什么番号,有多少人数,有什么武器,什么时候到哪里去;还有,如果有游击队员被抓,我们会设法通知你,你要想办法协助我们营救。记住!你做这些事情,不能告诉任何人,包括父母兄弟!不然,会招杀身之祸。”来人口气带点命令式,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

  来人拍了拍他的脑袋,之后便消失在夜幕中。陈敏学到现在也搞不清楚,来找他的这个人是谁,是怎么样找到他的。陈敏学没提条件,也不讲报酬,自己都说不清当时为何一口就答应了人家。用现代的意识很难诠释往日的观念,陈敏学当时的举动,恐怕只有亲身经历过民族灾难,对侵略者有切肤之恨的人才能理解!

  14岁被迫从事“洋行翻译” 不畏严刑拷打

  19××年,驻深日军调防,新来的日军取代了岗田部队,陈敏学在日军的临时“编外翻译”生涯也就此结束。15岁这年,他进入日本兵牟田退役后开的“安东洋行”,负责翻译工作。

  陈敏学被“安东洋行”聘用不久,港九大队沙头角中队便教育他参加抗日斗争,发展他为游击队的情报人员。

  几次突击行动受挫,日军对陈敏学的身份产生怀疑。陈敏学被带到宪兵队的审讯室,这里是老百姓的鬼门关。很多群众都曾在这里被刑讯逼供,坐老虎凳、灌辣椒水、压竹杠、吊飞机,拷问谁是共产党、游击队。

  被审讯时,他装出一副很委屈的样子,“我一直在安东洋行当翻译,怎么成了游击队了。你如果不相信,那就杀了我吧!”说完,把头一扬,闭上眼睛。

  中岛盯着陈敏学的表情,突然双手一挥,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说:“好!你想死我就成全你,现在我倒数30下,如果不说实话,我就杀了你!30、29、28……”

  这时,陈敏学觉得地球好像停止了转动,眼前一片红色,身上直冒冷汗。可是“飕”的一阵凉风过后,他觉得自己的脑袋好像还在脖子上,赶忙用手捂着划出血痕的颈部。原来中岛下刀的瞬间,把刀刃反了过去,用刀背往下划的。

  审讯一直延续到下午5点,中岛严刑拷问,一无所获。于是恼羞成怒,狠狠推了陈敏学一把,歇斯底里地吼着说:“八格牙鲁!开路!你马上滚蛋,我不想见到你,再让我见到你就立即杀了你!”

  15岁见证抗日胜利 日军宣告投降

  19××年8月15日,日军宣告投降。港九大队沙头角中队在日军撤离后,立即进驻沙头角,并在东和小学举行了入城仪式。当地老百姓,沿街挂灯笼,点爆竹,夹道欢迎子弟兵,庆祝抗战胜利。当陈敏学挎着驳壳枪随部队出现在沙头角时,大家才知道“安东洋行”的小翻译原来是游击队员。

  沙头角中队队长邓华率领几位游击队员,代表东江纵队接受日军投降。在接受了一个宪兵队士兵投降的返回途中,日军警备队设下埋伏,并叫嚣说“武器不能交给游击队。”邓华让陈敏学把他的交涉理由翻译给对方听,见到陈敏学,这群日本兵傻了眼:这不是铃木三郎嘛?原来是给游击队的干活!“我仰着头,理直气壮翻译给他们听,日军哑口无言,面面相觑。”时过境迁,提及当时的经过,老人一脸自豪。

  以上为抗战英雄故事50字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抗战英雄故事50字 篇6

  NO.1

  息烽是贵州省会贵阳的市辖县,距离贵阳市中心66公里,北距历史名城遵义85公里。仅从字面上来看,息烽这个地名就与战争有关;19××年10月27日,国民党政府的“南京新监”从湖南益阳向贵州山区转移到息烽县,这个监狱是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军统局设立的一所用以关押共产党人、抗日志士、进步和爱国人士的秘密监狱,是当时军统所设的规模最大、管理最严、等级最高的一所秘密监狱,又称息烽集中营。著名革命烈士罗世文、车耀先、许晓轩、张露萍、黄显声及爱国人士马寅初、陈其尤等当年就曾关押这里。韩子栋、“小萝卜头”等亦在这里关押过。

  息烽集中营除本部外,还有专门关押杨虎城将军及其家人的玄天洞。玄天洞是一个天然岩溶洞,位于距离息烽县城8公里远的群山之中,洞内面积3400平方米,内有明朝末年修建的道观。这里山高谷深、地势险要。19××年10月—19××年7月,因发动西安事变被囚的杨虎城将军及其家人在此囚禁时间长达8年。

  NO.2

  息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英雄倍出的地方,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期间,息烽除涌现出了滚雷英雄方忠城外,还有一个媒体没有进行过任何报道、被中央军委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的传奇英雄人物陶红礼。在记者采访过的众多战斗英雄中,陶红礼是唯一没有受过半点皮肉伤害的英雄人物!

  在这次贵州寻亲之行前,记者查阅了很多有关所到之地的资料,息烽县除了滚雷英雄方忠城有一些资料记载外,对于陶红礼这位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的英雄模范人物,只有军委授予英雄模范人物的名单上有名字记载,其他就找不到只言片语对他英雄事迹的报道了。

  据息烽县老兵之家负责人邹泽斌和申文胜介绍说,陶红礼虽然是被中央军委授予称号的战斗英雄,但却过着与普通人毫无差异的生活。19××年退伍回乡后,陶红礼被安排进了息烽县麻风病院,一个被中央军委授予称号的战斗英雄,退伍回乡又操起锅铲当上了一名为麻风病人买菜做饭的“炊官”。按当时他的说法是“做什么工作都是为了干革命!”

  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高危传染性性疾病。主要累及皮肤及外周神经,严重者可致容貌毁损和肢体畸残。麻风病在我国流行已有20××多年,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古称疠风、大风、恶疾等。因麻风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直到上世纪7、80年代,各地治疗麻风病的唯一办法就是在边远山区设立麻风村(麻风病院),将病人集中进行隔离治疗,人们谈麻色变。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在上世纪末全球消灭麻风病的宏伟计划,经过各国的努力,麻风病在治疗上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绩,各地设立的麻风病院先后被撤销。

  息烽县麻风病院撤销后,陶红礼又被安置在一家频临倒闭的国营酒厂担任副厂长,酒厂倒闭后又被安置进了县农机公司,不料没过多久农机公司又被改制变成了私营企业,陶红礼这个当初响当当的战斗英雄,瞬间就变成了一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下岗工人。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陶红礼不得不买来一辆残疾人三轮车开起了“黑的”,偷偷摸摸上街搞营运赚点“黑钱”求生存。此外他还跟别人学吹唢呐,遇到有人家办喜事或丧事时,吹上一天唢呐可赚上几十元的收入,这在当时对他来说可是个不小的数字。

  直到20××年,一些参战老兵向有关部门提出解决陶红礼工作问题的请求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他的\'人生轨迹又才有所改观,他被安排进了息烽集中营玄天洞囚禁杨虎诚将军的旧址,当上了一名旱涝保收的管理员,退伍20多年的陶红礼终于可以按月拿到由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工资了。

  NO.3

  当我们来到玄天洞时,陶红礼恰好当天休息没到单位,通过电话联系得知,他给别人吹唢呐刚结束正在回家的路上,我们开车在半路上追上他时,只见他身背一对唢呐一身正宗当地农民的朴素装束。

  他家住在一幢80年代左右修建的旧房子里,只有大约四十来平方米,除了窄小的客厅墙上悬挂着的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时的合影和几张与中央领导接见时的珍贵照片外,其他没有一样象样的家俱。

  据陶红礼介绍,他本来在有正式工作后就不打算给人吹唢呐了,别人说着也不好听,但人家一有事都要来请,加之自己也喜欢也就当娱乐来玩玩了。陶红礼说现在他儿子已参加工作,在政府部门开车,老伴多年来一直是在做玉米饭到街上卖,一天也有不错的收入。一家人了除了房子破旧点,生活还过得去。

  提及他1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事,他告诉我们,他于19××年冬季入伍进入14军42师125团,此前在地方当知青时,他就是一名经过专业军事训练的民兵排长,又兼任炊事班长,不仅军事技术过硬且做得一手好饭菜,到部队后他分到了炊事班。

  19××年12月,陶红礼所在的125团接到上级命令,开赴文山州麻栗坡县参加即将展开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12月18日零时,接到作战命令的125团从个旧市大屯营区乘车途经开远、文山,于当日晚11时左右抵到达麻栗坡县城以北10公里左右的盘龙、窑上等村寨,就地分散进驻民房扩编整训31天,因在这之前,125团已在文山和贵州等地大量招兵充实兵力,文山本地新招收的兵员是还没有进营房就直接开赴这里了,其中还有几名盘龙驻地村寨的新兵。按原计划,125团进攻方向为从船头一线进攻越南河江,后来调整进攻方向由船头转向河口。

  19××年1月18日下午6时,部队徒步从盘龙集中出发,经三天行军于20日凌晨2时左右抵达河口县马尾冲地区,就地休整8天后于28日凌晨3时从马尾冲出发,于当日下午3时到达河口县半坡进行临战准备。团接到命令在总攻前派二连加强机、炮、侦察各一个排、民兵一个连于2月15日占领那老进攻出击阵地,第二天向越南境内实施进攻穿插。其余部队于2月15日晚11时从半坡出发于第二天凌晨5时到达河口边境的农场11队占领出境进攻出发阵地。

  2月17日凌晨,我军炮群1小时的炮击结束后,125团迅速渡过盘溪河进入越南境内……

  NO.4

  大部队进入越南境内后,125团负责向越南7号公里挺进,目的是切断越军7号公里的增援,消灭半群山之敌。在下午6点左右部队遭到越军炮火猛烈袭击造成很大伤亡。

  进入越南境内后,陶红礼在尖刀突击排当炊事员,任务虽然不是在一线拼杀,但却也是相当危险的工作,选择摆炊具做饭就是一大难事,一烧火就会起炊烟,一旦被越军发现就会引来炮火袭击,加之上山找柴火触雷事件也常有发生,此外就是给在一线的部队送饭时常常会被越军炮火层层阻拦或伏击。

  一天中午时分,陶红礼送饭到一线往回赶时,在路上遇到一具我军人员的尸体,他一看是本连的一位排长叫毕忠林(音),一看就知道是被敌人高射机枪从后面打中的,子弹从后脑进前面出时打出了一个大窟窿,脑浆都溢了出来。陶红礼用手将烈士的脑浆抓起塞进窟窿后,又用自己的急救包给他把伤口包扎好,将其背着从一条山路上走了近一个小时,才到达已被我军控制的公路上,拦下一辆军车将其遗体拉走。

  第二天傍晚,他和一个叫鲁阳俊(音)的战士给部队送饭时,遇到越军的一个临时哨所,帐篷边两个越南哨兵正在吹牛聊天。生性胆大的陶红礼和鲁阳俊悄悄商量决定,上去一人对付一个用匕首将两个哨兵干掉,然后冲进去将里面的敌人全部解决。两人大摇大摆地朝越军哨所走去,越军哨兵还以为是自己部队的首长查哨,给走在前面的陶红礼敬了一个军礼,陶红礼还礼后举起匕首就朝这名越军哨兵刺去,越军哨兵应声倒地,这时,由鲁阳俊对付的那名哨兵的枪响了,鲁阳俊当场牺牲。陶红礼用枪将这名越军哨兵击毙后,马上隐蔽起来与一窝蜂从哨所里冲出的敌人对抗,就在附近的我军部队听到枪声后迅速赶来增援,将这个临时哨所里的敌人全部歼灭。

  又是一天傍晚时分,陶红礼在送饭返回途中遇到一名伤员因流血过多已奄奄一息,他当即将这名伤员背着越过一条河赶到公路上后,拦下一辆路过的我军小吉普车,将其交给车上看似首长的人后继续往回赶路。在路上他又发现了敌人的一个暗堡,他潜伏过去发现敌人暗堡里的机枪枪管露出了一截,他悄悄摸近后靠在暗堡边伸手就抓住机枪的枪管,想将机枪拖出来,结果被暗堡里的越军一口将他的手死死咬住,一阵钻心的疼痛使他马上将手松开,接着用冲锋枪斜着打了一个点射没有打中敌人,扔进去一棵手榴弹又被敌人甩出来在他身后的坎下爆炸!从旁边捡起一根爆破筒塞进去结果拉不爆炸……直到援兵赶到后才将这个暗堡摧毁。

  第二天中午时分陶红礼路过7号公路时,发现一辆车的车牌是越南的,他马上跳进旁边的一条小河里隐蔽起来,举枪就是一个点射,车上只有一名驾驶员,听到枪声停下车就想逃跑,被陶红礼冲上去几下就制服成了他的俘虏,他取下这辆车的车牌押着俘虏去找他也没有去过的团部时,结果找到了所在师另一个团的团部,两个小时后125团团部接到消息赶到将俘虏押回审讯,结果这名俘虏居然还是一个相当于连长的大队长。

  没过几天,陶红礼又在458号高地遇到险情,他在送饭途中被6名越南兵一圈的围住,越南兵本想捉个活的回去邀功请赏,结果吃了个大亏,陶红礼抓起身上的冲锋枪一梭子弹环扫出去,当场将3名敌人击毙,另3名则受伤倒地……

  3月10日起前沿部队陆续开始回撤。 125团于3月12日通过国境线回到祖国夜宿木厂街,3月13日从木厂街开赴马关县都龙镇进行战斗总结。125团此次作战,共歼敌299人,俘敌41人,缴获轻、重机枪15挺、60迫击炮3门、步枪冲锋枪38支、火箭筒10具、各种炮弹504发、枪弹49628发、手榴弹484枚、地雷56个、大米26吨。我方全团伤207人、亡61人(安葬于河口县小南溪烈士陵园)。

  陶红礼因战绩突出,昆明军区给他记一等功一次,随后不久,中央军委又授予他战斗英雄称号。

  以上为抗战英雄故事50字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抗战英雄故事50字 篇7

  有一次,赵登禹随冯玉祥到一家赴宴,见酒宴极度奢侈,锃亮的红漆八仙桌上放着雕花彩色细瓷碗碟,晶莹如玉;象牙筷子,银调羹,山珍海味多有冯玉祥见没见过的,而主人竟还满口谦词:什么“敝舍寒酸”,什么“切莫见笑”,并请妓女相陪。席间,主人特意让一个身戴珠光宝器的妓女向冯玉祥投怀送抱,又问:“冯旅长,这个妞儿可中您的意吗?”

  冯玉祥大怒,拍案而起道:“我不干你们这种肮脏事!”愤然离去。随后,他痛苦了好几天,决定也设宴“回报”,治治这群搜刮民膏、声色犬马的官僚、军阀们。于是请来高手厨师,购买名贵酒菜,又让赵登禹到街上找来十几个叫化子。

  冯旅长大宴宾客,官场无不好奇,接到请贴议论纷纷,但一入席见酒宴丰盛,也就放心,准备大吃大嚼。冯玉祥说:“有来无往非礼也,我请客也不能没人陪酒。”众官僚、军阀喜出望外,只听冯玉祥说了声“请!”字,赵登禹将客厅门咣啷一声拉开,便见一群叫化子涌了进来,一个个骨瘦如柴,蓬头垢面,拎着烂瓦罐,拖着打狗棍,狼狈模样目不忍睹。众宾客一见,仿佛掉进了冰窑浑身发冷,全傻眼了,只能耸着肩,缩着头,听冯玉祥教训:“请诸位看看吧,都民国了,我们的国民还提着要饭棍!民国民国,民是主人,我们应该是老百姓的奴仆。可我们的主人却提着要饭棍,我们的脸往哪儿搁?”说罢,又掏出两块银元,用命令的口气说:“请人陪酒,得给工钱,每人两块,都放在这儿吧!”众官僚、军阀唯唯诺诺,只好掏钱……

  这件事给赵登禹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明白了时刻不忘百姓疾苦,关心国家的兴亡。

  

  以上为抗战英雄故事50字 篇7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抗战英雄故事50字》全文内容,如《抗战英雄故事50字》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抗战英雄故事50字》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抗战英雄故事50字》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