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素材 > 名人故事 > 古代孝的人物事迹

古代孝的人物事迹

时间:2022-12-23

  在知识社会里,有文化远不止于会阅读、写作,通常我们碰到古代孝的人物事迹文案写作需求时,发现自己无从下笔、压力跟焦虑,甚至产生“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念头,“磨刀不误砍柴工”,不妨一起来参考本篇《古代孝的人物事迹》是怎么写的吧。

古代孝的人物事迹 篇1

  导语: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各地人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孝顺的故事,欢迎阅读,谢谢!

  1. 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

  2. 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

  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3.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4. 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5.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6. 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7.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8.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以上为古代孝的人物事迹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古代孝的人物事迹 篇2

  梁均华,信宜山区一个普通农民,一位伟大的父亲。16年来,他不离不弃,悉心照料两个患病脑瘫女儿成长。曾经有人建议她抛弃女儿,以减轻负担,但是他毅然坚持;骨肉情深,他把女儿当做上天赐给他的礼物,好好的呵护着。梁均华用父爱演绎着人间真情,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责任。梁均华的故事平凡而伟大,梁均华的思想淳朴而善良,值得我们学习和传颂。今天,我们再次走近梁均华,再次讲述他的故事,因为他的.执着和坚持一直在感动着我们。

  梁均华,今年66岁,信宜市怀乡镇人。17年前,娶邻镇一女人为妻,先后生下2个女儿,岂料都患脑瘫。看不到希望,加上家境贫寒,精神有障碍的妻子悄然离去,不知所踪。家庭贫困,妻子的离去,孩子患重症无钱治疗,让梁均华感到痛心和绝望,甚至想过一死了之。对于2个脑瘫的女儿,很多人都建议梁均华放弃,把他们扔到山野路边。然而,梁均华觉得,女儿是上天赐给自己的礼物,人非草木,毕竟亲生骨肉,岂能说扔就扔。

  因为年纪大,没有什么本事,梁均华只能靠穿街过巷捡破烂维生,供养2个女儿。年复一年,光阴似箭,大女儿梁关娇今年已经16岁,但是她连说话都不会,智商跟3个月大的孩子一样,开心的时候或许会露出一个笑脸。跟姐姐一样,14岁的梁娣也患有脑瘫,也不会说话,也不会走路,而且手脚都是弯曲收缩的。

  20××年4月份的时候,妹妹梁娣感冒发烧得厉害,忧心的梁均华决定将她带到40公里外的信宜人民医院看病。岂料,山路颠簸崎岖,在乘坐中巴的时候,女儿不小心摔倒,结果左腿不幸被跌断了骨。梁均华说,不是他不小心,而是女儿的骨头太脆了,跟玻璃一样,一不小心就会破碎。通过医院得知女儿是“瓷娃娃”后,梁均华只能开摩托车用平时破烂的“竹箩”将女儿从家里运到城里治疗。梁均华回忆说,最近3年两女儿的脚经常断,每次治疗都要花费10××多元。

  16年来,梁均华每天做爹又做娘,悉心照顾着终日睡在婴儿床上的两个女儿。起居饮食,带她们外出看病,外出理发,嘘寒问暖的,盖被抹汗,从未有半点松懈。梁均华说,尽管现在看不到希望,但他绝不会轻易放弃两个女儿,因为他深知:人在家就在,况且这是两条鲜活的生命。

  祸不单行,大女儿梁关娇也是“瓷娃娃”。20××年1月25日,梁均华背着女儿外出到镇上理发,岂料用于捆绑女儿的布带将女儿的腿也压断了。不忍心女儿饱受痛楚,梁均华次日马上用“竹箩”将女儿运送到信宜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然而,每次治疗都要花费300多元,这让梁均华很是焦虑,因为家里需要用钱的地方多着。据了解,梁均华虽然非常勤奋外出捡废品,但是每月赚的20××多元,他自己就得花去1800元,因为5年前,他不幸得了高血压高血糖和哮喘,一直靠吃药维持着。

  外出市区看病有40公里,山路崎岖颠簸,乘坐中巴出去是不可能的了。因为没多余的钱,也就不可能请救护车将女儿拉出去;毕竟两个女儿经常需要出去看病,长期治疗下来,车费也是一笔大数目。实在没有办法,也没有人愿意提供帮助,梁均华只能用自己平时外出捡破烂的“竹箩”装着女儿,小心翼翼的开摩托车,将女儿运出市区看病。梁均华说,只要用棉被垫着,女儿就不会感到不舒服,也不怕碰撞。

  事实上,梁均华每次外出市区,都是提心吊胆的,只能慢慢的开车,耗上1个半小时,或者遇着天雨路滑的得花上2个多小时;因为他生怕给女儿带来更多的伤害。每次装车外出看病,梁均华都非常认真,细心检查,将竹箩和铁管绑得紧紧的,以防掉落。

  得知梁均华一家三口生活困难,前几年,当地政府给他们办理低保救助。经过努力申请,20××年3月,梁均华也给两个女儿办理了残疾证(一级残疾),现在每年每人都可以领取到相关补助。20××年初,梁均华的感人故事被热心网友发现,引起媒体关注,有热心人伸出援手,也有外地医院建议他带孩子出去治疗,无奈缺钱也年迈。

  每次梁均华用“竹箩”装女儿外出看病,只要把车停下来,都会引来路人好奇的围观,对此梁均华早已习惯,也没有太多回避,因为他只关心女儿在运输过程中是否安好。梁均华说,社会热心人多,偶尔带女儿外出看病,也会有好心人同情她们,捐一点钱她们。

  梁均华虽是怀乡镇人,但是最近20年他都在钱排镇租屋住以便捡破烂。14年前妻子失踪后,梁均华面对2个患病幼儿,手足无策,于是请了钱排镇当地的一个女人(何永英)帮忙照顾孩子,每月给她300元。岂料,何永英的丈夫也是因病不幸离去,也留下几个孩子。同病相怜,日久生情,梁均华和何永英决定抱团取暖,相互照应,于是两人便成了“夫妻”,组建了新家庭。

  据了解,为了改善居住环境,梁均华和何永英夫妇东借西凑,顶住生活压力,终于在去年建了新房子。虽然房子还没有完全建好,也没有什么装修,但是这对于梁均华一家来说已是非常满足;因为他们再也不用继续蜗居在原来昏暗的瓦房了。

  说到未来,淳朴善良的梁均华说,自己日渐年迈且患病,还能活多久也不知道,只是有生之年能坚持就坚持。作为一位父亲,梁均华的父爱如山,一个普通的农民16年如一日,用父爱演绎着人间真情,对患病女儿不离不弃,悉心照料。20××年度感动茂名候选人物——梁均华,用竹萝演绎着伟大的父爱!


 

  以上为古代孝的人物事迹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古代孝的人物事迹 篇3

  吴越王钱谬,唐末杭州临安人,出身寒微。年青中贩私盐为主,后应募参军,他在后唐时只是一个偏将。但是他深通兵法,很会打仗,打败了王郢,消灭了黄巢,剿平了刘汉宏。皇帝因他战功累累,升他为镇海节度使,逐渐掌握军权而占据两浙之地,据有今浙江及江苏西南部、福建东北部地区。董昌造反,他又剿平了董昌,皇帝就封他为越王,后来又封他为吴王。他自称吴越国王。他是五代政治家,吴越国的创立人,公元907至932年在位。在位期间,曾征发民工,修建钱塘江海塘。又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闸,以时蓄洪,不畏旱涝,并建立水网区的维修制度,有利于这一地区的农业经济。吴越国公传5主84年,末代国君为钱谬之孙钱叔,于978年献所拒之地归北宋,被封为邓王。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钱氏政权。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历史上姓钱的人不多,但偏偏就在杭州临安出了那么一位姓钱的能人:吴越国王钱謬。

  钱謬也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人,比我们上期讲的赵匡胤年长七十五岁,也是五代十国时期一个后世评价比较高的人。

  钱謬出生时候和赵匡胤一样,也是伴有异象,红光满室,伴有兵马之声。或许是因为他出生带有异象的不平凡,所以注定了他一生的不平凡。

  钱謬的故事就是一个屌丝逆袭的故事。钱謬自由习文练武,不仅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物,甚至还懂得些占卜算卦之术。不过家境贫寒,十九岁时便不得不为了生计铤而走险,贩运私盐。

  在乱世之中,人若是敢闯,便能闯出些名堂。而钱謬这种能文能武,还会卜上一卦趋吉避凶的人,成就更非常人所能比了。

  钱謬二十二岁那年,王仙芝,黄巢,王郢等人因连年凶灾,朝廷无力赈灾,纷纷发动起义反唐。石鉴镇将董昌招募乡勇,准备平灭王郢叛乱。也就是这一年,钱謬投奔到董昌麾下参军报国,被董昌任命为军中偏将。随后跟随者董昌南征北战,镇压起义军成为了一名将军。随着不断的`征战,钱謬的军事天赋逐渐展现出来。甚至曾以少敌多,与大唐王朝的颠覆者黄巢对敌而不落下风。而上层领导也越来越看重他,不断的给他升官,兵赋予他更大的军权。

  钱謬三十四岁那年,在董昌与义胜军节度使刘汉宏的交战中出奇兵击败刘汉宏并族灭其家。俨然已经成为南方的新一代优秀将军。

  钱謬四十三岁时候,他的顶头上司董昌在越州称帝。钱謬两次劝说董昌不要称帝,在钱謬的劝说下,董昌称帝后又向唐昭宗请罪求赦免。但董昌这样反复无常,皇帝怎么能让他安心做官?

  于是唐昭宗封钱镠为浙江东道招讨使、彭城郡王,并削掉董昌的官职,下令钱謬讨伐董昌。

  董昌联系了另一个大军阀:淮南的杨行密,准备联合杨行密一起抗击钱謬。但钱謬如此厉害,又有朝廷支持,三战三捷,轻而易举的击败了董杨联军,并生擒董昌。

  钱謬功劳实在太大,朝廷给了一系列的赏赐和迁升之后,还赐给了钱謬那免死的丹书铁券。

  钱謬五十岁那年,被唐朝朝廷封为越王,并继续为朝廷讨伐四处蜂起的起义军。不得不说,钱謬这么做确实很聪明,就像三国时期的曹操一样,借着正统天子的名义扩大自己的势力,打起仗来岂不是旗开得胜?

  钱謬五十五岁时候,梁太祖朱温窃国篡唐,封钱謬为吴越王。这时的钱謬很明智,没有再拿出曹操的做法,反而做起了孙权,欣然接受封赏。

  钱謬七十一岁时,晋王李存勖灭梁,建立后唐。钱謬再次拥立李存勖,并建立吴越国,成为吴越国王。

  钱謬八十二岁病逝,留下了立国七十二年的吴越国。

  纵观钱謬一生,虽没有绝艳之姿,天纵之才,却能够审时夺度,在崩溃混乱的时代夹缝中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吴越国。

  和同时期的人比,他比冲天大将军黄巢更有知人之智,比后梁太祖朱温更有自知之明,比后唐太祖李克用更知多用计谋,比契丹大帝耶律阿保机更知如何安排后事。

 

  所以,钱謬虽然一生小战不断,却从来未遇大敌。正是因为他知己知彼,才能从一个穷小子变成雄霸一方的吴越国王。

  但也正是因为他过于聪明,导致他从来都是跟在强者身后,而不敢放手搏命。所以,他也只能是一个小小的吴越国王,不可能像赵匡胤那样逐鹿中原,称霸天下。

  不管怎样,我们都不得不说一句:钱謬,真乃神人也!

  以上为古代孝的人物事迹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古代孝的人物事迹 篇4

  导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可见,勤于思考对于求知是多么重要。以下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勤于思考的名人事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引言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可见,勤于思考对于求知是多么重要。其实人们在一切活动中都应重视思考。只有深刻而周到的思考,才会有新的\'发现,才会产生创造的灵感,才会有理性的升华,才有可能避免许多可以避免的失误。

  所以,我们要学会勤于思考,不做思想懒汉。

  名人事例

  “大陆漂移说”的提出

  著名的“大陆漂移说”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气象学家魏根纳提出的。他在地图上发现大西泣西岸的南美洲巴西东端呈直角的凸出部分,与东岸非洲喀麦隆海岸凹进去的部分,正好能够对起来,而且巴西沿岸每一凸凹处,与非洲沿岸每一凹凸处几乎都相对应。他思索着:如果移动这两块大陆,使他们靠拢,那么这两个部分正好吻合。他想到这里,心里一亮:“这两个大陆原来可能是一个。”

  后来他又经过长期研究,通过地球物理,地质,古生物及古气候多方论证,提出了著名的“大陆漂移说”。他认为地球大陆原是一个整块,大约距今3亿年以前开始分裂,向东西南北移动,后来才成为现在的样子。

  后来科学的新发现,进一步证明了他的学说。

  维勒的后悔

  德国19世纪化学家维勒,是一位在科学上有成就的科学家,他曾先后发现了铝和铍两种元素。但他也有遗憾。有一次,他在研究矿石时,发现了一种化学物质,他没有深入思考,武断地断定它是金属铬。不久,瑞典物理学家、化学家肖夫斯特姆也遇到了这种化合物,他没有轻易放过,而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研究,终于发现这种金属是钒。

  维勒得知后,后悔莫及。由于自己的草率,没有认真思考,失去了一种科学发现的良机。

  以上为古代孝的人物事迹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古代孝的人物事迹 篇5

胡鸿烈和钟期荣:散尽家产培养人才

这是两位均已89岁高龄的老人,香港树仁大学创办人。

胡鸿烈和钟期荣19××年学成回香港后,一直是执业律师。因感于许多年轻人没钱上大学,19××年他们出资创办了树仁学院,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两人为此奉上毕生积蓄估计至少4至5亿元。

雪灾中没有孤岛

“三十多年前唐山大地震时,全国人民都在支援我们,现在南方遭了雪灾,我们也应该去支援他们。”唐山市玉田县的村民宋志永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年2月6日,也就是大年三十下午,宋志永与同村的12位普通农民一起,自费包车奔赴湖南,去帮助当地人民抗雪救灾,重建电网。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62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9岁。于是,湖南省受灾最严重的郴州市抢险救灾第一线,便有了一支由13位唐山农民组成的救灾小分队。宋志永告诉记者,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野外的山上工作,每天早晨5点30分起床,要一直工作到晚上。

  以上为古代孝的人物事迹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古代孝的人物事迹 篇6

  “敦煌女儿”樊锦诗

  人们叫她敦煌女儿,可她生在北平,长在上海。25岁那年她前往大漠深处,守护国宝54年,发表论著百余篇,从青春年少到满头华发,只是为了与莫高窟的千年衰亡之命搏上一搏!

  20××年,樊锦诗筹划30余年的“数字敦煌”档案落成,它的实现,宣告了莫高窟的消亡,从某种意义上,永恒停摆。敦煌莫高,得以“永久保存、永续利用”!季羡林先生极力称赞,他用了一个词:功德无量。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4届会议上,也曾这样评价:“莫高窟以非凡的远见,展示了有效的遗产地旅游管理方法,以保护遗产地的价值,树立了一个极具意义的典范形象。”

  樊锦诗的心全部献给了敦煌,献给了莫高窟。

  她的年龄大了,自己的生日都记不住了,数字敦煌的网址却能脱口而出,那是她毕生的心血。

  莫高窟以缓慢却不可逆转的速度消逝着,她拼着命把莫高窟记录下来,送到千千万万人的眼前。

  用董卿的话说,那是“逆天”的勇气啊!

  “体操王子”李宁

  他是体操王子,也是商界传奇。他有让人印象深刻的标志性微笑,他用坚强的意志成就了世界体操的.神话。他是王子,魅力能颠倒众生;他更是一个传奇,让一个品牌成为中国的骄傲。

  有人说“李总这一辈子,活了别人好几辈子。”在完全不同的领域,通过自己的拼搏和努力,取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成就。在此过程中,他也几度沉浮,经历挫折,用一颗勇敢的心一次次战胜困难。顺心顺意的成功并不能检验一个人的勇气,而面对困难破釜沉舟的魄力,才是勇气最好的写照。

  “支教演员”江一燕

  她的心灵如她美丽的容颜,她为大山里的留守儿童送去温暖和关爱。她喜欢用镜头记录看见的美好,用爱心去抚慰孤独的心灵。她深刻的领悟:“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江一燕,一个具有纯净、优雅、成熟、知性气息的演员。

  她从自己的老师那儿接收到了一份宝贵的礼物——勇气,同时也把这份珍贵的礼物传递给了更多孩子。

  勇于挑战者翟墨

  著名航海家哥伦布曾经说过:“除非你有勇气到达看不到岸边的地方,否则你永远不可能跨越大洋。”从古至今,大海一直是人们从没有完全征服的领域,引无数航海爱好者鼓足勇气去其中探险和挑战。而在当代中国,一位航海爱好者,翟墨,从20××年1月至20××年8月,他用两年半的时间,完成了自驾帆船环球航海一周的壮举,成为“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中国第一人”。

  爱的使命:秋爸秋妈

  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对于秋爸秋妈来说,当他们的孩子秋歌秋语被诊断为自闭症的那一刻起,接下来生活的每一天,都需要勇气。

  面对不幸的反应和态度能检验人的勇气,他们面对双胞胎儿子的疾病,没有退却,选择抗争。他们把一个悲剧改写成幸福,把一种无奈替换成胆量。他们热爱生活,直面困苦!他们是平凡的父母,却有不平凡的勇气!

  以上为古代孝的人物事迹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古代孝的人物事迹 篇7

  导语:每一个人都不是什么大人物,但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信心、爱心、盼望,甚至生命,书写着福音,在推动着福音的传开。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物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印度演员长得都差不多,打眼一看就让人犯了脸盲症。但只有一人我不会认错,他就是阿米尔·汗。他为数不多被国内引进的影片都曾引起热烈讨论,获得相当高的评价。老公说:“不能再欠阿米尔·汗一张电影票了。”于是我们走进了影院,观赏了这部近期热映、由阿米尔·汗主演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

  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阿米尔·汗饰演的马哈维亚·辛格·珀尕曾是印度国家摔跤冠军,但因生活所迫,不得不放弃摔跤,回到贫困的村子里。他希望让儿子可以帮他完成梦想——赢得世界级金牌,结果却一连生了四个女儿。马哈维亚本以为梦想就此破碎,却意外地在一次小孩子间的争斗中发现女儿身上惊人的摔跤天赋。看到冠军希望的他决定不能让女儿的天赋浪费,像其他女孩一样只能洗衣做饭过一生 ,再三考虑之后,与妻子约定一年时间按照摔跤手的标准训练两个女儿:换掉裙子 、剪掉了长发,让她们练习摔跤,并赢得一个又一个冠军,最终赢来了成为榜样激励千千万万女性的机会……

  不只是一个梦想

  马哈维亚不是什么大人物,过气的摔跤冠军,飒爽英姿已然不在,现在只是一位满身肥肉的中年大叔。一家人窝在贫穷的小村子里,艰难维持生计。村里人除了害怕他“出手相揍”以外,没人把他当成个人物。但正是窥见女儿们的一点天赋,再次点燃了这个爸爸赢得摔跤世界金牌的梦想。

  这位怀着梦想的爸爸,从每天早上五点的晨跑开始,以严苛的训练要求女儿;

  这位怀着梦想的爸爸,在遭受冷眼讥笑时从未放弃,鼓励女儿们勇往直前;

  这位怀着梦想的爸爸,用他的行动力和影响力改变着他的女儿,改变着他的家庭,动摇了女子不如男子的社会价值体系,甚至影响了印度整个国家在国际体坛的地位!他所产生的影响远超过培养了一个世界冠军女儿。

  他所认定的、所持守的、所相信的\',还只是一个梦想。我们呢?

  我们所认定的、所持守的、所相信的,不只是一个梦想。

  使徒保罗说:因为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也深信祂能保全我所交付祂的,(或作祂所交托我的)直到那日。(提后 1:12)

  那对我们负完全责任又爱我们的神,既把祂儿子与万物一同白白赐给我们了,那么,我们对这个世界所产生的影响力不应该更大吗?

  “没人记得第二名”?

  在世界大赛的决赛前,面对几乎无法攻克的劲敌,马哈维亚教了女儿一招:

  “想办法让人记住你。

  只能得金牌。

  得了银牌,大家很快就会把你忘记。”

  这是世界灌输给我们的法则,让我们总是要靠着努力去做到最好,能够被人记住。以至于我们常常在神的家中,也是努力“服事”,做在人前,想要得人的鼓励和称赞。

  使徒保罗在写给加拉太各教会的书信中说:我现在是要得人的心呢?还是要得神的心呢?我岂是讨人的喜欢吗?若仍旧讨人的喜欢,我就不是基督的仆人了。

  神看人不像人看人。也许真的没人记得第二名,但是神记得;神也记得每一名在祂的国里向前奔跑的,哪怕是最后一名。神从不轻看在小事上忠心的人,神从不轻看给小子一杯水的小事。在人看不见的地方,我们的忠心仍被神纪念,我们的工作仍在神国中有份。

  以上为古代孝的人物事迹 篇7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古代孝的人物事迹》全文内容,如《古代孝的人物事迹》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古代孝的人物事迹》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古代孝的人物事迹》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