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素材 > 名人故事 > 关于霍金身残志坚的故事

关于霍金身残志坚的故事

时间:2023-01-01

  史蒂芬·威廉·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身上哪些感人励志的故事呢?

关于霍金身残志坚的故事 篇1

  导语:徐洁一直倡导“以残帮残、面对面、互帮互助”的公益方式,注重对残友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关怀,让更多的残友学会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感恩生活。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备考的同学准备的人物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河南省新乡辉县“一杰助残”创办人徐洁,因车祸高度截瘫,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坚强地活了过来,她没有颓废而是勇敢地走出家门,投身公益事业,帮扶千余名残友走出心理阴霾。20××年,徐洁被评为河南省“自强模范”;20××年,受邀参加北京残奥会闭幕式;20××年9月19日,被评为“新乡最美志愿者”提名奖。

  徐洁曾是一名教学成绩突出的小学老师,多次被评为“教学能手”和“优秀教师”。19××年3月份的一天,徐洁家访途中突然被一辆轿车撞倒。经过医护人员全力抢救,徐洁虽然保住了生命,但下半身却高位截瘫。从麻醉中醒来的徐洁放声大哭,她觉得自己不但成了家人和社会的累赘,而且成了无用的废人。社会各界并没有忘记她。住院时,学生、家长、老师纷纷前来慰问,社会各界为她募集手术费和医疗费。大家的关爱给徐洁的生命注入了更多的感恩之情,她暗暗决定,为了这些关心自己的人,不但要坚强地活下去,而且要走出家门,走向社会。

  此后,徐洁逐渐走出了车祸的阴影,并积极投身到“助残帮残”的公益事业中来。从一个人到10个人,再到100个人,一个以徐洁为核心的公益团队就这样形成了。20××年5月18日,一个由残疾人自发形成的助残公益团队——辉县市“一杰助残”协会成立了,徐洁被推选为会长。当选后的徐洁说:“我们创建残疾人公益团队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残疾人走出家门,走向社会,过上自食其力、积极阳光的生活。”徐洁用自己的满腔热情,为残疾人点亮生活的明灯。

  徐洁一直倡导“以残帮残、面对面、互帮互助”的公益方式,注重对残友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关怀,让更多的残友学会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感恩生活。她多次去看望、慰问残友,通过物质帮助、谈心交流等方式,让残友感受来自大家庭的温暖。一名女性残友,28岁时因脊髓瘤手术失败导致截瘫,当时儿子才5岁,丈夫重建了家庭。整整10年,她整日以泪洗面,邻居听到哭声都以为她疯了。徐洁慢慢接近她,鼓励她,并帮助她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困难。慢慢地,她的心情好了起来,后来她摆摊子卖起了小饰品。至今,她逢人就说:“感谢徐姐,是‘一杰助残’的\'兄弟姐妹给了我不一样的生活。”类似这样的帮扶在“一杰助残”还有很多很多。3年来,徐洁走访了辉县市各乡村的近百个家庭,帮扶千余名残疾人。残友一个个从最初的自卑、无望、痛苦中走了出来,变得积极、阳光、自信,甚至可以自食其力。

  近年来,“一杰助残”在新乡公益界的影响力日益扩大,逐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身残志坚的徐洁,从未放弃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她逆风飞扬,用爱心点燃了残疾人心中的明灯,为社会奉献着爱心,传播着正能量。

  以上为关于霍金身残志坚的故事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关于霍金身残志坚的故事 篇2

  命运给了刘伟一个美妙的开局,却迅速地吹响了终场哨。对刘伟而言,10岁时的记忆,永远是那么残缺不全,19××年,10岁的刘伟因触电意外失去双臂。“怎么触电的?其实我自己是记不起来了,我的这部分记忆已经丢失。”刘伟说,根据别人的说法,刘伟家附近有一个简陋的配电室,墙是用土砌的,很矮,一翻就能进去,里面的电线裸露在外。3个孩子玩捉迷藏,刘伟往墙上爬的时候,触到了高压线。醒来的时候,刘伟已经彻底的失去了双臂。“当时我的脑袋一片空白,傻了。”刘伟描述着自己当时的心情。

  但是,失去双臂的刘伟没有放弃,没有绝望,刘伟开始重新做回自己。

  在医院做康复的那段时间,刘伟遇到了生命中的一位贵人,带给了刘伟截肢后第一次改变。那是一位同样失去双手的病人,他叫刘京生,北京市残联副主席。他能自己吃饭、刷牙、写字,而且事业上也非常成功,他教了刘伟很多。刘伟很感谢刘京生,因为有着同样的遭遇,刘伟开始向刘京生学习,“如果你一出生就有两个脑袋,别人都觉得很奇怪,怎么有两个脑袋呢?无所适从。但当你遇到一个同样有两个脑袋的人,而且你发现他过得很好,那你肯定会想,他过得好,我也可以。”半年以后,刘伟已经能够自己用脚刷牙、吃饭、写字。

  两年之后,刘伟回到了自己原来的班里,到了期末考试,刘伟仍然拿到了全班前三名的好成绩。“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努力学习了。任何事情我只要想学,都能学得很快,做得比别人好。”没有双臂的刘伟开始面对别人的议论。他的同学对他很好,看到谁对他指指点点,“他们立马会过去把别人胖揍一顿。”刘伟说。

  刘伟的第二次改变出现在20××年,那一年,世界杯正在火热进行中,刘伟也第一次看到了世界杯直播。从小刘伟就憧憬着能够成为职业球员,他出生的19××年,那之后的几年正是中国足球职业化的肇始。这个理想的开局同样异常完美,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10岁的他已经是绿茵俱乐部二线队的队长,司职中场。他欣赏的球队是巴西,但偶像是哥伦比亚的“金毛狮王”巴尔德拉马,“因为他够狂野。”看到世界杯后,虽然自己的足球梦已经破灭,但是刘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12岁时,刘伟开始学习游泳,并且进入了北京残疾人游泳队,两年之后,他就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了两金一银。20××年的事情了,北京已经获得了举办奥运会的资格。刘伟对母亲许下承诺:在20××年的残奥会上拿一枚金牌回来。

  然而,命运仍然是那么的无情,在为奥运会努力做准备时,高强度的体能消耗导致了免疫力的下降,患上了过敏性紫癜。医生告诉过他母亲,高压电对于刘伟身体细胞有过严重的伤害,不排除以后患上红斑狼疮或白血病的可能,他必须放弃训练,否则将危及生命。“只能放弃,不能为了比赛,命都不要了吧。”

  19岁时,高考临近,刘伟的成绩并不差,但是他的内心却有了疑虑,“内心有激烈的冲突,到底要不要上大学?”在放弃了足球、游泳之后,他把希望置放在他的另一项爱好上――音乐。家人反对他走音乐这条路,但没有成功。刘伟最终没有参加高考,获得了家人借钱买来的钢琴。“人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所以我最终选择了音乐。”刘伟说。

  确定了自己的音乐路后,一个问题是,去哪里学习音乐呢?刘伟找到了一家私立音乐学院,然而学校的校长却说,刘伟进我们学校学音乐只能是影响校容。”刘伟对此回应说谢谢你这么歧视我,我会让你看看我是怎么做的。

  刘伟开始用脚来学习练琴,可以想象这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要知道很多正常人用手练了很多年都不一定会有起色。为了能够有收获,刘伟每天练琴时间超过7小时。“我是三点一线的生活:练琴、学音乐、回家。我家在五道口,练琴的地方在沙河,学音乐的地方在四中,那时真是精神和体力的双重考验。”在脚趾头一次次被磨破之后,刘伟逐渐摸索出了如何用脚来和琴键相处的办法。如同在足球、游泳上的表现,他对音乐的悟性同样惊人。“没有手,用脚一样能弹钢琴。”刘伟说。

  20××年,只学了一年钢琴的刘伟在北京电视台的《唱响奥运》节目中,当着刘德华的面,弹了一曲《梦中的婚礼》。接着,他弹着钢琴,与刘德华合唱了一首《天意》。双方拥抱之后,刘德华和他约定合作一首歌曲,于是,刘德华新专辑里多了一首叫做《美丽的回忆》的歌,其中有这样的歌词:“我站在这里送给你/送你我最美丽的回忆/送你我的.努力/你的鼓励永远都清晰/我站在这里拥抱你/抱你我最真实的身体/抱你我的约定/你的美丽永远都很清晰”这个歌词就是刘伟填的。

  在对自身不放弃的同时,刘伟还积极的融入群体社会,他积极的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来为自己加油。除了北京唱响奥运节目外,20××年12月3日,刘伟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全国双上肢障碍者书画及才能展示活动;20××年5月,参加了湖南卫视《快乐男声》济南唱区预选赛;20××年7月,参加了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20××年9月,参加《开学第一课》录制。

  当然,刘伟也遇到过挫折,参加了《快乐男声》济南中赛区预选赛,“我的歌还没唱几句就被打断,当我们把钢琴抬进来表演时,不到一半,评委就很不耐烦地打断了演奏,然后一句话也不说。我觉得这些都不算什么,眼前的天空会出现5个字:多大点事啊。”让刘伟感到惊讶的是,参加中国达人秀后,他的人气开始暴涨,从上海回到北京,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在QQ和人人网上的好友申请成千上万,好友被迅速加到极限。只要电脑开着,各种信息都在不停地闪烁。他不敢轻易回复,看看就行了。

  这一切,都因为8月的那场比赛,在中国达人秀的现场,刘伟空着袖管走了上来,坐到钢琴前。那首《梦中的婚礼》响了起来。曲子结束,全场起立鼓掌。当评委高晓松问他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时候,刘伟说了一句:“我觉得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当刘伟被命运再一次放到一个耀目的舞台上,刘伟有些像自己写的歌词那样:永远都清晰。“我一直为自己的梦想努力,现在演奏方面算是一般般吧,创作上正在学习,制作也学了一点儿。人不能把自己说得太好,光环越大,里面的空心越大。我要的只是做好自己,这就OK了。”

  比赛后,刘伟的生活开始变得拥挤。面对进屋的记者,母亲王香英开始展露愁容,她希望儿子能够做他喜欢的事情,同时希望他的生活是轻松而平静的。“这段时间,心情很矛盾。”王香英在家看不到东方卫视,儿子在中国达人秀上的表现,她是在网络上看的。“看的时候不是很激动,经历的事情太多了。”

  以上为关于霍金身残志坚的故事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关于霍金身残志坚的故事 篇3

  他是中山大学翻译学院的一名新生,叫杨孟衡,身高176厘米、体重40多公斤。在迎国庆文艺晚会上,他表演了歪着脖子夹伞,用脚拿筷、晾衣、夹花生米的绝技,博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大家都以为他是学校请来的一个杂技团高手,但当他在台上,露出两只空荡荡的袖子时,所有的人都震惊了。原来,他七岁的时候就因高压线电击失去双臂,游泳、足球、书法却样样在行。这十四年来,他一直坚持用脚翻书写字,他还是昆明宜良县的高考文科状元,云南省前60名。来看这位90后励志青年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19××年11月杨孟衡生于云南昆明的宜良小城。19××年,他7岁时因高压电击伤而双臂高位截肢,从此开始用脚写字、练习书法。

  3个月学会用脚写字

  那年杨孟衡被10万伏的电压击倒,几秒钟后他已昏厥。父亲杨洪彬抱着受伤的儿子,从卫生所、到县医院、再到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为的是不让儿子永远离开自己。最终杨孟衡顽强地坚持下来,但双臂被截去,他成为一名残疾人。

  父亲杨洪彬也深知,自己和妻子不能永远照顾儿子。他们让杨孟衡在家里自己洗衣服、搞卫生、写字……磨得脚起了水泡。母亲说,儿子当年被电击后醒过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要读书”。为实现这个理想,杨孟衡用3个月的时间学会用脚写字。

  在高中读书时,杨孟衡的桌子比别人的要低30厘米,他的双脚可以直接搭在桌上写字,一个个好成绩就是在这张课桌上努力而来的。

  杨孟衡说,进入高中前父亲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上高一开始能够在前两百名,到高二能够到前一百名,高三能够进入前五十名,这样考上重点大学应该没问题。但他第一次考试就超额完成任务:第一次考试就是年级第十七名,高一期末考试已是年级第十三名。

  此后他成为年级第一名,并一直保持。他说,自己的.学习可以用两个字概括:用心。

  他乐观,豁达。在那样的困境中,坚持成了他生活的全部。他说,没有了双臂,我还有双脚,生活不会来适应我,我只能一步一步地学会适应生活。

  身残志坚,他的成就激励很多很多人

  杨孟衡爱踢足球,喜欢游泳,作文也颇有造诣,书法作品在全国书法竞赛中获奖并入选全国书法艺术人才库。

  20××年杨孟衡参加云南省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田径赛场失意,转项游泳。

  20××年参加了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因状态不好,仅得全国第六,冠军梦未遂,重拾课本,逐梦高考。

  从高一至毕业,一直以优异的成绩位居年级前列。多次参加各种科目的竞赛,英语获20××年昆明市第三届“英语周报杯”阅读竞赛一等奖, 20××年4月获得第五届“恒源祥”杯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二等奖。

  20××年6月杨孟衡参加全国高考,以总分594分的成绩成为宜良县文科第一名,居云南省前60名。

  据说,这是恢复高考以来,昆明市残疾程度最重,高考成绩最佳的考生。其求学事迹通过中央电视台以及各地电台、报刊报道后迅速风糜网络。不过,在杨孟衡看来,高考是“考得最不好的一次,以往摸底考试我能考到650分左右。”有同学评价他时说“一直是领头羊,他的刻苦一直在感染着我们全班”。

  20××年7月,应“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老师邀请,到腾冲参加长江商学院的英语培训活动,被李阳老师称为“无臂小李阳”,并称赞他的英语口语“特别特别棒,就像美国播音员一样”。同月,进入疯狂英语广州集训营国际领袖营5班学习。

  20××年7—8月,先后在云南省教育厅,昆明市教育局,宜良一中、二中、蓬莱二中,北大附中昆明实验学校,石林育才教育集团龙泉校区、五华校区、呈贡校区等学校进行汇报交流。

  20××年9月1日,成为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大型公益电视晚会《开学第一课》的特邀嘉宾,成为全国中小学生坚持梦想的典范。20××年9月,其自己书写的成长故事《无翼也飞翔》由云南出版集团公司晨光出版社出版发行。

  荣获云南省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授予的“‘三生教育’杰出人物”称号;昆明市教育局授予的“昆明市优秀学生”称号;昆明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昆明美德少年”称号。

  20××年11月30日获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青年联合会、云南省学生联合会、少先队云南工作委员会授予的“云南省首届青少年新知读书节‘十佳读书青年’”称号。现就读于中山大学翻译学院,主攻英语翻译。

  【杨孟衡励志故事读后感

  看过杨孟衡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我忍不住心潮澎湃。他这样辛苦地活着,不是为了出名,也不是为了财,只是想证明,身体虽然残缺了,但是他还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所以,他唯有努力。

  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奇迹,只因为他们坚强,执著。如果想在他们身上寻找成功的秘诀,那就是,不能改变人生,就改变自己的心情。如果再加一句诠释的话,那就是,如果想把困难变小,唯有先把自己变强大!

  以上为关于霍金身残志坚的故事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关于霍金身残志坚的故事 篇4

  在中学时代的后两年,班上来了一位数学教师。他的教学富于启发,这激发了霍金对数学和物理学的兴趣。尽管父亲也鼓励他学习科学,但希望他攻读与父亲的专业相近的生物学。回忆起中学的学习,霍金谈道:在我幼年时,我对所有科学都一视同仁。十三、四岁后我知道自己要在物理学方面做研究,因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尽管我知道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所以太枯燥。化学就好玩得多了,不断发生许多意料之外的事,如爆炸等等。

  但是物理学和天文学有望解决我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我想探索宇宙的底蕴。由此可见,少年的霍金的志向虽算不上远大,想探索宇宙的底蕴对他后来的研究肯定是有影响的。中学毕业,霍金考入牛津大学,并如父亲的希望,取得了奖学金。学习物理学对霍金并不费力,后来他又考上剑桥大学理论物理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为什么要选取理论物理专业呢?霍金后来说:理论物理中有两个领域是基本的……一个是研究非常大尺度的,即宇宙学;另一个是研究非常小尺度的,既基本粒子。这就是说,理论物理联系着至大的宇宙和至小的基本粒子。最后,他确定要研究宇宙学,这是因为在宇宙学方面已有一个定义完好的理论,即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是研究宇宙学的理论基础。

  以上为关于霍金身残志坚的故事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关于霍金身残志坚的故事》全文内容,如《关于霍金身残志坚的故事》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关于霍金身残志坚的故事》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关于霍金身残志坚的故事》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