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素材 > 名人故事 > 最新著名人物事迹大全简介

最新著名人物事迹大全简介

时间:2023-01-02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事迹了吧,事迹属于事务公文的一种,有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的作用。事迹,读音是shì以下是佳文为你整理收集的最新著名人物事迹大全简介,供您参考与借鉴,希望《最新著名人物事迹大全简介》此篇内容,可以帮助到有关最新著名人物事迹大全简介方面文案写作需求朋友。

最新著名人物事迹大全简介 篇1

  800多年来,岳飞“精忠报国”慷慨悲壮的动人故事,一直在我国人民中间广为流传。

  岳飞(公元1103—1142年)出生于河南省汤阴县一个贫苦农家。据说岳飞呱呱坠地的那天傍晚,刚巧一只大鸟从屋顶上飞鸣而过。父亲岳和便给他取名叫“飞”,字“鹏举”。

  岳飞青年时代,是在国家内忧外患之中度过的。宋朝统治者纵情享乐;长期生息在我国东北的女真族勃然兴起,建立了金政权。1127年金攻陷宋都城汴京,北宋宣告灭亡。

  这一年,岳飞正好24岁。这个饱读兵书、谙熟武艺、身强力壮的年轻人,盼望有一天能够投身疆场,为国家报仇雪耻。当招募“敢战士”的消息传来时,他报名参军。就在他走上战场的前夕,深明大义的母亲,特意在他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嘱咐他一生一世都要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勇杀敌,决不吝惜自己的`生命。

  岳飞参军后,一直坚持战斗抗金的最前线,为挽救民族的危亡而英勇杀敌。他率领的“岳家军”不畏强敌,独当一面,先后六次与金兵交锋,均获全胜,“岳家军”声威大震。而赵构却重用宠臣主和派代表黄潜善、汪伯彦等人。为了拯救沦陷在敌占军的苦难同胞,把敌人驱逐出境,岳飞不顾自己位卑言轻,上书给皇帝赵构,坚决反对继续向南逃跑,力谏赵构返回汴京,亲率六军北渡黄河,这样将帅一心,一定可以收复中原。这道奏书进呈后,触怒了赵构和黄、汪这些妥协投降派。他们以“小臣越职,非所宜言”的罪名,把岳飞的官职革掉了。闲居三个月后,岳飞难以压抑心中报效国家的强烈意愿,投奔河北路招抚使张所。岳飞慷慨陈词,决心以身许国,消灭敌人,恢复故土,以报答父老乡亲。从此,岳飞又转战在抗金的战场上,而且-越勇,“岳家军”的旗帜成了抗金力量的象征。金兵统帅不得不惊讶:“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以上为最新著名人物事迹大全简介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最新著名人物事迹大全简介 篇2

感动中国20××年度十大人物之一的刘盛兰是一个92岁依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

在山东省招远市一个小村庄里,有位年届90的贫穷老人刘盛兰,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他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正是这个倔老头,却在贫苦交加的这些年里,慷慨地将所有钱财捐给了全国各地的贫困学子。“他干的都是积德事儿,但日子却过得连要饭的都不如。”刘盛兰的亲友如是说。

19××年,刘盛兰在给一家公司看大门,每个月只有三百多元的工资,一有时间就出去拾荒卖钱。一天,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一位13岁的中学生,因父亲去世母亲改嫁而面临辍学。因为家庭贫穷,刘盛兰自己只上了三四年学,深知不能读书的苦楚,于是他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50元钱寄给了这个学生。从此以后,刘盛兰一发而不可收,他一边从捡来的废旧报纸上获得家庭困难孩子的信息,一边把自己捡破烂挣来的钱全都寄给那些孩子。十余年来,刘盛兰总计资助了100多个学生。

把所有积蓄都捐出去后,原本就非常节俭的刘盛兰只能从集市上捡别人丢弃的白菜、土豆、茄子等蔬菜以供日常生活。“那些东西其实都能吃; 要是看到有被丢了的鞋子,我就捡来缝缝再穿。”邻居告诉记者,从给学生捐钱开始,老人就几乎没尝过肉味。刘盛兰对自己很“抠门”,但在给学生捐钱这方面,却很大方。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微薄的工资也让他在资助学生时力不从心。“300块钱的工资没办法分给50个人,我只好这个月寄给这个,下个月寄给那个,一个个的轮着给。”

曾经,烟台一家公司的老总了解到刘盛兰的情况后,直接派人给他送了六千块钱,“推不掉,我收了,但在收条上按了手印,然后就全捐出去了。”

为多点钱捐助学生,刘盛兰一度不愿意去养老院,因为不去养老院,他可拿到每年1800元的生活补贴。“我是一个子儿都不剩了,全捐了,捐了好,捐了帮学生念书。”

虽然别人都认为他“干的是积德行善的事,过的是乞丐一样的生活”,但刘盛兰自己却感觉非常心安。他常说:“钱再多也没有什么用,人才是无价宝。只要能帮助那些孩子读书上学,捐得越多我越高兴。”以前看门的公司曾欠他一万多元钱的工资,历经多年波折,刘盛兰拿到了一万多元的欠款。但是钱刚到手不久,刘盛兰就又全捐给了学生。刘盛兰家徒四壁。在昏暗的房间里,刘盛兰精心收藏着一百多张捐资助学的汇款单、学生给他的回信以及“感动烟台”年度人物等荣誉证书,这也是他认为最有价值的家当。

“我哪有那么大能耐,还感动中国。从小我就没过过好日子,能帮助别人就帮,我有一碗饭,分给他们半碗,叫他们有饭吃。”昨晚,刘盛兰老人在观看“感动中国”颁奖典礼时,激动的重复着说,“将心比心,谁都有困难的时候,我告诉自己,我过苦日子,也要帮助他们,我要实现我的诺言。”

刘盛兰说:“只要能帮孩子读书,捐得越多我越高兴!”

这就是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刘盛兰。

  以上为最新著名人物事迹大全简介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最新著名人物事迹大全简介 篇3

  人物资料

  郑燮(1693--1766年),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他的先祖于明洪武年间由苏州阊门迁居兴化城内 至汪头,至郑板桥已是第十四代。父亲郑之本,字立庵,号梦阳,廪生, 郑板桥故居 品学兼优,家居授徒,受业者先后达数百人。

  清代的郑板桥,是历史上的杰出名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他 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

  1693年11月22日子时郑板桥出生,其时家道已经中落,生活十分拮据。三岁时,生母汪夫,人去世十四岁又失去继母郑夫人。乳母 费氏是一位善良、勤劳、朴真的劳动妇女,给了郑板桥悉心周到的照顾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成了郑板桥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

  郑板桥资质聪慧,三岁识字,至八、九岁已在父亲的指导下作文联对。少时随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桥读书。十六岁从乡先辈陆种园先生学填词。大约在二十岁左右考取秀才。二十三岁娶妻徐夫人。是年秋郑板桥首次赴北京,于漱云轩手书小楷欧阳修《秋声赋》。二十六岁至真州之江村设熟教书。三十岁,父亲去世,此时板桥已有二女一子,生活更加困苦。作《七歌》诗,慨叹郑生三十无一营”

  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生于1693.11.22,卒于1765.1.22。享年七十三岁。

  人物故事

  清代才子郑板桥的姻缘

  郑板桥文采盖世,可惜穷途潦倒,一日走到一家人门前,惊觉门前的对联是自己的诗作,郑生向户主饶夫人问个究竟,饶夫人说自己女儿极爱郑板桥的作品,郑生忙道自己正是郑板桥,饶夫人马上把女儿五娘叫出来,并且把她许配给郑板桥,郑板桥后来高中进士,大小登科一道儿至,夫妇二人也恩爱一生。

  郑板桥夫人

  清代郑板桥临摹诸家法帖甚勤,有一晚上,做梦也在临帖,东指西横,梦中误将指头横在夫人背上大肆临摹。

  夫人惊醒,郑板桥在睡梦中听得夫人娇声曰:「人各有体!」

  郑板桥幡然醒悟,尽毁所有法帖,自己另创一体。

  郑板桥嫁女儿

  板桥嫁女儿,嫁得别创一格,嫁得爽快利落;不比时下婚姻,讨价还价,有辱婚姻的神圣。「板桥有女,颇传父学。」当女儿大到可以嫁人的时候,板桥说:「吾携汝至一好去处。」板桥把女儿带到一位书画至友的家中后说:「此汝室也,好为之,行且琴鸣瑟应矣。」一句话交待清楚,转身自去,而嫁女大典,也就此告成了。

  郑板桥的小处不可随便

  郑板桥的字很值钱,书童经常把他草稿偷出去,裱褙后卖钱。有一回郑板桥故意写了「不可随处小便」的字,他想这回不会被拿去卖钱。过几天,郑板桥在一家书画店里看到他的这幅字,但内容已被改为「小处不可随便」。

  入骨的温情

  论及板桥的为人处世之道,以「率真」二字似可概之。他深知恕道,非常练达人情,从一些生活的细节上,都能表现出十足的人情味,为诗为文,字里行间也莫不流露出至情至性,他堪称是中国读书人的典型。他感念乳母之恩,后母之爱,叔侄亲情,朋友道义,以及自己的困顿,写了一首「七歌」,随口白话,不见藻饰,而一字一泪,感人至深。怀念儿时的游伴(一位邻居乖巧的小姑娘王一姐),他题了一阕「贺新郎」的词相赠,淡淡的几笔素描,小儿女的憨神态,即跃然纸上,留下一股甜蜜的回味。

  他虽已富贵了,仍不忘贫贱的故旧,多所存问,体贴入微,这在他的家书上更很生动的表达。如何接待贫寒的求告者:先请其吃碗热粥,然后再问其来意;如何体恤童仆:想想人家的孩子,亦正如自己的孩子;甚至为了保全一座无主的孤坟,而甘愿买下一块没人肯要的荒地,以备自己他日归土,好与地下作伴,这种泽及枯骨的想法,正是仁心的高度发挥。不管他的什麼想法,总能表现出他的率真,在惯见虚伪取税的社会中,率真可算是很难得的。

  耿介的操守

  专制时代的衙门,具有十足的可怖性,纯良的百姓是不敢轻易进入的。身为县太爷,高高在上,为了养威,也不会轻易外出,出必鸣锣喝道,以示尊不可犯。功名与利禄相密合,就不会再想到民间的`疾苦。所谓「灭门县令」,能少作点恶,已属难得,遇有灾难,掩饰之不遑,浸吞赈款之不遑,更难顾及其他。而板桥一反官场的积习,布衣草鞋,深入民间,以了解疾苦;并毫无矫情,一本其真,将所见所闻的民间悲惨事,一一表达诗篇中,以作刺骨的讽喻。他在「逃荒行」中写卖妻卖儿的悲痛,「还家行」中写一妇与前后两夫及子有间难割难舍的幽情,读来都会令人酸鼻。这些血泪文字,为痛苦无告的小民倾吐心声,是不合为官之道的,亦属练达宦情者的大忌。

  他对县民的关切,虽已尽心竭力,仍感惶恐未足。在他写「范县」的诗中有两句:「县门一尺情犹隔,况是君门隔紫宸。」可以体会得也。以小小县衙的一道浅的门墙,对民情尚有隔膜,何况那皇帝老倌只高坐在重门深禁的金銮殿上,还能知道些什麼?在君权至上的时代,这种感慨很易受到曲解,甚至惹出祸端。幸而他仅仅是个小小的「七品官耳」,若像苏东坡那样的树大招风,遭到小人的罗织,定个轻蔑朝廷的罪名,抄家问斩,都属意中之事,实在大意不得的。

  板桥巧断赖婚案

  他在地方任知县时,颇为当地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例如他任潍县的知县时,岁逢饥荒,于是大兴工赈,令豪门大户煮粥救饥,全活者甚多。传闻郑板桥於潍县担任县令时,受理一桩赖婚案,穷秀才告其岳父不守诺言,无端赖婚。

  桥事先已知穷秀才的岳父是一位大地主,他令穷秀才暂留衙内,派人传唤地主与他的女儿到堂上。于是,板桥问道:「你为什麼要赖婚?」财主答:「因穷秀才养活不了我的女儿,他们不宜生活在一起。」板桥说:「原来如此,看来你的女儿确实不应该嫁给一位穷秀才。不过,你也得为你的女婿想想。这样吧!你出一千两黄金,我来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保证你满意。」

  财主听说郑板桥要帮他解除女儿与穷秀才的婚约,颇为高兴。他按时如数付现。板桥说:「你的女儿迟早总是要嫁人的,倒不如我给你找个乘龙快婿,这一千两黄金就算是嫁妆之资,你意下如何?」财主听了之后,眉开眼笑,连连点头哈腰说:「当然好!当然好!」

  在说话之间,板桥已令人把穷秀才传了出来,当即命他与财主女儿拜堂成亲,随后双方携金而去。财主瞠目结舌,不知所措,最后哭笑不得,退堂而归。

  板桥妙笔战盐商

  有一天,某盐商将一个私自贩盐的小贩扭送到县衙门,要县令板桥处以重罚。

  板桥一见那个小贩,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知他为生活所逼,不得不如此。于是,顿生怜悯之心,他想戏弄一下这个盐商。就对盐商说:「这个小贩应当加重处罚,我准备给他戴上枷锁,立街示众,好不好?」盐商笑眯眯地说:「好!好!」

  板桥当即命衙役抱来一些芦席,用细木片做托,认真扎好,中间挖一个大圆孔。他又画了许多竹子和兰花,题了字,贴在芦枷上。然后让小贩套在脖子上,站在盐商的门口示众。因板桥向以诗、书、画号称「三绝」,画的竹子和兰花,尤其名播四海。许多人都想目睹为快,更渴望能得到他的墨宝。所以当小贩戴著芦枷往盐商门前一站,立即招引很多人围观,整个县城都为之哄动了,盐商的门堵得水泄不通,生意一点也做不成。盐商只好到县衙内哀求板桥放了那个小贩。

  以上为最新著名人物事迹大全简介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最新著名人物事迹大全简介 篇4

2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龚全珍是开国将军甘祖昌的妻子,支持着甘将军的梦想,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革命老人。

19××年8月,开国将军甘祖昌主动向组织上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职务,回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务农,龚全珍相随而归。那一年,她34岁。

将军当农民,甘祖昌是新中国第一人。龚全珍完全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决定:"老甘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正像他说的那样,'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复杂重要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决不能无功受禄,决不能不劳而获'。"

从新疆到江西,全家11口人的行装只有3个箱子,却带了8只笼子,里面装着新疆的家禽家畜良种。当时甘祖昌每月工资330元,生活上十分节俭,把2/3的工资用来修水利、建校舍、办企业、扶贫济困。他一共参加建起了3座水库、4座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25公里长的渠道。龚全珍全力配合丈夫,也把自己工资的大部分花在支援农村建设上。回到莲花头几年,她没有做一件新衣服。

龚全珍在家里呆不住。步行25公里到县文教局联系工作,被分配在九都中学任教。这所学校条件很差,只有3名老师,她却一点不嫌弃,第二天就搬铺盖去了学校,开始把自己赤忱的爱投入到这片红土地。

19××年,县文教局安排龚全珍到同乡的南陂小学当校长,在那里一呆就是13年。后来,她又被调到离家不远的甘家小学当校长,依然还是老作风,吃住在学校,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

19××年3月,甘将军因病逝世,一只铁盒子是他留给妻子和儿女唯一的遗产,里面用红布包着3枚闪亮的勋章。

离休后,龚全珍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倾力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开办"龚全珍工作室",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从青春岁月到耄耋之年,为广大群众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20××年9月26日,龚全珍获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同志高度赞扬。

龚全珍颁奖词:少年时寻见光,青年时遇见爱,暮年到来的时候,你的心依然辽阔。一生追随革命、爱情和信仰,辗转于战场、田野、课堂。跨越人民的敬意,是你一生最美的勋章。

这就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之龚全珍,让我们向这位伟大的将军夫人致敬,她的事迹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学习!

  以上为最新著名人物事迹大全简介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最新著名人物事迹大全简介 篇5

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20××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

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以上为最新著名人物事迹大全简介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最新著名人物事迹大全简介》全文内容,如《最新著名人物事迹大全简介》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最新著名人物事迹大全简介》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最新著名人物事迹大全简介》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