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读书的故事250字怎么写
为了让广大朋友更好的写好《名人读书的故事250字怎么写》,写出自己满意的《名人读书的故事250字怎么写》,不做无效努力,今天小编吐血整理一篇《名人读书的故事250字怎么写》范文,我们一起看看《名人读书的故事250字怎么写》是怎么写的吧。
名人读书的故事250字怎么写 篇1
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囊萤映雪
囊萤映雪“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车胤传》,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
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以上为名人读书的故事250字怎么写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名人读书的故事250字怎么写 篇2
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一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此时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就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以上为名人读书的故事250字怎么写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名人读书的故事250字怎么写 篇3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以上为名人读书的故事250字怎么写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名人读书的故事250字怎么写 篇4
列宁酷爱读书,他读书时很喜欢在书页的空白处随手写下内容丰富的评论、注释和心得体会。有时还在书的封面上标出最值得注意的观点或材料。
一旦读到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他还在书的扉页上或封面上写下书目索引,特别注明书中的好见解、好素材及具有代表性的错误论断的所在页码。每当读到精辟处,他就批上“非常重要”、“机智灵活”、“妙不可言”等,读到谬误处,就批上“废话!”、“莫名其妙!”等等。
列宁的重要著作《哲学笔记》就是在读哲学书籍时写的批注和笔记汇编而成的。它被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著作之一。
以上为名人读书的故事250字怎么写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名人读书的故事250字怎么写 篇5
说到历史,仿佛就有一种浓郁的古典味道浸润着我们的心灵。它承载着过去,预示着现在,眺望着未来。在历史人物中,能人千万文学家、军事家、艺术家更是层出不穷。而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在三国时期蜀国后期的一位将军。
他的名字叫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人。姜维本是魏国天水中郎将,后降于诸葛亮,深受诸葛亮器重,被封为大将军。姜维身上的诸多优点不得不令我佩服,并为之效仿。
其一姜维孝顺。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姜维老母在冀县,孔明用计令魏延引兵包围冀县。姜维闻之,奋不顾身的率三千兵马前往解救,中孔明之计,全军覆没。这时老母出现,劝降,姜维为母投降于蜀,孝顺之心溢于言表。
其二姜维忠勇。姜维从小熟读兵书,勤学武功,在天水一战中与赵云交战不分胜负,并于万军之种直击孔明,幸得关兴、张苞护卫,不然必为姜维所伤。而自从姜维降蜀之后,忠心耿耿,成为孔明的得力干将。先后献计助孔明夺取天水、散关等地。孔明去世后,魏延举兵叛乱,姜维全然不惧,最终借马岱之手除掉了魏延。姜维为蜀汉大业付出了一生,虽然最后他未能助刘禅一统天下,重兴汉室,但他把生命和热血献给了蜀汉,告诉昭烈皇帝:“我,努力过了!”
其三姜维军事才能出众。孔明兴兵三十万北征,要攻下天水。孔明令赵云出兵,不料被姜维设两路伏兵杀了个血本无归。之后孔明也领兵亲征,姜维却早已成竹在胸,设下四路伏兵差点要了孔明的性命。降蜀后得到孔明重用。孔明在临死前几日把毕生所学尽授于他,姜维更是如虎添翼,尽心振兴汉室。牛头山、狄道、祁山遍布姜维的兵马,来来往往征战四五年,北伐九次。姜维与邓艾、钟会大战十余次。怎奈蜀汉兵力较弱,宦官当道,内忧外患,才导致邓艾乘虚而入,蜀汉灭亡。
或许姜维的名字人们很少知道,脍炙人口的不过是“仁义的刘备”、“智慧的孔明”、“奸诈的曹操”而已,而我认为姜维却拥有他们身上的所有优点,是一位集谋略和武功于一身的智者。虽然他未能在“三国演义”中像孔明、周瑜等人那样大放异彩,但他用他的实力和智慧打拼,做了,从不后悔,这才是我喜欢他的真正原因。因为我知道:一个人的成功并不在于结果,而在于奋斗道路上那沸腾的热血和辛勤的汗水。
以上为名人读书的故事250字怎么写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名人读书的故事250字怎么写》全文内容,如《名人读书的故事250字怎么写》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名人读书的故事250字怎么写》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名人读书的故事250字怎么写》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