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素材 > 名人故事 > 朗读者嘉宾麦家的父爱故事内容

朗读者嘉宾麦家的父爱故事内容

时间:2023-01-16

  在《朗读者中》,相对于柳传志父亲的开明引导,相对于郑渊洁的父亲从来不打骂孩子而是鼓励支持,麦家的父亲则是棍棒教育,而且由于缺少交流沟通,造成麦家与父亲有很深的隔阂。

朗读者嘉宾麦家的父爱故事内容 篇1

  如果我们的父亲如柳传志的父亲,如郑渊洁的父亲,那将是我们无比的幸运。

  如果我们的父亲如麦家的父亲,也不要害怕及自怜,虽然道路更加曲折。但只要有爱,终有希望,爱的延续终将持续。

  因为爱,因为责任,一个男人最终成长为一个父亲。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也有爱的传递。

  做父亲的对待孩子只能干一件事:爱。

  父爱如山,感恩天下所有的父亲!

  以上为朗读者嘉宾麦家的父爱故事内容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朗读者嘉宾麦家的父爱故事内容 篇2

  《朗读者》的舞台上,迎来了一位90岁的老人,“中国焊接第一人”,潘际銮院士。

  作为中国焊接科学奠基人,清华焊接专业的创始人。潘老对我国众多现代化工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秦山核电站、第一条高铁,这里面都有他的汗水。

  在节目中,以潘老为首,近十位清华大学以及西南联大的功勋级校友,一同朗读清华的《告全国民众书》。

  这些中国各科研领域的元老人物,年龄加起来超过1200岁。那年代里,面对破碎的山河,国家因孱弱而遭受欺凌,清华人所发出的奋进的呼号,如今听来依旧令人热血澎湃。

  用潘老的话来说,当时念书的目的只有三个:“抗日、救国、回家。”是的,他们那一代人读书,就是为了国家。

  19××年12月,潘际銮出生于江西九江,一个普通的铁路职工家庭。家里的条件虽然不是很好,但他和许多孩子一样无忧无虑。

  潘际銮从小就求知若渴,小学读了一年连跳两级,三年级读完,又直接读五年级。就在小学快读完时,抗战爆发。日本入侵,九江告急,一家人只好逃往南昌。

  虽然这时他没机会进学堂,却用半年不到的时间,自学了小学剩下的全部课程。

  等他考上初中,家人又再度逃亡。一走就是3个多月,一路上躲避日机轰炸,在饥饿和病痛中几度涉险。

  19××年,全家抵达昆明。为了躲避日军的轰炸住在乡下,每天要走30里路去上学。有一次他和哥哥不慎被洪水卷走,差点因此丢掉了性命。

  饥饿和逃亡,成了少年全部的记忆。从那个时候起,潘际銮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读书,努力学知识,为民族崛起尽一份力。

  19××年春天,以各门功课第一的成绩,潘际銮考进著名的中山中学。

  两年后,又被保送进西南联大。当时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合一,缔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学府,潘际銮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时光。

  回首求学的岁月,潘老感慨道:“抗日救亡是当时联大师生的`共同目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对于我来说,10岁就穿梭在炮火之中,知道国家要亡了的滋味。所以读书纯粹为了求学问,将来能够救国和报国,功名利禄根本没有想过。”

  抱着求知救国的理想,抗战胜利后,他回到清华机械系。当时国家急需建设型人才,清华便推荐他到哈工大,跟随苏联焊接专家普洛霍洛夫,学习新兴的焊接技术。

  当时这项技术国内一片空白,潘际銮想:“虽然现在还用不上,但在中国以后的经济建设中,这项发展中技术一定会起重要作用。”所以他义无反顾地去了哈工大。

  当时自愿学习焊接专业的研究生,数来数去只有6个人。他报名时,清华、北大的老师开玩笑说:“你专门到哈工大,去学焊洋铁壶、修自行车,有什么意思呢?”

  潘际銮没有考虑个人,他想到是祖国未来的建设。如果仅从眼前利益出发,学一门热学科当然更“划算”。

  到了哈工大后,他努力学习,并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极大丰富了焊接的科学分析。

  19××年,哈工大决定成立焊接专业,他被任命为焊接教研室代理主任。在我国高等教育界,创建了第一个焊接专业。

  随后,他又在清华建立焊接教研组,被任命为焊接教研组主任。就这样,中国的焊接人才队伍,才一点一点壮大起来。可以说,潘老是中国焊接领域,当之无愧的奠基人。

  事实证明,潘老的预见是正确的。他所深入研究的领域,成了国家各项工程建设里不可或缺的一环。

  20世纪60年代,他率领教师、工人花3年多时间,完成了由清华大学设计建造的核反应堆的焊接工程任务。又在没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电子束焊机。

  19××年至19××年,在我国自行建设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时,潘老担任焊接顾问,为该工程作出重要贡献。

  最让国人骄傲的,是中国的高铁名扬海外。如今高铁遍布全国,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高铁大国,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高铁运量最多、高铁等级最高,让无数外国人为之惊叹。

  高铁之所以能迅猛发展,离不开潘老开创的钢轨焊接技术。“高铁的钢轨要一点缝都没有,全部焊起来,把它磨平、磨光。全国最后总结是焊了66万个头,一个问题都没有出。”

  如果没有潘老几十年如一日的研究,就没有中国高铁的迅速崛起。

  在核电和高铁两大领域,潘老可以无比自信地说:“中国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焊接技术过硬。中国钢轨焊接的水平,超过世界任何国家。”

  他不求名利,求的是奉献,希望中国的发展能像高铁一样,让世界为之震惊和赞叹。

  潘老的科研成果,估计可达数千亿。可就是这样一位老人,身居陋室,上下班骑自行车。

  他在清华大学焊接楼的办公室,真是简陋无比。潘老作为学科筹办人,只有一个光线不太好的小办公室,大约10平米。那间小办公室,被已经掉漆的家具和书报资料,塞得满满当当,让人没法下脚。

  至于收入,一个月也就万把元。相比老伴儿5000元的退休金,潘老觉得已经非常满足了。

  在潘老家里,最贵的也就是两台台式电脑。他一台、老伴儿一台,其他要花钱的地方很少。实际上,作为院士的潘老,待遇要参考副部级干部。

  但二老对名利不感兴趣,公司高薪聘请潘老,都被婉拒。如今住在清华的荷清苑社区,还是十多年前的老房子,书房都是用阳台改造的。

  至今,90岁的潘老每天在实验室里,工作10个小时左右。他说:“我终身投入这个事业,是为国家做贡献,而不是赚钱牟利。”

  不但是科研,对于祖国人才的培养,潘老也是竭尽所能。19××年,潘老应桑梓之邀,担任江西省南昌大学校长。

  当时江西是个“三无省”,无重点高校、无学部委员、无博士点。原本可以安享晚年的潘老,65岁到南昌大学“救火”,将当初西南联大的育人之风,带到了这所不起眼的学校里,大力推行本科教育改革:

  对各学期未修满规定学分数60%的学生,要求缴纳全部培养费,并跟班试读一次;仍未修满学分数60%以上者,予以退学;对公费生和自费生实行滚动竞争,学习不好的公费生可能转为自费生,而学习好的自费生则可以转为公费生。

  这些让国内高校同行瞠目的制度,均有着浓厚的联大烙印。很快,南昌大学学风陡转。

  19××年,南昌大学“211”预审通过;20××年,南昌大学成为江西省唯一一所“211”重点大学。

  任职校长10年间,潘老从不为亲近搞特殊关系。他的学生和下属,从未沾光。

  学生张华在南大任教,并没有“获得更多资源”。相反,潘际銮跟他说:“你就默默无闻地干,自己去争取课题,别指望在学校拿钱。”

  给潘老做了6年秘书的徐丽萍,在潘上任时是正科级,直至潘老卸任,职级都没有改变。

  徐丽萍笑称不敢印名片,“那么大年纪,还是科长,实在不好意思啊”。

  潘老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专注于学术研究、培养人才,多亏了贤内助,北大才女李世豫。

  其实早在去年,潘老和夫人,就因一张广为流传的照片红遍网络。两人衣着简朴,却浑身上下,散发着无比浪漫的气息。潘老夫人看到有人抓拍,还俏皮地伸展手臂,露出充满幸福的笑容。

  后来,两位老人的信息曝光,大家才知道潘老的真实身份。而那羡煞旁人的画面,不过是二老的简单日常。两人相濡以沫几十年,一直是这样走过来的。

  潘老读书的时候,根本没有心思恋爱。19××年,李老师到北京考学,正好遇到老乡与潘老同屋。潘老和老乡就让出了房间,还主动给李老师辅导功课。

  两人认识了三个月之后,潘老就去了哈尔滨学焊接。没有甜言蜜语、山盟海誓,一别五年,恋情却不受影响。五年后,两人结为夫妇,一过就是几十年。

  没有昂贵的座驾,也没有华丽的衣裳。风风雨雨,朝夕不改,家里事李老师一人照管,给了潘老巨大的支持。

  经济收入方面,李老师也说:“要高薪干什么,生活够了就行,不要整天想着挣多少钱。我们这些人搞科研目的不在钱,就是要搞创新。国家有进步,工业有进步那就好了,人民的生活就好了。”

  所以,两人穿着朴素的衣衫,如神仙眷侣被抓拍下来时,许多人了解后都说:“那个年代的人真的不一样,爱上一个人,就是一辈子;做一份工作,就坚持一辈子;研究一个专业,就耗尽一生。”

  潘际銮的生活,从来都是平平淡淡。每天上午8时30分,在家吃完夫人准备的早餐。他就蹬着电动自行车,到清华大学焊接馆上班,带着20多人的团队干活。

  傍晚6时,他蹬车回家,老伴已经准备好了晚饭。晚上上网、回回邮件,一天便过去了。

  可是在这样的平淡中,他们却有着别样的欢喜。高铁验收时,李老师受邀体验,心里无比高兴,替潘老感到自豪。

  “验收的时候坐到高铁司机旁边,我心里高兴死了。又很害怕,那可真快!我们从来没坐过那么快的火车,这都是我老伴的功劳!”

  现如今,潘老年龄大了,为了安全,不再骑车带老伴兜风,但浪漫情调还是不减。

  他曾翻出许许多多老照片,偷偷做了一个相册,作为钻石婚的礼物送给李老师。简朴的相册,打捞起层层叠叠的时光,记录了60年里风风雨雨的陪伴。

  这样历久弥新的爱情,在各种欲望泛滥的社会里,真是一股暖心的清流。二老的生活简朴、自在随心,对国家的那份赤子之心,更是令人肃然起敬。

  一生一件事,一生爱一人!这样的简单和纯粹,却是一种至高的境界。尤其是在浮躁的世界里,需要抵御更多的诱惑,不被欲望的身影所左右,坚守住自己的内心。那样的一颗心,比金子还要宝贵。

  以上为朗读者嘉宾麦家的父爱故事内容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朗读者嘉宾麦家的父爱故事内容 篇3

  柳传志,英文名:Liu Chuanzhi。出生于江苏镇江,曾任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董事局主席,20××年11月2日卸任。现任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誉主席,联想集团高级顾问。企业家、投资家、泰山会成员、全球CEO发展大会联合主席。[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名誉教授,高级工程师。同时担任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是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柳传志19××年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任职于国防科工委十院四所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集团前身)创始人之一。19××年创建香港联想。19××年北京联想与香港联想合并,柳传志出任联想集团主席。20××年1月被《财富》杂志评选为“亚洲最佳商业人士”。

  20××年柳传志辞去联想集团董事长职务。 20××年9月柳传志重新出任联想集团董事长。20××年11月2日联想集团宣布柳传志卸任董事会主席,担任联想集团名誉董事长。20××年12月21日由柳传志与巴菲特共同出资的首个在华运营的外国私人航空品牌“利捷公务航空”正式开始运营。

  20××年02月,70岁的IT人柳传志接受专访,对网络传说在联想控股持股3.4%,为最大自然股东,折算一下纸面财富超过四五十亿的传闻作出了正面回应。大概拥有联想集团的股份不到1%。

  多元投资

  柳传志工作近照柳传志不仅仅是个企业家,也是一位投资家。在联想控股旗下的5家公司中,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仍然专注于IT领域,而另外3家则有着浓厚的投资烙印,它们分别是做房地产的融科智地、做风险投资的联想投资和做并购投资的弘毅投资。弘毅投资共筹集到了三期、总规模达8.07亿美元的基金,已经投了将近10家企业。其中,中国玻璃已经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如今先声药业又在全球最大的纽约交易所上市。20××年,联想分拆成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后,卸下一身重担的柳传志开始与联想控股副总裁朱立南筹划进入风险投资领域[16] 。

  协助企改正是由于对中国国情的了解,使得联想在做投资时,对于不同性质的企业采取了不同策略。赵令欢坦言,如果把被投资企业比作老虎的话,他认为对先声这样的民营企业弘毅要做的事情就是“如虎添翼”;而对于国有企业来说,首先要做到的却是“放虎归山”。“很多国有企业不缺好的管理者,只是僵化的体制制约了他们的手脚。”同样也是焕然一新的还有中国玻璃。在收购了江苏苏华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最终控股股东宿迁国资公司之后,弘毅投资通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将并不知名的苏华达打造成了中国玻璃并登陆香港主板,而以原苏华达总经理周诚为首的公司管理层最终获得了中国玻璃上市前16.59%的股份,并且有权在适当时候增持。从此,中国玻璃的发展也驶入了快车道,从国内玻璃行业的第14名一下子挤入前3。弘毅投资又把目标瞄向了另一家大型国企石药集团,双方仍然在谈婚论嫁的过程中。柳传志甚至已经把眼光投向了国资委直属的中央国企。弘毅宣布投资中国建材集团旗下亚洲最大的玻璃纤维生产企业巨石集团。同时,弘毅也与中国建材集团签订了框架性协议,以后计划开展更多方面的.合作。“只要国家同意,只要有机会,我们愿意参与央企的改制和重组。”柳传志表示。

  复制经验

  柳传志衷告创业者脚踏实地、认真学习对自身真正有用的知识。还透露联想最宝贵的方法论:事后重新审视及归纳总结,也就是所谓的“复盘”。除了改制之外,联想还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复制到被投资的企业,这其中也包括联想最著名的管理三要素:“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

  对于这一点,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同样是感触颇深:“弘毅进来之后,我们确实是在跟他们学习怎么做企业,例如做事的规范、超强的执行力、强调工作效率等很多方面,我们都在向他们学习。”甚至在公司的组织架构上,詹纯新也模仿联想的企划办成立了一个“持续改进研究室”,这个研究室的职能与通常迎来送往的办公室不同,也是专注于公司战略方向的研究和企业文化的建设。

  20××年年初投了先声药业之后,他们并没有介入公司的具体经营,而是和管理层坐在一起反复研讨公司的战略和发展方向。最后,公司明确了自己的战略目标,就是要成为国内仿制药的品牌首发者和新药的领先者。在这之后,明确了战略目标的先声药业开始加速奔跑,不久就成功在纽交所上市。在收购麦得津各方面意见相持不下的时候,赵令欢特意交代弘毅的项目经理,“做不做收购完全由任总来定。”他认为,在具体的战术决策上,企业当家人的感觉特别重要。而“搭班子、带队伍”解决的就是人的问题,这也是柳传志最关心的问题。

  在每个项目投资之前,他都会抽出时间会见被投企业的当家人,通过交谈了解被投企业管理层的情况,并对此进行评估。他的判断依然相当准确,他曾经说过的“大材料”周诚确实领导中国玻璃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在柳传志的影响下,联想旗下的两家投资公司非常看重被投企业领导人的素质——联想投资特别强调“事在先,人为重”,而弘毅投资最重要的投资标准就是团队和一把手的能力。

  虽然联想进入之后很少更换被投企业的管理层,但是也有特殊情况出现,联想投资的项目经理肖斌最后竟然成了苏州星恒电源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肖斌的加入以及随之而来的转型显得很及时,星恒赶上了电动自行车在二、三级城市的大发展。由于与其他厂商相比星恒的技术较为先进,很快就占据了60%以上的国内市场。


 

  以上为朗读者嘉宾麦家的父爱故事内容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朗读者嘉宾麦家的父爱故事内容 篇4

  倪萍,这个名字曾在中国家喻户晓,她创下连续主持13届春晚的记录,是中国整个90年代的春晚主持人,绝对当之无愧的央视一姐,当年她靓丽清新的形象,也让她成为了90年代的国民女神,她的形象与气质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最近,58岁的她登上了,央视大热节目《朗读者》。年过半百的她面部浮肿,没有了当年令人惊艳的美貌。一双大眼睛也不再清亮。

  她和董卿同台,令人不胜唏嘘,两人同样都是央视当家花旦。44岁的董卿,凭着《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优质节目再度走上事业巅峰,而当年44岁的她,却彻底改变自己人生方向,过得穷困潦倒,无比心酸。

  这些年,她究竟经历了什么?又是什么,让她离开了热爱的主持事业?你知道她是个主持人,却一定不知道她的另一个身份……

  19××年2月16日,倪萍原名刘萍,生于山东省威海市荣城,在她很小时,父母就离异了,虽缺失父爱,她却觉得很幸福,妈妈、姥姥、舅舅都很疼爱她。

  19××年,毕业于青岛观象二路小学,19××年,入青岛市第39中学就读,在校时被老师看中参加学校话剧队,她开始对文艺有了兴趣。后来,以优异成绩考入山东艺术学院,离家前,她独自跑到派出所把姓改成“倪”,单纯的她,以为换了姓就可以抚慰母亲的心。

  她十分要强,为减轻家里负担,课余时间都拼命打工赚钱。外貌亮丽的她,偶然被导演选中,出演了人生第一部电影《山菊花》,从此她踏入了娱乐圈。

  19××年,从山东艺术学院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山东话剧院工作,24岁时,她就被评定为国家二级演员。

  虽没名气,但她的演技已引起注意,她被央视选中进入《人与人》节目,客串表演了几个小品,没想到这节目挖掘出了她的主持才能。31岁时,她登上了当时,全国最火节目《综艺大观》,正式成为了央视节目主持人。

  她表现出色,迅速在央视站稳脚跟,第二年就跟赵忠祥搭档主持春晚,之后连续13年为全国观众带去视听盛宴。

  她的.事业一帆风顺,可感情却一波三折。

  第一任丈夫是高干子弟,在山东时结的婚,可两人价值观相差太大,不久后她就结束了这段婚姻。

  进央视后,她和演员郭达相恋,却遭郭达母亲强烈反对,最终只能分手。

  后来,她邂逅了著名导演陈凯歌,两人互生情愫,19××年开始同居,这段爱情长跑8年,没想到,半路杀出一个已怀陈凯歌孩子的陈红,她只能忍痛含泪离开。她回忆说“这是一段没有自尊,失去自我的日子”。

  后来,她和摄影家王文澜,步入了婚姻殿堂,两年后,她以40岁高龄生下儿子虎子,在外人看来,她的生活很是美满。

  之后的倪萍,就是整个人的大变样,人们纷纷说她:感情太坎坷,婚姻生活不幸福,她自己再也不顾形象了......离开央视后她平淡地生活着,可外界却没有停止对她的嘲讽。

  20××年,她获得“共和国脊梁十大卓越人物”的称号,结果有人特地发文针对她:“确实是共和国脊梁,只是得了颈椎病”。

  20××年,她重返舞台主持《等着我》,结果惨遭痛骂,有人说她哗众取宠,有人说她实在太胖了,她哈哈一笑,然后坦然地说,自己也努力过要减肥,但没啥效果。当很多人误解她的时候,她也不会站出来表示愤怒,她坚持不辩解、不反抗、不诋毁,而无论外界有多少她的流言,有多少和她相关的纷争,她这么多年来都始终保持隐忍,不为自己辩解。直到最近,当她登上《朗读者》的舞台,终于叙述起自己这10多年的经历。人们这才知道,她究竟经历了什么,人们这才发现,原来除了熟知的主持人,她还有一个更伟大的身份,那就是:母亲。

  原来在19××年,那个照常准时开始的春晚舞台上,她带着招牌式笑容出现时,谁能发现她风平浪静的外表下,其实内心波涛汹涌呢!

  就在春节前几天,她刚出生的儿子,被确诊为先天性白内障,医生说,如果不及时治疗,或者治疗效果不佳,会导致失明,甚至有可能会死……得知这个消息后,她瞬间老了好多岁。春晚导演找到她时,她的精神已几近崩溃,但为了观众,她还是坚持登上春晚,她说:观众陪了我十几年,我不能因为个人的事情,耽误工作。就这样,她硬是咬着牙,为全国观众送去新春的喜悦,可没人知道,她有多么地痛不欲生。在光芒四射的央视春晚舞台背后,她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母亲而已。

  她是当红主持人,丈夫是文艺摄影家,虽名声响亮,可家里根本没多少积蓄。那么要强的她只能低下头,四处借钱,为儿子准备治疗费。压力无处发泄,她就学会了抽烟。每当深夜,她就在床头点亮一根烟,在快撑不下去时,是90多岁的姥姥给了她力量。她没把儿子的病情跟姥姥说,但这位智慧的老人却早有所察觉,姥姥对她说:“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你要是救不了孩子,谁也救不了,姥知道,就你行。”她重拾信心,主持完99年那场春晚之后,她就独自抱着孩子,默默离开了大众的视线,独自踏上赴美求医之路。她英语不好,也请不起翻译,就自己努力去学,短时间内英语水平突飞猛进,医生说的她已经都能听懂。儿子每次治疗要用药水散瞳,非常不舒服,为了亲身体验儿子痛苦去照顾他,她提出让医生也给她散瞳。舍不得住旅馆,她就抱着儿子坐在车里过一整夜。治疗期间,只要国内有工作,工作收入能超过飞机票价,她就会坐20几个小时飞机往返。

  为了儿子,她和丈夫没少吵架。没想到儿子还没治好,婚姻就彻底破裂了,20××年,王文澜和她离婚,从此一别两宽,她独自抚养儿子。这个坚强的女人没有就此倒下,她没时间沉浸在离婚的悲伤中,她还得为儿子不停地四处奔波。女子本弱,为母则刚。为支付儿子高昂治疗费,她不惜离开自己热爱的主持行业,不惜去透支多年积累的观众好感度,选择拍电影,用最快的方式使名气变现。这对一个口碑爆棚的主持人来说,是致命的,是在杀鸡取卵,可作为一个母亲,她没有选择。

  以上为朗读者嘉宾麦家的父爱故事内容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朗读者嘉宾麦家的父爱故事内容》全文内容,如《朗读者嘉宾麦家的父爱故事内容》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朗读者嘉宾麦家的父爱故事内容》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朗读者嘉宾麦家的父爱故事内容》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