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素材 > 名人故事 >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来源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来源

时间:2023-01-21

  当今的社会为“信息化的社会”,通常我们会接触到写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来源文案写作需求,对于《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来源》格式不熟悉、无从下笔、写作不得要领、文案方向易跑偏的朋友,不妨一起来参考本篇《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来源》是怎么写的吧。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来源 篇1

  围魏救赵的故事

  主要人物:孙膑

  故事: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以上为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来源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来源 篇2

  康有为曾是炒房高手

  中国传统文人,通常羞言金钱,以“铜臭味”鄙视之。故不少优秀的文人墨客,都不事生产,不谙经营之道。但也有例外,既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又具备超人的经济头脑,懂得理财。康有为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他对房地产有着敏锐的判断力,好几次牛刀小试,便获利不菲。其点子之准,下手之稳,就算现在的炒房高手,也自愧不如。

  康有为流亡海外多年,其间得到了许多爱国华侨的慷慨资助,这是他得以周游列国的重要经济保障。但他也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赚了不少钱,特别是在房地产上屡有斩获。

  比如19××年春节期间,他访问墨西哥,受到当地隆重接待。当时墨西哥城正在筹款修筑有轨电车,他敏锐地意识到电车轨道经过的地方,必将成为人气旺盛的商业圈,地价必定随之飙升,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赚钱的机会,便大量购置电车轨道经过之处的地产。没过多少日子,这些地价果然上扬了好几倍,他轻轻松松获得了10多万银元的赢利。

  应该说梁启超也是赚钱的好手,早在1898年就以“保皇会”的名义,用入股的方式向海外华侨集资,在上海创办“广智书局”和“新民丛报社”。他凭借自己的知识资源,占有三分之一的股份,一年收益上万银元。当时康有为因逃避清政府追杀而避居印度吉大岭,经济陷于窘境,他得知后马上汇出1800银元,资助康有为。

  有道是“此一时,彼一时”,当康有为在墨西哥的房地产上狠赚了一笔之时,梁启超的“广智书局”却陷入亏损的窘境,康有为得知后马上写信询问梁启超需要多少钱?梁启超回信说:“每年费用3000银元。”康有为立即汇出5000银元:给梁启超本人3000银元,给梁启超在澳门的家属10××银元,给梁启超的兄弟学费10××银元。出手之阔绰,堪与当今那些房地产老板媲美。“康梁”在政治上结为同盟早已美名远扬,在经济上互相施以援手,也传为佳话。

  康有为晚年经济状况非常富裕。19××年康有为55岁那年结束流亡生涯回国,广东政府发还了被清朝政府抄没的康氏家产,并加发官产作为对康有为流亡15年的赔偿。资本贵在积累与增长,康有为非常清楚这一点,通过炒房地产来获利,依然是他的拿手好戏。他于19××年6月定居上海,租赁上海新闸路16号辛家花园,每月租金120银元,一住8年。这期间他看到上海房地产的升值潜力巨大,便马上变卖了广东的房产,在上海买入地皮。没过多久,上海的地皮飞涨,康有为又大赚了一笔。接着他又投资交通干线附近的房产,同样获利颇丰。

  19××年,康有为在愚园路自购地皮10亩,建造了一座中西合璧的花园住宅,取名“游存庐”,十分豪华。晚年时他还在别处修建、购买了3座别墅,分别为杭州西湖的“一天园”、上海杨树浦的“莹园”和青岛的“天游园”。“一天园”占地30余亩,历时4年才建成。“莹园”建成后转让给别人,属于短线投资项目。青岛的“天游园”原来是总督楼,康有为购买后加以改扩建,他的生命最后终结于此。

  以上为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来源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来源 篇3

  冯如(1884-19××),原名冯九如,字鼎三,1884年1月12日(清光绪九年农历十二月十五日)出生于恩平牛江杏圃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幼年时曾在乡间私塾就读数年,辍学后居家务农。

  1898年,冯如16岁时,父母就为他成婚,妻子是恩平大沙岗坪乡竹林村梁三菊。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由于生活困难,冯如在1899年辞别了父母和婚后不久的妻子,跟表亲伯母的弟弟吴英兰,远涉重洋到美国三藩市(旧金山)谋生。

  天资聪颖多幻想

  冯如在村中的私塾读书时,非常勤奋,学习成绩在同班同学中名列前茅。他在写作时常常流露出许多幻想,并提出许多令人思考的问题。如小鸟为什么会飞上天呀,为什么可以在天空中翱翔自如呀,为什么可以飞快飞慢,甚至有时可以停留在空中呀,等等。老师看到他的这些作文,称他是“富有幻想的孩子”。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冯如还经常创造出一些新奇的玩具。他制作一只像大鸟的风筝,两只翼吊着两个小木桶,当风筝乘风徐徐升上天空后,小木桶变成小风袋,起到平衡飞翔的作用,看得村中大人、小孩连连称奇。他还用一个火柴盒造一只小船,放在鱼塘中,让风吹着飘来飘去,人们都称赞他有办法。

  以上为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来源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来源 篇4

  唐朝有个写诗很多的少年天才——白居易。

  白居易五六岁便开始作诗,九岁时对诗的声韵就非常熟悉了。母亲是个慈爱、严格又有文化的妇女,充当白居易的启蒙教师。

  不论白天还是黑夜,她总是拿着诗书教导儿子,不过,孩子毕竟是孩子也有偷懒的时候。这时,母亲不去打骂他,而是讲道理,督促他把漏下的学习任务一点一点补上。

  就这样,白居易渐渐养成了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有一次,他拿着自己的几首新作,来到在当时很有名望的诗人顾况俯前,顾况漫不经心地瞟了一下名帖,等他一翻开,眼神就像被磁石吸住了,禁不住韵味十足的吟诵起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好哇,好!能写出这样诗句的人,想在任何地方住下去,都不是难事!快请进!快请进!”

  看到写诗的人竟然是一位少年,就高兴的与他谈起作诗来,不知不觉的就谈到了天黑!这一年白居易才16岁。

  从此这个会写诗的少年天才的名字,一下子在长安城传开了。

  以上为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来源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来源 篇5

  成语中有许多名人的故事,有时,这些成语可以在阅读和习作起到很大的作用。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小组决定对成语中的名人故事进行研究,了解成语中蕴含的古代名人故事和著名历史事件。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他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就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名叫匡衡的人。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一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

  成语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其中既有历史名人故事,也有重要的历史事件,还记录着古人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成语集中地反映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它真是中国语言艺术的博物馆!

  以上为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来源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来源 篇6

  就在贝多芬一心准备投身音乐大干一场时,命运向他露出了狰狞的面孔。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就发现自己的听力急剧下降,对于一位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的钢琴家和音乐家来说,听力的衰退不啻于世界末日。但贝多芬进行了顽强的抗争,并说出了那句传送千古的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

  当时的贝多芬还爱恋着一位叫朱丽叶塔的姑娘,著名的钢琴奏鸣曲《月光》就是献给她的。然而幼稚风流的朱丽叶塔辜负了贝多芬的一番情意,后来竟与一位男爵订了婚。

  耳聋的治愈日渐渺茫,又痛失心仪已久的恋人,这双重的打击使顽强的贝多芬支持不住了。1802年他写下了一封绝笔信,即现在被称之为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遗书》。在信中他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内心深处的理想和痛苦。凡是误解贝多芬的人,如果仔细总结了他的遗嘱,都能发现其中真实的原因,从而原谅他的种种缺点。

  不过他还是重新振作了起来,他那坚强的个性不可能屈服于命运摆布。还是那篇遗嘱中,贝多芬说道:“是艺术,就只是艺术留住了我,啊!在我尚未感到把我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觉得我是不能离开这个世界的。”

  以上为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来源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来源 篇7

  假期,我看了《名人故事》这本书,我觉得有关诺贝尔的故事令我记忆深刻。我从书中了解到,诺贝尔用整个生命在研究更好、威力更大的炸药,在一次失败的实验中,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残,可是他丝毫没有气馁,重振精神,继续研究炸药,直至成功,解决难题。

  我被诺贝尔那努力奋斗,坚忍不拔的决心所打动。我觉得,学习也一样,只有朝着目标去努力,去奋斗,才能取得成功。就像学习书法的过程:刚开始跟爷爷学习书法,我连毛笔都不会拿,经过学习,好不容易才学会了握笔,可是写出来的笔划却歪歪扭扭,更不要说写字了。练了好久,还是老样子。有好几次,我都恼怒地不想学了,但是当我想起阅读中那些像诺贝尔那样为了目标不懈努力、不言放弃的名人们,我这点小困难、小挫折又算得了什么?于是,我又重拾信心,一直坚持学习,有时一练就是三、四个钟头。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过去了,我的书法作品先后获得了学样书画比赛一等奖、全国中小学书画大赛银奖……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仍会继续努力。我也懂得了坚持、不放弃,才能练就过硬的本领!

  以上为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来源 篇7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来源 篇8

  1.廉蔺交欢

  蔺相如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他很有见识和才能。在“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两次外交斗争中,捍卫了赵国的尊严,地位在名将廉颇之上。

  这使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蔺相如不过是凭一张嘴巴,说说而已,有什么了不起,反而爬到我的头上。一定要侮辱他一番。”

  蔺相如听说后,尽量不跟廉颇会面,每次出门,避开廉颇,有时甚至装病不去上朝。

  有一次蔺相如外出,远远看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连忙叫车夫绕小路而行。蔺相如手下的人对他这样卑躬让步的作法感到委屈,纷纷要求告辞还乡。蔺相如执意挽留,并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个厉害?”众人都说:“当然廉将军不及秦王了。”蔺相如说:“对啦,天下的诸候个个都怕秦王,可是为了赵国,我敢在秦国的朝廷上斥责他,怎么会见到廉将军倒反而害怕了呢?你们的心情我是理解的,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的缘故。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两败俱伤。我不计个人恩怨,处处让着廉将军,是从国家的利益着想啊。”听了这番话,大家都消了气,打消了告辞还乡的念头,反而更加尊敬蔺相如了。

  后来,有人把蔺相如的话告诉了廉颇,廉颇大受感动,惭愧万分,觉得自己心胸竟然如此狭窄,实在对不起蔺相如,决心当面请罪。

  一天,他脱下战袍,赤身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的府第,“扑”地跪在地上,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地对蔺相如说:“我是一鄙陋的.粗人,见识浅薄,气量短小,没想到您对我竟这么宽容大量,我实在无脸见您,请您用力责打我吧!就是把我打死了,也心甘情愿。”蔺相如见到这情景,急忙扶起廉颇,两人紧抱在一起。

  从此两人消除了隔阂,加强了团结,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强大的秦国更加不敢轻易地侵犯赵国了。

  2.程门立雪

  杨时(10××年~1135年)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年~10××年)、程颐(10××年~1107年)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

  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年~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3.张良拜师

  张良(?~前186年),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

  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

  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五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

  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

  又到了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想一想:这是一个动人的传说,张良拜师,第三次才见到老师,如果是你,你会去第三次吗?为什么?

  4.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

  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路过沔阳湖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

  天鹅贡唐朝,山高路远遥。

  沔阳湖失宝,倒地哭号啕。

  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

  物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

  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5.杨香扼虎救亲

  杨香扼虎救亲是一个中华传统礼仪故事。

  杨香是一个十四岁的女孩。有一天,她跟着父亲杨丰到田间去收割庄稼。两人刚走到半路上,突然跃出一只大老虎,咬住杨香的父亲便往回跑。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她临危不惧,一心只想着被老虎拖走的父亲,而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她拼命奔上去,抓住老虎的脖子便往死里掐。起初,老虎用力反扑,可杨香硬不松手,老虎渐渐元气大泄,磨着牙齿,终于断了气。杨香的父亲终于脱离了险境,免于老虎的伤害。

  后人为赞扬杨香写文记曰:

  杨香,年十四岁。随父丰往田中获粟,父为虎曳去。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扼持虎颈,虎磨牙而逝,父因得免于害。

  以上为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来源 篇8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来源 篇9

  《200个名人的故事》是一本好书。

  书分中国和外国两册,精选中国和外国各100个著名人物,讲述他们童年时期的故事,从中可以探寻出名人成长的轨迹。柏拉图、牛顿、拿破仑、曹操、李白、贝多芬、鲁迅、金庸、居里夫人、比尔盖茨……这本书里有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发明家、科学家,有致力于人类精神生产的文学家、音乐家,有赫赫有名史诗试的英雄人物,还有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不平凡的人。你知道这些赫赫有名的天才人物小时候是什么样的吗?他们是否有着与我们不一样的童年?

  看看大师们的童年,看看他们的童年对应了日后怎样的人生,怎样的成就,看看他们的童年是如何造就成年的。

  读了这本书,我的感想:每一个天才曾经都是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日后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天才。但是要想成为一个天才,要好好学习,积极向上,多读书……

  以上为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来源 篇9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来源 篇10

  丁俊晖的追爱之路

  20××年8月14日,一连拿下单赛季5个冠军的丁俊晖做客央视《风云会》时,幸福地承认已婚。妻子张元元是标准的“万能牌”老婆,负责打理他的一切事务。有妻如此,难怪丁俊晖战功赫赫,所向披靡。

  一进酒店大门,丁俊晖就看到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朝他边走边招手。那笑容让本来很累的丁俊晖突然有了一种很放松的感觉。两人在大堂找了个靠窗的位置,从自我介绍开始聊了起来。原来,女孩名叫张元元,是一位山东姑娘,父母都经商,但她不愿依靠父母。大学毕业后,便做了北漂一族。关于丁俊晖的选题,她报了很久,但每次约访,都被丁俊晖的爸爸和助理挡了回来。张元元于是落了个办事不利的名声,很是郁闷。这次,她是在丁俊晖的老家媒体――《宜兴日报》的一个记者手里,要到了丁俊晖的.电话。

  丁俊晖笑道:“我只会打台球,你怎么会想起采访我呢?”张元元一笑:“我想让你教我两招,回去我再教我爸。”丁俊晖扑哧一声笑起来,从没见过这么好玩儿的女孩,说话直来直去,一点不拐弯的,他当即答应只要有时间,一定教她。由于聊得投机,不知不觉中,丁俊晖竟和张元元聊了一个多小时。见她连个录音笔都没拿,丁俊晖好奇地问:“你什么都不记,回去写什么?”张元元得意地一笑:“我从小记忆力好,今天的话我都记得,不信写出来你看。”

  这次采访后,张元元和丁俊晖成了好朋友。每次大赛之前,丁俊晖都会收到张元元的短信,鼓励他放松打,并说打球的最高境界,就是眼前有球,心中无球。每次看到这搞笑的短信,丁俊晖都会觉得很轻松,无压上场后,果然杆杆中的。20××年4月6日,丁俊晖世锦赛中一路过关斩将,顺利进入四强,却在决赛中遇到了上届的卫冕冠军罗伯逊,他不免有些紧张。正在此时,张元元的短信来了。短信中,不仅有罗伯逊历届决赛中与对手的比分,还仔细分析了他的优势和弱势。比如他的前场一般温和,后场开始凌厉,所以如果想取胜,必先在前场压垮他。

  丁俊晖知道张元元对台球只是爱好,还没达到狂热地步,她得熬夜看多少录像,才搜集来这些信息啊。丁俊晖对她心里充满感激。那次比赛,丁俊晖一上场就牢牢压住罗伯逊的气势,最终以10比5的大比分战胜罗伯逊,时隔9年后,在北京再度称王,取得他的第11个排名赛冠军。手捧向日葵般大的金色奖牌,丁俊晖笑得无比灿烂。

  第二天中午,丁俊晖主动打电话给张元元:“我想给你们杂志独家报料,请问接受不?”张元元哈哈笑起来:“当然。”两人在一家私人咖啡馆碰面后,张元元给丁俊晖带来了他们刚刚出版的刊登他文章的杂志,丁俊晖从头看到尾,果然是他们当天谈话的内容,没有夸张也没有矫情,寥寥几笔,一个锐气逼人的他就跃然纸上。丁俊晖对眼前这个女孩更加刮目相看了。

  听说张元元为了省钱总要搬家,丁俊晖忍不住感叹说,“搬家多麻烦啊,那么辛苦。”张元元一笑:“也没什么,就是锻炼自己呗,我喜欢不断改变。”丁俊晖觉得这个女孩带给自己的震撼简直是颠覆性的,连他觉得最累的搬家,都能搬出多种情趣来,而他的世界里,却只有那些红的绿的白的球。

  因为有几天修整时间,丁俊晖决定履行诺言,教张元元打球。他将张元元带到自己私家台球室里,张元元打球手老滑,一个球碰到另外一个球,彼此相互不理睬,丁俊晖看后哈哈大笑。张元元说:“我发现你只有在拿冠军的时候才会淡淡一笑!这很不好。你应该随时随地微笑,做个微笑剑客,你的对手心理压力才大。”丁俊晖听进去了,这之后的比赛,他场场都带着微笑,果然胜多负少。而在丁俊晖的指导下,张元元的球技突飞猛进。

  一次两人分开后,丁俊晖给一个好朋友打电话,傻乎乎地问:“如果你心里老想一个人在做什么呢,吃了没有,这是说明什么呢?”好友哈哈大笑:“说明你恋爱了!快告诉我是谁?”丁俊晖脸一红,心里怦怦直跳,赶紧挂了电话。在过去的30年里,丁俊晖心里眼里只有台球,但现在,那些球似乎已不是他的惟一了,他只要一拿起杆,就会想起教张元元打球的情景。

  犹豫再三,丁俊晖把一个外国朋友送给他的一个漂亮的纯白目标球快递给了张元元,里面放了张纸条:“我发现了一个目标球,看着她就开心、安心。希望每天都能和她在一起。”张元元的心顿时狂跳起来。她一直情不自禁会关注他的每一场比赛,替他收集所有对手的信息。连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去这么做。直到看到这个纯白目标球,她才恍然明白。原来,他早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她的心里。张元元想了一夜,才给丁俊晖发去一条短信:“我愿意做你第16个目标球,等待落袋为安。”这条短信,让丁俊晖欣喜若狂,仿佛又拿了一次世界冠军。

  为了能和丁俊晖在一起,张元元辞掉了自己的工作,以公关经理的身份陪着他世界各地跑。以前,丁俊晖的生活是由丁妈妈来打理的,随着年岁的增长,张元元接过了后勤部长的接力棒。斯诺克选手很辛苦,一场球下来,往往衣服都湿透了,有时候搞封闭训练,张元元想见到丁俊晖一面都很难,她特意把丁俊晖所有需要带的东西重新准备了一套新的,放在门厨里,一有比赛,马上拿包就走。见她如此细心、贴心,丁妈妈对丁爸爸说,这小姑娘做儿媳妇不错。丁爸爸深以为然,便热心给儿子牵线。丁俊晖微笑不语,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润物细无声,他要让父母一点一点感觉到女友的好。

  在接受央视《风云会》的采访时,面对主持人的发问,丁俊晖公开表达出对妻子的感谢:“在异国他乡,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因为有了最爱的人,我才有了今天的成绩,感谢她走到我的生命里来,她是我最坚强的后盾和力量。”

  以上为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来源 篇10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来源》全文内容,如《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来源》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来源》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来源》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