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素材 > 名人故事 > 国外名人故事大全

国外名人故事大全

时间:2023-02-25

  国外有哪些名人故事?

国外名人故事大全 篇1

  耶稣对人类史的影响显然是巨大的,他在本册中名列前茅谁也不会提出疑议。与伊斯兰教不同,基督教并不是由一个人而是由两个人──耶稣和圣·保罗创立的,因此其发生、发展的主要功绩应归于这两个人。

  耶稣阐述了基督教基本的道德观念及其基本的精神观和主要的行为准则,但是基督教神学主要是圣·保罗创作的结果。耶稣写了精神启示录,圣·保罗把崇拜耶稣补充进去,而且圣·保罗是《新约》的主要作者,也是第一世纪中使人们改信基督教的主要人物。

  与佛佗和不同,耶稣死时还相当年轻,他留下的信徒在数目上不多。基督死时,他的信徒只是成立了一个小小的犹太教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圣·保罗的着作及他不知疲倦地努力劝说人们信仰基督教,才使这小小的教派掀起了一场生机勃勃的伟大运动,这场运动不仅触及了犹太人而且也触及到了非犹太人,最后发展成为世界伟大的宗教之一。

  由于这些原因,有些人甚至会认为真正创造基督教的是圣·保罗而不是耶稣。按这种逻辑来推论,我们应在本册中把圣·保罗的名次排在耶稣之前,虽然没有圣保罗的影响,基督教前景如何,将无法断定,但是很明显没有耶稣,基督教就根本不会存在。

  但是似乎没有理由把基督教各教派及其信徒在后来的所作所为都归于耶稣,其突出问题在于其中有许多行径是耶稣显然不赞成的。例如各种不同基督教派之间的宗教战争和对犹太人的野蛮的屠杀和迫害,这些显然违背了耶稣的态度和教导,因而说这些行径启灵于耶稣似乎毫无道理。

  同样,虽然现代科学技术首先在信仰基督教的西欧国家兴起,但是因此就认为科学的兴起应归于耶稣就近乎可笑了。早期的基督教徒肯定没有谁把耶稣的教导看作是要对物质世界进行科学研究的号召。事实上,罗马世界改信基督教是伴随着整个技术水平和对科学的关注的陡然下降而出现的。

  科学最终在欧洲的兴起这一事实表明在欧洲文化传统中有某种利于科学思维方法的因素,但是这种因素并不是耶稣的格言而是如亚里士多德和欧几里德的着作中所具有的典型特征──“希腊”理性主义。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科学的兴起并不是发生在教会权力和基督教崇拜的鼎盛时期,而是紧随着一个欧洲对先前基督传统重新发生兴趣的时期──文艺复兴时期而来的。

  有关耶稣生平的故事在《新约》里有记载,为大多数读者所知晓,在此就不必赘述了。但是有几点值得注意。我们所掌握的有关耶稣生平的材料是不可靠的。我们甚至不能肯定他的原名是什么,很可能是一个常见的犹太人名Yehoshua(英文为约书亚)他的生年可能是公元前6年,但是谁也不能肯定,甚至他的卒年──他的信徒们一定会一清二楚,今天却不能知之确切。耶稣本人没有给后人留下着作,事实上我们所掌握的有关他生平的一切情况均来源于《新约》中的记述。

  不幸的是四部《福音》中有好多处自相矛盾,《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对耶稣的临终遗言的记载完全不同,而这两种情况恰巧又都直接引自《旧约》。

  耶稣曾引用《旧约》决非偶然。虽然他是基督教的祖先,但是他是个虔诚的犹太人,人们经常指出耶稣在很多方面与《旧约》中的希伯来先知相似,并且深受他的影响。与那些先知们一样,耶稣的性格给人的印象极为深刻,他给所有见过他的人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说他有超人的雄才大略是再准确不过的了。

  但是耶稣实际上在一生当中和随后的一百年中对政治发展没有影响,这与政治及宗教权威形成鲜明对比。当然两者对长期的政治发展都有过重大的间接影响。耶稣完全是作为道德和精神领袖而使人感知他的影响的。

  如果说耶稣主要是作为道德领袖给人留下印象的,那么当然就该问一问他的道德观念对世界的影响有多大。耶稣的主要准则可能会提出为什么不把耶稣排在首位的问题,因为他是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宗教的启示者。

  按照时间的历程来算,基督教无疑比任何其他教都具有更多的信徒。但是本书并不考虑不同宗教的相对影响而是考虑一个人之一当然是“金科玉律”。今天“金科玉律”为大多数人所公认。不管是基督教信徒还是非基督教信徒都把它看成是道德行为的良好准则。我们的行为并不总和它相符,但我们通常是尽力而为之。如果耶稣真的创造了这条几乎为人人所公认的准则的话,他肯定就该是本册中的第一位人物。

  但是事实上在耶稣问世以前,“金科玉律”就是犹太人公认的准则。公元前一世纪犹太人的精神领袖拉毕·希雷尔就对“金科玉律”做过明确的阐述,并正式宣布为犹太人的首要原则。这一观点不仅仅为西方世界所知晓,而且中国的哲学家孔子早在公元前500年就提出过,他的话还出现在一首古代印度诗歌《巴拉塔王朝的伟大颂歌》里,实际上“金科玉律”的内在哲理几乎为每一个大宗教团体所公认。

  难道这竟意味着耶稣没有提出新的道德观念吗?决非如此。《马太福音》第五章第四十三节和第四十四节中就阐述了一个十分鲜明的观点。

  你听人说过:你要爱自己的街坊,恨自己的敌人。

  但是我想告诉你:你要爱自己的敌人,祝福诅咒你的人。

  对恨你的人行善,为虐待你的人和迫害你的人祈祷。

  在这一段的前几行中有这样的话:“不要反抗恶行,谁要打你的右脸,把左脸也伸过去。”

  这些观念现在当然算是曾出现过的最著名的、最富有创新精神的道德观念。这些观念不是耶稣时代的犹太教的一部分,也不是大多数其他宗教的一部分。要是他们被广为遵循的话,我将会毫不犹豫地把耶稣列在本书之首。

  但事实上它们并非被广为遵循,甚至不为一般人所公认。大多数基督教徒把“爱你的敌人”的训令最多看作是在某种完美的世界可以实现的理想,但在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里却不是一部中用的德行指南。我们通常并不把它付诸实践,也不希望别人把它付诸实践,也不教导我们的孩子把它付诸实践。因此,耶稣的最明确的教导仍然是一条有趣的、基本上无人听的启示。

  以上为国外名人故事大全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国外名人故事大全 篇2

  东晋时,祖狄是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青年时代就胸怀为国立功的大志。

  他有个好朋友刘琨,也是一位抱负不凡的人。他们两个同做\"司州主簿\"(司州,今河南洛阳一带,主簿,掌管文书簿籍的官吏)时,对当时内忧外患的国家危局看法相同,共同怀着光复河山的报国之志,两个人夜间同睡一床,经常谈论国家大事到深夜。

  有一天半夜,忽然听得鸡啼。祖狄使用脚踢刘琨说:\"你听听,这鸡啼的声音是多么激越昂扬,它是在叫人奋发图强啊!\"于是,俩人便披衣起床抽出宝剑,在鸡啼声中舞起剑来。\"闻鸡起舞\"的成语,就是由这个故事而来的。

  后来,祖狄果然领兵北伐,为晋朝收复了许多失地。

  以上为国外名人故事大全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国外名人故事大全 篇3

  这本书写的是古今中外的50多位名人,他们的故事。看看他们是如何能名垂千史,受人尊敬。看看他们成功的秘诀,激发自己的潜能,丰富自己的思想。 其中,我最受感动的是我国女英雄——秋瑾。她生在官宦之家。又是书香门第,理因说,她因是个女工的能手,可错了,她不爱这些,她爱读书吟诗。父母把她嫁给了一个顽固守旧的花花公子,因此生活极不和谐。在北京,秋瑾结识了爱读书,精通诗词的吴之瑛,从那以后,秋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缠足,利用各种办法,打击清政府,同时,她还积极筹划反清武装起义,但不幸被别人泄露,被清政府抓起来,但她令死不屈,被杀害。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秋瑾是个大义凛然、敢于抗争的人。她的精神永垂不朽。 我们可以从这本书中看到了名人是如何对待失败,看他们如何对待学习,看他们都有什么样的品质,看他们如何报效祖国……我们也可以取长补短,学习他们的品质,不断完善自己。 看后,我想了很多很多:为什么美国诞生的比我们迟,你知道为什么吗?原因很简单,他们国家人都爱读书,都是博学多才,这样,就会发明很多先进的东西。我想了,虽然我们不能像革命前辈那样,用自己的生命报效祖国,但我们可以好好学习,博览群书,不辜负祖国对我们的期望,长大了,我们要报效祖国,做一个对祖国有用得人,在我们的努力下,要让中国永远领先于世界。

  以上为国外名人故事大全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国外名人故事大全 篇4

  抗日战争胜利后,亲赴重庆参加谈判。重庆的文艺界人士邀请他演讲。演讲休息时,有人关切地问:“假如谈判失败,国共全面开战,你们是否能够战胜?”略一停顿,很风趣地说:“蒋先生(指)的‘蒋’是将军的‘将’字头上加一棵草,他不过是个‘草头将军’而已。”说完,他豪爽地笑了。有人别有用心地问:“那你的‘毛’字……”没等那个人说完,他就不假思索地说:“我的‘毛’字可不是‘毛手毛脚’的‘毛’,而是一个‘反手’。意思很明显,代表中国人民根本利得益的中国共产党,要战胜代表少数人利益的,易如反掌。”他的解释不仅含义深刻,妙趣横生,而且一语中的,恰到好处,当场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以上为国外名人故事大全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国外名人故事大全 篇5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可是,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不知道重复朗读了多少遍,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家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曾先生是一个平凡的人,却依靠自己的勤奋成为历史上的伟人。

  以上为国外名人故事大全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国外名人故事大全 篇6

  关于世界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是谁发明的问题,科技史上早有定论,他就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但伽利略却否认这一点,他说是荷兰人首先发明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1608年,荷兰有一位眼镜制造商叫汉斯?李波儿赛,他的两个孩子很调皮,也很聪明。一天,偶然一个机会,两个孩子从店铺里拿来两片透镜,一前一后摆弄着,用眼睛张望着。孩子们惊讶了,他们发现远处教堂上的风标又大又近。李波儿赛得知此事也很高兴,他就用一个简易的筒,把两块透镜装好。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台望远镜。

  1609年,发明望远镜的消息传到了意大利,伽利略知道了,就按此方法制作了一个放大3倍的\'望远镜。后又经过改进,使望远镜一下子放大20倍。他用此观察星星,居然可以观察到木星的圆面,看到了月球上高低不平的环形山。1610年,他又用放大30倍的天文望远镜观察到木星的4颗卫星,看到金星的圆缺变化。

  正因为是伽利略改进了望远镜的性能,又用来观察星星、月球、金星以及太阳等天体,并首次发表观察结果,因此确切地说,是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而那位汉斯?李波儿赛则是望远镜的发明人。

  以上为国外名人故事大全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国外名人故事大全 篇7

  车胤

  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

  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资料,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齐,借它们的光不就能够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一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以上为国外名人故事大全 篇7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国外名人故事大全 篇8

  俄罗斯总统普京小时候非常聪明,他品学兼优,常常产生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

  有一次,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作文题:《我的理想》。同学们写出自己的理想:有想当科学家的、有想当作家的、有想当工程师的、有想当农艺师的、有想当教师的、有想当军人的、有想当工人的――而小普京的脑海里,却有自己不同寻常的独特思考。

  课余时间,小普京非常喜欢读《盾与剑》杂志,对里面描写的“克格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杂志上他知道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克格勃”准确地截取了敌人的情报,使苏军取得了一次次巨大的胜利……他想:“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教育我要做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所贡献的人。老师也经常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和人民。而我应该怎样去报效祖国和人民呢?做一名出色的间谍(dié),用我的牺牲去换取祖国和人民的胜利,这不是非常有意义的吗?”

  于是,他在作文本上写道:“我的理想是做一名间谍,尽管全世界的人们对这个名字都不会有任何好感,但是从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出发,我觉得间谍所做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在这篇作文中,普京还列举了一个苏联名间谍的英雄事迹,论述了在苏美对峙(zhì)的冷战时期间谍的重要作用。当教师打开普京的作文本时,不禁又惊又喜,连声赞叹他“年纪不大,志气不凡。”

  后来,在一次参观“克格勃”大楼之后,普京走进了“克格勃”列宁格勒局的接待室。一位工作人员听了他的要求后,对他说:“你的想法很好。但是,我们不接受主动来求职的人,只接受服过兵役或者大学毕业的人。”

  19××年,18岁的普京中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列宁格勒国立大学法律系国际专业。19××年,他大学一毕业就从事对外情报和国外反间谍工作,实现了自己“做一名间谍”的理想。

  以上为国外名人故事大全 篇8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国外名人故事大全 篇9

  被外国人称为“能抵五个师”的钱学森博士,19××年冲破美国的种种阻挠,回到祖国,决心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创造中国的火箭、导弹事业。有人问他为什么归心似箭,他说:“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有人问他,中国既无人才又无设备,搞火箭导弹能行吗?他的回答是:“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钱学森的誓言最终实现了,现在中国卫星上天了,洲际导弹可以同外国“比武”了,载人航天事业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提示

  不服气是民族自尊的表现,也是爱国的表现,个人的事业与国家的利益结合动力更强。志气。信心。

  以上为国外名人故事大全 篇9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国外名人故事大全 篇10

  邓琳琳,19××年4月出生于安徽亳州市利辛县,前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20××年12月邓琳琳入选国家队,20××年开始参加国际大赛;20××年8月获得北京奥运会女子体操团体冠军;20××年10月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平衡木冠军 ;20××年8月获得伦敦奥运会体操女子平衡木冠军。20××年正式退役,现就读于北京大学。

  伦敦时间8月7日,奥运会体操女子平衡木决赛现场,中国女子体操队队长邓琳琳第三个出场。她带来了一套难度系数高达6.6的动作,完成过程清晰流畅,稳定性惊人,最终摘得金牌。看到邓琳琳完美的平衡木表现,负责解说的李小鹏情不自禁地夸奖道:邓琳琳今天的表现和她的体操服一样,非常漂亮。

  关键时刻的金牌

  邓琳琳的这枚金牌来的正是时候。此前,因裁判颇具争议的打分,中国体操队在伦敦奥运会上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伦敦时间8月6日,先是在男子吊环决赛中,中国选手陈一冰完成了一套教科书般的.完美动作,却以落后巴西选手0.1分的成绩屈居亚军。随后女子高低杠决赛中,第一个出场的中国选手何可欣选择了一套难度系数为7.1的动作,尽管完成流畅没有失误,依然以0.2分之差落后于难度比自己还低0.1个等级的俄罗斯选手。种种不公正的待遇,让国家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痛批裁判明抢金牌,并称这是体操史上黑暗的一天。

  更重要的是,到了比赛日当天,中国女子体操队从团体到全能再到单项,还未收获一枚金牌,身为队长的邓琳琳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比完团体之后,两天睡得都不太好,虽然教练没给我们压力,但毕竟自己很想取得好成绩。终于,在体操的最后一个比赛日,邓琳琳挺身而出,将强大的压力转化为赛场上完美的一跃。

  决不放弃

  邓琳琳19××年出生于安徽省阜阳市一个农民家庭,父母都是体育爱好者。19××年,邓琳琳和哥哥邓枭枭一起进入阜阳市体操队。虽然长得瘦小,但琳琳性格比较好强,即使和男孩子比,也不愿认输。邓琳琳的启蒙教练郭少华说。当时阜阳市体育学院训练条件很差,没有平衡木,就在地上画平衡木的线,后来条件好些就找到一块类似平衡木的木板离开地面几厘米,邓琳琳就是这样进行早期训练的。为了充分开发邓琳琳的爆发力,郭少华让邓琳琳和男孩子一起接受每天3个多小时的同等强度训练。郭少华回忆说:当时我们在训练连续分腿慢起手倒立这个动作时,一般做10多个动作就算优秀了,琳琳的哥哥做了30多个,而琳琳怎么也不愿承认自己不如哥哥,硬是咬着牙做了40多个才肯罢休。在和她同龄的男孩子中,也很少有人能比得过她。还有一次,平衡木训练课已经下课了,别人都走了她不走。父亲问她为什么不走,她告诉父亲说,没做好就必须做好。做了半小时后还是没做好,又继续,一直坚持了两个小时,直到把动作做完美了才停手。

  20××年,邓琳琳和哥哥一起进入省队。有一次,因为连续发烧,邓琳琳训练不理想。教练说:你先回家,好了之后再来。倔强的邓琳琳说什么都不肯走,一个劲地喊:我不回去,回去你们就不要我了!后来有一次,邓琳琳的父亲来看两个孩子,发现女儿双手长满老茧,嘴角起了好几个水泡。他忍不住抱着邓琳琳哭着说:走,跟爸爸回家,我们不练了。可小姑娘却坚定地告诉父亲:我不想放弃。

  秤砣虽小压千斤

  身高140厘米、体重只有31公斤的邓琳琳,即便在体操队里也是娇小型的女孩。但秤砣虽小压千斤,她一直是中国体操女队中比赛能力最强、心理素质最好的队员之一。20××年,邓琳琳被国家队选中,但由于年龄太小,一直没能参加全国性的大型赛事。直到20××年,16岁的她以黑马姿态拿到北京奥运的最后一张门票。虽然没有任何大赛经验,但邓琳琳在赛场上表现出了难得的大将风度,并不负众望,成为女团夺冠的一大功臣。这是中国女子体操队奥运会历史上的首枚团体金牌。

  梦圆北京之后,由于身体发育以及伤病,邓琳琳陷入了低谷,特别是20××年,在全国体操锦标赛、香港冠军赛的平衡木比赛中接连出现失误,在进入奥运会冬训之前,她甚至不在女团的主力范围之内。好在,在今年的全国锦标赛上,邓琳琳又杀回来了,她拿到了全锦赛的全能冠军,随后被任命为中国体操女队队长。出征伦敦奥运前,邓琳琳说:我不和别人比幸运,只和别人比坚持!

  

  以上为国外名人故事大全 篇10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国外名人故事大全》全文内容,如《国外名人故事大全》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国外名人故事大全》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国外名人故事大全》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