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的名人故事高斯
高扬芝(19××—19××),江西南昌人,从小学习勤奋,特别喜欢数学。
数学家的名人故事高斯 篇1
成语中有许多名人的故事,有时,这些成语可以在阅读和习作起到很大的作用。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小组决定对成语中的名人故事进行研究,了解成语中蕴含的古代名人故事和著名历史事件。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他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就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名叫匡衡的人。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一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
成语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其中既有历史名人故事,也有重要的历史事件,还记录着古人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成语集中地反映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它真是中国语言艺术的博物馆!
以上为数学家的名人故事高斯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数学家的名人故事高斯 篇2
8岁的她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都落到最后。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她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害怕上体育课。妈妈安慰她:跑到最后没有关系,但是一定要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是:只追你前一名同学。
小女孩点了点头。再跑步时,她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同学。结果,每次只追前一名,到了学期末,她的跑步成绩已到了中游水平,而且慢慢喜欢上了体育课。
9岁时,她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应用到学习中。
20xx年,这个只追前一名的女孩从北京大学毕业,并被哈佛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唯一一位中国应届本科毕业生。
她的名字叫朱成。其后,朱成在哈佛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读博期间,她当选为有11个研究生院、1。3万名研究生的哈佛大学研究生总会主席。这是哈佛370年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学生出任该职位,引起了巨大轰动。“只追前一名”,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引领她脚踏实地、胸有成竹地朝前走。“只追前一名”的理念不像其他的大道理那样难懂,它简单易行,很容易激起自信心和斗志,目标虽小但是具体。在实现这个目标时,会心无杂念,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去做。在一次次小的成功中,当你得到了他人的认可和赏识,就会逐步走向大的成功,也许就会做出一番大的事业来。
以上为数学家的名人故事高斯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数学家的名人故事高斯 篇3
桑德斯上校退休后拥有的所有财产只是一家靠在高速公路旁的小饭店。饭店虽小,但颇具特色,与众不同。可最受欢迎的、也是客人最爱吃的一道菜就是他发明烹制的香酥可口的炸鸡,仅此就给他带来了一笔可观的财富。多年来,他的客人一直对他烹制的炸鸡赞赏有加。可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由于高速公路改道别处,饭店的生意突然间也一落千丈,最后只好关门歇业。被逼无奈,桑德斯上校决定向其他饭店出售他制作炸鸡的配方,以换取微薄的回报。
在推销的过程中,没有一家饭店愿意购买他的配方,并且还不时地嘲笑他。一个人在任何年龄被人嘲笑都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更何况到了退休的年龄还被人嘲笑,这就更令人难以接受了。而这恰恰发生在了桑德斯上校身上。他不但被人嘲笑并且接连不断地被人拒绝,可见这些经历对他的影响有多么巨大。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在没有找到买主之前,他开着车走遍了全国,吃住都在车上,就在被别人拒绝了10××次后,才有人终于同意采纳他的想法,购买他的配方。从此后他的连锁店遍布全世界;也被载入了商业史册。这就是肯德基的由来。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桑德斯上校,就在所有的肯德基店前树立一尊他的塑像,以此作为肯德基的形象品牌。俗话说:“神枪手是一枪一枪打出来的!”缺乏坚持不懈的毅力或者认为自己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两者都是阻碍大多数人勇于改变的关键原因。如果你能够紧紧抓住自己的目标不放并坚持不懈,那么很快你就会超过大多数人。
以上为数学家的名人故事高斯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数学家的名人故事高斯 篇4
匡衡是西汉著名的大学者,他小时候刻苦读书的故事世代流传。
匡衡从小起就热爱读书,可那时候白天要帮大人干农活,没有空余时间。晚上很想读书,可家里穷得连点灯的油灯买不起。
匡衡的邻居是个屠夫,家里虽然也不是很富裕,可有猪油点灯,而且这个邻居每晚都要点灯杀猪。匡衡知道后,就想办法,怎么把光偷过来呢?
有一天,匡衡在墙上凿了个小洞,灯光从小洞里透了过来,射在书上。因此,匡衡每晚都能读一两个时辰的书。
可没过多久,屠夫邻居发现了这个洞,就跑过来责问。
小匡衡只好把真实情况告诉了屠夫,还向屠夫赔礼道歉。屠夫是个很通情达理的人,看到匡衡这么用功,就借猪油给匡衡点灯看书。
以上为数学家的名人故事高斯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数学家的名人故事高斯 篇5
如果名师执教基础,新生的起点一定更高更稳。名师影响一生。
如果问:19××年,徐悲鸿任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时,教几年级?你也许答不出。但要问:现在名校中的名师教几年级?你一定脱口而出——毕业班。且不说大学,就说一窝蜂扩招的名中学,师资匮乏,便让高二老师教高三,高一老师教高二,初三老师晋高一,依此拆低补高,最终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教初一。
但当年徐悲鸿反其道而行之。他亲授一年级课,教新生起稿、观察、修改、乃至铅笔、纸张、油彩等工具的用法,还到学生宿舍指导写生。二年级由吴作人等名家任课。三年级,待学生好规矩养成,才交给青年老师带班。新师应该得到尊重,可教育是天底下最难的事,新生刚起步,如果名师执教基础,新生的起点一定更高更稳。名师影响一生。
悲鸿大师用心良苦,大师何以如此?一是心有学生,尽力对学生的一生负责。二是教学理念崇高,不浮躁,不急功近利。这也许是那时既不扩招收费、也不以“升学率”为考评标准的缘故。由名师开启智慧,乃三生有幸。当代人唯有羡慕的份了。
以上为数学家的名人故事高斯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数学家的名人故事高斯 篇6
据说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来到上海,中国著名电影演员韩兰根曾陪他逛过城隍庙。他们走进一家汤圆店,吃到了芝麻猪油汤圆。别看卓别林演戏得心应手,却不知汤圆怎么吃法,一口咬下去,只听“吱”地一声,馅汁溅到韩兰根身上,喜剧大师连忙拿出手帕揩擦。
他感到奇怪,又舀了一支,仔细端详,问韩兰根:“噫,这汤圆中馅心怎么放进去的?”韩兰根不由大笑,轻轻说,“这是中国几千年前仙人传授的。”卓别林惊叹不已,边吃边点头。韩兰根见他当真,就把实情告诉了他,两人顿时哄笑不已。临别,卓别林买了一大包生圆子。
以上为数学家的名人故事高斯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数学家的名人故事高斯 篇7
抗日战争期间,童第周一家来到了四川的一个小镇上。他们一家人靠着少得可怜的薪水生活。当时,童第周在一所大学教书,教书之余,童第周还继续着他的胚胎学研究工作。
要研究胚胎学,光靠空想不行,必要的实验是少不了的。做实验就得有实验设备,可上哪儿去弄这些设备呢?为此,童第周吃不香、睡不着,科学研究是他生命中最大的事情,不能搞科学研究就像要了他的命一般的难受。看着童第周的那股难受劲,全家都为他着急。
一天,童第周从外面回来,满面春风,他兴冲冲地告诉夫人叶毓芬,说他发现了一个宝贝。很长时间没见到过丈夫笑脸的夫人感到很奇怪,什么事值得丈夫这样高兴?她问道:“什么宝贝?”“我见到了一架显微镜,还是双筒显微镜!”“在哪儿?”夫人也激动起来,要知道,显微镜是进行胚胎学实验最主要的仪器,有了它,就可以做实验了。“在镇上的旧货摊上。”童第周边回答,边拉着夫人出门,他要让她和自己一起享受发现“宝贝”的喜悦。两人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旧货摊,果然,一架旧的双筒显微镜摆在那儿,似乎正在向他俩招手。
“请问,这架显微镜要多少钱?”
“六万块。”夫妇两人吃了一惊,这么贵?这个价钱相当于两人两年的薪水。
“这么贵?能不能便宜点?”
“不行,你们看,这还是德国货。”
老板打量着他们,凭经验断定,他们是真心想买的,所以要价比较高。
没办法,两人只好空手而归。梦寐以求的东西,就放在眼前,可是又不能得到。晚上,他们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觉。
第二天,两人又到了旧货摊前,跟昨天一样,显微镜还在那儿。可唯一不同的是,老板居然还涨了价,要卖“六万五千块”了,理由是物价飞涨,昨天和今天的钱就是不一样。
同样,他们又是空手而归。接连几天,他们一趟又一趟地往旧货摊上跑,生怕心爱的显微镜被别人抢走。老板很不耐烦,后来干脆不理他们了。
夫妇俩下定决心,为了搞科研,这台显微镜非买不可。家里实在是没有钱,他们就开始到处向亲友借钱,还变卖了不少衣服。“可是,我们说不定多少年都还不清这笔债呀!”夫人担心地说。“为了事业,宁可一辈子受苦!”童第周回答。
他们终于凑齐了65000元,买回了这台显微镜。
有了显微镜,就可以做实验了。可是,新的.困难又来了。用显微镜时,必须要有灯光照明或者要有很明亮的阳光照明。童第周住的屋子又小又暗,因为是抗战时期,常常停电,怎么办呢?童第周想尽了办法,他和同事们把显微镜放在窗台上,阳光好的时候利用阳光照明,阳光不好又停电时,就用干电池作电源照明或用煤油灯照明。
显微镜的问题解决了,对于其他设备,他们就因陋就简,比如说,用茶杯、废弃的玻璃瓶、碗等来代替玻璃器皿。他们在外人看来没有什么用的瓶瓶罐罐中,做着科学实验,探索着生命的奥秘。
以上为数学家的名人故事高斯 篇7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数学家的名人故事高斯 篇8
为拜名师两次辞官
颜真卿是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祖籍为山东琅琊(今山东省临沂市)。他出生于诗书世家,五世祖颜之推曾写下著名的《颜氏家训》。不幸的是,在颜真卿3岁那年,父亲就病故了,家里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贫困。
颜真卿继承了良好的家族文化基因,他非常喜欢读书,文章写得很漂亮,但他对书法情有独钟。这让母亲很为难,吃饭还是问题,哪儿有钱去买那么多笔和纸供他练字呢?
颜真卿看出了母亲的心事,有一天,他手里拿着一只碗和一把刷子,高兴地对母亲说:“我有不花钱的纸笔了,您别发愁了!”母亲疑惑地看着他。他说:“这只碗是砚,这把刷子当笔,黄泥浆可以当墨!”他在碗里装满了泥浆,走到墙壁前挥笔写了起来,写满后又用清水把字迹冲洗掉,说:“这就是纸啊!”
母亲笑了,颜真卿也因此练就了一手好字。
26岁时,颜真卿考中了进士,在朝廷里当了校书郎,后来又外放到醴泉(今陕西省礼泉县)任县尉,负责管理地方治安。这件工作相当繁杂,起早贪黑,没日没夜,但颜真卿总要挤出时间练字。人们看到他写的字,都赞不绝口,可他内心里却十分苦恼,因为字写到这个程度,没有名师的指点,就再难有长进了。他想到去拜一个人为师,可想起此人的脾气,又有点犯怵。
这个人就是张旭,擅长草书。他性格怪僻,最喜欢饮酒,为杜甫所列的“饮中八仙”之一(其他7位分别为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崔宗之、苏晋、焦遂)。喝得大醉后,张旭常常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有时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因此被时人送予了“张颠”的雅称。
为了表示自己拜师的诚意,颜真卿毅然辞去了官职,赶到洛阳,投到张旭门下。张旭仔细地看了他写的字后说:“你的字已经很不错了。现在国家正是用人的时候,你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哪能在写字上花那么多功夫呢?”
话说得很婉转,可颜真卿听得出其中的拒绝之意。他也不敢强求,只好告辞回到了长安。没过多久,他再次在朝廷中得到了任职的机会,可他一直对未能拜张旭为师耿耿于怀,于是又一次辞官。张旭被他的诚心所感动,点头收下了这个弟子。
然而让颜真卿失望的是,入门几个月,张旭要么就是将自己书写的字和前代名家的字帖给他,要他“倍加工学”,要么就是带着他游山玩水、赶集看戏,“领悟自然”,丝毫没有把诀窍传授给他的意思。有一天,颜真卿实在忍不住,对张旭抱怨说:“我来拜门求师,是想得到您笔法的精微秘诀,为什么只让我临帖、参悟呢?”
张旭不高兴地说:“我是见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察笔法之意,见公孙氏舞剑而得落墨神韵,除了勤学苦练和师法自然,哪有什么诀窍啊!”
颜真卿从张旭的话中,明白了为学之道,于是他再也不去寻找捷径,而是埋头苦学,揣摩前辈笔法,把从自然万象中领悟到的神韵凝于笔端,终成一代书法大家。
粉碎安禄山“闪电战”
颜真卿学好书法后,再次出仕,曾在朝中任监察御史,可是他也像许多艺术家一样,不通世事,一味耿直,结果在天宝十二年(753年)被贬到平原郡(今山东省德州)任太守。诗人岑参为他送行,不无担心地写道:“郊原北连燕,剽劫风未休。”然而,这个地方最可怕的不是气候的恶劣,而是憋着劲准备造反的安禄山。
到任后,颜真卿“废苛政、黜奸小、除奸诡、进忠良”,深得百姓爱戴。著名边塞诗人高适称赞他“自承到官后,高枕扬清风。豪富已低首,逋逃还力农。”当然,颜真卿对安禄山的野心也心知肚明,悄悄地做起了防范。
颜真卿以防汛为名,修筑城墙、赶制兵器、收揽壮丁,积储粮草。为了避开安禄山的耳目,他每天都是一副文人做派,吟风弄月,甚至还亲自主编了一部研究音韵的着作《韵海镜源》。安禄山派人来检查工作,他在好吃好喝好招待之余,还即兴写了一幅字,这就是流传至今的著名碑帖《东方朔画像赞碑》。安禄山笑了,把颜真卿真的当成了一个只知道舞文弄墨的书呆子。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起兵谋反,对唐王朝发动了出其不意的“闪电战”。叛军所到之处,守令要么开门出迎,要么弃城匿窜,没有敢勇猛地打一场的。没多长时间,叛军就直逼首都的最后一道防线潼关。唐玄宗李隆基束手无策,狼狈不堪,一边仓皇出逃四川,一边哀叹:“河北24郡,难道就没有一位忠臣吗?”
这时候,颜真卿挺身而出,不等皇帝的诏令,誓言讨贼。他辖下3000兵马很快就扩充到万人,并与时任常山郡(今河北省正定县)太守的族兄颜杲(音稿)卿约定互为犄角,共同抗击叛军。
平原郡久攻不下,安禄山寝食难安,又气又急。攻陷洛阳后,他派段子光带着洛阳留守李?的首级,前来招降颜真卿:“看到了吧,如果不投降,就是这个下场!”
颜真卿不为所动,冷笑说:“我认识李?,这并不是他的首级。来人!把这个叛贼给我砍了!”
此举一下子稳定了军心,河北17郡又相继归顺朝廷,颜真卿被推为联军盟主,统兵20万,横绝燕赵,军威大震。天宝十五年(756年),他指挥联军在堂邑(今山东省聊城市)大破叛军,歼敌2万余人。
当时,颜真卿手中并没有精锐的部队,凭借的只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武装力量。但他却打赢了安史之乱以来的第一场胜仗,“颜真卿”三个字于是成了一面旗帜,连守在安禄山老巢的嫡系将领刘客奴都派人跟他联络,准备归顺。颜真卿当即派人从水路给他送去了10多万军资,为了坚定刘客奴的信心,他还把自己不到10岁的独子送去当人质。
河北诸郡的归顺和堂邑之战,截断了叛军和老窝之间的联系,安禄山只好终止进攻潼关,回师河北。颜真卿的这一番举动,为大将郭子仪、哥舒翰等正规军重整军备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唐玄宗听到这些消息,激动地对身边的人说:“我不了解真卿的为人,他做事竟这样出色!”
在这场关乎唐王朝存亡的战斗中,颜氏一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先后有30多人为国捐躯。在常山战役中,颜真卿的族兄颜杲卿寡不敌众,被敌军俘获。安禄山命人将他押解到洛阳,亲自审问。颜杲卿拒绝投降,安禄山当着颜杲卿的面,砍下了他的儿子颜季明的脑袋。颜杲卿大义凛然,痛骂叛军,结果被用铁钩钩断了舌头,依然骂不绝口,最后被残忍地处死。
数年之后,颜真卿满怀悲愤地记述此事,写下了著名的《祭侄文稿》。这篇用行书写成的祭文一气呵成,国仇家恨全部凝聚在了指尖,其中有好几处因为笔写干又顾不上蘸墨而形成的枯笔,让人感受到他当时苍凉悲壮的心情。这幅作品被后世誉为“在世颜书第一”,是唯一可以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比高下的书法珍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四朝为官得罪五相
因为在安史之乱中立下战功,颜真卿被调回中央,深受重用。不过他的文人气质加上嫉恶如仇的性格,让他在充满尔虞我诈的官场显得特别另类。他一生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肃宗时任过尚书,代宗时被封为鲁郡开国公,德宗时被奉为太师,虽然官一朝比一朝大,但往往都是新帝登基时把他召回中央,提拔不久就因为得罪掌权者而被贬到地方。他得罪过五位宰相,特别不招领导待见,贬职成了家常便饭。
杨国忠当宰相时,前朝名相宋?的儿子宋浑得罪了他,遭到贬职处分,满朝大臣噤若寒蝉,没人敢吭气,只有颜真卿站了出来,对杨国忠说:“奈何以一时忿,欲危宋?后乎?”何必因为一时的气愤,而使宋?的后代受到伤害呢?在唐玄宗朝,身为皇帝小舅子的杨国忠脾气非常不好,颜真卿的话虽然只是劝解之言,却让他如鲠在喉,结果就是让颜真卿落得个与宋浑一样的下场。
唐代宗时,元载为相,在朝中结交了许多私党,他怕群臣议论然后报告皇帝,就给代宗打了个报告说:“群臣向您上书报告事情,多数都是谗言诽谤,请求每次议论朝政时,先让他们报告给各自的长官,长官报告给宰相,由宰相判断是对还是错,然后再向您报告。”这就相当于从制度上保证每件上报给皇帝的事,都要经宰相过一遍筛子。代宗正为每天乱七八糟的事心烦,就被说得有点心动。颜真卿当即上书批评此事:“古人说,‘苍蝇飞舞声嘤嘤,飞上荆棘停住身,进谗说话没定准,搅乱各国不太平。’所以古代贤君都是广开四方视听,陛下却想自己堵住耳朵、蒙住眼睛,听不清、看不明,那国家还有什么希望呢?只准宰相报告事情,这样的事旷古未有,即使是李林甫、杨国忠也不敢公开这样做!”
在颜真卿的强烈反对下,元载堵塞言路之举没有得逞,但没多久,颜真卿就莫名其妙地被贬到硖州(今湖北省宜昌市)。
颜真卿得罪的最后一位宰相是历史上著名的奸臣卢杞。卢杞曾到郭子仪府上拜访,吓得郭大元帅赶紧让家里的女眷回避。后来家人问为什么,他回答说:“卢杞长得神头鬼脸,女人们看了肯定忍不住要笑,他一定会记恨在心,一旦得志,你们和我的儿孙,一个都活不成!”颜真卿显然没有郭子仪这份智慧,他依然不改爱点炮的习惯,弄得卢杞脸黑得更加难看,准备把颜真卿排挤出京城,落个耳根清静。颜真卿听说了,找到他说:“您先父卢中丞的头颅被安禄山送到平原郡时,脸上满是血,我不忍心用衣服擦,亲自用舌头舔净,就凭这点,您忍心不容忍我吗?”卢杞听了惊惶地下拜,内心则对颜真卿更加恨之入骨。
其实颜真卿得罪宰相,谁官大跟谁对着干,并不是想出风头,趁机炒作自己,而是他为人的一贯理念使然。只要是看谁做得不对,哪怕是皇帝老子,他也敢说敢管,更不用说皇帝身边的那些红人了。在他的书法作品中,有一幅《争座位帖》,它的来历,最能体现颜真卿的`这种性格。
有一年,唐代宗设宴款待从外地前来参拜的郭子仪。按照礼法规定,宴会上文武官员的座位顺序,应该按照官职的大小排列。但负责安排座次的官员郭英义,为了讨好代宗宠信的太监鱼朝恩,竟把官职地位更高的尚书们都排到了鱼朝恩的后面。宴会上鱼朝恩十分得意,时任刑部尚书的颜真卿气愤地对身边的人说:“鱼朝恩不过是个善于拍马屁的小人,没有什么功劳,他的座位凭什么排在前边!”同僚们赶紧劝道:“他是皇上的红人,谁惹得起?还是算了吧!”颜真卿回答说:“不行!这有关国家的尊严,不是件小事。这个座次我一定要争!”
回到家,怒气难平的颜真卿奋笔疾书,不一会儿,《与郭仆射书》(又称《争座位帖》)就诞生了。这篇作品历数了鱼朝恩的种种罪恶,痛斥了郭英义溜须拍马的无耻行为,笔力雄健,气势夺人,充分展现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成为他的书法代表作之一。
明知火坑也要跳
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节度使李希烈叛乱,朝中议论着准备派兵讨伐,这时卢杞悄悄给唐德宗出了个主意,他说李希烈这个人“年少骁将,恃功骄慢”,一般人都不看在眼里,如果能找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去劝说他,一定能“不劳军旅而服”,不用费一兵一卒就能将叛乱平息了。
唐德宗自然很高兴,说:“那派谁去合适呢?”
卢杞说:“颜真卿是朝中元老,忠直刚决,名重海内,人所信服,真其人也。”没有谁比颜真卿更合适的了!
满朝文武听说此事都吃了一惊,因为谁都看得出来,卢杞是在借刀杀人。于是不少人都劝颜真卿说,你不如以年老体弱为理由推辞不去。颜真卿慨然回应说:“君命也,将焉避之!”这是皇帝的命令,怎么能因为怕死而回避呢!说完,他带上诏书,连家都没回就奔向前线了。
事情果然如卢杞所料,颜真卿一到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就被10××多个杀气腾腾的武士包围了,明晃晃的刀剑在他眼前直晃。颜真卿镇定自若,脸上的颜色一点也没改变。李希烈见状,假意喝退了武士,笑着对颜真卿说:“手下人不懂事,您别见怪。这次起兵,我是被逼无奈,还请替我在皇帝面前说几句好话。”
颜真卿说:“你只要归顺朝廷,自然不会获罪。”
李希烈根本听不进劝告,把颜真卿扣押起来。不久,朱滔、田悦等4个同样反叛的藩镇派遣使者到李希烈处,上表称臣,劝他称帝。李希烈很高兴,命人把颜真卿叫来,看一看自己的众望所归。四镇使者借机拍马屁说:“早就听说颜太师有威望,现在李元帅就要称帝号,而颜太师恰好到来,这是上天把宰相赐给元帅啊。”颜真卿厉声喝斥他们说:“说什么宰相!你们知道有个痛骂安禄山而死的颜杲卿吗?他便是我的哥哥。我年岁这么大的人了,只知道恪守臣节而死,难道还会受你们的引诱胁迫吗!”4个家伙不敢吱声了。
文的不行,李希烈决定给颜真卿点颜色看看。有一天,他命人在馆舍庭院中挖了一个大坑,然后把颜真卿架过来威胁说:“你如果不归顺我,就活埋了你!”颜真卿神色安然,对李希烈说:“既然我的生死已经决定,何必玩弄花样!赶快一剑砍死我,你心中岂不更痛快些?”弄得李希烈没了脾气。还有一次,李希烈叫人在院子里架起一堆干柴,点起熊熊烈火,然后把颜真卿带到火堆前。一个叛将对他说:“再不归顺李元帅,就活活烧死你!”颜真卿轻蔑地看了他一眼,一句话没说,纵身就向火堆扑去,吓得那个叛将赶忙把他拉了回来。
颜真卿情知难逃此劫,早就从容地做好了准备。他给朝廷写了遗表,给自己写了墓志铭和祭文。在祭文之中,他写道“天之昭明,岂可诬乎!有唐之德,则不朽耳!”贞元元年(785年)八月二十三,李希烈派人将颜真卿勒死于蔡州(今河南省汝南县)龙兴寺中,终年77岁。
欧阳修评价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意思是,颜真卿是位君子,他的品德和性格,人们初见也许会心生敬畏,然而愈久会觉得愈可爱。
颜真卿的人生如书,把刚直忠烈的品格融入了书法之中;他的书如人生,把字的端庄与遒劲化成了处世的性格。这样的书法,让我们钦佩;这样的人生,让我们高山仰止。
以上为数学家的名人故事高斯 篇8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数学家的名人故事高斯 篇9
在诸葛亮小的时候,跟着隐居在襄阳城南的水镜先生学习了兵法。水镜先生养了一只公鸡,公鸡一到晌午啼叫三声,水镜先生就下课了。诸葛亮听课听得很不过瘾。
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在裤子上缝了一个口袋,每天上学的时候就抓几把小米放在口袋里。当晌午快到的时候,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公鸡见有黄灿灿的小米,顾不上啼叫,就啄食起来。刚刚啄完,诸葛亮又撒一把,直到把口袋里面的小米撒完。
等公鸡吃完口袋里的小米再叫时,水镜先生多讲了一个时辰的课,可把师娘饿坏了,时间长了不免抱怨几句:“怎么搞到这么晚,晌午过了,也不知道饿!”
“你没听见鸡才叫吗?”水镜先生说。
师娘是个聪明人,知道其中必有奥妙。
第二天快到晌午的时候,她悄悄地来到了院子里,只见那只花颈公鸡刚要伸长脖子叫唤,就有人从书房窗口撒出一把小米。她走上前,把事情看了个仔细,又悄悄地回家了。
这天水镜先生回来,师娘笑着说:“你这个当先生的,还不如小诸葛。”于是她把刚才看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听后一愣,又哈哈大笑起来,心想诸葛亮喂鸡求学,真是聪明过人,将来必定是盖世奇才。
诸葛亮经历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
以上为数学家的名人故事高斯 篇9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数学家的名人故事高斯》全文内容,如《数学家的名人故事高斯》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数学家的名人故事高斯》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数学家的名人故事高斯》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