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素材 > 名人故事 > 罗京的生平

罗京的生平

时间:2023-06-24

  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咱们时不时会写一些《罗京的生平》,《罗京的生平》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东西,你写过类似的《罗京的生平》吗?不妨一起来参考本篇《罗京的生平》是怎么写的吧。

罗京的生平 篇1

  林语堂(1895年19××年),1895年出生于福建一个基督教家庭,父亲为教会牧师。19××年林语堂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

  19××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并在《语丝》上发表第一篇文章《论士气与思想界之关系》。19××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写杂文,并研究语言。19××年任外交部秘书。19××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年创办《人间世》,出版《大荒集》。

  19××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19××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孔子的智慧》《生活的艺术》,在法国写《京华烟云》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林语堂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著名学者。

  19××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19××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年,定居台湾。19××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年3月26日,去世于香港,四月移灵台北,长眠于故居后园中,享年八十二岁。

  以上为罗京的生平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罗京的生平 篇2

人物简介

罗京(19××~20××.6.5)生于19××年,出生于北京,祖籍重庆,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主播之一,新闻编辑部副科长,中共十七大代表。

曾获国家语委、全国语音文学工作先进工作者,人事部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20××年9月,罗京被确诊患有淋巴瘤,并暂停工作入院接受治疗,与病魔顽强斗争了10个月。20××年6月5日早晨7点05分罗京同志病情突然恶化致心脏衰竭医治无效在北京307医院逝世,终年48岁。

个人履历

19××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同年到中央电视台工作,担任《新闻联播》播音员。20××年以后,罗京的事业更上新台阶:先当上了播音组副组长,后被提拔为中央电视台新闻编辑部副科长,同时,他被评为中央电视台十佳播音员、主持人,并享受央视特殊津贴。曾获国家语委、全国语音文学工作先进工作者,人事部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成长经历

罗京的父母都是四川人,他们50年代才来到北京,罗京是家中的老二,他上面还有一个哥哥。19××年当罗京还是北京酒仙桥二中高二理科班的学生时,他对未来的想法十分简单,只要今后能考大学有书念就挺好,可是一个偶然的机遇改变了罗京的人生。

19××年罗京在播音就在这一年的初夏,一位同学跑来找罗京一同去考北京广播学院。有趣的是招生老师相中了罗京清秀端庄的形象和清爽悦耳的嗓音,罗京的同学却落选了。由于罗京始终认为自己的真正较量是在为之准备了多年的全国理科高考上,因此在考试时没有任何负担,而这种轻松的心理状态反而使罗京顺利地考取了“广院”。

罗京所学的是新闻系播音专业,他们班30个学生中绝大多数是在新闻战线工作过的,身为小弟弟的罗京却是一张白纸。入学考试时罗京的专业分数刚刚60分,但到了毕业考试时他的专业分数已名列前茅。他十分感谢自己身处一个学风良好的环境,更庆幸自己遇到了许多倾心栽培他的老师。在当时,中国播音最高领域是众所周知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人们依然习惯于从“话匣子”里聆听政府的声音。因此罗京也萌发了一个梦想,他精心准备的毕业论文也是有关电视播音方面的。然而罗京的才华同时受到了中央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的青睐,他又一次被命运之手引领着跨进了一个正在起飞的新兴领域,开始了他的电视新闻播音生涯。

家庭生活

罗京19××年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刘继红,是他“广院”的学妹。罗京的婚姻生活罗京的名字同《新闻联播》一起,走进千家万户;罗京的荧屏形象就像一张画,端庄肃穆。有人问:“罗京,你会笑吗?”罗京真的笑了,他幽默地说:“是摄像机它不让我笑。”生活中的罗京喜欢穿牛仔裤、夹克衫,他有说有笑,极为随和。他有一个中国人标准的三口之家。夫人刘继红,儿子罗疏桐。他每天往返于中央电视台及电视台后面的宿舍楼,忙忙碌碌,有时还要出差、出国,没得空闲。每当提起这些,罗京总是露出满意的微笑,他感激自己有一位理解支持他的贤慧的妻子。19××年,坐在《新闻联播》这把椅子上的罗京在全国已小有名气。但他忘不了培育过他的老师们,在播音系,与罗京最投缘的是李钢教授。罗京毕业后经常到李教授家作客。在李教授夫妇多次开导下,罗京接受了在百忙之中的一次“相亲”。那是一天下午,就在广电部的大门口,罗京见到了一位留着披肩直发的姑娘。就在那四目相遇的一瞬间,罗京脑海中急剧反应出的第一印象是她文静而大方。在这之前,罗京也曾设想过恋人的定位。他认为自己不是那种张张扬扬的人,他喜欢是实实在在的,恋人当然也不可能是那种过于“热情奔放”的人。而就在眼前,他找到了感觉,那就是文静而大方的气质。姑娘名叫刘继红,她比罗京小5岁。在广院上学后,留校工作。由于共同的专业,共同的爱好,他们聊得很投缘,好像有说不完的话。19××年到19××年,罗京事业大发展的3年,它带给刘继红的是罗京极不规律的播音员的作息时间以及频繁出差的电话。经常是本来约好晚上见面,罗京却突然改上晚班。再次约好见面,罗京又要出差,留给刘继红更多的是等待。她等到了罗京的来信,而信只是报告行程或谈些见闻体会。刘继红能理解,这就是罗京表达感情的特有方式,这特有的方式真切、实在。3年后事情自然地发展到了结婚这一步。19××年6月的一天,罗京与刘继红来到街道办事处登记结婚。罗京的两人世界长达6年,他认为养育子女是需要条件的。无疑,时间和住房是他的实际问题。19××年,儿子罗疏桐出世。当时刘继红29岁,罗京当时34岁。

  以上为罗京的生平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罗京的生平 篇3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属于前者。而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着名的文学名人之一。与孟子并称“孔孟”。

据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故为子姓。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夏邑)。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曜英,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征再生下孔子。由于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又因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仲为第二的意思,叔梁纥的长子为孟皮,孟为第一的意思)。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种种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没有过大的作为,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可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19××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以上为罗京的生平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罗京的生平》全文内容,如《罗京的生平》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罗京的生平》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罗京的生平》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