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振水在榜样中精炼的总结
20××年以来,苗振水不断探索农民工党建工作方式,用流动的党旗凝聚起农民工党员的心。
苗振水在榜样中精炼的总结 篇1
“长征结束到达陕北后的一次战斗中,一颗子弹从我的左眼下方进去,从右耳穿出来,就在这里……”王承登老人指着自己的眼窝说,“子弹就是从这里穿过去的,那人枪法好准,对着我的头打,就从这里打进去了这一枪,把我的右耳打聋了,嘴也打歪了,眼睛也打坏了。”这次中弹的经历,使得百岁老人王承登的记忆闸门缓缓打开。
王承登,祖籍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城岗乡,19××年出生, 19××年参加革命,1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历过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如今王承登老人已经101岁,虽是期颐之年,但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说话铿锵有力。当他讲述当年长征时的情景,眼神里仍闪烁着坚毅的目光。
19××年,红军主力在赣州于都河集结完毕后,迈出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在王承登的长征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部队过大渡河时的情景。“当我们到达大渡河时,河面上就只剩下几根光秃秃的铁索了,这是我们取得胜利的一道关卡,我们只能爬过去,没有退路,唯有爬过去才有胜利的希望。”王承登老人说到。“我们不能后退,就像观众在电影画面中看到的一样,我的很多领导和战友冲在了枪林弹雨的第一线。”身下是湍流不息的江水,头顶是密密麻麻的子弹,“我亲眼看到,很多人在前面爬着爬着就掉下江去,再也没有上来……”说到这里,101岁的王承登老人哽咽了。
在长征路上,红军战士们几乎每天都有一场战斗,与天斗,与地斗,与自己的耐力斗。“在过草地之前,我们准备了一些青稞麦,行军途中,我们靠这些食物维持生命。”但毕竟粮食是少的,没有粮食了,王承登和战士们就把青稞麦秸就着青草吃,如果碰到野菜,那就是一顿大餐。四处没有人烟,望着这鸟儿都不想飞进来的无人区,王承登始终秉信,胜利会属于这支无畏艰险的`队伍。“晚上,战士们都背着行囊背靠背的睡觉,手里抱着枪,彼此取暖,互相鼓励,因为你不知道,明天,或者哪天,靠在你后面的那个人就牺牲了。”王承登说。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王承登调到红军学校学习了一年左右。就在这期间,王承登经历了一生中最为凶险的负伤。19××年,敌人向瓦窑堡进攻,王承登站在高坎上观察情况,敌人的一颗子弹从他的左眼下方打了进去……
百年风雨沧桑,王承登老人头发已经花白,胸前的奖章也不再熠熠发光,但长征时期的坚韧与执着已经深深地融化在他的血液里。说起当年的那些事、那些人,这位久经沙场的老人表情凝重。在对现代年轻人要继承长征精神的寄语中,王承登老人说的最多的就是希望年轻人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发扬长征艰苦奋斗的精神。
“要珍惜现在和平的环境,守护好现在美好的日子。”王承登老人说。
如今的王承登老人已经101岁,虽是期颐之年,但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说话铿锵有力!
8月22日,说起当年的那些事、那些人,这位久经沙场的老人表情凝重。在对现代年轻人要继承长征精神的寄语中,王承登老人说的最多的就是希望年轻人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发扬长征艰苦奋斗的精神。
以上为苗振水在榜样中精炼的总结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苗振水在榜样中精炼的总结 篇2
甘当不要报酬的“光杆司令”
作为河南省第一劳务输出大县,固始县有20万人常年在北京务工。其中,800多名流动党员不能正常参加组织活动,变成了“口袋党员”“隐形党员”。
如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怎样通过党组织关爱引导在京的农民工?固始县委在党建工作上进行了新的尝试。20××年,经上级党委批准,固始县委驻北京工作委员会成立。
谁来当“领头人”?固始县委经过认真研究,认为当时刚从原第二炮兵政治部副秘书长岗位退休的苗振水非常合适。
“对我这个有几十年军龄和党龄的老同志来说,没有任何理由可讲,就是坚决服从组织需要。党组织和家乡需要我为在京的老乡服务,我怎能推却?”苗振水毅然接下这个重任。
苗振水向组织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不占编制、不要报酬、不要办公经费。而实际上,这个农民工党委经常就只有苗振水这个“光杆司令”。
“流动党工委”让党员走到哪里都有家
“流动党工委”下辖的32个党支部分布在北京的8个区,党员从业多样化、居住地点分散化、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组织协调这些党员和支部面临诸多困难。
为了方便管理,固始县驻京党工委以数字排序命名各个党支部,除统一悬挂党旗、统一规章制度、统一档案管理不变,其他都随实际情况变更。
党工委的`第一个创新就是开“流动会议”。虽然有固定办公场所,但会议的安排要根据党工委委员们的“实际工作”来确定,时间大多安排在晚上或双休日。
“出来打工哪能有那么固定的地方,都是跟着工作走,我们党员走到哪里都有家。”第一党支部副书记王术华说。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苗振水提议在党委和支部委员中增设经济信息委员和法律咨询委员,做好信息服务工作和维权工作。
在苗振水的主持下,20××年,“中国农民工网”开通,这是一个以党建为主的农民工网站。网站设立了流动的党旗、农民工之窗、巾帼风采等专栏,图文并茂、深受农民工欢迎。
“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在苗振水的奔走下,经济、法律、党建、财经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先后为支部书记授课,至今仍有支部书记和党员自费前往清华大学、中央党校学习。
做在京农民工兄弟的“领路人”
20××年,一名农民工在一起公交车交通事故中不幸丧生,几十名情绪激动的亲属聚集在公交车站讨说法。苗振水得到信息后,立即派党委法律咨询委员、第28支部书记魏建合赶到现场,安抚死者亲属,协调解决这一突发事件。
苗振水常说:“我们党工委既然在首都,就要把20万流动群众凝聚成为维护首都稳定的积极力量。”在苗振水的带领下,几次“危机”都被化解。
入党积极分子张伟经营一个占地95亩的资源回收厂,因北京市治理雾霾搞风道建设面临拆迁。按照现行拆迁赔偿标准,张伟要损失一笔不少的资金,同时受损的还有300多户以收购废品为生的固始农民工。起初,张伟想着通过苗振水找门路让厂子避免拆迁,但最后在苗振水的引导下,张伟懂得要以大局为重,带头做农民工商户的工作,积极配合土地腾退。
苗振水说:“不管党员怎么流动,党的组织怎么流动,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不能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
近年来,固始驻京党工委共帮助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20××多份,追回拖欠工资200多万元,处理工伤事故31起,索赔金额156万元,成为20余万固始籍在京农民工信得过的“领路人”。
“我们靠组织,我们相信党!”在京务工经商的20万固始县农民工中,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
以上为苗振水在榜样中精炼的总结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苗振水在榜样中精炼的总结 篇3
据悉,今年《开学第一课》被列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之一,主题是“先辈的旗帜”。节目分为“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四节课,注重长征精神与时代的结合,启迪人生价值,让孩子们在向英雄的致敬中获得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节目中,“红色听风者”秦老讲述了在红军通信学校学习的故事和南邮创业故事,讲述了刻骨铭心的长征人生,作为老红军代表升国旗,并在少先队员敬献的红五星上签名,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和民族精神。央视董卿、撒贝宁、何炅主持该节目。
秦老说,他与通信结缘八十一年,感谢党的培养,党的信任。他希望青少年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努力学习。
个人生活
建国后,为了支持国家建设的需要,转业到地方,分别在四川、云南和北京等地的邮电部门担任领导职务。一九五六年十二月,任北京邮电学院党委第二书记。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任南京邮电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到一九八三年离休。
离休20多年来,秦老始终继续发挥着一个职业革命家的余热,他有老红军的优良传统和老党员的对党忠诚,经常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经常给大学新生、中小学生作演讲,讲革命传统、讲革命历史、讲为人处事,以亲身经历给下一代进行思想教育。多年来,他在各种场合演讲无数场,仅从近三年看,他在校本部、仙林校区、吴江校区、社区所作关于“弘扬长征精神”的演讲就达数十场之多。只要秦老应允的演讲,他总是风雨无阻。有一次应邀前往社区某小学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尽管大雨瓢泼,裤淋潮了、鞋泡湿了,可他仍然按时赶到,迎候的老师和小学生们感动得热泪盈眶。还有一次,他应邀到南京理工大学给全体毕业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尽管天降大雨,他还是坚持前往、准时到达,同学们很受感动。他还自立规矩,每次演讲不要酬金,不接受吃请,只收聘书、红领巾、鲜花。其实,在年轻人眼中,秦老的一言一行都为他们作出了表率。
教育,并不仅仅体现在演讲中。除了广泛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秦老还带头献爱心,扶危助困。从95年起,他资助家乡四川省通江县农村两个贫困学生,直到小学毕业。96年10月,他又捐给四川省通江县涪阳区陈河乡中心小学人民币一万元,和四箱书籍约120余册。从95年起先后为家乡中小学、失学儿童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2万多元。他心里记挂的,依然是老家学校的那群孩子们。“孩子是家乡的明天,教育是发展的根本”,秦华礼同志如是说。
南邮大昨为首任院长秦华礼庆百岁寿辰
南京邮电大学为首任老院长、老红军,百岁老人秦华礼举办百岁寿辰庆祝会。令来宾感叹的是,虽然一百岁高龄,秦老脸上却没有太多皱纹,而且腰背挺直、精神矍铄、步履坚定,满头银发纹丝不乱。熟悉他的人都说,秦老热爱生活,90多岁还带领南邮的老年门球队满中国“飞”,参加比赛。每天读《扬子晚报》也是他多年的习惯之一。
54年前他任南邮院长
19××年,秦华礼出生在四川省通江县大巴山下一个穷苦的家庭。在他1岁时,父亲就去世了,迫于生活的压力,母亲强忍着泪水将秦华礼的三个姐姐都卖给人家做童养媳,以此换取温饱。19××年12月,红军来到通江县。红军到达的第三天,秦华礼就自告奋勇参加了村里的游击队,手持梭镖、肩背大刀、威风凛凛。19××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是位“老通信”。
解放后,秦华礼转到地方工作。19××年10月,秦华礼离任北京邮电学院党委第二书记,任南京邮电学院首任书记、院长。秦老的院长任命书,还是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的呢!成立之初的南京邮电学院,缺房子、缺设备、缺老师、缺干部。面临这一现状,老书记很痛心,“学校总要上课啊”,这一信念支撑他从困难中突围。缺房子,老书记和学校师生亲自下工地,打根基,建房子。“就这样,我在这个校园里一待就是54年。”秦老望着窗外的校园,满目柔情。
90多岁还满中国跑
百岁高龄的秦老不仅身板硬朗,而且眼不花耳不聋,说起话来思路清晰。“每天觉得时间不够用!”秦老笑呵呵地说,每天吃完饭他会坚持读报,《扬子晚报》、《新华日报》之类的要看上一堆,对天下大事了如指掌。找几个老棋友杀两盘象棋,也是一大快事,一点也不觉得脑子累。前两年,他还专门花5000多元买了台电脑,研究在电脑上下象棋,秦老还有一大爱好,就是打门球。曾经担任过南京市门球协会副主席的他,经常出现在学校的门球场,练上半小时门球,路过的\'人都不敢相信他已有一百岁了。
更让记者惊讶的是,早几年,秦老习惯每天早上用冷水洗头、冲澡,这两年岁数大了,慢慢改成晚上睡觉前用自来水冲头洗脸。即使这样的数九寒天,也是先用温水洗一遍,最后还是用凉水冲一下。说起这个习惯,还要追溯到秦老抗战那会儿:“那个时候因为缺乏休息,老是头疼心发慌,有次我用毛巾泡过井水后敷一下头,发现好多了,后来就一直用冷水洗头洗澡。这个习惯一直坚持了五六十年。”最让人佩服的是,前两年,闲不住的老爷子还全国各地的到处转悠。九十多岁了,跑过石家庄、西安、广州、深圳、香港等各个地方。前年,还到汶川看了地震遗址,为遇难者亲手献了花。
不忌口但从不会多吃
秦华礼老家是四川通江,参加红军时期,秦老是军部的电台台长。因为工作关系,常常通宵不能睡觉。“那会在北方,夜里零下40℃,不喝高度白酒熬不过去,经常熬夜,需要抽烟解乏。”
35岁前,秦老曾经烟不离手酒不离口,再加上条件艰苦,所以他患有严重的胃病、失眠,身体越来越差。35岁那年,他这才意识到健康的重要,于是他开始戒烟、戒酒。“烟和白酒是一下子就戒了,从那以后再也没碰过。”秦老的早餐很“西化”,品种丰富,“早上喝一杯西红柿汁,两颗大枣,一小片土豆,一片胡萝卜,一杯牛奶,量都很少,但吃的品种很多。”
每到冬季秦老爱睡懒觉,早上八九点钟才起床,女儿出门时把土豆胡萝卜之类的蒸在锅里。午饭和晚饭都随意,“家里烧什么我就吃什么。”不过每晚那一小杯红酒一定少不得。“每晚喝一小杯红酒,大约1两左右。”这样的生活习惯他坚持了有半个世纪,他从不忌口,但从不会多吃,每顿饭最多八成饱。
以上为苗振水在榜样中精炼的总结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苗振水在榜样中精炼的总结》全文内容,如《苗振水在榜样中精炼的总结》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苗振水在榜样中精炼的总结》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苗振水在榜样中精炼的总结》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