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素材 > 历史典故 > 五路神的传说典故出处

五路神的传说典故出处

时间:2023-02-07

  社会信息化正向我们快步走来,信息化将广泛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在各种社会经济信息中,通常我们会接触到写五路神的传说典故出处文案写作需求,对于《五路神的传说典故出处》不熟悉、不知如何下手的朋友,不妨一起来参考本篇《五路神的传说典故出处》是怎么写的吧。

五路神的传说典故出处 篇1

  Pandoras [pnd:r] box

  潘多拉的盒子

  含义

  灾祸之源。“Open Pandora’s box”即“引发种种祸患”。

  典故

  潘多拉是希腊神话中第一个尘世女子。普罗米修斯盗天火给人间后,主神宙斯为惩罚人类,命令神用黏土塑成一个年轻美貌、虚伪狡诈的姑娘,取名“潘多拉”,意为“具有一切天赋的女人”。

  宙斯把潘多拉送给普罗米修斯的弟弟厄庇墨透斯为妻,嫁妆是一个装满灾难和祸患的密封盒子。婚后,潘多拉出于好奇私自打开盒子,于是一切恶习、灾难和疾病从里面飞出来。盒子里只剩下唯一美好的东西:希望。但希望还没来得及飞出来,潘多拉就将盒子永远地关上了。

  例句

  Money brings us happiness, but sometimes it is a Pandora’s box.

  金钱给我们带来了快乐,但有时候它也是灾祸之源。

  以上为五路神的传说典故出处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五路神的传说典故出处 篇2

  导语:据说元末有一何五路,为抵御外寇而死,人们因此祀他为神,名“五路神”。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相关的典故,欢迎查阅,谢谢。

  据说元末有一何五路,为抵御外寇而死,人们因此祀他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与作为财神的路头五路神无涉。或又以五路神实为五圣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间汤斌毁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后,民间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为路头而祀之。一般以此路头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谓五路乃东西南北中也;财货无不凭路而行,故人们以行神为财神,谨加祭祀,冀求它引财入门,或出行获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为"祖道"之俗;吴俗接路头,祭祀的也是路神,而这路神变成财神。路神变为财神,是因商业的发展,财货流通的加剧。财货往来于陆水之间,人们直观地认为,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财货。

  五路神--偏财神

  在《封神演义》中,五路财神指的是赵公元帅、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

  在民间所供财神中,不管是赵公元帅,还是赐福天官,身边总要配以利市仙官(五路神之一),因此,利市仙官可说是地地道道的偏财神。有关利市仙官的来历,在《封神演义》中有记载:利市仙官本名姚少司,是大财神赵公明的徒弟,后被姜子牙封为迎祥纳福之神。所谓“利市”包含三重含义:一是指做买卖时得到的利润;二是指吉利和运气;三是指喜庆或节日的喜钱如压岁钱等。人们信奉他,是希望得利市财神保佑生活幸福美满,万事如意。到了近代,一到新年,有的人特别是商人,还把利市仙官图贴到门上,并配以招财童子,对联写道:“招财童子至”与“利市仙官来”,隐喻财源广进、吉祥如意。

  供五路神

  “五路神”又指路头、行神。清人姚富君说:“五路神俗称财神,其实即五祀门行中之神,出门五路皆得财也。”其中的五路是指东西南北中五方,意为出门有五路神保佑可以得好运,发大财。

  五路财神都是吉祥神,也是民间吉庆年画中常见的形象,他们深受人们的爱戴和崇拜。每年正月初五是五路财神的生日。这天天刚放亮,城乡各位都可听到一阵阵鞭炮声。为了抢先接到财神,商家多是初四晚举行迎神仪式,准备好果品、糕点及猪头等祭祀用品,请财神喝酒。届时,主人手持香烛,分别到东南西北中五方财神堂接财神,五位财神接齐后,挂起财神纸马,点燃香烛,众人顶礼膜拜,拜罢,将财神纸马焚化。

  俗以为接路头,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别灵验,因此叫"抢路头"。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抢路头"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护者,人们便不再在赴旅时祭祀它了。

  至于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与初五之"五"牵连之故。北方于此日祭"五穷"也是一样。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气象,图一年吉利,财源茂盛,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并进。

  到了初五凌晨,人们抢先打开大门,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聚在一起吃路头酒,直吃到天亮开门营业,据说可保一年“生意兴隆,财源茂盛”。清代蔡云《吴觎》中有生动描述: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抢路头。所谓“抢路头”即抢接五路财神,人们个个争早放头通鞭炮,以此祈盼发家致富。

  以上为五路神的传说典故出处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五路神的传说典故出处 篇3

  传说典故一:

  当年与宙斯的大儿子阿波罗互相爱慕。终于,有一天阿波罗终于按捺不住自己对月桂女神的爱恋,对她展开的追求。

  可是因为阿波罗自己是太阳神,身体聚集了大量的热能,使得月桂难以忍受。所以每次阿波罗追月桂,她就会躲。就这样,一追一躲,终于月桂无法忍受了,她大喊救命。

  她的父亲河神林恩因不忍女儿遭受如此痛苦,就将大地劈裂了一条大缝。月桂纵身一跳,化成了一棵大树从裂缝中长出。

  自此,这棵树就叫做月桂树。

  而阿波罗并不知道缘由,认为月桂宁可变成大树也不愿和他在一起。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意识到原来是因为自己太热了才使得月桂化作一棵大树。阿波罗发誓要永远为月桂留下一片遮蔽。那就是我们现在知道的太阳黑子,在太阳神心中留下的永远的遮蔽,他为月桂留下的遮蔽。

  传说典故二:

  有一次,阿波罗看到小爱神丘比特正拿着弓箭玩。他毫不客气地警告丘比特说:“喂!弓箭是很危险的东西,小孩子不要随便拿来玩。”原来小爱神丘比特有两支十分特别的箭:凡是被他用那支黄金制成的利箭射到的人,心中会立刻燃起恋爱的热情;要是被另外一支铅做的钝箭射到的人,就会十分厌恶爱情。

  丘比特被阿波罗这么一说,心里很不服气。他趁着阿波罗不注意的时候,“嗖”的一声把爱情之箭射向阿波罗,阿波罗心中立刻燃起了爱情的火焰。正巧这时,来了一名叫达夫妮的美丽少女。调皮的丘比特把那支铅制的钝箭射向达夫妮,被射中的达夫妮,立刻就变得十分厌恶爱情。

  这时候被爱情之箭射中的阿波罗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达夫妮,于是他立刻对达夫妮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

  可是达夫妮却很不高兴的说:“走开!我讨厌爱情!离我远一点!”说着就像羚羊似的往山谷里飞奔而去。可是阿波罗对于追求达夫妮并不灰心,他拿着竖琴,弹奏出优美的曲子。不论谁听到阿波罗的琴声,都会情不自禁的走到他面前聆听他的演奏。躲在深山里的达夫妮也听到了这优美的琴声,也不知不觉地陶醉了。“哪儿来的.这么动人的琴声?我要看看是谁在弹奏。”说着,达夫妮早已经被琴声迷住了,走向了阿波罗。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弹着竖琴的阿波罗立刻跳了出来,走上前要拥抱达夫妮。达夫妮看到阿波罗,拔腿就跑。阿波罗在后面苦苦追赶,并且大声叫喊:“我又不是你的仇人,也不是凶猛的野兽,更不是无理取闹的莽汉,你为什么要躲着我呢?”尽管阿波罗在后面不停的对达夫妮呼喊,达夫妮仍然当作没听到,继续向前飞奔。不过达夫妮跑的再快,也跑不过阿波罗。跑了好一阵子,达夫妮已经跑的筋疲力尽,上气不接下气。

  最后,她倒在地上,眼看着阿波罗就要追上了,达夫妮急得大叫:“救命啊!救命啊!”这时候,河神听见了达夫妮的求救声,立刻用神力把她变成了一颗月桂树。只见达夫妮的秀发变成了树叶,手腕变成了树枝,两条腿变成了树干,两只脚和脚趾变成了树根,深深地扎入了泥土中。阿波罗看到了懊悔万分,他很伤心的抱着月桂树哭泣,可是月桂树却不停的摇动。虽然达夫妮已经变成了月桂树,但是阿波罗依然爱着她。

  阿波罗凝视着月桂树,痴情的说:“你虽然没能成为我的妻子,但是我会永远的爱着你。我要用你的枝叶做我的桂冠,用你的木材做我的竖琴,并用你的花装饰我的弓。同时我要赐你永远的年轻,不会衰老。”变成月桂树的达夫妮听了,深深地受到了感动,连连点头,表示谢意。

  也许是受到了阿波罗的祝福,月桂树终年常绿,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植物。

  以上为五路神的传说典故出处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五路神的传说典故出处 篇4

  传说王母娘娘一共有二十三个女儿,她们个个都聪明美丽,尤其是小女儿瑶姬更是明艳动人,冰雪聪明,最难能可贵的是她心地善良,天生一副悲天悯人的菩萨心肠。王母娘娘将这个小女儿视为掌上明珠,十分疼爱,唯一让她这个做母亲的不放心的,就是瑶姬多思好动的性格。

  随着瑶姬一天天长大,王母娘娘的心里开始有些不安起来。因为时常有各种关于瑶姬不合礼数的事情传到她的耳朵里:瑶姬公主擅入瑶池赏荷花了,瑶姬公主在天河里戏水被发现了,瑶姬公主爬到蟠桃树上摘星星了……诸如此类的传闻越来越多。王母娘娘劝过她几次,但是她总是说自己的性格就像云中的雁,一旦被关住了也就不能活了。王母娘娘一见她那委屈的样子,心中的怒气立刻就荡然无存了。“不过,总是这样也不是个办法,看来是该狠狠心管教管教她。”一提起瑶姬不大听话的事,王母娘娘就唉声叹气的。

  “妹妹还小,等她长大了自然就好了。”瑶姬的二十二位姐姐总是这样安慰王母娘娘。她们都很疼爱这个小妹妹,自然不忍心看她受惩罚。

  一天,王母娘娘又为瑶姬的事心烦,就到南天门散心,没想到正碰上瑶姬利用法术拨开云雾偷看人间呢。

  王母娘娘一见这个情形十分生气,立刻大声训斥道:“你在天上胡闹也就算了,现在竟然偷窥起下界来了,难道不知人间的浊气会污了眼睛吗?”

  瑶姬见王母娘娘发这么大火,丝毫没有退却,她继续拨开云雾指着人间反驳道:“您看那袅袅升起的炊烟、绿油油的原野不是比天上热闹美丽得多吗?还有那些翱翔的白鹤不是也比我们快乐得多吗?我就是想像它们一样在天地间自由地生活!”要知道,在仙界,思凡可是大罪啊。

  听瑶姬这么说,王母娘娘勃然大怒:“身为帝女竟然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来,还不快回禁宫思过!”

  不过瑶姬横下了心,一定要去凡间看看。她不但没有理会母亲的话,而且还拨开云雾跳了下去。她的这一举动让王母娘娘吃惊不小,连忙追了过去,一把将她拉住,又好言相劝道:“下界是苦海,你身为金枝玉叶,又怎能去那里受苦。”

  为了说服瑶姬,王母娘娘将人间各种悲苦的场面一一展示在了瑶姬眼前。看到凡间的人衣衫褴褛吃糠咽菜,瑶姬不禁感叹:“果然是苦啊。”

  王母娘娘听她这么说,心里暗暗高兴,连忙劝道:“天上有穿不尽的绫罗绸缎,吃不完的山珍海味,还是做神仙好啊。”

  令王母娘娘没有想到的是,瑶姬听了她的话,亲眼见到了人间的悲苦后,竟然更加坚定地要下凡了。王母娘娘见拗不过她,一时不知怎么办好。这时瑶姬的大姐恰好来了,她见妹妹这个样子,就笑着对母亲耳语了一番。王母娘娘听后连连点头。她对瑶姬说:“你也长大了,既然执意要去人间,那我也不再阻拦你,只是你到人间前,须先前往东海龙宫一趟。”

  瑶姬见母亲答应了自己的请求别提有多高兴了,她爽快地答应了母亲的要求,压根没问为什么要去东海龙宫。

  原来,瑶姬还小时,东海龙王就曾向王母娘娘提亲,只是当时并没有说定。如今经自己的大女儿一提醒,王母娘娘恍然悟到,瑶姬已经长大,又如此思恋凡间,想必是到了婚嫁的时候。于是就假借准许她往凡间去,打发她到东海龙宫见龙王以表暗许之意。

  对于王母娘娘的这一打算,瑶姬全然不知,她高高兴兴地去了东海龙宫。龙王对她倾心已久,如今见她来做客,心中明白王母娘娘暗许了自己的求亲,对瑶姬便格外殷勤,瑶姬走到哪里东海龙王就跟到哪里。让瑶姬感到新奇的是,龙王所到之处,海水自动分向两侧,竟生生地变成了一道透明的水巷。水巷两侧水草轻抚,各色鱼虾穿梭其间,再加上各类珊瑚点缀其中,简直美得难以名状。

  瑶姬看得眼花缭乱,一旁的东海龙王则十分得意。不知不觉他们竟走到了东海龙王的后宫。瑶姬只觉得一片珠光宝气,仔细看时,只见墙上镶满了夜明珠等奇珍异宝。

  东海龙王将瑶姬安排在了黄金交椅上,又命人将玉液琼浆放在闪闪发光的玛瑙桌上,便命所有侍从都退下,然后亲自斟酒送至瑶姬面前,劝饮道:“良辰美景,美女少年,此酒尽可谓合欢。”

  瑶姬见座中再无别人,心中本就紧张起来,见他如此说,脸立刻红了。东海龙王又接着说道:“你我门户相当,又早有婚约,虽未定准,但如今王母娘娘遣你前来,已摆明是允了……”不等他说完,瑶姬便生气地一把推开龙王的手,怒气冲冲地离开了龙宫。

  想到自己被母亲欺骗了,瑶姬十分生气,她决定前往人间,再也不回天上去了。

  一天,她走到了长江边,见路上的百姓都伤痕累累、步履蹒跚地相互搀扶着前行,似乎是在逃难。瑶姬刚想上前打听是怎么回事,只见天上翻腾起了滚滚的乌云。瑶姬仔细一看,发现原来云中正有十二条孽龙在兴风作浪。随着它们瞪眼、吼叫、翻腾,雷雨越下越大,暴发的山洪瞬间淹没了农田和房屋,人们也被它们折腾得苦不堪言。

  瑶姬见状立即驾云飞到了它们身边,一问才知道这帮家伙竟然是东海龙王的属下。瑶姬立刻火冒三丈:东海龙王那般对待自己也就算了,他的属下竟然如此祸害百姓。瑶姬决定为民除害。

  她从头上拔下了王母娘娘所赐的具有超凡法力的碧玉簪轻轻一挥,十二条孽龙就全都死了。瞬间,恶劣的天气消失了,云散开了,雨过天晴了,百姓们也终于能够在这片土地上劳作了。

  然而,孽龙虽然死了,但是它们所带来的麻烦并没有结束。原来,这十二条孽龙的身体竟然化作了十二座山,挡住了东去的江水,原来的良田和村庄成了一片汪洋。眼见着百姓们还要继续受苦,瑶姬觉得很难过,她实在不忍心离去,于是就决定留下来帮他们。

  天上的王母娘娘知道瑶姬毁了与东海龙王的亲事,又杀死了十二条孽龙后,又恨又气,决定不再认她这个女儿了。但是当听说瑶姬留在荒山野谷每日受苦时,她又心疼起来。于是,她把自己留在天上的.二十二个女儿叫到跟前说道:“我十分思念你们的小妹瑶姬,想她在人间定是受了不少苦,你们去把她接回来吧。过去的事我也不再追究了。”

  二十二个仙女也很想念她们的小妹妹,听完王母娘娘的吩咐,她们立即腾云驾雾前往人间找到了瑶姬。瑶姬和姐姐们久别重逢,真是悲喜交加,姐妹们又是哭又是笑,好不容易才平静了下来。

  二姐对瑶姬说:“母亲十分想念你,这次我们来就是接你回去的。”

  瑶姬想了想,眼含泪水回答道:“我也十分想念母亲,只是我不能回去,这里需要我。”

  几个姐姐便埋怨她说:“这里山高水险,哪里比得上龙宫和天上,你为何执迷于此呢?”

  “你们看,百姓们在受苦,我又怎能忍心离去!”瑶姬指着远处说道。

  仙女们向她所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山坡上,虎豹正在追逐一个人,那人已被赶得精疲力竭,眼看快要被追到了。瑶姬赶紧抓了一把泥沙撒过去。虎豹被泥沙化成的箭射死了,那个人得救了。看到这些,其中三个仙女点了点头,不再劝瑶姬回去了。

  接着她们又发现山脚下有一个人脚步沉重,似乎病得很重。瑶姬立即拔了几根头发,化作灵芝草放在了他面前。那人吃了这起死回生的灵芝草也得救了。看到这些又有四个仙女不再劝瑶姬返回天庭了。

  过了一会儿,江里又来了一条船,几个纤夫拼命地拽着绳子想往前挪动,但是船好像被钉住了一样丝毫没有反应。瑶姬连忙对着船吹了一口气,只见江上立即刮起了顺风,船动起来了,纤夫们终于松了一口气。看到这一幕,仙女们都理解了瑶姬留在这里的行为。

  见姐姐们都体谅了自己,瑶姬觉得很欣慰,正要送姐姐们回去,忽然发现田里的禾苗都枯黄了。瑶姬不由得难过起来:天真是太旱了,这样下去百姓们又该受苦了。想到这些,瑶姬急得哭了。

  没想到她流下的泪水顿时变成了雨水,田里的禾苗不枯了,池塘里的鱼也得救了。面对这一切,仙女们竟然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留下来同瑶姬一起帮助百姓,另一派坚持应该回去照顾母亲。双方各执一词,讨论了半天也没有个结果,还是瑶姬发现持两种观点的各为十一人,于是就建议一半留在人间,一半回天庭。仙女们听如此说,都觉得有道理,于是就按照瑶姬说的做了。

  留下来的十一个仙女的名字分别是登龙、松峦、翠屏、集仙、朝云、聚鹤、净坛、起云、飞凤、上升、圣泉。再加上瑶姬自己,十二位仙女从此便留在巫山上守护着这里的百姓了。后来,她们便变成了巫山十二峰。

  如今,到了三峡,人们透过缭绕的烟云看到的最醒目的山峰名叫望霞峰(也叫神女峰),它紧临长江,耸入蓝天,身影若隐若现,像石头又像人,像在天上又像在人间——据说那就是神女瑶姬了。

  以上为五路神的传说典故出处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五路神的传说典故出处 篇5

  话说五千年前,在今长阳县清江流域有一个伟大的部落首领,以武力征讨四方,使自己的部落成为清江流域最为强大的部落。叫务相,人称相王。有一日,项王率领兵马逆江而上,去远征清江上游一个还未臣服的部落,来到盐阳。

  统治盐阳的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女王,她的美,据说世上所有的文字都无法形容,只有天上才得一见。于是人们称她为盐水女神。那日项王正在江上行船,忽然听到山崖边传来一阵优美的山歌,然后盐水女神出现了。一时间江水停流,众人痴呆,只有优美的歌声在林间树梢飘荡,女神的长发随风起舞。痴迷的男人目光在女神身上停驻。盐水女神是专程来接务相的。她早就倾慕这位人世间不凡的伟丈夫,巴人部落的`大英雄了。

  她深情款款地邀请众人到她山寨里歇歇脚,于是众人停舟上岸,去盐水女神的山寨留宿。这一停留却非止一日,务相和女神结为夫妇,过起了平凡的小日子。英雄美女,人们都说这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为他们送上万千祝福。相王欣获美女,女神喜得英雄,郎情妾意,真个甜蜜无比!

  好景不长。虽在温柔乡里,相王却并没有忘了他的雄心壮志。他仍然在计划着统一清江各部的宏图伟业。然而,自从嫁给务相之后,盐水女神一头从天庭堕下凡尘,一心一意去爱她的丈夫,不愿和他有片刻分离,何况上出师远征?何况,远征的路上还有别的漂亮女子!于是昔日的女神开始百般阻挠相王的出征。她只想用柔情蜜意来挽住郎君的心,过平凡的恩爱日子。

  悲剧性的日子来临。相王早已部署好行军准备,这日天刚微亮在江边整装待发。为了他的梦想,温柔梦乡已顾不得了。就在他出发的命令刚下之时,突然清江上刮起了大风。只听山林间“扑楞楞”一阵响,无数的乌鸦从林间飞向天空。领头的那只巨大无比,带领着众多的乌鸦在空中盘旋,一时间遮天蔽日,飞沙走石,江上风浪越来越大,相王的船队根本就无法启程。

  相王的属下跑来问他怎么办,相王凝视着那只最大的乌鸦默然无语。属下说:“大王,今日出师,乌鸦是凶兆,此番来得这样奇异,我看暂且收兵,请法师占卜一下再说吧。”

  相王摇了摇了头,缓缓地从身后取下铁胎龙筋弓,抽出一支雕翎,脸上悲伤片刻,复又坚毅绝决。天上的乌鸦越来越多,不时发出阵阵刺耳的叫声,千万只乌鸦的叫声响如奇异的巨雷。士兵们都默默地注视着相王,只见他缓缓地弯弓,搭箭,瞄准那只最大的乌鸦,“嗖”的一声响,箭杆穿透空气的声音盖住了一切噪乱的鸦鸣。只听一声凄厉地惨叫,遮天的鸦阵顷刻不见,江上风止浪歇,艳阳初升,在江面上射出万道金光。然后众人看到一个长发飘飘的女子从天空坠落下来,随即有鲜血洒下,在阳光的照耀下艳丽而又诡异。紧后尘土飞溅,众人看清了,原来是盐水女神。原来,盐水女神幻化成乌鸦,是要阻挡相王出征,想要挽住夫君的心。然而相王却没有多看一眼躺在血泊之中,眼中尚有热望尚有哀求的盐水女神,转身一挥手,大喝一声:“出发!”

  于是大军浩浩荡荡地逆江而上,留下昔日的女神在江边慢慢地合上双眼。没了歌声和舞蹈,山林从此寂寞。

  务相后来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统一清江各部,人称相王天子。当回忆起盐水女神时他有没有流过泪?没有人看到,只知道他后来在武落钟离山死去,魂魄化为白虎,蹲在山顶,望着上游盐阳的方向,世世代代,至今如此。

  以上为五路神的传说典故出处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五路神的传说典故出处 篇6

  不知是哪朝哪代,舟山西南面的一个小岛上遍地埋着黄灿灿的金子,所以人们称它“金藏岛”。

  后来,这满岛藏金子的\'消息被贪得无厌的东海龙王知道了。他为了独吞这满岛藏金的宝地,竟调遣龙子龙孙、虾兵蟹将,涨潮的涨潮,鼓浪的鼓浪,直向金藏岛扑来。眨眼间,恶浪滔天,狂风大作,金藏岛上树倒屋坍,人们呼爹哭娘,一派凄惨景象。

  金藏岛东首有座纺花山,山上住着一位纺花仙女,她目睹东海龙王无端作恶,残害百,心中忿忿不平。于是她手拿神帚,朝海面轻轻一拂,漫上山来的滚滚潮水、滔滔巨浪,就哗的一声向后倒退了。金藏岛上幸存的男女老少,都纷纷逃往纺花山避难。

  纺花仙女摇身一变,化作一位白发苍苍的百岁阿婆,拄着拐杖对大家说:“龙王水淹金藏,黎民百姓遭殃。若要保住金藏,随我把花来纺。纺花织成渔网,下海斗败龙王!”

  大家听了百岁阿婆的话,不论男女老少都来纺花织网。纺呀织呀!织呀纺呀!整整忙了七七四十九天,织出了一顶九九八十一斤重的金线渔网。

  渔网织成了,派谁下海丢斗龙王呢?人群中跳出一个小孩,拍着胸脯说:

  “我去!”

  乡亲们一看是海生,不禁心里凉了半截。海生是个七八岁的小孩子,乳气还未脱,穿着开档裤,怎能下海斗龙王?纺花仙女却乐呵呵地说:

  “下海斗龙王,贵在有胆量,就让海生去吧!”

  接着,她拿出一套金线衣,给海生穿上,又向海生传授了斗龙的秘诀。

  海生穿上金线衣,顿觉全身一阵酥痒,他遵照纺花仙女的嘱咐说了声:“大!”浑身上下的肌肉疙瘩立刻一块块鼓了起来,越来越大,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力大无穷、顶天立地的巨人。众乡亲一个个着得目瞪口呆。这时,海生毫不费动地拿起那顶九九八十一斤重的金线渔网,辞别纺花仙女和众乡亲,迈开大步,奔下纺花山,扑通一声跳进了汪洋大海。

  谁也奇怪,海生游到哪里,哪里的潮水海浪就为他让路。原来海生穿的金线衣是纺花仙女特地为他编织的避水宝衣呢!

  不一会儿工夫,海生来到海中,取出金线网往下一抛,说声:“大!”那网??天盖地撒向大海。万万想不到,第一网收起,就擒住了东海龙王的护宝将军??狗鳗精。海生听纺花仙女说过,只要擒住狗鳗精,就可得到煮海锅;有了煮海锅,就能保全金藏岛。他开心极了,命令狗鳗精快快交出煮海锅来!

  金线网越缩越小,被罩在网中的狗鳗精痛得死去活来,为了活命,只得乖乖地带着海生到东海龙宫的百宝殿去拿煮海锅。

  百宝殿金光万道,殿内九缸十八排,缸缸盛满了奇珍异宝。海生什么都看不上眼,单单拾起一只黑乎乎的煮海锅,就急匆匆回纺花山来了。

  海生和大家一道按照纺花仙女的指点,在海边支起煮海锅,舀来一勺东海水,烧旺一堆乾柴火,哺哩咱啦煮起来。煮呀!煮呀!一炷香过去了,煮得海水冒热气;二炷香过去了,煮得海水起白泡;三炷拄香过去了,煮得东海龙王老老实实浮出水面,后面跟着一帮气喘嘘嘘的龙子龙孙、虾兵蟹将,直喊饶命!

  “退潮息浪,还我金藏。否则,我就煮烂你这个海龙王!”

  东海龙王连连打揖,急忙下令潮退三尺,浪息三丈。

  金藏岛终于又露出水面重见天日。

  谁知,等海生端开锅,熄了火,海龙王又突然涨潮鼓浪,一个浪头将煮海锅卷得无影无踪了。

  “怎么办?”海生急得直跺脚。这一脚非同小可,跺得地动山摇!所有埋藏在地下的金子,都被海生跺了出来,纷纷飞向海岸,落在滩头。眨眼之间,??成了一到金光闪闪的大海塘,任凭潮涌浪翻,金塘巍然屹立,纹风不动。

  自此以后,海龙王再也不敢来掀风作浪,黎民百姓也可安享太平,而“藏金岛”也被人们改称为“金塘岛”了。

  以上为五路神的传说典故出处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五路神的传说典故出处 篇7

  太阳神炎帝是女娲升天若干年以后,出现在大地上的又一位大神。他和他的玄孙火神祝融共同治理着南方一万二千里的大地,主宰着南方的生命。

  炎帝是一位慈爱仁厚的大神。他在世的`时候,大地上的人类由于不断的生息繁衍,自然界生产的食物已经不足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了,于是,仁爱的炎帝便教给人类如何播种和收获五谷,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换取生活所需要的一切。

  当他要教给人类种五谷时,从天空纷纷降落下许多谷种,他收集起这些谷种来,播种在已经开垦出来的土地上。一次,他看到一只浑身通红的鸟,嘴里衔了一株九穗的禾苗在空中飞过,穗上的谷粒落在地上,炎帝把它们拾起来种到了田里。

  这些谷物长成后,人们吃了不但可以充饥,而且还可以长生不死。人类从此有了足够的粮食,生活就非常安定了。

  那时候,人类共同劳动、互相帮助,既没有主人,也没有奴隶,人们收获的果实大家平均分配,感情亲如手足。

  为了能让人类过上更加幸福的日子,炎帝又让太阳发射出足够的光和热,使五谷更加茁壮的生长,使人们生活在灿烂温暖的光明中。从此,人类再也不愁衣食,人们非常感谢炎帝的恩德,便尊称他为“神农”。那时,炎帝的样子是牛头人身,这大概是与他的这一贡献分不开的。

  炎帝是农业之神,同时又是医药之神。因为,太阳光是健康的源泉。炎帝有一根神鞭,被称做赭鞭。他用这根鞭子来抽打各种各样的药草,药草经过赭鞭的抽打,有毒无毒、或寒或热的各种药性就很明显地呈现出来。于是,他就根据这些药草的不同药性来治病救人。为了更加确定药性,他还亲自去品尝百草。为了尝药,他曾在一天里中毒过70多次。一次,他尝了一种有剧毒的断肠草,竟然被烂断了肠子。

  炎帝看到人类虽然丰衣足食了,但在生活上却还有诸多不便,于是又让人们设立了贸易市场,把彼此需要的东西拿到市场上来交换。在市场上,可用五谷换兽皮,或用珍珠交换石斧等。有了这种交换,人们的财富就更加丰富起来了。

  那时没有钟表,也没有其他记录时间的方法,凭什么来确定交换的时间呢?人们又不能放下手中的活儿,整天地守在市场上。于是,炎帝又教给人们一个方法:当太阳照在人们头顶上的时候,就到市场上去进行交易,过了这段时间,大家便自动离去,也就散市了。在当时,人们实行起来,感觉又简便、又准确。

  在他的教育下,他的后代也为人类作出了许多贡献。如他的重孙殳制作了射箭用的箭靶;鼓和廷又制作出了一种叫“钟”的乐器,后来,他们两人又经过努力,制作了许多歌曲,使音乐在人间得到广泛流行。

  以上为五路神的传说典故出处 篇7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五路神的传说典故出处》全文内容,如《五路神的传说典故出处》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五路神的传说典故出处》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五路神的传说典故出处》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