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素材 > 历史典故 > 鸳鸯石的传说典故出自哪里

鸳鸯石的传说典故出自哪里

时间:2024-04-04

  导语:仫佬山乡有个村庄叫中寨,寨前有一峭壁深岩,岩洞中有一种石头,叫“鸳鸯石”。

鸳鸯石的传说典故出自哪里 篇1

  相传,薛河上的西仓桥,是在明朝时候兴建的。这座三孔石拱大桥,据说是皇家工程,规模很大,征调的能工巧匠很多,征用的民工就更多啦。建桥的时候工地上很热闹,像个小集市。

  一天,从外地来了个白头发的石匠老头,给河北涯一家打石碓窝儿。他一连打了好几天,歇着的`时候,就到工地上转悠转悠,看人家雕刻水兽、石狮子和桥栏石柱。高了兴还跟石工门扯上几句,就连那工地上的头头们,他也偎上去唠叨几句。大伙都说这个老头迂魔,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老石匠把石碓窝子打成了,他跟主家说:“你有这么多石料,我再给你打个石墩,坐着舂粮食多方便。”主家很乐意,就让他接着打了。

  打这个石墩时,老石匠别提多细心啦,他量了打,打了量,有人问他:“一个石礅子,费这么大的劲儿干什么?”

  老石匠听了,光笑不说话,就知道低头干活。

  石礅打成的这天,正赶上大桥石拱圈要合龙门。不知因为什么,垒到最后,正好缺一小块石头碰不上茬儿。当时天阴得很厉害,眼看要下大雨,石拱圈不马上合好龙门,一场大雨,几个月的工就白搭啦!可现打制也来不及呀!石工们和掌管工程的官员,急得团团转,活像热锅上的蚂蚁。

  就在大伙犯难为的时候,这个老石匠又遛了来。他看了看缺口,对工程人员说:“我那里有一个石礅,你们看看放到这儿合适不。”

  石工们听了,马上跟老石匠把石礅搬了来,往中间一放,竟一丝一毫不差,扣得严严实实。

  大桥建成了,官员们都很高兴。当想起去找老石匠道谢时,可哪里还有老人的影子!光看见碓窝子跟前,有一张大红字条上写:

  施工马大哈,桥拱出误差。

  鲁班来相助,银两谢农家。

  看了字条,人们才知道那个石匠老头是鲁班暗地里帮助皇家工程。

  官员们按鲁班吩咐,赏给打石碓窝儿的那家二十两银子。

  以上为鸳鸯石的传说典故出自哪里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鸳鸯石的传说典故出自哪里 篇2

  古时候,有一个浪得虚名的修道院长,他自以为自己了不起,对什么事都放在眼里,骄傲得很。

  有一天,国王把他召去,对他说:“听说你是个聪明人,很有学问,我有三道难题问问你。第一道,海有多深?第二道,我骑着马绕地球一圈需要多长时间?第三道,天地之间有多长的距离?限你三个礼拜内作出回答。”

  修道院长走回家,挖空心思地想啊,想啊,可怎么也想不出答案来。眼看二周过去了,脑子里还是空空的。

  只剩最后一天了,修道院长茶不思,饭不想,连向上帝祷告的心思也没有了。因为他知道,到国王面前丢丑,就等于宣布自己末日的来临。

  一个磨石工看到修道院长愁苦的\'样子,禁不住问道:“老爷,什么事把你难成这个样子?”修道院长看看衣服褴褛的磨石工,无奈地叹了口气。

  “国王给我出了三道难题,要我在三个礼拜内回答,明天是最后一天期限,可我一道还没答上来,这下子,我的名声要完了。”接着把三道难题告诉给了磨石工。

  磨石工一听,笑了笑说:“老爷是个有学问的聪明人,怎么让这么三道题给难住了!”

  院长忙问:“你能回答?”

  磨石工说:“明天我替你去见国王。”

  第二天,磨石工打扮成院长模样,到了皇宫。国王开门见山地问:“请回答吧,第一,海有多深?”

  磨石工说:“在海里投块石子,海的深度正是石子从水面到海底的深度。”

  国王点了点头,又问:“我骑马绕地球一圈要几天?”

  磨石工说:“国王陛下,世界上没有比太阳走得慢的了,我们几乎感觉不到它在动。如果你的马跟太阳走得一样快,在太阳升起的时候上路,只要24小时就又回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刚好绕地球一圈,时间并不长。”

  国王和大臣们听了,连连点头。

  “最后一道题,天地之间相距多远?你可别含糊其辞,我要听精确的答案。”

  磨石工回答说:“天地相距十二万九千八百七十二公里六米五分米四厘米三毫米。”

  “精确得实在惊人,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请国王陛下去量一量,如果发现有半点差错,我情愿让您砍掉我的脑袋。”磨石工很自信地说。

  国王很赞赏磨石工的回答。他又问:“你的学问很高,你能猜出我现在在想什么吗?”

  磨石工轻松地笑笑,说:“我知道,国王陛下,你正在想,我们的修道院长到底名不虚传,聪明过人,学识渊博。”

  国王十分惊异地看着磨石工心想:“他怎么能如此准确地知道我在想什么呢?”“不过,国王陛下,”磨石工说:“请你宽恕我的大胆,冒昧,我不是修道院长,我是个干粗活的磨石工。而您的那位修道院长是个大草包,他因为答不出您的问题,根本不敢来见您。”说完,脱去了修道院长的外套,扬长而去。

  以上为鸳鸯石的传说典故出自哪里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鸳鸯石的传说典故出自哪里 篇3

  仫佬山乡有个村庄叫中寨,寨前有一峭壁深岩,岩洞中有一种石头,叫“鸳鸯石”。关于它,有这样一个传说——

  从前,中寨有一个年轻姑娘,名叫勒耶,生得聪明、美丽,心地善良,是仫佬山乡有名的歌手,方圆十里八寨的后生谁不羡慕,他们常来和她对歌,向她求婚,可是,都被她拒绝了。

  那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到了,这是仫佬人的歌节。大清早,勒耶身穿靛蓝花边衣,下套彩色百褶裙,脚穿鸳鸯白线鞋,头插双龙白银簪,打扮得似仙女一般,便和同伴们一起去走坡①。后生家们见了,蜂拥而来,纷纷要和她对歌。人们听了,给对歌人让出一条道来。只见一个二十来岁的后生走过来,笑着唱歌,这时,勒耶瞄了那后生一眼,只见他长的身强体壮,英俊朴实,心中十分高兴。她接着唱。

  后来,勒耶打听到后生是东寨的放牛郎,名叫索卜。两人便经常一起走坡对歌,一起上山割柴草,互相帮助,相亲相爱。不久,俩人订下了婚约。

  勒耶和索卜相爱的事,象春风一样传遍了村村寨寨,老人们都说他们是天生一对。可是,也有的人说,勒耶有福不会享,多少富家子弟她不爱,偏偏去爱一个放牛郎。这话很快传到了勒耶贪财的阿妈耳里,她又气又急地说:“女儿呀,你是妈心上的肉,俗话讲:‘嫁给富汉,肉汤泡饭;嫁给穷汉,鼎锅刮烂。’婚姻大事由阿妈为你作主!”勒耶听了,羞羞答答地说:“阿妈呀,强扭的瓜不甜。我心里有谁,谁就是我爱的人……”

  阿妈拿她没办法,一气之下,便把她关在竹楼里,对她说:“如果你不依阿妈,以后你再也别想到外面去了。”这样,勒耶无法和索卜见面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八月十五歌节又到了。勒耶天天想念索卜,但自己被关在竹楼里,整天做鞋、绣花,又怎能见到索卜,倾吐心头的痛苦呢?她从窗口望去,仿佛看见了索卜消瘦的面容,不由得伏在窗前暗暗哭泣。突然,远处传来了索卜的歌声:这歌声多么亲切!她抬头向外望去,只见寨前的大榕树下坐着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不是可怜的索卜吗?

  索卜听到了勒耶清脆、动听的歌声,知道了勒耶的处境,又是高兴,又是发愁。他发誓要把勒耶救出来。

  勒耶听了,心里万分高兴。她想,只要逃了出去,就由不得那心狠贪财的阿妈了。

  但过了好几天,却不见索卜来,勒耶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莫非索卜遭了难?这天夜里,她正坐在竹楼上沉思,突然听到阿妈在堂屋里正和人在讲话:“做了东寨老爷的二房……嘻嘻!你们娘仔算是老鼠掉进了米缸罗!那老爷家里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你这做外母的也有了靠山啦!……老爷说,明日就来接亲……”接着又听见阿妈正和那媒婆清点着彩礼。勒耶冒了一身冷汗,心里想道:索卜呵,今晚不来救我,阿妹便是阴间的鬼了!等到半夜,她把一条彩带挂到屋梁上,正要上吊,突然一个人从窗外纵身跳进房间里来,一把扯下了彩带。勒耶定神一看,来人正是索卜。索卜拉起勒耶的手,两人便从窗口跳墙逃走了。第二天,东寨的`寨佬一帮家丁吹吹打打,抬着轿子,前呼后拥,到中寨来接亲,谁知新娘却不见了。寨佬又气又急,当即下令家丁四处查找。家丁们找遍了山山洞洞,查遍了村村寨寨,都不见勒耶的踪影。

  原来当晚勒耶和索卜逃出来以后,躲到了寨前山上的峭壁岩洞里。第二天寨佬的家丁入寨的情景,他们看得清清楚楚。他俩想:这山是寨佬的山,地是寨佬的地,哪有我们的活路可逃呵?俩人紧紧相抱,坐在岩里发愁。勒耶说:“事到如今,我们生要生在一起,死也要死在一块。”就这样,他们一直紧紧地抱在一起坐着。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这对情人慢慢变成了两块石头。寨上的人对他们忠贞的爱情都十分敬佩。可是,狠毒的寨佬却咬牙切齿地说:“死了我也不让你们在一起!”便叫家丁带着火药,把岩洞里的两块石头炸得粉碎。石头虽碎了,但人们只要把一颗颗碎石头放到醋里,它们仍然会自己合拢来,紧紧靠在一起,就象一对吻颈鸳鸯。于是,人们把它叫作“鸳鸯石”。

  以上为鸳鸯石的传说典故出自哪里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鸳鸯石的传说典故出自哪里》全文内容,如《鸳鸯石的传说典故出自哪里》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鸳鸯石的传说典故出自哪里》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鸳鸯石的传说典故出自哪里》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