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讲课教案
社会信息化正向我们快步走来,信息化将广泛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在各种社会经济信息中,通常我们会接触到写圆的周长讲课教案文案写作需求,对于《圆的周长讲课教案》不熟悉、不知如何下手的朋友,不妨一起来参考本篇《圆的周长讲课教案》是怎么写的吧。
圆的周长讲课教案 篇1
说一说
这些熟悉的卡通形象出自何处啊?
迪斯尼的\'卡通动画
动画片大师华特·伊利斯·迪士尼画了这些可爱的卡通人物
他们法国的家是沃尔特·格罗佩斯设计的迪斯尼乐园。
谈谈你对课题《最佳路径》的理解:
(1)最佳:最好,最优
(2)路和径同一个意思,路径的本意是道路。
(3)最佳路径:就是最好的路线。
读了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1、这最佳路径是什么人设计的?
2、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3、为什么是最佳的路径?
读一读
催促 攻克 绵延 漫山遍野
思绪 启发 优雅 微不足道
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迪斯尼乐园,经过3年的精心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然而各景点之间的道路该怎样设计还没有具体的方案。
你认为格罗培斯是怎样的人,从文中哪里可以体现出来?
他力求完美,追求最佳,并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通过“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已修改了50多次,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以及“大伤脑筋” 可以体会到他对路径要求非常严格。
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阅读有关迪斯尼乐园的资料。
3、选取生活中你经历过的一件让你深受启发的事情,跟你同桌交流并记录在日记里。
以上为圆的周长讲课教案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圆的周长讲课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认读本文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立即”“气喘吁吁”等词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2、在读通长句的基础上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3、鼓励学生质疑,培养边读边思的习惯,自主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板书:《一件好事》),谁愿意来读一读课题?你做过哪些好事?相机进行评价。这是一件 事,谁再来读一读课题。
2、看到这样的课题,小朋友们,你们的小脑袋里有哪些问号呢?鼓励学生质疑,并相机归纳出:谁做了一件好事?这件好事究竟指的是什么?他们是怎样做这件好事的?做好事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会提问的小朋友都是聪明的小朋友。现在我们的小脑袋里有了这么多问题,我们就抓紧时间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2、赶紧打开课本,翻到94页,自己认真读一读课文吧!
要求:用圆圈在课文中圈出这一课的13个生字宝宝,把它们的音读准;遇到读不流利的地方,自己多读几遍。标出课文中的一节号。
3、读完了?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这些生词你都会读了吗?赶紧去读一读吧!自己读自己的。
jiě kè dān sù liào dài xié shēn
(出示生词:姐姐 克拉拉 简单 塑料袋 新鞋子 深深地
jí pín līng chuǎn xū
立即 贫穷 拎 气喘吁吁 红十字会
4、哪些字的读音,你要提醒其他同学特别注意的呢?(单、深、贫都是前鼻音,拎是后鼻音,喘是三拼音节)指读,正音。
5、谁能一下子就将这些词读准? (指名一生)如果他读音准确,我们就跟着他读。 (跟读)谢谢你,小老师!
6、下面我们将这些生字词送入课文中,看你们能不能将课文也读通顺、读流利。开火车读课文。(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正音,遇到难读的\'长句子或是词语纠正后集体练读,强调根据标点注意停顿,读好问句。)
7、刚才小朋友们提出了许多问题,现在读能回答了呢?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鼓励多名同学说。
8、出示填空:
想做一件好事,他们准备送一些衣物给 。他们把xx装进塑料袋放到大门前,准备让 的人员取走送给穷人。克拉拉觉得“别人快乐, 。”爸爸知道自己的新鞋子被送掉后,有些哭笑不得,但最后还是笑了。
三、学习生字词
1、课文中的生词会读了,哪个小朋友能为这些红色的字宝宝找更多的朋友呢?咱们一起玩个一字开花的游戏吧。
2、我们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宝宝呢?“姐”字可以联系我们学过的一个熟字“组”,因为姐姐是女的,所以是女字旁。同桌互相说说,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生字宝宝的。谁来把你的好办法向大家介绍一下。学习“革”字旁。
3、哪些小朋友不仅会读会认了,还知道这些词的意思呢?重点学习“简单”“气喘吁吁”让学生自己选择词语说话。
4、生字能读准音,记清形,明其意了,还要会写呢!小朋友们认识田字格吗?介绍横中线竖中线。我们在写字时就在把字方方正正在写在田字格中。范写“单”和“鞋”
5、我们再来看这些字宝宝,左右结构的字有:姐、鞋,深,姐和鞋,左右差不多宽。深很明显是一个左窄右宽的字。还有三个字是什么结构?在写这些生字时,你有没有要提醒其他小朋友注意的呢?
5、下面就让我们来写生字吧!把写字书翻到47页,拿出铅笔给生字描红。在描红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一笔描成,笔笔到位哟。描好后,再认真进行仿写。
6、巡视指导.
7、反馈,重在激励:
四、作业设计
1、完成《写字》上“我学会的词”。
2、熟读课文,牢记生字词。
以上为圆的周长讲课教案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圆的周长讲课教案 篇3
引导语:怎样写一篇有关体育的教学课件?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教学内容:蹲距式跳远 游戏《运球接力》
教学目标:
1、了解跳远比赛的知识和规则,知道并掌握跳远的动作技术环节。
2、与同伴合作,采用自己喜欢的练习手段学习空中动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荣誉感。
场地器材:
1、准备好四个跳箱盖
2、准备好标志旗、铁锹、皮筋等
一、问题导入
1、课堂常规
2、教师提问:蹲距式跳远分几个技术环节?助跑和起跳各有什么技术要求?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空中动作的方法?
3、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后引出空中动作的作用:一是为了维持身体的平衡,二是为落地做积极的准备。
二、热身活动
1、弓箭步走8---10步,2—3组。 组织:小组进行练习
2、原地弓箭步交换跳10次。
3、原地进行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的\'练习几次。
4、进行自己设计的一些柔韧性练习。
三、蹲距式跳远
1、教师运用挂图来描述蹲距式跳远空中动作的正确方法:起跳以后,保持摆动腿屈膝前提,起跳腿滞后的腾空步姿势,随即起跳腿迅速前摆与摆动腿并拢,并且双腿屈膝靠拢胸部,这就是蹲距姿势。快落地时,两小腿积极前伸,两臂后摆。落地时以两脚跟先接触沙面,两腿屈膝缓冲,同时上体前倾,两臂由后向前摆动,最后稳定的蹲在沙坑里。
2、教师介绍练习方法:为了增加腾空时间,方便大家体验动作,可自选下列方法进行练习。
1)从跳箱盖上起跳,提高腾空的高度。
2)在起跳线前设置高度适宜的皮筋。
3)降低练习难度,不考虑腾空步,只完成蹲距动作即可。
3、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4、教师进行巡回指导,纠正。
5、进行优生示范,纠正一些集体性的错误。
6、进行小组展示。
教学重点:起跳腿快速前摆与摆动腿并拢,在空中做出蹲距动作。
四、游戏《运球接力》
游戏方法: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用乒乓球拍进行端起球的接力。
规则:1、发令才能起跑,不得越过起跑线进行交接球。
2、中途如果球从球拍上掉下来,要从掉下来的地方拾起继续进行。
组织:分成两组进行 教法:1、教师讲解规则
2、学生进行练习
四、放松身心
1、学生闭住眼睛,教师放音乐进行放松。
2、自己拍打主要肌肉群。
3互相提问:跳远的一些比赛常识。 组织:成圆形队进行
教法:1、教师讲解练习方法
2、师生共同进行放松
要求:积极放松
教学总结
以上为圆的周长讲课教案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圆的周长讲课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认识并学会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通过课文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理解一望无边、左邻右舍、念念有词等词语。
3、学习课文第1段。
教学准备课文中的插图、生字卡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2、解决上面质疑中容易解决的问题。
三、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练读。
2、分自然段读课文。
3、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反馈学习情况。
3、各个小组修改各段意。
4、重点引导朗读描写祖国喜爱莲叶的语句。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定小组朗读第一段。
2、自主学习第一段,并针对第一段提出质疑。
3、我喜欢莲叶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喜欢,我生出了许多感动,心里急急忙忙地寻找着合适的句子。)
4、那么,为什么作者偏偏找不到自己要的诗句呢?
5、你知道我的心事是什么吗?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通过课文的学习,观察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的长相,抓住特点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1、学习课文第2段。
讨论:A祖母喜爱荷花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B找出课文中体现祖母让我吃惊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我的感受。
C看着祖母这样地照顾荷花,有什么感受?并体会了什么?
D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看祖母,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分析这句子的修辞手法。
2、学习课文第3段。
A出示提纲。B让学生自学。C反馈学习情况。
3、学习课文第4段。
A全班一起朗读第4段。B你读懂了什么?你理解最后一句话了吗?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7莲叶青青
下大工夫
爱惜莲叶
守、欣、喜
让、欣赏
祖母分享快乐
倒贴茶水
乐于助人
剪叶治疮
念念有词
以上为圆的周长讲课教案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圆的周长讲课教案 篇5
《孤独之旅》教案
教学目的
1.体验成长的感受。
2.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3.学习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重点难点
1.重点
(1)体验成长的感受。
(2)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2.难点: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嬉闹(xi1) 觅食(mi4)。 驱除(qu1) 雍(yong1)
旧茬儿(cha2) 戳破(chuo1) 撩逗(liao2)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厚实:富裕。
嬉闹:笑着闹着。
觅食:寻找食物。
驱除:赶走,除掉。
回应:回答。
撩逗:挑弄,引逗。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3.阅读全文,思考课后练习。
二、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节选自<草房子>,作者曹文轩。
2.导语
同学们到了初三,身体长高了,都觉得自己长大了,但是你心理“长大”了吗?这篇课文描述一个少年,因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到芦苇荡里去放鸭。生活的艰苦、精神上的寂寞,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在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在人生的旅途上,每个人都要长大。你有这样“长大”的体验吗?
三、正课
1.速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讨论并归纳:
开端:写杜小康因家道破落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感受。
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结局:写鸭子们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2.提问:找出描写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分析杜小康的性格特征。
讨论并归纳: 。
(1)P88.小木船赶着鸭子,不知行驶了多久,当杜小康回头一看,已经不见油麻地时,他居然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表现杜小康的幼稚软弱。恋家。
(2)P89.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他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一片茫茫的水。说明杜小康已克服想家的念头,开始展望未来。他对未来是渺茫的,未知的,但又是向往的。
(3)P90.杜小康到达芦苇荡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杜小康害怕的原因是大自然的浩荡给人压迫感。使人感到自我的渺小和软弱。
(4)P91.在芦苇荡中放鸭的孤独感强烈地压迫着他。“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直至夜里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将父亲惊醒,“我要回家……”这是小说第二次写到他的想家。跟第一次相比,显然有更深刻的内涵。第一次是刚离开家,便产生的一种失去依托的感觉;而第二次则是在感受到芦苇荡放鸭生活的艰辛和孤独后在梦境中表现出来,这才是刻骨铭心地想家,虽也表现他的幼稚、软弱,但他毕竟经过一段艰苦生活的磨炼,已成熟多了。
(5)P92.在芦苇荡遇到暴风雨时,他没有惊慌失措,而是跟父亲一起扑上去,企图修复鸭栏。当鸭子逃散时,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不顾脸和脚受伤,一边追,一边呼唤着他的鸭子。到暴风雨将歇时,依然还有十几只鸭子没被找回来,他虽然“一脸的伤痕和乌得发紫的双唇”,但坚持去找鸭子。这些描写都表明杜小康虽然还是个孩子,但在关键时候能表现出镇定、勇敢、坚强和负责精神,他已经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6)P93.当杜小康找到鸭子时,他又迷路了。他突然感觉到他已累极了,躺在芦苇上。“他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个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杜小康这里的哭,并不是悲哀,伤心或感到委屈,而是一种情绪的发泄,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绪,可能是非常复杂的.情绪,因此,连他自己也讲不清。
(7)P94.“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桑桑和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母亲就代表着家,任何游子都会想念家,因为家是自己的根,心灵的港湾。孩子的心里除了家便是好朋友,好伙伴,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他这次没有哭,他已经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有了更多的独立性,能够面对现实勇敢、坚强、负责地对待,这就是心灵的成熟。
总之。小说通过杜小康与父亲离家到芦苇荡放鸭的经历的叙述,描写了杜小康从幼稚、软弱、恋家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心灵成熟的男子汉的过程。
3.提问:你有过这种成长的经历吗?请与同学交流。
4.提问:找出小说环境描写的段落,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
(1)P88.写杜小康对远逝的家的眺望和鸭群扇形水流的描写,表现杜小康的幼稚、软弱和恋家。鸭群流水虽然美,但毕竟单调、永恒,并不好玩。这些更增添了对在家乡生活的留恋。
(2)P89.写黄昏时炊烟和河面的热气,是那么的单调、虚无,更增添了杜小康孤寂的感受。
(3)P90.写芦苇荡的宽阔无边,给人一种压迫感,反衬出杜小康的胆怯、害怕和恐慌。虽有清香的气味,萤火虫的亮光和水鸟,但一切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驱除杜小康的恐慌。但这种压迫感,孤独感也是对杜小康的一种磨炼。
(4)P92.写芦苇荡的暴风雨的凶猛,把小说的情节推向高潮。更是对杜小康性格的考验和锻炼。在这场暴风雨中,杜小康从幼稚、软弱恋家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勇敢、坚强、有责任心的男子汉。
四、小结
本文通过多处的细节描写表现杜小康的性格特征和成长过程。写得具体、生动,真实可信。文章还多次地进行环境描写,不仅衬托了人物的心情,创造了氛围,还通过环境描写推动情节的发展,形成高潮,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2.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及曲折的故事情节
3.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对刻画人物形象的好处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很高兴能和在座的各位一起学习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二、板书课题:《我的叔叔于勒》
提问:作者是谁?哪个国家? 莫泊桑,法国。
补充: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和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父。
三、预习的基础上理清故事情节:
1、把自己预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用简洁的语言重组一下,向同学再简单介绍一下故事情节。稍稍准备一下。
2、明确人物:菲力普夫妇,于勒(贯穿全文,线索人物),我和两个姐姐,二姐夫。
3、我们了解了故事情节,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于勒贫富的变化,菲力普夫妇的言行、神态等也随之发生变化,就像前一课《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好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菲力普夫妇是怎么大起大落的对待于勒呢?
思考: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圈画出描写菲力普夫妇的语句(特别是在遇到于勒前后的不同变化),并思考你所找的内容是什么人物描写,揭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自私,冷酷,贪婪,庸俗,爱慕虚荣)
4、用一个字来概括菲力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板书:恨、盼、赞、见、躲)
5、那么是不是菲力普他们一家所有让你都是以这样的态度来对待于勒的呢?有没有和他们不一样的呢?依据是什么呢?
明确:文中的“我”,是故事的叙述者。我有同情心,善良单纯,对父母六亲不认表现出了困惑、苦闷及不满,与父母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四、揭示主题:
小说通过对比的手法对菲力普夫妇进行了如此细致入微的刻画,作者正是要借此来揭示全文的主题?请思考一下!
明确:揭露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纯粹的金钱关系。
五、课堂作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都应该能认识到:其实人物的言行、神态是最最能够刻画人物形象的,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就把这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次模仿性的写作训练:
假如菲利普夫妇在游轮上巧遇发了大财的于勒,他们的表情言行会怎样?用150个左右字来完成。
板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 菲力普夫妇
莫泊桑 穷 恨
富 盼、赞 => 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穷 见、躲
势利自私冷酷贪婪庸俗爱慕虚荣
以上为圆的周长讲课教案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圆的周长讲课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存在着相交、平行的位置关系,掌握垂直、平行的概念。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相关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2、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用途,增强应用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水彩笔、尺子、三角板、量角器、小棒、淡粉色的纸片、双面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想象感知
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谁知道直线有什么特点?
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
师:老师和同学们一样都有这样一张纸,大家拿出来摸一摸这个平面。(学生活动)
师:我们一起来做个小的想象活动,想象一下把这个面变大会是什么样子?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来想象。(声音缓慢)这个面变大了,又变大了,变的无限大,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一条直线。你想象的这两条直线的位置是怎样的?睁开眼睛把它们画在纸上。
学生画图:把他们所想象的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画下来。
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
(一)动手操作,建立表象
1、画图,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画在白纸上。
2、展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1)展示学生的画法(用水彩笔画在白纸上)
(2)除了刚才同学们展示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先归纳,去掉重复的)
(二)小组合作,感知特征
1、归纳展示,把刚才几个同学所展示的画法进行归纳。(课件出示)
2、尝试分类,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并编上序号,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根据什么来分?
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分类方法
展示各种可能分类方法:
a、分为两类: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b、分为三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c、分为四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交叉成直角的一类。
4、质疑
对于各小组的分类分法,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侧重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
三、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导语:通过探索研究,我们发现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相交,一种是不相交。
1、认识平行
(1)自学。像这样两条永远不相交的直线叫什么?请看书第65页。
(2)质疑:互相是什么意思?同一平面是什么意思?出示实物帮助理解。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强调:判断两条直线是否是平行线时,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3)举例:请学生说一说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
2、自学认识垂线
导语:刚才我们已经把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那平面内相交的两条直线的关系中又有特殊的关系?
(1)自学,阅读书本P65页的内容,思考:①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有什么特征?②怎样判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③你还掌握哪些知识?
(2)小组合作交流。垂直的含义、判断方法、各部分名称。
(3)归纳。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就是垂足。
(4)课件演示(或运用学生所画的作品):练习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互相垂直的。
(5)举例,请学生说一说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
3、揭示课题。通过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板书课题:垂直与平行。
4、找一找:你的身边有些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把你的发现告诉同组的同学。
四、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1、填一填
(1)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 ),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 )。
(2)窗户的上边和下边是( )。
(3)右图中,直线a和直线b,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叫做( )。
(4)桌子的( )边和( )边是互相垂直的。
2、判断对与错
(1)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
(2)两条直线相交,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
(3)如图 直线A叫垂线,直线B叫垂线。( )
(4)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
3、摆一摆:(做一做65面第二题)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与同一条直线垂直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与同一条直线平行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4、折一折――折纸
(1)刚才同学们通过找一找摆一摆对平行和垂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找到了生活中很多的平行线与垂线,那要是给每个同学一张这样的不规则纸,你们能动手折一折,折出垂线与平行线吗?这可有一定难度,愿意接受挑战吗?
(2)学生动手折垂线,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展示学生作业。
5、下面的各组直线,哪些是互相平行,哪些是互相垂直。
6、数一数有几组平行线,你发现有什么好的数法吗?
五、全课总结,完善认识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节课你表现怎样?
以上为圆的周长讲课教案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圆的周长讲课教案》全文内容,如《圆的周长讲课教案》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圆的周长讲课教案》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圆的周长讲课教案》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