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课文教学课件(通用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课件,课件要明确教学目标、要突出重点难点、要有灵活的教学形式、教学对象要有针对性。怎样写课件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祖父的园子课文教学课件,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祖父的园子课文教学课件 1
1. 熟悉并准确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认识并熟练运用生字新词。
3. 培养对人物情感的敏锐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绘祖父园子的文章——《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是萧红的一部代表作,展现了童年的纯真岁月。请你仔细阅读,然后分享你的理解,我会根据大家的回答进行总结。
(教师)我们知道,《祖父的园子》主要描绘了一个孩子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他的童年充满了快乐,充满了想象。这个主题有什么特点吗?
(教师)请大家听一段录音,这是《祖父的园子》的第一自然段。你们能从中看出祖父的园子给我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记忆,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或者几个自然段,用自己的方式朗读出来,并尝试写出自己的理解。
(教师)在这部分,我们将进行一次合作学习。每个同学需要找到一篇文章,按照一定的方式朗读出来,并写下你的理解和感受。请大家认真准备,积极参与。
(教师)请每个同学读完自己的文章后,和同桌一起互相评价,看看谁的观点更准确,谁的表现更出色。
(教师)经过这次的合作学习,我们已经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发挥这种积极主动的态度,不断提升自我,实现更好的成长。
祖父的园子课文教学课件 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她的有关文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随着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时光。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理解。
(本课清新活泼的笔调定会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定会对祖父的园子产生深刻、美好的第一印象。)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
(学生自主学习)
2、汇报交流:
(一)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2)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二)“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
(这几个小节围绕着“我”错把谷穗当野草割掉的趣事展开,通过对话表现“我”的年幼无知和天真顽皮,也表现出祖父对“我”的喜爱和呵护。一老一少,形象鲜明,语言生动,特别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寻味。教学中,还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发兴趣、丰富内容、加深体验。)
(3)小结:“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4)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捡了这个,扔了那个,心里却又想着另一个”,这种微妙的心情,是每个孩子共有的心理特点,因此,这一环节应重视孩子的朗读体验,读出孩子所特有的俏皮可爱。)
(三)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节)
(1)思考: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2)交流、讨论: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
(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3)重点朗读17小节,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理解作者在这一小节列举了大量事物,花费大量笔墨细致描写的用意,充分感受园子中所有生命的自由自在。)
(4)有感情地朗读后面三段话,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四、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质疑: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这篇课文为什么能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使人心驰神往?缘于作者敏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她选取的例子看似一件件平常的小事,却往往最易打动人,印证了“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3、课外阅读有关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尔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做准备。
祖父的园子课文教学课件 3
学习目标:正确、流畅、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以及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学习重点:朗读技巧,文章主题理解。
学习难点:情感表达,文章语言特点的理解。
1. 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及对祖父深深怀念的情感。
2. 掌握并运用作者独特表达方式,如比喻、象征等,提高写作能力。
1. 理解文章内容和情感;
2. 运用作者的独特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1. 阅读文章,理解和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对祖父的怀念;
2. 运用修辞手法进行文字创作。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呼兰河传》。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童年的快乐与痛苦,也看到了他对于祖父深厚的感情。
那么,你们想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深入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以及对祖父深深怀念的情感呢?
请大家安静下来说说,你觉得什么是\"自由\"?有没有什么事情让你觉得自己的心是自由的?
希望你们都能积极参与讨论,分享你们的感受。同时,我们也需要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尤其是那些关键性的词汇和句型,比如“自由的”、“舒服的”、“无忧无虑”等等。
现在,让我们开始我们的学习之旅吧!希望大家能够在课后继续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那个自由快乐的童年世界。
祖父的园子课文教学课件 4
教材地位: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国标本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教材分析:
《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快乐、自由的家园,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回忆。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文章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很美,寓意不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在品读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走近萧红
老师知道现在咱们班已经有很多同学深深地爱上了读书,爱得痴迷,爱得癫狂。能说说你读书的感受吗?(交流)
今天我们来共读一篇文章(板书课题)这个园子是谁的?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自读:(投影)
①读一读,联系课文或经验理解。
倭瓜、瞎闹、谎花、韭菜、谷穗、抛给
②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读音。
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用脚一个个地溜平。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你还想知道什么?
①作者为什么要写祖父的园子?
②园子是什么样的?
③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这样念念不忘?
三、赏读,看景物之自由
1、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走进这个大园子。(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读着萧红清新自然的文字,我们仿佛一起走进了园子。漫步园中,你看到什么?你觉得这是一座怎样的园子。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想像画面,体会园中昆虫、蔬菜、花草充满生气,自由自在。并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子。(是充满生机,美丽、五彩缤纷的园子)
3、课文还有哪个自然段也写到了这个大园子?(自读)这段这要讲了什么?
你感觉到什么?(板书自由)
作者怎么写园中景物自由的,默读,找出特别有趣的词语或句子。
交流。
十个“就”字,朴素的文字,普通的.景物,处处传达着自由与快乐。其实很多大家的作品都是这样的,如朱自清的《春》语言那么质朴,读来却让人耳目一新,感觉春天是那么蓬勃,还有我给你们读过的美国科幻小说家布莱德伯里的《奶奶》:她是个女人,手里拿着扫帚,她像个瑞士摇铃,叮叮当当地把瓷杯摆放整齐,又像个真空吸尘器,一阵风走过每一间屋子,找出没弄好的地方,把它弄整齐,她只须手执小泥刀在花园里走上两趟,花儿就在她身后温暖的空气中燃起颤巍巍的红火。
四、品读,解“我”之自由
1、同学们,园中的花鸟是自由的,蔬菜是自由的,昆虫是自由的,那为什么在作者眼中园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呢?请默读课文3—12自然段,看看我和祖父在园子里都做了些什么?(一句话概括)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最能体现作者的自由?划出有关词句,用心读一读,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讨论。
老师发现,好多同学读着读着,脸上就笑微微的了。你看到我和祖父在园子里都做了哪些事?(一句话概括)
(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等)
那么,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使你看着看着就想笑了?
交流时说、议、读相结合。
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就拔草。)
我好像是祖父的“影子”、“小尾巴”,一老一少,一顶大草帽、一顶小草帽相映成趣。
②(种小白菜时瞎闹、踢飞菜种。)
哪里是在种小白菜,踢飞的也许不仅仅是菜种,也许还有我的鞋子呢,这哪里是帮忙,简直是在帮倒忙,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我就是在“瞎闹”。
③(铲地时,爬在地上,用锄头的“头”乱勾一阵,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是呀,铲地本来是铲杂草,而我却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强调读音“当作”)我是怎样铲地的呢?引导学生抓住“爬在地上”、“乱勾一阵”看似平淡的两个词,用心读一读,想一想,理解“我”铲地有趣的样子,一边往前“爬”一边“乱勾”。
④(抢水瓢浇菜)
出示12自然段。我是怎么浇菜的?找找描写我动作的词“抢拼尽了力气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
看看课文的插图,这一扬,你看到了什么?但作者的内心呢?哪个词最能体现作者内心的痛快?这一大瓢水冲下来,你浑身湿淋淋的,像只落汤鸡,你的心里呢?把你内心的自由畅快读出来。
我仿佛看到你和祖父的头发都还在滴着水,可你却看着祖父傻傻地大笑呢,这哪是在干活,分明是拼尽了力气在玩呢!
多么可爱的孩子,多么淘气的乱闹,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一段,和作者一起回味那段自由快乐的时光。)
(大喊)师领读
⑤(第11节)
学生可能交流这小节。对,我在园子里完全是自由的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五、想像,悟祖父之爱
1、过渡:其实,我在园子里做过的有趣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我曾经捉来一只大蚂蚱,把腿用线绑上,过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栓了一只腿,而蚂蚱不见了。我曾经追根究底问祖父园子里的樱桃树为什么不开花不结果,曾经有一次祖父拔草时,我偷偷地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玫瑰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祖父完全不知道,还以为是因为春天雨水大,园子里的玫瑰花开得香呢……
2、我在园中这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玩耍、瞎闹,祖父是怎样的态度呢?
①我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祖父很宠爱我。
②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很耐心,很形象。
③祖父笑了。
你从笑中体会到什么?这笑中有什么?祖父的笑是疼爱,是呵护,是宽容,是教育(板书:爱)祖父的笑和爱一起永远留在我的心底。许多年以后,萧红这样深情地回忆“祖父的眼睛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跟孩子似的。”
课文中还有一处也是直接描写祖父的?
课文第一段写:“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这句写得很特别,体会一下,为什么这样写?(补充资料)
(萧红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父亲对她十分冷漠,母亲也不喜欢她,只有祖父疼爱她,祖父是萧红一生最重要的人。在萧红眼里,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园子,而是萧红童年生活的乐园,这个园子只属于“我”和最亲爱的祖父)
正因为有祖父的疼爱和呵护,我才能在园子里自由自在,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课件出示,配乐朗读)
作者写园子的自由,实际上是写我童年生活的自由,像作者这样把人物情感倾注在事物上,借助事物来表达人物的情怀,这种写法叫借物抒情。同时作者不仅仅是在诉说着童年生活的自由也在表达着对祖父深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我们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
六、延伸,渗透园子的精神意义
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但老师读了《呼兰河传》却有不一样的感受,它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课件,配《思乡曲》的音乐)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这一切是萧红忘却不了,难以忘却的,随着你们年龄的增加,相信你们会体会得更深。不管怎样,请记得,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呼兰河传》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附板书设计:
我和祖父的园子
自由爱
祖父的园子课文教学课件 5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诗导入,揭示课题
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上一篇课文,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园子里》,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
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按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文。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3、想一想:
你什么喜欢自己读的段落?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四、汇报交流
1、文章开头的描写:“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⑴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能有: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我”对它们非常喜爱;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等等。学生回答后,追问从哪些句中体会到的。)
⑵有感情地读这几句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2、你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事情哪一件最有趣?说说为什么?
⑴预设学生喜欢的事情可能有:
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有的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踢飞了。
理由是多元的,可以是:
“我”爱祖父的模仿行为;“我”的举止很天真、幼稚;“我”的.举止很可爱;等等。
②其实哪里是铲;……把狗尾巴当做谷穗留着。
理由可以是:
“伏在”“乱勾”,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把“谷穗”割掉,把“狗尾巴”留着,这样的举止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干的傻事;等等。
③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
理由可以是:
“我”“见异思迁”,是“我”对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都非常喜爱的缘故,这样的事情,在孩子中间是经常发生,读了这样的句子,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我”在园子里的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等等。
④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理由可以是:
“我”很天真、顽皮;祖父对我十分宽容、喜爱和呵护;“我”在园子里十分自由快乐;等等。
⑵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有趣?
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过程中相机归纳:作者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哪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把孩子的天真、顽皮写出来,具有真情实感。作者写得很具体,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描写的具体生动,使我们好像就看到“我”一样。等等。
3、文章后面的几段话:“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能有:
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的心情;“我”内心充满了快乐和自由,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快乐,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⑵有感情地读课文的后面三段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五、朗读全文,布置作业
1、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童年的纯真和美好。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童年是一首诗,耐人寻味。让我们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再次感受童年的美好。
2、摘抄课文能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祖父的园子课文教学课件 6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晃”,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
3、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从具体生活情景表现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同学们,一个普普通通的园子,对你我而言,或许印象模糊,或者压根就留不下印象,但是,对于著名作家萧红来说,这个园子深深烙印在她心中,让她久久挥之不去。这个园子带给她快乐,带给她自由,带给她美好的回忆,带给她无限的遐想,这就是——《祖父的园子》,今天,我们就走进园子,一同感受她那美好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初读情况,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并点拨。
(1)根据检查情况,教师指导难点、易错点。
字音:瞎xiā铲chǎn拴shuān瓢piáo逛guàng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指导。
易错字:拔、瞎、承、瓢。
(3)主要内容:本文写了作者回忆童年跟随外祖父在园子里“劳动”和玩耍时的无拘无束的生活场景。
3、文中的园子具有怎样的特点?
(丰富多彩、生机勃勃、自由自在……)
4、文中写了园中发生的哪些趣事?
(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追蜻蜓、浇水等)从发生的这些趣事中初步感悟“我”和祖父的性格。
5、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写这个儿时的园子呢?
三、小结
课后,请大家继续读课文,下节课老师将带着大家继续去感受那个令作者念念不忘的园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过渡: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更近一步走近萧红的童年生活的园子,走进她和祖父的园子,去感悟那令作者难以忘怀的园中景、园中事以及园中情。
2、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还记得哪两个段落集中描写园子吗?(生举手回答)这是个怎样的园子呢?(生:丰富多彩、生机勃勃、自由自在)
二、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1、默读课文,找出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文中“我”的心情。(学生自主学习)
2、汇报交流:
(1)对园子总的印象。(第1~3自然段)
①出示第1~2自然段,从这两个自然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种类繁多;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而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段落,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2)“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第4~15自然段)
①默读第4~15自然段,画出“我”干活和玩的句子,细细地读读这些句子,想象“我”是怎么干活,怎么玩的。
出示句子:“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②讨论:“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是“我”童年的乐园。)
③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3)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第16~19自然段)
①朗读第16~19自然段,思考:从这几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②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复地朗读中体会院子里的.那份自由。
出示句子:“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17自然段,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④“我”在园子里轻松舒适地入睡引导学生关注两个“不用”说明“我”困了就睡,无拘无束。
3、有感情地朗读16~19自然段,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三、布置作业
1、从课文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多读几遍。
2、课后读一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去感受作者童年的美好。
[教学板书]
2祖父的园子
祖父的园子:自由自在
祖父:宽容、慈爱
童年的乐土
精神的家园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以轻快、优美的文笔详尽地展现了祖父园子的勃勃生机。整节课以学生自读为主,并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通过朗读文中孩童般的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学生通过自读,大部分能理解课文内容,加上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学生朗读时都富有情感,整体教学效果较好。
祖父的园子课文教学课件 7
1. 能够快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 抓住重点句进行学习,体验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3. 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抓住重点句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
多媒体作者的相关资料。
(一)走近作者萧红,导入
1. 准备一段开场白,包括对萧红及其作品的简单介绍,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记住萧红的名字和她的代表作《呼兰河传》。
(二)提出要求,初读课文
1. 教师播放音频或者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和语言特点。
2.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
3. 提醒学生注意把握课文中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
(三)走进园子,品味童年
1. 师生共同阅读文本,讨论文章中最吸引人的场景或事件。
2. 指导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3. 启发学生思考: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四)走进园子,品味童年
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小组讨论结果。
2. 在全班面前分享自己在园子中的所见所闻,试着运用学到的方法描述场景。
(五)情境再现,融入情感
1. 师生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重现课文中的情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作者的情感态度。
2. 尝试模仿课文中的动作和语气,加深对角色的理解和同情心。
(六)总结回顾,拓展思维
1. 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园子中学到了什么,从中得到的成长或启发。
2. 鼓励学生围绕\"自由\"主题,发挥想象力,创作一篇以\"自由\"为主题的短文。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不仅学到了萧红的作品和文章内容,更领略到了祖父园子给我们的美好回忆和独特魅力。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园子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继续探索和成长。让我们一起感受作者的笔触,品味生活的美好,享受生命的独特。
祖父的园子课文教学课件 8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记“蚂蚱、倭瓜”等词语。
2、自主探究文本,体会园子的特点,感悟作者自由、快乐的童年;了解作者“朴实无华、借物喻人”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自由、快乐的童年以及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朴实无华、借物喻人”的表达方式。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
1、家里有菜园的同学请举手,说说你在菜园里都做过了哪些事?(指名说)
2、有个作家叫萧红,在她小时候的眼中,祖父的园子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19课,一起去分享萧红的童年。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认读词串,整体把握文本。
1、出示3组词串:①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②倭瓜黄瓜韭菜谷穗
③栽花拔草铲地浇菜
找一找这3组词串有什么特点?指名说
2、当我们把课文里的词语分分类,记忆起来就方便多了。比如:我和祖父的园子里的昆虫真多,有____;园子里还长着许多庄稼有_____;我和祖父还一起在园子里干农活______。(填词串)
3、根据这3组词串给课文分段。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哪个自然段写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家、农活?那哪个自然段写园子里的昆虫?
师小结:根据词串,我们就发现了课文的两条主线:①是写园子里有的昆虫及农作物;②是写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的农活。
三、文本探究,感悟特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是一个__的园子。
2、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五彩缤纷、应有尽有、快乐、自由的.园子?让生快速的浏览课文,把相应的句子画下来,并在句子旁边写上注解。
3、找一找,圈一圈,“我”在园子里都做了一些什么?学生汇报,老师相机板书
4、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学生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5、师小结:因为“我”在园子里(栽花)、(拔草)、()、()、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所以“我”觉得这是个(自由快乐)的园子。
6、哪件事写得最具体?(铲地)
7、当我把韭菜当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犯下大错时,祖父是怎样的态度?从中看出祖父是个怎样的人?
小结:祖交的爱与宽容创造了这个自由的园子。
四、研读自由之景
1、你还从课文的那些地方感受到园子的自由?齐读第13自然段
认识排比句,拟人句感受园子的自由
①花开了就像花___(生接),鸟飞了就像__。
②黄瓜愿意爬上架,就__,愿意爬上房就__。
2、作者仅仅是在述说这些景物的自由吗?
3、只有自由的心灵才有自由的想像,作者想借这些景物抒发自己自由,这样的写法叫“借物喻人”。
五、阅读延伸
童年自由的时光总让作者萧红难忘,于是,她用笔写成了一部童年生活回忆录,这是就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祖父的园子课文教学课件 9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和“圆滚滚”。2. 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3.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观察和独特感受捕捉生活细节的手法。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描述作者童年生活的一些关键词句,并学习作者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人物形象的方法。
(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童年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播放课文朗读,引导学生听懂生词)
(学生分组合作,寻找并提出文章中出现的生词及其意义)
(解释这些生词的意义,并指导学生如何准确地书写这些词语)
(鼓励学生用学到的词汇组织一个段落,描写一段发生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片段)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强调孩子们需要更加细心观察生活,体验不同的情感,表达真实的感受)
(推荐一篇相关的儿童文学作品,例如高耳基的《童年》),作为口语交际的学习材料。
祖父的园子课文教学课件 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作者笔下的园子是一个丰富多彩、自由自在的园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十年代有这样一个人,鲁迅先生称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她就是萧红。有这样一本书,让人读着读着,就不由得沉浸在烂漫的童年生活中,著名作家茅盾称之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就是萧红所写的《呼兰河传》。
(课件出示:萧红及《呼兰河传》的简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呼兰河传》中第三章的一个部分,题目叫——《我和祖父的园子》。(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有一个良好的预习习惯会让你终身受益。现在我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生字(出示8个生字)
(2)范写“帽”
2、接下来请同学们将生字词带入到课文中去,将课文大声地读一遍。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分别找出相关段落。(园子里的景象以及园子里发生的趣事、分别是第2、13小节和第3——12小节)
三、感悟园子
这令萧红魂牵梦萦的园子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请同学们拿起笔,默读课文的第二、第十三小节,把你想到的词就写在句子的旁边。
1、学习第2小节
(1)交流读后感受(相机板书)
(2)迁移写法
这一小节写的都是什么?那么它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详细写了什么?蜻蜓、蚂蚱作者一笔带过,这种写作方法就叫有详有略。
2、学习第13小节
(1)这一小节又告诉我们这个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相机板书:、自由、快乐)
(2)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在自由地飞,倭瓜、黄瓜、玉米在自由地长,园子里生机盎然。可以说(课件:出示引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3)你最想做这自由的园子里的什么?
自由地说说你在这个园子里怎么快乐怎么自由。
你们现在在什么地方?你是什么?
(若学生说到黄瓜时,顺势讲解“谎花”:“谎花”你见过吗?这个花只开花,不结果,向你撒了个“谎”,简称“谎花”。
(4)是啊:(引读)
要做什么,——;要怎么样,——,我们在课堂上想打瞌睡就打瞌睡,想唱歌就唱歌,想玩就玩,想走出去就走出去,自由吧?
(话锋一转)可能吗?不可能。倭瓜、黄瓜可能吗?这就叫“自由”,这个自由是通过“愿意……就……”的句式表达出来的,让我们一起快乐自由地读一读这一小节吧。
四、分析写法,练笔迁移。
1、读着这么优美的文字,我不禁在想:作者萧红女士运用了哪些写法,才让我们对园子的丰富多彩、美丽动人、温馨可爱、生机盎然、自由自在有这么深切的感受的呢?请大家再读这两小节。
排比、拟人、比喻
6个“愿意——就”
总分段式
2、练笔(用我们的笔也来写一写这个园子,看看这个园子在你的笔下有什么不一样的美。)
a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样样都有。蜂子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蜻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虫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