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 > 教学课件 > 二泉映月教学内容

二泉映月教学内容

时间:2023-04-11

  如今信息化社会里,通常我们会接触到写二泉映月教学内容文案写作需求,对于《二泉映月教学内容》不熟悉、不懂如何下手的朋友,不妨一起来参考本篇《二泉映月教学内容》是怎么写的吧。

二泉映月教学内容 篇1

”的寓意。

  2、熟悉词汇: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3、用语言、神态、动作表现角色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音乐、头饰。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体会“虎之威”和“狐之猾”。

  教学难点:

  用语言、神态、动作表现“狐之猾”, 明白”

  以上为二泉映月教学内容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二泉映月教学内容 篇2

  一、课型:新授课

  二、课时安排:第2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比如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主要河流等。

  了解自然环境与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关系,以及当地发展节水农业所取得的成就。

  掌握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特点和主要产油国。根据地图,了解西亚石油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的路线。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西亚石油资源的强调,指导学生认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地观。

  四、教学重点:

  掌握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特点和主要产油国。

  根据地图,了解西亚石油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的路线。

  五、教学难点:

  通过对西亚石油资源的强调,指导学生认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地观。

  六、教学方法

  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七、教学用具:教学挂图、板图、班班通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提问上节课主要内容。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通过复习总结西亚独特的人文特点,并指出西亚的.自然环境也很独特,跟非洲的北部非常相似。通过复习总结西亚独特的人文特点,并指出西亚的自然环境也很独特,跟非洲的北部非常相似

  二、讲授新课:

  以高原为主的地形特征

  指导学生读图分析,提示分析地形特征的四个方面(平均海拔高度、相对高度、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特点)学生分别分析西亚地形的四方面特征。

  炎热干旱的气候

  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伊朗高原和小亚西亚半岛中东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黑海、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阿拉伯半岛的西南有小部分热带草原气候。大部分较干燥。在如此干旱的地方,对于人、动物和植物,水都是非常重要。强调西亚地区大部分属干旱地带。

  河流

  找出西亚两条著名的河流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并指出这里是古代巴比伦文化的发源地,以此来增加趣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伊拉克战争引出19××年海湾战争,从而引出西亚丰富的石油资源

  世界石油宝库

  西亚石油的储量、产量、输出量居世界首位。

  西亚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

  51页图2-24西亚石油海上运输路线

  强调霍尔木兹海峡的重要性“西方的生命线”。

  阅读“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阅读材料,“西亚石油资源和生产特点”

  三、作业:目标检测上的题

  四、小结:本课主要内容

  以上为二泉映月教学内容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二泉映月教学内容 篇3

  一、 教学内容:

  新世纪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0、51页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分析:

  “买电器”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加与减(一)”中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简单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教师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出发点,正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拟定教学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通过创设机器猫买电器这一情景贯穿课堂每个环节,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各种活动和贴近生活形式多样的应用性问题的解决中,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学生状况分析:

  我所执教的学校属于我区一所规模较大的学校,其家庭教育比较好,学生见识多,学习数学兴趣浓厚,生活经验相对丰富。为此,在教学中我对本节课的教学适当调整了教材的呈现方式,力争体现新课标精神。整节课以机器猫为主线串成一体,让机器猫这个卡通形象成为同学们学习本节课的伙伴,它们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难题,也可以自己遇到难题,让同学们帮助解决,激起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四、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

  握“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到“整十整百数加减法”算法的多样化,并从中选择最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3)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过程与方法。

  (1)人人参与,发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2)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师:老师知道大家都喜欢看动画片,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播放机器猫买电器的动画片)

  机器猫买了哪些电器?(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电风扇)

  师:你还想知道什么?

  师:机器猫说它买电视机花了8个100元,你能猜出电视机的价格吗?(板书800元)

  洗衣机的价格呀,是一个三位数,百位是5,其他位都是0,它是多少钱?(板书500元)

  电冰箱最贵,它花了机器猫12个100元。

  生(抢答):1200元。(板书)

  师:电风扇的价格是一个整十数,在100元到200元之间,猜猜看。

  生1:150元

  师:嗯,低了。

  生2:180元

  师:高了。(继续猜,一个学生猜到了160元)

  师:祝贺你猜对了。(板书160元)

  (二)引导交流,探究新知

  师:看着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一台电视机和一台洗衣机共花多少钱?

  生2:一台洗衣机比一台电冰箱少多少钱?


  以上为二泉映月教学内容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二泉映月教学内容 篇4

的关系

  (二)教学实施

  1 .学习例3 。

  ( 1 )板书例题。

  小新家养鹅7 只,养鸭10 只。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 2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板书:7÷10

  ( 3 )利用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得出结果。

  7 ÷ 10 =

  所以养鹅的只数是鸭的 。

  三)思维训练

  1 .把8 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3 段,每段长多少米?

  2 .把一个5 平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6 块,每一块是多少平方米?(用分数表示)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观察、操作,同学们发现了

  以上为二泉映月教学内容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二泉映月教学内容 篇5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壮丽雄伟。

  教学重点难点:第二段。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组词、抄写生字、看生字说偏旁结构、听写生字。

  课外: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22。咏华山(齐读)

  2. 学习生字“华”

  3. 释题。

  咏,就是用诗词来叙述。

  4. 指导看图。

  (出示华山风景图)简单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意然后提问:通过看图,你们觉得华山有什么特点。

  5.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本课是谁咏华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

  1. 范读课文。

  2. 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

  1. 卡片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 开火车读生字。

  3. 分析字形,指导书写,理解部分字意。

  4. 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要求:

  (1) 看准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2) 在练习本上练写生字

  5. 照样子,按笔顺描红。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出示生字,认读。

  2. 指名按课文自然段读课文,读后正音。

  二.讲读课文

  1. 学习第一段。

  (1) 出示图一,指导看图,要求学生用“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的句式说出图意。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呢?

  (2) 指名读。

  (3) 小结。齐读。

  2. 讲读第二、三段。

  (1) 出示图二,小孩和先生来到了什么地方?他们是怎么来的?

  a. 指名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话。

  b. 怕华山为什么如此艰难?

  c. 指导朗读。

  (2) 下面两句是他们爬上华山后的感叹。提问:这两句都用了什么标点符号?从这两个感叹号可以想象出他们的惊讶程度。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 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

  a. 齐读四、五句。

  b. 指导看图理解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c. 指导读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4) 在山下看,白云高不可及,现在却在山腰间,如果你就是图上的孩子,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释词“情不自禁”。

  (5) 学习课文中的古诗。

  a. 指名读古诗。

  b. 师点拨:前面两句话已经点明了诗的意思,请同学们找出写与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指导理解“更”、“齐”、“举”、“首”的意思。

  c. 指导朗读。

  (6) 读了这首诗,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好在哪?

  a. 学习第二段最后一句话。读句子,理解“称赞”的意思。

  b. 指导朗读。

  (7) 这小孩子真不简单,他是谁?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自由读第三段。

  这个孩子是谁?我们班上有没有同学对他有所了解?

  (8)随老师齐读课文。

  三.小结

  不知大家有没想过寇准7岁的时候,为什么能脱口吟出这样的好诗?是(使学生明白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重要性。向学生提出希望,勉励他们更加努力学习。)

  四.作业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练写生字。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听写生字。

  2. 看生字,说出偏旁、结构。

  二.朗读训练

  1.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 同桌互读。

  三.指导背诵古诗

  1. 教师范读古诗。

  2. 指名读古诗,评议,说说诗句的意思

  3. 自由练习读,尝试背诵古诗。

  4. 指名背诵。

  以上为二泉映月教学内容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二泉映月教学内容 篇6

  二年级语文《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4、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读准字音,区别字形。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育学生要有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品德。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展示:1、每日一闻

  2、个人才艺展示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黄色的银杏叶、绿色的梧桐树叶,红色的枫叶,让学生填空。

  2.课件出示一片蓝色的树叶。

  导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师板书课题,生书空并读笔画)一起读读题目。提问: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吗?(生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汇报交流

  (1)指名拼读,检查自学效果:术、铅、惹、吐、桌、盒、注、削、皱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课件演示“变字魔术”:

  木+(、)=术;若+(心)=惹;盒=(合)+(皿);吐=(口)+(土)。

  (4)课件演示爬山游戏,读词语:

  皱眉   借铅笔   趴在   削铅笔   不由得   吞吞吐吐  盒子  惹人喜爱

  (5)读句子。

  *她把铅笔削好,放进铅笔盒,准备上美术课。

  *她皱起眉头,吞吞吐吐地说:“我怕你不注意把笔尖弄断了。”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教师范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

  (2)用“什么时候、谁、发生了什么”讲讲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她们说了些什么。

  (2)自由读,将课文中两人的对话画出来:李丽的用“——”,林园园的用“~~~~”,再读一读。

  (3)读第一次对话。

  a.从“小声”中体会到李丽的话要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从“吞吞吐吐”中体会到林园园的话要读出不愿意的语气。

  b.课件出示疑问句“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读出疑问的语气,注意语气词“吗”。

  c.说一个问句,用上“吗”。

  (4)读第二次对话。看看林园园是怎么说的?她“怕”什么?说明什么?

  a.指导读李丽的话,分别读出请求、商量和诚恳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乐意的语气。

  b.课件出示句子“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读出请求的语气,注意语气词“吧”。

  c.说一句请求的话,用上“吧”。

  (5)读第三次对话。林园园说话中的几个“不要”说明了什么?林园园为什么要皱着眉?联系她说的话“还要画小草”,想象她心里在想什么?

  a.示范读。林园园的话分别读出不放心、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李丽的话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

  b.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从对话中你认为林园园不想借绿铅笔给李丽的原因是什么?

  3、学习第五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副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

  (2)看图说一说,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她们可能想些什么?

  (3)读第五自然段。

  (4)讨论: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5)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从“脸红”这个词中可以看见林园园以后会怎样呢?(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4、小结: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啊!

  四、视频欣赏歌曲《找到一个朋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年级语文《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之前在设计教案前,我想着这是一篇按事前发展的顺序的课文,所以我想为孩子们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做一个铺垫,就打算严格根据课文的文路来上课。

  课伊始,我先带孩子们巩固生字词,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如: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不仅读准字音,了解字形,也明白了字意,并能在此基础上,运用词语说句子。

  接着,回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孩子们明白第一段写得是李丽借绿铅笔的原因。

  然后借助课文的第一幅插图,让孩子们观察插图,鼓励孩子认真观察插图并结合课文进行说话训练。然后问孩子们,课文哪一自然段是写这幅插图的,孩子们一击即中,都说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然后我让孩子们继续看课文,除了第二自然段还有哪些段落也是写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呢?之后,归纳出课文的2-4自然段都是写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事。

  学习第二自然段,让孩子认真读,然后用“-----”划出李丽的`话,用“~~~~”划出林园园的话。学习李丽的话,体会李丽的“礼貌”,再学习林园园的话,抓住“吞吞吐吐”,体会林园园的“舍不得”。

  然后迁移学习课文的第3、4自然段。再次借助课文的第二幅插图,观察李丽的“用心”和林园园的“脸红”为学习第五自然段铺垫。也让孩子们明白这就是事情发展的“结果”。

  课文的语言训练点是“-----------吗?”“---------吧。”所以我抓住“脸红”让孩子们领会林园园的“知错就改”,预设“过了一个星期,李丽正要给花涂颜色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红铅笔不见了,她再次向林园园借,她会怎么说?”可惜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说话训练没有来得及进行。不过我的预设就是将这个说话训练点放在第二课时,所以当时心里并无遗憾。

  后来,我与组里的老师交换意见的时候,我觉得她们的见解让我深思。确实,课文的内容,就是李丽想借,而林园园不借。孩子们不难理解。“阅读课该教什么?”后来,我思量着。在巩固生字词和回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后,我该让孩子们直接划找李丽是怎么借的呢?划出“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之后学习的点就是说话练说,让孩子们充分的练说,准确地练说,用标准的言语来表达。

  “阅读课该教什么?”上每堂课前,我们都要问问自己!

  以上为二泉映月教学内容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二泉映月教学内容 篇7

  新来的王老师教学课件已经为大家准备好啦,老师们,大家可以参考以下教案内容,整理好自己的授课思路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习字词,把握课文内容,读懂课文。

  2、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语句把握人物形象,体会新来的王老师的魅力。

  3、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六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相遇相识的老师有很多,老师给予的关心、帮助、鼓励都是我们人生中的宝贵财富。回忆一下,哪位老师令你印象最深刻?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老师对学生的关切之情,走进第三课《新来的王老师》的学习。

  二、初读,学习生字词。

  打开书本P129页,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词语

  撇撇嘴(piě) 折叠(zhédié) 自顾自摇摇头

  齐刷刷(shuā) 大踏(tà)步 哄(hōng)堂大笑

  工工整整  前仰后合 资质平庸 差生(chà)

  ①齐读

  ②学生点读巩固

  ③释词促解(资质平庸)

  ④运用词语造句

  ⑤齐读巩固

  三、再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请大家仔细认真的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写了一位新上任的王老师在第一节语文课上,提问差生蔡林引起哄堂大笑,放学后王老师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鼓励蔡林好好学习的事】

  四、精读,把握人物形象

  (一)解读蔡林

  1、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感悟“这是一个的学生”。

  ①学生举手回答②齐读③理解加着重号的词语

  ④想一想“这是一个的学生”

  ⑤有感情的齐读

  2、导读3-14自然段,了解以前的蔡林是个怎样的孩子。

  ①分角色来模拟对话。

  ②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说说原来的蔡林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③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读读句子

  (二)解读王老师

  1、谈话:蔡琳如此大的转变,都要归功于谁?

  2、面对蔡琳,王老师都做了些什么呢?

  再次走进3--14自然段,请大家速读,找出相关语句,从中你体会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而老师?

  这是一个的老师。

  学生根据相关语句进行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3、出示差生档案

  ①齐读差生档案

  ②此时无声胜有声,王老师是通过差生档案想告诉蔡林什么?

  ③蔡林读懂王老师的信了吗?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④蔡林在王老师的鼓励下找回了自信。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根据回答,板书。

  五、拓展延伸

  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一定有很多老师给过我们支持、帮助与鼓励。在即将离开恩师的时刻,我们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拿起笔,写下你内心最真挚的.话语。

  老师,我想对您说

  教学反思

  亲爱的同学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小小的鼓励,往往能给人无穷的力量。六年的学习生活里,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关心和帮助我们的老师吧。因为有老师的循循善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所以我们更自信的大踏步走向美好的未来。努力学习吧,用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感恩生活,善待他人。

  以上为二泉映月教学内容 篇7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二泉映月教学内容 篇8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

  3、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4、仿写第五小节。

  教学重难点:

  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分角色读、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文本内容。

  3.借助概括课文内容、复述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4.借助拓展小练笔,训练学生学会描写精彩场面。

  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揭题导入。

  1、揭题。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将领、仁人志士、民族英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是介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板书课题:郑成功)

  2、听说过郑成功吗?学生交流。

  3、简介郑成功。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郑成功》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哪些事迹呢?

  2、检查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

  残酷 奴役 慷慨激昂 允许 铁甲舰 街头巷尾 融洽 酋长

  ⑵注意字型。指导写“街头巷尾”的“巷”,“融洽”的“融”。

  ⑶指名读课文。

  ⑷练习概括课文重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郑成功的什么事?

  板书:收复台湾

  建设台湾

  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课文第四至六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第七至八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是怎么建设台湾的。)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学习课文第1-3小节。

  1、指名读课文第1-3小节,思考:第1-3小节主要写什么?(台湾人民痛恨侵略者,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2、默读,思考:哪些词句写出了台湾人民对侵略者的.痛恨?哪些词句写出了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学生边读书便做出标记(强占、残酷地奴役、恨透了、慷慨激昂、绝不允许)

  3、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了,想象一下郑成功“慷慨激昂”说话的样子,有感情朗读郑成功的语言。

  4、分角色朗读第1-3小节。

  四、总结本课,设置悬念

  是呀,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壮举中,我们已经真切地感受到了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民族英雄。那么,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又是怎样来建设台湾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接着研究。

  课后,请同学们把“收复台湾”这部分内容熟读,并根据老师板书的提示,来试着简要地复述这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环节三、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复习导入。

  1、想一想: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

  2、简要地复述这部分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4-6小节。

  过渡:郑成功是如何收复台湾的呢?他为什么能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呢?

  1、自由读课文第4-6小节,找找他们胜利的原因,划出相关语句,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后板书。

  准备工作充分: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加紧操练

  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庞大舰队绵延几十里风帆蔽日战旗招展纪律严明军容整肃。

  官兵的勇猛善战:冒着 驾着 团团围住 钩住 敌舰 跳了上去

  3、体会官兵的勇猛善战

  ①自读第五自然段,体会郑军是如何作战的?画出直接描写郑军的句子。

  ② 交流,练习说话,用上

  “先……接着……然后……最后”。(郑军先向敌人冲去,接着围住敌舰,然后打中了敌舰,最后钩住敌舰,跳了上去)

  ③读了郑军攻打敌人的场面,你们想说些什么呢?(学生练说)

  ④小结:确实,这场胜仗来得并不容易,当时的荷兰无论是军事力量还经济实力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他们的轮船占全世界的一半之多 。那郑军为什么会赢呢?

  ⑤ 郑成功率领郑军浴血奋战了十个多月,终于赶走了荷兰侵略者,将被奴役了38年的台湾重又收回了祖国的怀抱。让我们带着对郑军的敬佩之情一起朗读第五自然段。

  4、胜利属于正义之师,侵略者的下场只能是失败。看看课文是如何描写侵略者的狼狈相和可耻下场的?(负隅顽抗惊恐万状乱作一团举手投降)

  5、有感情地朗读第第4-5小节,要读出郑军的威武气势。

  6、仿写。

  ①、课文第五自然段写得特别精彩,让我们一起看看,它哪儿写得好?

  出示句子:

  荷兰侵略者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隅顽抗。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舰队冲去。他们团团围住敌舰,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了十几丈高的水注。原来是一个炮手瞄准敌舰放了一炮,刚巧打中了xx库,那艘敌舰被炸成许多碎片,飞向天空。敌人惊恐万状,敌舰队乱作一团。郑军官兵乘势用钩子钩住敌舰,一个个跳了上去。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统举手投降。

  ②、学生交流。

  ③、教师小结。写战斗场面时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描写。

  (2)、既要勾画出场面的整体情况,又要着力描写其中一些最精彩的镜头,以突出场面的激烈。

  (3)、要穿插描写战斗时所处的环境,以烘托出战斗的气氛。

  (4)、选择一部电影或电视片,播放有战斗场面的片段。当堂把其中的一个战斗的场面描写下来。

  7、指名读课文第6小节。

  ①郑成功的军队受到了台湾同胞的热烈欢迎,找出描写台湾同胞的喜悦心情词句。(喜出望外送来慰劳也送来街头巷尾鞭炮之声不绝载歌载舞欢庆胜利)

  ②生自由练读。

  ③全班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7-8小节。

  1、默读,思考:郑成功是怎样建设台湾的?

  学生交流后概括:大力发展生产、兴办学校。

  2、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9小节。

  1、齐读。

  2、说说人们为什么永远也不会忘记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五、练习复述课文。

  1、根据故事,抓住重点词语,练习复述课文。

  2、指名复述。

  六、总结全文。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台湾永远属于中华民族,台湾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


  以上为二泉映月教学内容 篇8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二泉映月教学内容》全文内容,如《二泉映月教学内容》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二泉映月教学内容》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二泉映月教学内容》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