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鹿课件ppt
根据老师指导的第二段课文的复述方法,练习复述整个故事,回去讲给家人听。
九色鹿课件ppt 篇1
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向学生渗透符号化思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字母教学课件,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科书44-4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数。
2、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向学生渗透符号化思想。
3、通过数学活动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难点:用字母表示数时省略乘号的简便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学。
1、师:你想知道将来长多高吗?这个公式能帮助你(课件出示)a=(b+c)÷2×1.08
师:你想说什么吗?今天我们从一首儿歌开始吧。青蛙儿歌(课件出示)学生齐说
1只青蛙1张嘴,2只青蛙2张嘴,3只青蛙3张嘴,4只青蛙4张嘴,5只青蛙5张嘴…
师:能说完吗?能用简单的话来说一说。
生1:多少只青蛙多少张嘴。
生2:可以用一个字母表示。
生3:a只青蛙a张嘴。
师:你觉得这儿a可以表示什么数?(任何数)
师:可以是1.5吗?(学生都笑了,它不能表示1个半)
师:你能说一说下面这些字母或符号表示的数是多少吗?
2、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师:在数学中,我们经常能见到用字母表示数,除了上面的例子外,你还见过哪些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吗?(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例子)
2、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对用字母表示数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你们还知道用字母还可以表示什么吗?请填写下表,(课件出示)
师:你们认为哪一种能更简洁、方便的表示乘法交换律?为什么? 把你们的\'想法在小组里说说!
师小结: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简明易记,便于应用。板书:简明易记
师:还有其它的写法吗?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45页的内容。
师: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注意,只是乘号可以省略不写,其它的运算符号不能省略。
汇报板书: ab = ba (ab)c=a(bc) (a+b)c=ac+bc
反馈练习:(课件)a×x b×y m×n
4、师:字母可以表示运算定律,还可以表示计算公式。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学课本第46页的内容。(课件出示问题)
(1)正方形面积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2)正方形周长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3)数字与字母相乘时,一般把什么写在前面?
(4)怎样用字母公式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它的格式是怎样的?
汇报,板书:S=a×a=a·a= a2 S=c×4=c·4=4c
师:那我们来练习一下。课件出示
b×b=( ) 10×10=( ) 2.8×2.8=( )
5、总结简便写法规则
师:通过刚才的自学,关于简便写法我们总结出2条规则,一起读一读。(课件出示)
(1)字母与字母相乘时,可省略乘号,或记作“·”, 但“·”还读作“乘”
(2)字母与数字相乘时,省略乘号后,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师:b×1=b对不对?学生回答:对
快速回答:4×d s×8 T×f a×c 1×k
《用字母表示数》课后练习
1、判断练习。(手势表示)(课件)
m×n=mn k×7=k7
c×c=2c x+x=x2 f×1=1f
2、省略符号,连线(课件)
x.2 2a
2x x×x
4a 4+a
7+7 x+x
2×a 7×2
3、用字母表示出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4、数青蛙歌。(课件)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 )只眼睛,( )条腿
3只青蛙3张嘴,( )只眼睛,( )条腿
10只青蛙10张嘴,( )只眼睛,( )条腿
50只青蛙50张嘴,( )只眼睛,( )条腿
( n )只青蛙( n )张嘴,( 2n )只眼睛,( 4n )条腿
5、回到字母公式。a=(b+c)÷2×1.08
师:同学们你知道bc这两个字母分别表示什么吗?老师告诉你b表示父亲的身高,c表示母亲的身高。当然了,人的身高和许多因素有关,将来你长多高还不能确定噢。
师:女生的身高计算公式是这样的,仅供大家参考。a=(b×0.923+c)÷2
以上为九色鹿课件ppt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九色鹿课件ppt 篇2
《苏州园林》是著名作家叶圣陶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苏州园林》的教学课件,内容如下:
教材分析
《苏州园林》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说明文课文没有泛泛地介绍苏州园林的景物,而是抓住"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体特征,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小处,作了富于艺术性的说明,从而使读者不仅了解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又得到美的享受,是一篇很好的说明文的典范,对指导学生写作、陶冶学生的情感大有稗益
学情分析
首先,这是初二年级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说明文,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明确说明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等,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其次,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课文、分析品味语言、鉴赏美的能力,教师要敢于放手,善于引导、激发,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增强学习信心,激发探究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初步了解说明文的要素,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结构、顺序、说明方法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初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自主、合作、探究本文特点,探究美,初步学写说明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激发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把握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整体特点和本文的结构、顺序
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品味准确、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难点
初步鉴赏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3、问答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说明文有关知识(幻灯片展示)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全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教师板书课题
二、欣赏苏州园林:
幻灯片展示苏州园林图片,学生欣赏,谈感受
首先让学生明白,“苏州园林”不是某个园林的名称,而是指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群体比较出名的有这些园林: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怡园
学生谈感受: 简直就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下面,我们看看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是怎样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三、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原名绍钧,字圣陶,以字行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儿童文学代表作品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等
四、指导阅读, 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应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幻灯片展示:明确说明文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了解说明的结构、顺序,找出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2、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点勾画幻灯片展示问题:
(1)作者是在开始是如何评价苏州园林的?
明确: “标本”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
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本文的结构、顺序怎样?
明确:整体——局部——细部,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写出序号,概括说明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总到分,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
五、合作探究画意美
1.教师提问引入:请从文中找出体现苏州园林“图画美”的句子,并说说它美在哪里
学生活动:(1)自读课文39段,从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内互相交流补充
(3)师生互相补充
多媒体展示精心制作的相关图片
亭台轩榭布局的自然美
大处 假山池沼的艺术美
第二部分(39)分类具 花草树木的映衬美
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花墙廊子的层次美
讲究每个角落的构图美
细处 门窗的图案美
园内建筑的色彩美
师:可见,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注意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强调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由此,我们可以在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方面获得什么启示呢?
小结:在作者笔下,苏州园林变成一幅幅大小错落,千姿百态的图画,游览者置身其中,"如在图画中"读来令人美不胜收
六、了解说明方法
要想把事物说明得好,还要讲究方法
1、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如:
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引用、摹状貌等
七、品味语言
表现美的事物,需要美的语言本文语言准确、简洁、生动, 学生找出课文中表现说明语言的准确、简练、生动的句子(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八、本课小结
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艺术的整体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说明方法得当,语言准确、简洁、生动,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结构又显得清楚有序,实为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显示了叶圣陶先生驾驭复杂事物的非凡笔力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同时,我们要借鉴作者说明的技巧,力求学以致用如果同学们想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的话,还是让我们有机会去苏州园林中徜徉吧
九、布置作业:
小作文《我们的校园》
提示:先抓住学校的教学楼、办公楼、宿舍的共同点,先概述,后分说字数为150字左右
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叶圣陶
﹙1﹚ 标本 ﹙3、4、5、6、7﹚局部 (大)
﹙2﹚完美的图画 ( 10 )不止这些
﹙8、9、10﹚ 细部 (小)
总说 分说 总说
概括 具体(逻辑顺序)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丰富,牵涉面广,要讲的东西很多,一般安排二课时为适宜,用一课时来完成教学,当时,我有所当心结果,只用了一课时就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由此,我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处理教材非常重要,关键在取舍要结合学科性质、单元教学要求和课文特点,科学制定教学目标,特别要突出重点教学,不能面面俱到
2、要想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内容安排要紧凑,教学推进要快,设计问题要科学、合理,难易适度
3、在教学过程中,要相信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努力营造课堂教学气氛;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上为九色鹿课件ppt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九色鹿课件ppt 篇3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更优的支持,计算机介入教学领域,给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使课堂教学步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把文字、图形、动画、声音集为一体,让教学过程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不但能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深奥的内容浅显化,而且便于学生的记忆和对信息的存储。关于记忆比率的研究表明,对同样的学习内容,单用听觉,3小时后能保持60%,3天后下降到15%;单用视觉,3小时后能保持70%,3天后下降到40%;视听并用,3小时后能保持85%,3天后可保持65%。可见,让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获取事物发展和数量间的逻辑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结合我在实际教学中,如何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们勾画出多姿多彩的视听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得到的点滴体会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有位专家曾经指出:直观性教学是学生产生形象思维的源泉,而形象思维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实践证明: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运用多媒体课件特有的感染力和表现力,直观生动地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催化”,将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在教学中,我经常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学习新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如:教学“循环小数”一课时,我开门见山地说:“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循环小数,什么是循环小数呢?请同学们看屏幕上一个现象”。我简单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以下信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学生一下子就被画面所吸引,这时我再轻轻触摸屏幕中间的画面,季节随着音乐声音而不断的变化,一年的四个季节,春、夏、秋、冬;春、夏、秋、冬……,不断出现交替的现象,学生们饶有兴趣地体验着循环的含义。此时我启发学生:
老师:“四个季节的出现有规律吗?”
学生们兴趣盎然,都说:“有,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总是重复出现”。
老师:“会不会出现着出现着就不见了呢?”
学生:“不会。”
老师:“那在重复出现的前面应该加上一个什么词?”
学生:“不断地。”
老师:“既然是不断地重复出现,重复的次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学生:“无限的。”
在学生们回答问题的同时,我已经把循环小数概念的几个重点词:“不断地”、“重复出现”、“无限”都板书出来了,这时学生们对于循环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我用课件出示
1.找规律填空:△○□△○□△……,
2.观察数字0.8383……,1.341515……
学生们通过观察,发现它们都有“不断地、重复出现、无限”等特征,说到最后两个数字“0.8383……”和“1.341515……”时,我加以概括:像这样的小数就叫做“循环小数”。学生们在季节的变化、按规律填空、观察数字中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加深了“循环小数”这一概念的理解记忆。
又如:在教学《分数大小比较》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如下情境:这天,唐僧师徒在取经途中经过一个小村庄,好客的村民送给他们一个大西瓜,猪八戒抢过西瓜馋得口水直流,孙悟空说:“为了公平起见,我们每人吃四分之一吧。”猪八戒听了极不高兴地说:“我长得胖,肚皮最大,我要吃它的六分之一,至少也要吃五分之一。”孙悟空听后,立即切了六分之一给猪八戒,正当大家高兴地吃西瓜时,贪吃的猪八戒却在一旁直拍脑袋。聪明的同学们,你们知道猪八戒为什么直拍脑袋吗?这样的课件既创设情境,以境生情,又孕伏新知识,分散难点,诱发学生在感情和行为上的参与意识,使其主观上产生对新知识追求的动力。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化抽象为具体,利于学生理清算理
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往往是关键性的知识,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障碍,运用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难点具体化,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算理,突破难点。
如:在教学“圆柱体积”时,直接利用教具割、拼比较困难。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圆柱被切割分成8等份、16等份、32等份,拼成近似的长方体。在课件演示的同时出示思考讨论题:
1.圆柱体的底面积和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在讲解的过程中,两个图形的底面积随着闪烁)
2.圆柱体的高和拼成的长方体的高有什么关系?(两个图形的高随着闪烁)
3.圆柱体的体积和长方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4.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5.圆柱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整堂课的教学,我把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的圆柱的体积通过课件转化为已经学习过的.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在直观演示中逐步渗透知识的转化,让学生学会变通,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原本艰难的教学活动变得简单化,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最后在巩固练习时,我又通过多媒体的交互性技术,随机给出圆柱的半径来让学生练习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将原本难以用板书和模型说清楚的原理轻轻松松地传递给学生。学生们真正做到了用心去感受知识、获得知识,学生会记忆得更深刻,理解得更透彻。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收集信息,拓宽学生视野,培养探究精神
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的能力,就必须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材料,而多媒体就恰好可以储存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阅读、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课本只提供了三幅例图:枫叶、蜻蜓和天平。只依靠课本,感性材料的数量是绝对不够的,容易引起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片面理解。我在互联网上下载了近百张图片,图片范围有航空、植物、人体、动物、建筑物等等,都是学生日常生活或电视节目中常见的。我把图片按范围制成若干幻灯片,供学生们欣赏,启发他们认识图形的特点。学生们集中对大量轴对称图形的观察和分析,深刻地认识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如今,多媒体课件已经广泛深入课堂教学,在小学数学课的教学中恰当地、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确实能够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以上为九色鹿课件ppt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九色鹿课件ppt 篇4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子情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材分析与处理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创新点: 设计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伟说些什么呢?这个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作者或者作品的资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
教学策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操作程序:激情导入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创新现象反思小结开放作业
一,激情导入
鼓励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猜测课文内容,如: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他(她)有什么值得作者去怀念的?齐读课题.秋天是我们看菊花的`时候,在这时候作者想到了谁?(母亲).这是史铁生为了怀念母亲,写下的文章,谁能介绍一下有关作者和作品的资料吗?(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二,自主探究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默读课文,标出母亲关心我的四件事,并且画出课文的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并把简单的体会批注在书旁.
三,合作交流
1,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
2,在全班交流,老师引导学生抓信母亲的表情,动作,语言来说,尽量说得详细,让学生透过这四件小事概括出母亲的爱是一种什么样的爱?
3,然而当时我未能体会母亲的这一片苦心,这无私而伟大的爱,就在母亲与我诀别的时候,我才真切地体会到了母亲的深情,才真正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们想想这话是什么意思?
四,创新想象
在反复阅读课文的过程中,那种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已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在此,抓住时机给学生虚设情境,诉说心声.可以这样设计:假如清明节到了,你就是作者,站在母亲墓前,要说些什么?让学生自由表达.
五,反思小结
学习了本课,我们被文中的母爱感动了,说说你的母亲是怎样爱你的?
六,开放作业
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
以上为九色鹿课件ppt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九色鹿课件ppt 篇5
教材分析
这是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写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诗的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
教学理念:
本课设计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而且通过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是教师以优美的.导语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就是苏醒,就是温暖,就是繁荣,就是希望。春是花的世界,是鸟的天堂,是诗的故乡。春天如此美好,有许多诗人都用优美的诗句赞美春天的可爱,你能背出1-2首你学过的与“春”有关的诗吗?然后指名背《春晓》《绝句》《草》等诗。听了这优美的旋律,老师仿佛看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你听,窗外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唧唧喳喳地叫着。多好的享受啊!接下来,老师请你们欣赏一段画面,看看哪位同学观察地最仔细,想得最深入(播放有关柳树的画面,目的让学生感受柳树是春的使者,带来春天的信息,春天充满生机)
师:看完了这段画面,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生:交流,谈感受
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想知道檀老师在想什么吗?此时此刻,老师就想把唐朝诗人贺之章写的《咏柳》推荐给大家。
(边出示诗句,边朗诵)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l)(放远看柳树的图片或录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3.全班齐读。
4.能背的站起来背。
3.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多美的柳树呀,多好的春天呀,怎能不让人喜爱?你准备怎样读这首诗,让别人听了确实感到很美。自由练习,你可以在书上做上记号(换气、轻声、重音)
师: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你自己认为那里读得最好。(老师可以帮助点评)
师:你认为谁读得最好,让我们象他那样去读,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看谁读得最美。
让我们一起静静地再听一遍古诗,请同学们将眼睛轻轻闭上。
师:会背的同学请站起来,我们一起背诵,不会的就看书朗读。
默写,同桌对改,订正,集体反馈:错在哪儿?
课外延伸:
春风多好呀,它吹绿了柳树,吹出了勃勃生机,你还知道哪些赞美春天的诗,背给大家听。其实,还有不少的散文、对联、童谣、歌曲也是描写春天的,你知道吗?(展示读书卡)
以上为九色鹿课件ppt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九色鹿课件ppt 篇6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把一件事写清楚,突出感动的地方并注意情感的自然流露。
2.学会在生活中寻找感人的材料,逐步培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3.学习通过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表达人物的真情实感。
二、教学重点
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三、教学难点
如何选择生活中感动的素材写一件事,如何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四、教学准备
1.把“下水文”的内容准备好。
2.每位学生准备一件生活中令人感动的事。
3.制作好相关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生活,诉说感动,激发兴趣
1.出示令人感动的视频、图片,师生交流观看的感受。
2.说起感动,我想大家并不陌生。近来老师带领同学们走进了第四单元的学习中,谁来说一说,哪篇课文的哪个地方最让你感动?
3.学生畅谈感想,教师引导小结。
预设:
生:《再见了亲人》中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令我感动。
生:《金色的鱼钩》中,老班长把鱼肉给三个生病的小战士吃,而身体也同样虚弱的他自己却只啃鱼骨头,他的这种关心自己胜过关心他人的高尚品质非常令我感动。
生:《梦想的力量》中的小男孩的善良和对实现美好梦想的执着让我感动。
生:《桥》中老支部书记在生死关头不徇私情、舍己救人、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令我感动。
【设计意图】从阅读体验入手,引领学生于回顾交流中触碰感动,为后面的深入感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场景,调动情感,指导表达
1.师生合演小品《回家》。
2.刚才还是晴空万里,突然阴云密布,下起了倾盆大雨,我和妈妈在冷风冷雨中回到了家,请欣赏小品《回家》。
3.谁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小品中发生的`故事。
4.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来叙述一件事。
【设计意图】一个好的话题,一点方法的指点,从书本到生活,从内容到形式,从语言到表达,自然地敲击着学生的心灵。
(三)认识感动,重温经历,交流体验
1.是啊,感动无处不在。有些时候,感动是轰轰烈烈的;而有些时候,感动却是我们生活中一些细小的事情。
2.那么在你们的生活中哪一件事曾令你深深地感动?请你把这件事凝练成一句话,谁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把心中的感动凝为一个句子,是概括,亦是提炼。由此,掀起了学生内心涌动着的波澜。
3.同学们对感动有了初步的理解,那么生活中的感动是什么呢?老师写了这么几句话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感动是什么?
感动是姥姥为我掖被角时那颤抖的手;
感动是妈妈为我准备的可口的早餐;
感动是朋友在我失去信心时鼓励的眼神……
感动是我在灯下埋头苦读时,妈妈为我端来的一杯香浓的牛奶。
感动是在我被冷风吹得瑟瑟发抖时,奶奶为我披上的一件温暖的棉衣。
感动是在我右手骨折时,同学送来的一篇字迹工整的笔记。
…………
4.同学们,如果你有一份感动,我有一份感动,我们把感动交换,我们就拥有两份感动。继续交换的话,我们会获得更多的感动。现在请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讲一讲,说一说自己最受感动的瞬间。
5.同桌互相交流。
6.全班交流,引导点拨,注重细节描写。
【设计意图】讲好故事是写好作文的基础,而教师的适时点评则是学生开启思路、提升立意、优化表达的关键。
(四)书写感动,交流评析,修改完善
1.学生写作,教师巡视。
2.展示交流评析。
3.教师小结,修改完善。
【设计意图】作文的目的,一在自我表达,二在与人交流。交流是作文的应有之义,分享是表达的魂之所在。
这节课,我们在感人的故事中感受、感动,在感人的故事中提升认识,在感人的故事中学会表达。同学们对感动都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下面,老师想把著名作家冯骥才所说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或许你们会对感动产生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
4.出示课件,齐声朗读。
人间最美好的是感动,这感动,不只是别人做了好事感动了你,更重要的是你做了好事感动别人,你看见别人受感动的脸,那是人间最好的感动。
——冯骥才
5.赏析关于感动的名言警句。
6.请同学们给文章片段加上开头和结尾,完成习作后,请读给熟悉的人听,并请他们给你提出修改建议。
【设计意图】学写作文的过程也是学做人、学生活的过程,没有对生活的感动,就写不出感动人的作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作文的能力是在实践中得以形成和提高的。
以上为九色鹿课件ppt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九色鹿课件ppt》全文内容,如《九色鹿课件ppt》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九色鹿课件ppt》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九色鹿课件ppt》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