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 > 教学课件 > 初中田径课教学内容

初中田径课教学内容

时间:2023-04-19

  当今的社会为“信息化的社会”,通常我们会接触到写初中田径课教学内容文案写作需求,对于《初中田径课教学内容》格式不熟悉、无从下笔、写作不得要领、文案方向易跑偏的朋友,不妨一起来参考本篇《初中田径课教学内容》是怎么写的吧。

初中田径课教学内容 篇1

  体育虽然有悠久的历史,但是“体育”一词却出现得较晚。因为在“体育”一词出现前,世界各国对体育这一活动过程的\'称谓都不相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体育教学的课件,内容如下:

  教学内容:

  1.向后转走(齐步)

  2.迎面接力跑`

  教学任务:

  1、学会向后转走(齐步)动作,培养学生遵守组织纪律和集体行动的能力。

  2.发展速度和奔跑 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8’)

  1.开课式。

  2.队列练习:立正、看齐、稍息。

  3.准备活动:慢跑200米,第八套广播操(8*2)

  二、基本部分:(28’)

  1.向后转(齐步)

  (1)动作:听到口令后,动令落在右脚上,左脚向前半步,脚尖稍向右,以两脚掌为轴,向右后转180度,出左脚向新方向行进。转时,两臂自然摆动,不得外张。

  (2)教师讲解示范。

  (3)练习方法:学生集体练习。

  (4)注意事项:1.教学时应把动作要领讲清楚,示范要正确,可将动作分解教学。2.口令要准确,力求做到规范清楚、宏亮。

  2.迎面接力跑

  (1)方法:接棒人站在起跑线后,右手前伸准备接棒,传棒人以右遥将棒竖起,传给接棒人,接棒人握棒后,迅速跑向对面。

  (2)组织教学:学生分成四组进行,在场地上画两条相距25米的并行线作起跑线。成纵队相对站立在两端的起跑线后。

  (3)要求:1.传递 棒时不准抛,传棒失落由传棒人拾起继续进行。2.严格遵守纪律,遵守规则。

  三、结束部分:

  1.整理放松。

  2.小结、讲评。

  3.宣布下次课内容;

  4.下课。


  以上为初中田径课教学内容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初中田径课教学内容 篇2

  一、教学内容:

  快乐小足球-----踢准

  游戏:推球入门

  二、学习目标:

  三年级足球教案

  1、学生能主动参与活动,体验小足球运动的乐趣与魅力。

  2、基本掌握一定的足球活动的动作方法和技能技巧,并能在游戏中较好的运用。

  3、增强学生自信,善于与同伴合作与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三、激趣热身:

  课的内容:

  1、组织学生整队,与教师亲切问好。

  2、由讲解足球明星引出课题,。

  3、带领学生徒手操热身活动。

  教师活动:

  1、启发引导学生

  2、激起学生兴趣

  3、参与学生活动

  4、鼓励赞赏学生

  学生活动:

  1、各种图形跑

  2、游戏:《手脚运球比快》

  3、熟悉球性练习

  四、实践提高:

  课的内容:

  快乐小足球——踢准

  重难点:动作连贯、流畅

  教师活动:

  1、提示动作方法,引导学生练习——用脚的不同部位踢球,体会动作

  2、提出思考问题,启发学生思维——怎样才能踢的准

  3、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的\'问题

  4、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活动

  5、及时反馈学生的练习情况

  6、激励、表扬找出学生个体不同的特色与长处

  7、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学生活动:

  1、认真听讲

  2、两人一组进行踢准练习体验不同部位踢球的感受

  3、三人一组踢准练习

  4、四人一组踢准练习,寻找最有效的踢的准的方法

  5、各小组自主练习

  6、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点评

  游戏:推球入门

  教师活动:

  1、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讲解游戏方法和规则

  3、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并即时评价

  学生活动:

  1、听教师讲解

  2、推球穿越球门比赛

  3、推球入门比赛

  五、调整身心:

  课的内容:

  1、放松活动

  2、谈成功与收获

  3、师生再见

  教师活动:

  1、教师运用语言营造轻松优美的环境,带领学生进行放松活动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3、宣布下课

  学生活动:

  1、学生与教师一起做放松活动

  2、学生谈本次课的感受与收获

  器材:足球20个,标志竿若干个。


  以上为初中田径课教学内容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初中田径课教学内容 篇3

  导语:老师们应该如何准备小学体育教学课件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本课依据《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探索知识、掌握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自主选择、自主练习、自我评价、合作学习的实践中逐步范文九九网掌握运动技能并受到教育。

  二、教材选定:

  1. 各种方式的跳跃 2. 游戏:保龄球比赛 3. 组奥运五环

  三、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各种跳跃的技术动作,发展学生跳跃能力及身体协调性形。

  2. 通过保龄球练习发展学生上肢力量和身体协调能力及创造能力。

  3.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形成群体合力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促进人际交往,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四、课的结构:

  1. 开始部分;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常规,组织学生进行转法、行进间转法的练习,培养学生集体行为,团结合作遵守纪律的优良品质。

  2. 准备部分:

  学生在欢快的乐曲中进行自编健身操的练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然后和老师一起做诱导性练习。通过小游戏练习,提高学生起跳的判断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基本部分

  在练习各种方式的跳跃教学中采用小组练习的形式,为学生提供练习、观摩、探讨的机会,通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教师采用多鼓励、多表扬的评价方式,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教、学、练、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

  本课游戏《保龄球比赛》,在教师创设的游戏情境下,通过对学生的诱导、使学生了解奥运五环代表着世界五大洲的团结,学生之间通过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从而更好地完成预定的任务,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懂得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互相支持帮助的重要性,为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4. 结束部分

  最后,通过组奥运五环游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奥运意识、合作意识,使学生的身心充分得到放松。

  小学体育课教学案例

  在二年级“障碍跑”活动中,要求学生用各种方法跑过、跳过、爬过、绕过若干障碍。游戏开始,教师让各组尝试做一遍游戏,然后请各组讨论:“为什么有的同学过障碍很快,而且不犯规;有的很慢还犯规?”各组经过讨论,进一步明确游戏既要快过障碍,又不能犯规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两个要求呢?”教师启发学生从活动中去体验,去寻找答案。接着各组在做第二次尝试练习。这一次各组过障碍的速度比第一次明显加快,犯规也少了。同学们在体验还发现了一些规律性的做法:“跳沟”前要加速,绕杆前要减速。尤其是一名同学与众不同的“爬过”低橡皮筋的方法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其他同学到达低橡皮筋前,都采用从头到脚依次爬过的方法,而他却把身体横过来与低橡皮筋平行,采用俯卧“横爬”方法,所以他的动作比其他人都快。教师及时肯定了大家的“发现”,有表扬了这位学生肯动脑筋、大胆创新的精神,并进一步启发学生:“想想,只要不犯规,还有什么更快、更好的过障碍的方法?”学生的练习情绪更加高涨,又出现“绕杆时身体主动内倾”和用“翻滚动作过低橡皮筋”的一系列“创举”。

  分析反思:

  创造性地培养应该从小开始。实际上,儿童在幼儿时期就常表现出良好的创造力,他们会用积木在自己的床上、地板上构建自己想象中的天地。因此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并使他们形成创造性学

  习的习惯,不仅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挖掘出更多的潜能,而且还能使学生形成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创设条件,提供诱发创新思维的刺激,让学生获得充分的创新体验。本课从教学中的问题出发,刺激和引发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他们充分体验到创新的满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的创意与我们的设想不一致时,千万别“一棒子打死”,新的活动方式或游戏规则常常会在这样的情境中产生。提倡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学习比不意味着排斥教师的指导,也不是说样样事情都需要学生去创造,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在体育教学中将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创造结合起来。

  以上为初中田径课教学内容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初中田径课教学内容 篇4

  引导语:怎样写一篇有关体育的教学课件?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教学内容:蹲距式跳远 游戏《运球接力》

  教学目标:

  1、了解跳远比赛的知识和规则,知道并掌握跳远的动作技术环节。

  2、与同伴合作,采用自己喜欢的练习手段学习空中动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荣誉感。

  场地器材:

  1、准备好四个跳箱盖

  2、准备好标志旗、铁锹、皮筋等

  一、问题导入

  1、课堂常规

  2、教师提问:蹲距式跳远分几个技术环节?助跑和起跳各有什么技术要求?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空中动作的方法?

  3、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后引出空中动作的作用:一是为了维持身体的平衡,二是为落地做积极的准备。

  二、热身活动

  1、弓箭步走8---10步,2—3组。 组织:小组进行练习

  2、原地弓箭步交换跳10次。

  3、原地进行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的\'练习几次。

  4、进行自己设计的一些柔韧性练习。

  三、蹲距式跳远

  1、教师运用挂图来描述蹲距式跳远空中动作的正确方法:起跳以后,保持摆动腿屈膝前提,起跳腿滞后的腾空步姿势,随即起跳腿迅速前摆与摆动腿并拢,并且双腿屈膝靠拢胸部,这就是蹲距姿势。快落地时,两小腿积极前伸,两臂后摆。落地时以两脚跟先接触沙面,两腿屈膝缓冲,同时上体前倾,两臂由后向前摆动,最后稳定的蹲在沙坑里。

  2、教师介绍练习方法:为了增加腾空时间,方便大家体验动作,可自选下列方法进行练习。

  1)从跳箱盖上起跳,提高腾空的高度。

  2)在起跳线前设置高度适宜的皮筋。

  3)降低练习难度,不考虑腾空步,只完成蹲距动作即可。

  3、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4、教师进行巡回指导,纠正。

  5、进行优生示范,纠正一些集体性的错误。

  6、进行小组展示。

  教学重点:起跳腿快速前摆与摆动腿并拢,在空中做出蹲距动作。

  四、游戏《运球接力》

  游戏方法: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用乒乓球拍进行端起球的接力。

  规则:1、发令才能起跑,不得越过起跑线进行交接球。

  2、中途如果球从球拍上掉下来,要从掉下来的地方拾起继续进行。

  组织:分成两组进行 教法:1、教师讲解规则

  2、学生进行练习

  四、放松身心

  1、学生闭住眼睛,教师放音乐进行放松。

  2、自己拍打主要肌肉群。

  3互相提问:跳远的一些比赛常识。 组织:成圆形队进行

  教法:1、教师讲解练习方法

  2、师生共同进行放松

  要求:积极放松

  教学总结

  以上为初中田径课教学内容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初中田径课教学内容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200米跑在田径项目中属于短跑项目,它对运动员在专项技术和专项素质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专项技术包括起跑技术、途中跑技术、冲刺跑技术、弯道技术等;专项素质包括速度、力量、速度耐力等。良好的200米跑技术必须和良好的专项身体训练水平很好地结合起来,运动员才能取得优异成绩。特别是近几年来广东省初中升高中体育加试把200米定为必考项目,就更加突出200米的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目前在中学学习阶段的12-16岁青少年正处于学习专项运动技术的敏感期,也是掌握正确技术的关键时期,只有在这个时期打好基础,学好正确技术,才能在以后的训练中达到最大效果,取得最好成绩。

  2、200米跑的技术特点

  200米跑和100米跑虽然都属于短跑范畴,但是其区别也是很明显的,主要是200米的起跑是在弯道上进行,运动员起跑后要先跑一段弯道,然后进入直道。由于弯道的存在,200米跑的技术有如下几个特点:

  (1)、起跑位置。由于各个道次的半径不同,因此各个道次的起跑位置不在同一直线上,在外道的在前面,内道的在后面,为了运动员在起跑后有较长一段的距离沿着直线跑,应该把起跑器安装在跑道的外侧,方向对着内侧跑道的切线方向。这样在前8米到12米的距离上运动员可以直线跑,有利于采用正常的起跑技术,起跑后直接与跑道的内缘相切。

  (2)、克服离心力。沿弯道跑时,运动员身体受到离心力的影响会向外甩,为了抵消向外的离心力,运动员必须有一个向内的力,因此运动员身体要向内倾斜,由身体重力产生一个水平分力,水平分力与离心力平衡。从技术上看,起跑后沿着弯道疾跑时,脚微微向左扭转,左臂摆动贴近躯干,右臂摆动大并向内倾斜。运动员在弯道跑的垂直瞬间右腿膝关节的弯曲比左腿小,这样的姿态有利于跑弯道时克服离心力的影响,跑的路线应该距离内沿线10-15厘米。身体向内倾的程度随着速度的加快逐渐增加,在达到最大速度后,运动员停止身体倾斜程度的增加,并将其保持到跑完弯道,进入直道时身体恢复到正直。

  (3)、速度变化。在200米跑中,虽然后半程运动员的体力消耗会影响速度,但是由于前半程有弯道的影响,以及后半程没有起跑阶段的加速段,因而从总体来看后半程所用的时间还是要少于前半程。而由于弯道的影响,前半程(有弯道的100米)的成绩与直道的100米最好成绩也有差距,差距应该保持在0.1-0.3秒之间,说明该运动员的弯道技术是合理的,如果差距大于0.3秒,说明该运动员的弯道技术还有改进的余地。

  3、 提高200成绩的几个重要因素

  与短跑成绩相关的因素有很多:步频、步幅、速度、速度能力、爆发力,以及肌肉、关节的柔韧性和协调性;还有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技术水平等。其中有三个因素与提高短跑成绩最相关。

  (一)合理正确的技术动作

  运动员能否掌握好合理、正确的技术动作要领,是今后能否达到高水平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因为短跑是一项周期性的运动,全程要反复跑几十步。一点微小的错误,反复出现,就变成了大问题。假如每一步的步幅能够加长5厘米,那么,50步就可以赢得2.5米的优势。因此,应花大力气去改进技术。技术动作的规范合理主要表现在跑的动作结构上要更加符合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使跑的技术更好地表现出节省化和效率化。具体在跑的技术形式上的表现是:跑的动作平衡、重心上下起伏较小;上下肢动作配合协调,上肢摆臂积极有力,下肢蹬摆结合、以摆促蹬;跑的向前性和直线性好,并且全程有良好的节奏感等。总之,能够使运动员掌握好合理、正确的技术要领,我们在训练中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专项力量能力

  力量是基础。几乎所有的竞技性体育项目都离不开基础力量的训练。在短跑运动的力量训练中,教员 要把一次性力量练习(爆发力)和多次性力量练习(专项力量能力)有机地结合好。以往我们在力量训练中,采用比较多的手段一般是大重量、重量次数少的绝对力量训练。这种方法对爆发力的发展比较好。但在短跑运动中,我们更应该看重专项力量能力的发展。因为一般的力量训练,重量次数不会超过10次。而根据项目的特点(短跑是一个周期性的运动项目),如果跑100米,至少也需要用45步~48步左右(男子),200米就更多了。因此,我们在短跑的训练过程当中更需要的是力量持续作用于肌肉的能力,也就是专项力量能力。具体到训练的方法手段上可以采用的有:橡筋摆腿、负重高抬腿、100~200米段落的跨步跳等等。

  (三)速度能力

  速度能力是核心。就短跑而言,过去的观点一般都认为速度训练是核心。但我认为速度能力才是自始至终都需要紧紧抓住的核心。所谓速度能力,即是保持速度的能力,它跟通常所说的`速度耐力是有区别的。具体到训练手段来讲,速度能力是指以最大强度或者是接近最大强度来完成的100~200米段落跑;它的特点是重复次数不多,间歇时间较长,强度很大。而速度耐力是指强度稍低(80%~90%)的250~500米段落跑;其特点是重复次数较多,要求跑平均强度,间歇时间相对要短一些。有些运动员的后程能力不好,其结果是专项成绩也不会很好,分析的结果是该运动员的步频能力不好。但实际上很有可能该运动员50米以内的短程节奏很好,强度也很高。那么,该运动员的绝对步频应该是不错的;只不过是相对的步频不好,也就是说他保持速度的能力不够好。如果该运动员通过针对性的系统训练,速度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他前半程依然能够保持他原有的步频和速度;那么他的专项成绩和全程的步频指标也肯定就相应地上去了。

  4、小结

  (一)掌握好合理、正确的技术动作要领,是今后达到高水平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二)力量训练是短跑的基础,而专项力量能力的提高应作为短距运动员力量训练的重点来抓。

  (三)速度能力训练是短跑的核心。

  综上所述,提高短跑成绩的因素有很多。但是,速度能力才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在短跑运动项目的训练中,尤其是在跑道训练课中,我们应该自始至终都要紧紧抓住专项跑的能力,即对速度能力这个核心来训练。

  二、学情分析

  跑类项目的教学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锻炼身体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近年来,广东省把 200米考试定为初中学生升中体育加试的必考项目,那么作为初中学生学习200米就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任务——掌握好200米跑的各项技术,提高速度能力,努力为升中考体育加试取得优异成绩。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了解并掌握200米跑的各项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200米跑教学和训练,掌握各种速度能力练习的方法

  技能目标:(1)掌握弯道跑起跑技术。

  (2)建立快速起跑的概念,并能采用正确方式逐步克服离心力快速进入弯道跑,发展协调、灵敏的身体素质。

  (3)发展学生速度能力。

  人际交往目标:团结协作和关心同学,认识自身的价值与能力,学会欣赏他人

  体能目标:发展腿部的力量和上下肢的协调,提高跑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和感受合作的乐趣,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2)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激发兴趣,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四、 教学重点:

  1、速度能力的专项技能训练。

  2、弯道跑摆臂、躯干左倾、脚掌着地技术的教学和训练。

  3、加强学生的力量素质和协调能力的培养。

  4、起跑及弯道起跑技能的掌握。

  五、教学难点

  1、加快跑的步频的同时增大跑的步幅。

  2、上、下肢及身体的协调。

  3、弯道技术的掌握。

  六、教法与学法设计

  教法:讲解示范、激励启发、引导练习、分层指导、总结归纳

  学法:学练、思考、发现总结交流、展示、欣赏

  七、200米跑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练习方法和手段


       

              
                       

  课时数


       

              
                       

  直道途中跑


       

              
                       

  1、 学习、改进、掌握途中跑技术动作


       

              
                       

  2、 发展学生下肢力量


       

              
                       

  3、 提高学生速度能力


       

              
                       

  4、 加强学生内脏功能


       

              
                       

  1、摆臂练习 2、加速跑


       

              
                       

  3、车轮跑 4、高抬腿


       

              
                       

  5、小步跑 6、障碍跑


       

              
                       

  7、追逐跑 8、接力跑


       

              
                       

  9、让距离跑10、斑马线练习


       

              
                       

  11、拖轮胎跑 12、双人拖橡皮筋跑


       

              
                       

  8-10


       

              
                       

  课时


       

              
                       

  起跑、弯道起跑


       

              
                       

  1、掌握起跑的动作要领


       

              
                       

  2、提高学生反映速度


       

              
                       

  3、增强学生起跑进入弯道跑的能力


       

              
                       

  1、起跑口令分解练习


       

              
                       

  2、各种形式起跑练习


       

              
                       

  3、弯道起跑练习


       

              
                       

  4、弯道摆臂练习


       

              
                       

  4-6


       

              
                       

  课时


       

              
                       

  弯道跑


       

              
                       

  1、克服离心力


       

              
                       

  2、改进、掌握弯道跑摆臂技术


       

              
                       

  3、掌握脚掌着地、躯干左倾技术


       

              
                       

  1、弯道摆臂练习


       

              
                       

  2、绕圆圈跑


       

              
                       

  3、十字接力


       

              
                       

  4、弯道让距离追逐跑


       

              
                       

  4-6


       

              
                       

  课时


       

              
                       

  弯道进入直道


       

              
                       

  1、 培养学生快速起跑达到最高速度后保持高速度跑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不减速的状态下保持高速


       

              
                       

  1、弯道接直道追逐跑


       

              
                       

  2、150米让距离追逐跑


       

              
                       

  3、150米计时跑


       

              
                       

  4、跑的专项素质练习


       

              
                       

  4-6


       

              
                       

  课时


       

              
                       

  以上为初中田径课教学内容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初中田径课教学内容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掌握字形、字义。积累文中好的词语。

  2.学习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3.体会文章中心,理解体育所蕴含的伟大精神。

  4.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准确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中心,理解体育所蕴含的伟大精神。

  教学准备

  查询关于作者顾拜旦及奥运会的相关知识;准备与课文有关的多媒体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奥运会画面。

  提问:这些画面都与什么有关?谈谈从这些画面中你感觉到了什么?

  画面如:刘璇的体操,刘翔110米跨栏,竞走运动员脸上的汗水,奥运冠军站在领奖台上等等。体育能给人们带来诸多美好的感受,被誉为现代“奥运之父”的法国人顾拜旦,就曾经热烈的.讴歌过体育。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先快速阅读课后信息窗。

  二、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前查阅的有关奥运会及顾拜旦的相关资料并做简要的介绍。

  三、请同学们大声朗读《体育颂》,在朗读过程中融进你们对于体育的切身体会和美好联想。圈点勾画出生字、生词。

  猝然(c):突然;出乎意外。

  晨曦(x):晨光。曦,阳光(多指清晨的)。

  畸(j)形:生物体部分发育不正常。

  深思熟虑:深入细致地考虑。

  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

  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将来开辟道路。

  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

  有朝一日:将来有一天。

  五、感知文章内容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说说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文章高歌了体育所蕴含的伟大精神)

  六、作业

  结合你平时对体育的了解,为文章第3、4、5、6自然段所表达的意思补上相关例证。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全篇由9个自然段构成,每段都由“啊,体育”开篇,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赞颂体育的,写出内容提要。(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从以下九个方面赞颂体育:

  1.体育是生命的动力。

  2.体育能塑造美。

  3.体育能体现正义。

  4.体育能培养人的勇气。

  5.体育能使人赢得荣誉。

  6.体育能给人带来乐趣。

  7.体育能增强体质。

  8.体育可以推动进步。

  二、理解课文内容

  反复朗读课文,将未能理解的段落或句子提出来,全班讨论解决。如:

  (1)“你猝然降临在灰蒙蒙的林间空地,使受难者激动不已”。受难者为何激动?(体育给地球和全人类带来希望的阳光,带来生命的活力)

  (2)体育“向暮年人微笑致意”的含义是什么?(同上)

  (3)为什么说体育就是“培养人类的沃土”?(体育能增强民族体质,矫正畸形躯体,对于民族振兴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以读代讲,加深感悟(结合课堂实际情况,从以下形式中任意选择)

  1.学生自由地朗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反复品读,并在班级中交流自己的体会。

  2.自由地朗读课文,试一试应用怎样的语调、语速朗读课文,才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文应用高昂、激越、赞美的语调,才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感情。)

  3.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感受文中的写作手法

  1.文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画出相关语句,自己练习读一读。

  2.文章运用了第二人称的表达方式使文章亲切而热烈,情真而意浓。

  五、总结

  文章通过热情洋溢的文字,讴歌了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

  以上为初中田径课教学内容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初中田径课教学内容 篇7

  3、识别动物卵生、胎生的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板书课题)

  2. 动物要繁殖后代,你认为要经过一个怎样的过程?

  3.学生讨论后交流。

  [评析] 针对动物繁殖过程的讨论,旨在两个目标,一是了解学生对动物繁殖的已有经验,二是通过讨论引发下一环节的教学。

  活动一:辨别动物雌雄

  1.谈话:绝大多数动物繁殖后代的前提是要有雌雄两种动物,并且交配才能进行,下面请大家来分辨这些动物的雌雄,在判断时,请你说出依据是什么?

  2.媒体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判断。

  3、提问:在辨别动物雌雄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吗?为什么雄性动物比雌性动物漂亮?

  [评析]让学生辨别动物雌雄的依据是教师提供的大量的图片资料,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同时,促使学生思考动物雌雄之间的差异,并穿插有关动物交配的教学,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认识雄性动物在交配前的一些行为。

  4.谈话:事实上,动物中的夫妻双方感情也是蛮好的,有些动物是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它们总是双双相守,直到生命的终结。

  资料:

  科学家发现,在成双成对的鸟类和哺乳动物中,大约只有10%伴侣一心一意,白头偕老。美国康奈尔大学进化行为专家斯蒂芬.埃姆伦说,在灵长目动物中,只有两种猴子――狨猴和绢毛猴能够真正地做到从一而终。研究还发现,一种对配偶最为忠诚的动物是美国加州褐鼠。南非开普敦自然保护处负责人沃尔夫说:“企鹅是一夫一妻制的动物,如果它们的伴侣死于漏油事件,或没有游回聚居地,它们便要重新适应生活。”虽然非洲企鹅原则上对伴侣都非常忠诚,但因清理油污而打乱了换羽毛季节的企鹅,及那些被迫疏散而迟了游回岛上的企鹅,都可能引致它们的伴侣被迫“变心”。 遭人冤枉的狼,被认为是残暴、邪恶、贪婪、丑陋的象征,这样的印象已经根深蒂固,可是,经过人们对狼的多年来的研究发现,两只狼一旦交配就会终生厮守,繁衍生息,生死与共,即使一只狼死去,另一只也会孤独终生,不再寻找新的伴侣。从而证明了狼的配偶关系在所有动物中是最稳定的。

  活动二:认识繁殖方式之一:卵生

  1.谈话:刚才同学们说过,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有的生蛋或产卵,有的是直接生小动物,那么在下面这些动物中,哪些是通过产卵或生蛋的方式进行繁殖的?

  2.学生操作:在纸上用笔圈出相关卵生动物。

  3.交流讨论结果,归纳卵生概念。像鱼和鸡等动物那样的产卵或下蛋的繁殖方式叫卵生。

  4.媒体出示一些卵生动物图片:了解其它的`一些卵生动物并请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动物是用这种方式繁殖后代的。

  5、利用媒体介绍小鸡出生的过程。

  活动三:认识繁殖方式之二:胎生

  1.谈话:动物繁殖后代的另一种方式就是直接生出小动物,我们把这种繁殖方式称为胎生。

  2.媒体出示图片:小猫出生。

  3.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用胎生来繁殖后代的吗?

  4.学生交流讨论。

  5.请你猜一猜,图片所出示的小动物分别是谁的孩子?

  6.学生观察并交流:A北极熊、B狗、C熊猫

  7.小结:到目前为此,你知道了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有哪些?

  活动四:认识多样的繁殖方式

  1.谈话:世界上的动物千奇百怪,它们繁殖后代的方式往往是最适合自己的。

  2.利用媒体介绍一些动物繁殖后代的奇怪方式

  3.请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动物繁殖方式。

  [评析]媒体的使用,能够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动物不同的繁殖方式,加深学生的认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对动物繁殖后代方式的认识和建构。

  活动五:认识动物哺育后代

  1.谈话: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也可以这么说,小动物们已经生出来了,是不是动物爸爸、动物妈妈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媒体出示图片:动物哺育后代。

  4.谈话:动物哺育后代时,要做些什么呢?喂食、清理、教小动物捕食技巧等等。

  总结:

  动物繁殖后代要经过雌雄的识别、交配、生产、对后代的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动物的本能。

  [评析]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完成对动物繁殖方式认识,而学生自己收集的资料展示则是通过每一环节的讨论中进行,在教学互动中,促使学生模糊、片断的知识,串成完整的、有序的结构。

  以上为初中田径课教学内容 篇7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初中田径课教学内容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 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 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课前准备:兵马俑资料的搜集。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兵马俑的宏大精美。

  教学时间: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让我们一起去神奇的地下王国看一看吧!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2、思考:秦兵马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指名交流。

  三、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来自:WwW.CssYq.com 书业 网)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为了说明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课文的语言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3、说说游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

  (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 (2)换一种说法。

  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四、指导写字。

  1、老师示范。 2、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导入。

  1、 听写词语 2、 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将军俑 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 威武凝重

  骑兵俑 勇猛善战

  兵车俑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拏手 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马 俑 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3、朗读有关语句。

  4、学习第10节引读

  5、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6、齐读课文第11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三、归纳小结。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以上为初中田径课教学内容 篇8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初中田径课教学内容》全文内容,如《初中田径课教学内容》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初中田径课教学内容》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初中田径课教学内容》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