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 > 教学课件 > 人教版小学教学课件下载

人教版小学教学课件下载

时间:2023-04-20

  人教版小学教学课件的制定应该要怎么进行呢?

人教版小学教学课件下载 篇1

  一、概述

  课文是小学阶段,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的开篇之作。完成本课教学共需要两个课时。学习中,让学生围绕“中华不振”这四个字朗读课文,找出体现中华不振的句子,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再补充租界的课外资料,激发学生作为中国人深藏于心的爱国情感。通过这篇课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们中国曾经所受的屈辱,在历史中得到教训,使他们反思为何中华不振。同时,希望学生能从周恩来远大的志向、博大的胸襟中受到一点启发,反思自己读书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分析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周恩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远大志向的过程,深入地体会周恩来树立志向的情感历程。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朗读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2、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课始,老师通过和学生谈话,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从而为本节课学习周恩来的远大胸襟作以铺垫。由于事情发生在100多年前,学生对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甚少,因此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的设计注重学生的朗读体验,观看课件激发孩子的内心体验,使孩子在体验中感悟旧中国“中华不振”的悲惨,从而理解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定信念。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中需准备的资源有:

  1、让学生搜集旧中国租界地的资料。

  2、课件准备:租界地图片及租界地内中国人民受欺侮的资料。

  课文中便于学生重点学习的关键语段。

  六、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揭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

  2、解题。之,的。崛起,兴起。题目意思:为中华的兴起而读书。

  二、复习。

  1、先来读一组词语。

  中华不振疑惑不解铿锵有力

  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耀武扬威衣衫褴褛得意洋洋

  2、回忆课文内容,试将词语带入其中。

  19××年,周恩来随伯父到东北的师范学校读书。伯父的一句“”,让周恩来感到。在一个的星期天,他来到了、的外国租界地,看到有人在那里吵嚷。原来是那些的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的外国肇事者,反而训斥的中国妇女。于是周恩来在心里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抱负,当校长问道诸生为何读书时,他的话语博得了校长的喝彩。

  三、感悟周恩来的“疑惑”。

  同学们,不难发现,故事因伯父的话而起。我们先去听一听伯父说了什么。(出示伯父与周恩来的对话。)

  1、师读旁白及周恩来的话,学生读伯父的话。板书:伯父的话

  2、同学们,伯父的告诫,伯父的叹息,让周恩来心中充满了——(疑惑)板书:疑惑

  3、他疑惑?(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中华不振

  4、了解租界地。

  师简介:所谓外国租界地,就是帝国主义凭借他们先进的武器和强大的国力,强行霸占我们中国的一些领土作为他们的独立王国,在里面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四、理解“中华不振”。

  让我们和周恩来一道怀揣疑惑,进入租界地去一探究竟。

  1、出示问题,请同学们默读7-8自然段,思考:哪些地方让你感觉“中华不振”?画出相应的句子及词语,并批注出你读文的感受。

  2、学生默读。

  3、交流画出的句子,品读感悟。

  ①租界景象。

  注意:抓住关键词“闯进”“灯红酒绿”“热闹非凡”“大不相同”感悟课文。

  小结:同学们,贫穷的中华大地上有一处繁华之地,而这繁华却不属于中国!读出我们心中的不平衡!读出中华不振!

  ②租界内事件

  过渡:更可气的是帝国主义不仅霸占我国的领土,还大肆欺压我国的百姓。我们看——(出示文字,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画面。(师伸手做出“请”的姿势。)把你看到的读给大家听好吗?(①∕②③∕④⑤⑥)

  用抓关键词,对比法,启发法,范读法,引读法指导朗读。

  读“惩处”,写“惩”字。

  再次引读,因为不敢惩处,洋人......;因为不敢惩处,中国巡警......;因为不敢惩处,围观的中国人......

  同学们,租界一行,周恩来真正体会到了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不振!板书:租界见闻理解)

  4、出示租界地资料。

  事实上,在租界里,中国人遭受百般压迫、侮辱和虐待的事何止这一件?我们看——指人读文字。

  小结:历史证明落后就要挨打!

  5、出示“xx事件”。

  同学们,请思考今天的“xx事件”,日本人敢如此猖獗,肆意要强占我中华领土,说明了什么?(中国还不够强大)

  五、感悟周恩来的“沉思”,立志!写话练习。

  请同学们记住:我们中国还处于发展中的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同学们,想要改变局面,该怎么做?

  出示填空,学生写后交流。

  这正是少年周恩来的心声!难怪在那天的修身课上,周恩来清晰而坚定地说(女生)、铿锵有力地说(男生)——!

  以上为人教版小学教学课件下载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人教版小学教学课件下载 篇2

  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小学景物描写教学课件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景散文的写作训练。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景物进行描写,在小学时就接触过这方面的内容,但在同学们刚才的习作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你们一遇到景物描写时,往往一写到 “这里的景色多美啊!”“眼前的美景太迷人啦!”其实,眼前的景色到底有多美,多迷人,别人还是不知道。结果造成笔下的景物千篇一律,空洞、乏味,毫无个性。,所以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教给学生写景状物的知识和写作技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探讨景物描写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景物描写的方法进行景物描写的训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用“有情”的眼睛看景物,激起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情感。

  4、教学重点、难点:学会对景物进行生动的描写。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小组讨论

  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电脑出示春、夏、秋、冬四季的优美图片。)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不仅有轻盈的春柳,火热的夏花,还有羞涩的秋叶,纯洁的冬雪,它们时时刻刻都吸引着我们的目光,牵动着我们的情思,那么我们怎样用文字将这些美景很好地展现在文章中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让我们笔下的景物更动人。

  设计意图:运用“情境再现”法,出示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丽画面,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写作欲望,从而导入本课的学习。

  先来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读一下。(电脑出示教学目标)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一)什么是环境描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环境描写的对象和全文写景与局部写景的区别。 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如:日月山川、风霜雨雪、花草树木等 社会环境描写 如:节日风俗、风土人情、街市面貌、居室陈设等

  在作文中往往要进行景物描写,一般描写景物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全篇以描写景物为主,如《春》。一种是在写人、记事、议论中插入景物描写.

  (二)赏析语段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意在让学生通过具体语段分析总结归纳写景的主要方法。

  学生活动:朗读语段,分析总结。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

  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节选自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分析内容:

  1、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的特征来写。(抓特征)

  2、动静结合,相映成趣。(有动有静)

  3、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来描写景色。(多角度)

  4、层次分明、写静景由低到高、由远及近;写动景由高到低。先写整体,再写局部。(有层次、有顺序)

  5、从语言特点上,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运用生动、形象、准确的动词和形容词;运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等结构句式。(用修辞和句式)

  总结归纳:景物描写的要点

  1、抓住景物特征

  2、选好观察角度

  3、安排描写顺序

  4、运用多种技巧(形色态味、感官、修辞、动静)

  5、务必融情于景

  概括景色特点的词有哪些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用准确典雅的四字短语概括景物特点。屏幕展示。 清丽俊美、雄浑壮美、空旷辽远、幽静凄美、孤寂冷清、恬静优美、萧瑟凄凉、夏日炎炎、秋高气爽、银装素裹、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重峦叠嶂 、山清水秀、 绿草如茵 、争奇斗艳、 繁花似锦 、 风清月朗 、水天一色 、万木争荣 、风景如画

  (三)观察景物的方法有几种?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观察景物的方法。

  (1)定点观察法

  定点写景在固定的`地点进行观察、描绘景物的方法叫定点写景法。

  (2)移步换景法

  就是不固定立足点与观察点,而是一边走一边看,依次把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四)写景技巧

  设计意图:重温经典,让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既是对阅读内容的巩固,也是对写作的引领。评议课例,对写景技巧的判定分析。仿写练习,对写景技巧的运用,以此提高写作水平。

  学生活动:朗读经典,评议课例,仿写实践。

  技巧1:描景物,显特征(通过描写景物,以此突出景物特点)

  1、重温经典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的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

  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散步》

  2、评议课例

  夜晚是寂静的,虽然有几只虫子在"唧唧"地叫,但那也只能衬托出夜

  的寂静.庄稼,高粱啦,玉米啦,满身撒满水珠。那饱满的种子仿佛马上就要裂开,发散出成熟的气息,偶尔还能听见那些庄稼们"咯吧咯吧"拔节的声音。

  参考答案他抓住了秋夜的"静"。秋夜所独有的"秋虫"的叫声,"秋庄稼

  "的气息,拔节的声音来进行生动的描写,不但静中有动,动中显静,同时使读者如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秋夜独有的气氛.

  3、看图景仿写练习:清晨。

  技巧2:用感官,多角度

  用感官感受景物并捕捉景物独特的地方。如颜色,数量,形状,声音,

  姿态,气味等,用生动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让景物具有立体感。

  1、重温经典

  两岸的豆麦“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2、评议课例

  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嗅觉,触觉,视觉——调动多种感官

  (——实写和虚写相结合、运用修辞)

  ----《社戏》

  技巧4 动静结合法:

  1、重温经典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2、仿写练习:看图景写句子

  (五)言之有序:抓准景物的特征按一定的顺序展开描写。

  1、重温经典

  紫红的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2、评议课例:

  读下面的段落回答问题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树叶密密层层,像一把绿色的大伞。秋天,白桦的叶子由绿变黄,枫树的叶子仿佛是燃烧的火焰;秋风吹来,落叶像彩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冬天,纷纷扬扬的雪花飘落下来,落光了

  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哪些冬夏长青的松柏树上,对着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以上的这段话是按照___顺序写出景物的变化的。请在文中圈出表示顺序的词。

  小结归纳:抓住景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描写

  空间顺序 :从上到下 、 从左到右、 从内到外、从东到西 、从近到远 、 时间顺序: 从春到冬 、 从早到晚

  逻辑顺序: 从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

  (六)言之有情:景物描写中要融入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就告诉我们,写景的终极目的是表达感情。情景结合则是景物描写关键所在。

  (七)写作实践

  一、选择你最喜欢的景和物,写一个片段。想好再下笔,把语句写得连贯、顺畅。不少于200字。如我家的果园、灿烂的桃林、美丽的小溪 、漂亮的池塘、迷人的田野、 新村焕彩、梦幻般的湖金色的田野等等(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提示:

  1、注意观察景和物的细节(形状、色彩等)抓住其总体特点。

  2、可以借鉴今天学习的写景方法。

  以上为人教版小学教学课件下载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人教版小学教学课件下载 篇3

  教学目的:使学生系统掌握关于圆柱和圆锥的基础知识,进一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关系,熟练运用所学公式计算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幻灯片、电脑制图

  教学过程:

  一. 出示课题,引人复习内容;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行“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的复习”;

  板书课题

  2.圆柱体的体积怎么求?

  板书:V圆柱=Sh

  3.圆锥体的体积怎么求?

  板书:V圆锥=1/3 Sh

  4.公式中的 s、h分别表示什么?1/3表示什么?

  小结:求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首先要正确应用公式。

  板书:1.正确应用公式

  当题目中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底面积,只给出底面的半径、直径或周长时,求它们的体积必须先求出什么?

  二. 基础练习

  根据已知条件求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底面积(幻灯出示)

  计算这些形体的体积:

  (1)S底=1.5 平方米 h=5 米 求V圆柱

  (2)S底=1.5 平方米 h=5 米 求V圆锥

  (3)r=10分米 h=2 米 求V圆柱

  (4)C=6.28米 h=6 米 求V圆锥

  (1)、 (2)两题条件相同,所求不同;

  板书:2. 圆锥体积一定要乘 1/3

  (3)、 (4)两题都要先求出底面积;

  板书:3. 单位名称要统一

  三. 实际应用练习:

  我们还可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幻灯出示)

  1.一根圆柱形钢材长2米,底面周长为6.28厘米,如果1立方厘米钢重8克,100根这样的钢材重多少千克?

  默读后问同学:做这道题前有没有准备工作要做?(单位要统一)

  2.一个圆锥形麦堆,底面直径4米,高1.5米,按每立方米麦重700千克算,这堆麦重多少千克?

  默读后问同学:要注意麦堆是什么形状?

  请两位同学板演,其余在本子上自练;

  3.小结:在解这两题时都用到了什么计算?

  四. 提高练习:

  (幻灯出示)在一只底面半径为30厘米的圆柱形水桶里,放入一段底面半径为10厘米的圆锥形钢材,水面升高了5厘米,这段钢材高为多少?

  (电脑出示图案)观察水面变化情况,求什么?

  1.钢材是什么形状?求圆锥体的高用什么方法?h=3V/S,3V表示什么?

  2. S可以通过哪个条件求?( r=10厘米)

  3.体积是什么呢?(电脑屏幕逐步演示)

  (1)当钢材放入时水面上升,取出时水面下降,和什么有关?

  (2)放入时水面为什么会上升?

  (3)圆锥体占据了水桶里哪一部分水的体积?

  (4)上升的水的体积等于什么?

  (5)求圆锥形钢材的体积就是求什么?

  (6)求这部分水的体积可通过哪些条件求?(r=30厘米,h=5厘米)

  (7)板演,同学自练;

  五. 圆柱体、圆锥体之间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

  1.当圆柱体与圆锥体等底等高时,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逆向)

  2.当圆柱体与圆锥体体积相等,底面积相等时,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

  3.当圆柱体与圆锥体体积相等,高也相等时,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底面积的1/3,圆锥底面积是圆柱底面积的3倍。

  六、总结:

  以上为人教版小学教学课件下载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人教版小学教学课件下载 篇4

  一:用所给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Tom and Mary ___________ (come) to China last month.

  2.Mike _________________(not go) to bed until 12 o’clock last night. So I _______ (get ) up late.

  3.Mary __________ (read) English yesterday morning.

  4.There _________ (be) no one here a moment ago.

  5.I ___________ (call) Mike this morning.

  6.I listened but ___________ (hear) nothing.

  7.Tom ___________ (begin) to learn Chinese last year.

  8.Last week we _________ (pick) many apples on the farm.

  9.My mother ________________ (not do) housework yesterday.

  10.She watches TV every evening. But she _______________ (not watch) TV last night.

  11.________ your father ________ ( go ) to work every day last year?

  12. —What time _______ you _______ (get) to Beijing yesterday?

  —We __________ (get) to Beijing at 9:00 in the evening.

  13.What __________ (make) him cry (哭) just now?

  14.Last year the teacher ___________ (tell) us that the earth moves around the sun.

  15.There ____________ a telephone call for you just now. (be)

  16.There __________ not enough people to pick apples that day. ( be)

  17.There _____________ any hospitals (医院) in my hometown (家乡) in 19××. ( be not)

  18.There ____________ enough milk at home last week, wasn’t there?

  19.Eli ____________ to Japan last week. ( move)

  20. –When _______ you _________ (come) to China? - Last year.

  21.Did she ________ (have) supper at home?

  22.Jack ____________ (not clean) the room just now.

  23._________ (be) it cold in your city yesterday?

  24.How many people ________ (be) there in your class last term?

  25.It ________ (be) hot yesterday and most children _______ (be) outside.

  26. There ________ (be) a football match on TV yesterday evening, but I _________ (have) no time to watch it.

  27. He ate some bread and _________ (drink) some milk.

  28. ________ he __________ (finish) his homework last night?

  29. I__________(be) tired yesterday.

  30. I ___________(gain ) Arts degree last year.

  31. What _________ you ___________ (do) last night?

  32. My grandfather _________ (leave) Hong Kong for New York in 19××.

  33. What _______ he ________ (do) yesterday?

  34. Last week I _______ (buy) a new bike.

  35. He ________ (be) here just now.

  36. He __________ (not find ) his key last night.

  37. My father __________ (drink) a lot of wine yesterday.

  38. ________ you ________ (finish) your homework yesterday?

  39. I ________ (eat) some eggs and bread this morning.

  40. Her mother __________ (not give) the girl any present.

  二、改错题

  1.How is Jane yesterday? _____________________

  2.He go to school by bus last wee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He often goes home at 6:00 last mont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I can fly kites seven years ag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Did you saw him just no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Tom wasn’t watch TV last nigh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I didn’t my homework yesterda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He wait for you three hours ag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Who find it just now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要求变换句型。

  1. Father bought me a new bike. (同义句)

  Father bought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me.

  2. Frank read an interesting book about history. (一般疑问句)

  _______ Frank _______ an interesting book about history?

  3. He’s cleaning his rooms. (划线提问)________ he _______?

  4. Why not go out for a walk? (同义句)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out for a walk?

  5. Thomas spent RMB 10 on this book. (否定句)

  Thomas _______ _______ RMB 10 on this book.

  6. My family went to the beach last week. (划线提问)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family _______ last week?

  7. I didn’t have any friends. (一般疑问句)

  ________ _______ have _______ friends?

  8. I think she is Lily’s sister. (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

  9. Sally often does some reading in the morning. (否定句)

  Sally _______ often ______ some reading in the morning.

  10. He is a tall, thin boy. (划线提问)

  _______ _______ he _______ 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They read English last night.

  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般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肯定/否定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划线部分提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为人教版小学教学课件下载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人教版小学教学课件下载》全文内容,如《人教版小学教学课件下载》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人教版小学教学课件下载》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人教版小学教学课件下载》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