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需处长》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军需处长》 篇1
克己奉公、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教学难点:
揣摩文章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表达顺序,体会课文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批注式阅读”阅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体会文中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课中实践,读、思、练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分配:
共2课时,本设计为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明确学法:运用“批注式阅读”。
上节课我们使用批注符号运用“批注式阅读”学习了《
以上为《军需处长》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军需处长》 篇2
》这个故事以及你从这个故事中懂得的道理说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一听。板书:
7.骆驼(图) 和 羊(图)
高 矮
伸出围墙的树叶一抬头就吃到 吃不着
(长处) (短处)
又窄又矮的门钻不进去 大模大样
(短处) (长处)
以上为《军需处长》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军需处长》 篇3
【教材简析】杜甫早期作品《望岳》感情基调热情奔放;后期作品《春望》感情基调舒缓沉郁。
【教学目标】
1.力求从停顿、语速、重音、语调四方面做到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诗意,掌握诗的主要内容。
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教学课件;
【教学方式】教学、自学、互学联动,练习辅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唐代被视为中国各朝代旧诗最丰富的朝代,因此今天有“唐诗,宋词”之说,而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又当数素有“诗圣”之誉的杜甫,他的诗歌可谓是写尽了人间的疾苦,世事的沧桑。今天,就让我们再学两篇老杜的诗歌——《望岳》和《春望》,感受一下他的现实主义诗风。
2.走近“诗圣”杜甫(请一名同学朗读作者资料):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看到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就用诗歌抒写情怀,反映时事,其作品思想深刻,风格沉郁顿挫,形式多样。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所处的时代,后世称为“诗史”;又由于他能忧国忧民,被誉为“诗圣”。代表作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登高》等。
3.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幻灯片,学生齐读,以便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
(1)力求从停顿、语速、重音、语调四方面做到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诗意,掌握诗的主要内容。
(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法简介:
学诗三读法:
诵读:解决生字词,做到熟读成诵;译读:了解诗歌主要内容;悟读:悟出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授此法,为学生以后自学诗歌做好铺垫。)
二、尝试三读法教学、自学《望岳》:
1.诵读《望岳》:
(1)注意正确读音:夫(fú) 眦(zì)
(2)朗读提示:停顿(二一二、二二一)、语速(适中)、重音(有轻重变化)、语调(热情奔放)
学生齐读后订正字音;教师从停顿、语速、重音、语调四方面做指导并范读;学生自由读;找一个同学诵读并请学生点评;教师与学生合读,达到熟读成诵。(通过以上多次朗读,基本完成熟读成诵的教学目标,并给学生今后诵读诗歌的技巧以指导。)
2.译读《望岳》(这一环节采用学生自学法):
请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描绘诗意,并思考:每两小句都是从哪个角度“望”的(比如高、低、远、近等角度)?都 “望”到了泰山的什么特点?
交流自学成果:
远望:拔地而起、参天耸立
近望:神奇秀美、遮天蔽日(虚实结合、比喻)
细望:高远、幽深
极望:高大雄伟
(学生自学,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又能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请同学们想象着这如此高大雄伟、神奇秀美的五岳之尊就矗立在我们的眼前??再来诵读这首诗歌。
3.悟读《望岳》:
面对这座雄伟俊秀的泰山,发出“凌绝顶”的誓言,作者仅仅是想抒发这种登顶的心愿吗?(补充写作背景:写于作者25岁的青年时期,诗人正胸怀壮志。)
主题思想:誓要登上泰山顶峰,即登上人生顶峰的远大抱负。
三、运用三读法,小组互学《春望》:
根据导学提纲小组互学:
1.诵读《春望》:
(1)明确字音、字形:搔( ) zān( )
(2)如何停顿?感情基调怎样(补充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44岁之时,此时唐代正处于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之时,社会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深沉)
2.译读:
(1)请用富于文采的语言描绘诗意,并明确下面词语的意思:三月;短
(2)这首诗前四句写出了衰败的国势,后四句写出了 百姓的离苦 。
3.悟读:这首诗传达出了作者哪些感情?(提示: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沉重感情。)
班级内交流小组互学成果。
(采用小组互学,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可以使学习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高的效率。)
四、当堂写练:
1.请用下面格式概括诗的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事、景、物),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抒发了)……(品质、精神、哲理、道理、感情等)。
2.请用下面格式谈谈你对诗歌的理解:
从 , 句诗中,我感受到了 。
3.赏析你最喜欢的两句诗。(方式:描绘诗意+手法+手法的作用+感情)
4.“阴阳割昏晓”这句诗“割”字炼字炼得好,请说说好处何在?
以上最少选一至两个小题完成练习,全班交流。(设计这样四道练习题,是对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检测,前两道题,属于基础题,全体同学都应完成,后两道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升华,班级至少三分之一的学生可以完成,是分层次教学观念的一个体现。)
五、小结:同学们,到此,我想大家对诗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是一个“望”字,很好的向我们呈现了早年英姿勃发的杜甫和中年历尽沧桑的老杜形象,杜甫的命运算是造化弄人吗?我想,更多的应该是老杜忧国忧民的思想太根深蒂固了吧!
以上为《军需处长》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军需处长》 篇4
知识与能力: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凭借对课文的朗读理解感悟文中重点语句。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交流理解“我”对雪儿的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和可爱的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理解阅读中加深对大自然和谐社会的向往,加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加深感悟文中重点句。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师板书课题问: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2、师:“我”和雪儿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指导
自学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不会的字可以解决;
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
初步懂得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自学。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分组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指导掌握文中生字
重点指导写好:剩鸽捡线哀?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按“盼望―――渴望―――快慰”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并说说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分组自学讨论
3、指名汇报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想想:我为什么一个人在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
2、指导读“冬天过去了,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啊!”
五、再读课文
1、分组练读评价
2、指名汇报读,师生评价。
3、生分组有感情读文,师生评价。
六、作业练习
1、抄写课文中生字。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课题
1、师:“雪儿”是一个多么好听的名字,当你听到这个名字会怎么想?
2、师小结:“雪儿”是“我”细心抚养的一只白鸽,它和我之间发生了一件感人的故事。到底我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二、总体感知
1、师出示课件,生欣赏。
2、师: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我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3、指名说
4、分组练习讲述故事情节。
5、指名讲述故事,师生评价。
6、师:文中的“我”和爸爸是怎样对待它的呢?又是怎么做的呢?当“雪儿“的伤好后,“我”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7、师出示课件指名回答。
8、指名读文中重点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9、师小结:看到“雪儿”在“我”的精心喂养下伤终于好了,心里一非常高兴,看着“雪儿”展开翅膀飞起来了,“我”是多么惊喜。谁能想象此刻“我”惊喜的会怎样做?
四、讨论探究
1、师:“我”这样喜欢“雪儿”,“雪儿”也与“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课“我”为什么却要放掉它?
2、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指名汇报。
4、师:“雪儿”从我的视线中消失了,“我”此时的心情怎样?失去了什么但得到了什么?
五、角色表演
1、师:假如你就是作者,当你有这只可爱的“雪儿”并和你发生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看着“雪儿”要离开你,你们之间会说些什么?
2、生分组进行角色表演,师巡视。
3、指名汇报交流,师生评价。
六、总结质疑
1、师:学了这篇课文你都有哪些收获,还想知道些什么?
2、指名谈收获并质疑,师生共同解决。
七、作业设计
1、背诵全文并练习复述全文。
2、练习写读后感。
以上为《军需处长》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军需处长》 篇5
案例背景:
本案例系八年级PowerPoint20××教学,学生已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并能够利用PowerPoint20××制作和放映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作品。上节课学习了“预设动画”菜单。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掌握并能应用“自定义动画”效果制作演示文稿。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作风、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思想感情。
4、强化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自定义动画”对话框的用法。
教学难点:
利用“在前一事件后x秒,自动启动”选项与“闪烁”效果组合,制作“逐渐升起的月亮”。
课前准备:
《星光灿烂》演示文稿(“逐渐升起的月亮”、“星型”若干、艺术字标题“星光灿烂”)。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课时:1课时
案例描述:
1、观赏引入:利用网络教室展示《星光灿烂》演示文稿:若干个“星星”以不同的动画效果显现,并配上适当的声音效果;“月亮”逐渐升起;再出现艺术字标题:星光灿烂。利用其中的动画和声音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利用学生的探究欲望,鼓励学生自行探索:仿制《星光灿烂》演示文稿。
3、同学们纷纷利用“预设动画”菜单对“星星”和“月亮”设置动画效果。这时,我及时点拨:同学们首先想到了上节课学习的“预设动画”菜单,只不过一个一个设置这么多对象,很是麻烦,同学们再试试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更恰当的设置“动画”的命令。(强调“动画”一词,引导学生更加有目的的探索)
4、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部分同学找到了“自定义动画”命令,兴奋的向其他同学“通报”这一消息。
5、待同学们都打开“自定义动画”对话框后,在同学们尝试过程中,我适时提示:“检查动画幻灯片对象”中的项目与“顺序和时间”标签中“动画顺序”选项有怎样的对应关系?启动动画的.两种方式有什么不同?“效果”选项卡中有哪些设置?制做“逐渐升起的月亮”需要使用哪种效果、应用那种启动方式?……
6、待学生充分探索、尝试,基本完成后,利用网络教室讲解“自定义动画”对话框各按钮的使用、各选项的设置及一些技巧,如制作“逐渐升起的月亮”时,先把第一个闪烁的“月亮”设置好(效果、启动方式等),再复制该“月亮”时,会连同它的“设置”一起复制。
7、学生继续完善自己的《星光灿烂》演示文稿。
8、学生利用“自定义动画效果”自行探索创造,以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制作演示文稿。
9、利用网络教室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自告奋勇”展示自己的作品与教师点名展示某些同学的作品相结合,相互点评,加强交流与学习。
教学反思:
上课伊始,我应用新颖的动画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应用“任务驱动法”要求学生仿制《星光灿烂》。学生带着任务,有目的地探索设置动画的方法,通过自行探究、教师引导、相互交流,顺利地发现了更好的设置动画的方法——“自定义动画”对话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巡视过程中个别辅导,因材施教,表扬、鼓励与引导相结合,保持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在学生完成自己的《星光灿烂》演示文稿后,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继续探索创新,在实践中熟练,在探索中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学生创造了爬行的乌龟、飞机投掷炸-弹等各具特色的动画效果,在探索实践中熟练掌握了操作技能。最后,展示学生的作品,使学生通过成功的作品,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逐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
教师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是学生的参谋,不仅要组织引导学生,更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承担的任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是主体发展性课堂教学必须经过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的中介和桥梁。在一个教学主题的开始阶段,教师要创设一个求知、探究的环境和氛围,激发起学生探求真知的愿望和热情,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实践操作是巩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要学习的知识。要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时刻保持良好的学习心境,提供更多表达、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培养他们协作学习的好习惯;通过鼓励学生大胆操作实践,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进而在探索中创新,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手段之一。
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氛围,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自由创造的才能。教师和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育与活动环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创新教育的学习与活动,消除他们的胆怯和依赖心理。老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并为其提供创造的机会和条件。要多给学生提出问题、设置情境,引导他们通过自己思考、操作以及与他人交往获得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要给个性发展以宽松的空间。注重个别辅导,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注重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不断维护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新兴起的课程永远是充满幻想和求知欲的,因此教师就要不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勤学好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掘他们内在潜藏的无限创造力,相信学生的创造力,留多一点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实践、探索、创新,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上为《军需处长》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军需处长》 篇6
由上面的运算,再让学生探究
现在你能很快算出多项式(2m+3n)与多项式(2m-3n)的乘积吗? 引导学生把2m看成a,3n看成b写出结果.
(2m+3n)(2m-3n)=(2m)2-(3m)2=4m2-9n2
(a + b)(a - b)= a2 - b2
向学生说明:我们把
(a+b)(a-b)=a2- b2 (重点强调公式特征)
叫做平方差公式,也就是:
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3、练习:判断下列式子哪些能用平方差公计算。(小黑板)
(1)(-x-2y)(-x+2y) (2)(-2a+3b)(2a-3b)
(3)(a+3b)(3a-b) (4)(-m-3n)(m-3n)
2、教学例1
(1)(2x+1)(2x-1); (2) (x+2y)(x-2y)
(2)分析:让学生先说一说这两个式子是否符合平方差公式特征,再说一说哪个相当于公式中的a,哪个相当于公式中的b,然后套公式。
(3)具体解题过程:板书,同教材,略
3、教学例2 例3
先引导学生分析后指名学生演板,略
4、练习:课本P110 1(指名演板) 2、(口答)3、演板
三、巩固练习:(小黑板)
1、填空:(1)(x+3)(x-3)=__________ (2)(-1-2x)(2x-1)=______
(3)(-1-2x)(-2x+1)=_____________ (4)(m+n)( )=n2-m2
(5)( )(-x-1)=1-x2 (6)( )(a-1)=1-a2
2、选择题
(1) 下列可以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A、(2a-3b)(-2a+3b) B、(- 4b-3a)(-3a+4b)
C、(a-b)(b-a) D、(2x-y) (2y+x)
(2)下列式子中,计算结果是4x2-9y2的是( )
A、(2x-3y)2 B、(2x+3y)(2x-3y)
C、(-2x+3y)2 D、(3y+2x)(3y-2x)
(3)计算(b+2a)(2a-b)的结果是( )
A、4a2- b2 B、b2- 4a2&
以上为《军需处长》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军需处长》 篇7
《项脊轩志》借项脊轩的兴废将记人、叙事和抒情融于一炉,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文章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笔墨纡徐平淡,悱恻动人。读之,如品佳酩,余香久在,回味无穷。可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四个步骤:
(一)导入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我先出示一个谜语:以成语“衣锦还乡”为谜面,猜一位明代作家名。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积极思考作答。谜底:归有光。通过新课导入融洽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注意力迅速回到课堂教学上来。
(二)导读
1.读,全班齐读。读之前教给学生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阅读文言语段,要把它当作文章来读,而不能把它当作古汉语材料来阅读。按照这个阅读理念阅读古文选段,首先不要死扣字、词、句,要先整体理清思路,同现代文一样整体把握文意。这便启示我们特别要注重把握其人、事、情。所谓人,是指语段中写了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人物间的关系怎样。所谓事,是指语段中写了几件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所谓情,是指文段围绕主要人物所叙述的事件里蕴涵的感情。(板书:文言文阅读方法:整体把握人、事、情)
练,训练学生根据要求筛选归纳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读完文章后能把握其人、事、情。
(1) 说“人”,首先指导学生找出本文所记叙的人,
学生明确:本文所记叙的人物主要有归有光、老妪、母亲、祖母和妻子;
教师引读:文中写到老妪,请一位同学读出与老妪相关的句子。
学生读道: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教师引读:文中是如何描写母亲的,请一位同学读出与母亲相关的句子。
学生回答:从侧面通过老妪之口来描写母亲,接着读道: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教师引读:文中的祖母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一位同学先读出与祖母有关的句子。
学生读道: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教师引读:文中还写到我的妻子,再找一个同学读出与妻子有关的句子。
学生读道: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教师归纳:文中描写的这些人都是围绕着归有光来写的,其中归有光的形象可分为幼年、少年和成年三个阶段。
(2) 述“事”,指导学生找出本文所记叙的事,并读出叙述这些事的句子。
教师引读:本文写了哪些事,找女生读出叙述这些事的句子,男生思考用一个主谓或动宾短语来概括这个画面
女生读道: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风移影动,姗姗可爱。
男生概括:修缮项脊轩(板书:修缮项脊轩)
女生读道: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易爨,……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男生概括:诸父异爨(板书:诸父异爨)
女生读道: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 ‘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男生概括:回忆母亲(板书:回忆母亲)
女生读道:一日,大母过余曰:……他日汝当用之!”
男生概括:回忆祖母(板书:回忆祖母)
女生读道: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男生概括:项脊轩遭火未焚
女生读道:后五年,吾妻来归,……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以及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男生概括:怀念亡妻(板书:怀念亡妻)
教师总结:本文所记叙的事情主要是家庭琐事,依次有修缮项脊轩、诸父异爨、回忆母亲、回忆祖母、项脊轩遭火未焚、怀念亡妻等生活画卷。
(3) 品“情”,指导学生透过这些人和事找出作者流露的情。
教师提问:作者在文中说“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那么这六件事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学生明确:修缮项脊轩——喜
诸父异爨、回忆母亲、回忆祖母——悲
项脊轩遭火未焚——悲喜交加
怀念亡妻——悲
通过以上3个步骤的训练,学生边找边读边品味,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能力,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文言文阅读理念,完成教学重点,并为话题讨论做好铺垫。
(三)讨论,进一步品析作者在文中所流露出的感情。教师出示话题:
(1) 幼年归有光
(2) 少年归有光
(3) 成年归有光
把全班分为3个组进行讨论比赛,每组讨论解决一个话题;每组由学生推选1名组长来搜集组员讨论的信息,然后归纳作答。如有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指导,学生补充,最后读懂归有光的内心世界。
(1) 第一组读关于归有光幼年时期的句子,读完后品析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归有光幼年丧母,对母亲的慈爱难有什么记忆。这里由老妪口中说出,极为真实自然。母亲听见孩子呱呱啼哭,即赶来叩门,问饥问寒,这本是生活中常见的事,可惟其常见,才非矫情,才见真情。而老妪所叙,是乃“姊”沐母爱之事,对于幼年丧母的作者来说,更能感到亲切温暖,这其中又有多少眷念呵!作者没有描写母亲的肖像和心理,而母亲的神情姿态却跃然纸上。仅仅这样一个场面,就把母亲疼爱儿女、儿女痛悼母亲的感情,写的那么深切感人。
(2) 第二组读关于归有光少年时期的句子,读完后品析祖母的感情。
归有光束发读书轩中,先是叙述祖母来到轩中只写了一句话,语气亲切而风趣,既表爱怜,又隐含着夸誉,表现了慈爱的长者对小辈的疼爱。次写祖母关门而去,哺哺自语,话中有些许忧虑,但更多的是相信,对孙子的功成名就充满着希望。这话没有当着孙子的面讲,更见其期望殷切,情意真诚。接着写祖母“持一象笏至”,进一步表露了她对小辈的期望和鼓励。平平常常的`几个场面,平平常常的几句说话,平平常常的几个动作,就把老祖母对孙儿极其疼爱、关怀的感情,写得淋漓尽致。
(3) 第三组读关于归有光成年时期的句子,读完后品析妻子的感情。
成年归有光怀念死去的妻子,抓住了富于特征的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来写。文中没有“相亲相爱”或“相敬如宾”之类字眼,而伉丽深情自见。这种写法,是以当年小夫妻在轩内唱和相随的欢乐来衬托今日丧偶的悲哀。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当年归有光的妻子,选了一棵树苗,在院子里挖了树坑,将树苗放下去,培上土。然后呢?——然后为它浇水;然后,每天来看它,看着它一天天长高、长大——可以肯定,妻子种下这棵树的时候,是满怀着希望的。希望它茁壮成长,枝繁叶茂。而且,种下的是一棵枇杷树,所以,当然还希望有朝一日它能够开花,结果。光阴荏苒,这棵昔日的小树,如今已经“亭亭如盖”了。面对它时,妻子的音容笑貌,就清晰地浮现在归有光的眼前。他也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妻子那充满信任与期待的目光。小树枝繁叶茂,而自己呢?母亲,祖母,还有妻子,她们的殷切期望,都化为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可如今,过了而立之年,还是功业无成,这怎不令他黯然神伤呢?
板书如下:
幼年归有光:想像和怀念母亲,伤痛
难言的伤痛 少年归有光:好静、勤奋,内心悲凉
不老的亲情 成年归有光:人亡物在,无限伤心
通过本话题讨论,突破教学难点。解读归有光难言的伤痛,用亲情唤起学生的感恩意识。
(四)归纳总结
一间百年老屋,又小又漏又暗,似乎没有什么可写的,但老屋却见证了作者家境的变迁,也记录了他家人的音容笑貌。寄托了作者的绵绵哀思,读之令人心酸掉泪。联想我们现在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很多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的辛勤付出,缺乏感激之情,缺乏感恩之心。拥有时不知道珍惜,失去时才知道可贵。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爱家庭、爱父母是爱祖国、爱人民的起点,我们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珍惜亲情,从感恩开始,孝敬父母、为父母分忧。愿本文就是一面镜子,时刻照见同学们感激的面容、感恩的心灵!
(五)板书设计
文言文阅读方法:整体把握人、事、情
幼年归有光:想像、怀念母亲,伤痛
难言的伤痛 少年归有光:好静、勤奋,内心悲凉
不老的亲情 成年归有光:人亡物在,无限伤心
以上为《军需处长》 篇7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军需处长》》全文内容,如《《军需处长》》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军需处长》》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军需处长》》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