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 > 教学课件 > 初中数学分式课件

初中数学分式课件

时间:2023-04-28

  分式是指有除法运算,而且除数中含有未知数的有理式。

初中数学分式课件 篇1

》这是一篇凝聚着强烈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的文章,教材通过对龙的传说、龙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以及龙的象征意义的描述,赞颂了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对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意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五个生字和有关龙的成语。

  2、了解关于龙的传说故事和形象,理解龙的象征意义以及中国人自称“

  以上为初中数学分式课件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初中数学分式课件 篇2

  整体感知

  1.观察两幅插图,简单说说它们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读课文,想想文中哪些段落写了太阳升起的景象?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文章里作者向我们交待了什么?

  时间:天还没有大亮。

  地点:在海上。

  环境:周围很静。

  事件:看日出。

  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段(1)“我”常常在海上看日出。

  第二段(2-3)作者在晴朗天气看到的海上日出。

  第三段(4-5)作者在有云时看到的日出。

  第四段(6)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作者简介

  巴金,著名作家,原名李芾甘。19××年生,四川成都人。19××年到法国留学,19××年底回国。19××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船赶巴黎留学,他把旅程见闻整理成《海行杂记》39篇,《海上日出》是第23篇。

  以上为初中数学分式课件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初中数学分式课件 篇3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文人曹植(曹操的儿子)的一首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七步诗教学的课件,内容如下:

  教学目标:

  1、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课前准备:

  1、完整的豆秧一棵;

  2、收集关于曹植和《七步诗》的资料;

  3、了解做豆腐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

  教师: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三国时期著名诗人曹植所作的那首家喻户晓的《七步诗》。(教师板书:七步诗)

  1、关于曹植,你知道多少呢?(学生介绍关于曹植的资料)

  2、课前,我们搜集并阅读了一些相关的信息,谁能简单地说说,曹植为什么作这首诗吗?

  生1:因为曹植和曹丕本是同根兄弟,但是曹丕却为了保护自己的皇位而迫害自己的弟弟,曹植非常地伤心,所以作下了这首诗。

  生2: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很有才华,曹操去世后,曹植的哥哥曹丕继位,很忌恨曹植。相传有一次,曹丕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就将其处死,曹植真的在七步之内作出了七步诗。

  3、老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做适当补充,(介绍《七步诗》的创作经过)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想要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

  在这生死攸关的一刻,他到底作了一首怎样的诗呢?(小黑板出示《七步诗》)

  二、读诗:

  自由试读(师: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师范读→再自由练读→点名读

  三、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所表达的感情:

  师:很流利,下面同学们自己再把这首诗读一读,并试着来理解一下这首诗的意思。在理解之前,咱们先交流交流,以前,我们都用过哪些方法来理解诗的意思呀?

  交流学习方法:

  生1:了解每个词的意思,然后把词的意思串成一句话就是这首诗的意思。

  生2:先理解个别关键词的意思。

  师:理解个别关键词语的时候,是怎么理解的,用什么方法?如:查资料、查字典、上网查、查字词句篇、课本上查

  师与生呼应:平时我们在找不到这些资料的时候,你还可以问问同学,还可以问问父母,还可以问问老师,有了这么多的好方法,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这首诗读懂。

  请同学们自由读诗,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诗句的意思。(师巡视)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你的理解,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下。

  学生发言。

  (前两句:用豆子在锅里慢慢地煮,然后把煮熟的豆子的残渣过滤掉,留下豆汁作羹,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在锅里一边煮,一边哭泣,后两句的意思是,我们本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紧紧相逼。流露出曹植当时那种心情。)

  师:“我们”指谁?

  生:“我们”指的是曹植和他的哥哥曹丕。

  师:你们能读懂文字背后的东西,很了不起。“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能再讲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吗?

  生:字面意思是豆子和豆秸本是同一条根上生出来的,为什么要这样紧紧相逼?

  师:(板书:豆 萁)同学们,你们看见过“萁”吗?(教师出示豆秧实物,介绍豆子和豆萁)

  师:豆和萁什么关系?

  生:是一条根生出来的

  师:用诗中的句子来说,那就是“同根生”啊(板书:同根生)作者在这里就是用“燃萁煮豆”(板书“燃”和“煮”)这种现象来比喻兄对弟的逼迫

  四、体悟诗情。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诗的意思,这还不够,因为读诗不仅要弄懂意思,还要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请你边默读边思考,也可以与小组同学讨论.

  (生默读思考,讨论)

  师:我们共同来交流一下你的理解。

  生1:从“豆在釜中泣”,我体会到作者悲伤的感情。

  生2:不仅仅诗悲伤,还有愤慨,我认为应该是“悲愤”。

  师:全诗在表达上很有特点:

  《七步诗》全诗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排挤斗争的残酷现实。)

  2、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展开想象:如果你是曹丕,看了这首诗你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

  生发言。

  (教师补充相关历史知识。曹丕难不倒他的弟弟,反而暴露了自己的险恶居心,弄得下不了台,以致“深有愧色”。以后,他打消了杀害曹植的想法,但是又嫉妒他的才能,将曹植终身软禁)

  4、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样的体会?或者说,你认为兄弟手足之间应该怎样相处?

  生:我明白了兄弟之间手足情深,不应互相猜忌、倾轧,而应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的道理。

  五、练习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以上为初中数学分式课件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初中数学分式课件 篇4

  小学教学教学课件应该怎么做呢?老师们,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教学教学课件模板,欢迎大家参考!

  教学内容:课本第45,46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实践"6的乘法"的形成过程。2,熟练掌握6的`乘除法。3,能用6的乘除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推算,归纳编辑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6的乘法口诀,熟练进行6的乘除法运算。

  教具和学具准备:

  小黑板,卡纸,多媒体,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3×7= 4×9= 5×7= 6×7= 10×6= 8×3=

  18÷2= 25÷= 45÷9= 42÷7= 64÷8= 72÷9=

  ( )÷5=7 ( )÷9 = 3 48÷( )=8 49÷( )=7

  2,填空:

  (1)7的7倍是几 列式:________________

  (2)35是7的几倍 列式:________________

  (3)4个8连加是几 列式:________________

  (4)2个8相乘是几 列式:________________

  二,新知探究:

  1,感知——形成(在数射线上感知)

  (1)观察:每次跳几格 揭示课题

  (2)写:画弧线,写几个几,写数________

  (3)读:几个几,数,几个几是几________

  (4)想:写乘法算式

  (5)观察:算式的特点: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大1,积大3.

  (6)编:6的乘法口诀(哪些已经学过了 编写时要注意什么 )

  (7)读:6的乘法口诀(1分钟即时记忆)

  2,运用——提高(在计算中提高)

  (1)把口诀说完整:

  三六( ) 六九( ) ( )六二十四

  五六( ) 二六( ) 三( )十八

  六六( ) 六八( ) ( )九五十四

  (2)视算:

  第一组:6×3= 6×8= 9×6= 6×7=

  5×6= 6×2= 6×6= 6×10=

  第二组:18÷6= 42÷7= 24÷4= 60÷6=

  6÷3= 48÷8=3 0÷5= 36÷6=

  (3)根据乘法口诀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六七( ) ( )八四十八

  ( )÷( )=( ) ( )÷( )=( )

  ( )÷( )=( ) ( )÷( )=( )

  (4)笔算:P48/5 (读第3列)

  明确先乘再加,减

  看题编图 6×7+3 6×4-3

  3,看图说话

  每盒蜡笔有6支,买( )盒,里面一共有几支

  三,练习提高

  思考——拓展(在应用中建构)

  1,兔妈妈与小兔拔了18个萝卜,平均分成6堆,每堆有几个萝卜

  (1)怎样想 (2)怎样列式计算

  2,红气球有54个,蓝气球有6个,红气球是蓝气球的几倍

  (1)有哪两个量

  (2)哪句是关键句

  (3)读一读,怎样想

  (4)列式

  3,看图列式:(1)怎样看 (2)怎样想 (3)怎样算

  4,拓展:

  (1)6=( )÷( )=( )÷( )=( )÷( )=( )÷( )

  (2)每盒放6个乒乓球,装了7盒,还多了5个,原来一共有几个乒乓球

  四,总结归纳: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课后反思:

  求谁是谁的几倍用除法学生还不熟练。

  以上为初中数学分式课件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初中数学分式课件 篇5

  ※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主旨,培养正确面对逆境的态度。

  2、品味凝炼的语言,体会深沉的哲理。

  3、了解文章说理方法上的特点。

  4、注意与《直面苦难》比照,提高比较辨析的阅读能力。

  【学法建议】

  1、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

  2、联系现实生活,自我探究,感悟文章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国16、17世纪之际的哲学家,经验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欧洲已经摆脱了中世纪的阴影,文艺复兴最辉煌的时期虽已过去,但它的余辉还没有销尽,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样一个历史背景,给培根的哲学打上了深深的印记。培根出身于一个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发展起来的新贵族家庭,父亲曾任国王的掌玺大臣。他12岁时就进入牛津大学,大学毕业后,开始从政,先后担任过副检察长、检察长等要职,1617年为掌玺大臣,1618年任大法官,同年封维鲁兰男爵,1621年封圣阿尔班子爵。正在他官场得意的时候,突然被控受汇而去官,并被送入伦敦塔,但4天后便被国王下令释放。他的主要著作有:《学术的进展》、《新工具》、《新大西岛》等。他在《沉思录》中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这个著名论断。

  2、资料链接

  (1)背景知识

  本文选自《培根论人生》。19××年,《培根论人生》在英国首次出版。至今四百多年来。它历经数次再版重印,几乎被译为人类所有的语言。这是一本划时代的哲学名著,是欧洲文艺复兴时候,古典人文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其“文学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心灵以动人的美感;其论述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它与《蒙田随笔集》、《帕斯卡尔思想录》,被共同誉为欧洲近代的三大哲理散文。

  《培根论人生》一书是培根的处女作,也是凝聚了他毕生心血的结晶,直到他去世的前一年,培根仍对该书做了修改。这部书虽然篇幅不大,却可谓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有如一部二十四史。培根原就是一位博学之士,在此书中,他更是旁征博引,用典广泛,几乎涵盖了各类人文学科。培根还善用比喻,书中不乏睿智的格言警句,直到今日,仍能引起世人的共鸣。

  本文标题也译作“论逆境”。本文篇幅短小,不过400余汉字,对这样一个重大论题,作者举重若轻,表现出对人生深刻的洞察。

  (2)《圣经》与约伯

  《圣经》包括《旧约》三十九卷和《新约》二十七卷。《圣经》上说人是带着原罪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所以世人要承受苦难来赎罪,从而获取幸福。耶稣:“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

  马可福音第13章9至13节中耶稣说:“但你们要谨慎,因为人要把你们交给公会,并且你们在会堂里要受鞭打,又为我的缘故,站在诸侯与君王面前,对他们作见证,然而福音必须先传给万民。人把你们拉去交官的时候,不要预先思虑说什么,到那时候,赐给你们什么话,你们就说什么,因为说话的不是你们,乃是圣灵。弟兄要把弟兄,父亲要把儿子,送到死地,儿女要起来与父母为敌,害死他们。并且你们要为我的命,被众人恨恶,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

  圣经故事中有《约伯记》,约伯是个幸福的人,拥有普通的人所定义的全部幸福。财富,家庭,信仰,全部完美无缺。他正直、敬神,从不做不义的事。上帝对他厚爱有加。但是因为撒旦的挑衅,上帝与撒旦为约,向它展示上帝的万能以及人的爱的信仰力量。上帝无故夺走了约伯所拥有的全部幸福,横祸从天而降。一系列苦难的打击后约伯与他人辩论神的力量,上帝裁定约伯的忠诚,给予所有的人应有的结果。

  (3)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

  厄运在同一条路上漫游,时而降临于这个人,时而降临于另一个人。

  ——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苦难磨炼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

  ——富勒《至理名言》

  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

  ——塞内加《论天意》

  那些能将我杀死的事物,会使我变得更有力。

  ——尼采《偶像的黄昏》

  在厄运中满怀希望,在好运中不忘忧虑,这样便能泰然担待祸福。

  ——贺拉斯《歌集》

  3、预习思考

  (1)预设问题

  ①除了上述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外,你了解的还有哪些?你喜欢课文中哪些精彩语句?

  ②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你又是如何看待“顺境”与“逆境”的?

  ③本文在说理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2)预习课文后,你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

  ※互动课堂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自学评价

  1、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诘(jié)难彷(fáng)徨根深蒂(dì)固藻(zào)饰

  B、炫(xuàn)耀汲(jí)取锲(qiè)而不舍灼(zhuó)见

  C、启迪(dí)焚(fén)烧孜(zī)孜不倦咬文嚼(jué)字

  D、狡黠(xiá)诓(kuàng)骗不言而渝(yù)怡(yí)情

  2、下列各句中语意不明确的一句是()

  A、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运中暴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

  B、长者明确表示,人民币汇率升值,是重大的经济政策,中国将不会迫于外界压力而使人民币升值。

  C、古代诗人在他们的神话中曾描写过:当赫克里斯去解救普罗米修斯的时候,他是坐在一个瓦盆里飘洋过海的。

  D、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决非没有希望。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这是塞涅卡得之于斯多葛派哲学的名言。

  B、《圣经》的“旧约”启示给人们以幸福,而“新约”则启示人们通过战胜苦难去获取幸福。

  C、理想新农村:李健宇认为:人均收入达到一定的水平,街道整洁、道路更加宽阔。

  D、我们挺立在那里,没有观众、没有证人、也没有期待、没有援军。

  4、下列的名言警句不属于“厄运”的一项是()

  A、“在厄运中满怀希望,在好运中不忘忧虑,这样便能泰然担待祸福。”(贺拉斯)

  B、“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易卜生)

  C、“当一个人镇定地承受着一个又一个重大不幸时,他灵魂的美就闪耀出来。这并不是因为他对此没有感觉,而是因为他是一个具有高尚和英雄性格的人。”(亚里士多德)

  D、“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二、文本研习

  本文思路清楚,环环相扣而又逻辑分明。文章分三层。第一层(开头——“横渡波涛翻滚的生活之海的”)引用古罗马先哲的名言和古代神话故事,指出“战胜厄运令人惊叹”,对厄运无所畏惧的人,才是“”。切入题目,设下论题,为后面自己的观点张本。

  第二层(“幸运说需要的美德”——“对比所罗门财富的刻画要更动人”),把的不同启示,及的不同魅力进行比较,指出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厄运不仅仅是灾难和摧残,也是磨练和新生,帮助我们培养起坚忍的品格,去勇敢地面对厄运,战胜厄运,获取幸福。

  第三层(“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结尾),以和为喻,说明厄运中孕育着希望。

  文章从“战胜厄运是奇迹”,到“战胜厄运需要坚忍的品格”,最后到“厄运不会把我们击垮,反而能显出我们最好的品格”,三层意思逐层深入,见解不断丰富,让我们从全新的视角去透视人生的.厄运。

  文中大量引用西方思想史上先哲及《圣经》中的名言事例,但议论通俗易懂。文章比喻优美隽永,富有诗意。论述中也多用对比手法,上下去相互映衬,措辞警策,暗含机锋,突出了所要表达的思想。如“运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要的美德是坚忍”、“”,说理透彻,饶有意味。

  三、问题探讨

  1、诗人雪莱读培根的随笔《论死亡》后,曾赞叹说:培根勋爵是一个诗人。请结合这篇说理散文,谈谈文章所蕴含的诗性美体现在哪里。

  2、培根有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你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四、活动体验

  1、《圣经》德训篇11章25节说:“在幸福的日子里,人们忘记了不幸;在苦难的日子里,人们忘记了幸福。”请以小组分工协作的方式查阅资料,结合约伯的遭遇,探讨如何看待厄运的问题。

  2、有人慨叹“宁为太平犬,不为乱离人”,又有人认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来看待顺境与逆境呢?请以“顺境、逆境哪个更利于成长”为话题开展一次辩论活动。

  论厄运

  答案:

  一、自学评价

  1、B(A彷páng藻zǎoC嚼jiáoD诓kuāng不言而喻)

  2、D(一切幸运并非都没有烦恼)

  3、A

  4、D

  二、文本研习

  塞涅卡真正的伟人

  《旧约》、《新约》哀歌、颂歌

  明丽的花朵由暗淡的背景衬托香料在焚烧中散发出芳香

  “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绝非没有希望”

  三、问题探讨

  1、此题旨在关注本文的说理方法与特点,可结合《论死亡》及本文具体语句具体分析:大量的引用,优美隽永的比喻,上下句相互映衬的对比,富有诗意。

  2、现代社会被人称为知识充斥时代,这是因为文明的脚步突飞猛进、许多未知的领域被人迅速征服,从而为人们拓开广阔的认识空间、思维空间和实用空间。某种意义上说,知识不仅是力量,同时也是财富。

  四、活动体验

  1、参阅史铁生《病隙碎笔》相关文段。

  约伯的信心是真正的信心。约伯的信心前面没有福乐作引诱,有的倒是接连不断的苦难。不断的苦难曾使约伯的信心动摇,他质问上帝:作为一个虔诚的信者,他为什么要遭受如此深重的苦难?但上帝仍然没有给他福乐的许诺,而是谴责约伯和他的朋友不懂得苦难的意义。上帝把他伟大的创造指被约伯看,意思是说:这就是你要接受的全部,威力无比的现实,这就是你不能从中单单拿掉苦难的整个世界!约伯于是醒悟。

  不断的苦难才是不断地需要信心的原因,这是信心的原则,不可稍有更动。倘其预设下丝毫福乐,信心变容易蜕变为谋略,终难免与同流。甚至光荣,也可能腐蚀信心。在没有光荣的路上,信心可要放弃么?以苦难去作福乐的投资,或以圣洁赢取尘世的荣耀,都不是上帝对约伯的期待。

  ……

  可是上帝终于还是把约伯失去的一切还给了约伯,终于还是赐福给了那个屡遭厄运的老人,这又怎么说?

  关键在于,那不是信心之前的许诺,不是信心的回扣,那是苦难极处不可以消失的希望呵!上帝不许诺光荣与福乐,但上帝保佑你的希望。人不可以逃避苦难,亦不可以放弃希望——恰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上帝存在。命运并不受汇,但希望与你同在,这才是信仰的真意,是信者的路。

  2、参考意见:通过辩论引导学生认识到要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认真地活在当下。人生的事,没有十全十美。但是,我们应认真活在当下。马斯洛曾说过:“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著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著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著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著改变。”

  以上为初中数学分式课件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初中数学分式课件 篇6

  zh ch shr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秋天到了,树上结满了又红又大的果子。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摘果子的游戏。

  (一)复习z c s

  我们摘下一个苹果,把它放到篮子里。

  看! 篮子里蹦出了什么?

  我再摘一个放进去,又蹦出了什么?

  再看! 是什么?

  哦! 原来是昨天学的三个声母,谁来读读?

  (指读,强调:轻短。)

  (二)复习zi ci si

  树上有一个最大的苹果呢! 赶紧摘下来。一下子蹦出三个音节,是什么?(指读──齐读。)

  (三)过渡

  这节课我们还要交三个声母朋友。

  二、新授

  (一)学习zh

  1.现在我们就来认识第一个。

  你们看,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织毛衣”的“织”和我们要学的第一个声母“zh”的发音是一样的。

  图中的小凳子和这把椅子组成的形状就像“zh”。

  想想这个声母怎么读?

  2.zh怎么写呢?板书:zh。

  3.谁看清了?老师是怎么写的?(指名。)

  你能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呢?

  4. 声母zh非常爱交朋友。

  它的这位朋友是谁?组成的音节怎么拼?

  提示: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拼猛一碰。

  再看,这还有三个音节怎么拼?

  5.小结:老师真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交到了一个声母朋友,真了不起!

  (二)学习ch sh

  1. 第二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吃苹果的“吃”和我们要学的第二个声母的发音也是一样的。

  2. 小刺猬和这把椅子组成的就像“ch”,谁来读读?

  板书:ch。

  3.你想怎么记住它?

  4.看,这还有一幅图,画的是什么?你猜,今天要学的第三个声母会是什么?

  5. 谁来读读?

  sh怎么写?你们快伸出手教我写?板书:sh怎么记住它?

  6. 看! ch sh正和朋友一起做游戏呢!

  这些朋友是谁?(auu。)

  会拼吗?生自读。同桌互读。自选读。

  (三)复习zh ch sh,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1.刚才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这么快就认识了zh、ch、sh,这三个声母和z、c、s一样,也都有自己的双胞胎兄妹。上它们是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想想怎么读?(指读。)

  2.下面我们复习一下今天所学的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顺序:横向──纵向。)

  (四)课中操

  (五)看图拼读、扩句练习

  做完操,我们再到公园玩一玩,走进公园你看到了什么?

  这些音节你都会拼吗?

  1.你会拼哪个音节了?

  这个zi怎么不拼呢?

  这是一些什么样的竹子?

  2.还有两个音节,你想教大家读哪个?

  谁在骑车?谁会骑车?还有谁会骑车?

  3.最后一组了,谁来?

  我们可以用它说些什么?

  (六)指导书写

  1.过渡:刚才认识的这三个声母朋友还教我们学会了很多生字,对我们的帮助可真大呀!可光会认、会读是不够的。下面我们就学习写声母。

  2.观察zh、ch、sh,看看它们都占了哪几个格?(指名。)

  3.老师教写zh,注意写字姿势。

  4.看老师写ch,写时注意什么?

  5.写sh时注意什么?(指说──指写──评价。)

  通过同学的帮助,sh写得越来越好。

  (七)作业

  今天回家后把你的作业拿给爸爸、妈妈看,请他们帮你挑出写得最好的字。

  (八)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在读、拼、写每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快为自己今天的进步鼓鼓掌吧!

  【教学设想】

  汉语拼音第8课共两课时,我这节课讲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由于所学的内容zh、ch、sh与z、c、s在字形上相似,所以,我在一开始便安排了相关的复习环节,以“从树上摘苹果”这个小游戏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巩固所学和为学习新声母做准备的目的。

  讲新声母时,我从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插图入手,启发他们掌握学习声母的.规律。沿着从读音到写法再到记字这一顺序,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在讲授声母的过程中,利用教、扶、放的原则,逐渐向学生渗透学习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初步掌握。学习拼音重在熟练拼读,因此,我在讲授zh、ch、sh时,活用教材,让学生有更多时间练习。

  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年龄小,注意力很难长时间保持,所以我利用有趣的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插入课中操这一环节,使他们稍做调整,以便更好地投入后面的学习。在课中操的编排上,我与第2课时的内容相结合,为下节课做好铺垫。接下来安排的是看图拼读练习,旨在巩固所学声母,在这里我尝试加入扩展词语和句式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指导书写时,以观察──指导──范写──评价为主线,来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

  以上为初中数学分式课件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初中数学分式课件》全文内容,如《初中数学分式课件》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初中数学分式课件》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初中数学分式课件》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