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 > 教学课件 > 小闹钟教学设计

小闹钟教学设计

时间:2023-04-28

  课堂时间有限,决定了制作的课件必须简单易用。

小闹钟教学设计 篇1

想会变为现实的。

  五、作业:任选一题。

  1、留心观察你周围的环境,了解一下有没有被污染的情况,人们采取了那些措施保护环境,再跟同学们交流一下。

  2、假如蒲公英的生活环境一夜之间改变了,请同学们大胆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第二天,蒲公英从梦中醒来了,她惊喜地发现……

  板书:

  

  以上为小闹钟教学设计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小闹钟教学设计 篇2

  无所不能

  权利的象征

  骄傲 自由 欢腾 完美

  教学反思:

  本节课围绕“质疑、解难,读书、感悟,讨论、交流”展开教学,通过听歌导入,图片展示,让学生“乐中求知”,通过自读感悟,小组合作交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的相机点拨,又突出了重点。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落到了实处。

  以上为小闹钟教学设计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小闹钟教学设计 篇3

  整体感知

  1.观察两幅插图,简单说说它们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读课文,想想文中哪些段落写了太阳升起的景象?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文章里作者向我们交待了什么?

  时间:天还没有大亮。

  地点:在海上。

  环境:周围很静。

  事件:看日出。

  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段(1)“我”常常在海上看日出。

  第二段(2-3)作者在晴朗天气看到的海上日出。

  第三段(4-5)作者在有云时看到的日出。

  第四段(6)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作者简介

  巴金,著名作家,原名李芾甘。19××年生,四川成都人。19××年到法国留学,19××年底回国。19××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船赶巴黎留学,他把旅程见闻整理成《海行杂记》39篇,《海上日出》是第23篇。

  以上为小闹钟教学设计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小闹钟教学设计 篇4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文人曹植(曹操的儿子)的一首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七步诗教学的课件,内容如下:

  教学目标:

  1、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课前准备:

  1、完整的豆秧一棵;

  2、收集关于曹植和《七步诗》的资料;

  3、了解做豆腐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

  教师: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三国时期著名诗人曹植所作的那首家喻户晓的《七步诗》。(教师板书:七步诗)

  1、关于曹植,你知道多少呢?(学生介绍关于曹植的资料)

  2、课前,我们搜集并阅读了一些相关的信息,谁能简单地说说,曹植为什么作这首诗吗?

  生1:因为曹植和曹丕本是同根兄弟,但是曹丕却为了保护自己的皇位而迫害自己的弟弟,曹植非常地伤心,所以作下了这首诗。

  生2: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很有才华,曹操去世后,曹植的哥哥曹丕继位,很忌恨曹植。相传有一次,曹丕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就将其处死,曹植真的在七步之内作出了七步诗。

  3、老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做适当补充,(介绍《七步诗》的创作经过)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想要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

  在这生死攸关的一刻,他到底作了一首怎样的诗呢?(小黑板出示《七步诗》)

  二、读诗:

  自由试读(师: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师范读→再自由练读→点名读

  三、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所表达的感情:

  师:很流利,下面同学们自己再把这首诗读一读,并试着来理解一下这首诗的意思。在理解之前,咱们先交流交流,以前,我们都用过哪些方法来理解诗的意思呀?

  交流学习方法:

  生1:了解每个词的意思,然后把词的意思串成一句话就是这首诗的意思。

  生2:先理解个别关键词的意思。

  师:理解个别关键词语的时候,是怎么理解的,用什么方法?如:查资料、查字典、上网查、查字词句篇、课本上查

  师与生呼应:平时我们在找不到这些资料的时候,你还可以问问同学,还可以问问父母,还可以问问老师,有了这么多的好方法,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这首诗读懂。

  请同学们自由读诗,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诗句的意思。(师巡视)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你的理解,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下。

  学生发言。

  (前两句:用豆子在锅里慢慢地煮,然后把煮熟的豆子的残渣过滤掉,留下豆汁作羹,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在锅里一边煮,一边哭泣,后两句的意思是,我们本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紧紧相逼。流露出曹植当时那种心情。)

  师:“我们”指谁?

  生:“我们”指的是曹植和他的哥哥曹丕。

  师:你们能读懂文字背后的东西,很了不起。“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能再讲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吗?

  生:字面意思是豆子和豆秸本是同一条根上生出来的,为什么要这样紧紧相逼?

  师:(板书:豆 萁)同学们,你们看见过“萁”吗?(教师出示豆秧实物,介绍豆子和豆萁)

  师:豆和萁什么关系?

  生:是一条根生出来的

  师:用诗中的句子来说,那就是“同根生”啊(板书:同根生)作者在这里就是用“燃萁煮豆”(板书“燃”和“煮”)这种现象来比喻兄对弟的逼迫

  四、体悟诗情。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诗的意思,这还不够,因为读诗不仅要弄懂意思,还要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请你边默读边思考,也可以与小组同学讨论.

  (生默读思考,讨论)

  师:我们共同来交流一下你的理解。

  生1:从“豆在釜中泣”,我体会到作者悲伤的感情。

  生2:不仅仅诗悲伤,还有愤慨,我认为应该是“悲愤”。

  师:全诗在表达上很有特点:

  《七步诗》全诗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排挤斗争的残酷现实。)

  2、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展开想象:如果你是曹丕,看了这首诗你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

  生发言。

  (教师补充相关历史知识。曹丕难不倒他的弟弟,反而暴露了自己的险恶居心,弄得下不了台,以致“深有愧色”。以后,他打消了杀害曹植的想法,但是又嫉妒他的才能,将曹植终身软禁)

  4、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样的体会?或者说,你认为兄弟手足之间应该怎样相处?

  生:我明白了兄弟之间手足情深,不应互相猜忌、倾轧,而应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的道理。

  五、练习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以上为小闹钟教学设计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小闹钟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由说到写,提高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2、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有条理、生动具体的把文学作品的内容写出来。

  2、对作家生活与创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在交谈中有所启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这节课我们进行能说会写三:我喜欢----的----板书

  二、明确目标

  自读提示,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三、指导写作

  1.内容要充实,要具体地写。

  2.表达的情感要真实,做到情真意切。

  在写作文时,应该注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文章才会感人

  四、交流想法

  谁来说一说你最想写位哪文学家的什么作品?

  (1)探讨某一部作品的内容。

  (2)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神态、动作)

  五、起草草稿

  六、交流评价

  例文:我喜欢安徒生的《丑小鸭》

  安徒生是一位伟大的童话作家。这个“长不大的孩子”,用孩子的口吻把他独特的经历和自觉的感受透过孩子的眼睛和心灵记录下来。他成了公认的“现代童话之父。”

  我读了安徒生的童话,能感受到童话里的很深刻的涵义:一些无奈的`批判,一些美好的畅想,一些表达,一些寄托。作家从心所欲的写作,用童话的形式来反映现实。我喜欢阅读他写的《丑小鸭》,愿意沉溺于文本所表现的描写丰富离奇,叙述平静美好的故事里。

  《丑小鸭》的开头一段的描写:乡下真是非常美丽。这正是夏天!小麦是金黄色的,燕麦是绿油油的,干草在绿色的牧场上堆成垛,鹳鸟用它又长又红的腿子在散步,噜嗦地讲着埃及话,这是它从妈妈那得到的一种语言。田野和牧场的周围有些大森林,森林里有些很深的池塘。的确,乡间是非常美的,太阳光正照着一幢老式的房子,它周围流着几条很深的小溪,从墙角那儿一直到水里,全盖满了牛莒的大叶子。这是一幅色彩明丽,朴素悠闲的乡村风景画。这里的美景是多么美,这个乡下多么宁静,这是个幸福的地方。读者甚至能联想谁会和鹳鸟生活在一起,并和它们噜嗦埃及话。

  这就是诗中所含的意蕴,也正是安徒生魅力的所在,安徒生把诗溶入到他所要描写的东西中,使人产生一种仿佛置身其中,并不自觉地感受到他童话所散发的幸福的感觉。这样的写法是安徒生性情的一个表现,同时也吻合儿童的心理,并能给予他们以正确的审美引导。

  第二课时

  一、评改延伸,深化习作感受

  1.回顾习作要求

  2.小组评改。

  3.班级交流。

  优秀习作在班级宣读

  4.提出修改意见。

  5.学生修改。

  6.学生互改作文。

  二、抄写到作文本上。

  三、赏析习作。

  1、选几篇好的习作赏析。

  2、指名读习作。

  3、欣赏好的写法、词句、片段。

  四、点评。

  五、不满意自己作文的学生可再修改

  以上为小闹钟教学设计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小闹钟教学设计 篇6

  小学教学教学课件应该怎么做呢?老师们,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教学教学课件模板,欢迎大家参考!

  教学内容:课本第45,46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实践"6的乘法"的形成过程。2,熟练掌握6的`乘除法。3,能用6的乘除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推算,归纳编辑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6的乘法口诀,熟练进行6的乘除法运算。

  教具和学具准备:

  小黑板,卡纸,多媒体,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3×7= 4×9= 5×7= 6×7= 10×6= 8×3=

  18÷2= 25÷= 45÷9= 42÷7= 64÷8= 72÷9=

  ( )÷5=7 ( )÷9 = 3 48÷( )=8 49÷( )=7

  2,填空:

  (1)7的7倍是几 列式:________________

  (2)35是7的几倍 列式:________________

  (3)4个8连加是几 列式:________________

  (4)2个8相乘是几 列式:________________

  二,新知探究:

  1,感知——形成(在数射线上感知)

  (1)观察:每次跳几格 揭示课题

  (2)写:画弧线,写几个几,写数________

  (3)读:几个几,数,几个几是几________

  (4)想:写乘法算式

  (5)观察:算式的特点: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大1,积大3.

  (6)编:6的乘法口诀(哪些已经学过了 编写时要注意什么 )

  (7)读:6的乘法口诀(1分钟即时记忆)

  2,运用——提高(在计算中提高)

  (1)把口诀说完整:

  三六( ) 六九( ) ( )六二十四

  五六( ) 二六( ) 三( )十八

  六六( ) 六八( ) ( )九五十四

  (2)视算:

  第一组:6×3= 6×8= 9×6= 6×7=

  5×6= 6×2= 6×6= 6×10=

  第二组:18÷6= 42÷7= 24÷4= 60÷6=

  6÷3= 48÷8=3 0÷5= 36÷6=

  (3)根据乘法口诀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六七( ) ( )八四十八

  ( )÷( )=( ) ( )÷( )=( )

  ( )÷( )=( ) ( )÷( )=( )

  (4)笔算:P48/5 (读第3列)

  明确先乘再加,减

  看题编图 6×7+3 6×4-3

  3,看图说话

  每盒蜡笔有6支,买( )盒,里面一共有几支

  三,练习提高

  思考——拓展(在应用中建构)

  1,兔妈妈与小兔拔了18个萝卜,平均分成6堆,每堆有几个萝卜

  (1)怎样想 (2)怎样列式计算

  2,红气球有54个,蓝气球有6个,红气球是蓝气球的几倍

  (1)有哪两个量

  (2)哪句是关键句

  (3)读一读,怎样想

  (4)列式

  3,看图列式:(1)怎样看 (2)怎样想 (3)怎样算

  4,拓展:

  (1)6=( )÷( )=( )÷( )=( )÷( )=( )÷( )

  (2)每盒放6个乒乓球,装了7盒,还多了5个,原来一共有几个乒乓球

  四,总结归纳: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课后反思:

  求谁是谁的几倍用除法学生还不熟练。

  以上为小闹钟教学设计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小闹钟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对期中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使学生掌握数据筛选、数据排序、分类汇总的基本操作。

  2、 能力目标: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对期中考试成绩统计分析,培养学生运用EXCEL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情感目标:以小组活动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意识,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关系,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 根据条件筛选数据。

  2、 多种关键字数据排序。

  3、 分类汇总。

  [教学难点]

  分类汇总。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是让学生学会用EXCEL对数据进行筛选、排序及分类汇总操作。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通过对学生提出一个熟悉而又感兴趣的任务,用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情景中的任务产生问题,学生通过解决该问题达到对知识的掌握,不仅使学生掌握用EXCEL对数据进行筛选、排序及分类汇总操作,而且使学生更知该操作的实用性。在对任务的操作中,若学生不会的可以查看学习资源:如点击任务边上的帮助视频、看教材、上网查询(已搜集了几个网址)或者请教同学、老师。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读数据统计分析的基本操作,而且培养了他们合作精神,锻炼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任务操作结束后,请各组推选一位代表,评价本班的期中成绩情况。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评价能力及表达能力。

  [教学对象和环境]

  1、 教学对象

  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三章“表格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的初识、建立、编辑、美化工作表。

  2、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电子教室,学生一人一机,能上互联网。

  3、教学准备

  课前把甲、乙、丙、丁4张其中考试成绩表(内含有8个任务)、1张高一年级学生档案表、3个帮助视频,全部拷入学生机上。如下图是甲班其中考试成绩表及8个任务布置示意图。

  1、在Sheet1数据列表上筛选出“”“总分” 高于650的记录。

  2、将以上筛选结果复制到Sheet2中,并将Sheet2重命名为“数据筛选”。

  3、在Sheet1中清楚筛选结果。

  4、在Sheet1中,按“性质”为主关键字升序、“总分”为次关键字降序排序。帮助视频1

  5、将以上排序结果复制到Sheet3,并将Sheet3重命名为“数据排序”。

  6、在Sheer1中,按“性质”为分类字段分类汇总出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的平均分。 帮助视频2

  7、单击分级显示区域的加号、减号,熟悉显示或隐藏明细数据。

  8、将Sheet1重命名为 “分类汇总”。帮助视频3

  甲班期中考试成绩表

  学号 姓名 性质 性别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政治 历史 地理 总分

  1 陈佳佳 1 女 102 107 111 86 63 72 83 84 708

  2 徐芸 2 女 95 100 104 78 61 67 76 79 660

  3 苏胜军 2 男 98 104 102 82 62 62 74 57 641

  4 童安信 2 男 104 87 64 84 50 75 80 78 622

  5 王霞 1 女 116 94 102 71 67 72 77 59 658

  6 徐志通 1 男 84 121 110 79 63 67 74 60 658

  7 邹凌燕 2 女 100 92 110 71 48 77 82 65 645

  8 汪忠飞 2 女 102 89 130 82 76 56 72 41 648

  9 刘银峰 2 男 100 117 99 77 64 48 70 66 641

  10 徐永兴 2 男 92 124 95 92 78 60 67 77 685

  11 杨胜 1 男 91 77 100 88 76 64 61 83 640

  12 周丽君 2 女 97 103 113 74 54 64 70 53 628

  13 曹灵君 1女 107 86 107 71 51 69 72 68 631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向学生展示“高一年级学生档案表”。教师问:同学们,你们能在一分钟将这张“高一年级学生档案表”中的非团员的男同学从“Sheet1”复制到“Sheet2”吗?同学们经过这堂课的学习就能办到。 1、集体回答。2、思考。

  1、通过一个学生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活跃学生的思维。

  2、 引入新课。

  创设情景和布置任务

  自主性学习教师巡回指导并及时解决存在或出现的问题。教师提醒学生在统计分析过程中遇到问题都可以点击任务旁边的帮助视频、看教材、上网查询(已收集了几网址)或者请教同学、老师。老师组织同学互相帮助。 1、根据具体任务开始操作。2、作过程中共同探讨,发扬互相合作精神。3、自己通过帮助文件学习、讨论解决操作过程的问题。 1、 培养学生自我检查、自学能力。2、 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教师巡回指导,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并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个别进行辅导,能实现因材施教。

  教学评价 请四大组都各推选一位代表,评价本班的期中成绩情况。对评价给予肯定。 评价期中考试成绩。 培养学生评价分析能力。

  归纳小结 请同学操作将“高一年级学生档案表”中的非团员的男同学从“Sheet1”复制到“Sheet2”吗?请同学把所学知识系统总结一遍,教师予以补充。小结如下:(课件展示)1、数据排序:① 选定数据区域② 执行“数据—排序”命令③ 可选多个关键字2、①选定任一单元格②执行“数据—筛选—自动筛选”命令③复制筛选出来的数据④取消筛选状态,再执行“数据—筛选—自动筛选”命令3、①按某一关键字排序②执行“数据—分类汇总”命令③在分类汇总对话框中,设置相应的参数④取消“分类汇总结果”的状态显示,可执行“数据—分类汇总—全部删除”命令

  1、 学生操作。

  2、总结所学知识。

  3、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4、 总结、巩固、落实形成完成的知识主线。

  布置作业

  1、 下次上机将P72页的第6题完成。2、 预习第六节建立图表。 1、巩固知识2、 预习

  [信息资源及工具的应用]

  1、 浙江教育出版社《高中技术信息》(必修)第三章“表格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五节“统计分析数据”。

  2、 三个帮助视频文件。

  3、 网络资源:

  [教学后记]

  1、 该课的特色之处

  ① 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② 设置了一个情景:老师担任高一年级组长,,学生担任高一各班班主任,班主任根据年级组长的任务要求用EXCEL统计分析本班成绩,使学生在操作任务过程中,不知不觉掌握数据筛选、数据排序、分类汇总的基本操作。

  2、 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反馈,他们认为在指定的任务下学习更容易掌握知识,而且认为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真正觉得学有所用。

  2、本课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尝试。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有如下意义。

  ①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源于兴趣与需求。而任务来自学生日常的学习、工作、娱乐,是他们的兴趣、好奇及需求所在,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被调动起来了。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因此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自己掌握学习进度和主攻方向,完成相关知识的建构。

  ②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模式是一种问题推进式的教学模式,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蕴涵在任务之中,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来主动建构起概念、原理及方法等。任务驱动方式下学生必须学会发现疑问,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设想解决的各种可能方案,并探究解决的方法,才能完成任务。

  ③ 合作学习,扩展学生的思维方法

  任务驱动使学生有更多的讨论沟通机会。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得以展现,学生之间的观点、方法得以交流。学生可对照别人的观点审视自己的观点,这种相互作用可以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④ 因材施教,解决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任务驱动可以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由于任务是开放性的,对于接触计算机较少的学生,可以完成任务中最基本的部分。而对于接触计算机较多的学生,他们可以在任务完成的情况下,继续拓展。另外,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小组,使学生能够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学生之间互为老师。这样一次课下来,所以的学生都有收获,每个人都有成就,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以上为小闹钟教学设计 篇7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小闹钟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园、为、阳、因、脸、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体会作者想像之美,并仿照课文进行创造想像,用口语表达自己喜欢的太阳。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认字

  教学的主要方法:朗读、体会、感悟

  课前准备:

  歌曲录音带,文中的插图的复合图

  学生收集一些描绘四季景色的图片或照片、水彩颜料

  教学流程:

  一、激趣、想像导入

  1、放歌曲《种太阳》,边听边想歌曲中所表达的内容。

  2、学生动手画自己心中最喜欢的太阳。(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3、揭题,板书课题,指导“阳”的书写(向学生展示一笔一画认真书写的态度)

  4、读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说说初读课文时要注意哪些事项,再按所说的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

  2、检查字词的学习。

  1)出示无注音的生字,交流哪些字你课前就已认识了。

  2)小老师带读(有注音),想带读哪个就带读哪个。

  3)开火车读、齐读、抽卡片等巩固生字的字音(有注音)。

  4)集体读(无拼音),交流可以怎样来记这些字。

  (结合生字)猜字谜------熟字加、减、换偏旁等。

  5)读词语。

  3、说说“我画的\'四个太阳分别是( )、( )、( )、( )。

  三、诵读课文,说演结合,体会想像美。

  1、再读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课文多读几遍,然后读给同桌听。

  2、指名逐节读课文。(朗读的要求请同学来提一提)其他同学可不出声地跟读。

  3、以学定教,学生喜欢哪段,就指导学生研读好哪段。

  绿绿的太阳------说说炎热夏天、烈日当空时的感受

  和愿望,体会它所带来的清凉,指导朗读。

  金黄的太阳------想像秋日果园的景象,表演“落叶邀请小伙伴品尝水果”的情景。

  红红的太阳------说说“漫天飞雪”的感受和心愿,指导朗读,体会它所带来的温暖。

  多彩的太阳------交流春景,联系旧知,感悟想像之美,指导有感情地引读、赛读、齐读。

  四、指导背诵。

  1、配乐朗读,并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背下来。

  2、老师按季节顺序引导背诵。

  五、巩固识字。

  六、指导书写。

  1、读一读每一个字,分别给“园、脸”组一个你最想组的词语。

  2、给“因为、阳光”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看谁说的通顺、流利。

  3、先认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在书上仔细书写生字。

  七、口语交际。

  1、给自己收集的资料选一个合适的太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仿照课文,联系课前所画的太阳,说说“我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太阳,我是怎么想的?”

  八、布置作业。

  以上为小闹钟教学设计 篇8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小闹钟教学设计》全文内容,如《小闹钟教学设计》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小闹钟教学设计》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小闹钟教学设计》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