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 > 教学课件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体育《运动前后的饮食卫生》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体育《运动前后的饮食卫生》教案

时间:2023-04-30

  当今的社会为“信息化的社会”,通常我们会接触到写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体育《运动前后的饮食卫生》教案文案写作需求,对于《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体育《运动前后的饮食卫生》教案》格式不熟悉、无从下笔、写作不得要领、文案方向易跑偏的朋友,不妨一起来参考本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体育《运动前后的饮食卫生》教案》是怎么写的吧。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体育《运动前后的饮食卫生》教案 篇1

  运动前后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多种方法观察运动后身体变化的现象,并进行条理化的记录。

  2.能根据自己的发现整理出可进行研究的问题。

  3.知道我们的身体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发生的变化。

  4.关注运动、关注人体健康。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学生校园运动的图片或录像,并为每组学生准备简易的听诊器。

  2.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参加运动后身体变化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学校里,我们经常做各种各样的运动如做操、跑步、打球、做游戏…

  我们的身体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有哪些不同的感觉呢?

  二、新授

  1.引导学生交流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的体验。

  (1)教师出示校园中常见的活动图片或录像,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校园里经常参加哪些活动。

  (2)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概括活动的意义并引入主题: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有哪些感觉?

  (3)教师出示教材主题图,指导学生交流运动后的多种感受。

  (4)教师提出问题:“这些不同的感受说明了什么?”充分让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

  (5)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作出正确的归纳:运动前后的感觉不同,说明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变化。

  2.讨论能用哪些方法观察运动后身体发生的变化。

  (1)学生分组讨论

  (2)小组交流讨论得出观察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方法做小结。

  (4)教师强调指出:只运用我们的感官来观察可能不准确,不全面,往往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或仪器来观察才能更全面、更准确地获得身体的变化情况。

  3.组织学生体验。

  (1)组织学生在室内或室外进行一些活动量较大的活动,并强调有关安全。

  (2)学生运用上一项活动中交流的方法,相互观察运动后身体发生的变化并作好记录。

  项 目 运动前 运动后

  呼吸频率 平缓、匀速 急促、加快

  心跳(次/分) 75次左右 80次以上

  脉搏(次/分) 75次左右 80次以上

  (3)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

  4.交流记录中的发现,整理可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学生交流 (2)教师整理归类。

  以上为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体育《运动前后的饮食卫生》教案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体育《运动前后的饮食卫生》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运动与大脑保健的关系

  2.能针对服务于大脑保健的各种校园运动和游戏,提出活动注意事项。

  3.能主动参与讨论和交流意见和建议。

  4.关注自己肌体的健康,乐于参加健康、安全的课间活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演示勇的大脑分工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知道运动与呼吸、运动与心跳、运动与脉搏都有着一定的关系,那么,运动与大脑有没有关系呢?它们又是怎样的关系呢?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适量运动与大脑的关系

  (1)在课间,同学们经常开展哪些运动与游戏?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课间不休息,继续学习,再上课时有什么感觉?

  课间适当活动,再上课时又有什么感觉?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3)做好记录。

  2.引导学生阅读小资料,进一步认识运动与大脑的.关系

  3.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是不是在课间活动量越大,对我们的学习与大脑保健越有好处?

  4.指导学生课间开展运动和游戏时,注意文明、健康、安全。

  (1)人的学习、运动等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大脑,校园里的各种运动与游戏,既能锻炼身体,培养兴趣爱好,又是大脑保健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是,大家在课间活动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2)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讨论意见。

  (3)教师归纳整理

  运动或游戏项目要文明、健康。

  运动量不宜过大。

  要注意相关安全。

  5.本课小结

  (1)适量的运动或游戏与大脑有什么关系?

  (2)课间运动或游戏要注意哪些事项?

  二、课外实践

  先做半个小时的剧烈运动,然后坐下读书或写字,看看有什么感觉?

  以上为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体育《运动前后的饮食卫生》教案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体育《运动前后的饮食卫生》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义教课标(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3页的例1、例2及“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1—6题。

  教学设计说明:

  正数和负数的认识是过去小学数学里没有的内容。《课标》调整安排在第二学段初步认识负数。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联系温度和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学会读、写负数。因此我们认为本节课应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然后通过分类来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最后再通过寻找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来深化对负数意义的认识,促使学生有层次地认识负数。

  本节课是节概念课,根据学生学习概念的心理规律,我们认为本课中应使学生了解概念的来源,理解概念的意义,区分概念的联系,应用概念解决问题,最后再通过适当拓展,提升数学化的程度。因此,我们精心安排了以下四个层次的活动:

  1.从“生活事例”引入——了解负数的来源。

  一开始即创设说天气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背景,促使学生积极广泛地参与讨论学习,

  2.由“相反关系”展开——理解负数的本质。

  顺接着课始”看温度计渎气温”这一问题情景,从三大城市的气温由高渐低相继展开。自然引出“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这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相反温度用怎样的数可以表达、区分这一问题,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过去所学的数在表达相反意义的量时的局限性,产生学习新数的需求。继而借“海拔高度”这一生活事例,用正负数来表示海拔高度,使学生再一次感知“相反的量”这一负数概念的本质意义。

  3.以“比较反思”提升——丰富概念内涵。

  本课是学生初次认识负数,为了让学生对负数的内涵与外延有完整的认识,这里通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零度刻度线,海平面等分界点,并借助直线上的点来理解接纳正数、负数与0三者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正数部大于0,负数都小于0。同时在习题中让学生体会过去已学过的数(除0外)都正数,以帮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4.用“多层练习”巩固——拓展概念外延。

  在基本练习之后利用嫦娥卫星即时信息资料来激发进一步学习探究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回到生活实际中寻找生活中的正数与负数,既与开头的生活引人情景相呼应,又为下节课进一步体验并尝试行生活中应用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作了较好的准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会用正,负数记载相反量。知道0既不足正数,也不足负数,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联想、概括,推演中,体会数学的丰富、联系以及其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渗透进行对立统一、联系发展等最朴素的哲学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事例”引入——了解负数的来源

  1.同学们,不知不觉就到了金秋时节了(课件呈现美丽的秋景图片),大家觉得我们苏州这两天的天气怎么样?(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苏州天气预报、温度计图)这个温度计上显示的是昨天的最高气温,你能看出昨天的最高气温是多少吗?

  (学生汇报过程小,引导学生了解温度计上一般有左右两行刻度以及左右两边刻度名称,左边代表摄氏度,通常用字母℃表示,一大格表示两度)

  2.据科学研究,气温在18—24℃时,人体感觉最舒服。昨天达到28℃,我们就感觉热了。猜想:从现在往后,温度计上的红色酒精柱会怎样变化呢?

  (设计意图:气温变化是学生生活中每天都会面对和感觉到的自然话题,将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始,自然,贴切,能够吸引学生的广泛参与、考虑到学生对温度计的认识井不是非常熟悉,先单独安排一个看温度计的插曲,为后面新知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由“相反关系”展开——理解负数的意义

  (一)教学例l,初步认识负数。

  1.老师也是一个非常关注大气变化的人,几乎每天都要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有一次我记录了三个城市的最低气温。第一个是东方大都市上海(出示温度计图),你能从温度计上面看出当天上海的最低气温吗?

  2.第二个城市是江苏的省会南京(出示温度计图),你能从温度计上面看出南京的最低气温吗?这个温度比上海的气温怎样?

  3.第三个城市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北京的气温通常要比上海和南京怎样?学生提出猜想后,出示温度汁图,让学牛说出北京气温”零下4℃”。

  4.刚才二个城市的最低气温中,非常巧,南京正好是0摄氏度。而上海超过了0摄氏度,是零上4摄氏度;北京却低于0摄氏度,是零下4摄氏度。这是一组相反的量。大家能想出巧妙的方法来记录这两个相反的气温吗?

  5.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设想,老师选择性板书:+4℃或4℃,-4℃等,并讲解负号,正号以及它们的读写。

  6.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数表示各地的气温:

  当天我还记下了几个城市和地区的最低气温,(分别出示西宁、哈尔滨、香港等城市温度计图)你能用这样的方法分别写出它们的最低气温吗?

  (2)小小气象记录员。

  我们一起来当气象记录员,一边听天气预报,一边记录气温。课件演示:赤道零上40摄氏度,北极零下26摄氏度,南极零下40摄氏度。

  (设计意图:在引入负数这一环节,顺接着课始“看温度计读气温”这一问题情景,从祖国三大城市的气温由高渐低相继展开,教学流畅,衔接自然。而“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这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相反温度用怎样的数可以表达并区分?这一问题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过去所学的数在表达相反意义的量时的局限性,产生学习新数的需求,而且促使他们借助生活经验联想到在“4”这个数前添加不同的符号表达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

  (二)教学例2,深入理解负数。

  1.(显示珠穆朗玛峰图)谁知道它有多高吗? (8844米)这个高度是从哪儿到上顶的距离呢?

  (学生回答后,在添加8844米前面添加”海拔”,并在图上添加一条海平面的水平虚线)

  2.世界上也不是每个地方都比海平面高的,比如,我国的第五大盆地——吐鲁番盆地,就低于海平面155米(接在珠穆朗玛峰图旁边出示盆地图)。

  大家能从刚才表示气温的方法受到启发,也用—种比较科学的方法来表示这两个海拔高度呢?(板书:+8844米 -155米)

  3.模仿练习。

  课本第6页“练习一”第1,2题。

  4.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看到,在表示气温时,以0℃为界,高于0℃时用正数表示,低于0℃时用负数表示;在表示海拔高度时,以海平面为界,高于海平面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用负数表示。

  (设计意图:用正负数来表示海拔高度,是学生对相反的量的再一次感知。由于前面有对气温认识的基础,所以本环节力求利用前面学习中获得的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经验和范式,在突出“以海平面为界”这一基准后,就让学生尝试解决。学生在先前经验的作用下,容易想到“高于海平面为正、低于海平面为负”的计数规则。在深层次上把握了负数产生的背景和计数的要领与方法)

  三、以“比较反思”提升——深化概念的内涵

  1.我们用这些数分别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以及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课件同时呈现:温度计和海拔高度图,其中0℃和海平面用红色线标出)

  2.观察这些数(课件出示),你能把它们分类?按什么分?分成几类?小组讨论。小结:像+4,40、+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7,-11,-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3.讨论:0属于正数或负数呢?(指导学生借助网络在设置的讨论区内发表意见)

  引导学生辨析:从温度计上观察,0摄氏度以上的数都是正数,0摄氏度以下的数都是负数。海平面以上的数都是正数,海平面以下的数都是负数。

  教师借助课件观察画有箭头的轩线(即数轴),认识到:0是下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

  4.练习完成第3页“练…—练”第l题(在原题中增加0)。

  提问:

  (1)0为什么不写?(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观察这些正数,你发现了什么?

  (我们以前学过的除0以外的数都是正数)

  5.出示“你知道吗?——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 国家”。(学生自由浏览网上资源)

  (设计意图:本课是学生初次认识负数,为了让学生对负数的内涵与外延有完整的认识,这里将温度计、海拔高度图同时出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零度刻度线、海平面是分界点。让学生很好地借助直观情景来理解接纳正数,负数与0三者间的关系。同时在习题中注意让学生体会过去已学过的数(除0外)都是正数,以帮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四、用“多层练习”巩固——拓展负数的的外延

  1.基本练习。

  每人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并进行交流:读出所写的数,并判断写的是否正确。

  2.对比练习。

  选择合适的结果填在括号内:

  20××年,我国发射成功的嫦娥卫星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为()以上,而背阳面却低于(),但通过隔热和控制,卫星舱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保证了卫星能够正常开展探测工作。

  ①21℃②100℃③-100℃

  3.应用练习。

  (1)“生活中的负数”信息发布会。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也可以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

  随后课件配合出示有关图片。

  (2)小结:像零摄氏度以上与零摄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存入和取出,比赛的得分和失分,股票的上涨和下跌等等都是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4.拓展延伸。

  调查自己家一个月的收入、支出情况,并作好记录,记录后对数据进行分析,把自己的感受与家人说一说,用数学日记记下自己的感受及开支建议。

  (设计意图:这里的练习安排富有层次和变化:第一题注意充分挖掘习题功能,在展示学生个性化表达的同时,丰富学生对负数的认识,巧妙引出正数和负数的对应关系,体会正数和负数是无限的;同时巧妙地引出数轴,为学生升入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作了很好的渗透:第二题利用嫦娥卫星即时信息资料,既是知识的应用,又是思想的.熏陶。第三题,进一步让学生回到生活实际中寻找生活中的正数与负数,井采用网络信息发布的形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既是与开头的生活引入情景相呼应,又为下节课进一步体验并尝试在生活中应用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作了较好的准备)

  

  以上为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体育《运动前后的饮食卫生》教案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体育《运动前后的饮食卫生》教案 篇4

  操场是供体育锻炼用的场地,多用指学校进行体育活动和教学活动的专置场地。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八、大、入、天”4个字,认识4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打、球、拔、拍、跳、高、跑、步、足”9个生字。

  2、认识2个偏旁。

  3、能看图说句子:如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培养整体感知。

  课前准备

  本课的挂图、生字卡片、游戏时用的小型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1、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操场上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出示课题“操场上”)

  2、小朋友们看操场上多热闹啊。有这么多的人,他们也在参加体育活动呢!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吗?(出示挂图,启发谈话)

  [生讲]

  3、你能像老师一样来说一说吗?(教师示范用“操场上,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子说话)

  小朋友谁来试一试?

  [生仿照教师说话] 注意:老师要适时的给以帮助

  二、识字

  1、小朋友都知道这些体育活动的名称。老师把它们的名称都写下来了,不知道小朋友们认识不认识它们(出示六个词语“打球、拔河、派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

  [生: A、认识 B、不认识]

  2、初步感知生字:

  A、有小朋友认识它们,那么老师请他来读一读。(教师帮助正音)

  B、小朋友不认识它们,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和它们交交朋友。

  3、我们请拼音宝宝来帮帮忙好吗?(出示拼音)[生自己先拼一拼,教师在旁稍微扶一扶]

  注意:生在拼拼音时,要有多种形式,可采用小火车、小组比赛等等。

  4、去拼音认读。小朋友都会拼了,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了。没有拼音宝宝的帮忙我们小朋友还认识不认识这些词语呢?

  (请生读,齐读、小组读、个别读、开小火车读)

  三、偏旁的认识

  1、大家看着“打球的打、拔河的拔、拍皮球的拍”你发现了什么?[生讲](教师说明偏旁名称)

  2、为什么“打、拔、拍”都有这个偏旁呢?谁知道?[生讲](教师引导生做动作来理解)

  3、除了“打、拔、拍”是这个偏旁的,你看看我们的黑板上还有哪个字也是这个偏旁的?(巩固了偏旁的认识,引导学生读题目)

  4、大家再看一看“跳高的跳、跑步的跑、踢足球的踢”你发现了什么?[生讲](教师说明偏旁名称)

  5、为什么“跳、跑、踢”都有这个偏旁呢?谁知道?[生讲](教师引导生做动作来理解)

  四、游戏

  1、我们在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生齐读]

  2、小朋友现在都有些累了。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吧。先看老师是怎么来做这个游戏的。(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如何进行操作)

  3、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游戏,加强对生字词语的认识。(教师进行巡查,指导了解学生掌握生字有多少)

  4、反馈学生的游戏结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响、课、真、身、体”5个生字。

  2、认识2个偏旁。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4、会写“八、入、大、天”4个字。

  课前准备

  本课的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好多新朋友,不知道小朋友还记得不记得它们。(出示生字卡片)

  2、读(可以让学生开小火车,齐读,个别读,小组比赛,男女生比赛)

  二、引入新课

  大家已经和我们上节课认识的朋友打过招呼了,今天我们又要去认识一些新朋友了。(出示儿歌)

  三、儿歌的朗读

  1、让学生根据拼音自己先读一读儿歌。再教师范读,领读,学生跟读。(正音)

  注意:教师可以在领读的时候先一短句,一短句;再一长句,一长句;接着两句,两句;最后整首。

  2、比一比,赛一赛:个别比,小组比,男女生比。看谁读得准确、流利。

  四、识字

  1、大家看看儿歌里老师用红笔写的字,你认识他们吗?

  2、小朋友能不能根据拼音,自己先和他们认识一下?(请学生来读一读。正音。示范。领读)

  3、那老师把他们和我们上节课认识的生字朋友放到一起你们还记得他们吗?(把本课的生字都合在一起,让学生认读)

  注意:在读的时候要采用多种形式

  五、偏旁的认识

  那今天我们要认识的生字朋友小朋友都认识了。老师要问了,看着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注意:这里把生字一个一个拿出来讲解他们的部首。防止学生搞乱偏旁的名称。

  六、课后练习(读读画画)

  1、我们来看看,我们的书上还给我们小朋友列举了很多活动呢,小朋友能不能自己来拼一拼读一读。(正音)

  2、把自己喜欢的活动涂上颜色。

  七、生字的书写指导

  1、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写好笔画。注意:以上两点在操作上对生字要单个的进行

  3、比较“八、入”的异同。同:都是撇低捺高。异:“八”起笔分开,“入”起笔相连。

  比较“大、天”,“人”加一笔是“大”;“人”加两笔是“天”。

  “大”加一笔是“天”;“天”少一笔是“大”。

  4、在书上的田字格中描一描

  5、教师范写,学生临摹生字,练写。

  以上为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体育《运动前后的饮食卫生》教案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体育《运动前后的饮食卫生》教案》全文内容,如《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体育《运动前后的饮食卫生》教案》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体育《运动前后的饮食卫生》教案》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体育《运动前后的饮食卫生》教案》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