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英语沪教版教案 课件
如今信息化社会里,通常我们会接触到写一年级英语沪教版教案 课件文案写作需求,对于《一年级英语沪教版教案 课件》不熟悉、不懂如何下手的朋友,不妨一起来参考本篇《一年级英语沪教版教案 课件》是怎么写的吧。
一年级英语沪教版教案 课件 篇1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中日耳曼语族下的西日耳曼语支,是由古代从丹麦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以及德国、荷兰及周边移民至不列颠群岛的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部落的日耳曼人所说的\'语言演变而来,并通过英国的殖民活动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沪教版英语一年级上册《Playtime》教学课件 ,欢迎阅读。
教学内容:
Unit1 Lesson 2 A Look,listen and repeat.
教学目标:
1. 巩固学习有关游戏或活动的六组词汇。
2. 学习交际用语的表达Can you? Yes, I can. No, I cant.
重点难点:
学习交际用语的表达Can you? Yes, I can. No, I cant.
教学准备:
光盘,单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热身(Warm-up)
1. 师生问好。
2. 跟随录音大胆模仿说唱歌谣。
二、预习(Preview)
1. 学生听单词,举卡片。
2. 教师闪现单词卡片的一部分,让学生猜测并说出相应词组。
三、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A Look listen and repeat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主情境图,了解功能句在生活中的使用语境,体会语音的意义。
1. 让学生听录音,看情境图理解对话。
2. 学生再听录音,指认人物对话。
3. 学生第三次听录音,跟读对话。并引导学生细致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
四、语言操练
1. 师生示范:师生分别扮演Bill和Joy,表演A项对话。
2. 生生示范:教师邀请几组语言水平较好的学生示范表演对话。
板书设计:
Unit 1 Playtime
Lesson 2
Can you?
Yes, I can./ No, I cant.
以上为一年级英语沪教版教案 课件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一年级英语沪教版教案 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点四边形的概念;
(2)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理解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的特征;
(3)理解中点四边形的形状与原四边形的对角线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猜想、证明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过程熟练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2)经历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进程,发现并证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猜想、证明的探索精神;
(2)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任意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形状的判定和证明;
2.特殊平行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形状的判定和证明。
教学难点:
影响中点四边形形状的主要因素的分析和概括。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境引入
1.回顾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
2.探究1:出示问题:一块白铁皮零料形状如图,工人师傅要从中裁出一块平行四边形白铁皮,并使四个顶点分别落在原白铁皮的四条边上,可以如何裁?
(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得出解决办法)
师:你能证明吗?
生:已知:如图,点E、F、G、H分别是四边形ABCD各边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
(学生可连接AC,也可连接AC、BD)
二、探索活动
1.中点四边形的.定义: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叫做中点四边形。
2.结合引例得出结论:任意一个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都为平行四边形。
探究2:若四边形ABCD分别为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和等腰梯形,那它们的中点四边形会是什么形状呢?(四人小组探究一个特殊的四边形,说出中点四边形的形状并说明理由,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指正、鼓励)
在探究1的基础上,改变四边形ABCD的形状,使四边形ABCD分别为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和等腰梯形,研究中点四边形EFGH形状。
发现:中点四边形有矩形、菱形和正方形
归纳:决定中点四边形EFGH的形状的主要因素是四边形ABCD的边?角?对角线?……
探究3:若中点四边形EFGH分别为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则四边形ABCD是否一定分别为菱形、矩形(等腰梯形)、正方形?
(学生发表看法,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不同意见让其他同学纠正完善, 教师只做最后点评,并借助几何画板进行动态演示,得到结论)
(1)中点四边形的形状与原四边形的有密切关系;
(2)只要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 ,就能使中点四边形是菱形;
(3)只要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 ,就能使中点四边形是矩形;
(4)要使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原四边形要符合的条是 。
三、学以致用、巩固提升
1.请你设计一个中点四边形为正方形,但原四边形又不是正方形的四边形,并说出方法。
例:如右图
同桌讨论交流,在练习本上画出图形,并说出自己这样画的依据,然后小组六个人一起讨论交流本组得出的图形,对不同图形逐个探讨结论,不能得出的问老师,最后全班交流。
2.如图,最外面的矩形的面积为1,则最里面的中点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3.借助几何画板演示,体会变化的过程,提升学生思维
四、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什么问题与想法需要与大家交流?
五、课后作业
如果原白铁皮的面积为100,要求裁出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50,能办到吗?请说明理由.
以上为一年级英语沪教版教案 课件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一年级英语沪教版教案 课件 篇3
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半截蜡烛教学课件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教学难点:
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具准备: 光盘、图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23半截蜡烛
2、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教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学生交流。
4、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再次读课文,重点学习字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边读边用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并通过联系上下问或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2)检查词义掌握情况。
3、讨论主要内容。
4、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2):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大儿子杰克想结搬柴生火之际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儿杰奎林在万分危急关头借口上漏税缴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绝密、绝妙。
3、教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这样做?
4、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
5、出示句子:在你认为重要的\'句子下面画上着重号。
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很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指名朗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理清故事情节,引入编排课本剧程序。
1、学生深入读课文,弄清故事情节。
2、指导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表现故事情节。
3、指导编排课本剧。
三、第一场的编排。
1、默读课文,思考:这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应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
2、找出反映中心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3、学生交流怎样表演。
4、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布置准备工作。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默写词语。
第三课时
一、第2场戏的编排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找出表示中心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学生交流体会。
2、如果让你来演杰克,你打算怎样演?
3、其它角色怎么演?
4、继续读课文,圈出关键词语,一边读一边体会伯诺德夫人此时的心情。
5、齐读第三段课文。
二、第三场戏的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常戏的中心人物是谁?怎样来演?找出表示中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学生交流体会。
3、理解“娇声”:甜美可爱的童声。
提问:杰桂琳为什么“娇声地”对司令官说话?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学生练习杰奎琳的内心独白。
5、分角色朗读第四段。
6、教师小结。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指名学生表演课本剧,同学评议。
五、作业。
回家给父母讲讲《半截蜡烛》的故事。
以上为一年级英语沪教版教案 课件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一年级英语沪教版教案 课件 篇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第10-12页“圆柱的认识”。
学情与教材分析
《圆柱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正方体的认识及其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的。
由直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到由曲线围成的圆,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大飞跃;再由平面围成的长、正方体到由平面和曲面共同围成的圆柱和圆锥,再到单独由一个曲面围成的球,这是学生在认识上的第二次大飞跃。本节课的学习也为进一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以及认识圆锥和球打一些基础。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正方体,认识了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已见过许多圆柱体的实物,在低年级已经初步感知过圆柱,已具备学习新课的技能。但是让学生建立圆柱的表象,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又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这造成了小学生学习的困难。所以在教学中要采取直观教学,尽量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观察、摸、做、讨论等形式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表象。并采用多媒体教具辅助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展现分、拼等学生较难能理解的地方,变静为动,分散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2.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发展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观察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形的实物、事先制作好的纸圆柱模型及剪刀、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的一些物体,学生观察。
2、教师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常常看到这样的一些物体(学校中的一些实物)让学生判断,这些形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吗?
二、主动探究—认识圆柱特征
1、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
(1)在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这种形状的物体?
课件出示:鱼罐头、茶叶桶、树墩。问:这些是不是圆柱体?这些圆柱体的高低,粗细都一样吗?
师:为什么它们都叫做圆柱体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柱的认识。(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2、小组合作,认识圆柱的特征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是在引课中就让学生结合生活说一说周围有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一是让学生具有直观性,二是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习数学并不难。第三是构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些圆柱体的高低、粗细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它们都叫做圆柱体呢?学生很想弄个明白,这样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1)分组活动,让学生拿着圆柱体实物观察和摆弄,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直观操作形象感知圆柱的特征。
(2)思考并讨论下面的问题:
①圆柱的上、下两面是什么图形?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特征?
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什么?
(3)学生汇报,课件演示进一步验证
3.设置问题障碍,深化特征的研究。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圆柱是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侧面组成的,是不是任意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和一个侧面就一定能组成圆柱呢?这里有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圆和一个侧面,他们能不能组成一个圆柱呢?
圆柱的底面和侧面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手中的学具进行研究。
(1)动手操作,请同学们拿出纸圆柱形模型,剪刀等,把圆柱形模型的侧面沿高剪开,再打开,观察形状。
(2)提问:展开后得到的是什么图形,这个图形跟圆柱有什么关系?同桌进行交流。
(3)学生汇报后,利用计算机进行验证,把圆柱的侧面沿一条高逐渐展开显示成长方形,展开后的长方形再卷起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得出:
长方形的长=圆柱的底面周长
长方形的宽=圆柱的高
(4)请同学们猜想: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还可能得到一个什么图形?
(5)教师拿出一个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的圆柱。
(6)请同学们继续猜想:如果不是沿高将圆柱的侧面展开,又会得到什么图形?学生动手操作后反馈信息。
师:(课件演示圆柱的侧面展开过程)我们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就得到了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相当圆柱的高。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圆柱体与它的侧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形成圆柱的表象。]
三、运用特征,解决问题。
1、 课件显示:下面哪些物体是圆柱?
2、填空:圆柱体上、下两个面叫做( ),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 ),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 ),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得到一个( ),它的长等于圆柱的( ),宽等于圆柱的( )。
3、判断,并说明理由
①圆柱的高只有一条。( )
②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
③圆柱的侧面展开后还可能得到一个正方形。( )
④圆柱的两个底面的直径相等。( )
4、一张长方形纸,长30厘米,宽20厘米,如果把它围成圆柱状,围成后的圆柱侧面与长方形底有什么关系?这个圆柱底面周长和高各是多少。
5、拓展练习
王师傅用铁皮制成一个底面周长为15.7分米,高20分米的圆柱形通风管和一个底面周长也是15.7分米,高20分米的长方体通风管。你认为这两种通风管所用铁皮相等吗?为什么?
四、总结全课。
五、课后作业。
用硬纸制作一个底面直径为6厘米,高10厘米的圆柱体笔筒,并在其侧面绘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或写上一些格言。
以上为一年级英语沪教版教案 课件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一年级英语沪教版教案 课件 篇5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与成人相比,用药特点有明显不同。下面搜集了儿童药物剂量教学课件,一起去看看吧!
儿童药物剂量注意事项:
一、婴幼儿胃肠功能特点及用药特点
1.婴幼儿胃液呈中性,有利于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的口服吸收,所以常用。
2.乳汁虽可保护胃黏膜,减少药物的胃肠反应,但有时会妨碍药物吸收;如果在喂奶后立即服药,有时可因呕吐影响吸收。所以,一般以两次喂奶之间服药为宜。
3.小儿直肠黏膜血液循环很丰富,肛门给药后,药物可由直肠下静脉吸收,直接进入下腔静脉而不经过肝脏,可迅速达到有效血浓度和发挥药效。因此,当病儿不能口服药物或拒服药物或药物胃肠刺激反应大时,可改用栓剂直肠给药。
二、婴幼儿肝肾代谢与用药特点
1.婴幼儿肝脏合成脂肪、氧化脂肪能力低,所以在发热特别是流感、水痘发热时,不宜服用可诱发脑病合并内脏脂肪变性综合征的阿司匹林,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则没有这个风险。
2.婴幼儿全身性重病时常易并发肝功能损害,用药过多、过滥可加重药物性肝损害,甚至发生肝功能衰竭,形成药源性疾病,此时宜多选由肾脏排泄的药物以减少肝损害,应慎用或不用如利福平、克林霉素、红霉素等药物,可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3.婴幼儿细胞外液相对较多,且肾功能不成熟,药物排泄较成人缓慢,第一代头孢菌素有肾毒性,应避免使用,第二、三代肾毒性依次减弱,可根据病情由医生处方使用。
三、合理选择药物剂型和用药途径
药物治疗大多以口服为主,小儿治疗更应以口服制剂为主。对于小儿来说,溶液剂优于片剂、粉剂,特别是果味溶液,小儿乐于服用。但含糖颗粒剂次于不含糖颗粒剂。
四、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
为保证药物疗效最佳毒副作用最小,必须精确计算好儿童用药剂量。一般药效随剂量递增而加大,但有一定限度,剂量不可随意加大。
多年来,经过不断探索,得出了10多种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根据成人剂量折算
此种方法准确性不高。以成人剂量为1,根据年龄,儿童用药剂量为:
新生儿 1/18~1/14
1~6个月 1/14~1/7
~2岁 1/5~1/4
~4岁 1/4~1/3
~6岁 1/3~2/5
~9岁 2/5~1/2
~14岁 1/2~2/3
还可依小儿体重占成人体重(以50~60kg)的比例折算:
2.按小儿体表面积(㎡)折算
这种方法算得出每1㎡每天使用的剂量,最为精确,但需借助以下工具:
也可按体重求体表面积:
还可根据如下公式计算:
体表面积(m)= 体重(kg)x0.035+0.1(体重≤30kg)
=(体重(kg)-30)x0.02+1.05(体重>30kg)
再根据如下公式计算:
每日剂量=体表面积(m2)×每平方米面积每日需要量
3.按体重计算
这是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药店人都应掌握。
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x每日(次)每kg体重所需药量(体重以实测值为准)
年长儿按体重计算,若超过成人量则以成人量为限。
需要注意的是体重单位的换算,及药物说明书上标注的用量为“每次”还是“每日”。
儿童年龄的界定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的对儿童的年龄限定是0~18岁,医学界以0~14岁的儿童为儿科的研究对象。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儿科学》里把儿童年龄分为七个时期:
1.胎儿期:
从精、卵子结合、新生命的`开始直到小儿出生统称胎儿期。临床上也常按胎儿发育情况将这一阶段划分胚胎期和胎儿期。
2.新生儿期:
指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到刚满28天为止这一时期。新生儿其实是人类独立生活的开始阶段,适应外界环境能力较差,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尤其第一周新生儿为最高。
3.婴儿期:
从出生到满一周岁以前为婴儿期,这阶段小儿以乳汁为主要食品,故又称为乳儿期。这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第一个最为迅速的时期;对营养素和能量的需求量相对较高,但是消化吸收功不完善,因此消化紊乱和营养紊乱性疾病多见。基础免疫程序在这个年龄阶段完成。
4.幼儿期:
1周岁以后到满3周岁之前成为幼儿期。由于活动范围增大,对各种危险的识别能力不足,故应注意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
5.学龄前期:
3周岁后到6-7岁入学前为学龄前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较大,应注意早期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6.学龄期:
从6-7岁到12-13岁进入青春期成为学龄期。此期各器官形成(除生殖器官外)接近成人,智能发育更加成熟,是学习的重要时期。
7.青春期:
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为青春期。女孩一般从11-12岁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岁,是人生第二个体格生长高峰。此时期是学习文化和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重要时期,针对性进行青春期卫生保健,将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以上为一年级英语沪教版教案 课件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一年级英语沪教版教案 课件》全文内容,如《一年级英语沪教版教案 课件》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一年级英语沪教版教案 课件》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一年级英语沪教版教案 课件》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