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 > 教学课件 > 比例尺教学ppt

比例尺教学ppt

时间:2023-05-02

  导语: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

比例尺教学ppt 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7~2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

  学生: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小棒和小球等学具、用学具做的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画面上是什么图形?(长方形)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由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

  2、师: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

  3、师: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从主题图中找一找。(电脑抽象出长方体的图)

  师: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二、探究新知

  (一)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师介绍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长方体的面。

  2、师边指边说: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请你找出长方体的棱。

  3、指导学生观察: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用手摸摸看。

  4、师: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边说师边用课件分别演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

  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发现填在数学书中的表格里。

  提示:同学们在数面、棱、顶点的数目时拿着长方体的手不要来回转动,要想一想怎样数比较好,不重复也不遗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

  2、汇报交流,归纳长方体的特征。(课件一步步出示问题及答案)

  在汇报交流时注意: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数面、棱、顶点的个数。

  在数棱的数目时,如果学生不理解相对的棱,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相对的棱。

  (2)学生介绍长方体面及棱的特征后教师分别再用课件演示加深理解。

  (3)让学生指一指特殊的长方体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拿出学具按照表格中的问题完整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4、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探究,我们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拿出学具动手插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想想应该选用哪些小棒,怎样xx较快,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

  (2)师:在制作中你发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每一组棱的长度怎么样?

  2、认识长、宽、高。

  (1)师:我想知道做这个长方体的框架共需要多长的铁丝(出示教具),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为什么?

  师: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怎样求总棱长?

  (2)师:像这样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认识立体图形中长方体的长、宽、高。

  3、认识不同位置放置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横着、竖着、侧着摆放长方体框架,分别让学生指它的长、宽、高。

  三、练习巩固

  1、深化理解长、宽、高。

  拿出自己做的长方体,摆放好位置后,量出它的长、宽、高。(汇报后板书)

  小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因此由于长方体摆放的位置不同,大家量的长、宽、高的长度也不同,但是长、宽、高的和是不变的。

  2、填空并口答。

  3、书练习五第一题。(略)(如有学生回答困难,教师可让学生拿出实物如图中那样摆放后再回答)

  4、判断。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2)长方体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都相等。()

  (3)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5、

  若分别改变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的形状会怎么样改变?(课件分别演示)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长方体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以上为比例尺教学ppt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比例尺教学ppt 篇2

  导语:下面是小编为你分享的与朱元思书教学课件,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希望大家会喜欢。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更新吧!

  教学目的

  1、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 祖国 文字的感情,培健康的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特别地培养对语文文字的感悟能力掌握一些初步的学习方法

  3、侧重在朗读中感悟,读出情感,还要求表现出作品的音乐美

  重点难点

  1、 强调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领会内容深入体悟词语的表现力6为重点

  2、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联想 来感受语文的 力,能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有所发现骨所收获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设计

  一、 导入

  我国有优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还有壮丽山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吴均的《朱元思书》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二、读

  1、 师范读,学生听读,自读注音

  2、 生自读,点人读,齐读。

  3、 四人一组,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4、 师生互动: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解决

  三、析

  1、 指名一学生朗读课文,其它学生思考:文 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 全文是如何围绕这两句来写的?从文中找出句子说明。

  3、 边读、边找、边背、边完成板书,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异水 急 (激湍甚箭、急浪若奔)、山色之奇;

  4、 学生总结写景方法:抓景物特征

  5、 出示幅图画,让学生用课文的句子概括

  6、 联想:在学过的课文中找一找与课文的句子一样的诗文

  四:结

  1、 学生总结学习文言文方法

  2、 积累文言实词

  以上为比例尺教学ppt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比例尺教学ppt 篇3

  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幼儿数学教学课件,一起来看看吧!

  设计意图:

  我本次活动结合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电话,结合《纲要》中的主题目标,让幼儿主动的参与活动,有信心,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意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写简单的问题。

  活动目标

  1、尝试将数字进行六次不同的组合。

  2、能够熟练将数字排列成不同的号码。

  3、能积极动脑 ,树立自己解决困难的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运用数字1——6进行多次不同的组合。

  难点:能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简单的\'问题 。

  活动准备

  1、利用多媒体展示动物园图片。

  2、数字1——6,示范图一张(上面画有小猴子、小白兔、大象、大公鸡、小马、小牛)。

  3、幼儿作业纸,记号笔,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教师带幼儿听音乐进入活动室,边走边做动物模仿操。

  1、小朋友,刚才歌中唱到了哪些小动物?你的爸爸妈妈带你去过动物园吗?(请幼儿讨论交流)

  2、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参观一下动物园。(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物园图片,让幼儿对动物进行表象的了解)

  3、动物园参观完了,小朋友觉得心理怎样?可是刚才动物园下了一个紧急通知,今天下午举行运动会,可是小动物都不知道,请幼儿抓紧想办法通知他们。

  二、基本环节:

  1、讨论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由哪些数字组成的、由几位数字组成,每家的电话号码都不一样。)

  请几位幼儿说出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并比较。

  2、给小动物装电话。

  3、教师提出要求:用1、2、3、4、5、6这六个数字,数字不能多,不能少,不能重复;每家小动物的电话号码不能重复;每家小动物一个号码。

  4、出示示范纸,数字1——6,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给小动物编电话号码,教师及时给予指导。

  5、请小朋友做小小设计员,给小动物们编上电话号码。(为每一位幼儿发放作业纸)

  6、幼儿相互讨论、交流结果。

  7、请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设计结果,教师及时给予肯定、表扬、鼓励。

  三、结束环节:

  小朋友们为小动物们编上了电话号码,小动物们知道这个事情,肯定会非常高兴,现在,咱们带上自己设计的号码,去找电信局的叔叔帮助小动物装上电话,好及时通知小动物们按时参加运动会!(放音乐;开汽车)

  四、延伸环节:

  幼儿编出更多的电话号码

  教学反思:

  幼儿通过《有趣的数字》主题活动,能够运用数字1——6进行多次不同的组合,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和解决困难的能力,结合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从交流、讨论、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以上为比例尺教学ppt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比例尺教学ppt 篇4

  一、复习。

  1、口算:

  320÷40   12×5   32÷2   36÷12   450÷90   14×7

  96÷8   64÷16   560÷70   4×24   85÷5   70÷35

  2、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

  二、新课。

  1、出示一个角,请学生自己想办法量一量角的大小。

  提问:用自己手里的三角板中的角去量,你发现了什么?用不同的角去量,有不同的结果。

  (1)用∠1量,有2个那么大。(用60°的角量)

  (2)用∠2量,有4个那么大。(用30°的角量)

  (3)用∠3量,还不到3个。(用45°的角量)

  提问:为什么量同一个角的结果会不一样?

  同桌讨论,汇报结果。

  得到:为了准确测量出角的大小,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量角器就是度量角的工具。

  2、认识量角器。

  (1)拿出量角器,提问:观察量角器,你看到了什么?。

  同桌互相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说明: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如1度记作:1°,领学生读“1度”。

  追问:计量角的单位是什么?

  (2)请继续观察量角器上这个小圆点(指中心)叫做量角器的中心。(板书:中心)

  再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几圈刻度?外圈的刻度0—180是按怎样排列的?内圈呢?

  同桌互相说说。

  (3)在量角器上,从右边起,依次找出0、20、90、135

  和180的刻度线,再从左边起,依次找出这些度数的刻度线。同桌互相说说,教师巡视。

  3、角的.量法。

  书第19页,你能照样子用量角器量出下面角的度数。想办法量量已知角是多少度。

  同桌讨论。(两重合,一看数)

  两重合: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

  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一看数: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

  三、想想做做。

  1)第19页第1题用量角器量出每个角的度数。

  2)第19页第2题用量角器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并熟记。

  3)第19页第3题先估计这三个角的度数,然后再用量角器量出得数进行比较。

  得到:角的大小是由边张开的程度决定的,与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五、作业。

  补充练习。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工具:量角器

  计量单位:度“°”

  1度记作:1°

  以上为比例尺教学ppt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比例尺教学ppt 篇5

  导语:以下这篇纹绣理论教学课件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

  纹绣作为一门美容技术,虽重操作但对专业理论知识要求必须深知。没有深厚的纹绣理论知识,只知道一头脑热地操作,突发状况无法处理,后果无法现象。纹绣服务的直接对象是人,是生命,学术不专业受害的将是消费者,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更是对手术者的不负责。所以,新纹绣师们切忌学习理论知识不可以马虎。

  纹绣不仅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千遍一律的眉毛,没特色没个性,试问接受纹绣的意义何在呢?这就要求纹绣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纸上的眉眼唇设计能力,从而根据手术者的五官,职业,个性等因素设计出属于顾客独一无二的专属眉毛。 设计的好,操作生硬,纸上是一种眉毛,纹在手术者脸上的却是另一种。很明显,你的操作基础不够坚固,不能做到纹绣操作自如,不能把自己精心设计的作品做出来,那么前面的功夫无疑是白费一场。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把作品完美地呈现,就要有这样的纹绣功底,勤加练习是绝对无可避免的。

  纹绣的基本知识

  一、基本原理 皮肤笼统的来说分为表皮和真皮,其厚度根据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大约为0.212mm—0.508mm不等,眼睛部位最溥,而掌心的皮肤最厚.了解了皮肤的厚度.纹刺时进针的深度才会有把握,不至于纹得过深或过浅.表皮的最下层为角质层,紧密的鳞状细胞组成,往下依次为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和生发层,表皮没有血管,但是有很多细小的神经末梢,表皮基本是半透明状.紧靠表皮的是真皮乳头层,乳头层的是真皮层血管丛.在下是真皮网状层和皮下组织.有丰富的深层血管丛和皮下脂肪,为皮肤提供和输送营养物质。 纹绣技术实际上是一种创伤性皮肤着色,将色素植于皮肤组织内形成稳定的色块,由于表皮很薄,成半透明状,色素通过表皮层,呈现出色泽达到掩盖瑕疵、扬长避短、修饰美化的.作用。刺入皮肤的色素均成小颗粒、直径小于一微米,很快被胶原蛋白包围,无法被吞噬细胞吞噬,从而形成了标记。

  二、纹绣的常识 纹绣美容是一种创伤性皮肤着色,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纹绣美容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因此纹绣美容的操作应保证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必须有专门的器械工具,消毒卫生,还要求纹绣操作者有一定的医学、美学基础知识,及训练有素的操作技巧。环境、气氛、光线等都是与纹绣美容有关的重要条件。 清洁舒适的环境,纹绣美容实施于真皮和表皮,刺破表皮皮肤后保护功能减退,细菌容易侵入。因此纹绣美容的操作间要保持清洁、空气清新。 安静柔和的气氛,良好的气氛,可以调解好人的神经使人心情宁静、情绪稳定。纹刺时在这种环境中,可集中精力进行操作。被纹刺者在良好的环境中积极的配合,确保纹刺师工作质量。 光线适度的照明,照明是纹刺美容操作的重要条件。柔和舒适的光线,可减速少纹刺师的视觉疲劳,保证纹刺质量 必备设施:美容床和镜子。被纹刺者半躺或平躺的姿态稳定性强,有安全感,便于纹刺师的操作。镜子的作用:是让客人看效果。也是让纹刺师从镜子里看纹刺的整体效果。

  三、纹刺的要求 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纹刺美容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精力稍不集中或稍有马虎就和影响质量甚至出事故,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是安全与质量的保证。 精湛的专业技术——这是美容质量的根本。精湛的技术来源于基本功的训练,有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运用自如和得心应手。 基本功的训练标准——纹刺美容的基本功训练、首先是纹眉的基本功的训练。纹眉是纹刺的基础,是最难也是最容易的。说其容易,这个部位皮肤略厚,不象眼睛唇部皮肤那么敏感,也不象纹眼线那样有风险,说其难,眉毛的生长成根状,眉毛之间有空隙,由此而形成的虚实结构不容易表现。不但要因人而异的作出不同的眉型,还要表现出不同色调的浓淡变化,这样才能表现出自然柔和的美感。 纹刺美容基本功训练标准是:稳、准、均匀、对称 稳——工具把握稳、有把握,下针稳,不可来回晃动。 准——那里需要颜色针就落到那里,没有偏差,准确表现所需内容。 均匀——深度均匀,间距均匀。 对称——高低对称,长短对称,粗细对称,浓淡对称。

  四、纹刺操作应遵循的原则 讲究技巧、随时观察、宁浅勿深、宁窄勿宽:颜色过度均匀自然,注意对称、整体和谐。

  五、纹刺的基本程序 术前准备阶段 做好医学咨询。了解顾客的全身状况,注意询问有关病史,特别要了解有无药物过敏史及疤痕体质等。观察纹刺部位有无炎症、外伤、疤痕等情况。掌握好纹刺美容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交代纹刺的目的效果,术前应注意的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让顾客心理上有所准备,术前切不可过分夸大对容貌改善的作用。 做好纹刺部位的形态设计并征得顾客的同意,不可以随意,无原则地附和个别顾客不合理的要求。更不能盲目的追求社会上流行的时髦设计,要从长记议。

  六、操作程序 将要文饰部位的皮肤常规消毒,设计形状。 准备文饰工具,安装调试好文眉机,文眉针采用一次性无菌独立包装的针,用过即弃,色料一人一份禁止多人使用 按文饰部位的要求调配好色料。 选择好麻药及麻醉方式,用相应的针法文饰。 术后做好文饰创面的保护及消炎处理。 术后定期回访,及时发现并发症,做好预防处理工作。

  以上为比例尺教学ppt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比例尺教学ppt 篇6

  想知道初一地理下册的教学课件应该要怎么制作?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初一地理下册的教学课件,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人文环境

  亚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第一课时)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人文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人文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体现的是区域之间“差异”,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抓住“差异”这个核心去设计。

  本节安排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体验亚洲人口与其他大洲的差异和亚洲内部地域文化的差异,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课时着重让学生学会分析差异的原因,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学生情况分析:人地关系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地域文化对于好动又好奇的初一学生来说也非常具有吸引力,同时学生通过其生活环境、媒体报道、互联网等途径对这些内容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人口所引发的问题以及各地区文化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习俗等关系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深层次的思考,而且是初次学习区域地理的人文环境。3.课程资源分析:本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区,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已体现出本区的文化内涵,学生对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另外班级里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背景,媒体上精彩纷呈的地域文化报道等都是我们可直接利用的教学资源。

  【教学构思】

  1.从改变教学目标的表述形式入手,渗透素质教育新理念长期以来,传统的地理教学目标是以基于认知的“双基”为主宰,学生的情意发展、学习过程的体验及方法的学习被严重忽略。地理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整合的目标全面刷新了传统的以“双基”为主的教学目的,为地理学科的全面育人指明了正确方向。

  2.从“体验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出发,组织编制教学内容

  传统的地理教学将地理课程视为学校的一门课,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被强化,使地理课堂变得封闭、孤立,使之与活生生的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人文世界日益疏远,使学习者难以感知地理的魅力,难以体悟地理的价值。而地理新课标明确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地理课”,为此我设计了二个课前准备活动:一是将P11活动2设计成游戏方案;二是由同学自由组合,以艺术家、人类学家、文化学者、建筑学家、服装设计师等身份组建考察团,在网上模拟“南中国海——地中海”这条线路去考察,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并选取最感兴趣的内容,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目的是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地理与现实生活的息息相关,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内需和创造力。

  3.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设计教学活动地理新课标大力倡导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及协作精神,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师生和谐互动的引导者,即学习共同体中“平等的首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必要的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情趣动机,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求索反思。为此我安排了本节课的教与学活动:①课前准备 ②游戏、质疑、问题整合 ③表演 ④反思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图、计算,了解世界和亚洲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并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净增加数间的关系,理解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通过活动了解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初步掌握收集信息资料的方法。

  3.通过游戏和网上考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将座位安排成马蹄形,以便开展学习活动。

  2.自由组建学习共同体,进行游戏和考察活动。

  3.游戏、质疑、整合问题。

  4.表演、反思。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在考察、游戏、问题解决、反思的过程中感悟到亚洲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产生的压力,体验到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魅力,提高艺术鉴赏力。

  2.通过游戏、网上考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学会从分歧中尊重别人,从而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及处理

  重点:“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难点:理解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造成的压力,理解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突破:通过课前考察、游戏、合作、直观的资料感悟体验。

  三、教学方法体验、反思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师 生 活 动

  教学提示与建议

  [复习提问]1、亚洲的地形有何特点?

  2、地形如何制约河流的流向?

  3、亚洲的气候具有什么特征?

  [导入新课]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之下,亚洲的人们怎样生活呢?

  [显示]亚洲不同地区民族服饰

  [猜一猜]根据第一节所学习的亚洲自然环境的特征猜一猜它们分别分布在亚洲的哪些区域?

  [讲解]服饰为单一薄裙———分布在亚洲南部、东南部的热带地区;

  服饰为白色裹物———分布在太阳辐射强烈的西亚地区;

  服饰为各式长袍—分布在气温年较差大内陆地区(上身袖管穿脱方便);

  服饰为皮衣皮靴———分布在寒冷的亚洲北部。

  [小结]很显然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环境深深地影响着人文环境。

  [解说]人文环境常指人口、经济、城市、建筑、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等。

  [承转]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亚洲的人口情况,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人口的一些情况,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从哪些方面来了解人口状况的?比如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和死亡率有什么关系?人口密度是怎么计算的?世界上哪些地区人口特别稠密?

  [读图]6。13“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和图6。14“20××年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提问]1、20××年世界总人口数是多少?(60。55亿)

  2、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数是多少?(12。95亿)

  3、目前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几个?(10个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日本、尼日利亚)其中亚洲有几个?(6个)分别是哪些国家?(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活动]1、按人口数多少,给各大洲排队(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州)

  2、按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各大洲排队(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州、北美洲、欧洲)

  3、按19××----20××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平均为1。3%),计算20××年亚洲的净增人口数和世界净增人口数;看看世界每增加100人,其中有多少人在亚洲?

  [提示]20××年世界人口总数х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净增人口数(60。55亿*1。3%=0。79亿),所以20××年世界净增人口0。79亿,而亚洲20××年人口总数36。8亿*1。4%=0。52亿,所以每增加100人中有66人在亚洲(0。52/0。79*100=66)。

  [小结]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板书]一、亚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提问]1、我们刚才用了哪些方法说明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在世界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自然增长率)

  2、我们还能想想其他方法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吗?(亚洲的人口密度)

  [讨论]分组讨论亚洲的这些国家人口为什么这么多?(从气候、地形、历史、经济角度分析)

  [讨论]亚洲这么多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

  [展示材料]人口拥挤、开垦山坡、水土流失、庄稼枯萎等。

  [小结]人口过多会导致资源不够用,从而又转化为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压力,甚至对环境产生破坏作用,还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同时又是资源的消费者,只有处理好这两者的辨证关系,人类社会才会顺利进步。(即要理解“两只手”和“一只口”的关系)

  [阅读]材料“亚洲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

  [填图]根据阅读材料按因果关系填入框图中

  A、要求增产粮食 B、开垦坡地和干旱地带

  C、粮食产量下降 D、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加重

  E、恶性循环 F、土壤肥力下降

  [思考]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怎样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呢?

  [提示]造成这种恶性循环的根本问题是人口的过快增长,解决途径包括控制人口增长和依靠科学技术等。

  [绘图]学生绘制良性循环图

  [活动]以“亚洲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席”的身份,组织小组讨论对亚洲人口发展的建议,站在全球角度,体验人口问题的紧迫性,并推选代表发言。

  反馈练习:课课练8—10页

  课后作业:1、请大家交流收集的材料,写一篇关于“由于人口众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的小论文。

  2、搜集有关亚洲各地区的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等图片、资料。

  反思

  教师点评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探索精神等,引导学生从本节课的学习中质疑,将学生的问题整合到分析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为激励学生课外探究和下节课学习做好铺垫

  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得最好的过程、最喜欢的环节和收获最大是什么?学生自由质疑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 人文环境

  多样的地域文化(第二课时)

  课程标准: 1、让学生了解亚洲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

  2、读图说出世界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分布及形成原因。

  3、使学生知道各地区的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风俗有密切的联系。

  4、知道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并理解不平衡的原因。

  5、了解三类产业的划分。

  教学重点:1、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2、地域文化差异的自然条件和民族风俗。

  3、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教学难点:1、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2、地域文化差异的自然条件和民族风俗。

  3、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活动法

  师 生 活 动

  教学提示与建议

  [多媒体]景观图P13图6.17学生观察5秒钟后遮蔽并多次重复提问:看到了什么?

  [小结]人、帐篷、骆驼;人穿长袍、帐篷在沙漠上、骆驼是单峰驼。

  [提问]人为什么穿长袍、为什么居住帐篷、人们如何生存、此地在哪里、当地的自然环境如何?

  [归纳]沙特阿拉伯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旱。由于气温很高,他们身着宽大的袍子,便于散热。干旱的草场适于发展畜牧业。牧人们采取游牧的形式,所以他们需要居住帐篷。

  [讲述]分析一幅图,要观察人们的服饰、居住环境、交通工具、生活方式等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教师出示]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什么联系?

  [探究]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讨论13页图6。17的2——6幅图所反映的当地文化状况,选代表发言。

  [活动]完成14页活动1

  [承转]由此可见,各地区的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自然环境适宜的地方,就成为了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阅读]材料“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

  [提问]有哪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

  [回答]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地区。

  [提问]这三个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读图]分析三地区气温、降水、地形和土壤,进而说明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小结]都位于北半球温带的南部、亚热带和热带的北部,也就是既没有过于寒冷的地区,也没有过于炎热的地区;从降水来看,既没有极度干旱的沙漠地区,也没有极度湿润的雨林地区;从地形来看都位于大江大河的冲积平原上,而且土壤肥沃。

  [提问]这一切都是巧合吗?说明了什么?

  [回答]不是,说明人类的文明同自然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所收集的亚洲不同国家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情资料。

  服饰

  [展示]四幅图片

  [提问]这分别是哪些国家的传统服饰?

  [回答]中国的中式服饰、印度的纱丽、日本的和服、西亚地区的服饰。

  [提问]西亚的服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回答]颜色大多是白色, 头上缠着头巾,因为这里气候炎热干燥,白色可以反射阳光,头缠围巾可以阻挡风沙。

  [提问]和服与中国哪个朝代的服饰相似?为什么?

  [回答]与唐朝相似。当时唐朝很强大,日本曾派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两国文化不断交流。

  [提问]中式服饰这张图片拍摄于什么场合?

  [回答]APEC会。

  [讲述]各国领导人穿上中式服饰,感受东方文化韵味。今年中国许多城市出现中式服装热,你怎么看待这一文化现象的出现?

  [回答]中国去年有四大盛事,人们穿着民族服装表示庆贺。

  [提问]通过以上的学习,请同学们总结文化与哪些因素有关?

  [小结]受自然、历史、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饮食习俗礼仪

  [活动]各国不仅在服饰上呈现多样性,其饮食习俗礼仪更是异彩纷呈。下面我们搞一个活动,男女接力比赛,说出各国具有特色的饮食习俗和礼仪。规则:不用举手,想好就站起来回答,男女交替进行。

  [讲述]刚才同学们谈了很多,老师也想和大家交流,日本茶道发源于中国,但为什么在日本得到了很好的延续?

  [提问]大家有没有亲戚在日本企业工作的?他们有什么感受?

  [回答]工作压力大,很累。

  [讲述]为了消除紧张和压力,人们通过品茶来体味人生的宁静和祥和。可见,一种文化现象的出现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建筑

  [讲述]我们说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劳动的全部成果。它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它体现一种思想,具有象征性。而各国的建筑正是这种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展示]民居图片

  [讨论]1、这是哪些地区的民居?

  2、各有什么特点?

  3、请解释原因。

  [回答]东南亚的高脚屋,结构分为上下二层,便于通风散热防潮,因为这里炎热多雨;西亚的传统民居墙厚,窗户小,可以阻挡阳光照射和风沙,因为西亚炎热干燥;印度尼西亚巴东镇建筑屋顶呈牛角状,便于雨水排泄,因为这里多雨。

  [讲述]我们出去旅游都喜欢参观各地名胜古迹,下面老师带大家到亚洲各地转一转。

  [展示]图片

  [提问]我们参观了哪些名胜古迹?

  [回答]中国的长城、故宫、兵马俑、天坛;古巴比伦古城;柬埔寨的吴哥窑;印度的泰姬陵。

  [补充]还有韩国的国宝级财产佛国寺、泰国的素可太泰护国寺、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用石头书写的关于宗教文化和文化的书籍,是目前最大的佛教殿堂。

  [讲述]大家请看这两张图片,越南古都顺化的太和殿和皇城,其建筑风格与哪国相似?

  [回答]中国

  [讲述]这是老挝的凯旋门和故宫,其建筑风格有什么特点?

  [回答]溶入了欧洲建筑风格。

  [归纳]可见从这里体味到文化的交融性。

  [讲述]这是犹太教的哭墙,每到星期五,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可以到这里祈祷。画面上的人物是沙龙,你想对他和巴以局势说些什么?

  [回答]不要以暴制暴,应相互尊重和理解,让人民过上和平的生活。

  [讲述]好,这些名胜古迹大多都被收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展示文化的窗口有很多,其中也包括艺术和体育。请说出各国具有特色的艺术形式和体育运动。

  [回答]比如中国的书法、京剧、武术;日本的相扑等。

  艺术和体育

  [提问]哪位同学练过书法:中国书法讲究什么?谁会唱京剧?给大家唱一段。

  [展示]图片,以讲解员的身份给这些图片配上解说词,或者是个人才艺亮相。

  [总结]刚才老师和大家进行了一次文化探访活动,体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 风情,我们了解各国的文化差异,是为了各国的文化更好地交融与传播。我们应尊重各国的文化,使文化成为各国友谊的桥梁,使文化成为人类永恒的财富。

  [提问]亚洲有多少种文化?(如华夏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恒河文化、阿拉伯文化等)这些文化有无高低优劣之分?

  [回答]有很多种,这些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提问]目前世界上是否存在歧视其他民族文化的现象?

  [回答]存在。

  [提问]这种现象的结果怎样?

  [回答]不利于国家之间的交往,甚至发生恐怖事件或战争。

  [提问]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不同文化的共存问题?

  [回答]每种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都有其特点和存在价值。

  [提问]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其他文化和民族?

  [回答]理解和尊重。因为理解和尊重其他地域文化是实现同其他国家友好往来的基础,也是新时期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速对外开放的要求,所以人们在出国之前,都要在了解国家风土人情的同时,尊重其他文化差异。

  [提问]如果一周后要到某国去,那么,你这一周将做哪些准备?

  [承转]展示图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工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教育科技水平、建筑、服装等方面的图片。

  [提问]这两幅图片有什么区别?

  [回答]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提问]为什么不同呢?

  [播放]印度建国前经济状况的影视素材。

  [回答]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独立前经济贫困,工业落后,基础薄弱,这样就给建国后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

  [提问]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

  [小结]历史条件

  [播放]新加坡、韩国、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势素材: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推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尤其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提问]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

  [小结]社会条件。

  [播放]波斯湾沿岸国家石油生产和出口的影视素材:沙特阿拉伯热带沙漠国家,工农业生产不发达,却成为亚洲较富裕的国家。

  [提问]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

  [小结]自然条件

  [展示]某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有关材料

  [找出]影响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是受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条件的影响的,各国要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并结合世界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大环境来确定其经济发展战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亚洲,少数国家是发达国家,如日本;而大多数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即使同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差异也很大

  [活动]将图6。18亚洲部分国家19××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按从大到小排序。

  找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美元和低于500美元的国家。

  估算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产值是尼泊尔的多少倍?

  说一说亚洲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

  看看中国在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处于怎样的水平?

  [学生小结]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美元的国家是日本、新加坡、以色列,低于500美元的国家有印度、蒙古、孟加拉国、越南、尼泊尔;2、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尼泊尔的154倍;3、亚洲各个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较大。较高的发达国家有很少,如日本;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差异也很大。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新加坡达到30170美元,尼泊尔仅为210美元,前者是后者的144倍;4、中国在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讲述]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经济发展还有困难。我们既不可因成绩巨大、水平提高而盲目自大,也不可因还有差距、道路曲折而妄自菲薄。我们应立足现实、脚踏实地、因地制宜、缩短差距。作为中学生我们肩负着昌盛祖国的重任,一定要练就建设祖国的本领,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阅读]材料“三大类产业的划分”

  [教师]以日本为例,教给学生如何解读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三大类产业构成图

  [学生]完成P16活动2

  [显示]19××年亚洲五国国内生产总值三类产业构成(%)

  [讨论]观察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与三类产业比例之间的关系怎样?

  [小结]经济落后的国家以第一产业为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较少。现在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大多数第一产业的比重很小,第三产业的比重最大。目前我国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进第二产业,重视第一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发展经济。

  [总结]第二节主要讲授了亚洲的人文环境,其特点为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有“多样的地域文化”,存在着巨大“经济发展的差异”。我们通过大量的图表数据,分析了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使我们学会了运用资料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如何从地图和数据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亚洲是绚丽多彩的,它是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它有复杂的地形和气候,有多样的文化和民族,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让我们全亚洲人民携起手来,共同把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建设得更加美好!


  以上为比例尺教学ppt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比例尺教学ppt 篇7

  导语: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装修色彩搭配教学课件”,供大家阅读和参考。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

  室内装修色彩搭配原理:

  1、同一空间配色不得超过三种,黑白两色不算;金银色可以与任何颜色相称,金色不包括黄色,银色不包括灰白色;遵照墙浅、地中、家具深的配色原则绝不会错;摒弃用深绿色地砖进行大面积铺贴;坚决杜绝把材质不同但色系相近的材料放在一起。

  2、利用色彩的物理性能和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空间过高时,可用近感色,减弱空旷感,提高亲切感;墙面过大时,宜采用收缩色;柱子过细时,宜用浅色;柱子过粗时,宜用深色,减弱笨粗之感。

  Part1、客厅:

  客厅的颜色搭配必须要考虑客厅的朝向和家具配置,客厅朝向主要是以客厅窗户的面向而定。

  客厅的颜色搭配主要取决于客厅窗户的朝向,如南向的客厅应以白色作为主色调,而西向客厅应以绿色作为主色调。这是因为,南方五行属火,按五行生克理论,火克金为财,要保证南向客厅的财气,选用的油漆、墙纸及沙发均宜以白色为首选,因为白色是“金”的代表色,属迎财之色。西方五行属金,金克木为财,即是说木乃金之财,而绿色是“木”的代表色,并且向西的客厅下午西照的阳光甚为强烈,不但酷热而且刺眼,所以用较清淡而又可护目养眼的绿色,方为适宜。

  客厅的家具配置主要包括:沙发、茶几、组合柜和客厅饰物等。客厅方位朝向的不同,对客厅家具的色彩搭配要求也不一样,如西向客厅,就应以绿色作为主色调来选配沙发、茶几及组合柜的颜色,再决定家具的款式、规格的配置。

  Part2、卧室:

  卧室是休息、放松的空间,怎么样来提高睡眠是卧室色彩搭配的关键。卧室顶部多用白色,白色和光滑的墙面可使光的反射率达到60%,更加明亮。墙壁可用明亮并且宁静的色彩,黄、黄灰色等浅色能够增加房间的开阔感。室内地面一般采用深色,地面的色彩不要和家具的色彩太接近。否则影响家庭的立体感和明快的线条感。

  如果选择壁纸来装饰的话,炎热的夏天宜用冷色调、浅褐、浅紫罗兰、浅苹果绿、湖蓝色、蓝色,有宁静、凉爽、恬适之感;而寒冷的冬季宜用红栗、 奶黄、米黄色、咖啡色等暖色系,给人以温暖、开朗、活泼、充实的感觉。

  Part3、厨房:

  通常,厨房中能够表现出干净的色相主要有灰度较小、明度较高的色彩,如白、乳白、淡黄等,而能够刺激食欲的色彩主要是与好吃食品较接近、或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强烈刺激食欲的色彩,如橙红、橙黄、棕褐等。能够使人愉悦的色彩就复杂多了,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环境对色彩的喜好有很大的变化,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在厨房操作。

  Part4、卫生间:

  由于卫生间通常都不是很大,而各种盥洗用具复杂、色彩多样,因此,为避免视觉的疲劳和空间的拥挤感,应选择清洁而明快的色彩为主要背景色,对缺乏透明度与纯净感的色彩要敬而远之。

  卫生间在色彩搭配上,要强调统一性和融合感。过于鲜艳夺目的色彩不宜大面积使用,以减少色彩对人心理的冲击与压力。色彩的`空间分布应该是下部重、上部轻,以增加空间的纵深感和稳定感。

  Part5、书房:

  书房的色调力求雅致。书房是人们用于阅读、书写和学习的一种静态工作空间,人们要求头脑冷静、注意力集中、安宁。室内色调要求以雅致、庄重、和谐为主色调,因此选用灰色、褐灰色、褐绿色、浅蓝色、浅绿色等为宜,地面选用深色、褐色等色彩的衬料,同时可用少量字画的点缀来增加室内色彩的对比度。

  不同年龄层次与装修色彩搭配的关系:

  1、儿童。采用柠檬黄、嫩绿和红色,以此显示明快、热情,同时含有一份恬静。地板可大胆地选用红色,窗帘则用蓝色,以形成对比。

  2、青年。宜以粉色、橙色、淡蓝色为主,既柔和又轻松。倘若墙壁是红色,沙发便用鲜红或黑色,佐以新潮饰物,形成充满生机的格调。

  室内装修色彩搭配原则5

  3、中年。可以用紫色、玫瑰色、咖啡色为主,给人一种幽婉、深沉和华贵的感觉。紫色的墙壁、古铜色的书架或书柜,沙发和茶几则用浅藕荷色的,墙角佐以绿色的植物。地板最好也用古铜色,比书柜的色要更深一些。

  4、老人。以中性为主,不要太强烈,也不要太压抑。色彩不要杂乱,主要用一些温柔沉静型的色调,起到舒畅性情的作用。

  虽然如此,大家首先得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定装修色彩,这是室内装修色彩搭配最重要的原则,另外也要根据房子空间大小、格局以及整体风格而定。让自己时刻保持一个家居好心情,让家人都有家 的归属感,那就从室内装修色彩搭配开始吧!

  以上为比例尺教学ppt 篇7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比例尺教学ppt 篇8

,再次共同感受那份独特的美,提高同学们感悟赏析古代诗歌的能力。

  这几篇诗歌,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怎样去复习呢?

  二、以《观沧海》《次北固山下》为例指导赏读古诗词

  第一关、读背诗歌、把握感情:(5分钟)

  古诗词是用来吟唱的,因此,我们在把握诗歌感情的前提下,要读出抑扬顿挫的语气语调来,读出情感,读出意味来,并熟读成诵。

  读得好,背得熟:

  全班自由大声的朗读、背诵:

  ⑴ 指定2名学生背《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⑵ 组织评价。(感情基调、从节奏、轻重、语调等体现)

  如强调: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⑶ 齐背两首,检查(出示投影)

  ① 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③ 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⑷ 总结:学习语文,我们要背诵大量精美的古诗词,不断积累。这两首,犹如浩瀚的文化长廊中的一两块秦砖汉瓦,装饰了同学们的梦,使我们“腹有诗书气自华”。

  第二关:诗译内容、感知意境:(8分钟)

  (诗言志。就是说,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我们在吟咏之时,还要对整首诗歌进行对译,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去再现诗歌的内容和情景,从而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1、译读《次北固山下》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景象。

  明确:江上碧波荡漾,我正乘船向前。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2、练习:译读“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组织补充评价(一是否细看词义,正确解释;二是有适当想像联想,译出韵味和意境)

  4、老师总结:

  ⑴ 细看注释,加强积累。

  ⑵ 结合语境,联想想像。

  第三关、把握细节,解读情感:(18分钟)

  理解了诗词内容,这只是赏读诗歌的前提,面对同一景物,不同诗人笔下却是情态各异。比如同是花,白居易的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生机与愉悦,李清照却是“人比黄花瘦”的黯然销魂。为什么会如此不同呢?

  1、生谈谈当初学习这两首诗歌的时候,是怎样领悟诗人所要抒发的感情的.(从哪里体会?怎样体会的?)

  2、师总结,指导:是诗人在诗中注入的感情不同。

  (不错)老师也概括了一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初步揣摩作者的情感。

  ⑴ 知作者、明风格:

  诗歌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抒情作品,如果了解这些诗人写作的主要风格,我们在赏析时就能居高临下地品味了。

  ① 比如:

  李白:雄奇夸张 愤世嫉俗

  苏轼:一贬再贬,旷达豪放

  岑参:抒写边塞将士雄风

  ② 同学说说自己读过的曹操诗歌的风格。

  明确:

  曹操刚健雄浑,有建安风格。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龟虽寿》)

  练习:(降低难度,说说自己所熟悉的诗人的风格也行)

  辛弃疾:悲壮豪放。

  杜甫:忧国忧民,心系天下。 (沉郁顿挫)

  李清照:细腻情怀,婉约凄切。

  陶渊明:向往田园归隐之乐。 (恬淡清新)

  提示:这里有一点要强调,对作者的风格有初步的了解,将给我们带来一定方便,也应注意,所谓风格是指诗人写作的主调,并非没有例外,比如豪放诗人辛弃疾同样也写出了“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诗清新句。因此,在诗歌赏析中要视情况灵活运用。

  ⑵ 看提示,抓“诗眼”:

  ① 提示:文眼从何而来?就是从诗中的标题、背景提示、注解、诗歌的首句和末句甚至中间找。这常常会给我们理解诗词情感以重要提示。

  例如:当我们看到这样的标题《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能否从中找到感情的提示吗?

  (“左迁”一词,已暗示了诗人无罪被贬的怨愤之情。)

  ② 生说说《观沧海》中的提示语。

  (咏志)

  ③ 练一练:

  《春夜喜雨》──杜甫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之──辛弃疾

  ⑶ 品语句,悟感情:(10分钟)

  前面两点还只是把握情感的引子,体会诗中情感更重要的是“品诗句,悟感情”。诗贵含蓄,诗人之情常常是“藏于山,隐于水”,清朝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字面,悟出情感是我们跨过情感关的重点。

  那么怎么来品诗句悟情感呢?

  ① 通过对词句的品味,分析景物的特点,联想组成的画面,领悟诗词的情感。这正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方法。请同学们看,下面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当堂练习)品味下列诗句,分析诗人情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这是一个及其开阔的,气势磅礴的画面,诗人的博大胸怀就蕴含其中了。

  ② 练习:(2选1)

  Ⅰ 例:白居易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我们来分析诗中景物的特点,早飞的莺,新来的燕,初开的花,刚长的草等,皆是早春之景。这些景物连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早春出游图。作者把这些景物描写的这样优美,其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呢?――自然是喜爱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最后的两居诗恰恰印证了作者在前六行中表达的感情,而这种感情实际上就是从对景物的描写中分析出来的。

  Ⅱ 练习.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句之景:“荒凉古道,西风已起。马已疲惫。夕阳下前途一片暮色苍茫”。这些景色所组之画面,萧瑟,凄凉。这正是天涯游子孤独心境。又是一天将尽又是一年将完。断肠人却在天涯之远,故乡亲人遥不可见,抒发了天涯游子的孤独漂泊之悲,思家之苦。

  ③ 还要关注诗人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尤其是广为流传的经典名句。描写手法主要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常见的描写鉴赏角度主要有以下五种:

  指导:

  Ⅰ 侧面衬托。

  Ⅱ 各种修辞手法。

  Ⅲ 正面描写──动静结合。

  Ⅳ 正面描写──虚实结合。

  Ⅴ 正面描写──色彩的渲染。

  练习:

  请同学们就下面的诗句任选一句加以赏析:

  (指出下面几个诗句蕴含的手法,说说其你的体会)

  Ⅰ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声写静,以动衬静)

  Ⅱ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Ⅲ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Ⅳ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奇特的比喻。)

  Ⅴ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

  以上的细节品味也往往适用于名句的解读!

  我们除了抓住细节感悟情感之外,当然还要领悟一些名句所蕴含的哲理感悟了。这两首中有给你以哲理感悟的句子吗?找出来,说一说。

  总结:

  三、课堂拓展训练(8分钟)

  朗读《西江月》

  1、诗译上片(略)

  2、分析上片的表现手法(动静相映,侧面烘托)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最后,对同学们强调两点:

  第一、 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不是听几首分析就能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家平时的钻研和积累。

  第二、 任何老师和资料所讲的技巧、规律都不能死板运用。比如辛弃疾的词大部分是反映抗金爱国、反对偏安政策的,但也有表现农村闲适生活的。所以,一定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同学们,今天,老师希望能通过这节古诗歌复习课,使大家善于高屋建瓴,将知识融会贯通,树立诗歌赏读的整体意识。灵活运用方法技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我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作业布置

  按照“读──译──背──品”的过程复习第一册的古诗词。

  以上为比例尺教学ppt 篇8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比例尺教学ppt 篇9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进一步学习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看问题不能太片面,干革命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就会获得成功

  教学重点:着重理解两只青蛙的言行

  教学难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用具:小青蛙卡片、课件

  教学用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快乐大本营”的直播现场,我是快乐主播——黄华卿。首先,让我们一起喊出“快乐大本营”的口号:“快乐大本营,天天好心情!”(齐声)希望大家玩得开心,快乐到永远!

  现在,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嘉宾的到来:(鼓掌)

  嘉宾(一只戴有青蛙头饰的小朋友)从教室门外走进来,向大家做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小青蛙!你们喜欢我吗?(喜欢)大家愿意和我交朋友吗?(愿意)如果愿意,请为我鼓掌好吗?谢谢大家!

  快乐主播说:“今天我们邀请小青蛙与我们一起来进行闯关游戏,而且将累计计分,实行积分赛,你们敢不敢来?(敢!)

  第一关:拼音关

  欣(xīn) 服(fú) 终(zhōng) 夕(xī) 兄(xiōng) 弟(dì) 底(dǐ) 欠(qiàn)

  第二关:组词关(最少两个)

  欣(欣赏 欣欣向荣 欣喜 欣然) 衣(衣服 衣物 外衣 衣料)

  终(终于 终极 终年 终生) 夕(夕阳 前夕 除夕 )

  兄(兄弟 兄长 兄妹 弟兄) 弟(弟兄 弟弟 弟妹 学弟)

  井(井底 底下 底片 底细) 哈(哈欠 欠钱 欠条)

  第三关:造句关

  谁能用你组的词来造句?看谁造得好、造成得多?

  二、小结

  今天的游戏到此结束,下面我宣布:获得今天比赛的第一名是第×组的同学,获得第二名的是第×组的同学,获得第三名的是第×组的同学,他们将获得由快乐主播亲笔签名的“小

  青蛙”小卡片一张。所有参加比赛的同学都将获得“小青蛙”卡片一张,希望大家都像今天一样开心这样,这样我们的校园就会永远充满欢声笑语,我们的生活就会永远幸福美满!今天的节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光临!欢迎大家在下周的同一时刻,准时收看我们的节目!让我们一起大声喊出“快乐大本营,天天好心情”,希望大家天天开心,永远快乐!再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默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看问题不能太片面,干革命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就会获得成功

  教学重点:着重理解两只青蛙的言行

  教学难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两位朋友,你们认识他们吗?他们是谁?对,他们是两只青蛙,一只大,一只小,都住在老井里,他俩今天是来给我们讲一个故事的,你们愿意听吗?

  二、齐声朗读,感知课文

  1、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生字新词,现在我们来读一读,看谁敢读、看谁读得最棒,好不好?

  2、学生朗读并思考:你们喜欢哪只青蛙,为什么?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行间巡视,相机指导。

  三、展开讨论,深入课文

  你喜欢哪只青蛙,为什么?

  A、喜欢小青蛙的.理由:

  ①、小青蛙没有动摇自己的决心,,他沿着又滑又陡的井壁向上爬去,跌下来,又继续爬。(有坚定的信念、不怕打击)

  ②、爬呀爬,爬呀爬,有一天,终于爬出了古井。(坚持不懈、有始有终)

  ③、“我们老闷在井里,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不到外面去看看呢!”(不安于现状、敢于尝试新的理念)

  ……

  讲解①、②时,教师要利用课件相机指导,学习小青蛙的各种精神;

  讲解③时,要利用学具让学生了解在井底视线受限,是看不到外界的美景的。

  B、喜欢大青蛙的理由:

  ①、知道外面很危险,出来可能会被人类抓住,干脆在井里睡大觉(会保护自己)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思维拓展:小青蛙爬出井后能收获些什么?(学生想象回答后出示课件)

  四、课外延伸

  对照自己,想想自己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像小青蛙,有哪些地方像大青蛙?以后你决定怎么做?

  以上为比例尺教学ppt 篇9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比例尺教学ppt 篇10

  导语:音标是记录音素的符号,是音素的标写符号。下面小编分享初中英语音标教学课件,欢迎参考!

  单元音12个:

  短元音: [i] [] [] [u] [Λ] [] [e]

  长元音: [i:] [:] [:] [u:] [ɑ:]

  双元音8个:[ai] [ei] [i] [au] [u] [i] [e] [u]

  清浊成对的辅音10对:

  清辅音:[p] [t] [k] [f] [θ] [s] [tr] [ts] [∫] [t∫]

  浊辅音:[b] [d] [g] [v] [] [z] [dr] [dz] [] [d]

  其他辅音8个:

  [h] [m ] [n] [] [l] [r] [w] [j]

  the在元音前读[i],在辅音前读[],而元辅音的判断不是第一个单词,而是第一个音素,或说发音。

  如:

  the United States的第一个音素是[j],半元音,按辅音读[]

  音节

  音节是读音的基本单位,任何单词的读音,都是分解为一个个音节朗读。在英语中元音特别响亮,一个元音可构成一个音节,一个元音和一个或几个辅音音素结合也可以构成一个音节。

  一般说来,元音可以构成音节,辅音不响亮,不能构成音节。

  但英语辅音字母中有 4 个辅音[m],[n],[ng],[l]是响音,它们和辅音音素结合,也可构成音节。它们构成的音节往往出现在词尾,一般是非重读音节。

  英语的词有一个音节的,两个音节的,多个音节的,一个音节叫单音节,两个音节叫双音节,三个音节以上叫多音节。

  如:

  take 拿;ta'ble 桌子;pota'to` 马铃薯;

  pop`ula'tion 人口;congrat`ula'tion 祝贺;

  tel'ecommu`nica'tion 电讯 ;

  划分音节的方法:

  元音是构成音节的主体,辅音是音节的分界线。两辅音之间不管有多少个元音,一般都是一个音节。

  如:

  bed 床;bet 打赌;seat 坐位;

  beat 毒打;beaut 极好的; beau'ty 美;

  两元音字母之间有一个辅音字母时,辅音字母归后一音节,

  如:

  stu'dent 学生;la'bour 劳动;

  有两个辅音字母时,一个辅音字母归前一音节,一个归后一音节,

  如:

  let'ter 信;win'ter 冬天;

  不能拆分的字母组合按字母组合划分音节。

  如:

  fa'ther 父亲;tea'cher 教师;

  单词的发音灵魂是元音,掌握这一点就不难了。

  开音节&闭音节

  开音节:

  A.绝对开音节:单个元音字母后面没有辅字组的重读音节。

  如:no she he we ........

  B.相对开音节:单个元音字母后面加单个辅音字母,再加一个不发音字母e构成的重读音节。

  如:name these bike home excuse like .......

  也可以这么说:

  1. 以一个元音字母结尾的重读音节。这个元音字母在单词中发它在字母表中的音,即它本身的读音。

  如:no, he, table。

  2. 在含有一个元音字母的重读音节中,在元音字母后有一个辅音字母(r除外)与一个不发音的字母e,也是开音节。这个元音字母发它本身的音。

  如:name, fine。 闭音节含有一个元音字母,并以辅音字母(r, w除外)结尾的重读音节为闭音节。

  一般开音节后面有不发音的“e”

  闭音节:

  元音字母之后有一个或几个辅音字母(r w y 除外),这样的音节叫闭音节。重读闭音节即两个辅音中间夹一个元音,在英语重读闭音节中元音字母不是发它本身的字母音。

  以辅音字母结尾,重读部分在后面的音节。

  如:

  bag draw begin fish not cup

  闭音节可以分为:

  元音+辅音或元音+辅音+辅音

  重读闭音节要双写

  如:

  sit---sitting

  begin---beginning

  put---putting

  swim---swimming

  举两个很经典的例子:

  forbid---forbidding (重读闭音节,双写)

  prohibit---prohibiting (重读在第二音节,非重读闭音节,不双写)

  像travel这种重读不在的vel,可以为travelled,也可以是traveled

  元音:a e i o u

  辅音:b d g v r z n p m t c (k g) f l s h j x

  半元音:r y w

  重读闭音节三要素:

  1. 必须是重读音节;

  2. 最后只有一个辅音字母;

  3.元音字母发短元音

  如何识别开音节和闭音节?

  1.开音节

  1)以发音的元音字母结尾的音节。

  例:

  be,he。

  公式:辅音+一个元音

  2)以辅音字母(r 除外)+不发音的e结尾的音节。

  例:

  make,like。

  公式:一个元音+一个或几个辅音+不发音的e

  2.闭音节

  以一个或几个辅音字母(r 除外)结尾而中间只有一个元音字母的音节,称为闭音节。

  例:

  map,desk,is。在重读的闭音节中元音字母读做短元音.

  连读

  1、“辅音+元音”型连读(异性相吸)

  如:

  I’d li(ke a)nother bow(l o)f rice.

  I’m~an~English boy.

  It~is~an~old book.

  Let me have~a look~at~it.

  Ms Black worked in~an~office last~yesterday.

  I called~you half~an~hour~ago.

  Put~it~on, please.

  Not~at~all.

  Please pick~it~up.

  这里like / laik / 以辅音结尾,another 以元音开头,所以连读

  注意:

  以辅音结尾 指的是音标中的最后一个音是辅音,而不是单词的结尾,这如同u[ju:.]niversity前面的定冠词必须用a 一样。

  2、“辅音+ h”型连读

  h不发音

  what wil(l he) [wili]do?

  Ha(s he) done it before?

  Mus(t he) [ti] go?

  Can he do it?

  Should he….?

  Tell him to ask her….

  Lea(ve him) [vim].

  For him (连读这个词,会发现和forum 很相似)

  3、“辅音+半元音”型连读

  英语语音中的/j/和/w/是半元音,如果前一个词是以辅音结尾,后一个词是以半元音,特别是/j/开头,此时也要连读。

  Thank~you

  Nice to meet~you.

  Did~you get there late~again?

  Would~you like~a cup~of tea?

  Could~you help me, please?

  4、“元音+元音”型连读

  如果前一个词以元音结尾,后一个词以元音开头,这两个音往往也要自然而不间断地连读到一起。

  I~am Chinese

  She wants to study~English

  How~and why did you come here?

  She can’t carry~it.

  It’ll take you three~hours to walk there.

  The question is too~easy for him to answer.

  5、当短语或从句之间按意群进行停顿时,意群与意群之间即使有两个相邻的辅音与元音出现,也不可连读。

  Is~it a~hat or a cat?

  (hat与or之间不可以连读)

  There~is~a good book in my desk.

  (book与in之间不可以连读)

  Can you speak~English or French?

  (English与or之间不可以连读)

  Shall we meet at~eight or ten tomorrow morning?

  (meet与 at,eight与or之间不可以连读)

  She opened the door and walked~in.

  (door与and之间不可以连读)

  6、“r/re+元音”型连读

  如果前一个词是以-r或者-re结尾,后一个词是以元音开头,这时的r或re不但要发/r/,而且还要与后面的元音拼起来连读。

  They’re my father~and mother.

  I looked for~it here~and there.

  There~is a football under~it.

  There~are some books on the desk.

  Here~is a letter for you.

  Here~are four~eggs.

  But where~is my cup?

  Where~are your brother~and sister?

  但是,如果一个音节的前后都有字母r,即使后面的词以元音开头,也不能连读。

  如The black clouds are coming nearer and nearer.(nearer与and不可连读)

  音的同化

  音的同化也是一种连读的现象,两个词之间非常平滑的过渡,导致一个音受临音影响而变化。

  主要是以下三种方式:

  1、 辅音[d]与[j]相邻时,被同化为[d]:Would you....?

  2、 辅音[t]与[j]相邻时,被同化为[t∫]: Can’t you?

  3、 辅音[s]与[j]相邻时, 被同化为[∫]: Miss you

  失音(省音现象)

  由于失去爆破是失音的一种现象,摩擦音也会被失去,所以统称为失音。

  注意:

  爆破音并不是完全失去,仍然形成阻碍,把气流堵在里面,但不爆破,直接发出相邻的辅音。

  爆破音是指发音器官在口腔中形成阻碍,然后气流冲破阻碍而发出的.音。这些音有6个,即/p/, /b/, /t/, /d/, /k/和/g/。

  但在某些情况下,发爆破音时,气流不必冲破阻碍,而只是发音器官在口腔中形成阻碍,并稍做停顿,(也就是说,做好要发出这个爆破音的准备,但不要发出音来),这样的发音过程叫作"不完全爆破"。

  一、爆破音/b/ /p/ /d/ /t/ /g/ /k/

  1.以上任何一个爆破音后面如果紧接着是一个辅音或者半元音,那么这个爆破音将不再发音,仅空半拍就行。

  如:

  Good morning!可以发为/gu_'m:ni/,/d/这个音并没有发出来,而只是空半拍。

  doctor这个单词,本来应该发音为[dkt],但/k/音后面是辅音/t/,故/k/不再发音,即/d_t/。

  2.以上任何一个爆破音在句尾时,这个爆破音不再发音。

  如:

  Good night!最后的/t/音便不再发,整句话可读作/gu_nai_/。

  3.两个连续的爆破音在词尾,后面紧接着是辅音或半元音时,这两个爆破音均不发音。

  如:

  Picked me up.这句话中picked本来应该发音为/pikd/,但/k/和/d/均为爆破音,而且后面紧接辅音/m/,故这两个爆破音都不再发音。这句话可以发音为:/pi_mi p/。

  二、不完全爆破

  ① 爆破音中的任何两个爆破音相邻时,前一爆破音失去爆破。

  如:a bi(g) car等。

  ② 爆破音中的任何一个后接摩擦音f,h,x,sh,s,r时,前面的爆破音失去爆破。

  如:I didn'(t) say so.

  ③ 爆破音后接/t/, /d/, /tr/, /dr /时,前面的爆破音失去爆破。

  如:a grea(t) change等。

  ④ 爆破音后接/m/, /n/, /l/, /s/时,前面的爆破音失去爆破。

  如:a bi(t) more expensive等。

  三、/s/-/z/ /ts/-/dz/ /∫/-/ / /t∫/-/ d / /θ/-/ /

  ds发/dz/(类似于汉语的“子”)

  ts发/ts/(类似于汉语的“此”)

  以上任何两个音相遇,只读后面的那个音,而前面的音则省略不发。如:Who is Stone?可把前面一个/z/省掉,只读作/hu i stun /。

  四、/h/

  任何一个辅音,若后面紧跟着/h/音,那么此时/h/不发音。

  如:

  Come here!可以发作/ km i;/;

  I love her.可以发作/ai lv /。

  五、/v/

  1.此音后面若紧跟辅音,此时/v/不发音。

  如:Give me可以发音为/gi_mi:/

  2./v/+/w/时,/v/不发音。

  如:

  of water=a water

  ds发/dz/(类似于汉语的“子”)

  ts发/ts/(类似于汉语的“此”)

  失音归纳:

  (1)辅音+辅音——同性相斥

  I don’t-know what-to do.

  I need-some-more money.

  I’d like-to try on that-shirt.

  What-time is our flight-tomorrow

  (2)同类爆破+同类爆破

  相同的两个爆破音相邻时,第一个爆破音省略,只读后面的一个爆破音。

  She’s looking for a part-time job

  I’ll take-care-of the problem.

  <略音和连音同时出现>

  (3)异类爆破+异类爆破

  类似的辅音

  如:[t] –[d];[d]--[t];[k]-- [g];[p]--出现时,同样省前读后。

  What do you think?

  Sorry, I wasn’t listening.

  The boss has always been very good to her.

  We had a good time together.

  You’d better get up a little earlier.

  (4)略音 在以[t][d][k][g][p]和+以辅音开始的单词时,前面的辅音发音顿息,舌头达到发音部位“点到为止”,但不送气!在正常速度或快速的对话中,字尾有[t][d]时通常不会把[t][d]的发音清楚地念出来,而是快要念出来时,马上憋气顿息,因此字尾[d][t]的发音常常是听不到的。

  Let me try it

  Maybe he’d like to be alone now

  I might be getting a big raise this month.

  Not a chance

  Is it going to rain tomorrow?

  I hope not. I want to go to the beach.

  浊化

  1、[S] 后面的清辅音要浊化

  Discussion: [k] 浊化成 [g]

  Stand: [t] 浊化成[d]

  Expression: [p]浊化成[b]

  S后面的清辅音浊化现象归纳:

  清辅音跟着一个元音,前面又有一个 s ,无论是在单词的最前面还是中间,只要是在重读音节或次重读音节里,一般都读成对应浊辅音,

  如:

  stand, strike, speak, sky 等等,值得一提的是strike,要变成“dr”所发的那个音 (如dream中的“dr”所发的音)。

  这种组合如果后面没有元音,就不存在浊化的问题。

  如:grasp,test,desk等,仍发清辅音。

  2、美音中:[t] 在单词的中间被浊化成[d]

  如:

  Writer-- rider

  letter—ladder

  美国人和加拿大人发音为了省事,习惯清音浊化,尤其是[t]在单词的中间一定会浊化成[d], 但英国人发音不会这样,这也是英音和美音的一大区别。 了解这一浊化原则,会给听力带来一些帮助。

  弱读

  一般来说:

  实词重读,如动词、名词、副词等;

  虚词弱读,如介词、代词等

  弱读的规则一般是:元音音节弱化成 [] 或 [i]

  如:

  extract做名词时读['ekstrkt],做动词时读[ik'strkt],

  conduct做名词时读[kn'dkt],做动词时读['kndkt]。

  以上为比例尺教学ppt 篇10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比例尺教学ppt》全文内容,如《比例尺教学ppt》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比例尺教学ppt》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比例尺教学ppt》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