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性质优秀课件
导语:
小数的性质优秀课件 篇1
。3、师: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有这样的性质呢?下面进行第四个环节“验证”,完成书中做一做
比较0.30与0.3的大小
师:谁能说说0.30表示什么意思?你能在课本的正方形图中表
示一下吗?0.3又表示什么,在图中怎样表示?
生:……
师: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为什么它们大小相等,说说理由。
课件演示并小结:同学们说的很好,我们再一起用图形验证一下。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请各组四号回答。
A、左图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表示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取这样的3份用分数表示3/10,用小数表示0.3)
B、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表示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取这样的30份用分数表示30/100,用小数表示0.30)
C、从左图到右图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份数变了,正方形的大小和阴影面积的大小没变)
D、说明 0.30=0.3,只是它们的意义不同.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通过动手操作验证得出这个性质,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
以上为小数的性质优秀课件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小数的性质优秀课件 篇2
一、导入
1、板书:机器人 师:同学们,大家都来说一说自己对机器人有哪些了解。
2.(板书:果园机器人)让我们来大胆地猜想一下果园机器人是什么样子的、会干哪些活。
师:很好,你们对果园机器人已经有了一点点了解,这节课让我们仔细地去看看果园机器人,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二、初读,交流“有趣”
1、自由读课文,读到哪儿,你觉得特别有趣?划出来,仔细地读一读。
2、交流:师:果园机器人有趣吗?谁来读一读(指名学生读句子,相机说理由,齐读)
3、师:是啊,你们觉得是有趣,而对于果农们来说,就不仅仅是有趣了。出示句子:
⑴秋天到了,果农们高兴的是 ,发愁的是 。
⑵还好,有 来帮忙,他们能 。
⑶但是,果农们不太满意的是 。
(以上几点按照顺序出示,指导学生默读课文说话,交流)
三、研读“充电机器人”句式
1、师:科学家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默读4——5小节,如果你就是吃水果充电的机器人,会怎么介绍自己呢?
2、学生默读、准备。
3、交流:果园机器人介绍会
大家好,我是个吃水果充电的果园机器人! 。
4、提高难度,用上以下句式:
有了……就……
只要……就……
5、补充资料:出示图片
6、果园机器人,你们太厉害了,你看,天空中的小鸟都在称赞你们嫩?想想他们会怎么说呢?它们会有什么问题要问果园机器人的呢?练
7、学生质疑,导向课外阅读。
8、你想发明怎样的机器人?
以上为小数的性质优秀课件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小数的性质优秀课件 篇3
思想品德,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及道德品质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件 ,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与学生一起探讨缤纷世界中多彩的生命,并引申到各种生命之间该如何相处。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体验和感悟到生命的美好与可贵。
过程与方法:
在情境式地互动教学中提高自身对生命的意义的认识;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培养那个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生命的美好与可贵,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之情,担负起人类对大自然的保护责任,确立善待自然、善待他人,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快乐的观念。
重点与难点:
理解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教材分析:
教材中的内容是让学生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进而为下一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的学习奠定基础。要让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感悟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价值理念——生命最可贵。
学情分析:
对于刚入校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对于生命还是有一定的`理解的,比如在小学三年级的科学课中就有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内容。但是学生们对于生命的可贵的认识还是不足。例如:有些学生残害小动物,取笑有残疾的同学等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种实情,对学生进行生命价值观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教学过程:
一、导课环节
给学生出示3件教具,分别是:布娃娃、瓷娃娃和草娃娃。然后问学生:“老师要送你件礼物,请你任选其一,并说明你选择的理由。”只听有位学生说:“我选草娃娃。因为它孕育着生命,是生命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精彩。”如此设计导课环节主要是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而且也非常自然地引出了课题。
二、生命精彩篇——为生命而感动
学生活动:你曾被某种生命打动过吗?请有此经历的同学讲述给大家听。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话题:从下列几种生命中选出能打动你的?⑴黄山松、⑵骆驼、⑶梅花、⑷邰丽华(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会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体会生命力的顽强,进而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世界是因为生命的存在而变得生动和精彩,初步激发起学生热爱生命之情。)
教师亮明观点:正如古诗句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让我们感受清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我们触摸壮丽;“留恋戏碟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让我们聆听喧闹;“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让我们亲近悠闲;“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让我们体味斑斓。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得如此生动和精彩。(用古诗句作小结,既营造了生命多姿多彩的意境,同时又感受到中国古诗词的独特魅力。是诗境、是意境、也是生命之精彩的再现。)
三、生命关爱篇——畅谈生命间的依存
如果这样的情景出现,你会怎么做?
当我看到有人在攀折花木,踩踏草坪时,我会;
当我看到有人在买卖野生动物或残害野生动物时,我会;
当我看到一位盲人站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进退两难时,我会;
当我在学习中由于方法不当遇到困难时,我会;
(设计此情景题是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命之间紧密的依存关系,同时此类试题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型。)
活动之后引发思考: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的人类,又将该怎样与其他生命相处呢?
师生共同感悟: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在这个世界,每一个人都应去关爱和呵护周围的生命。甚至包括我们可能注意不到的小生物。关爱生命是对每个生命个体的要求,只因为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四、生命危机篇
践踏地球的生命就是破坏人类自身的生存——由沙尘暴想到的冬季马上就要到来了,冷空气又要频繁地侵袭我们大同了,你最讨厌什么样的天气呢?
大文豪雨果说过:“大自然既是善良的慈母,用时也是冷酷的屠夫。”学生在讲出沙尘暴的种种害处之后,教师引导:引发沙尘暴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外,还有什么原因?从而引出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所导致的种种环境问题。“当你杀尽与你共生共存的伙伴,你必毁灭你生存的家园。”
五、生命挚爱篇——共同浇灌生命之树
世界会因为我们大家的努力而变得生机盎然:CCTV环保用语——保护环境,世界因我而改变。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亲手设计环保小书签,然后贴在我们的生命之树上。
(此处是板书的主要构成部分,现摘抄一二)
环保语录:
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
人类属于自然,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环境。(在此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热情空前地高涨。让学生将自己设计的环保宣传用语书写在树叶上,然后贴在前面的黑板上,不仅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而且在潜移默化当中将生命教育以思想和行为相结合的形式展现出来。属于德育教育原理中的有效方法之一。)
六、结束语
如果你能使一朵鲜花快乐,不用自己的手随意折毁它,那么鲜花也会使你快乐,在你苦闷烦恼时为你送上一束醉人的温馨;如果你能使一棵小草快乐,不用自己的脚随意践踏他,那么小草也会使你快乐,在你满目枯黄时为你送上一抹耀眼的新绿……世界上的万物是相互依赖的,生命整体是相互依存的。善待自然、快乐人类;善待他人、快乐自己。
七、布置探究性作业
以“我们身边的动植物伙伴”为主题,对本地区的植物动物物种及其生存状况进行调查,观察每个物种及每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体会生命世界的神奇,并写出你的调查结果。
八、教学反思
1.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即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体现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性、人文性和实践性。
2.教学活动的四个篇章:生命精彩篇、生命关爱篇、生命危机篇和生命挚爱篇,即自成一体,又层层递进,最后落脚到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和关爱生命的主题上。
3.通过情景题和实践探究作业两个环节,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
4.注重对课堂中生成资源的处理、把握,是活动设计中必须考虑的环节。
以上为小数的性质优秀课件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小数的性质优秀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四边形的特征。
2、通过分一分、围一围更深刻地了解四边形的特征,并初步了解各种四边形的特征。让学生明白所有的四边形有共性,同时它们也存在着个性。
3、通过分一分深刻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4、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生活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钉子板 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 出示主题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光明小学的运动场看看。你仔细看看有没有发现这里有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是图形。那你发现了哪些图形呢?
生答
2、 师: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图形,那象长方形、正方形、推拉门的形状、地砖的形状都是四边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四边形。
3、 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探究四边形的特征:
1、 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四边形到底是怎么样的?也可用你的手来比划一下。
2、 出示:你认为下列哪些图形是四边形?(图略)
3、 请学生汇报、交流
师提示: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
4、 观察、比较、概括四边形的特征:
师:好,现在大家意见一致了,确实这些是四边形(课件演示)。那请仔细观察这些四边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
5、 汇报
师引导:9号为什么不是四边形?
6、 小结,师板书。
7、 找生活中的四边形
师:生活中有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四边形呢?请学生举例
8、 围一个四边形
(1)、拿出钉子板,请在钉子板上围一个四边形
(2)、展示并问:这两个四边形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从边、角这两个特征来说。
过度:我们同学真能干,居然围出了这么多漂亮的四边形。那如果现在让你将四边形分类,你会吗?
三、感知各类四边形的.特征
1、 出示六个四边形,也请学生拿出来
2、 想一想,这些四边形可以怎么分呢?请你把分法写在纸上,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分?在分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你的尺子来比一比、量一量。 学生独立分
3、 同桌交流
4、 汇报
在汇报交流中感知、初步理解各类四边形的特征。师要解释什么是对边,什么是对角。
5、 小结
通过刚才的分类,我们知道了任何四边形都有共同的特征,也就是他们都有四个角,四条直的边;但同时各类四边形又有它自己独有的特征。那我们现在再来看看长方形和正方形,他们有什么特征呢?请学生回答,师板书。
师:那么象其他四边形如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也是有它自己的特征的。具体的我们以后再学。
四、巩固练习:
1、 围六种四边形
出示:温馨提示:(1)小组分工合作利用你们组手中的四个钉子板来围这六个图形。
(2)每个人至少围一个四边形。
(3)比一比,看哪一组分工合作得最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
(4)合作时声音要轻,不影响其他组。
2、请小组成员上台说说你们组围的六个图形有什么不同?
五、总结
以上为小数的性质优秀课件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小数的性质优秀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搭建几种不同形状的桥梁;
2.能够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对桥梁的承受力进行研究。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桥梁的基本组成:桥面、桥墩等;
2.了解常见桥梁的特点,知道桥梁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3.知道桥梁的承受力与桥的形状有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桥梁搭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桥梁建设中的作用。
3.欣赏各种桥梁,感受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各样桥梁的特点,知道桥梁的承受力与桥的形状有关。
教学难点:研究桥梁的承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课前准备
实验器材:盒子2块、纸若干张、小刀、硬币若干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谜语:(同学们,我们首先来猜一个谜语)
驼背公公,力大无穷,爱驮什么?车水马龙。(打一种建筑)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桥梁。
3.教师: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桥梁?在电影或电视里见过的也可以说一说。
4.学生回答。
5.教师:同学们能说出这么多桥,很好,说明我们平时留心看了。我们就应该这样,养成平时注意观察的好习惯。
二、新授:
(一)认识桥的分类
1.出示一组平板桥的图片,观察发现平板桥的特征。
①同学们,我们来看这一组桥梁图片。请仔细观察,这些桥在形状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②学生观察回答。
③小结:我们把这一类桥梁称为平板桥。(板书:平板桥)
2.出示图片,发现拱桥的特征,重点介绍赵州桥。
①提问:这些桥在形状上又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②学生观察回答。
③小结:我们把这一类桥梁称为拱桥。(板书:拱桥)
④教师讲述:说到拱桥,我们不得不提起赵州桥,赵州桥是我国乃至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
⑤观看赵州桥的视频录像。
5出示图片,发现吊桥的特征。
①谁能发现这些桥在形状上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②学生观察回答。
③小结:我们把这一类桥梁称为吊桥。(板书:吊桥)
6.小结:桥的大小、形状千差万别,但只有三种基本的形状:平板桥、拱桥、吊桥。
(二)探究桥的承受力与桥的形状有关
1.学生大胆猜测平板桥、拱桥、吊桥的承受力的大小。
①教师(指着板书)提问:平板桥、拱桥、吊桥,你们认为哪座桥的承受力最大?板书:承受力
②学生猜测。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这么想?你的理由是什么?
2.了解桥的基本结构:不管什么桥基本上都是由桥面、桥墩组成。 ①为了比较出平板桥、拱桥、吊桥承受力的大小,我们首先来建桥梁。(板书:建)
②同学们,我们以前有没有建过桥梁呀?今天,我们就像真正的桥梁工程师那样来建桥梁。工程师要建桥梁,首先必须弄清楚桥梁的基本结构。你认为不管是平板桥、拱桥、吊桥,基本上由哪几部分组成? ③学生看图,同桌互相讨论。
④教师小结:不管是什么桥基本上都是由桥面、桥墩组成。 (板书:桥面、桥墩)
3.讨论:
①为了实验的公平,我们在建三座桥梁时(对比实验时)哪些条件必须相同?
②实验时还要注意些什么?
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5.交流实验方案。
①刚才,我们各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桥梁建设方案。
②为了保证实验的公平,我们在建三座桥梁时(对比实验时)哪些条件必须相同?学生回答。
③教师追问:桥面怎么相同?(桥面的材料、厚度、宽度、长度等都必须相同)
教师讲述:老师给每组同学们准备了相同的A4纸,一共有4张,为什么要有4张呢?一张做平板桥,上面系有细线的做-----吊桥,剩下的两张一张做拱桥的拱形结构,一张做拱桥的桥面。
④桥墩怎么相同?我们是用两个盒子做桥墩的。
⑤引导讨论:桥墩的高度、宽度以及桥墩之间的距离都必须相同。(为了便于同学们实验,我们统一规定桥墩之间的距离为10厘米,同学们实验前用尺量一量)
⑥怎样来比较三座桥梁的承受力?学生回答。
⑦这节课老师给每个组的同学准备了30枚一元的硬币,我们往桥梁上放硬币来比较三座桥梁的承受力大小。老师给每组准备了一个小纸杯,把纸杯放在桥梁中间,放硬币时应注意什么?能不能往纸杯里扔硬币?能不能几枚硬币一起放?如果放了6枚,桥梁塌了,桥梁的承受力应该算几枚?
6.学生回答。
7.分组实验,注意分工明确,先预测,再做实验,完成老师发给你的表格,学生分组实验.
8.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9.教师小结.
三、巩固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同学们,科学技术在建桥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桥塌事件很多,如:重庆虹桥垮塌事故、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等,但是赵洲桥历经一千四百多年的风雨却不倒,这就说明它的做工精致,分毫不差,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今天,我给大家提供的材料比较少,如果回家后可以用其他的材料,你还能设计出其它承重能力更好的桥吗?
以上为小数的性质优秀课件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小数的性质优秀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 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并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会在集合图中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公倍数。
2. 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经历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 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学生自主完成
(1)4的倍数有哪些?6的倍数有哪些?
(2)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 ), ( )最大的倍数。
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有关倍数的知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师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1、观察4的倍数及6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4和6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其中,公有的最小倍数是多少?
2、引导学生用集合图表示4和6公有的倍数及公有的最小倍数。
3、揭示公倍数及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4、质疑:两个数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二)教学例2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那么同学们能不能试着帮老师找找6和8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及最小公倍数?
1、课件出示例2
(1)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互相启发,全班交流。
方法一:先分别写出6 和8 各自的倍数,再从中找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例举法)
6 的倍数:6 ,12 , 18 ,24 ,30,36,42,48 ……
8 的倍数:8 ,16,24,32,40,48 ……
方法二:先写出8 的倍数,再从小到大圈出6 的倍数,第一个圈出的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筛选法)
8的倍数:8 , 16 , 24 , 32 , 40 ,48 ……
方法三:先写出6 的倍数,再看6 的倍数中哪些是8 的倍数,从中找出最小的。(筛选法)
……
(3)引导观察: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2、即时练习。
让学生完成第6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组织交流。
反馈时,引导学生发现: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
三、巩固练习
1、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3和9 3和8 15和30 6和9
4和5 1和7 4和10
2、解决问题
(1)有一袋糖果,不论分6人,还是分5人,都正好分完,这包糖果至少有多少块?
(2)有一袋糖果,不论分6人,还是分5人,都多一块,这包糖果至少有多少块?
(3)早晨,刘翰和李瑶参加课间活动。
“咱们可以分成 4 人一组,
也可以分成 6 人一组,都正好分完。”
如果这些学生的总人数在 40 人以内,可能是多少人?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请打开课本第68-69页。
2、知识延伸
师: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请同学们自学第69页的“你知道吗?”,把学到方法放到下节课,我们再一起交流。
五、板书设计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4的倍数有:4,8,12,16, 20,24, 28, 32, 36, 40……
6的倍数有:6,12,18, 24, 30, 36, 42……
4和6的公有的倍数有12,24,36,···
其中最小的共有倍数是 12
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
以上为小数的性质优秀课件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小数的性质优秀课件 篇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7~2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
学生: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小棒和小球等学具、用学具做的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画面上是什么图形?(长方形)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由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
2、师: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
3、师: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从主题图中找一找。(电脑抽象出长方体的图)
师: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二、探究新知
(一)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师介绍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长方体的面。
2、师边指边说: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请你找出长方体的棱。
3、指导学生观察: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用手摸摸看。
4、师: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边说师边用课件分别演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
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发现填在数学书中的表格里。
提示:同学们在数面、棱、顶点的数目时拿着长方体的手不要来回转动,要想一想怎样数比较好,不重复也不遗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
2、汇报交流,归纳长方体的特征。(课件一步步出示问题及答案)
在汇报交流时注意: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数面、棱、顶点的个数。
在数棱的数目时,如果学生不理解相对的棱,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相对的棱。
(2)学生介绍长方体面及棱的特征后教师分别再用课件演示加深理解。
(3)让学生指一指特殊的长方体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拿出学具按照表格中的问题完整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4、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探究,我们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拿出学具动手插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想想应该选用哪些小棒,怎样xx较快,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
(2)师:在制作中你发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每一组棱的长度怎么样?
2、认识长、宽、高。
(1)师:我想知道做这个长方体的框架共需要多长的铁丝(出示教具),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为什么?
师: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怎样求总棱长?
(2)师:像这样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认识立体图形中长方体的长、宽、高。
3、认识不同位置放置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横着、竖着、侧着摆放长方体框架,分别让学生指它的长、宽、高。
三、练习巩固
1、深化理解长、宽、高。
拿出自己做的长方体,摆放好位置后,量出它的长、宽、高。(汇报后板书)
小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因此由于长方体摆放的位置不同,大家量的长、宽、高的长度也不同,但是长、宽、高的和是不变的。
2、填空并口答。
3、书练习五第一题。(略)(如有学生回答困难,教师可让学生拿出实物如图中那样摆放后再回答)
4、判断。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2)长方体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都相等。()
(3)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5、
若分别改变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的形状会怎么样改变?(课件分别演示)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长方体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以上为小数的性质优秀课件 篇7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小数的性质优秀课件》全文内容,如《小数的性质优秀课件》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小数的性质优秀课件》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小数的性质优秀课件》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