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 > 教学课件 > 《自己去吧》ppt课件

《自己去吧》ppt课件

时间:2023-05-03

  《自己去吧》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第十四课,这是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鸭、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分别学会了游泳和飞翔。

《自己去吧》ppt课件 篇1

  1、直线、射线、角

  小结: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直角。

  只有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射线。

  直线、射线与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①、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出长短。

  ②、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③、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2、角大小的比较: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 °”表示。把半圆平分成180 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l 度。记做1°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3、角的分类:

  锐角<90°, 直角=90°,90°<钝角<180°,平角=180°=2个直角,周角=360°=2个平角=4个平角

  4、画角步骤:

  ①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封线的端点重合,0 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②在量角器65°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③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以上为《自己去吧》ppt课件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自己去吧》ppt课件 篇2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生国学教学课件,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帮助到你。

  篇一:《弟子规》课件

  一、 教学内容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二、 教学目标

  1. 引领学生诵读“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理解基本意思。

  2. 通过诵读,陶冶学生情操,培养自觉搜索、不耻下问的行为习惯,指导言行。

  3. 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三、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主动理解“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中相应语句的意思,理解经典中一些生僻字的读音与字义。

  2. 进行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陶冶学生情操,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养成教育。

  四、 教学过程

  1. 引领展示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谨而信”的前两句“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谁能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2)听说,有的同学已经把这两句话编成了歌、小品……多种多样的形式,谁来展示一下?(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诵读经典的快乐,给经典注入时尚的元素)

  [建议]

  拉近经典与学生的距离,激起孩子们探索的欲望,提高他们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可以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比如:快板背、配乐吟唱、小品表演等,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念经”式背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获得成功的快乐。

  2. 答疑解惑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章,让我们把这一章的内容完整地读一读。(齐读“谨而信”部分)

  (2)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是“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看看有什么疑问?(借助书本,引导学生互相解疑)

  [建议]

  这个环节对于经典的学习定位于“答疑解惑”。问题由学生中来,课堂上更多的是“生成”。学生将学习时的疑惑提出,由师生共同解决。教师不同于教材体系的语文课教学,不做“传道授业”式的讲解,不对经典原文做照搬理解。

  画面:

  生1:这一段的大部分意思我都懂,就是那个“晨必盥”的“盥”我不理解。

  师:你真是个善问的孩子,不过我要纠正你一下,“盥”这个字的读音是(guàn)。

  生1:噢,我知道了,谢谢老师。

  师:真有礼貌!请你带着大家一起读读这个字。

  生1:带着大家齐读。

  生2:老师,“袜与履”中“袜”是指袜子,“履”是什么意思呢?

  师:这个词平常我们做动词用,其实它的本义是名词。你看看袜子和什么呢?哪个同学可以做他的小老师?

  生3:我知道了!“履”的本义就是鞋子!

  师:真聪明!学贵有疑!但还要善读书。还有什么不懂的,再读读书!我们这本《弟子规》后还有“经典解说”,请你试着向它求解!

  ……(学生读书自学)

  [建议]

  在这个画面中,学生质疑提问,教师起引导、点拨作用。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质疑探新的精神。

  (3)这章所写的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习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这些细节往往影响到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大家了解吗?(交流王安石的成就)

  (4)我们手中的这本《弟子规》里有一个关于他的小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默读故事)

  [建议]

  故事生动形象,富有趣味和感染力,还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学生在读故事中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本小节后配备王安石不讲卫生的小故事,和生硬的说教相比,这样浅显的小故事更易于让学生接受。

  3. 链接

  “经典故事”《不讲卫生的王安石》(见《弟子规》第51页)

  4.“经典拓展”(见《弟子规》第51页)

  (1) 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相机交流)

  (2)这个故事后还有几个小问题,你是怎么看这些问题的呢?(完成习题,交流)

  (3)如果我们能按这一章所说的去做,就能培养出良好的言行举止,将来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让我们齐背这两句!

  5. 自由创编

  (1)《弟子规》是清代的儿童蒙学教材,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是新时期的弟子,在理解这几句的基础上,让我们来改一改、编一编!创作出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弟子规》。(配乐、独立创编)

  (2)编好了吗?在四人小组内好好交流交流,把你的大作读给伙伴们听,大家都要洗耳恭听!(四人小组交流)

  (3)你觉得谁创作得最好,推荐他代表你们小组展示给全班同学听。我们来评评看谁编得最好,谁是我们班的\'“大学士”。(小组交流后推荐一名代表,全班展示)

  (4) 还有许多同学也想展示自己的作品,现在你就可以去找你的小伙伴互相交流交流。(全班交流)

  [评析]

  如果说前面两个环节是诵读、理解,那么这个环节就是在理解基础上的运用。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联系个人经验,创编具有时代特点的《弟子规》,赋予经典以鲜活的生命,以真正继承中华经典中的精华,弘扬民族精神。

  6. 总结延伸

  (1)到这里,这一章就全部读完了。你能完整地背一背吗?(自由背)

  (2)我们来比一比、赛一赛。(分男女生比赛)

  [评析]

  这节课只是一个“驿站”或“加油站”。在课堂上更多的是让学生激发兴趣,受到熏陶,获得方法,所以课堂是以“还准备读什么经典书籍”而结束的。给学生打开的是读经典的大门,读经典的广阔天空。让学生一直走下去,读下去……

  篇二:《三字经》课件

  教学目标:

  诵读《三字经》原文“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一段,引出《新三字经》朗读理解。让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教学过程:

  一、国学热身操

  嗨,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的趣味国学又和大家见面了,首先我们还是来做一做我们的国学热身操吧!

  二、听一听 看一看(故事导入、情境激趣)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个小朋友,黄香和孔融(出示图片)。有没有同学知道他们的故事啊!

  2、指名讲《孔融让梨》

  3、《三字经》中的哪句是写孔融让梨的呢?

  A出示《三字经》原文: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看来呀,同学们课下都喜欢看三字经,也喜欢看三字经中的小故事。)

  B 谁愿意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4、黄香的故事大家知道吗?都不知道啊,那么就一起来看一看吧!

  5、课件播放《黄香温席》的故事。

  6、你们知道《三字经》中哪一句是在写黄香温席吗?

  7、出示《三字经》原文: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A、指名读 B齐读

  三、读一读 背一背

  1、出示: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2、谁能把这两句连起来流利地读出来,指名读

  3、师范读: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可以吗?你们给我打拍子好不好?

  4、谁愿意再来试一试?

  5、啊,这么同学都想读一读,那么我们一起来读吧!(打拍子读)

  6、师: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三字经》里讲: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新三字经》也告诉我们,该如何去孝敬自己的父母,孩子们,还记得吗?我们一年级学过的(出示《新三字经 小朋友》齐读),这节课,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篇《新三字经》,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7、出示《新三字经》,读一读,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8、师小结:是啊,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其实并不是那么难做的事情,晨起的一声问候,睡前的一句晚安;一杯茶,一个微笑,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

  四、课间操

  下面,让我们在儿歌《三字经》中轻松一下。播放《三字经》歌曲

  五、讲一讲 想一想

  1、 前半节课,我们看了《黄香温席》的故事,也听了《孔融让梨》的故事,他们都是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好孩子。

  2、 你还知道哪些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故事呢?

  3、小组内讲故事。

  4、指名上台讲故事。评一评讲得怎么样?

  5、师范讲故事:你们讲的故事都非常感人,老师也想讲一个故事,可以吗?同学们,你们知道徐老师是哪里人吗?(湖北孝感),那你们知道“孝感”这个地名是怎么来的吗?

  6、师: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尽的义务。有这样一个广告,它一直感动着徐老师,今天,我也想把它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播放《给妈妈洗脚》

  7、谁来说一说,你从这则广告中看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8、你在平时又是怎么做的呢?

  9、师:看来,你们都是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好孩子!因为你们的懂事,你们的孝心,请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你们自己吧!

  10、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妇女、、、(李传梅的故事) 小节:父母恩情似海深, 人生莫忘父母恩,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用我们的点滴行动去回报父母的涌泉之爱吧!

  六、唱一唱 乐一乐

  上个星期学校的《每周一歌》节目我们学唱了《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这首歌曲,还记得吗?那就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唱一唱,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国学课吧!

  以上为《自己去吧》ppt课件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自己去吧》ppt课件 篇3

  一、中国地理之最

  1. 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 面积最小的省级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3. 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河南省

  4. 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5. 领土的最东端: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6. 领土的最南端: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

  7. 领土的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73°E)

  8. 领土的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E)

  9. 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鸭绿江口

  10. 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北仑河口

  11.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12. 最长最宽的山脉:昆仑山脉

  13. 最长的河流:长江

  14. 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

  15. 海拔最高的河流:雅鲁藏布江

  16. 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

  17. 最长的地下河:坎儿井

  18. 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19. 最早的越岭运河:灵渠

  20. 面积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

  21. 面积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

  22. 最深的湖:长白山天池

  23. 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纳木错湖

  24. 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

  25. 落差最大的瀑布:云台山瀑布(落差310米)

  26. 最大的瀑布群: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

  27. 面积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

  28. 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29. 地势最低的盆地:吐鲁番盆地

  30. 地势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

  31.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32. 最大的丘陵区:江南丘陵区

  33. 最大的草原:内蒙古大草原

  34. 最大的峡谷: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35. 最深的大峡谷:云南省丽江县的虎跳峡

  36. 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37. 最大的群岛:舟山群岛(岛屿1339个)

  38. 最大的冲积岛:崇明岛

  39. 岛屿最多的省:浙江省

  40. 最大的海峡:台湾海峡

  41. 海岸线最曲折的省:福建省

  42. 最大的半岛:辽东半岛

  43. 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44. 陆地最高点:珠穆朗玛峰

  45. 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

  46. 陆地最低点:艾丁湖(-154米)

  47. 最大的冰川:因斯提冰川(长40千米)

  48. 最厚的山谷冰川:纳木那尼冰川(厚度超过200米)

  49. 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

  50. 人口最少的民族:珞巴族

  51. 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

  52. 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云南省

  53. 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

  54. 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台湾省东北部的火烧寮

  55. 降水最少的地方: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56. 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马干沙漠

  57. 最大的城市:上海

  58. 温泉最多的城市:济南

  59. 最大的山城:重庆

  60. 私家园林最多的城市:苏州

  61. 离海洋最远的城市:乌鲁木齐

  62. 阳光最充足的城市:拉萨

  63. 最东端的小镇:乌苏镇

  64. 最南端的.城市:三亚

  65. 最北端的村庄:漠河

  66. 最热的城市:吐鲁番

  67. 最冷的村庄:漠河

  68. 最著名的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

  69. 地震最频繁的省:台湾省

  70. 最大的港口:上海港

  71. 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省

  72. 茶花品种最多的省:云南省

  73. 最大的响石带:重庆巴南区丰盛镇响石带(长3000多米)

  74. 最高的电视塔: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

  75. 最大的油田:黑龙江省的大庆油田

  76. 最长的城墙:万里长城

  77. 热泉最集中的地方:云南省的腾冲热海

  78. 最大的椰子产地:海南岛

  79. 最著名的热带雨林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区

  80. 下雨天数最多的地方:四川峨眉山顶

  81. 阳光最充足的地方:青海的冷湖

  82. 最大的自然保护区: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83. 地球上最北的热带雨林:西藏的墨脱

  84. 面积最大的县:新疆若羌县

  85. 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地方:黑龙江省的嘉荫(49.2℃)

  86. 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地方:南海西沙(6.1℃)

  87. 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实验区:北京的中关村

  88. 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北京故宫

  89. 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90. 最大的石刻佛像:四川乐山大佛

  91. 最大的野生东北虎聚集区:吉林长白山

  92. 最大的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

  93. 最大的原始森林区:内蒙古大兴安岭

  94. 最早发现和开采的石油基地:玉门

  95. 最早最大的航天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96. 最大的石窟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

  97. 年产量最大的煤田:山西大同煤田

  98. 雾日最多的地区:四川省峨眉山

  99. 规模最大的岩溶山水风景区:桂林漓江风景区

  100. 最大的帝王陵墓博物馆:秦始皇陵与兵马俑坑

  二、中国雕塑之最

  最早的人头雕塑一一河姆渡陶塑人头像

  最早的女性lt像一一喀左东山嘴孕妇陶塑像

  最早的俑一一安阳殷墟陶俑

  最高大的俑一一秦始皇陵将军俑

  规模最大的俑群一一秦始皇陵兵马俑

  最早的石翁仲一一登封中岳庙石翁仲

  最早的佛像石刻一一乐山大佛

  最小的佛像雕刻一一**微雕坐佛

  最大的室外卧佛一一潼南马龙山释迦牟尼涅盘像

  最大的室内卧佛一一敦煌莫高窟释迦牟尼涅盘

  最大的铜佛一一日喀则扎什伦布寺未来佛

  最大铁佛一一福州开元寺阿弥陀佛

  最大的铁人一一登封中岳庙镇库将军

  最大的泥塑佛像一一敦煌莫高窟弥勒佛

  最大的木雕佛像一一承德普宁寺千手千眼观世音

  最大的独木雕佛像一一北京雍和宫弥勒佛

  最大的独玉雕佛像一一上海玉佛寺释迦牟尼

  最精美的彩塑一一太原晋祠宋代彩塑

  手最多的千手观音一一大足宝顶山千手观音

  第一座巨型海石雕一一<<珠海渔女>>

  最大的纪念雕像一一<<雨花台烈士群像>>

  最高的纪念碑一一<<人民英雄纪念碑>>

  最早的石狮一一嘉祥武氏墓石狮

  最大的铁狮一一沧州铁狮

  最早最大的九龙壁一一大同九龙壁

  最精美的九龙壁一一北京故宫九龙壁

  最早的喷泉雕塑一一北京圆明园十二生肖喷泉

  最大的石雕御路一一北京故宫保和殿御路

  最高的石经幢一一赵县陀罗尼经

  古代壁画装饰最闻名的建筑物一一芮城永乐宫

  现代壁画装饰最闻名的建筑物一一北京国际机场候机楼

  石子路镶嵌图案最多的园林一一北京故宫御花园

  以上为《自己去吧》ppt课件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自己去吧》ppt课件 篇4

  教学目的与要求:写出有真情实感想能打动人的作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千世界,茫茫人海,芸芸众生,在我们的一生中都会遇见无数步履匆匆的人,或陌生,或熟悉,或快乐,或忧伤。画家用他们神奇的画笔为我们留下了一张张鲜活的面孔,摄像师用他们有魔力的相机为我们定格了一个个精彩的瞬间。我们,只能用手里的笔,去描绘一个个性格迥异的人。今天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去探讨写人作文的写法。

  二、同学们,经过我的观察我发现在考场上同学们一般都比较慌乱,拿到作文题后,提笔就写,下笔如神,洋洋洒洒好几个自然段后突然发现离题万里,此时啊,真让人哭笑不得。同学们,“冲动”是魔鬼,我们在作文的时候首先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才能杜绝冲动呢?

  学生交流。

  对,首先要审题。

  审题的时候一定要认认真真地把题目中的每个字每个词看清楚看明白,这样才能弄清楚题目的要求,到底是写人的还是写事的。

  我这里收集了一些作文题,请同学们读读这些作文题,然后说说这些作文题是要求我们写什么的.呢?

  讨论交流。

  同学们,看来平时不是你们不会审题,而是你们过于粗心,同学们请切记啊,粗心是我们学习中的拦路虎,一定要养成仔细认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认真审题中还有一个诀窍就是要“抓住题眼”,确定作文的重点。很多作文题仅仅只是一字之差,一词之别,但是对作文内容的要求却相隔万里。请看这里的三组作文题,和同桌讨论讨论,每组作文题对作文内容的要求有什么不一样的。

  交流讨论。

  作文题没能逃过你们的火眼金睛,细微的区别你们都能一眼如故。有些作文题是要我们补充的,那如何补充才算好的作文题呢?在这里我送给你们一个字,“新”,就是要让你的作文题与别人的不一样,使看你作文的一看就有读的兴趣。

  请看看这些半命题作文,你怎么补充才显得别具一格呢?

  三、同学们,你们的作文题让老师大开眼界,看来你们都具有创新思维。现在我们接着讨论第二个问题,怎么选材。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请同学们欣赏3篇优秀习作。

  是啊,同学们,在我们身边的都是平平常常的平凡人,做的也是平平常常的平凡事,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小事正是同学们习作的好素材。我们平时的作文就要从这些小事着眼。

  对,写真实的事情非常重要。“我手写我心”只有写真实发生的事情文章才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他人。因此,同学们在选材的时候一定要选真事。

  选材除了从小入手,以真为本外,还要注意写新事。有好多同学的作文已经成了思维定势,写到妈妈就是冒雨送生病的你去医院,说到同学就是截断尺子掰开橡皮帮助你,说到老师就是做了错事后先严厉批评你然后语重心长教育你……这些是,在王老师看来只是“古老的故事”,虽然它们真实地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但是,没有任何新意了。

  好了,掌握了选材的3个法宝,我就来考考同学们,会不会选材了。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讨论,如何围绕这两个作文题选材。

  交流。

  会选材不是一朝一夕就行的,它需要我们平时睁大眼睛,做有心人,遇见了新事有趣的事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样选材才不会遇到障碍。

  选材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围绕你要表达的中心选择有用的材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要少写或者不写。而且,我们在组织材料的时候更要注意详略得当。

  四、同学们,说到写人,我们不能不说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物的外貌描写。尽管外貌描写不是在每篇习作里都必须需要的的,但是,适当的外貌描写可以让你的作文更生动具体。如何进行外貌描写呢?我们先来欣赏几个片段。

  你认为好在哪里?为什么?

  在此之前我还想教给同学们外貌描写的两板斧,看来,同学们自己都领悟到了。是的,写外貌描写第一板斧就是要抓住特点描写,其次就是要善用比喻。比喻是我们写作方法里一朵靓丽的奇葩,会用比喻可以让你的文字犹如插上了彩色的翅膀,流转出绚丽的旋律。

  既然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外貌描写的两板斧,那好,请同学展示展示的时间到了。请用三言两语写班上一个同学的外貌,然后读了让同学们听了后猜猜你写的是谁。猜对了就说明你是成功的。

  五、学生自又写片段。分小组朗读片段并评价,然后找出好的片段在全班交流。

  六、同学们,好文章不但要内容充实而且要有好的开头结尾。什么样的开头结尾就称为好呢?请同学们先欣赏几个片段。

  自由读这些片段,然后思考,你读了这些片段有什么感受?

  对啊,写开头和结尾不但要注意言辞优美,而且要围绕中心去写。

  七、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写人作文的写法,我们知道了写好作文要从审题入手,精心选材组织材料,同时还要加上适当的肖像描写,最后还要在习作的开头和结尾上多下点工夫。这样,你就能写成一篇优秀的习作。不过写作文光凭这几点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平时就要加强积累,这样才能做到厚积薄发。

  八、课后作业

  _________________让我感动

  以上为《自己去吧》ppt课件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自己去吧》ppt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小红帽》,并能有表情地背唱。

  2.学习歌曲《小红帽》歌谱的唱名。

  3.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用急吸缓呼的方式,一句一换气;练习清晰的咬字吐字,用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小红帽》。

  2.根据歌词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材分析

  《小红帽》是一首巴西儿童歌曲。四二拍,C大调,是由六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六个乐句中,除第五乐句巧妙地运用了第一乐句的后半句加以变化外,每个乐句均以do、re、mi、fa的级进式旋律开始,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歌曲第一乐句与第三乐句、第二乐句与第四乐句基本相同;而第四、六乐句则完全相同。歌曲旋律以音阶式的级进与分解和弦的跳进穿插运用,使音乐形象既统一又有一定变化、既流畅又活泼,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优秀少儿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设问:哪位同学知道《小红帽》的故事,给同学们讲一讲?

  2.欣赏《小红帽》动画,教师向学生讲解《小红帽》童话故事。

  教学要求:教师随多媒体播放进程讲解故事,学生认真聆听,了解故事内容。

  二、学习歌曲

  1.初次聆听《小红帽》歌曲(或教师范唱)

  教师提出聆听要求:注意观察老师范唱时的表情,听完以后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2.教师再次有情感地范唱歌曲(或播放范唱音响)

  教学要求:教师范唱前要讲清楚具体要求,范唱时要声情并茂。

  3.歌词学习

  (1)运用节奏朗读法,学生齐读歌曲的歌词。(歌词节奏朗读)

  例:

  2/4

  X X X| X X |X X X|X X X |

  我 独 自 走 在 郊 外 的 小 路 上

  (2)教师帮助学生解决歌词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难字、生字或复杂的节奏型。

  (3)指导学生分小组根据歌词内容,有表情地诵读歌词。

  (4)全班学生再次齐读歌词。

  (5)教师可让学生在诵读中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

  教学要求:教师可先范读,对复杂的节奏型给予引导;诵读歌词时要注重指导学生用声音来表现情绪;可让学生创编简单动作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4.学习歌曲

  (1)再次聆听《小红帽》歌曲范唱,熟悉歌曲旋律。

  (2)学生随《小红帽》伴奏(或教师伴奏)小声地学唱歌曲。

  (3)教师用琴指导学生感受八度大跳的音响(学生静听—默唱—轻唱,反复多次),教师弹琴学生跟唱。

  (4)教师在学生学唱过程中,要注意随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不要让学生的错误重复发生多次以后才纠正,否则会事倍功半。

  教学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用自然的声音轻声跟琴模唱,对八度大跳要求学生有正确的歌唱方法(呼吸、姿态)与状态;用力度的变化表现歌曲的情绪:歌曲开始,小红帽带着糕点到外婆家,情绪欢快、力度中强;歌曲后两句表现小红帽担心有大灰狼,力度轻柔;最后是轻松欢愉地和妈妈进入梦乡,力度渐弱。

  5.巩固复习

  (1)播放《小红帽》歌曲学习,学生跟唱。

  (2)分小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其他小组的同学评价。

  (3)学会歌曲以后,学唱唱名。

  三、集体创编歌表演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指导学生创编歌表演(根据歌曲提示的场景变化及三个情绪转换,进行创编,动作可由歌词提示,也可参照动画或其他想象情景)。

  (2)学生小组表演创编成果。

  教学要求:小组创编组织有序,要求清楚;教师在小组创编过程中及时指导,多鼓励。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小红帽》,通过学习我们还知道了一个童话故事。同学们还能够对歌曲进行创编表演,希望课后同学们可以创编出更好的表演。


  以上为《自己去吧》ppt课件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自己去吧》ppt课件 篇6

  《撇的写法》是小学写字课重要的一篇,下面是小学写字课《撇的写法》教学课件,希望对各位老师教学设计有帮助。

  一、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认识“长撇、短撇、平撇、竖撇、弧撇”这五种撇的特点,掌握不同撇的写法,初步学会各种撇在汉字中的运用。

  2、发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真观察、善于分析的能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书写习惯。

  3、情感目标:欣赏、体验撇的形态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热爱祖国悠久的汉字文化。

  二、教学重点:认识五种撇的特点,掌握五种撇的\'不同写法。

  三、教学难点:初步学会五种撇在例字中的合理运用和古诗的创作。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诗情画意的情境,引出课题,提出任务。(3’)

  课件出示:一幅春风吹拂柳条的美丽画面,并配以幽雅的古筝音乐,教师导语:同学们,一年之计在于春,美丽的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看,柳条抽出了嫩绿的枝叶,古人用许多优美的诗来赞颂这个美好的季节。(电击课件出示贺知章的古诗《咏柳》)。学生轻声朗读古诗。

  教师引言:诗人贺知章看到这么优美的柳条,情不自禁地作了这首琅琅上口的古诗,今天我们有个重大的任务,要来认真地书写这首古诗,并进行展览,大家充满信心吗?

  师:不过在这之前我们先来学写一个重要的笔画,相信能助大家一臂之力。看着这柳条,让你想到我们汉字中的哪个笔画吗?

  学生回答,教师表扬学生想象力丰富,引言:我们汉字中的许多笔画都是从生活中的事物演变过来的,随后点击课件展示由“柳条”变“撇”的动画,引出课题“撇的写法”。

  (二)学写长撇,掌握技能。(8’)

  1、出示长撇,让学生独立读“帖”(帖为电脑动画演示撇的运笔过程),教师提示:书写位置,起笔、收笔的方法。学生观察后,交流刚才所看到的,教师及时表扬,出示书写撇画的儿歌:写撇画,斜顿笔,边行笔,边提起,撇尖出锋快又细。

  2、学生自由在田字格中练写5个撇。

  3、实物投影出示刚才收集的“特色撇”,用不同颜色的笔圈出,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经验。

  4、再次练习写长撇,教师巡视,表扬有进步的学生,书写完自己评价画圈。

  5、回读儿歌,承上启下。

  (三)想象、体验撇的不同形态,并进行书写练习。(18’)

  1、教师提问:在平时书写时,除了长撇,你还认识或者用到过其他撇吗?学生回答后,幻灯出示“短撇、平撇、竖撇、弧撇”。

  教师过渡语:长撇是我们汉字的一个基本笔画,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它的形态也随之发生了丰富的变化,这四个撇与长撇的写法非常类似,但他们有各自的特色,你能与小组同学一起研究一下他们的不同之处吗?每位同学各选择一种。

  2、小组合作讨论这四种撇的特点。

  3、教师播放音乐,示意学生音乐停,讨论随之结束。

  4、学生畅谈刚才自己的研究结果。教师及时表扬鼓励,作总结,点击出示:平且直,短且直,先竖后撇,又弯又长。

  5、教师板演,学生观察后,各自练习。

  6、做手指操放松。

  7、联系巩固不同形态的撇在汉字中的妙用。

  ①出示:“知、月、垂、春”这四个少撇的字,要求学生通过小组成员“找一找,拼一拼”的方法,正确运用这几种不同形态的撇。

  ②出示:“柳、风、成、似”让学生快速观察三个字中分别有哪些撇?5秒钟后请学生在练习纸上给这些字添加合适的撇。

  ③学生提出练习纸上认为难写的字,教师在实物投影仪的田字格中进行范写。

  ④学生观察后自由练写。教师巡视,画圈表扬。

  (四)古诗创作,作品展览。(12’)

  过渡语:该是完成我们重大任务的时候了!(出示贺知章的古诗《咏柳》),请同学们认真欣赏这首古诗,你能找到几个有撇的字,想想用什么撇会让这个字最漂亮?

  1、学生回答,最后教师点击古诗,有撇的字中的撇用红颜色出示。教师过渡语:撇在汉字当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学好撇还真重要。

  2、进行“小小书法家作品展览会”,要求学生在事先发下的作品纸中进行古诗创作,允许选择喜欢的一句。3、书写完毕,先由各小组推荐一幅作品来展示,鼓励其他学生在课后相互交流。

  结束语:同学们,这节课你有收获吗?(学生畅谈)老师的收获也不少,我不仅发现了我们班上许多对书写颇有研究的小理论家,而且还有许多名副其实的小书法家,为我们共同的收获鼓掌!

  以上为《自己去吧》ppt课件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自己去吧》ppt课件 篇7

  导语:交通安全很重要,要从小灌输学生交通安全的知识,下面小编分享小学交通安全教学课件,欢迎参考!

  活动目的:

  1、知道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作用,知道有关的交通法规,懂得应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2、知道从事交通运输业人们的辛勤劳动,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劳动,爱护交通设施的意识。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

  1、交通运输业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那些方便?

  2、如果没有交通运输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谈话:

  交通运输是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由于一些人重视交通安全的程度不够,它也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不幸。我们应该发挥交通运输积极的方面,克服不利的因素,让他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二)、学生汇报:

  1、学生介绍乘车、乘船的有关资料。

  ①学生介绍乘车、乘船的有关知识。

  ②播放视频“车中的危险”。

  2、学生介绍各种交通标志及相关法规。

  ①学生用课件或图片介绍各种交通标志。

  ②学生介绍相关的交通法规。

  3、学生介绍文明乘车方面的资料。

  ①学生表演小品“在公共汽车上”。

  ②学生讨论。

  4、学生介绍重大交通事故的案例。(请学生分析他们违反了法规中的那些条款。)

  5、交警介绍中小学生常出现的交通事故及其原因。

  6、学生介绍在街头实地调查车辆和行人违犯交通规则的情况。

  (三)、师生小结:

  提问:

  今天你学到了那些知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

  交通运输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由于一些人忽视交通法规,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不幸。我们应该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发挥交通运输积极的方面,克服不利的因素,让他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以上为《自己去吧》ppt课件 篇7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自己去吧》ppt课件》全文内容,如《《自己去吧》ppt课件》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自己去吧》ppt课件》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自己去吧》ppt课件》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