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需处长ppt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军需处长ppt 篇1
》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来描写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4、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
以上为军需处长ppt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军需处长ppt 篇2
古筝教学课件怎样设计许多人并不是很清楚了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信息,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古筝,知道它的历史,了解古筝各部分名称
2、认识民族乐器的基本音阶,能初步会唱五声音阶
3、了解古筝的音域、定弦
4、古筝的弹奏姿势和基本手型
教学重点:古筝的弹奏姿势和基本手型
教学难点:古筝的音域和定弦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教师弹奏古筝名曲《渔舟唱晚》,把学生带入古筝课堂
向学生提问:听了《渔舟唱晚》,觉得古筝的音色和别的\'乐器相比较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回答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古筝吧!)
(二)认识古筝
1、讲古筝的历史,为什么叫古筝
2、介绍古筝的各个部分
(三)音乐的音高
1、在黑板上写出音乐的七个基本音级1234567,分别唱什么呀?do re mi fa sol la si
2、让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唱一唱这七个基本音级 ,然后告知古筝是五声音阶,在现有古筝定弦上是没有4、7两个音的。
3、 学唱,认识五声音阶
(四)了解古筝的音域、定弦
1、首先让小朋友自己数一数古筝一共有多少根弦(数出来以后对小朋友进行表扬和肯定)
2、讲解古筝的定弦
弦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音高 D3 B2 A2 #f2 E2 D2 b1 a1 #f1 e1 d1 b a #f e d B A #F E D
简谱 1 6 5 3 2 1 6 5 3 2 1 6 5 3 2 1 6 5 3 2 1
分组倍高音区 高音区 中音区低音区倍低音区
这一部分的知识内容比较枯燥,可以让学生来考老师,然后比一比,看谁音听得准,看谁弦找得快
(五)古筝的弹奏姿势和手型
1、讲解正确的姿势和手型,举例说明容易出现的错误姿势
2、学生模仿练习
因古筝的弹奏姿势和手型是学习古筝的基础,如果开始不注意养成错误的习惯,将对以后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把这一学习点作为本节课甚至以后教学过程中的重点.
布置作业:听唱五声音阶,熟悉古筝的弦位,练习正确的坐姿和手型
课堂小结:本节课因为是学生的第一节课,所以内容不能太多,以学生欣赏为主。
以上为军需处长ppt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军需处长ppt 篇3
水浒传专题教学课件分享,一起来学习吧。
知识能力:
了解《水浒传》的艺术魅力,学会阅读名著。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我国古典名著的辉煌成就,激发阅读古典名著《水浒传》的兴趣、热情。
教学设计思路: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伟大的古典名著。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向学生推荐阅读这部作品,关键要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因此,教学时应从“激趣”入手,激发学生对这部名著的兴趣。并且,通过赏析精彩片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精彩情节--三打郑屠,以了解《水浒传》的艺术魅力。最后,比较文学名著与影视作品的优劣,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对名著只“看”不“读”的现象。
过程方法:
激趣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
教学重难点:
赏析精彩片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领略《水浒传》的艺术魅力。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对名著只“看”不“读”的现象。
教学活动情境设计:
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水浒人物的图片,创设生动的情境;准备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视频片段,学生通过观看与文学名著比较。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块
1、
导入
运用多媒体展示,了解《水浒传》的概况
观看多媒体,进入课堂学习
2、
同学们最喜欢的水浒人物是谁?为什么?
展示水浒人物图片
交流自己喜欢的水浒人物,明白《水浒传》的人物塑造极为成功。
第二块
3、
调动热情,激发兴趣
水浒英雄绰号知多少?
展示水浒人物的姓名或绰号,学生抢答。
抢答自己知道的水浒英雄绰号
第三块
4、
精彩片段赏析
观看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片段,引发学生学习这一片段的兴趣。
学生观看视频
5、
展示四幅图,理清小说情节
引导学生读原著精彩情节“三打郑屠”,引导学生分析原著中的描写好在哪?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原著中精彩的细节描写,生动的\'比喻和准确的描写角度。
第四块
6、
比较文学名著和影视作品的优劣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师总结,指出影视作品的长处和短处,强调看影视不能代替读书,尤其不能代替阅读文学名著。
发表各自的看法和见解,通过讨论,明白阅读文学名著的必要性。
第五块
7、
推荐名著《水浒传》
设置问题:同学们最喜欢的水浒故事有哪些?
教师推荐:书中还有更多的精彩在等着你们,请同学们在课后去读一读《水浒传》这部名著。
交流自己喜欢的水浒故事
课后作业:
阅读《水浒传》,选择一位你最喜欢的水浒人物,再精读有关的章节,然后写一篇文章,发表你对这位人物的看法。
课后反思:
这堂课上完后,教学效果不错,学生对于《水浒传》这部文学名著充满兴趣,调动起了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从中可以看出,这堂课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设计合理,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新课程理念。
但课后我也在反思,在教学欣赏精彩片段《鲁提辖三打镇关西》这个环节中,自己是否把课堂放得不够开,还未完全摆脱传统教育的观念。今后的教学中,应让学生完全自主学习,独立置疑,合作解决问题,尽力做到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以上为军需处长ppt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军需处长ppt 篇4
》。2、同学们,听了这段介绍,你认为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指名答。
师:那么我们就用愤怒、责问的语气来朗读这首诗吧!对照注释理解诗句意思,自由读诗。
3、诗人把那些“王师”“权贵”“皇帝”们都看成了什么人?你如何理解“游人”?(游山玩水的人)
这里的游人和我们平时说的游人一样吗?(不一样,我们平时是出去旅游,不是天天都玩,只是偶尔的,而这里的游人却是天天如此,不把老百姓的死活放在眼里。)
我觉得这些不顾老百姓死活的权贵们不配做人,说他们是“家伙”更为确切,大家说好不好?(对,游山玩水的家伙,寻欢作乐的家伙)
4、他们玩得都怎么样了?(醉了)
这里的“醉“和“喝醉酒”的“醉”是不是一样?(不一样。“喝醉酒”是醉了还会醒过来,只是偶尔的,而这里的“醉”却是天天如此,永远也醒不过来的。)
5、读着这一句“暖风熏得游人醉”(想象说话)小精灵儿童
(1)透过这个“醉”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仿佛看到了那些权贵们喝着美酒,吃着山珍海味。仿佛看到了歌女们为他们演奏,舞女们为他们跳舞。)
师:是啊,他们只知道吃喝玩乐,歌舞升平,醉生梦死(板书:醉生梦死),下面我们来看看当时这些权贵们吃喝玩乐的一幅图画。(课件出示)
(2)通过这个“醉”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他们在那里高谈阔论,却什么也不去做。仿佛听到了被金兵占领地区的老百姓在说:“南宋什么时候能把领土收回去,让我们不再受苦啊!”)
6、师:可是暖洋洋的春风把这帮只知道游山玩水的家伙吹得像喝醉了酒一样。在他们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吗?(汴州)
师:是啊,他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老家汴州。
7、谁能解释一下,“直把杭州作汴州”
杭州只是他们逃难的地方,是不是他们真正的家?那些家伙简直把临时避难的杭州当作了老家汴州。他们还想要他们的家吗?
师:也就是说那些家伙早已忘记了故都汴州,忘记了被金兵占领的半壁江山。
教师解说: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华的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曾经把当时汴州的繁华景象画了出来,这就是有名的《清明上河图》,请大家看一看画中的部分景象。
三、诵读想象,体悟诗情。
1、出示《清明上河图》,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的确是这样,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景象啊!但是这一切的一切,从金兵攻破城门起,从两个皇帝沦为金人的阶下囚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山河破碎,百姓遭殃,美丽的河山就断送在这些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家伙手中。
汴州的繁华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再来看看杭州,这些权贵们逃到杭州后,杭州又成了什么样子呢?谁能用一句诗来回答。(山外青山楼外楼)
2、师: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西湖周围的青山楼阁重重叠叠,风光极其美丽。)
3、这些楼是谁建的?(皇帝,大官们)他们建了作什么?(为自己享乐)
师:是啊,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多美啊!他们已经断送了一个美丽的汴州难道就不会再断送一个锦绣如画的杭州吗?(出示课件)
4、看到这么美丽的杭州,面对这群只知道享受,而不顾老百姓死活的酒囊饭袋,你们着急不着急?
你着急什么?(着急他们这样吃喝玩乐,金兵会把杭州又占领了。)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想到这里,我们担忧不担忧?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想到这里,我们愤怒不愤怒?我们和诗人再和诗人一起指着他们的鼻子问一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是啊!那些统治者在西湖边上听歌赏舞,这种寻欢作乐的生活要到什么时候才停止呢?
5、有感情地朗诵全诗。(出示全诗课件)
五、拓展学习,激情练笔。
1、“直把杭州做汴州”,是啊,无论在汴州还是杭州,那些权贵们不都是日日饮酒、朝朝作乐吗?汴州已经沦陷了,杭州的命运又会怎样呢?那些昏昏度日的当朝统治者断送了一个汴州,难道不会再断送一个杭州吗?
2、练笔。
在“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质问声中,在“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痛恨声中,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面对沦陷区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对这忧国忧民(板书: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①自由选择,自由练笔。
②交流。
六、感情读诗、背诗。(配乐)
板书:
以上为军需处长ppt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军需处长ppt 篇5
教学目的:
1、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水位升高)作假设性解释。
2、用简单的器材做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3、了解通过加热和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即物体热胀冷缩现象。
4、能运用热胀冷缩原理解决和解释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
5、敢于大胆想象。
6、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教学准备:
烧瓶、烧杯、铁架台、酒精灯、气球、带盖的小瓶、水槽、玻璃管、铜球、铁环、开水、冷水、红墨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烧开水》一课,从中观察到水在加热时,水位逐渐上升。今天我们来学习《水位为什么会升高》。(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先让学生推测,水位为什么会升高,再在小组里充分讨论,然后再动手做实验。
2、实验操作
(1)实验一:用烧瓶、烧杯、铁架台、玻璃管、酒精灯和水组装一个实验。当点燃酒精灯时,玻璃管中的水位逐渐上升,熄灭酒精灯后,水位逐渐下降回位了。
(2)实验二:用水槽、烧杯、玻璃管、小瓶、开水、冷水、红墨水组装一个实验。(让学生根据上述器材自行设计实验,然后,再教师指导。)当把小瓶放入烧杯里的开水里时,玻璃管中的红墨水迅速上升。当把小瓶放入水槽的冷水里时,玻璃管中的红墨水迅速下降。
讨论: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水有什么特点?汇报交流后,师生共同评议并小结。
(3)实验三:用热水、冷水、分别装有油和牛奶的小瓶,一个空烧瓶口上固定了一个气球。油和牛奶仿实验二的方法做。将装有空气的空瓶放入开水中,就会看到气球会鼓起来。再将烧瓶放入冷水中,气球会萎缩成原来的样子。
(4)实验四:用酒精灯、冷水、铜球、铁环、铁架台等。将铜球放在酒精灯上烧一会儿,铜球就不能穿过铁环。再把穿不过铁环的铜球放入冷水中浸一下,铜球又能穿过铁环了。
(5)整理实验事实,填写表格。(教材36页下面)
(6)讨论:根据上面一系列实验的现象,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归纳:液体、气体和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特点。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交流: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
2、学生列举生产生活中水热胀冷缩的例子。
3、分析课本37页下面的图意,加深对热胀冷缩的理解。
以上为军需处长ppt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军需处长ppt 篇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几幅连续的图画,通过合理想象将故事说具体说完整。
2、在说图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合理想象,把故事说生动。
3、利用多幅图,提高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小猴子的动作神态说生动,并能进行合理想象。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导入:
1、同学们,你们了解小猴子吗?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聪明、机灵……)
2、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只特别的小猴子,看看它又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出示图画和题目)
二、 整体看图:
1、齐读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如:什么是“因小失大”?为什么说小猴子因小失大?)
2、我们一起来看图,仔细观察,谁能概括地说一说这四幅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师方法指导:用一句话,把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说清楚,这就是主要内容,我们一起来试试?
4、为什么说小猴子因小失大呢?下面我们来具体地看图说一说。
三、 具体看图:
1、学习第一幅图:
(1) 运用我们学过的看图说话的歌诀,具体说说这幅图的内容。
(2) 指名说:有一天,小猴子在……,得到了一大把豆子。他小心翼翼地捧着豆子,兴高采烈地往家走,准备回家去……。突然,他一不小心,……。
(3) 师指导:刚才XX同学不但运用了“小心翼翼”“捧着”“兴高采烈”这样的词准确说出了小猴子的动作、神态,还能根据歌诀走出画面去合理想象小猴子是从哪儿得到了这么多豆子。我们在看图说话时,就是要将人物的动作、神态说清楚,并通过合理想象,把静止的画面说活了,说具体。
(4) 对于这幅图,你还有什么不同的想象,来说给同学听一听。
(5) 看到这种情况,小猴子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接着看第二幅图。
2、学习第二幅图:
(1)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画,像刚才那样抓住小猴子的动作和神态来说一说。
(2) 学生自己练习看图说话。
(3) 指名说:小猴子心想:“这可不行,……”于是,他……,……去捡那颗掉在草地上的豆子。
(4) 其他同学评价,如:歌诀里说:“主要人物能导航,次要人物也要讲。”旁边还有几只鸡,它们在干什么也应该说清楚。
(5) 指名继续说:就在这个时候,几只鸡看到了……,连忙……。
(6) 师指导:XX同学在说的时候,不仅抓住小猴子的动作神态,还说出小猴子捡豆子时心里在想什么,这就是心理活动!我们要注意根据画面的内容合理想象。
(7) 看到这个情景,小猴子会怎么样呢?他又做了些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3、学习第三、四幅图:
(1) 认真观察,小猴子又做了些什么?结果怎样?请你抓住小猴子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大胆地展开想象来说一说。老师在这里给你提供一些词语,你可以尽情使用。
(2) 小黑板出示:
大吃一惊、四散奔逃、狼狈逃窜、所剩无几、后悔莫及、欲哭无泪
丢了西瓜捡芝麻——因小失大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3) 指名说,其他同学评价。如:当他回过头来一看,不由地大吃一惊,……,……,他后悔莫及,拍着自己脑袋说:“……,……。”
(4) 树上的小鸟看到了这一切,会说些什么呢?
(5) 指名说。如:
嘲笑式:“小猴子你可真笨哪!这下子因小失大了!”
劝告式:“小猴子,你以后做事可不能这样丢了西瓜捡芝麻——因小失大了啊!”
安慰式:“小猴子你别再难过了!记住这次教训,以后别再因小失大就行了!”
……
(6) 伤心的小猴子,听了小鸟的话,你想说点什么?
(7) 同桌二人,一个做难过的小猴子,一个做可爱的小鸟,一起来表演三四幅图的内容。指名上前面表演。
(8) 故事讲完了,现在你对课题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9) 师小结: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可一定要吸取小猴子的教训,千万不要犯因小失大的错误啊!
四、 编说童话:
1、同学们,你们编过童话吗?想编吗?老师告诉你,把四幅图的内容联系起来,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具体说一说,就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来,自己试着编一编。
2、指名说。
3、将这篇童话写下来,你就会成为一名小作家了。
课后反思:
1、在学生交流过程中,适时点拨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将画面说具体。
2、引导学生走出画面去合理想象,将静止的画面说活,说生动。
3、课前有意识引导学生积累相关格言谚语,课堂上为学生提供部分词语,并在说话过程中合理运用,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4、在引导学生想象过程中,能够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多角度思考。
5、注意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说话兴趣,但评价的方式和语言有点单调。
以上为军需处长ppt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军需处长ppt 篇7
一、教学目标及要求: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并在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指定段落。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珍珠泉的美景。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四、教学资源和手段准备
课件
五、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泉水吗?在哪里见过描述一下。
2.老师带领大家去作者的家乡珍珠泉看一看。
(1)配乐教师范读。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珍珠泉的美景。
(3)问题:你想到了什么?描写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然后用一个字来概括。
(创设情境发展想像)
二、自读课文
1.预习课文
(1)通过字典、词典、结合上下文、换近义词等方法,自学生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提出不懂的问题。
2. 检查预习
(1)查字词,教师抽读。
(2)不理解的字词全班帮助解决。
(3)小组进行朗读比赛(是否正确流利)。
(4)根据学生质疑解疑。
(5)文章都从哪几方面描写珍珠泉?读后说说体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绘画、朗读、品味,感悟美景,并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形象的方法。背诵指定的段落。
教学过程:
1.同学们旅行开始了,小组以旅行团的形式进行汇报。(品味语言的具体形象)
例:泉的位置:同学张贴绘画。导游配乐朗读。游客谈体会。同学评议。(从多种角度评价,加深学生对景物特点的理解,发展思维,丰富语言)
2.其他两个部分方法同上。
3.重点指导学习水泡儿(有难度)
教师提示:文章最有趣的部分应是水泡,作者是从几方面描写的?你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
4.分四个部分进行指导背诵。
5.师生共同朗读背诵,我们都是小导游,让我们带领游客再一次欣赏珍珠泉的美景。(配乐、看图、加上表情动作,感受美与作者产生共鸣)
6.评价。你这次旅行愉快吗?谈谈感受。
7.教师小结
以上为军需处长ppt 篇7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军需处长ppt 篇8
《俄罗斯》为潘德礼主编图书。该书介绍了俄罗斯的国土与人民、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化、卫生、外交等基本情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俄罗斯教学的课件,内容如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俄罗斯是横跨亚欧两洲的欧洲国家,世界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俄罗斯的地形、气候图,学会分析俄罗斯的自然环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俄罗斯的人口、民族、语言的了解,增强对该国家的好奇心,从而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学会尊重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地图说明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难点:比较俄罗斯莫斯科与雅库茨克两城市的气候差异
三、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板图法、讨论法、比较归纳法、
在本节的设计中,我依然秉承了学习某大洲、地区或国家的自然环境的“五步学习法”:
一、读出地理位置(读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二、知道范围(根据已有资料,明确说出)
三、判断地形(有何地形类型,判断地势高低)
四、查找河流(由地势高低,分析河流流向)
五、归纳气候(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地理学科以“图”说话的特征,提高学生从图中分析归纳相应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引入:模仿《一站到底》节目,提出三问题
1.说出亚欧分界线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2.说出亚洲最大的平原
(西西伯利亚平原)
3.上面提到的乌拉尔山、西西伯利亚平原都位于同一个国家,你能快速猜出这是哪个国家吗?
(俄罗斯)
【意图:由综艺节目形式引入,能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
新课:
一、读出地理位置
(一)读图7.47 俄罗斯在世界的位置,按要求填出来
1.半球位置 (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2.初步判断海陆位置──关注“海洋”,陆地邻国稍后看图7.48
(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
3.大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北部)
【意图:经过七年级上学期和下学期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完全具备了在世界地形图中判断七大洲、四大洋、五个大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能力。】
(二)读图7.48 俄罗斯的地形 ,教师开始板图
4.经纬度位置
①大致说出领土的较西端、较东端(教师在黑板上勾勒出经度范围)
(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②大致说出领土的较北端、较南端、描画北极圈(教师在黑板上勾勒出纬度范围)
(位于北半球,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③细说海陆位置(教师在黑板上填出两洋、两国)
(濒临海洋: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
陆上邻国:学生纷纷说出,教师点拨重点邻国──中国和世界面积最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
【教师承转:前面我们提到了世界面积最大的内陆国是(哈萨克斯坦),但它与俄罗斯一比较,就属于“小巫见大巫”了。同学们说一说,老师为什么要这么讲?】
生: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师:俄罗斯的陆地国土面积为多少?
二、知道范围
生:1700万平方千米(书中已给出)
师:关于俄罗斯,有趣在于它究竟属于哪个大洲?因为乌拉尔山穿过该国,领土就被分成了欧洲和亚洲两部分。这样一来,该怎么称呼它呢?是亚洲国家?欧洲国家?亚欧洲国家?大家可以讨论。
生:亚洲面积大,亚洲的;首都莫斯科在欧洲,欧洲的。
师:同学们所说都很有道理。有关于此,书中明确的给出:它是“横跨亚欧两大洲的欧洲国家”。为什么这样说?看哪位同学找得最快?说得最准?
生:读38页“阅读材料”──横跨亚欧两大洲的欧洲国家
(学生了解有关俄罗斯的首都、人口、民族、语言等人文信息,教师在板图中标出莫斯科)
【教师承转:俄罗斯的欧洲部分仅占国土总面积的1∕4,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3∕4 。按照以前所学的聚落、人口、地形知识来分析,同学们可以猜一猜欧洲部分的地形类型应以哪种为主呢?】
生:平原,人们首选的居住地。
师:猜得准,说对了。
三、判断地形
继续读图7.48,俄罗斯的地形,结合38页活动1,归纳俄罗斯地形的主要特点,教师继续板图。
(一)在图上找出主要地形区和主要河流,完成表7.3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快速填表,公布答案。
(二)山脉 、河流作为分界线(教师继续板图)
俄罗斯的主要山脉、河流、地形区,构建学生心中空间地图。
(三)38页活动1(2)找出分布最广的`地形类型
以平原为主,东部多高原、山地。
(四)判断地势高低(按照图例标注,在分层设色地形图7.48中判断)
俄罗斯地势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趋势。
四、查找河流,判断河流流向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由南向北,注入北冰洋,伏尔加河由北向南,注入里海。
(学生已经具备由地势高低判断河流流向的技能。教师指板图,并加粗河流。)
【师承转:教师指板图,前面已经分析俄罗斯位于北温带,气候应该以温带气候为主,再次描画50°N和北极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该国的气候。】
五、归纳气候
(一)读图7.49,进行38页活动2
1.说出俄罗斯的气候类型?以哪种气候类型分布范围最广?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带气候、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2.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
3.读莫斯科、雅库茨克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比较两地的气候差异
①比较气温年较差,莫斯科小于雅库茨克,年均值莫斯科大于雅库茨克
②比较年降水量,莫斯科多于雅库茨克
③两地的降水均为夏秋季多,冬春季少
④分析纬度相差不多的莫斯科与雅库茨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师生讨论后归纳:俄罗斯气候存在着东西的差异。雅库茨克气候的大陆性更为显著,莫斯科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大。)
⑤温带大陆性气候在俄罗斯的分布最广,该怎样描述其气候特点?
(师生联系生活居住地一比较,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
六、其他(复习和拓展,由图7.48,学生寻找,教师强调)
里海──世界最大湖泊;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泊;
伏尔加河──欧洲第一长河,也是世界最长的内流河,有“母亲”伏尔加之称;白令海峡──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小结:横跨亚欧大陆北部
(师指板图,学生们齐说──从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河流、气候五方面重温,使学生本节知识点与读图技能双丰收。)
练习:地理填充图册19页1.描图绘图;2.填图判断;20页3.填图归纳
(有效巩固了当堂课的图文知识)
板书设计:见本设计最后板图图片 (有2个,一个是全图,一个是近图)
教师反思:区域地理学习中,自然地理部分是有套路的,就似武功招式一样,可以按部就班的从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河流、气候等方面,引导学生识图、析图。在教学方式的呈现上,结合了本校学生的实际,选择了传统的黑板、彩色粉笔,进行板图教学。本节课教师利用俄罗斯的山脉、河流划分地形区,似玩游戏一样,把学生牢牢的吸引。学生们学会了从图中获取俄罗斯自然环境信息的方法,从而可以用这种技能去分析其它新的大洲、地区或国家。
以上为军需处长ppt 篇8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军需处长ppt 篇9
黑体字简介
black letter(character),由于黑体字笔划整齐划一,所以它只能是一种装饰字体,而不是书法。黑体字在字架上吸收了宋体字结构严谨的优点,在笔画的形状上把横画加粗且把宋体字的耸肩角削平为等线状,形成横竖笔画粗细一致,变宋体字的尖头细尾和头尾粗细不一的笔画为方形笔画。它模仿12世纪后出现的拉丁手写体。黑体字的特点是:主要笔画粗壮,带有纤细笔触,字形紧聚,不用弧线。这种字体在德国和奥地利一直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打印经常用的字体之一,一般用于印刷、书面报告等比较正式的场合,多用于标题或标识重点。
黑体字是现代汉字体系中最重要的字体之一。尤其是随着20 世纪末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黑体字的价值得到了进一步体现,它简洁的笔画特征与屏显介质特性相符,从而成为了当今各种屏幕媒介中最有发展前景的字体。但是,关于这款字的专案研究,迄今为止尚付阙如,关于它的源起(产生的时间、地点、样式)更是没有准确答案。对这些问题的忽视使得黑体字设计及其应用变成缺少历史参照的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严重制约着黑体字的发展。本研究旨在针对中国黑体字起源这个重要问题进行系统、详尽的历史梳理,为当代情境下黑体字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基础理论参考。
粗体在不正式的的场合里常常也被叫做“黑体”,造成了中文指称的混乱。另外需要注意的是,Windows附带的黑体是由北京中易中标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的一个字体。“黑体”是一类字体的总称,有很多字体都属于这个范畴,而中易黑体只是众多黑体中的一种。不应该和字体的“黑体”混淆。
在微软Windows Vista发布之前,中文操作系统的默认字体是宋体或者细明体,他们都属于衬线字体,无论从审美角度还是从眼睛的感受都不及作为无衬线字体的`微软雅黑体或者微软正黑体,因为笔划上过多的点缀(笔划末端的小三角)很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尤其是显示在屏幕上)。而很早以前,苹果公司就很有远见的使用华文细黑作为其系统的默认字体。
此外,在手机等一些移动设备上仍然在大量使用宋体,如摩托罗拉等。索尼爱立信的某些机型已经改采用幼圆体作为系统字体。
相对于宋而言,黑体字的横竖笔画的粗细要相对一直,“人工设计”的效果也更强,常被用于作为“力量较强的效果”和“时尚的效果”的处理 标题如果选用黑体来处理,会比宋体更容易给人带来较为强烈的印象,因此黑体字的直观效果相对于宋体等手写体来说要更强一些。
相对于黑体而言,宋体字的字体更像是用笔书写出来的,这种字体的手写体的感觉更强烈,多用于文字量较大,有希望读者能够平静阅读下去的文章中。与黑体字相比,宋体字也被认为是具有历史感的字体,而且虽然通常认为“当排版较大的标题是最好选用黑体”但是如果大标题选用宋体排版,就会产生出不同的高雅趣味。
以上为军需处长ppt 篇9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军需处长ppt》全文内容,如《军需处长ppt》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军需处长ppt》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军需处长ppt》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