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尾巴教学课件第一课时
能独立认读音节,学习朗读问话的句子,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
比尾巴教学课件第一课时 篇1
优秀教案师:多有趣的比赛,看公鸡鸭子和美丽的孔雀也想来比一场,你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吗请小朋友为他们设奖按照以下句式说:
“谁的尾巴——?
——的尾巴——。”
评选“裁判长”
以上为比尾巴教学课件第一课时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比尾巴教学课件第一课时 篇2
》的曲子,你一定会谈出很多的感想。阿炳把对人生的体验和追求通过乐曲告诉了我们,此时你想给阿炳说些什么?请把想说的话写下来。2、交流,老师点评、修改。
四、课外作业。
1、背诵4、5自然段。
2、在观察的基础上完成练习4。
板书设计:
以上为比尾巴教学课件第一课时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比尾巴教学课件第一课时 篇3
课前谈话
1、猜猜我姓什么?赖
2、什么赖?书写单人旁,说说可以说什么赖?(依赖,信赖)老师可以信赖吗?
3、你叫什么名字?你们是哪个班的?我知道你们是吴老师,我和你们吴老师早就认识了,就是不知道你们,我相信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成为——
生:朋友
4、刚才老师在介绍的时候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季节?
生:秋高气爽的季节。
师:是呀,在这样一个秋高气爽的季节,我们学了一系列秋天的文章?你觉得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
生:秋天的景色很美。
师:那美丽的色彩吸引了他。
生: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生:我喜欢秋天的果园,那就像一个童话世界。
师:什么吸引了你?
(苹果、榴莲)
师:还有什么让你喜欢秋天?
生:我喜欢秋天到树下去捡树叶,做成标本。
师:你是一个很懂得生活情趣的孩子。
一、导入
1、师:的确,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今天这节课老师就要和同学们一起去——听听秋的声音,
师范读,学生跟读。
2、师:课题前面这朵小花表示什么?
生:这是选读课文,略读。
师:略读课文是怎样的?
生:每个单元的最后一课是略读课文。
3、师:略读课文怎么学?每篇阅读课文前面都有这样的`一朵小花,打开语文书,看看阅读提示,划划要做哪些事?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把读后的体会与大家交流。
学生找一找、划一划,自由学习阅读提示。
学生交流:
生:阅读课文应该一边读一边想象,体会与同学交流,有兴趣再写几句。
师:阅读课文我们应该完成哪几件事?
生:第一件事:有感情地朗读。
生:一边读一边想象。
生:体会与同学交流。
生:有兴趣的写几句。
二、初读课文
1、这是一片怎样的课文?出示画面配乐,师声情朗诵。
学生鼓掌。
师:说说为什么鼓掌?生:有感情
生:读出了秋天的美妙
生:读得让我仿佛走入了画面
生:读出了句号、逗号
生:读得深入
师:怎么那么夸我,说得我有点不好意思,除了这些原因,还有什么原因?
生:老师读得好,这首诗写得很美,音乐画面也很美
师:是呀,这首诗很美,如果这首诗不美,我再读也读不好,那还等什么,赶紧拿起书来读读吧。
学生自由朗读。
师:读好了吗?读通了吗?没问题了吗?选最拿手的一小节读读。
生读:秋的声音,在每一片……
师:不错,一遍就读得这么好,了不起。
生:一排排大雁……
师:真了不起。
生:听听,秋的声音……
师:学军的孩子真是太了不起了,没一个字读错,打疙瘩的。
生:听听,走进秋……
师:声音真甜美。
生:听听,秋的声音,大树……
师:急了一点,再读一遍。
生再读。
师:为他鼓掌。
师:读了以后,你仿佛听到了哪些声音?
生:黄叶的声音。
生:蟋蟀就要过冬的声音。
生: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师:是的,还有谁?
生:大雁追着白云,大雁要过冬了。
师:大雁要过冬了,是谁的声音,不是谁要过冬了。
生:大雁的声音,追上白云,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师:还有谁的声音?
生:从远方匆匆来,向远方匆匆去,秋风的声音。
师:远方来,远方去,这不是你的声音,这是秋风吹过什么田野的声音。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声音,哪几个诗节在写?
生:1、2、3三个小节
师:请你好好读读这三节,边读边想,你体会到了什么?待会儿请你读给大家听,也让你把感受说给大家听。
生交流:
生:学生读第三节,我觉得很温馨,洒下了一阵暖暖的叮咛。
师:从哪里感受到很温馨。你把那感觉读出来,再来一遍。
生:再读第三小节。
师:叮咛让她感觉很温馨。什么叫“叮咛”?
生:叮咛就是嘱咐。
师:你们得到谁反复的嘱咐。
生:爸爸反复的嘱咐。嘱咐我路上要小心。
师:爸爸不住的叮咛让你觉得很烦,你现在觉得呢?
生:关心。生:妈妈反复叮咛我,衣服要及时脱掉。
师:怕你着凉。
生:外婆反复的嘱咐。出去玩,不要走丢。
师:虽然外婆不能跟你去,但是她的心早就跟你走了。
生:妈妈的叮咛。到楼下玩要注意安全。
师:这些叮咛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对我们的关心。
师:家里,我们的家长对我们千叮咛万嘱咐,再学校里老师也反复地叮咛我们,如写字、读书……,我们在这样的叮咛声中长大。所以说这样的叮咛让人感到温暖,大雁在叮咛什么?
生:有可能在叮咛其他小动物准备过冬。
生:冬天到了,叮咛小朋友多穿衣服。
生:大雁关心农民,赶紧收庄稼。
生:大雁叮咛自己的孩子,还不会飞,不要走丢
师:让我们一起带着这样的爱,这样的叮咛,读一读。
生:读
师:谁在唱歌?唱什么歌?
生:秋风。
生:农民
欣赏图片,
师:让我们睁大眼睛到丰收的地方瞧瞧,还有什么丰收了?
生:果园丰收了。
看图片,师:什么丰收了?
生:柿子、苹果、葡萄、梨、釉子。
师:面对这样的丰收,我们怎么不高兴呢?农民伯伯怎么不高兴呢?
我们一起读一读,我发现学生会背了,一起背背,不会看看书。
生:读或背
师:过渡:还听到什么声音
生读第一节,我仿佛看见大树在摇手臂。
师:听着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生:大树和黄叶好像在道别。
师:是好像吗?
生:真的。
生:我感受到它在掉眼泪,有点累,舍不得。
生齐读。
师:还有什么感受?
生:黄叶满地都是,很美。
生:好像给大地铺上了地毯。
师:那场面可美了,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读给同桌听
学生同桌互读。
师:刚才有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读这一节了(课件出示)
指名读,
师:说说你的体会
生:舍不得与阳台分开。
师:是的,感受到了很舍不得的声音。
指名读。
师: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生:蟋蟀很伤心,他在阳台有快乐的时光
师:我们一起来读好不好?
生:齐读
师: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我们一起去聆听秋的声音,赖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一起读1-3节
三、想象写话
1、是呀,这秋的声音,是大雁告别的什么,是蟋蟀告别的什么,只要你仔细聆听,你会听到在大自然这个音乐厅里听到很多秋的声音,你还会听到什么声音?
生:树叶掉在地上,脚踩上去,沙沙的声音。
生:采果子时候的欢声笑语。
生:动物过冬时挖土的声音。
生:农民收稻谷时的笑声。
生:桂花落下来的声音。
生:蚂蚁搬运食物的声音。
师:对,只要我们用心去听,在大自然里你会听到很多秋的声音
出示诗节,学生试写
听听,
秋的声音, ,
“ .”
.
啾啾 叮叮 咚咚 啪啪 沙沙
……
交流:
生:听听,秋的声音,稻谷鞠着躬,沙沙,是稻谷在谈话的声音。
生:听听,秋的声音,果子一个个往下跳,咚咚,是和果树告别的话语。
……
4、同学们,难怪作者说,走进这画面,听听秋的声音,这秋的声音,在——,师朗读最后一节,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
师:读了这样的诗句,你感受到什么?
生:秋天很丰富。
生:秋天的美丽。
生:秋天物种的伤心。
生:声音是很急的,很伤感,
师:其实也不必要伤感,明年还会再来
5、让我们珍惜这秋天
师:有感情地背给别人听,课后收集秋的诗歌,写诗:秋的声音、秋的色彩
以上为比尾巴教学课件第一课时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比尾巴教学课件第一课时 篇4
引导语:教师举例示范,用图示法引导学生分析,目的在于教会方法。然后两三个人一组用此方法解决其他句子的问题。此方法以训练思维推理能力为主,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学不可以已的道理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意义。
2、掌握文言词语绝、强、假、望、闻的意义和用法。
3、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体会荀子文章的风格。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绝等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
如何结合时代的需要,使学生认识终身学习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四读法。(自己总结的。)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师导入新课,简介荀子
1、荀子的思想:
⑴ 天人相分,自然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⑵ 制天命而用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⑶ 性恶论。人性本恶,所以需要学习和教化。
⑷ 礼是治国之本。
2、作品风格:是学者之文,朴素、深厚、缜密,多用排比和比喻。
二、通读全文,概括大意(一读。)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正音。
注意如下字的读音:
中(zhòng) 智(zhì) 躁(zào) 有(yòu)
(其它参见教材注释。)
2、学生结合注释,通读全文,概括文章大意:
明确:学不可以已。
(意思对即可。)
3、学生分小组笔译课文最后一段,注意语言准确;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检查,组织全班同学交流笔译的情况,重点指导如下句子的翻译:
⑴ 无以:没有用来的方法;
⑵ 筋骨之强:强健的筋骨。(倒装句式。)
⑶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向上;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三、完成课后练习,重点学习文言词语
1、学生做练习二,掌握绝、强、假、望、闻的用法。
2、教师检查完成情况;
3、学生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编,商务印书馆),增加义项和例句。注意:绝的义项比较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师指名学生背诵绝、强、假、望、闻等词语的义项和课文中的例句。
二、细读课文,理清思路(二读。)
1、学生自读全文,理出作者的写作思路。
2、教师检查,全班交流。
(各组先推荐一人上黑板,还可以由其他同学不断完善,直到满意。)
参考思路:
学不可以已──智明行无过──常人成君子──积累、持恒、专一
(中心) (意义) (作用) (方法)
三、研读课文(重点是最后一段),分析讨论(三读。)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比喻论证的语段和句子,对比喻进行分类、归纳。(学生可以自己确定分类标准)
2、讨论比喻论证的作用、效果。
3、教师总结,明确本文比喻巧而理至。
第三课时
一、审读课文,评价创新(四读。)
1、教师引导:本文有哪些知识性错误,有哪些地方可以进一步完善,请指出来。
2、学生审读课文,找出不足的地方。
3、师生交流审读结果。
参考:
⑴ 知识性错误,如蟹六跪而二螯,(应是八跪;一说正确)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自己建筑巢穴,不用蛇鳝之穴)。
⑵ 在论证方面,只是从自我的.角度来论证。本文只谈了学不可以已的两点作用,即提高自己,弥补不足。还可以从社会发展趋势和需要的角度来谈。
二、联系实际,拓展运用
1、以《新劝学》为题,列提纲,分组发言。要求进一步充实荀子的论证。
2、教师补充终身学习的有关内容,学生讨论终身学习的重大意义。
补充:终身教育看来是进入21世纪的一把钥匙。它超越了启蒙教育和继续教育之间的传统区别。它响应迅速变革之世界的挑战。要把终身教育放在社会的中心位置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第8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丛书 教育科学出版社)
【板书设计】
劝学
《荀子》
智明行无过
常人成君子
学不可以已 终身学习
积累、持恒、专一
(社会、时代的需要)
以上为比尾巴教学课件第一课时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比尾巴教学课件第一课时 篇5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进行儿童诗创作的兴趣。
2、训练学生儿童诗创作的思维,培养学生丰富、夸张的想像力。
3、初步感受儿童诗语言的精练、充满童真和童趣的想象等特点 初步会用联想法创作一首或几首儿童诗。
[教学过程]
一、歌曲激趣导入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熟悉、非常好听的儿童歌曲。请欣赏:(课件播放儿童歌曲《种太阳》。)
你知道吗?这其实就是一首富有情趣的儿童诗。
这节课,就让我们放飞想象的翅膀,一起走进儿童诗的世界。
二、诗歌赏析,总结儿童诗特点、创作方法
〈一〉种太阳
师:请看大屏幕,这就是这首诗。
《种太阳》。
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
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
播种一个一个就够了
会结出许多的许多的太阳
一个送给送给南极
一个送给送给北冰洋
一个挂在挂在冬天
一个挂在晚上挂在晚上
种太阳 种太阳
到那个时候世界每个角落
都会变得都会变得温暖又明亮
1.指名读。谁愿意来读一读这首诗?
2.在作者的想象中,太阳是可以种的,并且会结出许多许多的太阳。正是因为这大胆的想象,让这首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脍炙人口。
(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特点:生动形象,语言精练,富有情趣。音韵美:押韵ang )读起来还琅琅上口
3、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学以致用,下面我们就先到童诗芳草地来欣赏两首吧,
看看哪首诗更有童诗的味道
4、出示两首诗:
A 白云
星期日下午,我做完功课,到郊外散步
看见蓝蓝的天上飘着一朵朵洁白的云,
好象棉花糖我的手没天那么高,不然
就把那些棉花糖都拿下来吃
仿效《种太阳》改成儿童诗:B 白云
好多的棉花糖啊!
谁把它举得那样高?
叫人看到却让人尝不到
比较上面这两首诗,读一读,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5、(指名回答)教师随机归纳:诗句简短而意义丰富;诗要分行;诗的韵律感、节奏感较强;诗需要更多的想象比较含蓄,散文较直接
6、第二首更有诗的味道,那什么叫诗的味道呢?
投影出示:
所谓诗的味道:读了你的诗,让人觉得很美或很有趣,不经意地为之会心微笑,内心产生共鸣
教师小结: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只要我们有一颗童心,能够大胆想象,锤炼语言,就可以写出有趣的儿童诗。
7、出示其他的儿童诗
师:我们再来欣赏其他一些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儿童诗。师:你最喜欢其中哪首诗?为什么?最喜欢其中的哪句?
《梦》 梦像一条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想捉它/它已经跑了/梦像一阵风/从远方吹过来/想抓它/它已经离开了。
《远足》 我们去远足/雨悄悄地跟着/结果/他玩得好开心/我们只好看着他玩。 《橡皮》 橡皮/是最没有学问的东西/因为/他读过的字/都是错别字。
《爸爸的鼾声》 爸爸的鼾声/就像山上的小火车/它使我想起美丽的森林/爸爸的鼾声/总是断断续续的/使我担心火车出轨了/咦/爸爸的鼾声停了/是不是火车到站了?
《狗》 我喜欢狗/是自己家的/会撒娇/会防小偷/我不喜欢狗/是别人家的/在他眼里/我好像变成了小偷。
师:你最喜欢其中哪首诗?为什么?最喜欢其中的哪句?指名反馈:(总结方法,适时板书)
1. 指名反馈:(总结方法,适时板书)
2. 比喻:梦——小鱼,一阵风
3. 拟人:雨——玩
4. 夸张:单手——一动不动
5、对比:自己家的——别人家的
6、排比 借托
总结儿童诗的特点
1、诗是分行写的,每行都很短。还可以分几小节
2、经常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
3、诗读起来常常琅琅上口,有时很押韵。
4、诗必须有丰富的想象,比较含蓄
5、诗能把平凡的事物变得活泼、有趣、动人。
三、想象训练,循序渐进
师:儿童诗也是一个孩子,他会哭,会笑,有时安静,有时胡闹。他是谁家的孩子呢?他的父母叫“想象”!在l写诗之前我们先来一个想象力大考验吧!(点击课件:想象力训练营)填词
1、《小太阳》有只老母鸡在下蛋/咯咯嗒、咯咯嗒/一不小心/鸡蛋被石头磕破了 流出了一个金色的小太阳。( 你为什么要这样想? 同流出了一个蛋黄比较,好在哪里?)
2、《萝卜》萝卜妹妹/你真粗心/捉迷藏时把 忘在外面。
3、《螃蟹》螃蟹/你为什么老是横着走?是不是 小 , 还是 在等待对手,准备一决高下 ?
4、《圆规》圆规是个 ,他总是 。/可惜他只会跳 圆圈舞 。
5、〈〈星空〉〉老师是一个美丽的月亮,我们是 ,那教室是 是一个美丽的星空 。
6、《树叶》嫩绿的叶子是大树的的迎宾曲,正在欢迎春姑娘的到来。
第一关:补充句子:打开窗,
让鲜艳的花瓣吹进来
让翠绿的树叶飘进来
让珍贵的鸟儿飞进来
让( )的( )进来。
预设: 让活泼的青蛙跳进来
让缤纷的彩虹跨进来
让淘气的星星跑进来
让调皮的阳光躲进来
让袅袅的轻烟飘进来
让温暖的笑容飞进来
让丰富的知识渗进来
第二关:补充片段《我问》
我问美丽的鲜花,
怎样才能芳香醉人?
鲜花轻轻地回答:
敞开自己的心
四、未来的诗人
1、在刚才的训练中,我们的想象多了一些夸张,添了一些童趣,诗的意境就更浓了,听着同学们充满想象的表达,我觉得你们全是一个个小诗人,想不想自己动笔写一首儿童诗,当一回真正的小诗人?
2、现在就请同学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根据老师在大屏幕上给出的参考主题从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自由创作,把你的奇思妙想写下来,也可以自己拟题创作均可。课件出示老师给出的参考主题,并播放轻柔的音乐:
夕阳 落叶 星期天 假如 云
小猫 分数 童年 老师的眼睛
蝴蝶和小花 风是个自由的孩子
3、自由创作。出示诗歌特点
4、边展示,边交流,边评改。
五、交流总结,诗意绕梁
1、推敲字句是否贴切
2、语言是否精炼有诗味
3、现场评改学生诗歌:学生朗读修改自己的诗作并朗读修改后的诗作 最后签名 未来的诗人
总结:今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一颗纯真的心,拥抱童诗。尽管我们
的小诗还显得稚嫩,还有许多不完美,但重要的是,我们已经播下了诗的种子!最后,送给你们一首诗《我希望》作为本课的结束。
我希望/我可爱的孩子们/穿越习题的封锁线/来到童心湖畔/看风车旋转/听鸟儿歌唱/追寻青草叶上滚落的露珠/吮吸草根泥土的芬芳//我希望/领着你们这群小脚丫/在夕阳的牛铃声里/在嬉戏的小树林旁/一起观察古木新芽/一起奇思追云揽月/一起为梦想插上金色的翅膀
六、作业设计
1、师生分工合作把原创诗歌打印编辑,成为班级诗集《小荷才露尖尖角》
2、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搜集儿童诗,诵读尝试加上自己的理解或评价。
以上为比尾巴教学课件第一课时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比尾巴教学课件第一课时 篇6
导语:汽车是指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下面小编分享汽车理论教学课件,欢迎参考!
一、汽车发动机
基本工作原理是将燃油在密封汽缸内燃烧,使气体膨胀时的热能推动活塞作功,转变为机械能为汽车的行驶提供动力。
㈠发动机的分类。
按燃料分:汽油、柴油、天然气等发动机。
按冷却方式分:水冷式、风冷式发动机。
按进气方式分:自然吸气式----空气靠活塞的抽吸作用进入气缸内。增压式----在发动机上装有增压器,气体预先经过压缩后再进入气缸。
按点火方式分:压燃式发动机----利用气缸内空气被压缩后产生的高温使燃油自燃,如柴油机。点燃式发动机----利用火花塞发出的电火花点燃混合气,如汽油机、煤气机。
按实现循环的行程数分:四冲程发动机----活塞移动四个行程或曲轴转两圈气缸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二冲程发动机----活塞移动两个行程或曲轴转一圈气缸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按气缸数目分:单缸发动机、多缸发动机。
按凸轮轴位置数量划分:SOHC与DOHC发动机。
SOHC----单顶置凸轮轴发动机,适用于2气门发动机;
DOHC----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适用于多气门发动机。
㈡发动机的参数:包括发动机气缸数、气缸的排列形式、气门、压缩比、排气量、最高输出功率、最大扭矩等。
1、发动机缸数 汽车都用多缸发动机。排量1L以下用3缸;1.3L-2.3L多采用4缸;2.5L以上采用6缸;4L为8缸,5.5L以上用12缸。在同等缸径下,缸数越多排量越大,功率越高;在同等排量下,缸数越多缸径越小,转速可以提高,从而提升功率。
2、气缸的排列 有直列立式、直列卧式、V型。应用较少的还有对置式、H型、X型、星型等。
直列排法(L) 发动机的气缸成一字排开,缸体、缸盖和曲轴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制造成本低、低速扭矩特性好。缺点是功率较低。一般5缸以下采用直列排法,少数6缸发动机也有直列排法,直列6缸的动平衡较好,振动相对较小。L4:表示直列4缸发动机。
V字形排列(V) 6到12缸采用V形排列。优点是占用空间小,可降低震动和噪音。V8结构复杂,成本高,使用较少。V12高级轿车采用。V8:表示V型排列8缸发动机。
3、气门数 国产发动机多采用每缸2气门,一个进气门一个排气门。国外轿车发动机采用每缸4气门,2个进气门2个排气门。有的采用5气门结构,3个进气门2个排气门,提高了进、排气效率,使燃烧更加彻底。5气门结构复杂加工困难。国产新捷达王发动机采用了五气门。
可变进气门控制技术VETC:通过改变进气门开度来改变进气量,提高发动机扭矩,丰田擅长此技术。
4、气缸的压缩比 气缸的最大容积与最小容积(或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用ε表示。汽油机在运转时,吸进的是汽油与空气混合气,压缩比越大,压缩终了的混合气的压力和温度就越高,混合气中的汽油分子气化得更完全,燃烧更迅速更充分,输出的功率大。低压缩比(10以下)的发动机燃烧时间相对延长,增加了能量消耗降低了动力输出。压缩比越大发动机工作时抖振增大,压缩比过大会出现“爆燃”和“表面点火”现象。爆燃会引起发动机过热,功率下降,油耗增加,甚至损毁发动机。表面点火会增加发动机的负荷,使其寿命降低。
压缩比与燃油 压缩比越大,要求使用的汽油标号越高。压缩比低于7.5用90号汽油;压缩比7.5~8.0用90或93号汽油;压缩比8.0~10用93或95号汽油;压缩比在10以上用97号汽油。如果使用低于建议标号的汽油,可能会产生“敲缸”、发动机振动加剧、不匀速等问题,损害发动机性能,缩短使用寿命。也不是汽油标号越高越好,因为气缸的压缩比、点火提前角等参数在出厂时设置好了,并对抗爆性较差的汽油设置了微调节程序,而对高标号汽油则没有设置程序。盲目使用高标号汽油不仅是浪费,还可能会因其高抗爆性的优势无法发挥而产生加速无力的现象。最好按说明书或油箱盖上标明的选择油号,同时考虑燃油质量的因素。
5、排气量 气缸内活塞从最低点到最高点的容积称单缸排量,单位用升(L)表示。发动机所有气缸排量总和为该发动机排气量。排气量越大,输出功率就越高,加速性越好。
轿车按排气量分级:微型车排量≤l升;普通轿车>l升≤1.6升;中级轿车>l.6升≤2.5升;高级轿车>2.5升≤4升;特级轿车>4升。
6、最大功率 功率的单位是马力(PS)或千瓦(kw)。输出功率用每分钟转速(r/min)表示,如100PS/5000r/min表示发动机每分钟5000转时输出功率为100马力。马力决定车辆可克服阻力的速度。功率表现在高转速,它决定了车子能跑多快。发动机的转速增加,功率也相应提高,但达到一定的转速后,功率反而呈下降趋势。
7、最大扭矩 扭力是指曲轴回转所做的功,它决定车行驶时可克服阻力的限度,包括加速性。扭矩的表示方法是N.m/r/min。引擎驱动车辆时,最大扭矩一般在发动机的中、低转速的范围。随着转速的提高,扭矩反而会下降。
发动机参数不仅要看功率同时要看扭力参数,以发动机处于最大功率、最大扭矩时的转速值稍低为好。若一台车的最大马力、扭力发生在引擎低转速,该车适合于低速行驶;若发生于高转速该车适合于高速加速性。两部车的扭矩不同,同样300马力,跑车的速度可到250公里/小时,货车可能只有150公里/小时,但它能拖动30-40吨重的货箱。
㈢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工作原理 由进气、压缩、燃烧膨胀、排气四个行程组成。
1、进气行程 曲轴带动活塞由上止点向下上止点移动,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气缸内的容积增大,气体压力下降,形成一定的真空度,燃料经化油器与空气混合后被吸入气缸。当活塞移动到下止点时,气缸内充满了新鲜混合气以及上一个工作循环未排尽的废气。
2、压缩行程 曲轴在飞轮的惯性力作用下旋转,通过连杆推动活塞向上移动,进、排气门关闭,气缸内容积逐渐减小,气缸内的混合气被压缩温度逐渐升高。
3、燃烧膨胀行程 火花塞点火,混合气剧烈燃烧,气缸内的温度、压力急剧上升,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下移动,通过连杆带动曲轴旋转。这个行程实现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又称为作功行程。
4、排气行程 活塞从下止点移动到上止点,排气门打开,废气随着活塞的上行排出气缸。由于燃烧室占有一定容积,不能将废气排尽,残余的废气不仅影响充气,对燃烧也有不良影响。
排气行程结束时,活塞回到上止点,完成了一个工作循环。随后,曲轴依靠飞轮转动的惯性作用仍继续旋转,开始下一个循环,周而复始,发动机不断地运转起来。
㈣涡轮增压器(T)Turbo即涡轮增压,简称T,一般在车尾标有1.8T、2.8T等字样。
发动机靠燃料在汽缸内燃烧产生功率,输入汽缸的燃料量受到吸入汽缸内空气量的限制。如果发动机的运行性能已处于最佳状态,再增加输出功率,只能通过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汽缸来增加燃料量,提高燃烧作功能力。
涡轮增压有单涡轮和双涡轮增压,是指废气涡轮增压,实际上是一种空气压缩机,它利用发动机排出废气的惯性冲力来推动涡轮室的涡轮,涡轮带动同轴的叶轮,叶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进来的空气进入汽缸,提高发动机的功率,降低发动机的燃油消耗。当发动机转速增快,废气排出速度与涡轮转速也同步增快,叶轮就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汽缸。空气的压力和密度增大可燃烧更多的燃料,相应增加燃料量和调整一下发动机的转速,就可以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涡轮增压器可提高发动机输出功率10%以上。缺点是“滞后响应”,由于叶轮的惯性作用对油门骤时变化反应迟缓(1.7秒以上),使发动机延迟增加或减少输出功率。对要突然加速或超车而言,瞬间会有点提不上劲的感觉。
㈤柴油发动机 与汽油发动机一样,每个工作循环经历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行程。燃料在临近压缩终了时才喷入气缸,在气缸内与空气混合。柴油粘度比汽油大,不易蒸发,自燃温度较汽油低,柴油发动机无需点火。柴油发动机主要分SDI与TDI两种:
1、自然吸气直喷式柴油发动机(SDI)。用压缩使气缸内空气温度超过柴油的自燃点,再喷入柴油与空气混合气而燃烧。自然吸气的升功率不是很高,转速比汽油发动机低。
2、涡轮增压直喷式柴油发动机(TDI) 在柴油机上加装了涡轮增压器,使进气压力增加,压缩比达到10以上,燃烧更加充分,可在低转速下输出较大的扭矩。
二、离合器。
位于发动机与变速箱之间的飞轮壳内,用螺钉将离合器总成固定在飞轮的后平面上。离合器的输出轴就是变速箱的输入轴。在行驶中驾驶员根据需要踩下或松开离合器踏板,使发动机与变速箱暂时分离或逐渐接合,切断或传递向变速器输入的动力。主要作用:
㈠保证汽车平稳起步。起步前汽车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发动机与变速箱是刚性连接的,一旦挂上档,汽车将由于突然接上动力而前冲,不但会损伤机件,而且驱动力不能克服汽车前冲的巨大惯性力,使发动机转速急剧下降而熄火。
起步时,利用离合器将发动机与变速箱分离,挂上前进档后,再使离合器逐渐接合,由于离合器的主动、从动部分之间存在滑磨现象,使离合器传出的扭矩由零逐渐增大,汽车的驱动力也逐渐增大,汽车平稳地起步。
㈡便于换档。汽车行驶中为适应不断变化的条件,要换用不同的变速箱档位。没有离合器将发动机与变速箱暂时分离,变速箱中啮合的传力齿轮因载荷没有卸除,啮合齿面间的压力很大而难于分开。另一对待啮合齿轮因圆周速度不等而难于啮合,强行啮合会产生很大的齿端冲击损坏机件。
换档时,利用离合器使发动机与变速箱暂时分离,原来啮合的一对齿轮因载荷卸除,啮合面的压力大大减小容易分开。另一对待啮合的齿轮由于主动轮与发动机分开后转动惯性很小,合适的换档动作能避免或减轻齿轮间的冲击,顺利进入啮合实现换档。
㈢防止传动系过载 。汽车紧急制动时车轮突然降速,与发动机相连的传动系由于旋转惯性,仍保持原有转速,会在传动系统中产生远大于发动机转矩的惯性力矩,使传动系的零件容易损坏。离合器是靠磨擦力来传递转矩的,当传动系内载荷超过磨擦力所能传递的转矩时,离合器的主、从动部分就会自动打滑,起到防止传动系过载的作用。
三、变速器
由传动机构和变速操纵机构组成。传动机构是改变转矩方向和转速,操纵机构是控制传动机构,实现变速器传动比的变换,达到变速变矩。机械式变速箱应用齿轮传动的原理,变速箱内有几组传动比不同的齿轮,通过操纵机构使变速箱内不同的齿轮工作,即换档。低速时让传动比大的齿轮工作,高速时让传动比小的齿轮副工作。
㈠变速器的功用:
1、改变汽车行驶速度和输出扭矩的大小,使汽车行驶速度和驱动扭矩适合不同的行驶条件。
2、实现倒车。发动机轴只能向一个方向转动,利用变速箱中设置的倒档,改变输出轴转动方向来实现倒车
3、实现空档。可以在发动机工作且离合器接合的状态下,变速箱不输出动力。
㈡变速器种类:分手动M、自动A变速器。 A4:四速自动变速器。
自动挡变速器
P档:停车,在车子停放或完全静止时采用。
N档:空档,车辆暂停时使用,如等候红灯放行。
D档:行车档。
L档:低速档,用于爬斜坡或易打滑路面。
Z档:中速档,在雪地或市区等情况下使用。
OD档:超速档,用于高速行驶情况。
R档:倒车,必须将车完全静止才能入挡。严禁在运动中由前进挡换入倒车挡,以防损坏齿轮。
四、分动器
是一个固定在车架上的齿轮传动系统,将变速器输出的动力分配到各驱动桥,其输入轴与变速器的输出轴用万向传动装置连接,输出轴有几根,分别经万向传动装置与各驱动桥相连。分动器比变速箱的负荷大,分动器中的常啮齿轮均为斜齿轮,采用圆锥滚子轴承支承。例如,前轮驱动的汽车两前轮都陷入沟中,汽车就无法继续前进,如果这辆车的四个轮子都能产生驱动力的话,另外两个没陷入沟中的车轮工作则能使汽车继续行驶。
五、汽车行驶系 包括车桥、车轮、车架和悬架四部分。
㈠车桥(车轴) 通过悬架和车架(或承载式车身)相连,两端安装车轮。作用是传递车架与车轮之间各方向作用力。
整体式车桥:两端通过悬架系统支撑车身,通常与非独立悬架配用。
断开式车桥:象两把雨伞插在车身两侧,各自通过悬架系统支撑车身,与独立悬架配用。
车桥分转向桥、驱动桥、转向驱动桥和支持桥四种。其中转向桥和支持桥为从动桥。前置后驱动的汽车,前桥为转向桥,后桥为驱动桥。前置前驱动汽车前桥为转向驱动桥,后桥为支持桥。
1、转向桥 由两个转向节(万向节)和一根横梁组成。转向节通过主销与横梁连接,可左右摇晃,车轮装在转向节上,中间用轴承分隔开,行驶时车轮转,转向节不转只作左右晃动。主销是车轮转动的.轴心。
万向节 汽车上的万向节与传动轴组合成万向节传动装置。万向节允许被连接的零件之间的夹角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有十字轴式刚性万向节、准等速万向节(双联轴式和三销轴式)、等速万向节(球叉式和球笼式),扰性万向节。
前置后驱的车辆,万向节传动装置安装在变速器输出轴与驱动桥主减速器输入轴之间。前置前驱的车辆,万向节装在负责驱动和转向的前桥半轴与车轮之间。
单个万向节不能使输出轴与输入轴的瞬时角速度相等,容易造成振动产生很大的噪音。因此,后轮驱动汽车都采用双万向节,传动轴两端各有一个万向节,使传动轴两端的夹角相等,保证输出轴与输入轴的瞬时角速度相等。
后驱动汽车应用最广的万向节由万向节叉、十字轴等构成。十字轴装配在万向节叉上做连接,其轴头上装有滚针轴承,当轴头接入万向节叉时,十字轴与万向节叉之间可以相对旋转,能作多角度变化。万向节叉用花键连接可轴向移动,以满足夹角和距离同时变化。
等速万向节。前轮驱动汽车的驱动桥半轴与轮轴之间采用,每个半轴用两个等速万向节,靠近变速驱动桥的是半轴内侧万向节,靠近车轴的是半轴外侧万向节。在各种等速万向节中,常见是球笼式万向节,它用六个钢球传力,主动轴与从动轴在任何交角下钢球都位于两园的交点上,从而保证主、从动轴等角速度传动。
2、转向驱动桥:桥壳中装有差速器,驱动左右两根半轴,两个轮子与两根半轴直接相连。汽车发动机的动力经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传送到驱动桥再左右分配给半轴驱动车轮。驱动桥的主要部件是减速器和差速器。减速器的作用就是减速增矩,靠齿轮之间的啮合完成。
3、差速器。是汽车驱动轿的主件。由行星齿轮、行星轮架(差速器壳)、半轴齿轮组成。发动机的动力经传动轴进入差速器驱动行星轮架,再由行星轮带动左右半轴分别驱动左右车轮。差速器的左半轴转速+右半轴转速=2倍行星轮架转速。汽车直行时,左右车轮与行星轮架三者的转速相等。汽车转弯时,外侧车轮有滑拖、内侧车轮有滑转的现象,两个驱动轮产生两个方向相反的附加力,由于“最小能耗原理”,导致两边车轮的转速不同,并通过半轴反映到半轴齿轮上,迫使行星齿轮产生自转,外侧半轴转速加快,内侧半轴转速减慢,使两边车轮尽可能以纯滚动的形式作不等距行驶,减少轮胎与地面的摩擦。
汽车拐弯时车轮的轨线是圆弧,圆弧的中心点在内侧,在相同时间里外侧轮子走的弧线比内侧轮子长。为了平衡这个差异,就要内侧轮子慢一点外边轮子快一点来弥补距离的差异。如后轮轴做成一个整体,就无法调整两侧轮子的转速差。法国人路易斯·雷诺设计出了差速器。
“最小能耗原理” 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倾向于耗能最小的状态。如把一粒豆子放进碗内,豆子会停在碗底不会停在碗壁,碗底是能量最低位置(位能),它自动选择静止(动能最小)而不会运动。同理,车轮在转弯时也会趋向能耗最低的状态,自动按照转弯半径调整左右轮的转速。
㈡车轮 轮胎是汽车的重要部件,合适的内压是轮胎的生命。汽车行驶时轮胎被反复的往地面按压,轮胎橡胶材料受弯曲拉伸变形,如气压不正常,反复交叉变形就不能保持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轮胎寿命缩短,耗油量增加,甚至有可能爆胎翻车。轮胎气压每月约减少0.7公斤/平方厘米。温度每升/降10℃轮胎气压随之升/降0.07-0.14公斤/平方厘米。一般轿车的油箱盖和司机座旁标有该车轮胎标准气压值。
轮胎选用。轮胎种类不同,其极限速度、负荷率不同。宽胎纵向稳定性、抗侧风能力强,转弯时轮胎变形度小,可以缩短制动距离。宽胎抓地力强,加速性能有所提升。有的人认为宽胎会加大路噪,有的认为轮胎的路噪主要与轮胎花纹有关,相同花纹不同宽度的轮胎路噪不会变化。宽胎比窄胎价格高,油耗有所增加。选购时要选择耐热性强、平衡性好的,轮胎圆度不够或易变形,行车时上下颠簸。
㈢汽车悬架系统。 悬架是车架与车桥之间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由弹性元件、减震器和导向机构三部分组成。
1、前悬架系统。采用独立悬架系统,即左右两个车轮独立地通过悬挂装置与车体相连,可以各自独立地上下跳动。悬架系统由连杆机构和弹簧、减震器组成三角形或其它形状的连接方式固定车轮与车身的位置,在弹簧的作用下使车轮可以相对车身上下运动。有双横臂式和滑柱摆臂式。
双横臂式悬架 由上短下长两根横臂连接车轮与车身,两根横臂类似字母Y或C,这样设计既增加强度,提高定位精度,也为减震器和弹簧留出了安装位置。下横臂与车轮中心大致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在车轮跳动导致下横臂摆动时,不致产生太大的摆动角,保证了车轮的倾角不产生太大变化。
滑柱摆臂式悬架 由下横臂和减震器弹簧组连接车轮与车身,结构简单重量轻,占用空间小,上下行程长。由于减震器弹簧组充当了主销的角色,它同时承受了地面作用于车轮上的横向力,在上下运动时阻力较大,磨损增加。当急转弯时,由于车身侧倾,左右两车轮也向外侧倾斜,出现不足转向,弹簧越软这种倾向越大。
2、后悬架系统。种类比前悬架多,驱动方式不同决定有无后车轴。多使用连杆式和摆臂式。
连杆式:主要在FR驱动方式并且后车轴左右一体化(与中间的差速器刚性连接)的情况下使用。左右两侧各有一对连杆,分上拉杆和下拉杆,作为传递横向力(汽车驱动力)的机构。通常再与一根横向推力杆组成五连杆式,横向推力杆一端连接车身一端连接车轴,目的是防止车轴(或车身)横向窜动。当车轴因颠簸而上下运动时,横向推力杆以与车身连接的接点为轴做圆弧运动,如果摆动角度过大会使车轴与车身之间产生明显的横向相对运动。横向推力杆设计得比较长以减小摆动角。连杆式悬架与车轴形成一体,左右车轮不能独立运动,颠簸路面对车身产生的冲击较大,平顺性差。
摆臂式:由车轴中间的差速器固定,左右半轴在差速器与车轮之间设万向节,并以其为中心摆动,车轮与车架之间用Y型下摆臂连接。“Y”的单独一端与车轮刚性连接,另两端与车架连接形成转动轴,根据转动轴是否与车轴平行,摆臂式悬架又分为全拖动和半拖动式摆臂,平行的是全拖动式,不平行的叫半拖动式。
3、自动调平悬架(SLS) 越野车上装有SLS,后螺旋弹簧为空气弹簧,负载或空载时都能使车辆自动调平。高度传感器持续测量后悬架的高度,如果增加载荷使车辆的高度降低,电子控制系统控制气泵增加对空气弹簧的空气供应量,保持车辆的平衡。如果车重减轻悬架升高,系统控制排放空气弹簧中的空气,将车辆降至平衡状态。
当汽车在崎岖地面行驶时,电子控制系统检测各种情况(如,零地面速度),控制向空气弹簧充入空气,弹簧延展至其最大位移,使车辆获得牵引力并驶过路面障碍。如果检测到地面速度,悬架会返回先前位置。汽车驶离崎岖地面后SLS进入正常操作模式。
手动操纵SLS 车速小于50公里/小时,允许驾驶员操作安装在仪表板上的开关,将汽车后部升高到车桥上方的40毫米处(高出后保险杠)以提高车辆的离去角。超出50公里/小时速度,系统自动将悬架返回标准驾乘高度。也可用遥控器从车外操作。使用该装置可以调节车后部的高度,使其与挂车的挂钩高度相配,或方便装货卸货。
六、汽车的驱动形式。
由发动机驱动转动从而推动或拉动汽车行驶的轮子就是驱动轮。根据发动机在车上的位置及驱动轮的数量、位置分:前置后驱(FR)、前置前驱(FF)、后置后驱(RR)、中置后驱(MR)、四轮驱动等。民用轿车常用前置后驱、前置前驱形式。
㈠前置后驱(FR):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前轮负责转向,后轮承担驱动工作。发动机输出的动力通过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输送到后驱动桥驱动后轮“推”着汽车前进。优点:转向和驱动分开,高速稳定性好,爬坡能力强,负荷分布较均匀。缺点:传动轴较长,增加了重量和动力损耗,转弯时易出现转向过度的情况。
㈡前置前驱(FF):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将变速器和驱动桥做成一体,固定在发动机旁将动力输送到前轮“拉”着车前进。优点:机构简单、发动机散热条件好,车内空间大,可降低车身高度,减轻重量,动力传递距离短,减少功率传递损耗。缺点:前桥同时承担转向和驱动任务,高速稳定性较差,上坡时驱动轮易打滑,高速下坡时易翻车。
㈢四轮驱动 用4X4或4WD表示。汽车前后轮都有动力,可根据行驶路面状态不同将发动机输出扭矩按比例分配到前后轮子上,以提高汽车的行驶能力。
越野车用4轮驱动,前后车轴各装一个驱动桥。变速器后面装有手动分力器,输出的扭矩通过分力器和传动轴分别传递到前后车轴的驱动桥,通过驱动桥将扭矩传递到车轮。
轿车4轮驱动装置是常啮合式,采用计算机控制省去了手动分力器,增加了粘性耦合器。车子随时根据路面的反馈信息,自动将扭矩分配在前后轮,正常路面将输出扭矩的92%分配到前轮;滑溜路面至少将输出扭矩的40%分配给后轮,当前轮打滑时,前后轮的转速差使耦合器将扭矩传递至后轮,待前后轮的转速差消失就自动回复原有驱动形式。
1、驱动模式:分全时驱动、兼时驱动、适时驱动、兼时/适时混和驱动模式。
全时驱动 维持4轮驱动,将发动机输出扭矩按50/50设定在前后轮。驾驶操控性和行驶循迹性好。缺点是废油。
兼时驱动 由驾驶员根据路面情况,接通或断开分动器来实现2轮或4轮驱动。
适时驱动 由电脑控制驱动,如果路面不良或驱动轮打滑,电脑将发动机输出扭矩分配给其它两轮,切换到4轮驱动状态。正常路面一般采用后轮驱动。
2、粘性偶合器 又称粘性联轴器。由壳体、外板、内板、内轴等构成,装在4轮驱动汽车的差速器上。壳体和外板为主动部分,内板和内轴为从动部分。内外板间隔排列在一起间隙很小,黏度很高的硅酮油液充入间隙中,利用液体的粘性或油膜的剪切作用来传递动力。在输入与输出端转速差较少时,硅酮油和内、外板以同一转速旋转,油液内部不会产生剪切粘性阻力,偶合器不传递动力。当输入与输出端转速差较大时,接近内板的油液与接近外板的油液之间有较大的转速差产生剪切粘性阻力,迫使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减少转速差,偶合器传递动力。车辆能根据路面状态自动调节前后轮的动力分配,如果前轮出现打滑空转,前后轮出现很大的转速差,粘性偶合器开始工作并将动力分配给后轮驱动。正常行驶时,各轮没有转速差粘性偶合器不工作。
七、汽车制动器
分盘式和鼓式制动器,盘式有通风盘和实心盘两种,前通风式带滑动卡钳制动性能好。中低档车大多采用“前盘后鼓” 式,即前轮用盘式、后轮用鼓式制动。
㈠盘式制动 有一个圆盘片与车轮固定同速转动,刹车时油压推动刹车片夹紧圆碟产生接触摩擦力来抑制车轮转动实现刹车。反应快、稳定性、散热性好,更换简便。缺点:易磨耗。
㈡鼓式制动(块式) 有一类似铃鼓状的铸铁件称为刹车鼓,固定在车轮上同速转动,制动块(刹车蹄)位于制动轮内侧,刹车时制动块向外张开摩擦制动轮的内侧实现刹车。制动性和散热性比盘式差,在不同路面上制动力变化大不易掌控。制动块和轮鼓在高温下易发生变形,产生制动衰退和振抖现象。使用一段时间后,要调校刹车蹄的空隙,清理刹车鼓内累积的刹车粉。
四轮轿车在制动过程中,前轮负荷占70-80%,后轮起辅助制动作用。采用前盘后鼓的制动方式成本低。车速不高的重型车,刹车蹄的耐用度比盘式制动高,用四轮鼓式制动。
㈢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当刹车踩到底时ABS会防止车轮抱死,使车子具有转向功能以便绕开障碍物。车轮“抱死”就是车轮相对于车静止,在车轮抱死的情况下只能靠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才能让车停下来。如果四个轮子与地面的摩擦力不等或方向不同,车子就容易失控,如果前轮失控会发生跑偏,后轮失控会发生甩尾,四轮都失控后果难料。
㈣汽车手刹:专业称呼是辅助制动器。用钢丝连接到后制动蹄上,手刹有回复弹簧,拉起手刹制动时弹簧被拉长;松开手刹时弹簧回复原长。停车时,应尽量让车子各个零部件在不受力的情况下进行手刹制动,以延长使用寿命。
八、汽车照明及信号装置
为保证汽车行驶安全和可靠,在汽车上装有各种照明和信号装置,用以照明道路,标示车辆宽度,照明车厢内部及仪表指示和夜间检修等。
㈠车身外部的照明装置。前大灯、前小灯(示宽灯)、标高灯、雾灯、防空灯、后灯等。
1、前大灯 汽车在夜间行驶时照明前方道路的灯具。前大灯是双丝灯泡,能发出远光和近光两种光束。远光灯丝位于反光罩的焦点,近光灯丝位于焦点上方,在近光灯丝下方加有金属遮罩,下部分的光线被遮罩挡住,防止光线向上反射及直接照射对方驾驶员而引起眩目。反光罩的形状是一旋转抛物面,其作用是将远光灯丝发出的光线聚合成平行光束,使光度增大几百倍。透光玻璃是许多透镜和棱镜的组合体,其上有皱纹和棱格,光线通过透镜和棱镜的折射作用使一部分光束折射并分散到汽车的两侧和车前路面上。
远光灯 能照到车前100m的路面,在夜间对面无来车、汽车以较高速度行驶时使用。
近光灯 在夜间会车和市区明亮道路上行驶时使用。会车时,为避免使迎面来车的驾驶员目眩而发生危险,将远光转变成光度较弱且光束下倾的近光。
前大灯分二灯式和四灯式。二灯式在汽车前端左右各装一个大灯;四灯式在汽车前端左右各装两个大灯。
2、前小灯(示宽灯) 在夜间行驶会车时,使对方能判断本车的外廓宽度,也可供近距离照明用。
3、标高灯 在公共汽车的车身顶部装有一个或两个标高灯,若有两个则兼示宽灯作用。
4、雾灯 装在汽车的前部,光色为黄色。
5、防空灯 灯上部有伸出的灯罩,被免在空中发现。越野车、军车前部装有防空灯。
6、后灯 其玻璃是红色的,便于后车驾驶员判断前车的位置和动向。后灯兼作照明汽车牌照,应保证夜间在车后20m处能看清牌照号码。有的汽车牌照灯是单装的。
㈡车内照明装置 包括驾驶室顶灯、车厢照明灯、车门灯和行李箱灯。驾驶室仪表板上有仪表照明灯。为便于夜间检修发动机还装有发动机罩下灯。为满足夜间在路上检修的需要,车上应预备有足够长电线的工作灯。
㈢汽车信号装置 信号装置在转弯、制动、倒车等情况下发出亮光和音响信号。有左右转向、刹车信号灯。
1、转向信号灯 共4个分装在车身前后左右两侧,驾驶员根据需要相应地开亮左侧或右侧的转向灯,以告知交通警察、行人和其它车上的驾驶员。为引人注目,转向信号灯的亮度很强,并在信号灯电路中装有闪光器使灯光闪烁。闪烁式转向信号灯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与前小灯合成一体(用双丝灯泡),有的后转向信号灯和后灯合成一体。
左转向灯。汽车左侧前后各装1个。汽车起步驶离停车场地、向左转弯、向左变更车道、准备超车、掉头、由匝道进入高速公路时,都应提前开启。
右转向灯。汽车右侧前后各装1个。右转弯、向右变更车道、超车完毕驶回原车道、驶离环岛、靠路边停车时都应当提前开启。
2、刹车灯:装在车后面,踩刹车时自动接通电路,灯光为红色,提醒后车注意。
九、汽车仪表及报警装置
在汽车驾驶室装有各种指示仪表及报警装置,使驾驶员随时掌握各系统的工作情况。
㈠车速里程表 由车速表和里程计组成。二者装在同一壳体中由同一根轴驱动。
1、车速表 利用电磁互感作用,使表盘上指针的读数与汽车行驶速度对应。
车速报警器 在车速表内装设了音响报警系统。当汽车行驶速度达到或超过某一限定车速时,车速表内速度开关接通蜂鸣器电路,发出声音报警。
2、里程计 由若干个计数转鼓及转动装置组成。有的车速里程表分总里程计和单程里程计,分别记录汽车累计行驶里程、单程行驶里程。单程里程计可以随时复位至零。
㈡机油压力表 指示发动机润滑系主油道中机油压力大小的仪表。它包括油压指示表和油压传感器两部分。
机油低压报警灯。由装在仪表板上的机油低压报警灯和装在发动机主油道上的油压传感器组成。发动机润滑系主油道中的机油压力低于正常值时,发出告警信号。
㈢燃油表。由带稳压器的燃油面指示表和油面高度传感器组成,指示汽车燃油箱内的存油量。
燃油低油面报警灯。当燃油箱内的油量少于某一规定值时发亮报警。
㈣水温表。指示发动机气缸盖水套内冷却液的温度。
水温报警灯 在冷却液温度接近沸点(95-98℃)时发亮。
十、汽车安全保护装置。
汽车安全带、气囊。车辆发生事故时,安全带对人身起主要保护作用。据统计,在所有可能致命的车祸中,正确使用安全带,可以挽救45%的生命。如果同时使用安全气囊,比例将上升到60%。
㈠安全带。系上安全带后,卷收器自动将其拉紧自锁,当车辆出现紧急制动、正面碰撞或翻滚时,驾乘员使安全带受到快速而猛烈的拉伸,卷收器的自锁功能在瞬间卡住安全带,使乘员身体紧贴座椅,避免摔出车外或碰撞受伤。安全带是瑞典人发明的,由高强度合成纤维制成,采用对人体的肩部和腰部三点式约束。
㈡安全气囊 由折叠好的气囊袋、充气器、点火器和氮气固态粒子组成。工作原理: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几组感应器感应车辆与外物的撞击度,快速对信号处理,确认发生碰撞的严重程度已超出安全带的保护能力时,迅速释放气囊,使乘员的头、胸部直接与气囊接触,通过气囊的缓冲作用减轻乘员的伤害。安全气囊未引爆前可以保持10年。
㈢安全气囊警告灯(SRS) 位于仪表盘上。当点火开关转到“ACC”或“ON”位置时进行自检,警告灯亮约6秒后熄灭,安全气囊处于正常状态。若警告灯一直亮,则表明安全气囊系统有故障,可能出现误弹出或气囊不起作用的情况,应到正规修理厂检测、排除故障。
㈣注意事项:
▲在不系安全带的状况下,安全气囊对乘员起不到保护作用,其爆发力还可能会对乘员有杀伤力。
▲不能撞击或敲打气囊裸露在外的标识部位。因为气囊中含有一种易被电引爆的化学成分,如受到一定力的敲打容易被引爆。引爆后的安全气囊必须更换。
▲挡风玻璃前不要悬挂小饰物,以免气囊弹出时,挂件突然受撞像子弹一样射向乘坐者。
▲8岁以下的小孩最好坐后排。因为气囊是依照成人制作的,对小孩起不到保护作用,相反可能造成伤害。
十一、高档车的稳定系统
㈠四轮驱动力电子控制系统(ETC)。通过每个车轮上的齿形轮及传感器监视车轮相对于车速的转速。如果系统检测到某根轴上的一个或两个车轮的转速有所提高,即刻对出偏差的车轮施加制动力,同时允许在这些车轮上仍有牵引力以保持前进运动。该系统模拟粘液耦合器和防滑差速器,在抓地能力低的越野路面上行驶时受益良多。只要驾驶员未进行制动、车辆没在转弯状态,该系统在车速50km/h时仍具可操作性,某些功能在100km/h时仍能运行。
验证ETC。在停车场地放置一些金属棍、管子或圆木。将车辆的一侧压到圆棍上,或用千斤顶将车架起,并在其下方放置圆木,验证电子控制系统的作用,显示当车轮处于不同路面时,如何从静态启动。还可架起对角的两个车轮,然后将车启动,驶离架起位置。
㈡稳定循迹防侧滑控制系统(STC):监控驱动轮转动,减少牵引力丧失的危险。如果一个或两个驱动轮在地面上打滑,STC能自动调整发动机转速,防止发生侧滑现象;还可使车在油滑地面轻松启动;可保持车辆转弯时的侧稳定性。
㈢动态稳定和牵引控制系统(DSTC):可在行驶状态下监控四个车轮与车辆的行驶方向是否一致,如果车轮跑偏,DSTC可提供必要的控制;如果在转弯时车辆直行,DSTC会降低发动机转速,或提供给车轮一定的刹车,校正行驶方向、提高转向稳定性。
㈣自动校平系统(NIVD MAT) 可改善弹簧功能和转弯稳定性。速感助力转向系统可使高速行驶时方向盘会因速度的增加而自动束紧,防止车辆飘动不定、难以操控。
㈤调控四轮刹车力分配防滑系统(EBD):可提高刹车性能和刹车时车身的稳定性。
十二、汽车用油 汽油、机油(润滑油)、变速箱油、刹车油、动力辅助液压油。
㈠汽油:合理选油。如果车只需要92辛烷值的汽油,给它98辛烷值汽油也不会提高效率或动力。
㈡机油(润滑油)分冬、夏、四季用机油。大部分汽车使用四季用机油。在未发动引擎之前机油液位应在机油标尺的上下限之间。
1、选择机油 根据车辆在不同环境温度下行驶,选择经过权威API(美国石油学会)和ACEA(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认证的。高档车用SL和SJ级全合成5W/40润滑油,中档用SJ级10W/40半合成机油,一般用SG级15W/40机油。
2、机油“识别码”机油的黏度用SAE标识。API等级代表机油质量的分类,用代码描述机油的工作能力,从“SA”到“SL”字母越靠后质量等级越高,保护发动机的添加剂就更多。如SAE5w-40或SAE15w-40,“W” 表示冬季,其前面的数字越小机油的黏度越稀,流动性越好,冷启动时对发动机的保护能力越好。“W”后面的数字是耐高温性能指标,数值越大机油在高温下的保护性能越好。黏度高的机油对运动系的阻力也较高,耗费功率、增加油耗,而且机油容易氧化。
十三、汽车防盗装置。汽车转向锁和电子防盗装置。
㈠转向锁。由锁杆、凸轮轴、锁止器挡块、开锁杠杆和开锁按钮组成。当拔出启动钥匙后,转向柱便被锁杆锁住。即使偷窃者把发动机起动了汽车仍不能够驾驶。但不能防止他人进入车内、打开行李厢、发动机罩或起动发动机。
㈡电子防盗装置。不仅能防止汽车被盗,还能防止他人偷入车内和拆卸某些汽车零件。
十四、汽车新名称含义
零公里。自组装后到用户手中,汽车行驶里程几乎为零。国际协会规定行驶不超过50英里的车才算新车。
绿色汽车 少污染、低噪音汽车。如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使用天然气、液化气、甲醇、氢气的汽车。
迷你汽车。车身短、外壳小、百公里耗油3.5升以下的微型轿车。
概念汽车。车展上体现超前设计思想和水平的样车。
多功能汽车。汽车上装有生活、休闲、娱乐设施。
智能汽车。具有自动识别行驶道路、自动驾驶、自动调速等先进功能的汽车。
安全汽车。以电脑控制、协调汽车各安全机构,保证最佳安全性能。装有防抱死(ABS)、防滑(ARS)、乘员保护(SRS)等系统装置。
休闲车(RV) 是价廉质优、安全节油、小排量、少污染的家庭用轻型轿车。
多用途车(MPV) 集轿车、旅行车和厢式货车的功能于一身,车内每个座椅都可调整,并有多种组合的方式。
运动型多用途车(SUV) 在皮卡底盘上发展的厢体车,离地间隙较大,既有轿车的舒适性又有越野车的越野性能。
十五、汽车的十种类型
1、sedan 常见的四门三厢车,大陆称轿车台湾称房车。
2、coupe 两门三厢车。富有时代感,年轻人宠爱。
3、hatchback 揭背式两厢车,车尾的门可向上掀起,外形小巧玲珑。
4、wagon 旅行车。将轿车的后备厢加高到与车顶齐平,增加行李空间,既有大的行李空间又有轿车的舒适
5、VAN 客货两用车。也叫大面包、子弹头,有7、8个座位,侧面是滑行的车门。
6、SUV 兰德罗孚,兰奇罗孚大切诺基,陆地巡洋舰,现在的凌志LX470,都是相当出色的SUV。
7、pick-up truck 皮卡。
8、Convertible 蓬可折叠的敞篷车。
9、ROADSTER 跑车。跑的快,飙,像ACURA NSX。
10、小排量微型车。模样千奇百怪,统称大个摩托车。
以上为比尾巴教学课件第一课时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比尾巴教学课件第一课时 篇7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描写方法较准确、较具体地描写人物。
2、养成观察人物的习惯,学会抓住人物的外在表现,融入感情,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刻画人物。
3、引导学生懂得利用眼睛去发现身边的美,欣赏美好的事物。
教学重点:掌握人物描写的一般技法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人物,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刻画人物。
教学方法:
1、讨论探究法。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的能力。通过讨论探究,学生能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发展自身的智力。
2、实践教学。学生综合运用当堂所学的描写手法来描写人物,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实物投影仪
预习作业:找出《背影》中对父亲的刻画,说说自己父母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什么?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一定都听说过弥勒佛吧,(展示图片,弥勒佛的图片)这就是我们熟知的弥勒佛,大家看看他的造型
有什么特点?(大大的肚子,笑眯眯的脸,长长的耳垂等)我们一提到“弥勒佛”立马就会在脑海里出现他的尊容,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的造型独特)对了,就是因为塑像大师给我们塑造了一个独特的弥勒佛的神态造型,我们才能如此印象深刻。同样的,我们写人也要写出他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吸引读者。今天这堂课我要教给大家的就是如何描写人物神态,从而刻画人物形象。
二、经典重温,知识回顾
大家刚刚学习过不少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例如《老王》、《芦花荡》、《背影》等,里面运用到了不少人物描写的手法,我们来回忆一下,人物描写的手法有哪些?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三、热身训练
1、教师出示一组图片,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致。
2、学生说一说有关这些图片的表情,并用一些相关词语来说出这些表情。
3、范例欣赏。
4、教师点拨神态描写的作用。
5、动动笔,续写练习。
要求学生填上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
6、抽查学生读出自己的句子,师生互评。
四、堂上训练
写一片断描写,描写你的家人、老师、同学或朋友生气时的神态,不少于100字。
1、学生写作片段,老师巡查指点。
2、抽查学生读出自己的片段。
3、老师点评。
4、范例欣赏。
五、神态描写注意点
1、老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归纳总结。
2、说说神态描写的注意点,校正学生认识偏差。
A、要注意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
要写好人物的神态,就要仔细观察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比如笑,“微笑”是反映发自内心的喜悦;“歪起一个嘴笑”是表示心怀鬼胎,不怀好意;“张大嘴哈哈大笑”既表现人物豪爽的性格,也表现笑得痛快。可见只有观察清楚各种神态的特点,才能在描写神态中反映不同的意义。
B、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描写人物的神态,还要注意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不能离开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需要,为写神态而写神态。
C、要同行动和语言描写相结合
神态描写要结合在人物行为或语言叙述中,加强文章的表现力。
六、结束语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平日我们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生活中没有多少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而最能打动人心的就是那些人们认为微不足道的小事。想一想你委屈的泪花谁为你檫,你躺在那病床上呻吟时,又是谁来陪你……我们生活中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首歌、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丝淡淡的忧愁都能引发我们无限的遐想,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写作对象。
七、作业
我们经常会碰到发考卷,不知道你有没有在那个时候仔细观察过你的同学。假设发考卷了。平常一位成绩很一般的同学,通过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大家想以谁为原型?(可选本班任何一位学生)好,请以《发考卷了》为题,描述下这位同学在看到自己令人欣喜的成绩时的神态表现,注意要符合他的性格。
以上为比尾巴教学课件第一课时 篇7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比尾巴教学课件第一课时 篇8
一、课件制作缺乏通用性。
通用性是考察课件效率和效益的最重要标准。许多人制作课件,出发点不是为整体的教学服务,只是为了偶然上公开课的需要。课要好看,要充分显示出“运用了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工具”----这就是许多人运用计算机上公开课的心态,为此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或金钱(可能是半个多月,也可能是半个学期;有些人是用较多钱请其他人来做)来制作课件。因为这个课件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某一节特定的课例而设计的, 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它不可能用在别的课上或者不能用在别的老师的课上。这样搞出来的课,大部分都是很好看的。这种课我们最常听到的评语是:课件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课堂气氛很好,信息量很大,效果比传统教学方式好,等等。“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这能说是好处吗?假如这些时间精力花得不值得呢?“课堂气氛很好”,学生不是天天在多媒体课室上课,一年才上这么一次两次,感觉新鲜,又加上是公开课,有那么多的老师来听课,注意力能不集中吗?课堂气氛能不好吗?“信息量大”,“效果好”,大多数的多媒体公开课课例,信息量是大的,这是事实;这个课是花了几十甚至上百个小时的艰辛劳动弄出来的,效果当然会显得好一点。这就等于效率和效益高了吗?平时用三个小时备的课,现在因为要用多媒体,花了六十个小时去准备,也就是说多投入了二十倍的时间和精力,而那节课能好二十倍吗?我们都知道,一节公开课,能比平时好三倍就不得了了,哪怕你花一百个小时去准备。算它效果好三倍吧,投入跟产出折算,二十减三得十七。也就是说,效率降低了十七倍。当然计算一节课的效益,不等同于这么简单的数学运算。但运用了昂贵的先进的工具,效率反而降低了,这一事实却是确凿无疑的。何况,一个人能有多大的精力? 整一个学期都在为一节课翻肠倒胃, 其它的课肯定大打折扣。这对学生、对学校都不一定是好事。
二、课件制作简单地以计算机代替一切。
计算机是功能十分强大的工具,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都可以由它来代替。于是有人觉得有了计算机黑板粉笔也可以不要了,投影仪也可以不要了,幻灯机录音机录象机也都可以不要了。在不少人的眼里计算机就等于是多媒体的同义词,多媒体课就是用计算机上的课,多媒体课成了独媒体课。计算机确实拥有传统教学工具的一切功能。但有必要让计算机来代替一切吗?录相机放录相很方便,把带子往机子里一塞就好了,干吗非要把录象资料转到计算机中去呢?计算机转存影视文件要花很多时间,考虑到效率和效益,这时间花的不值得。也有不少人喜欢把图片转存到计算机中去。多媒体室有实物投影仪的话,这样的转存也是在浪费时间。 举个例子。好比说某人要向快餐店订个比萨,打个电话,说一声,电话放下,事情就办妥了。如果那人是个电脑疯子,他非选择上网来订购他的比萨。他得开机,移动鼠标,点鼠标,一步步进入特定的网站,再键入他要的.物品名称,然后确定,他这比萨才算是订好了。从这例子我们学到什么?电脑是什么都能做,但不是什么都非得让电脑来做。当我们在设计课件的时候,一心想着什么环节可以用计算机,那很容易觉得每个环节都可以用计算机。我们的思路应该反过来,应该想着什么地方可以不用计算机,首先把没必要使用计算机的地方确定好,剩下的就是可使用计算机的地方。计算机应该是能少用就尽量少用,能不用就尽量不用。能用别的工具达到预想的效果,就用别的工具。多媒体不等于独媒体,能把计算机跟其它传统媒体结合得好的课,才是真正好的多媒体课。如果只是把教材、教案、图片简单地‘搬’到电脑上,和放幻灯片有什么区别?重形式而轻内容,用电脑玩花样,使多媒体课件看上去像一块块美观漂亮却内容贫乏的黑板报。
三、课件制作不能体现计算机的优势。
计算机课件的优势在于超文本功能、人机互动功能和网络功能。目前许多已制作出来的课件,都不能体现这三大功能,都只不过是把图片、影视或文本简单地转换为计算机演示罢了。与其花那么多时间、那么大的精力去把它们制作成计算机课件,还不如直接使用投影录象来得方便省事。 比如《故宫博物院》,如果只是放放课文录象, 用录象机就行了。如果要用计算机来演示故宫的建筑构造,那就要跟一般的录象有所不同,调用者要能够通过操纵鼠标或键盘随意进出故宫各处,并且可以即时调出解释说明或相关背景资料或有关诗词歌赋趣闻逸事等等,起码这样,才能是计算机的《故宫博物院》。总之,计算机课件必须至少体现上述三大功能的其中之一,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还是不要用计算机的好。计算机要么不用,要用就得用在点子上。
四、不顾实际,忽视条件的是否可行。
目前的中国教育,总体上还是相对落后的。除了少数条件较好的地区、学校享有“全方位”的多媒体教学的优厚待遇外,大多数普通的学校,其落后的设施让多媒体根本无用武之地。一般的学校只拥有一两间专用的多媒体教室,如果真的提高了多媒体制作的“ 普及率”,其结果还是僧多粥少,难逐人愿。由于客观条件和个人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学科教师很少有人能熟练制作多媒体课件,而帮助其制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又大多对教学内容不熟悉。“熟的不会,会的不熟”,就很难达到内容与效果的最佳结合。教师在讲课中处理不好与多媒体的关系,要么先画面后讲解,要么只顾讲忘了换,造成讲解内容与多媒体画面的不同步。人机“两张皮”,很大程度上使上课变成“看电影”,教师成为“解说员”。
还有,如火如荼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直接影响着“评级”“评优”等各项考核,那种“非多媒体(课件)者一票否决”的不平等原则也导致了诸多矛盾和隐患。众多教师心有不乐却也无可奈何。
总而言之,教学情况千差万别,不能单纯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对待,调查显示,当前多媒体教学在基层已形成热潮,但却只“热”了教师一头。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有必要做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一哄而上,势必带有盲目性。人人赶时髦,难免产生负效应。多媒体不是惟一选择,三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问题,为何要费力做成多媒体呢!多媒体终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多媒体的关系,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而不能本末倒置,陷入误区。教学要从实际效果出发,眼光不能盯住多媒体不放,而应该提倡“土”、“洋”结合,灵活运用各种手段教学。避免“两张皮”,力求“二合一”。教师要真正懂电脑,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人与机的结合上做文章,把着眼点放在结合多媒体手段提高授课能力上。多媒体教学需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而不能一味代之以多媒体,搞教学手段的“一刀切”。
以上为比尾巴教学课件第一课时 篇8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比尾巴教学课件第一课时》全文内容,如《比尾巴教学课件第一课时》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比尾巴教学课件第一课时》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比尾巴教学课件第一课时》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