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 > 教学课件 > 分数与除法的教学课件

分数与除法的教学课件

时间:2023-05-05

  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一个事件与所有事件的比例。

分数与除法的教学课件 篇1

的关系。

  老师:如果用字母a 、b 分别表示被除数和除数,那么除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怎样表示呢?

  老师依据学生的总结板书:a÷b = (b≠0)

  明确: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反过来,分数能不能看作两个整数相除?(可以,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法,分母相当于除数。)

  老师:现在想想用这节课我们所学知识,能否解答刚上课时5 ÷ 9 的商是多少?你会做了吗?

  后记:

  第二课时 

  一 教学内容

  

  以上为分数与除法的教学课件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分数与除法的教学课件 篇2

的背景。

  7、再读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你觉得哪些词语、句子比较难理解?

  (1)什么叫“静影沉璧”?(出示词语,结合插图体会)

  (2)“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一句怎么理解?

  ①出示“渐渐地,渐渐地,……倔强的呐喊……”一句。

  ②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结合阿炳的生世,体会体会这句话的含义。(从课文第3节和阅读材料中去找答案)

  ③四人小组讨论,推荐一名代表汇总。

  ④请四人小组的代表发言,老师随机点拨体会“坎坷”“饱经风霜”等词。

  ⑤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8、指导朗读第4节。

  同学们,第4小节写到了似水的月光,淙淙的流水,多么美好的中秋之夜,但饱经风霜的阿炳却回想起了辛酸的往事。美好的景,伤心的情,构成了多么强烈的对比。我们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他当时创作《

  以上为分数与除法的教学课件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分数与除法的教学课件 篇3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6-87页。

  〖教材简析〗

  这次实践活动是一次玩扑克牌的数学活动,学生要根据3张或4张牌上的数选择运算方法算出24来。这不仅可以加强加、减、乘、除法口算练习,而且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意识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安排了三部分活动内容。首先通过学一学,引导学生根据牌上的数计算出24的\'方法;其次通过“试一试”,让学生根据给定的4张牌,探索计算出24的方法;最后安排“比一比”,让学生四人一组摸牌、计算,看谁最先算出24。

  〖教学目标〗

  1.掌握算24点的基本方法,在加、减、乘、除口算练习中,进一步提高口算能力。

  2.知道不同的牌可以算出24(偶尔不能算出24),相同的牌有不同的算24点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能力。

  3.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探索能力。

  〖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1(A)、2、3……9的扑克牌各一张。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交代方法

  这节数学课,同学们和老师都带来了扑克牌,扑克牌是一种娱乐工具,它的玩法很多,有争上游、打升级(80分)、打五十K、斗地主、抽乌龟……

  刚刚有一位小朋友说牌可以用来算24点,你知道算24点是怎样玩的吗?哦,就是在A~9九张扑克牌中,把A当作“1”,拿出其中的2张牌、3张牌或四张牌,用+-×÷进行计算,每张牌只可用一次,算出得数是24。今天我们就来算24点。(板书课题)

  二、由易到难,掌握方法

  1.第一环节:2张牌算24点

  (1)老师出一张牌3,你能从自己手中拿出一张牌,用+-×÷法和我这张牌进行计算,算出24吗?

  (2)不错,3×8=24(教师板书)。你出的牌8和老师的牌3对对碰,碰出了火花。板书:对对碰,碰出火花。

  (3)教师依次出牌4、6、8,让学生从自己手中拿出一张牌,进行对对碰,碰出火花。

  (4)讨论:教师出1~9中的其它牌,你能从自己手中拿一张牌和我碰成24吗?(不能)

  (5)小结:2张牌算24点,可以直接用乘法算出。见到3,想8;见到4,想6;见到6,想4……

  2. 第二环节:3张牌算24点

  第一环节结束了,看来2张牌算24点,比较简单。下面我们加深难度,进入第二环节:3张牌算24点。

  (1)三位学生一小组,一人拿出牌7、一人拿出牌6、一人拿出牌3,看谁先算出24?提示学生:见到6,想4。7和3这两张牌怎样算,能够得到4?

  (2)学生交流、汇报:7-3=4,4×6=24。教师板书。

  (3)师:刚才,我们三人一组,算24点。大多数小组有学生算出了24,这就叫“三人行,必有我师”(板书),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4)下面继续“三人行,必有我师”。各小组每人拿出一张牌,看谁先算出24。

  A组:2 3 4 B组:9 8 3 C组:3 5 9

  以上为分数与除法的教学课件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分数与除法的教学课件 篇4

  随着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项目在边远山区的实施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不断深入,使广大农村教师有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上课的机遇。教学课件也随之走入课堂。课件是教学内容同教学媒体的有机整合,通过形、像、声和色等要素去寻找教学内容最直观,最美的表达方式,把教学内容和信息外化。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陶冶情操,发展智力。下面从两个方面谈谈课件的审美效应对教学质量方面的影响。

  一.课件可使学生产生学习美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学原理告诉我们:美的事物和现象总是形象具体的,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是能被欣赏者的感管接受的。课件的内容通过一定的形、声、色等材料所构成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形象能给学生提供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为学习知识打下感性认识的基础。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视觉是人类最丰富的信息来源,课件不论是图象,文字还是形体动作都是通过视觉传递。有些抽象知识通过课件转变为视觉形式,学生可能会被这些课件的奇特,新鲜的动画及音乐所吸引,从而产生某些审美快适的感觉,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因此课件不但具有科学性、艺术性、教育性更具有教学性,利用课件教学,不但使学生得到视觉、听觉的刺激,而且使学生产生美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课件的画面、语言、解说、字幕、动画等制作要符合审美要求。

  二.课件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课件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审美情趣,调节大脑左右两个半球的协同合作,促进整个大脑进行积极思维,这对教学有促进作用,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课件的形、像、色、声等片段信息直接呈现于外部,而且他们的信息是逐渐释放的。这样可以调动大脑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不但加强了学生的认识能力,而且审美情趣和意志力量也被调动起来。这种审美情趣对接受知识起着调节和促进作用,让学生形成一种愉快的\'心理状态,一种稳定持久的情绪,从而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进行认真思考、学习,这不单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而且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会明显提高。

  总之,可见度件的审美效应使学生在审美的娱乐中受到影响,而且积极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这样,不仅在娱乐中完成矫形任务,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质量。但课件的使用不能有盲目性,不能过分夸大课件的作用,而忽视了知识点的突破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把课件的使用和课本知识内容有机统一起来。既能发挥课件的审美效应有能让学生学得知识。

  以上为分数与除法的教学课件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分数与除法的教学课件 篇5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是一首现代诗,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教学时, 没必要太注重文章的内容, 把每句、每段都搞清楚, 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运用精读课文获得的方法, 把课文读懂;着重是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领悟到词句表达的精妙,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的设计让学生在听中想象,说中积累,读中感悟,写中运用。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1.旋律优美的轻音乐配上表现秋天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的录音。

  2.各种秋景的图片。

  

  以上为分数与除法的教学课件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分数与除法的教学课件》全文内容,如《分数与除法的教学课件》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分数与除法的教学课件》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分数与除法的教学课件》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