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ppt课件
使用课件,必须尽量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不能一味讲解,而使讲课内容枯燥。
爬山ppt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2.联系重点词语学习解词的方法。
3.品析写景句段,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4.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列宁自觉锻炼意志的品质,并能联系生活实际,与同学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
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本册书的最后一课《登山》(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一看课题我们就知道,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它究竟写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多媒体出示,默读要求和概括内容的提示:课文主要写了()在( )的陪伴下,( )次经过一条( )的小路,来锻炼自己的( )。
生:默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读后填空概括主要内容。
师:我们可以感觉到概括主要内容,主要包括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二、中心句入手,重点词语中体会小路的险。
师:其实我们还可以用更简单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那就是在文中直接找到概括全文中心的句子。
生: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师:多媒体出示最后一段,板书(中心句)
中心句中提到的我指的是谁?
生:列宁
师:通过预习你能说一说你对列宁的了解吗?(板书列宁)
生:介绍列宁
师:它又指的是什么?
生:小路
师:一位伟大的领袖为什么要害怕一条小路呢?
生:因为它很危险(师相机板书险路)
师:你从文中哪读出了小路的危险。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1—13自然段,划出表现小路危险地语句,读一读,做好批注。(多媒体出示自读要求)
生:自读
师:谁来说一说
生:读“路宽只能容下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
师:你能找出体现小路危险地关键词吗?(板书关键词)
生:峭壁,深渊
生:只能,一只脚,说明路很窄。
师:峭壁这个词,大家能理解吗?
生:摇头
师:老师告诉大家一个理解词语的方法拆词法。(板书拆词)
大家看壁组一个词可以是什么?
生:墙壁,
师:峭字什么字旁,
生:山字旁,
师:说明它和山有关,那峭壁就是像什么一样的山。
生:像墙壁一样的山,
师:像墙壁一样的山,说明山怎么样
生:很陡
师:我们再来看深渊这个词。渊是三点水旁,说明它与水有关,深渊就是?
生:很深的水。
师:对。一边是墙壁一样陡峭的山,一边是很深的水,路有那么窄。在这样的路上走,害怕吗?为什么?
生:害怕,因为太危险。一不小心就是掉进深渊,没命了。
师:好,我们齐读这句话。还有哪体现小路的危险。
生:读“巴果茨基背贴着峭壁,扭转了头,不去看深渊,用碎小的步子在狭窄的小路上慢慢向前移动。”
师:你能也通过关键词来分析小路的危险吗?
生:移动,说明不敢大步走,因为小路窄大步走就会掉下去。还有慢慢,碎小。
生:贴着,说明路很窄,必须贴着峭壁,不然就会掉下深渊
生:扭转,不去看,说明他怕看深渊,那样他就会更害怕不敢走了。
师:谁能表演一下。
生:采访一下你刚才走过来说明感受
生:害怕,怕掉下去。
师:我们齐读这段文字要读出紧张,读的要慢一点儿。
师:读的很好,巴果茨基已经走过几次这条小路了,还是这样的小心紧张,,那列宁第一次走害怕吗?你从哪看出来的?
生:害怕。从“列宁跟在他后边,就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他知道列宁头晕目眩了。”
师:你能找到关键词吗?
生:头晕目眩
师:我们也可以用拆词法理解这个词。
生:头晕眼花,头晕眼睛感到旋转
师:对,这说明列宁也害怕了。你有过头晕目眩的`感觉吗?说能说句话
生:我站在十四层楼顶往下看,感到头晕目眩。
生:我原地转了十几圈后,感到头晕目眩了。
师:此时列宁该怎么办?
生:“列宁站立了几秒钟,定了定神,又小心地向前移动脚步。
师:(多媒体出示)此时列宁心里在想什么?
生:我一定要坚持走过去
生:我作为一个领导人,可不能退缩。
三、品析写景句段,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师:当列宁终于走过小路后他的心情怎样?
生:高兴,
生:兴奋
师:是啊,如果我来写我就写:列宁终于走过了小路,看到了日出,心里很高兴。那文中是这样写的吗?(出示“他们登上山顶,一道柔和的阳光正好射穿黎明前的薄雾。远处,蔚蓝色的湖水反射出耀眼的亮光,树丛和草地上的露珠也闪烁着光芒。鸟儿们放开歌喉,欢快的歌唱着。”我要请一位同学配乐朗读。
生:读
师:同样的意思我们看这两句话,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出示,原文写景句和老师的句子,学生自读感悟)
生:我喜欢第二句,因为它写的景很美。
生:我也喜欢第二句,因为它不仅写出了景美,还表达出人物心情的高兴。
师:是啊,从景物中我们还感受到了人物心情的高兴,特别是最后一句,拟人句,欢快的仅仅是小鸟吗?
生:不,还有人。
师:这就是借景抒情的写法。(板书借景抒情)我们以后作文中也可以试着用用这种方法。
下面我们一起把这段文字读一读,读出景物的美和人物内心的高兴。
生:配乐齐读。
师:欣赏了日出美景,按理说回去就不用走那条危险地小路,可列宁还是选择了它,这一次和第一次有什么不同吗?找出原文的语句。
生:“这一次我先走。列宁说完就毅然决然的走了过去。”这一次是列宁先走。
师:毅然决然,这个词你理解吗?换个别的词试一试?
生:毫不犹豫
生:坚定
师:对,这是一种解词的方法,换词法。(板书换词法)
这时候我们和巴果茨基一样有个疑问就是“为什么还要走这条小路”?你能找到答案吗?
生:课文的最后一段
师:(多媒体出示最后一段)概括起来再次走小路的目的就是“锻炼意志”(板书锻炼意志)让我们再次齐读这一段。
四、联系生活,升华主题。
是啊,这条险路就像我们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挫折,下面完成填空(多媒体出示在生活中我害怕()我准备在学习中我害怕()我准备()同学们先跟同桌说一说,再班内交流
生:我参加小主持人大赛前很害怕,后来我深呼吸就不害怕了。
生:我在生活中害怕自己睡,我准备回家后自己试一试。
五、拓展训练,习作练习。
师:大家说的真好,希望同学们回想一下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它给你带来了哪些困惑,你是怎么克服的,跟同桌说一说,课下写一写。
同学们是不是又开始害怕写作了,那我就把列宁的这句话送给大家“我们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生:齐读这句话。
师:这节课我们还学习了两种新的解词方法
生:拆词法,换词法。
师:希望同学们在阅读中能尝试着用一用。
以上为爬山ppt课件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爬山ppt课件 篇2
《爬山》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课文,讲的是一对父子一同爬山时父亲教育儿子要努力征服自己,尽力做好每一件事,还启发儿子怎样欣赏大自然的景物。...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26年前父亲带着十岁的我沿着又弯又窄的山路去爬山,在爬山的过程中父亲告诉我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力了,在下山途中又告诉我要用心欣赏沿途的美景的事情。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智慧,从大山的身上学到了沉静。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3、激发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坚持不懈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中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说说我跟父亲爬山时学到了什么。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幻灯出示本课生字。
1)指名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出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比赛。
4)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字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个小组内先互相讨论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出代表发言。
3、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5、划分结构段。
第一自然段(1):父亲在一个夏日的清晨带我去爬山。
第二段(2-7):在上山途中父亲告诉我其实能不能爬上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
第三段(8-9):在下山去中,父亲告诉我大自然的没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体会,左后用脑子去思考。
第四段(10)我从青山那里学到沉静,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智慧。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一段。
2、你读懂了什么?(小组内先互相交流,互相纠正。)
反馈学习情况:
主要介绍了时间、人物。
3、你从课文的第一句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十分疼爱我的好父亲。)
4、你知道父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爬山呢?(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围绕课文内容都可以)
五、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我们知道了作者的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疼爱我的好父亲。
六、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2-10自然段;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背诵最后以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段。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
5、在爬山过程中,父亲对我说了什么?找出父亲的话。
6、听懂父亲的话吗?找出说明的词语来。(似懂非懂)
7、一起朗读父亲说的话后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8、当登上山顶时,父亲又对我说了什么?我理解父亲说的话了吗?从哪句可以看出?
9、为什么我的脸就像煮熟的鸭子一样红?
(因为在这次数学考试中我没有尽力,只考了61分,可我却说已经尽力了,被爸爸识破了。)
10、全班一起朗读我和父亲的对话。
三、学习第三段(8、9)
1、指名朗读课文,其余学生思考:下山的时候,父亲对我说了什么?我听懂了父亲的话吗?
2、反馈思考情况。
3、父亲告诉我应该怎样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呢?(学生自由发言)
4、读了父亲说的这句话,你知道他的意思吗?
(不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用心来体会,用脑去思考。)
四、学习课文第四段
1、齐读本段内容,自主学习本段。
2、学生质疑。
(1)你认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话要说?
3、反馈学习情况。
4、父亲是怎样带着我走那个黑暗而又宁静的山林的?
5、你是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
爬山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学生自由发言)
2、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尽力去做,并且告诉我们大自然的美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验,用脑去思考。)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21、爬山
上山-----尽力
爬山下山-----留心
自然----用眼、用心、用脑
以上为爬山ppt课件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爬山ppt课件 篇3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26年前父亲带着十岁的我沿着又弯又窄的山路去爬山,在爬山的过程中父亲告诉我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力了,在下山途中又告诉我要用心欣赏沿途的美景的事情。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智慧,从大山的身上学到了沉静。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3、激发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坚持不懈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中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说说我跟父亲爬山时学到了什么。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幻灯出示本课生字。
1)指名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出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比赛。
4)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字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个小组内先互相讨论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出代表发言。
3、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5、划分结构段。
第一自然段(1):父亲在一个夏日的清晨带我去爬山。
第二段(2-7):在上山途中父亲告诉我其实能不能爬上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
第三段(8-9):在下山去中,父亲告诉我大自然的没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体会,左后用脑子去思考。
第四段(10)我从青山那里学到沉静,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智慧。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一段。
2、你读懂了什么?(小组内先互相交流,互相纠正。)
反馈学习情况:
主要介绍了时间、人物。
3、你从课文的第一句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十分疼爱我的好父亲。)
4、你知道父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爬山呢?(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围绕课文内容都可以)
五、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我们知道了作者的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疼爱我的好父亲。
六、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2-10自然段;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背诵最后以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段。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
5、在爬山过程中,父亲对我说了什么?找出父亲的话。
6、听懂父亲的话吗?找出说明的词语来。(似懂非懂)
7、一起朗读父亲说的话后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8、当登上山顶时,父亲又对我说了什么?我理解父亲说的话了吗?从哪句可以看出?
9、为什么我的脸就像煮熟的鸭子一样红?
(因为在这次数学考试中我没有尽力,只考了61分,可我却说已经尽力了,被爸爸识破了。)
10、全班一起朗读我和父亲的对话。
三、学习第三段(8、9)
1、指名朗读课文,其余学生思考:下山的时候,父亲对我说了什么?我听懂了父亲的话吗?
2、反馈思考情况。
3、父亲告诉我应该怎样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呢?(学生自由发言)
4、读了父亲说的这句话,你知道他的意思吗?
(不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用心来体会,用脑去思考。)
四、学习课文第四段
1、齐读本段内容,自主学习本段。
2、学生质疑。
(1)你认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话要说?
3、反馈学习情况。
4、父亲是怎样带着我走那个黑暗而又宁静的山林的?
5、你是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
五、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学生自由发言)
2、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尽力去做,并且告诉我们大自然的美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验,用脑去思考。)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爬山
上山-----尽力
爬山下山-----留心
自然----用眼、用心、用脑
以上为爬山ppt课件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爬山ppt课件 篇4
》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2)在什么情况下谱写的。
(3)这个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老师依次在课题后打上?)
师:上述问题,只要通过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书,就很容易解决。
2、同学们,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通过课前预习,谁能说说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
3、课前,王老师要求大家听听《
以上为爬山ppt课件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爬山ppt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影子”指的是太阳光下的子和水中的倒影。在灯光下也会产生影子。生活中有静止不动的影子,有会动的影子;有单色的影子,有彩色的影子;有的影子会随着物体的变化而变化,有的影子你不动它动。“影子”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
2、能力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捕捉和表现生活中美好的景象。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进而能运用几种比较简单的方法表现出生动、活泼、有趣的画面来。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表现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到绘画活动的愉悦,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更好的热爱生活,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观察、记忆影子的变化,感受影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美感。 难点:如何运用各种方法来表现影子。
教学活动: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看黑板上的是什么呀?
生:影子。
嗯,影子是生活中一种有趣的现象,老师给大家看的是单色的影子,小朋友们,你们在什么地方还见过什么不同的影子吗?
生:水中倒影。
好,今天就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习《画影子》,重点来学习画彩色的水中倒影。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小鹿的倒影图片
唉!这张美丽的倒影又是什么动物呢?(小鹿)你们猜对了,水中倒影的轮廓帮我们猜出了谜底。为什么hi猜到小鹿呢?而不是其他的动物呢?你有什么新发现吗?
总结:小鹿和水中的倒影上下对称
(2)出示水中小鸭子的图片,
我们再来看看这只小鸭子的和水中的倒影有什么不同?
生:小鸭子清楚,倒影模糊,还有水波纹。
(3)第一幅:看看这张图片中的内容,说说你的感受。(没有影子的`风景图片)第二幅:这张图片有了倒影,你的感受还一样吗?很多时候在画面上有了影子之后会显得更生动、更充实,画面会显得更好看。板书影子的特点:上下对称(出示错误的倒影让小朋友认识的更加清楚)水中的倒影比较朦胧、还有水波纹。
4)同学们,请你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彩色的倒影,让你觉得特别好看、特别有趣。
生:桥、房子、树……
(5)欣赏大师和小朋友的画
老师对影子也非常感兴趣,下面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下老师找的影子吧。(出示图片)梵高《星月夜》
a、你们看大师笔下的影子多生动有趣
b、点点星光和山烁的光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中多漂亮,小朋友的画,你最喜欢哪一张呀?为什么?
三、教师示范:
好,今天老师就来教大家画一张美丽的水中倒影。
1、先画水面和岸上的分界线,可以弯曲,生动些。
2、画好岸上的风景后,水中的倒影注意要与岸上的风景上下对称。借画“月亮”让学生发现画倒影的方向。
3、涂色注意两种方法,用水彩笔和油画棒。
示范过程中,邀请小朋友上讲台作画尝试。
四、作业要求
影子非常的有趣,有的时候它会使我们的大自然变得更加的美丽。我相信同学们都想亲自画一画有趣的影子了,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业的要求:请你回忆在生活中见到的水中的倒影,来创作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五、展示作业、讲评
组织学生展评,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六、拓展
老师还给小朋友一种画影子的方法,用颜料画对印版画,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尝试这个方法来画画美丽的水中倒影。
以上为爬山ppt课件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爬山ppt课件 篇6
音标在英语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就如中文的拼音一样,是学生学习英语的第一步,是基础。分享了初一英语音标的课件,一起来看看吧!
一、适量教学,循序渐进
《学记》中写到“学而不躐,不陵节而施”,意思就是说“学习不要好高骛远,不要超越一定的阶段来进行学习,而应该循序渐进”。
我班上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基础好,有的零基础。有的对英语充满兴趣,有的则从一开始就害怕这一门学科。针对这种情况,我先确定了英语音标教学指导:第一,针对没任何英语基础的学生,要给予学习英语的信心与热情;第二,针对接受过较多英语培训的学生,要让他们端正态度,虚心向学;第三,无论以前的英语基础多好,咱们现在从零开始。基于以上要求,我在英语课堂上首先做到适量教学、循序渐进,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堂课:
Step1:先教最简单的清辅音[p][t][k][f][s]。
Step2:然后教浊辅音[b][d][g][v][z]。这样设计遵循了教学应该由简入繁、由易入难的教学规律,能给英语零基础的学生们学习英语的信心。
第二堂课:
Step1:先针对学过的清辅音[p][t][k][f][s]浊辅音[b][d][g][v][z]加强复习操练;在复习过程中加入一个游戏环节。“看谁反应快”――游戏规则:当老师在黑板上指出任何一个音标时,学生要迅速读出这个音标的正确发音;当学生们熟悉了这种游戏规则以及每个音标的读法后,逐渐提高难度。开始快速指2个音标,3个音标,4个音标,然后5个音标,依次递增,并让学生快速地读。要求:顺序、读音都不能错。当学生们沉浸在这种紧张但充满趣味,严格但充满竞争的氛围中,不仅觉得有趣,还可以调动学习激情,让孩子们从游戏中找到学习的成就感。
Step2:当学生们掌握好了简单的辅音音标时,逐渐加入对元音音标的学习,依然坚持由易入难的原则,先教单元音:[i∶][i][e][ae][a:]
二、趣味教学、提高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把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们自然能学得好。这个年龄的学生具有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一个新鲜事物的出现必定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第三堂课
Step1:组合音标[pi∶][pi][ti∶][ti][ki∶][ki][fi∶][si∶][si]
先由我写出几组组合音标,并教会同学们拼读。然后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把他们分成不同小组,经过小组讨论写出不同的组合音标,并且要拼出所写音标的发音。在这个过程中,我个人认为不用考虑学生们写的音标是否正确合理,只需要考虑他们能不能把自己写的音标按照正确的发音拼读出来。这样可以使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探究新知识的热情。[pe][be][ke][fe][se][te]/[pa∶][ta∶][ka∶][fa∶][sa∶]/[bi∶][bi][di∶][di][gi∶][gi]/[vi∶][vi][zi∶][zi]/[be][de][ge][ve][ze]
第四堂课:
Step1:学习新的单元音[?][?∶][?][u∶][u][?][?∶]
Step2:如第三堂课组合音标一样,重新用所学过的辅音与这节课所学的元音组合成新的音标,让学生们拼读。
三、鼓励教学、增强信心,激发学生探求欲望
学生是夸出来的,当学生们做得好时,老师一定不能吝啬表扬。
第五堂课
Step1:通过组合音标的方式复习前面所学习的内容:
[pi∶t][bi∶t][ki∶t][kit][fi∶t][fit][si∶t][sit]/[ti∶p][tip][ti∶k][tik][ti∶f][tif]
Step2:进入双元音教学[ai][ei][i?][?u][u?][au][ea][?i]经过学习完单元音之后,学生再学习这些双元音就驾轻就熟了,除了[?u][au][?i]这三个元音较难之外,其余都比较简单。在进行双元音教学时,我觉得首先是要让学生们熟悉这些双元音的写法,所以我采用了游戏“找找看”。游戏规则:在英语书单词表里快速找出有双元音的音标,并尝试拼出含有这些双元音的整个音标。通过这个游戏,我发现学生们很积极,也很喜欢这个游戏,在这个游戏中,学生们自己动手找,找到后自己拼,这样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同时也提前预习如何拼读单词。
四、启发式教学,创造想象空间
给学生们一个想象的空间,他们就能创造惊喜。 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我设定为让学生们熟悉字母在每个单词中的不同发音,并且让学生们自己找到发音规律。
第六堂课
Step1:在学生们找双元音的\'过程中,我融入了一个较难的环节,就是让学生们去找出是哪些字母发的这些音标。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把字母和音标有效地结合起来,也有利于他们以后记单词。通过这个环节,基本让学生们掌握了以下字母以及字母组合各自的发音,并让学生自己找单词举例证明。如a/al/ay/ar/e/ea/ea/er/ear/i/ir/igh/o/oa/oy/oo/or/ou/ow/ore/our/u/等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发音。该教学任务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立马记住这些字母组合发的音标,而是让学生们提前熟悉这些字母组合一般情况下会发什么音。
我也采用相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剩下的音标进行教学,学生们也能很快地完成接收、吸收、使用的过程。当完成音标教学任务后,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不忘不断地训练他们拼读单词。
有一名女生在周记中这么写到。“老师,我发现我真的很热爱英语,我渴望能用英语流利地表达我的情感思想,我有时候就会想象要是我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会显得多么优雅啊!”当我读到李婉玲同学的这句话时,有一股暖流悄悄流淌进我的心里,在那里全都装满了做老师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我很庆幸我能带着我的学生们一起快乐地学英语,一起感受这一门语言的魅力。
以上为爬山ppt课件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爬山ppt课件 篇7
导语:春回大地,草木茂盛,鸟语花香,长安城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春望教学课件,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教学要点:①朗读 ②赏析 ③探究 ④拓展
教学难点:①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歌内容
②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情感
教学方法:活动性阅读教学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作者简介;
2、回忆以前学过的杜甫的诗歌;
3、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第二年(757年)三月,春回大地,草木茂盛,鸟语花香,长安城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而诗人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此景只能增添杜甫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二、赏析活动(读懂诗意、品味诗情)
1、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2、学生质疑,领悟全诗内容(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
三、探究活动
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你能够说说自己的理解吗?
“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
2、如何理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的意思?
课本的注解是: “感时花溅泪”——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 “恨别鸟惊心”——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其实在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为:由于为国事而感到伤心,为离别而感到遗憾,所以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四、朗读活动(读出诗韵)
1、给学生2分钟左右,自由朗读;
2、老师范读;
3、学生试读;
4、由男生和女生分联交错齐读全诗;
5、集体朗读。
五、拓展活动
比较阅读—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本诗写了作者听到胜利的消息后怎样的心情?
(2)《春望》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诗,虽然一悲一喜,然而所表达了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样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六、教师小结
七、作业
1、以“家书抵万金”为话题说几句话,你想说些什么?
2、根据老师教的赏析诗歌方法,自选一首你最喜欢的写景抒情诗进行赏析。
以上为爬山ppt课件 篇7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爬山ppt课件 篇8
一、揭题
小朋友,今天我们要用A-9九张扑克牌来做数学活动游戏,算24点,很好玩,你想参与吗?
二、学一学
1、介绍算24点计算方法,
在A-9九张扑克牌中,把A当作“1”,拿出其中的3张牌或4张牌,根据牌上的数用加、减、乘或除法进行计算,每个数只能计算一次,算出得数是24。
2、主动探究。
拿出3、6、7三张牌,提问:怎样算24?
(1) 学生相互交流,说说各自的算法。
(2) 汇报:7-3=4 4×6=24
(3) 自我评价:如果是自己找到算法或与同桌交流时找到算法,为自己鼓掌祝贺。
3、讨论交流。
下面各组三张牌上的数怎样计算,得数也是24。
(1)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再算一算,并说一说算法
(2)讨论汇报这三张牌的算法,并一一展示。
2 3 4 9 8 3 3 5 9
2×3=6 9÷3=3 3×5=15
6×4=24 3×8=24 15+9=24
4、小擂台。
从9张牌中拿出三张牌,用牌上的数算出得数24。
全班学生参与活动,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同时为获得冠军的小朋友喝彩。
小组合作交流。
4人一组,各人从自己牌里任意拿出一张牌,算出得数是24。
(1) 各小组合作交流,如何运用这4张牌算出24点,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算法。
(2) 小组汇报各种算法。
四、试一试
出示4张牌,让学生算。
2、让学生试着算一算。
3、把计算的方法与同学交流一下。
4、汇报算法。
4 5 7 8 3 1 7 9 5 6 5 3
4+5=9 9÷3=3 5÷5=1
7+8=15 1+7=8 1+3=4
15+9=24 3×8=24 4×6=24
五、比一比
夺星比赛——算24点。
每人拿出一张自我评价纸,每算出一组牌为自己画星,最后数一数自己一共的几颗星。
1、师任意拿出3张或4张牌,看谁最先算出得数是24。
2、同桌相互比一比,每人各出2张牌,谁先想出算法谁加星。
3、分四人小组比赛。(3分钟)
比赛规则:每人出一张牌,4个数不能算到24算和牌,如果谁最先算出24就获胜,就可以加一颗星。
1、评价。数一数一共得了几颗星,比一比谁得的星最多,评出冠军。
六、总结
今天这节活动课我们通过开动脑筋,运用加、减、乘、除很快算出24点,真棒!回家后把学到的本领与爸爸妈妈交流一下,和他们进行比赛,看谁算得快。
以上为爬山ppt课件 篇8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爬山ppt课件 篇9
随着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项目在边远山区的实施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不断深入,使广大农村教师有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上课的机遇。教学课件也随之走入课堂。课件是教学内容同教学媒体的有机整合,通过形、像、声和色等要素去寻找教学内容最直观,最美的表达方式,把教学内容和信息外化。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陶冶情操,发展智力。下面从两个方面谈谈课件的审美效应对教学质量方面的影响。
一.课件可使学生产生学习美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学原理告诉我们:美的事物和现象总是形象具体的,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是能被欣赏者的感管接受的。课件的内容通过一定的形、声、色等材料所构成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形象能给学生提供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为学习知识打下感性认识的基础。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视觉是人类最丰富的信息来源,课件不论是图象,文字还是形体动作都是通过视觉传递。有些抽象知识通过课件转变为视觉形式,学生可能会被这些课件的奇特,新鲜的动画及音乐所吸引,从而产生某些审美快适的感觉,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因此课件不但具有科学性、艺术性、教育性更具有教学性,利用课件教学,不但使学生得到视觉、听觉的刺激,而且使学生产生美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课件的画面、语言、解说、字幕、动画等制作要符合审美要求。
二.课件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课件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审美情趣,调节大脑左右两个半球的协同合作,促进整个大脑进行积极思维,这对教学有促进作用,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课件的形、像、色、声等片段信息直接呈现于外部,而且他们的信息是逐渐释放的。这样可以调动大脑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不但加强了学生的认识能力,而且审美情趣和意志力量也被调动起来。这种审美情趣对接受知识起着调节和促进作用,让学生形成一种愉快的\'心理状态,一种稳定持久的情绪,从而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进行认真思考、学习,这不单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而且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会明显提高。
总之,可见度件的审美效应使学生在审美的娱乐中受到影响,而且积极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这样,不仅在娱乐中完成矫形任务,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质量。但课件的使用不能有盲目性,不能过分夸大课件的作用,而忽视了知识点的突破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把课件的使用和课本知识内容有机统一起来。既能发挥课件的审美效应有能让学生学得知识。
以上为爬山ppt课件 篇9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爬山ppt课件 篇10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是一首现代诗,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教学时, 没必要太注重文章的内容, 把每句、每段都搞清楚, 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运用精读课文获得的方法, 把课文读懂;着重是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领悟到词句表达的精妙,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的设计让学生在听中想象,说中积累,读中感悟,写中运用。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1.旋律优美的轻音乐配上表现秋天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的录音。
2.各种秋景的图片。
以上为爬山ppt课件 篇10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爬山ppt课件》全文内容,如《爬山ppt课件》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爬山ppt课件》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爬山ppt课件》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