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 > 教学课件 > 《琥珀》课件

《琥珀》课件

时间:2023-05-05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琥珀》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3、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4、帮助学生认识“琥、珀、脂、黏、稠”,会写“琥、珀、嗡、脂、晌、渗、澎、湃、黏、稠、详”,掌握“琥珀、松脂、晌午、渗出、澎湃、黏稠、详细”等词语。

  教学重点:

  从人们推测的故事中,了解这块奇异的琥珀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

  明白人们是根据什么推测的,以及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

  一、回顾初读内容

  1、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一种化石,它叫什么?——琥珀

  谁能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琥珀?

  2、课文围绕琥珀写了哪些内容?——形成、发现、样子和价值

  3、编者把文中写的这块琥珀称之为“奇异的琥珀”,“奇异”是什么意思?——跟寻常的不一样,奇怪而特别,与众不同,令人惊奇而诧异。板书:与众不同令人惊异

  二、深入学习课文

  (一)透过“样子”,感受奇异

  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这块琥珀,它奇异在哪呢?

  1、相继出示图片和文字,指读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2、交流“奇异”之处

  “两个小东西”:苍蝇和蜘蛛,是一对天地,同处一室,实属不易;

  “仍旧好好地躺着”,“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完好无损,清晰可见,就象是昨天刚发生的事一样,不得不为之惊叹。

  3、带着惊异之意,我们再来读读这几句话。指读、齐读。

  4、惊叹之余,我们不由得会产生一系列的疑问:学生交流后归纳:这块琥珀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二)揣摩“形成”,感受奇异

  1、今天,我们不妨跟随科学家们,本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奥秘的科学精神,以文字为依托,去想象一下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上节课同学们通过初读课文,分别用不同的方式把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勾勒了出来。在你仔细阅读文章内容,想尽办法弄清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同时,透过语言文字的描写,是否也感受到了它的奇异之处呢?

  2、在上节课初读课文自己自学的基础上,再次认真默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完善你的想象,然后讲给大家听。

  3、这块琥珀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松脂球化石

  谁先来讲一讲松脂球是怎么形成的?

  4、指名讲:在听讲的时候可以在书上做一些标记,谁知道做什么标记?——精彩之处、遗漏之处、不明之处

  为什么要做标记:为评议做准备,免得遗忘。

  5、听后评议:针对精彩之处、遗漏之处、不明之处谈出自己的看法

  时间漫长:约莫一万年

  自然环境:夏天正午阳光强烈树林中高大的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不断地往下滴

  主人公苍蝇:一心一意打扮自己心情愉悦

  蜘蛛:一心一意寻找美食神情专注

  6、他刚才的讲述深深地吸引了大家,他哪讲得绘声绘色、富有情趣?——体会生动形象语句的表达效果。

  7、大家把这样的句子找出来,有声有色地读一读吧!

  8、所有的条件都具备了,松脂球就能形成了吗?——还要有一个恰当的时机

  这个时机在什么时候出现了?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了?谁来读读第7自然段?听后谈感受。——抓住“刚好”一词,感受“瞬间巧合”之奇异。

  9、“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都过去了,这时为什么又提到苍蝇和蜘蛛,而且是“成千上万”只?——这块琥珀的魅力之所在——太少见了!

  10、自己练习完整地讲一讲松脂球的形成过程。

  11、松脂球又是如何变成化石的呢?

  地壳变化:淹埋

  时间漫长:又是几千年

  (三)谈论“发现”感受奇异

  1、一个“巧”字贯穿了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那它的发现是否也存在着一种巧合呢?

  2、自读第三部分之后进行交流。

  (四)分析“推测”感受奇异

  1、这种种巧合给这块琥珀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感叹它本身“奇异”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在为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感到惊奇呢?指读地18自然段:能够从哪感受到?——“可以推测”、“可以知道”。

  2、“推测”的意思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科学家们知道的是什么?不知道的又是什么?——知道自己已有的知识、琥珀的样子和发现琥珀的过程,不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

  科学家们就是依据这些,进行了合理的想象和推测。

  3、我们再来看看描写琥珀样子的语句,和前文中的哪些描写相吻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想象和推测要有科学依据,不能凭空瞎想。

  4、作者的这段描写也是很有层次的,我们不妨试着把它背下来吧!

  看到想象推测

  三、揣摩写作特点

  1、这是一篇说明文,与你以前读过的说明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有很多生动形象的语言,富有文学色彩,动植物富有人情味……

  2、本单元也要求我们写一篇说明文,到时可以采用这种写法试一试,一定会有不错的效果。

  以上为《琥珀》课件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琥珀》课件 篇2

》的曲子,你一定会谈出很多的感想。阿炳把对人生的体验和追求通过乐曲告诉了我们,此时你想给阿炳说些什么?请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2、交流,老师点评、修改。

  四、课外作业。

  1、背诵4、5自然段。

  2、在观察的基础上完成练习4。

  板书设计:

  

  以上为《琥珀》课件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琥珀》课件 篇3

  教学内容及目标:

  接触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互动使学生熟悉自己,并让学生对3D打印有直观的概念,并为第二课时做好课程导入部分留下悬念。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 安全教育,在3D打印过程中打印机的何部不能触碰。

  2、 教学对象分组,将10人分为2人一组的教学小组,如多出1人,与教师1组。 教学对象分析:

  学习本课的学生年龄一般都在8~13岁之间,该年龄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注意力较持久,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这些学生都已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初步掌握了电脑操作。3D打印的课塑造性可以很好的激发其学习兴趣。

  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了解3D打印的大概概念,对3D打印进行浅入浅出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与分析:

  教学内容及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本课时所用的2D转3D软件操作选项,引导学生做出2D模型转为3

  D,导出模型,并为第三课时做好课程引导。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 使学生了解软件操作选项。 2示范操作,指导学生操作。

  教学对象分析:

  学习本课的学生年龄一般都在8~13岁之间,该年龄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注意力较持久,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这些学生都已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初步掌握了电脑操作。3D打印的课塑造性可以很好的激发其学习兴趣。

  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初步掌握2D转3D软件的操作方式,加深对3D模型认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与分析:

  教学内容及目标:

  模型切片教学,打印教学;使学生了解操作切片软件,了解打印步骤。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切片软件的设置,切片软件的操作方式 教学对象分析:

  学习本课的学生年龄一般都在8~13岁之间,该年龄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注意力较持久,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这些学生都已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初步掌握了电脑操作。3D打印的课塑造性可以很好的激发其学习兴趣。

  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示范法使学生学会操作切片软件,导出切片文件,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与分析:

  课后如有条件召集家长,登记联系方式,并告知STEAM概念,以STEAM教学方式为方法提高孩子3Q:IQ、EQ、AQ,反馈教学中孩子学到什么

  以上为《琥珀》课件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琥珀》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影子”指的是太阳光下的子和水中的倒影。在灯光下也会产生影子。生活中有静止不动的影子,有会动的影子;有单色的影子,有彩色的影子;有的影子会随着物体的变化而变化,有的影子你不动它动。“影子”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

  2、能力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捕捉和表现生活中美好的景象。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进而能运用几种比较简单的方法表现出生动、活泼、有趣的画面来。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表现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到绘画活动的愉悦,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更好的热爱生活,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观察、记忆影子的变化,感受影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美感。 难点:如何运用各种方法来表现影子。

  教学活动: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看黑板上的是什么呀?

  生:影子。

  嗯,影子是生活中一种有趣的现象,老师给大家看的是单色的影子,小朋友们,你们在什么地方还见过什么不同的影子吗?

  生:水中倒影。

  好,今天就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习《画影子》,重点来学习画彩色的水中倒影。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小鹿的倒影图片

  唉!这张美丽的倒影又是什么动物呢?(小鹿)你们猜对了,水中倒影的轮廓帮我们猜出了谜底。为什么hi猜到小鹿呢?而不是其他的动物呢?你有什么新发现吗?

  总结:小鹿和水中的倒影上下对称

  (2)出示水中小鸭子的图片,

  我们再来看看这只小鸭子的和水中的倒影有什么不同?

  生:小鸭子清楚,倒影模糊,还有水波纹。

  (3)第一幅:看看这张图片中的内容,说说你的感受。(没有影子的`风景图片)第二幅:这张图片有了倒影,你的感受还一样吗?很多时候在画面上有了影子之后会显得更生动、更充实,画面会显得更好看。板书影子的特点:上下对称(出示错误的倒影让小朋友认识的更加清楚)水中的倒影比较朦胧、还有水波纹。

  4)同学们,请你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彩色的倒影,让你觉得特别好看、特别有趣。

  生:桥、房子、树……

  (5)欣赏大师和小朋友的画

  老师对影子也非常感兴趣,下面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下老师找的影子吧。(出示图片)梵高《星月夜》

  a、你们看大师笔下的影子多生动有趣

  b、点点星光和山烁的光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中多漂亮,小朋友的画,你最喜欢哪一张呀?为什么?

  三、教师示范:

  好,今天老师就来教大家画一张美丽的水中倒影。

  1、先画水面和岸上的分界线,可以弯曲,生动些。

  2、画好岸上的风景后,水中的倒影注意要与岸上的风景上下对称。借画“月亮”让学生发现画倒影的方向。

  3、涂色注意两种方法,用水彩笔和油画棒。

  示范过程中,邀请小朋友上讲台作画尝试。

  四、作业要求

  影子非常的有趣,有的时候它会使我们的大自然变得更加的美丽。我相信同学们都想亲自画一画有趣的影子了,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业的要求:请你回忆在生活中见到的水中的倒影,来创作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五、展示作业、讲评

  组织学生展评,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六、拓展

  老师还给小朋友一种画影子的方法,用颜料画对印版画,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尝试这个方法来画画美丽的水中倒影。


  以上为《琥珀》课件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琥珀》课件 篇5

  音标在英语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就如中文的拼音一样,是学生学习英语的第一步,是基础。分享了初一英语音标的课件,一起来看看吧!

  一、适量教学,循序渐进

  《学记》中写到“学而不躐,不陵节而施”,意思就是说“学习不要好高骛远,不要超越一定的阶段来进行学习,而应该循序渐进”。

  我班上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基础好,有的零基础。有的对英语充满兴趣,有的则从一开始就害怕这一门学科。针对这种情况,我先确定了英语音标教学指导:第一,针对没任何英语基础的学生,要给予学习英语的信心与热情;第二,针对接受过较多英语培训的学生,要让他们端正态度,虚心向学;第三,无论以前的英语基础多好,咱们现在从零开始。基于以上要求,我在英语课堂上首先做到适量教学、循序渐进,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堂课:

  Step1:先教最简单的清辅音[p][t][k][f][s]。

  Step2:然后教浊辅音[b][d][g][v][z]。这样设计遵循了教学应该由简入繁、由易入难的教学规律,能给英语零基础的学生们学习英语的信心。

  第二堂课:

  Step1:先针对学过的清辅音[p][t][k][f][s]浊辅音[b][d][g][v][z]加强复习操练;在复习过程中加入一个游戏环节。“看谁反应快”――游戏规则:当老师在黑板上指出任何一个音标时,学生要迅速读出这个音标的正确发音;当学生们熟悉了这种游戏规则以及每个音标的读法后,逐渐提高难度。开始快速指2个音标,3个音标,4个音标,然后5个音标,依次递增,并让学生快速地读。要求:顺序、读音都不能错。当学生们沉浸在这种紧张但充满趣味,严格但充满竞争的氛围中,不仅觉得有趣,还可以调动学习激情,让孩子们从游戏中找到学习的成就感。

  Step2:当学生们掌握好了简单的辅音音标时,逐渐加入对元音音标的学习,依然坚持由易入难的原则,先教单元音:[i∶][i][e][ae][a:]

  二、趣味教学、提高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把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们自然能学得好。这个年龄的学生具有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一个新鲜事物的出现必定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第三堂课

  Step1:组合音标[pi∶][pi][ti∶][ti][ki∶][ki][fi∶][si∶][si]

  先由我写出几组组合音标,并教会同学们拼读。然后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把他们分成不同小组,经过小组讨论写出不同的组合音标,并且要拼出所写音标的发音。在这个过程中,我个人认为不用考虑学生们写的音标是否正确合理,只需要考虑他们能不能把自己写的音标按照正确的发音拼读出来。这样可以使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探究新知识的热情。[pe][be][ke][fe][se][te]/[pa∶][ta∶][ka∶][fa∶][sa∶]/[bi∶][bi][di∶][di][gi∶][gi]/[vi∶][vi][zi∶][zi]/[be][de][ge][ve][ze]

  第四堂课:

  Step1:学习新的单元音[?][?∶][?][u∶][u][?][?∶]

  Step2:如第三堂课组合音标一样,重新用所学过的辅音与这节课所学的元音组合成新的音标,让学生们拼读。

  三、鼓励教学、增强信心,激发学生探求欲望

  学生是夸出来的,当学生们做得好时,老师一定不能吝啬表扬。

  第五堂课

  Step1:通过组合音标的方式复习前面所学习的内容:

  [pi∶t][bi∶t][ki∶t][kit][fi∶t][fit][si∶t][sit]/[ti∶p][tip][ti∶k][tik][ti∶f][tif]

  Step2:进入双元音教学[ai][ei][i?][?u][u?][au][ea][?i]经过学习完单元音之后,学生再学习这些双元音就驾轻就熟了,除了[?u][au][?i]这三个元音较难之外,其余都比较简单。在进行双元音教学时,我觉得首先是要让学生们熟悉这些双元音的写法,所以我采用了游戏“找找看”。游戏规则:在英语书单词表里快速找出有双元音的音标,并尝试拼出含有这些双元音的整个音标。通过这个游戏,我发现学生们很积极,也很喜欢这个游戏,在这个游戏中,学生们自己动手找,找到后自己拼,这样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同时也提前预习如何拼读单词。

  四、启发式教学,创造想象空间

  给学生们一个想象的空间,他们就能创造惊喜。 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我设定为让学生们熟悉字母在每个单词中的不同发音,并且让学生们自己找到发音规律。

  第六堂课

  Step1:在学生们找双元音的\'过程中,我融入了一个较难的环节,就是让学生们去找出是哪些字母发的这些音标。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把字母和音标有效地结合起来,也有利于他们以后记单词。通过这个环节,基本让学生们掌握了以下字母以及字母组合各自的发音,并让学生自己找单词举例证明。如a/al/ay/ar/e/ea/ea/er/ear/i/ir/igh/o/oa/oy/oo/or/ou/ow/ore/our/u/等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发音。该教学任务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立马记住这些字母组合发的音标,而是让学生们提前熟悉这些字母组合一般情况下会发什么音。

  我也采用相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剩下的音标进行教学,学生们也能很快地完成接收、吸收、使用的过程。当完成音标教学任务后,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不忘不断地训练他们拼读单词。

  有一名女生在周记中这么写到。“老师,我发现我真的很热爱英语,我渴望能用英语流利地表达我的情感思想,我有时候就会想象要是我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会显得多么优雅啊!”当我读到李婉玲同学的这句话时,有一股暖流悄悄流淌进我的心里,在那里全都装满了做老师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我很庆幸我能带着我的学生们一起快乐地学英语,一起感受这一门语言的魅力。

  以上为《琥珀》课件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琥珀》课件 篇6

  导语:春回大地,草木茂盛,鸟语花香,长安城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春望教学课件,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教学要点:①朗读 ②赏析 ③探究 ④拓展

  教学难点:①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歌内容

  ②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情感

  教学方法:活动性阅读教学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作者简介;

  2、回忆以前学过的杜甫的诗歌;

  3、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第二年(757年)三月,春回大地,草木茂盛,鸟语花香,长安城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而诗人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此景只能增添杜甫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二、赏析活动(读懂诗意、品味诗情)

  1、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2、学生质疑,领悟全诗内容(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

  三、探究活动

  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你能够说说自己的理解吗?

  “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

  2、如何理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的意思?

  课本的注解是: “感时花溅泪”——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 “恨别鸟惊心”——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其实在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为:由于为国事而感到伤心,为离别而感到遗憾,所以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四、朗读活动(读出诗韵)

  1、给学生2分钟左右,自由朗读;

  2、老师范读;

  3、学生试读;

  4、由男生和女生分联交错齐读全诗;

  5、集体朗读。

  五、拓展活动

  比较阅读—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本诗写了作者听到胜利的消息后怎样的心情?

  (2)《春望》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诗,虽然一悲一喜,然而所表达了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样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六、教师小结

  七、作业

  1、以“家书抵万金”为话题说几句话,你想说些什么?

  2、根据老师教的赏析诗歌方法,自选一首你最喜欢的写景抒情诗进行赏析。

  以上为《琥珀》课件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琥珀》课件 篇7

  一、揭题

  小朋友,今天我们要用A-9九张扑克牌来做数学活动游戏,算24点,很好玩,你想参与吗?

  二、学一学

  1、介绍算24点计算方法,

  在A-9九张扑克牌中,把A当作“1”,拿出其中的3张牌或4张牌,根据牌上的数用加、减、乘或除法进行计算,每个数只能计算一次,算出得数是24。

  2、主动探究。

  拿出3、6、7三张牌,提问:怎样算24?

  (1) 学生相互交流,说说各自的算法。

  (2) 汇报:7-3=4 4×6=24

  (3) 自我评价:如果是自己找到算法或与同桌交流时找到算法,为自己鼓掌祝贺。

  3、讨论交流。

  下面各组三张牌上的数怎样计算,得数也是24。

  (1)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再算一算,并说一说算法

  (2)讨论汇报这三张牌的算法,并一一展示。

  2 3 4 9 8 3 3 5 9

  2×3=6 9÷3=3 3×5=15

  6×4=24 3×8=24 15+9=24

  4、小擂台。

  从9张牌中拿出三张牌,用牌上的数算出得数24。

  全班学生参与活动,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同时为获得冠军的小朋友喝彩。

  小组合作交流。

  4人一组,各人从自己牌里任意拿出一张牌,算出得数是24。

  (1) 各小组合作交流,如何运用这4张牌算出24点,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算法。

  (2) 小组汇报各种算法。

  四、试一试

  出示4张牌,让学生算。

  2、让学生试着算一算。

  3、把计算的方法与同学交流一下。

  4、汇报算法。

  4 5 7 8 3 1 7 9 5 6 5 3

  4+5=9 9÷3=3 5÷5=1

  7+8=15 1+7=8 1+3=4

  15+9=24 3×8=24 4×6=24

  五、比一比

  夺星比赛——算24点。

  每人拿出一张自我评价纸,每算出一组牌为自己画星,最后数一数自己一共的几颗星。

  1、师任意拿出3张或4张牌,看谁最先算出得数是24。

  2、同桌相互比一比,每人各出2张牌,谁先想出算法谁加星。

  3、分四人小组比赛。(3分钟)

  比赛规则:每人出一张牌,4个数不能算到24算和牌,如果谁最先算出24就获胜,就可以加一颗星。

  1、评价。数一数一共得了几颗星,比一比谁得的星最多,评出冠军。

  六、总结

  今天这节活动课我们通过开动脑筋,运用加、减、乘、除很快算出24点,真棒!回家后把学到的本领与爸爸妈妈交流一下,和他们进行比赛,看谁算得快。

  

  以上为《琥珀》课件 篇7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琥珀》课件》全文内容,如《《琥珀》课件》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琥珀》课件》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琥珀》课件》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