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 > 教学课件 > 《望月》教案

《望月》教案

时间:2023-05-05

  社会信息化正向我们快步走来,信息化将广泛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在各种社会经济信息中,通常我们会接触到写《望月》教案文案写作需求,对于《《望月》教案》不熟悉、不知如何下手的朋友,不妨一起来参考本篇《《望月》教案》是怎么写的吧。

《望月》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

  2、通过看图,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事物可以构成许多反义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朗读词语、通过读记积累词语。把词语填在适当的句子中。

  4、引导学生产生写话的欲望,鼓励学生写真心话。

  5、学习观察的`方法,提高朗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观察、调查或查阅资料的能力。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1、放手让学生观察发现,交流讨论。

  2、先让学生反复读生字,在读中发现字的特点。

  3、读小泡中的话,小组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4、交流发现:许多字都有相同的部件这一汉字特点。

  5、让学生展开想象认记这些字。如:第一组的四个字可以这样记,“呀!”乌鸦说“小芽上长蚜虫呢!”

  一、看看说说

  学生自己观察,指名说反义词。如:黑──白、大──小、长──短、高──矮、多──少、前──后、左──右、单──双。

  〖日积月累〗

  一、读读记记

  1、自己读词语,开火车读词语(读准字音)

  2、各自选择词语造句,全班交流。

  二、我会选

  1、引导学生自读词语和两个句子。

  2、自己选词填空,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3、交流检查

  三、我会写

  1、激趣谈话:

  ⑴ 你有什么高兴的事,想告诉大家吗?

  ⑵ 你能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吃的食物吗?

  ⑶ 你能告诉大家你最喜欢的游戏吗?这个游戏是怎样玩的?

  ⑷ 你最喜欢去的是什么地方,你看见了什么?

  ⑸ 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长得什么样?……

  2、指名说话,老师相机指导。

  3、同座同学互相说自己想说的话。

  4、把自己所说的话写下来。

  5、学生写话,教师巡视,帮助写话有困难的同学完成写话。

  四、我会读

  1、学生小声读故事。

  2、同座互读,看谁读得准、读得流利。

  3、全班交流。

  4、你认为韩愈聪明在什么地方。

  以上为《望月》教案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望月》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尝试用各种质地的纸,通过撕撕,看看,想想,画画等方式进行简单的组合,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并能相互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2、 能用各种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对自己的作品做简单的表述。

  3、 树立变废为宝的意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对撕下的任意形状进行想象创意,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 各种质地的纸,例如彩色纸,色卡纸,挂历纸等,简单教学课件《奇妙的撕纸添画》,胶水,铅画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故事设疑:

  唐朝的美女杨贵妃最爱听纸撕裂的声音,她最喜欢把纸撕成各种形状的,(教师边讲边撕),有一天她正在屋子里高兴地撕纸,忽听太监说皇帝要来,心里想:这可糟啦,皇上可不喜欢不爱干净的妃子,他见了一定会不高兴。怎么办呢?

  你们能帮她想个好办法吗?(学生自主发言)

  2、释疑:

  杨贵妃灵机一动,将碎片捡起,把它们排列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并自己动手添画了几笔,画面就更漂亮了。(出示图片)皇帝看见了这些画,觉得很新奇,还虚心向她学习呢,这种画流传到今,就是现在的撕纸添画。(课件出示课题)

  二、创作引导

  1、撕一撕

  在小朋友面前也有各种质地的纸,请你也选择其中一张,动动你的手,听听纸撕碎动人的声音。(提醒:将撕下的纸放在桌上,注意卫生)

  2、教师示范

  老师这里也有一堆废纸,其中任意一张我都能像杨贵妃一样把它变成美丽的画。你信不信?

  请学生上讲台考一考老师,学生观察。

  (教师示范添画,故意放慢动作,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画时的过程)

  看了老师的表演后,你有什么感想?(学生回答)

  3、小组讨论:

  这些画是怎么变出来的呢?变的过程中有什么方法和窍门吗?

  分小组报告讨论的结果。

  教师小结:先看,再转,然后再看,再转动, 觉得它最像什么(适时提问学生),选一个合适的角度,粘在纸上,用添画的方法把它变出来。(边小结边示范)

  4、想想试试

  看了教师的表演,小朋友们想不想也像老师一样变出一幅幅奇妙的画来?

  从你撕下的纸中选择一张喜欢的纸,向你旁边的小朋友说说它像什么,可以怎么变,听听他的意见,得到认可后把它制作成一张画。(强调快速)

  分小组进行,对想得好,有创意的学生给予表扬。

  5、看看评评

  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先让学生描述一下:你变的是什么

  评一评:你觉得谁想得最巧妙。

  小结:刚才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学习了撕纸添画的做法,那么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哪一个小组最团结了。

  三、合作创作

  1、启发

  其实真正漂亮的作品它是由很多碎纸片组成的,如果把你们的作品都贴到一张纸上,也会成为一幅有趣的图画。你们看----(课件出示范图:由房屋,树,小路等组成的较难的作品,作简单的讲解)

  如果让几个小朋友合作完成一张完整的又有内容的`画,要注意些什么呢?

  (商量、选择、合作、添画)

  2、小组合作

  和你小组的成员一起动手来撕,并添画成一幅完整的画。(强调合作与快速)

  表扬在制作过程中注重一起合作的小组。

  3、评价

  展示每一组的作品,评一评哪一组是最佳合作小组。

  四、延伸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撕纸添画。其实面对碎纸,我们还有更多的方法把它们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课件出示范例) 各种撕纸拼贴的画,纸与其它物品一起拼贴的画等等。 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在课外尝试制作一些更漂亮的画。现在我们的地面已经变得花花绿绿了,我们小朋友觉得在制作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现在又有哪些聪明的小朋友能像杨贵妃一样把所有的废纸都利用起来,完成一张美丽的画呢?

  以上为《望月》教案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望月》教案 篇3

  教学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领会“对称”的形式美法则,学会用橡皮泥造型的方法,技巧。

  二、能力目标:

  养成细心观察、主动思考的意识;养成大胆创造、勇于表现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感受自然、艺术美、创造美、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用泥塑的方法制作小虫。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制作出生动而富于审美趣味的昆虫形态。

  课学准备:

  教师:各种昆虫的图片、有关昆虫的科学常识、故事等。

  学生:课前收集各种有关昆虫的知识、图片、带橡皮泥、牙签等工具。

  教学过程:

  一、启动主体

  1、谜语导入:“有个姑娘真美丽,身穿一件花花衣,拍拍翅膀飞呀飞,百花丛中忙不停。”

  2、揭开谜底:说出除蝴蝶以外的一些昆虫,并讲一讲它们的样子。

  二、发挥主体

  1、游戏:展示箱子,让学生每组派一个代表从箱子里抽出昆虫的图片。带回本组讨论。

  2、“你们小组的昆虫是什么呢?形状怎样?美丽吗?你能做它的动作吗?

  3、故事:讲小鸟找昆虫吃的`故事。展示枯叶虫的图片:你能看出这是什么吗?它为什么把自己装扮成这样呢?

  4、示花纹奇特的毛毛虫:它夺目的花纹有什么作用?

  5、知道什么昆虫有些什么特别的本领呢?-——展示萤火虫、甲虫、臭屁虫………

  6、提示学生要知道更多知识就要多观察,多看课外书。

  7、展示一大蝴蝶。你们知道蝴蝶小时候是怎样的吗?——展示蝴蝶的生态过程图。

  8、展示蝴蝶、蜻蜓、天牛等虫。它们是翅两边图相同吗?——引申出“对称”美法则,不对称好看吗?

  三、发展主体

  1、魔术表演——用“对称”的方法把基本形式的卡纸摆成一只

  2、展示橡皮泥基本形:谁能搓出这些形状?

  3、演示用橡皮泥的基本形摆成一贯昆虫,提示:怎才能牢固?——演示用牙签固定的技巧。

  4、展示一没有花纹的橡皮泥昆虫:谁能给它添上美丽的花纹?

  5、会做昆虫了吗?你还想到用什么方法做出更特别的昆虫呢?看看这些同学做的是不是特别可爱:——展示各丰富创意的习作。(包括民间毛毛玩具)

  6、展示“昆虫大会”的大板,请每组学合作做出昆虫钉在板上,看那组做得最多最好,优胜的组被放在“昆虫之王”的位置上。

  以上为《望月》教案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望月》教案 篇4

  第六课时 生活中的小数

  教学目标

  一、复习

  1千米=( )米 1千克=( )克

  1米=( )厘米 1吨=( )千克

  1时=( )分 1分= ( )秒

  1平方米= (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二、新课:

  1、把你收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说给小组同学听,找一组同学汇报他们收集的数据。

  2、我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小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水果糖的质量是0.5千克

  小明的身高是1.35米

  小红体操得分是9.25分

  小丽的体温是38.5度

  3、像这样我们把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

  把哪两部分合起来叫名数?你能举出一些名数的例子吗?

  3分钟、7千米、6时15分、 78平方米、4吨50千克

  5米6分米 20平方厘米 9年 5千米60米

  4、什么叫单名数?什么叫复名数?从刚才举出的例子中你能找出哪些是单名数哪些是复名数吗?

  5、小组活动:

  请你按高矮顺序,给下面的小朋友排排队

  80厘米、1米45厘米、0.95米、1.32米

  又有米又有厘米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

  师:要想直接比较它们的大小可以把它们改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

  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写。

  问:又有米又有厘米要想直接比现在你有什么想法?

  生:把它们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

  把它们改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数

  6、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任选其一进行改写

  (1)教学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1)0.95米=( )厘米

  你们会做吗?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1米等于100厘米,0.95米=0.95乘100厘米。可以直接把0.95的小数点向右移两位。)

  1.32米=()厘米

  是米这个单位大些还是厘米这个单位大些?我们把较大的单位叫做高级单位,而把较小的单位叫做低级单位。这道题就是把高级单位“米”作单位的名数改称低级单位“厘米”作单位的名数。

  请同学们接着做一做:

  3.7吨=( )千克 0.86平方米=( )平方分米

  0.3千克=( )克 2.63千米 =( )米

  怎样把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单名数呢?

  小组讨论后,汇报(用高级单位量得的\'数去乘进率)

  (2)教学低级单位的名数改称高级单位的名数。

  80厘米=( )米

  谁能说说你的想法?

  (因为1米=100厘米,80厘米=80/100米)

  用这种改写方法改写下面各题

  9020千克=( )吨 7450米=( )千米

  23分米=( )米 1350克=( )千克

  像一想怎样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

  (用低级单位量的的数去除以进率)

  能用这种方法解答1米45厘米是多少米吗?小组讨论一下?

  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说出:45厘米=0.45米,0.45米和1米合起来是1.45米 )

  三、巩固练习

  1、71页6题

  2、( )分米=1.5米 ( )千克=4.08吨

  510米=( )千米 516厘米=( )米

  4700克=( )千克

  3在括号里填上﹤﹥或﹦

  3.61米( )362厘米 284克( )0.284千克

  1480米( )1.5千米 532厘米( )5.3米

  4、72页10题

  以上为《望月》教案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望月》教案 篇5

  一、教材内容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本课时安排在三角形的特性和分类之后进行的,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的基础。学生在掌握知识方面:基本掌握三角形的分类,角的分类等有关知识;能力方面: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主观探究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习惯。因此,教材特重视知识的探索宇发现,安排了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活动。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即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注意提供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学生通过量;剪;拼;算等活动,让学生探索.实验.发现.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于技能: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量.剪.拼等活动,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并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并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较熟悉平角等有关知识;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因此概念的形成是通过量.算.拼等活动,让学生探索.实验.发现.讨论.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和作与交流的能力,培养应用和创新意识。

  2.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交流.推理.归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副三角板。

  学具准备:量角器.各种三角形.剪刀等。

  以上为《望月》教案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望月》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人要认真,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

  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的糖葫芦将例如哪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课文前面的提示语,了解阅读的要求,明确学习本文的`目的要求。

  二、独立阅读课文,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画出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并在书上做简单的批注,读后根据自己的批注进行交流。

  三、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那位父亲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对父亲的言行作出评价。

  四、围绕学生对“父亲”的评价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从字里行间,从具体的描写中感受父亲是个办事认真、实实在在、讲究商业道德的,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深入体会,而不是脱离文本的空洞地谈。

  着重抓住下列语句体会父亲的商业道德高尚。

  1.“早晨起来,父亲去市场上买来红果……”说明父亲采购当天最新鲜的果品作为材料,对买来的材料又经过严格的挑选……“……有一点儿……”这些都反映了父亲做生意是那么认真和实在。

  2.对于制作工艺更是一丝不苟,闷火、洗石板、串葫芦、拉丝、蘸糖的均匀,“吃一口让人叫好”不怕冷、不怕潮。

  3.父亲的手艺出了名被一家老板邀请去当伙计,每月有工钱,由于父亲看不惯老板变着法儿赚钱的生意经,不到一年就辞去了这份工作,反映了父亲凭着良心做买卖,不做亏心买卖的商业道德。

  五、对文中的三处“万年牢”分别进行体会。

  1、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2、说说三处“万年牢”中间的相互联系

  六、讨论父亲受雇于老板这件事。

  老板的这种生意经好不好?他这样做会带来什么结果?联系生活实际发表各自的看法,以提高认识能力。

  七、板书设计。

  万年牢的产品质量:工艺高、质量好

  万年牢的生意:好的产品受信赖 赢得众多回头客 生意旺

  万年牢的人品:诚实、守信

  八、作业。

  1.抄写优美的句子

  2.写一写自己的父亲

  以上为《望月》教案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望月》教案 篇7

  课题2.走进不同的家乡

  教学目标:

  知识:认识地形图,初步了解如何阅读地形图;认识几个有关温度的概念和温度统计。

  能力:了解与理解地理环境及气候的不同与人们生活极其风俗习惯之间的关系。

  情感:通过对地形图的阅读,对不同地理环境及气候的了解和认识,感受祖国的博大。

  教学内容:

  第14-19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1.准备地形图

  2.找有关地区温度的统计资料。

  3.收集有关故事与歌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14-15页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发兴趣

  欣赏教科书第14-15页的内容。

  二、揭示问题,活动探究

  1.教师引出问题

  “这两页上的地图,是什么地图?它与周围的几长照片有什么关系?”

  2.学生自由发言。

  师:“这是一张专门的地图,教科书告诉我们,它叫‘地形图’。什么是地形图呢?请同学们进行思考和探究自己找出答案。”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科书上的地形图,作出正确回答。

  (1)什么是地形?

  (地形只地表的形态,包括山脉、丘陵、高原、平原、盆地五大类。)

  (2)地形图告诉我们什么?

  (告诉我们地势:地表高低起伏的状态。)

  (3)地形图通过什么来告诉我们?

  (分层设色的等高线,不同颜色的线代表高度不同的.海拔。)

  (4)地形图有什么作用?(学生自由发言)

  3.小组合作活动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一张地图)

  师(指定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地形如何?地势如何?海拔是多少?

  向全班同学汇报。

  三、自由讨论,激发情感

  师:通过地形图,可以把地形、地势看得一清二楚,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地形图以及怎样阅读地形图,现在大家再来阅读第14-15页。

  (1)在中国地形图上分别找有哪些山脉、丘陵、高原、平原、盆地。从而看出中国的地势特点怎?(西高东低)

  (2)地形图与周围几张照片有什么关系?(每幅照片表现了线条所指地区的地形。)

  在讨论时,教师作适当补充,帮助学生注意各地的显著差异,使学生感受到祖国领土的辽阔。

  (3)读豆博士的话:你一定会惊叹,我们祖国各地家乡的自然环境是多么的不同吧!

  四、总结课文,课外延伸

  教师小结,并布置家庭作业:与成人讨论以下本课的全部内容。

  以上为《望月》教案 篇7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望月》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生词,注意积累,赏析好词好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和想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1.同学们,每当春姑娘到来的时候,她的使者--燕子(板书课题)就会从南方赶来,你看到过吗?在你眼中,燕子像什么呢?

  2.我们再来看看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眼中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听了课文之后,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什么?

  你想不想看到更多的东西?请读课文。

  2.自读课文。

  3.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自读要求:

  (1)读课文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每个生字;

  (2)画出生词和其他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小组讨论,说说它们的意思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可用;

  (3)组员轮读课文(每人一节),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方面?

  (4)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读给小组成员听。读后其他组员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4.检查小组合作学习情况。

  三、小组研读

  1.这是一篇经典散文,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它非常美,美在以下四个方面。

  (1)出示:外形美春之美飞行美歇息美

  (2)你们小组最想研读那一方面的美?(小组成员商量研读专题)

  2.出示研读方法:

  (1)自读课文,找出哪些词句最能反映这方面的美;

  (2)细细品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3)小组交流补充;

  (4)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练读。

  3.学生研读,教师巡视并参与研读。

  四,汇报交流

  (一)汇报交流外形美

  1.研究外形美的小组汇报。

  (1)燕子的外形美在哪儿?

  (2)你们从哪些词句读出了这种美?01

  (3)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4)推荐一名成员朗读这一节,其他成员评价。

  2.练习。

  出示:一身()的羽毛,一对()翅膀,加上()的尾巴,凑成了()的小燕子。

  (二)汇报交流春之美

  1.研究春之美的小组汇报。

  (1)这一节通过哪些景物来展示春之美?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2)你们认为哪些词句写得比较好?为什么?

  (3)最后一句写小燕子对表现春之美有什么作用?

  (4)这一节的四句话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5)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6)推荐一名成员朗读这一节,其他组成员评价。

  2.练习。

  出示:这一节描写了--、---、---、---、---

  等景物来表现春天--的特点。

  (三)汇报交流飞行美

  1.研究飞行美的小组汇报。

  (1)燕子飞行时美在哪儿?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2)你们认为这一节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的?

  (3)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4)推荐一名成员读本节。学生、老师共同评价。

  2.练习。

  出示:在()中,在()中,燕子()在天空里(),唧唧地叫着,有的(),()飞到了();有的(),尾尖()水面,就看到波纹()荡漾开去。

  (四)汇报交流歇息美

  1.研究歇息美的小组汇报。

  (1)你们觉得这一节中哪些词句写得特别美,为什么?

  (2)作者打了哪些比方,把什么比做什么?

  (3)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4)推荐一名成员读,评价。

  2.练习。

  说话:燕子会谱出一支怎样的歌?请你把歌词写出来。

  以上为《望月》教案 篇8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望月》教案》全文内容,如《《望月》教案》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望月》教案》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望月》教案》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