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 > 教学课件 > 文文dada

文文dada

时间:2023-05-13

  引导语:文文长大了教学课件如何设计?

文文dada 篇1

》,一起来享受成长的快乐。板书:我们

  八、教学过程

  (一)交流体验,成长大看台

  活动一:比比看看,我长大了

  1.课件展示一组小孩长大的图片

  师:你们都长大了,那你还记得自己小时候是什么样吗?现在老师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小时候是什么样的,然后请同学来说。

  请3—4个学生说一说

  2.师:小时候是这样,现在又是什么样?你们都带来自己小时候的衣服,咱们来个特殊的“时装表演”看看穿上小时候的衣服你变成了什么样子。(学生展示)

  ①孩子们通过比一比、量一量的方式,亲身体验自己身体的变化。

  ②你发现了什么?

  3.师总结:个子长高,模样变大,我们确实长大了。(课件出示:个子长高、体重增加、手脚变长;板书:长身体)

  身体长了,我们变得强壮、更有力量了,那你们的心情如何呢?(板书:快乐)

  活动二:比比说说,我进步了

  1.师过渡:成长不仅使我们外形发生变化,还蕴藏在知识的学习中,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口算活动,看看活动后你会发现什么?

  2.口算练习

  4+5= 13+5= 12+6=

  10+30= 15+15= 32+48=

  47+56= 83+49= 94+28=

  3.师评价:第一组又快又准!第二组准确率很高!第三组的题目有些难,可同学们勇于挑战!同学们,三组口算练习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说难易不同!)

  4.师:由此看出随着同学们不断长大,收获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大家带来了自己的成长袋,现在和小组内的同学分享一下,看看自己收获了哪些知识和本领!

  5.愿意把你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吗?

  6.老师总结:我们每个人都在长大,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留下你值得自豪、骄傲或者留恋的成长足迹,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板书:长本领)

  7.看到自己增长了这么多本领,心里有什么感受吗?(板书:喜悦)

  (二)感恩在心间

  活动一:说说做做,我懂事了

  师过渡:同学们,那是谁教会了你们这么多的本领呢?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幅图,大家仔细看一看,并说说他们在干什么?

  请两个学生说一说

  3.师:我们再来看一张图片,看看图中发生了什么事?

  请两个学生说一说

  4.小朋友能健康地成长,离不开爸爸妈妈的辛勤的养育,所以我们也要帮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我们学过成语“乌鸦反哺”,让我们来看看。

  5.看《小乌鸦爱妈妈》的视频儿歌

  师过度:小乌鸦是个怎样的孩子?

  我们身边有这样的的小乌鸦吗?

  过度:原来同学们都是懂事孝顺的“小乌鸦”呀,那今天我们可以回家大声对妈妈说“别说我小”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别说我小》(拍手)

  6.可是人有两个宝——学生接“双手和大脑”。

  师:双手是用来劳动的,大脑是用来——(小组交流)

  那同学们是不是真的会思考,会分析,会判断了呢!遇到下面情况你们会怎么办?

  (1)邻居宝宝在睡觉,你会怎么做?

  (2)妈妈生病了,你会怎么做?

  (3)爸爸下班回家后,你会怎么做?

  (4)回家看到一个小孩跌倒,你会怎么做?

  7.师评价过渡:看到大家的表现,老师发现你们的确长大了!能够关心别人了!你们的爸爸妈妈看到你变得懂事了也一定很开心!我们要永远感谢他们。

  (三)、总结全课,留下成长印记

  1.教师过渡:老师相信同学们说的棒,做的会更好!你们想不想留下一些成长的印记?(学生:想——)现在就拿出你的手掌印,在手心里写下两年来值得自己骄傲的进步吧!

  2.学生动手制作成长印记

  师:看着同学们这一只只写满成长印记的小手,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让我们将今天的成长印记放进你的成长袋中,等明年,让我们再来看看谁的手更大,谁的手心收获的本领更多!最后,老师衷心的祝愿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请同学们起来,自豪地对自己说——

  以上为文文dada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文文dada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学习理解文中的字词。

  能力目标: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读、识字”的能力和理解课文、运用语言的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利用小组合作,读懂课文,在交流中进一步体验情感,受到感染。

  教学难点:读背、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导入

  1.现场调查,导如入新课。

  (1)以举手的方式统计本班学生有多少觉得自己长大了。

  (2)我们熟悉的`文文觉得自己长大了,她是怎么做的呢?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9课《文文长大了》。

  (3)板书课题,读题。

  2.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1)导读。结合插图,看拼音试读课文,看谁能先读好:这一课写了文文的哪些事?

  (2)再读。看拼音和汉字,读课文,学生标出自然段序号。

  (3)反馈。课文写了文文的哪些?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4)用卡片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3.再读课文,引导读中领会。

  (1)读第一,二三自然段,出示问题:你能说说文文怎么学大人的 样子的?结果怎么样?

  (2)交流自己的想法。

  (3)读第四五自然段,请同学回答:文文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4)读第六自然段,说说现在文文是什么样子?她长大了吗?

  (5)学了这一课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证明你长大了的?向同学们说一说。

  4.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练习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板书设计:     

  文文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现在文文是什么样子?她长大了吗?

  以上为文文dada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文文dada 篇3

  导语: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秋天教学课件”,供大家阅读和参考。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

  《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一课是辽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之一。本课旨在通过观察秋天的天气、动植物等的变化,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欣赏秋天的美,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目的:

  1、培养儿童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引导儿童经历发现的过程,体验发现的快乐。

  2、初步掌握秋天的自然常识,引发儿童对自然现象和生活中问题的探究兴趣,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提升儿童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尝试用观察、搜集资料等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活动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秋天的美,热爱大自然,关注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

  活动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观察秋天,搜集一些和秋天有关的资料:树叶、诗歌等。

  2、,资料袋等。

  [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观察秋天景物的变化,这样,对于学生上课的介绍才能正确引导观察,有生活实际经验,使学生感悟到秋天是农作物成长、成熟的季节。]

  活动过程:

  一、猜谜入秋,发现美

  1、老师知道大家喜欢猜谜语,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天气凉,树叶黄,大地穿上金衣裳”打一季节。

  2、导入:老师这有秋天的录象(放录象)随着镜头的推进,一幅北方金秋宜人的风景图展现在眼前。

  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3、秋天到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落叶的金秋时节,共赏秋天的美!

  (板书:5、秋天)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课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并不是只讲儿童身边的生活。课上,不仅引导学生介绍身边的秋景,而且还借助欣赏了其他地区的美丽秋景,这样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二、童心识秋,感受美

  (一)了解秋天的特征

  1、师:同学们注意到了吗?大自然里许多植物的颜色悄悄发生着变化。我们在北方,看到树叶变黄了,就知道秋天来了。那么你还知道秋天有什么变化呢?

  2、学生以“我眼中的秋天”为题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

  3、(播放)(片片树叶徐徐下落,出现几行小字:“翻开日历,每年的9月23日前后便是秋分,从此雨水减少,气温开始下降,凉风习习,秋高气爽,秋天向我们走来了……)

  (出示秋天人和动物变化的)在这金色的秋天里,当你在校园里嬉戏,在小区里散步,在道路两旁行走,到郊外秋游,你和图中的小朋友是否有同样的发现?

  (1)青蛙躲到哪里了?

  (2)人们穿上厚衣服了。

  (3)好久没看到燕子了。

  4、你还有哪些发现?比如白天和黑夜的变化……

  (二)将“我眼中的秋天”整理后做成采集卡

  师:请你把自己在秋天里的`各种发现记录下来,根据个人的积累情况,按发现的时间、地点、事物的特点和变化作好记录。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了解秋天一些花草树木和动物、人类的变化,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培养了学生表达与概括能力,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校内外结合起来,说说自己的发现,富有开放性。]

  (三)创设情境,感受秋天的美

  想不想看看秋天什么样啊?

  (播放秋天《落叶》)体会秋天人们带来的遐想和无限情趣。

  (画外音)秋风刮来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枯黄的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

  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坐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小船。

  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做小伞。

  树叶落在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说:“秋风伯伯来信了,催我们快回南方去。”

  [设计意图:借助媒体,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课上,我不仅引导学生介绍了自己身边的秋景,而且还借助幻灯片欣赏了其他地区优美的秋景,并配上《秋日的私语》的音乐,这样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三、童声诵秋,欣赏美

  1、师:小朋友们的发现可真不少,老师带来一首儿歌,作为你们的奖励(出示儿歌:秋天到,天气凉,菊花开放橘飘香,树叶落,草变黄,片片红叶染山冈。)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秋天真美啊!股金中外有很多人赞美过秋天,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夸秋天

  可以帖图片,可以说成语,可以读古诗。

  3、小结:听了同学们热情洋溢的赞美,秋姑娘可开心了。她为大家准备了美味可口的果实(出果实)看看哪个聪明的小朋友会得到礼物

  摸摸猜猜,猜对了送果实。

  [设计意图:体现和语俗的结合,丰富学生的语言,强化了知识。]

  四、巧手描绘,创造美

  下面我们就来个秋天的作品展示会,来表达对秋姑娘的谢意。

  1、小朋友,你们准备制作什么作品呢?

  学生自由发言,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

  学生可以画,可以写,可以唱,可以跳,可以捏,可以拼,可以拍,只要学生说到的恰当的方式,教师都要予以肯定。最后教师适时引导,今天在我们的教室里,可以做什么呢? 让学生选择能够现场完成的方式,比如画画,做树叶贴画能来完成。

  2、展示活动成果

  同学们的作品真是丰富多彩,谁愿意展示给大家?学生到前面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作品。(然后教师把学生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设计意图:边学边做是品德与生活课所积极倡导的,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和体会秋天美景和秋天的特点的基础上,他们是乐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热爱的,这一环节恰好创设了这样一个空间,让孩子们有充分的展示自己的平台]

  五、课后延伸,延续美

  小朋友,秋天是美丽的,我们不仅要去发现美、欣赏美,更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课下,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爱秋行动,让秋天更加美丽!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时间可以在学校其他活动或者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的延伸。布置课后的继续发现收集和积累作业,就是把品德与生活课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实践和想象能力,从而有效突破重点,难点]

  以上为文文dada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文文dada 篇4

  学习这篇课文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范文,欢迎查阅!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以及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二班共有学生48名,其中男生28名,女生20名。从整体看,本班属于前面优等生出色,后面后进生较多这种情况。优等生比较上进,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养成了主动阅读的好习惯,并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发展也比较全面。后进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自觉做好上课准备,不能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听讲不够专心,课下阅读时间少,课外积累欠缺。教师在课堂上对他们需要多一些关注与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和大家一起快乐学习,共同进步。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准备自己的绝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孩子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2、老师收藏了两幅图片,你们看看,他们分别是谁?各有什么本领?出示第一张图片(孙悟空),第二张图片(奥特曼)。

  指名回答。

  3、同学们,这些都是他们的绝招。今天我们来看看北方几个农村小朋友的绝招。

  (板书课题)

  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什么叫绝招?

  2、课文中也有一群小孩子有自己的绝招。想不想去看看?

  3、好,那就赶快打开课文64页,默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字词,多读几次。出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4、现在我检查一下,同学们有没有读准以下这些词语。(出示词语:腮帮子 蔫蔫 铲馅 攥饺子 尴尬 下巴颏 咧开 羡慕)

  (生自由练习。)

  ② 谁来读读。

  ②真不错。第一次就能读得这么准确。谁来当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读。

  一生领读,全体跟读。

  5、现在,请你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然后和同桌讨论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回答。

  你真厉害。才读了两次,就能说得这么详细。课文中讲他们比了几次?

  生1:两次。

  三、根据阅读提示,细读感悟

  ㈠学习第一部分

  ①第一次他们分别比了什么绝招?结果怎样?看看老师出示的表格,和同桌讨论讨论。 之后,请各组派代表来填表。

  ②三胖是怎样表演的?

  (唯独他,鼓着腮帮子,瞪着眼珠子,憋的时间比别人长两倍。)

  ③读得真有感情。那二福呢?

  (二福曾经练过武术,他站起身,刚来一个空翻,伙伴们就禁不住叫起好来。)

  ④小柱子是怎么做的?

  (小柱子表演了靠树的倒立,结果二福立刻还他个不靠树的倒立。)

  ⑤课文中是怎么写的?

  (他想了一会儿,站起身,面对大树,两只胳膊往地上一撑,脚掌靠树来了个倒立,不料,)

  ⑥小柱子已经使出了浑身解数,没想到二福更是技高一畴,真是太没意思了。能读好后半句吗?

  (不料,二福立刻还他个不靠树的倒立。)(读得很有感情)

  ⑦立刻说明了什么?

  (二福能够立刻还,说明二福很厉害。)

  ⑧谁再来读读。

  此时此刻,小柱子在一旁鼻尖出了汗,他努力表演好自己的绝招后,不料,二福立刻还他个不靠树的倒立,小柱子觉得自己实在——

  (太丢人了,低下头撒开腿跑了。)

  ㈡学习第二部分

  1、他蔫蔫地回了家?看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他回到家,看到奶奶正在包饺子,就去学。)

  2、他为什么要学?

  (因为他认为奶奶这一手真绝。)

  3、奶奶是怎么包的?(指名回答,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4、他学会包饺子了吗?

  生齐答:不会。

  5、学不会他怎么办?

  6、奶奶怎么说?

  (过去奶奶一个人要做二十来个人的饭,还要调换花样,不往快里练成吗?)

  7、从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奶奶的绝招是练出来的。)

  8、你真了不起。之后他把今天的事告诉了奶奶,奶奶怎么说?

  (奶奶说:“有的人,生来就特别,别人比不上,三胖长得胖,气量比别人大;人家二福那是练出来的,你没见他,天天跑几里地去体育场学武术 ?”)

  9、听了奶奶的话,小柱子明白了——

  (三胖的绝招是天生的,二福的绝招是苦练出来的。)

  10、于是,他怎么做?(读第12自然段。)

  11、这段话说明了小柱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自尊、好强,不服输)

  ㈢学习第三部分。

  1、第二次比绝招时,小柱子却得到了小伙伴们的——羡慕。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13-17自然段。

  生默读1分钟。

  2、小伙伴们为什么羡慕小柱子呢?

  (因为小柱子练成了很厉害的绝招。)

  3、你从哪句知道他的绝招?

  4、谁来当当自信的小柱子。(指名读)

  5、让我们一起来当当自信的小柱子。(大家齐读)

  6、有哪个词也可以看出小柱子自信呢。(脱口而出)

  7、不就是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口算吗?你们会吗?

  8、可小柱子却能脱口而出,而且准确无误,这就是小柱子的\'绝招!

  9、这么难的绝招,小柱子是怎样练成的呢?

  同学们想一想,然后和同桌讨论讨论,把这些句子补充完整。出示课件。

  1、当天刚刚亮的时候,小柱子 ;

  2、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小柱子 ;

  3、当别的小朋友在玩耍时,小柱子又 ;

  4、当练绝招遇到困难时,小柱子就 ;

  10、正是这份努力与坚持,小柱子才练就了令人羡慕的绝招。谁来夸夸小柱子。

  四、讨论深化

  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课文。出示两次比赛绝招的表格。

  2、你最喜欢谁的绝招?(小柱子的。)

  3、为什么?

  4、赢了比赛之后,小柱子怎么做?

  5、齐读一下他说的话。

  6、从他的话里我们明白了什么?

  (绝招是可以练成的,要练,就练有用的绝招。)

  7、是啊!苦练出绝招。学了这篇课文让我们明白了,出示课件(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的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

  8、同学们,小柱子因为自己的努力,一扫第一次的尴尬,练成人人羡慕的绝招。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也经过勤学苦练,练成了绝招,获得了成功。

  五、拓展

  (示刘翔)他,就是110米栏的奥运会冠军——刘翔。

  在他7岁的时候,就开始了田径训练。10岁,也就是差不多和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正式进入了体校开始了魔鬼式的专业训练。累了,刘翔没有抱怨一次;练习时受伤了,没有叫一声苦,依然在那里练啊练。终于,在20××年的雅典奥运会上,刘翔以12`91的成绩获得了奥运会冠军,创造亚洲人在短道赛场的奇迹。这就是刘翔的绝招。

  (示千手观音)

  她们,是一群善良而又美丽的聋哑人。在她们的世界中,听不到任何美妙的声音,舞台上的音乐对她们来说,是一片空白。可是,她们,却凭着自己的毅力,克服了上苍带给她们的麻烦,就靠着用眼睛看着指导老师的手语,一遍又一遍地练着。在20××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她们同样创造了奇迹。这就是她们的绝招。

  是呀,绝招,除了个别是天生的以外,大部分,还是靠坚持不懈、刻苦努力地练出来的。 我们也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平凡人,只要我们肯努力,坚持不懈,就一定能练成自己的绝招!

  (示作业)续写小柱子第三次比绝招的情形。

  板书设计

  三胖: 天生才能

  二福: 苦练成才 苦练出绝招

  小柱子: 从失败中苦练成才

  【教学反思】

  《绝招》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更多的应是让学生自由去读,自由去学,自主体会。教学时首先我出事孙悟空和奥特曼两幅图片,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本领,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动笔做记号,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再次,让学生细读课文,小组合作,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在阅读时产生情感共鸣,指导学生明白课文蕴含着的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最后出示刘翔、千手观音两幅图,让学生认识她们的绝招,肯定的告诉学生:绝招是可以练成的。只要我们努力,就能练成自己的绝招。激励学生去练绝招。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儿童时期具有怎样的生活方式将会导致他今后的生活方式。”我认为今天的课堂不应是以学会为目的的课堂,而是应以会学、掌握方式方法、获得人生体验为目的的课堂;是促使人人获得不同发展的课堂,因而应该承认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感受,都能形成自己的学习观。因此,本课堂力求使学生通过对课文中的语文文字的理解,产生情感的共鸣,感悟生活的智慧,经历语文知识“再创造”,明白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巧妙地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对刻苦求知产生一种价值认同。


  以上为文文dada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文文dada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的涵义,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的两个原则;通过练习、讨论,初步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一种方法——最小公倍数法;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究及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及写法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方法:自主导学

  教学过程:

  提问: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从微观角度解释守恒的原因

  3.依据实验事实写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设问:这个文字表达式能表示物质的变化及变化的条件,能体现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吗? 导入:化学反应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反应质量守恒这一特点呢?有,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另一种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

  板书:第二节 化学方程式

  讲述:什么是化学方程式,它有哪些涵义?怎样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本节课要认真探究的问题。

  一、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提问: 碳 + 氧气 —→ 二氧化碳

  C + O2 —→ CO2

  讨论: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此式能否体现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回答:(因上式左右两边各原子的种类没变,数目相等)用已有的知识认识新问题 引导:既然此式可体现质量守恒定律这一特点,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我们可以用“=”

  C + O2 === CO2

  讲述:化学上就是用这样一种既可表示反应物,又可表示生成物还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式子来表示化学反应的,这样的式子,化学上称为——化学方程式 提问:这个式子与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有什么不同?

  (1) 化学式代替名称

  (2)“→” 变为“=”

  启发学生进行比较,进一步明确化学方程式与文字表达式的区别

  根据学生回答给出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并板书,重点词做标记

  板书: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二.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提问:根据C + O2 点燃 CO2化学方程式(1)你能说出这个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吗?

  讨论: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一定存在着质量关系,各物质间存在什么质量关系呢?(根据化学式可计算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C + O2 === CO2

  12 16×2 12+16×2

  12 32 44

  再现相对分子质量计算使学生理解通过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 讲解:通过相对分子质量可以找出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提问:这正是一个化学方程式所能表示的含义,你能总结出化学方程式有哪些涵义吗?(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 2、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学生归纳总结)

  (1)能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2)可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提问:如何读出这个化学方程式

  讲解:“+” ,“=” 在化学方程式中的意义与数学上的含义区别开 练习1:[投影] : 化学反应:S + O2 点燃 SO2中

  1、反应物是_______生成物是________,反应条件是_____ 。

  2、反应中,每_____份质量的硫与_____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能生成______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板书:

  三、书写化学方程

  式的原则:

  设问:对于任何一个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否只要写出化学式就可以了?

  练习:请写出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问题:分析学生写的各种可能的式子

  可能写出的情况有

  (1)P + O2 — P2O5

  (2)P + O2 — PO2

  (3)P2 + O5 — P2O5

  (4)4P + 5O2 — 2P2O5

  分组讨论(代表回答)

  (1)符合实验事实但不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2)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而违背了客观事实,凭空臆造成生成物PO2

  (3)为使左右两边各原子数目相等而改动化学式(纯净物组成是固定的。各元素原子个数固定,不能任意改动)

  (4)符合事实又可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引导:分析从两方面考虑

  (1)是否符合实验事实

  (2)是否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课文:P71

  板书: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讲述:我们是在P + O2 — P2O5的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化学计量数4、5、2使得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这个过程叫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这一步体现了什么? 回答: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讲解:如何对上式进行配平呢?配平的目的是什么?如何使左右两边P、O原子数相等,改角标行吗?添化学计量数,化学计量数如何添?(学生讨论思考)这里所用的配平方法称为最小公倍数法。

  练习2:[投影]

  1.Al + O2 — Al2O3

  2.H2 + O2 — H2O

  设问:如何有步骤的`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呢?

  指导阅读:课本第71——72页

  总结: 1、写化学式

  2、配平

  3、注反应条件及箭号“↑”“↓”

  模仿练习:请按步骤写出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要求:(1)3个步骤

  KClO3 — KCl + O2

  2KClO3 — 2KCl + 3O2

  2KClO3 = 2KCl + 3O2↑

  (2)练习过程中总结每步的记忆要点

  讲解:结合实例讲明“↑”和“↓”两符号的意义及使用注意事项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循的原

  则,初步学会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

  运用导学

  例1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Mg + O2↑==== MgO2

  B.KClO3 === KCl + O2

  C.2P2O5 === 4P + 5O2

  D.H2 + CuO === Cu + H2O

  E.Fe + 2HCl === FeCl2 + H2↑

  选题目的:本题主要考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能,考察学生是否能依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及书写步骤,判断化学方程式是否书写正确。

  思路分析:书写化学方程式要依据书写原则和书写步骤,化学方程式书写过程中常见的错误有:(1).物质化学式书写错误;(2)没有配平方程式或配平后各物质化学式前化学计量数有公约数;(3)化学方程式倒写;漏写或注错反应所必需的条件;(5)漏标或标错“↑” 或“↓”

  解答 E

  启示:化学方程式综合运用了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等化学用语是化学用语的制高点,而且体现了化学反应的本质和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量的关系,要多写多练,才能快速、准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

  例2 配平下列反应:

  Fe2O3 + CO → Fe3O4 + CO2

  选题目的:考察学生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和技能。

  分析:从哪种元素入手配平,是配平的关键,如果选择氧,就显得难些。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四种物质里都有氧,变数太多。选择碳,两边的碳原子数正好相等,无配平的问题。再看铁元素,铁在反应物和生成物里各自只有一种,容易配平,反应物里有2个铁原子,生成物里有3个铁原子,可以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2与3的最小公倍数为6,在反应物Fe2O3前加3,生成物Fe3O4前加化学计量数2,然后再配平碳和氧。

  解答:第一步配Fe元素,分别在Fe2O3、Fe3O4前加化学计量数3、2

  第二步配C元素,反应前后C元素已守恒。

  第三步配O元素,反应前后O元素已定恒。

  答案:3Fe2O3 + CO → 2Fe3O4 + CO2

  点拨:最小公倍数法是一种比较简单、常见的方法,一般方程式都可适用。配平关键是找准某一较复杂物质中的某种元素为入手点,并确定该元素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例3 (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C21 H 30O2)在空气中焚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题目的:本题目的在于考察学生是否能正确、熟练的书写化学方程式

  思路分析: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会正确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二要会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三要会配平化学方程式;四要会正确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 解答:2C21H30O2 + 5O2 ==== 30H2O + 42CO2

  启示:对于任何知识要做到真正理解和掌握

  同步训练

  一、填空题

  1.用__________来表示__________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1)镁带在氧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 )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 )

  (3)高锰酸钾受热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 ) (4)氢气还原氧化铜____________________( ) (5)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 ) (6)锌跟稀盐酸反应制氢气____________________( ) 4.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___Al + ____O2 2O3 (2)___CH4 +_ _O22 + H2O (3)___Cu2(OH)2CO + ____CO2 + ___H2O (4)___H2 + ___WO + ___H2O (5)___NH3 + __O2 + ___H2O (6)___C2H6O + ___O CO2 + __ H2O 答案:1.化学式 化学反应 2. 客观性原则 质量守恒定律 3.(1) 2Mg + O2 (化合反应) (2)3Fe + 2O3O4(化合反应) (3)2KMnO4 + MnO2 + O2↑(分解反应) (4)H2 2O + Cu(置换反应) (5)2HgO2↑(分解反应) (6)Zn + 2HCl == ZnCl2 + H2 ↑(置换反应) 4.(1)4,3,2 (2)1,2,1,2 (3)1,2,1,1 (4)3,1,1,3

  (5)4,3,2,6 (6)1,3,2,3

  二、选择题

  1.化学方程式4P + 5O2O5的读法正确的是( )

  A.在点燃条件下,磷加氧气等于五氧化二磷

  B.4P和5O2等于2P2O5

  C.在点燃条件下,4个磷和5个氧已反应,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

  D.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2.在反应A + B = C + D中,2gA和8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8gC,则反应中生成D的质量是( )

  A.82g B.96g C.64g D.60g

  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Mg + O2 = MgO2

  B. KClO3 = KCl + O3

  C. Zn + HCl = ZnCl + H2

  D. H2 + CuO △ Cu + H2O

  4.充分加热m克氯酸钾和n克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剩余固体的质量为a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A.(m + n﹣a)克 B.(m﹣n)克

  C.(m﹣n +a)克 D.(m﹣n﹣a)克

  5.下列的反应中生成物都是C,若C的化学式为AB2,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A. 3AB2 + B2 = 2C B.AB + B2 = 2C

  C.2AB + B2 = 2C D.AB2 + 2B2 = 2C

  答案:1.D 2.C 3.D 4.A 5.C 课后作业:1。教材习题

  2.课时训练

  3.预习:第三节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板书设计

  以上为文文dada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文文dada》全文内容,如《文文dada》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文文dada》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文文dada》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