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 > 教学课件 > 《九寨沟》教学课件ppt

《九寨沟》教学课件ppt

时间:2023-05-19

  教学目标:1、能够读准本课生字、认清字形。

《九寨沟》教学课件ppt 篇1

》教学的课件给同学们。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九寨沟的神奇、迷人,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感悟课文语言文字的美,并能运用自己的语言对九寨沟的美景进行介绍。

  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标——用互联网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视野;利用网络进行拓展性学习。

  教学重点:品读词句,诵读课文,感受九寨沟的美。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形式赞美九寨沟,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表达美的能力。

  学法:主要运用“以读为本,问题引领,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此模式把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根本,把问题引领作为学生钻研文本的中介,把合作探究作为学生钻研文本,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主要途径。

  教法:我主要采用疑读法、品读法和点拨法。

  教学流程

  我主要采用疑读法、品读法和点拨法,将教学过程具体化为:

  (读九寨)----(品九寨)----(诵九寨)---(赞九寨)---(寻九寨)五个板块。这种基于语文学习自身特点和儿童认知规律,构建的板块式设计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整体感悟,逐步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走进九寨沟(读九寨)

  (问题引领,激活思维。)

  开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视频朗诵引领孩子们走进九寨沟,走入文本。:“九寨沟是人间天堂。九寨沟五彩斑斓的海子,绚丽多彩的山林、变幻莫测的深秋让人流连忘返。今天,我们要同作者一起走进

  以上为《九寨沟》教学课件ppt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九寨沟》教学课件ppt 篇2

花的香味一股一股,此起彼伏。)你闻过这样的“幽香”吗?(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如桂花的香、月季花的香,油菜花的香等等,强调作者爱此香,醉在此香中。学生做“闻”的状态。)

  2、(媒体展示

  以上为《九寨沟》教学课件ppt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九寨沟》教学课件ppt 篇3

应该要怎么准备呢?我们不妨一起来参考下范文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以下是小编为您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以上为《九寨沟》教学课件ppt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九寨沟》教学课件ppt 篇4

  教材分析:从世界最小的鸟蜂鸟飞行的实际问题引入。给出蜂鸟飞行的速度(每分钟飞行3/10km),求2/3分钟飞行多少千米?通过计算,使学生明确分数乘分数计算也应该先约分再乘,这样计算比较简便,并掌握怎样先约分。接着提出5分钟飞行多少千米?的问题。这是分数乘整数的计算,前面已经学过,这里一方面把分数乘法的两种形式集中呈现,加强它们之间的对比与联系;另一方面提出分数和整数相乘怎样约分的问题,使学生知道除了像例2写成(35)/10后进行约分,也可以把分数的分母与整数直接约分。结合例题教材还对蜂鸟作了介绍,意在增长学生的知识。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尝试解决例4―交流―质疑―达成共识等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学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整数的简便计算方法(先约分后相乘)

  教学难点:分数乘分数或分数乘整数先约分再相乘的书写格式。

  教 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认识蜂鸟吗?它有什么特点呢?它飞的速度怎么样呢?

  生:

  二、探索新知

  1.独立审题、尝试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想好后独立完成。

  2.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

  (1)让学生说说:怎么列式的,为什么要这样列式?谁有不同的想法?(有生可能说:根据速度时间=路程;也有生可能说:这道题就是求3/10的.2/3是多少。)

  (2)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请两名学生板演,并让学生亲自体验两种计算方法,从中感受到分数乘分数时,先约分再相乘比较简便。(突破难点)

  (3)学生达成共识(怎样计算简便的问题)

  (4)让学生说分数乘分数和分数乘整数时,先约分再相乘的书写格式

  三、归纳总结

  1、引导学生小结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小结分数乘整数的简便计算方法。

  四、质疑:分数乘整数怎样约分?(难点部分)

  五、课堂检测:

  1、教科书第11页 做一做中的题目。

  2、练习二第9、10题。

  六、作业

  练习二第7、8题

  以上为《九寨沟》教学课件ppt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九寨沟》教学课件ppt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龟裂、失魂落魄、疲惫”等词语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好词好句。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母亲的慈祥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母亲的慈祥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母亲生活的辛苦,从而进一步理解母爱的无私崇高,激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

  教学过程:

  一、诵读诗句,激发情感:

  老师朗诵一首描写母爱的小诗,引入课文。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读,读准生字词;细细想,课文中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

  2.交流: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贫穷、辛苦、瘦弱,无私、关爱孩子、通情达理……)

  3.把这些词语分两类板书。

  三、细读课文,锁定形象

  1.课文中有些句子,最能反映母亲的苦,最刺痛作者和我们的心,请你仔仔细细地再读一下全文,划出来好好读读。

  2.反复品读,深入咀嚼文字,领会个中情感,感受母亲之苦。

  (1)体会重点词语:

  (2)出示补充文本,进一步体会母亲辛苦。

  (3)学生谈感受,充分融入自己的体验,再读重点句子。

  四、回读课文,拓展意象

  面对如此憔悴、疲惫,甚至可怜的母亲,我却来向她要钱,要她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要她累死累活一天也挣不来的一元多钱。不为别的,只因为(引读课文第一节),只因为(引读课文第三节)。

  五、品读语言,感悟深情

  1.品读母亲的话:“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读出母亲的话外之音,言外之意。(个性化感悟母亲的纯粹朴实之情,忘我无私之情,博大深沉之情,满怀期待之情和无比骄傲之情。)

  2.母亲是如此的通情达理,她竟然这样的的关爱我,理解我!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写话训练

  3.交流写话内容,对话互动。

  六、课外延伸,读后抒怀:

  1.出示课件:梁晓声简介

  2.反复读母亲的话:“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3.齐读但丁名言——“世界上有一种最美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4.爱需要表达,课文中的作者用他的方式回报了这份深沉的母爱。那么,也让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去回报这份最真、最纯、最珍贵的母爱。(齐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教学反思:

  很喜欢这样的课文。不唯美,不矫情,不浪漫。似乎是从最平凡不过的生活小事中信手拈来,用朴素而又平实的语言,写出一份人间挚情。因为这份平凡和真实而感动。

  课文挺长,首先想到的是如何长课短教的问题。还有,应该从怎样的角度切入、从怎样的层面去理解,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份母爱的深沉和博大。在反复研读课文之后,定下了教学思路: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说说心目中的母亲形象;二、抓住课文13、16、26、29自然段深入咀嚼重点词语,体会母亲之“苦”,并通过补充文本进一步进一步理解母亲的负荷之重;三、研读“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这句话,感受母亲的自豪、高兴,结合前文的“苦”,深入领会这份“爱”的无私、伟大;四、有机插入课堂练笔、梁晓声简介,进行课后延伸,升华情感。

  估计这一课时的时间比较紧。

  上课的过程中,在指导学生品读重点词句的环节不知不觉化了不少时间。呵呵,超过了预算,后面就有点捉襟见肘了,紧赶紧赶的,作出一些调整,拉掉两个小环节,在仓促中收尾了。回头看看,讲得太多,学生的自主性体现不够,何况头重脚轻。唉,有点怅然。

  以上为《九寨沟》教学课件ppt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九寨沟》教学课件ppt 篇6

  教学目的

  1.学会ai ei ui三个复韵母和它们的四声,认清字母的形,读准音。

  2.练习声母与复韵母ai ei ui的拼音。正确熟练地读准每个音节,并练习直呼。

  教学重难点

  1.学会三个复韵母和它们的四声,能正确地读音和书写。

  2.读准复韵母的音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幻灯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把两个单韵母放在一起的拼音字母吗?这样的字母叫复韵母。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复韵母。

  板书:ai ei ui

  问:这里的复韵母都是由几个字母合成的?

  讲:像这样由两个或三个字母组成的韵母就叫复韵母。

  一、看图学习字母ai

  讲:图上的两个小朋友挨得很近,“挨”就是字母ai的音,ai要先发a的音,开口度大,声音响亮,然后迅速向i滑动,i的发音轻短,合起来一口气读成ai。

  教师范读:ai。

  学生学读ai。

  ai有四个声调:āi ái ǎi ài。

  (集体读字母和四声,个人读,分行读)

  二、看图学习字母ei

  问:1.图上的小孩子在砍树枝,他嘴里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讲:ei发音的方法和ai一样,要先发e的音,舌尖逐渐向上抬,最后发i的音,就成了ei的音

  教师范读:ei。

  学生学读:ei。

  ei有四个声调:ēi éu ěi èi。

  (运用多种方法练习读。)

  2.怎样记字母的形呢?

  两种方法:①根据图中树枝呈“e”形,整个画面与ei形相似来记。②可以根据发音来记形。

  三、看图学习字母ui

  问:1.图上的小女孩脖子上是什么?

  讲:围巾的“围”发一声就是ui的音,要先发u的音迅速向i滑动就是ui的音。

  学生练习读准ui的音。

  板书四声进行练习。

  2.怎样来记ui的\'形呢?

  (图中小女孩脖子上的围巾与帽子的绒球很像ui的样子。)

  四、巩固练习

  看板书采用多种形式读准音

  课中休息:

  儿歌:复韵母,真有趣,两个字母在一起,

  口形变化要注意,合成一音要牢记。

  五、讲标调方法

  ai ei ui都是由两个单韵母合成的,那么标调的时候应当写在谁的头上呢?

  老师教你们一首儿歌,这首儿歌就告诉我们怎样标调。

  儿歌:有a不放过,没a找e,

  iu并列在一起,注意标在后一个。

  六、指导书写:

  两个字母靠的近一些,占格的方法和以前学的一样。

  第二课时

  一、练习声母与aieiui的拼音

  注意:1.由请慢生读到请快生读

  2.由慢速读到快速读

  3.由拼读到直呼

  二、看图读词语(吹笛子,提水)

  方法:1.看清图中人物的动作

  2.自读音节

  3.直呼音节

  三、看图读句子

  方法:1.看清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自由拼读图下的四个短句。

  3.直呼音节读出句子。

  四、训练直呼

  方法:1.先自己看书,自由拼读或直呼。

  2.按横的顺序读音节。

  3.按竖的顺序读音节。

  4.用卡片检查直呼情况。

  五、学写音节bái hēi huī

  当堂抄写,字迹要规范,特别要强调复韵母的标调问题。

  以上为《九寨沟》教学课件ppt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九寨沟》教学课件ppt 篇7

  四个原则

  1、简洁明了

  PPT是演讲的辅助,这一点是最基本的。它应该是线索,是关节,而不应该是具体的内容阐释。

  教学PPT忌内容过度——比如字数太多,学生会抓不到重点或者看不清;再比如设计过度,包括凌乱的配色、突兀的动画声音等都会分散学生注意力,无法吸收到重点。保持内容与设计的简洁明了才能得到最好的辅助教学效果。

  2、一致性确保逻辑

  制作时最好保持一致性,比如同级标题、内容用同种字体、字号、模板,这样可以保持PPT与教学相关的逻辑性,也能保证简约美观。

  3、思维图形化表达

  多用有趣、形象的图形或者图表来阐释数据或观点,这样可以减少阅读难度,增大学生兴趣。

  比如当我们讲到共享经济的.时候,文字介绍可能会有这么多:

  但其实一张图片就能直观把它反映出来:

  除了服务于内容的功能性图片,我们在做PPT的时候还应该善于利用图表,让内容逻辑更清楚。

  在这里特别推荐三大思维导图软件,可以用它们把逻辑思路便捷地转换成图表——

  FreeMind、XMind 和 Mindjet Mindmanager。

  FreeMind

  适合奉行极简主义的用户,开源免费,界面和生成的图形简洁,基本功能均已覆盖。

  XMind

  强烈推荐,功能强大,简洁实用,软件有中文界面,默认界面美观,对其他格式兼容性好,有官方入门教程。

  Mindjet Mindmanager

  功能强大,Office界面,上手快,内置功能丰富,支持web和移动设备。

  4、上课前了解场所

  提前了解教室放映条件也是建议之一,因为投影仪可能与准备的PPT分辨率不一样———16:9和4:3的区别可能导致幻灯片部分无法显示。提前注意,便于调整。

  1、配色

  方法一:单色:一种颜色,调整饱和度和透明度,得到相似颜色。

  方法二:类比色:任意三种颜色搭配。常用类比色有蓝绿、红黄等,类比色易于达到页面和谐。

  方法三:对比色:相对的颜色设计,以突出重点,产生强烈对比感。常用的对比色有黑白、红白等。

  对比色强调重点的效果,可以从这几个图片感受一下:

  2、图片

  使用图片要注意图片是不是能对演讲产生效果——比如让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内容、活跃气氛,再或者辅助美化PPT。教学用的PPT要慎用装饰性的图片,本着“不必要就不放”的原则,避免过多图片分散对于内容本身的关注,另外,尽量使用分辨率高图,尽量只对图片进行缩放和剪裁,不要对图片进行拉伸。

  3、动画

  动画的使用应该过渡自然、时间恰当,不要忘记服务于内容。根据人阅读的习惯,动画最好自下往上运动,或是自右向左运动。


  以上为《九寨沟》教学课件ppt 篇7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九寨沟》教学课件ppt 篇8

  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 思维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 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具有很好的自主探究、团队合作、与人交流的习惯,在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知识后,掌握了一些算式的规律,有了一些探究规律的方法和经验,只要教师注意指导、指点,就一定会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和求知欲,着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探索出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发现了一些数学规律,并能应用这些规律解决问题。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探索,看看我们又会发现什么规律。今天又会有什么发现呢?让我们一起走上探索之路吧!

  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设计意图:由前面学习的知识引入新课,继续学习、探索。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你们看,工人叔叔正在工作呢,观察这幅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这是工人师傅为学校的厨房墙面贴的瓷砖,可以输出或算出有多少块瓷砖。

  师:你真细心。大家能根据获得的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教师出示问题: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

  2、学生先估算: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

  师:谁能估计工人叔叔大约贴了多少块瓷砖? 学生试着估计。

  3、学生汇报验算方法和结果。

  师:同学们的估计是否正确呢?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瓷砖究竟有多少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教师巡视。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算法?

  生1:(3+5)×10 生2:3×10+5×10

  =8×10 =30+50

  =80(块) =80(块)

  生3:(4+6)×8 生4:4×8+6×8

  =10×8 =32+48

  =80(块) =80(块)

  4、师:同学们的计算方法都非常的好。请你仔细观察这四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计算方法不同,但结果却是一样的。

  师:所以这两个式子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数学符号连接起来?

  生:等于号。

  教师板书:(3+5)×10=3×10+5×10;(4+6)×8=4×8+6×8

  5、观察、讨论算式的特点。

  师:这两个算式的.左右两边有什么特点呢?两边的计算结果师怎样的?

  生1:等号左边的算式是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等号右边的算式是这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生2: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两个加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不同因数;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一个因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相同的因数。

  师:是这样吗?你们能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吗?

  6、举例验证。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算式的特点,能再列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教师板书。

  如:(40+4)×25 和40×25+4×25; 63×64+63×36 和63×(64+36)

  师:这几个同学举得例子符合要求吗?请在小组内验证。

  讨论交流:(1)交流学生的举例是否符合要求: (2)交流不同算式的共同特点; (3)还有什么发现?(简便计算)

  小组代表汇报。

  7、教师小结。

  师: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8、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自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并字母表示。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字母来表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如果用a、b、c 分别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你的发现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

  教师板书:(a+b)×c=a×c+b×c 并带读。

  9、寻找简算原因: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可以使计算简便,那么乘法分配律能否使计算简便呢?比较上面四个算式,看哪个算式计算简便,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一道题目里两种不同的计算,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发现、概括、归纳,从而发现规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在探索中收获,有效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10、请结合4×9+6×9这个算式说明乘法分配律是成立的。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试一试”。

  1、观察(80+4)×25的特点并计算。

  (1)出示题目。

  (2)指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看算式是否符合要求,能否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3) 鼓励学生独自计算。

  2、观察34×72+34×28的特点并计算。

  (1)呈现题目。

  (2)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

  (3)简便计算过程,并得出结果。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第(1)题:学生同桌之间讨论,教师指名学生汇报。

  第(2)题:教师请两位学生上讲台计算,集体订正。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在小组内数以说,教师指名学生汇报,全班点评。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1)限时一分钟完成计算,看谁算得又快有准。

  (2)集体订正,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4、完成“练一练”第4题。

  师:你能快速的算出算式26×21的结果吗?

  引导学生知道,可以将21看成20+1,再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最后让学生自主计算58×11和47×102。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乘法分配律有什么特点?

  师: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乘法分配律,你们真的很棒。乘法分配律是一 条很重要的运算定律。应用乘法分配律既能使一些计算简便,也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应用非常广泛。希望同学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记住 它。

  板书设计

  (3+5)×10 生2:3×10+5×10

  =8×10 =30+50

  =80(块) =80

  (3+5)×10=3×10+5×10

  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a+b)×c=a×c+b×c

  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设计的。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的计算去完整的感知,对所列竖式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举例进行验证。以学生身边熟悉的情景为教学切入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多种方法和算式的比较,使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机会,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猜想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去发现、猜想、质疑、验证,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对于这个规律,不是仅仅满足学生的理解、掌握,同时注重运用,帮助学生明白这个规律给我们带来计算上的方便,感受计算方法的灵活多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进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以上为《九寨沟》教学课件ppt 篇8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九寨沟》教学课件ppt 篇9

  【教材理解】

  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第六组课文,向我们展示了父母之爱的一个个侧面,让我们感受其中的深沉与宽广。学生的生活中,父母的爱,也有各种不同的表现方式。此次口语交际的教材中,安排体现了三个层次:先通过出示生活中家长教育孩子的.几个典型事例,引出话题,让学生评说,提出自己的看法。其次,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把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谈谈看法。最后是给爸爸妈妈讲三个小故事,请父母谈看法,促使父母正确教育孩子。

  同样的口语交际主题,在三年级下册中出现过。但这次“口语交际”的编排意图,在认识及能力层面上有了明显的提升:不仅要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更要学会辨析并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有意义的父爱母爱,能根据具体的事例,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习与父母坦诚地沟通交流,增进了解,融洽关系,形成和谐的家庭育人氛围。

  【设计意图】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交流与沟通,引导学生说出心里话,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主动真诚地与父母交流沟通,学会感受、理解并回报父母的爱。根据话题内容,合理创设情境,通过“辨析评说、情景演绎、同伴互助”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练习,畅所欲言。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进行有效评价,逐步规范口语表达,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习惯,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学习目标】

  1、在创设情境、联系生活的交流沟通中,懂得在感受、理解父母的爱的同时,学习坦诚地与父母交流沟通。

  2、能清楚地诉说自己的故事,用心地倾听别人的诉说,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进一步培养积极参与、真诚交流、流畅表达等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流程】

  一、辨析评说,情景演绎,理解正确的父爱母爱

  1、谈话导入。

  2、阅读材料,辨析评说:

  ⑴ 妈妈很爱刘明明,家里什么事情也不让明明做,连书包都是妈妈整理。有一次,妈妈出差了,几天不在家。明明上学不是忘了带文具盒,就是忘了带作业本。

  ⑵ 冯刚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每次考试结束,是他最害怕的时候,因为少不了又要被爸爸训斥。爸爸每次骂完他,总是说:我爱你,才会这样严格要求你。

  ⑶ 李路杰对什么东西都很好奇,喜欢动手试一试。有一次,李路杰把家里的电话机拆了,却再也装不好了。爸爸知道了,没有批评他,而是亲切地说:“既然你能拆开,就一定能把它装起来。”在父亲的鼓励下,李路杰终于把电话机装好了。

  读了这些材料,你有什么看法?

  同桌交流后,组织集体交流。交流中,组织开展评议,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3、情景演绎:

  如果你是刘明明、冯刚,会怎么与父母交流?同桌合作,选择其中一份材料,想想:这个同学该怎么说?或同桌分好角色,演演母子俩或父子俩的对话。学生练习后,组织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评价。适时小结。

  二、联系生活,诉说故事,学会感受、理解与沟通

  1、生活中,你和爸爸妈妈之间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请组成四人小组,说说自己的事例,请同学评说评说,这是怎样的一种爱,或帮你想想与父母交流沟通的办法。

  (学生小组交流。)

  2、组织并引导互动交流:

  说事例,谈看法,出主意,或预演与爸爸妈妈交流的情景。适时小结。教师提示语预设:

  ⑴ 你觉得他把事例(看法)说清楚了吗?有什么建议吗?

  ⑵ 你觉得这是一种怎样的爱,谈谈你的感受。面对父母,你表达过内心的感激吗?

  ⑶ 听了他的故事,你想说什么?

  ⑷ 请组内同学说说你们刚才给他的建议。有相似经历的同学,解开这个疙瘩了吗?怎么解的?听了同学的建议,你打算如何与父母交流?

  三、总结提升,引导沟通实践

  【点评】

  现场感觉此教师教学细腻温婉,并力求朴实、真实、扎实。通过创设交际情景凸现口语交际课的交际性,先是对文中三位父母的教育方法进行评点,以此激发兴趣,学习辨析与劝说的方式,包括语言、态度等,这为第二情境交际即“四人组合作交流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作了较好的铺垫。另外,教师注重学生语言的发展,引导学生有条理表达复杂的意思,及时抓住学生交流中的语言进行评价,从中学习遣词造句、交流表达的技巧。

  【思考】

  当学生站在自己的立场时能滔滔不绝、流畅贴切地陈述自己的观点,但是当演饰自己父母或者同学父母时,却结结巴巴、辞不达意,因为学生没有体验过为人父母的心情,所以如何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言语交际材料让孩子们真正能够说起来,需要我们继续探索。

  以上为《九寨沟》教学课件ppt 篇9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九寨沟》教学课件ppt》全文内容,如《《九寨沟》教学课件ppt》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九寨沟》教学课件ppt》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九寨沟》教学课件ppt》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