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塑性力学教学课件
在知识社会里,有文化远不止于会阅读、写作,通常我们碰到岩土塑性力学教学课件文案写作需求时,发现自己无从下笔、压力跟焦虑,甚至产生“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念头,“磨刀不误砍柴工”,不妨一起来参考本篇《岩土塑性力学教学课件》是怎么写的吧。
岩土塑性力学教学课件 篇1
把她缩小画在平面图中。下面,我们先来自主学习。(出示自主学习题目)学习内容:课本53页内容。
学习方法:先独立看书,用笔画出重点,再回答下列问题:(5分钟之后,比一比,看谁能做对检测题!)
1、( ),叫做这幅图的
以上为岩土塑性力学教学课件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岩土塑性力学教学课件 篇2
第二课时:声乐基础的训练
1. 呼吸训练
气息是发声的动力,只有掌握正确的呼吸后,才能获得理想的声音。我们在训练合唱前,首先要求队员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即胸腹式呼吸法。一般用两种呼吸方法训练。①舒起练习。吸气时,根据指挥手势,口鼻一起缓缓吸气,吸后停留瞬间,用轻柔的“嘶——”声,有控制地慢慢呼出。②突起练习。缓吸后停一会儿,用跳音“嘶、嘶、嘶、嘶”将气呼出。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队员在发声练习中便逐步感觉到了气息的支持,并能逐步运用到歌唱中来。
2.发声训练
刚入合唱团的队员都未经过正规发声训练,声音“白”而“扁”,气吸浅,位置低,口腔打不开,下巴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先采用哼鸣进行练习,以便尽快统一声音位置,取得声音的共性。
在发声训练中注意了结合咬字吐字进行练习,我们要求队员将不太容易读的字用汉语拼音标好,每首歌词都用普遍话正确朗读,随时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咬字吐字,结合发声训练用,对准同声母、韵母的正确口形,逐步学会自然圆润的发声。当咬字唱词训练有了一定基础之后,我们才进行合唱训练。
附训练内容:
练声曲:
一、连音练习,要求持续不变的连贯。按由易到难的程度可选择以下几条:
1. 5 5 5 || 5 - - ‖
ī ā ū
2. 5 4 3 2 | 1 - - - ‖
ū
3. 5 3 4 2 3 1 2 7 | 1 - - - ‖
Mi ma mi ma mi
4. 5 6 5 4 5 4 3 4 3 2 3 2 | 1 - - - ‖(三连音)
Mi ma mi ma mi
二、跳音,半断音和断音
1. 5 5 5 5 | 5 4 3 2 | 1 - - - ‖
La le li lo lu
2. 1 1 | 5 3 1 ‖
Lu
3. 5 3 1 | 5 3 1 ‖
Mi mi mi ma ma ma
以上为岩土塑性力学教学课件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岩土塑性力学教学课件 篇3
一、基本概况:
安徽位于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 南邻江西,北靠山东。安徽清初(康熙6年:公元1667年)建省时,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得名。境内有皖山、皖水,即现今的天柱山和皖河,春秋时称为皖国,故安徽简称皖。
安徽位于东经114°54′一119°37′与北纬29°41′— 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 里,东界距海洋最近处不到200公里,西界距海最远处约600余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 3位,全国第22位。全省共有17个地级市,44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56个县。省会为合肥市。
二、人口:
安徽省是全国人口较多,人口较密的省份之一。20××年末,全省户籍人口6700多万人,常住人口6120多万人,流动人口较多,常年在外打工的人口有近800万人,城镇化率约40%。受自然环境、社会历史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全省人口分布、密度差异较为显著。淮北平原、沿江平原、江淮丘陵人口分布较为密集,皖南山区、大别山区人口较少。沿江河、矿区、交通线人口密集,反之人口较少。安徽省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人口平均受教育的文化水平较低,城市化水平较低。安徽基本属于汉族聚集区,少数民族不到全省人口的1%,主要有回族、壮族、满族、畲族、蒙古族、苗族、彝族等,主要分布在阜阳市、亳州市、滁州市和六安市。
三、河流、气候:
安徽省地跨淮河、长江、钱塘江三大流域,河湖众多。全省共有河流20××多条,湖泊110多个,著名的有长江、淮河、新安江(钱塘江正源)和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长江在南、淮河在北横贯省境,分别流经我省长达416公里和43O公里。沿江、沿淮湖泊众多,为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由于受太阳辐射、季风环流、地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形成了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气候类型(在中国气候区划中,安徽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期,四季分明,春暖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寒冷的气候特点。典型的天气和气候现象有梅雨、伏旱、寒潮等。安徽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4℃-17℃。淮北平原、大别山区在15℃以下,沿江和皖南南部在16℃以上,南北相差2°C左右。一月平均气温在-1℃至4℃,七月平均气温在28℃至29℃,全省年平均无霜期200-250天,除少数年份外,严寒期和酷热期较为短促。日平均气温低于0℃的天数仅20 至50 天,有利于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喜温作物的安全越冬。年平均降水量800-1800毫米,有南多北少,山区多、平原丘陵少的特点。夏季雨水丰沛,沿江和江南雨季偏早,春夏雨量相当;江淮之间夏雨占年降水量的40%至50%,淮北大部份地区占50%以上。淮北正常年份降水偏少,以种植耐旱作物为主。因山区日照少,云雾多,湿度大,宜种植茶、林等作物。 由于安徽省属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气候类型,冷暖气团活动频繁,天气多变,降水年际变化大,常造成旱涝、暴雨、台风、寒潮、冰雹、霜冻、连阴雨、干热风等自然灾害。旱涝为安徽省自然灾害中范围最广、危害最大的灾害性天气,沿淮和淮北南部是全省旱涝最严重的地区。本省山区由于降水的突发性和集中性,以及大面积砍伐森林,导致山洪暴发,水土流失严重,易引起水灾,有时还会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台风影响程度南部重于北部、东部重于西部、山区重于平原。冰雹分布淮北多于淮南,常伴有狂风暴雨甚至龙卷风,危害极大。宿州市是安徽多冰雹区。干热风多发于淮北和沿淮一带,大多在5、6月,对小
麦丰歉影响很大。连阴雨多出现在春秋两季,容易造成低温冻害和渍涝,无论春季或秋季出现,都是由南向北递减。皖南出现最多,江淮之间次之,淮北地区最少。
四、地形地势:
安徽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地貌南北迥异,复杂多样。自北向南,地形上是平原与山地丘陵相间发布。全省划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沿江平原和皖南山区五大自然区域。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江淮之间西耸崇山,东绵丘陵,山地岗丘逶迤曲折;长江两岸地势低平,河湖交错,平畴沃野,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皖南山区层峦叠峰,峰奇岭峻,以山地丘陵为主。境内主要山峰有黄山、九华山、齐云山、天柱山、白马尖、琅琊山等,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4米。
五、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安徽省土地资源类型复杂多样,全省耕地面积约408万公顷。复杂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为农、林、牧、渔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其特点为:①土地的适宜性较大。②区域差异性较大,利用不平衡,平原地区集中了70%的耕地,丘陵地区集中了21%的耕地,其余9%散布于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③后备土地资源不足。④山地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⑤淮北平原低产田面积较大,山地丘陵区贫瘠的红壤分布较广。
(2)水资源:安徽省地处淮河中游、长江下游、钱塘江流域上游,全省水资源总量约680亿立方米。大气降水是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水源,全省重要的水利工程为淠史杭灌溉工程,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安徽省水资源分布不均:南多北少,山区多,平原、丘陵少,夏多冬少。全省水能约为398万千瓦,居全国第20位。
(3)生物资源:安徽省地处我国南北交界的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样,因此生物种类十分丰富,共有生物资源10××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木本植物有 30种,珍稀野生动物54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分别有18种和368种。珍稀植物有五针松、醉翁楡、琅琊楡、安徽石斛等,动物以扬子鳄、白鳍豚最为珍贵。安徽省省树为黄山松,省花为皖杜鹃,省鸟为灰喜鹊。皖南歙县为枇杷之乡、宁国为山核桃之乡、广德为竹子之乡、祁门为红茶之乡,大别山金寨为板栗之乡,淮北阜南为杞柳之乡。
(4)矿产资源。安徽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产种类较全,储量丰富,分布集中,地理位置优越。全省已发现有用矿种130余种,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矿产有38种,已探明储量的有67种。其中煤、铁、铜、硫、明矾石为五大优势矿产。安徽南部形成以铁、铜等金属矿床为优势矿种,北部以能源为优势矿种,非金属矿散布全省各地的分布特征。淮南、淮北的煤矿、马鞍山的铁矿、铜陵的铜矿全国有名。但也有部分重要矿产品位低,多是伴生矿。
(5)旅游资源:安徽山河壮丽,古迹甚多,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现有5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齐云山。南方以山水著名,北方以文物古迹见长。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堪称四绝,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同时还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令世人瞩目;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景色清幽,香火鼎盛,以佛教殿堂与皖南民居相结合而独树一帜;巢湖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江、湖、山、泉并存,以水见长,“湖光、温泉、山色”是巢湖风景三绝;著名的道教圣地齐云山(四大道教名山之一),摩崖石刻、道教遗存和别具一格的丹霞地貌令人瞩目;曾被汉武帝封为“南岳”的天柱山,雄奇灵秀兼备;琅琊山以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而名扬天下,它以茂林、幽洞、碧湖、流泉为特色。除国家级景区外,还有19处省级风景名胜区。
安徽文化遗存丰富而别具特色,亳州、寿县、安庆、绩溪、歙县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其中歙县是历史上的徽州府所在地,新安画派、新安医学、歙派篆刻、徽派版画、徽派园林建筑、徽菜和徽剧的发祥地就在于此。集中在歙县、黟县境内的明清民居、祠堂和石舫,数以千计,历经沧桑而古貌犹存,其数量之多,构思之奇巧,石、木、砖雕之精美,举国罕见,是民间建筑的杰作,成为安徽民俗旅游的必游之地。安徽还有牯牛降、扬子鳄、鹞落坪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3个国家森林公园、7个国家地质公园(如黄山、八公山等)、9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凤阳中都城和明皇陵遗址、“和县猿人”遗址、歙县许国石坊、亳州花戏楼等)。
六:农业生产:
安徽是中国主要粮食产区之一,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玉米、豆类、高粱次之。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籽、烤烟、茶叶、红麻、黄麻,其中茶叶产量常居全国第三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安徽省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别较大:
(1)淮北平原农业区,是我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农业区。 该区地处暖温带的南缘,光热水等条件较好,适于农业的综合发展。作物布局以旱作为主,耕作制度多为两年三熟,也有较大部分一年二熟和三年五熟,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甘薯、棉花、大豆、烤烟、高梁、芝麻、花生等。本区是我省重要的粮、棉、油、烟、麻、果产区,但目前中低产面积还很大,低产土壤约占耕地面积的60%,其中又以砂姜黑土面积最大,还有部分盐碱地。该区发展多种经营的条件较好,是我省重点水果区(砀山酥梨、萧县葡萄、太和樱桃、怀远石榴等)。区内饲草、饲料资源较好,可以用来发展畜牧业。沿淮河湖水面可以发展水产业。该区农业丰欠的主要气象灾害是春旱以及夏秋季节的旱涝,其发生机率大、危害重。其次夏收时的“烂场雨”,干热风和晚霜冻害也常有发生,造成产量低而不稳。
(2)江淮丘陵农业区,水热等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利于发展农林牧生产。江淮分水岭以北农作物以小麦、大豆、甘薯、烟草等为主,水稻占总耕地面积的20-40%,耕作制度以一年两熟和两年三熟为主。江淮分水岭以南农作物以水稻、油菜为主,水稻占耕地面积的
70-80%,双季稻和较耐寒的亚热带经济林木,如油桐、茶树、毛竹等可以种植,耕作制度以一年两熟为主,也有部分一年三熟。主要气象灾害是夏季的丘岗、河湖平原的旱涝,以及春季低温阴雨和秋季低温冷害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3)皖西大别山地林茶区,位于大别山东段,是大别山地的主体部分,是我省耕地最少,林茶生产具有重要地位的一个农业区。该区地处北亚热带,水热条件也较优越,但地貌类型复杂,垂直分异明显,耕作业的发展受到限制。气候条件适合松、杉、竹及茶树等亚热带经济林木及蚕桑等发展,农业生产以林茶为主,是我省仅次于皖南山区的第二个林茶基地。经济林中以油茶、栓皮栎、漆树、板栗、油桐、乌桕在省内占重要地位。茶叶中以“六安瓜片”、“舒绿”、 “齐山云雾”、“霍山黄芽”等驰名海内外,蚕桑生产也是省内重要的土特产区之一。本区有六大水库养鱼,水产养殖业也发达。该区多暴雨,常引起山洪爆发,诱发地质灾害,带来巨大损失以及伏旱和夹秋旱造成大秋作物减产。春季低温阴雨和秋季低温(秋分寒)常造成早稻烂秧,晚稻不实造成减产。冬季强寒潮侵袭,茶树、油茶造成严重冻害。
(4)沿江平原农业区:本区地跨长江两岸,是全省五个农业区中人口密度最大,人均耕地较少的一个农业区。该区水热条件优越,加之以平原为主的地貌,适宜发展耕作业。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农作物结构以粮油(菜)棉为主,是稻油(菜)棉的生态适宜区,适合以双季稻为主的多熟高产,是全省重要的粮棉油产区。境内各县还有一定面积的闲置土地,如荒丘、荒岗以及荒滩等可供发展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种植牧草等。沿江平原河湖众多,水源充足,是我省著名的“鱼米之乡”。本区由于降雨变率较大,春夏水涝、夏秋干旱都较突出。
(5)皖南山地林茶粮区:本区位于沿江平原以南,气候温暖湿润,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农业生产以林茶为主,是全省最重要的林茶基地和全国著名的茶区。休宁的“徽木”早在宋代就享有盛名,并拥有楠木、樟木以及华东黄杉等珍贵树种,其它经济林以及山区土特产在全省也占重要地位。皖南茶叶生产的经营历史悠久,目前已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外销茶区。“祁红”、“屯绿”、“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都颇负盛名,享誉国内外。粮食生产具有一定基础,以水稻种植为主,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三熟,全区多数县自给有余或基本自给,但由于气候条件季节变化大,水资源分布不均,春秋多连阴雨,夏半年多暴雨,常易发生水土流失、洪涝和低温冻害,7、8月常有伏旱天气,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
七、工业、交通:
安徽已逐步形成以煤炭、电力、冶金、机械制造、汽车、石油化工、纺织、食品等为主体,门类较为齐全的现代工业生产体系。安徽襟江带淮,吴头楚尾,承东启西,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无缝对接的纵深腹地。安徽交通便捷,公路密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 1300公里;铜陵长江大桥、芜湖长江大桥、安庆长江大桥连接南北,公路和内河运输能力分别居中部地区第 2位和第3位;京沪、京九、亚欧大陆桥等铁路纵贯境内,全省铁路通车里程已达2326公里,居华东首位;空中交通拥有合肥、黄山、芜湖、安庆、蚌埠、阜阳等6大机场。安徽邮电通讯发达,是全国第三个实现所有市县通讯数字化的省份。
八、地理界线:
秦岭-淮河线是划分我国南北方的地理界线,从安徽北部通过。在其南北气温、降水有较大不同,“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就是这个道理。秦岭-淮河线还是我国冬季0°C等温线、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我国水稻和小麦种植(水田区与旱作区)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线、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等等。正因为如此,安徽的很多地理现象才具有南北过渡性的特点。
九、皖江开发:
国务院于20××年1月21日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作为首个获批复的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对于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途径和新模式、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1)《规划》要点:《规划》明确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定位为合作发展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基地。 在产业结构方面,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将明确把装备制造业、原材料产业、轻纺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作为重点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并以现有的产业园区为基础,推动园区的规范、集约、特色化发展,突破行政区划制约,在皖江沿岸适宜开发地区高水平地规划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的集中区,以适应产业大规模、集群式转移的趋势。
根据《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将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继续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在空间布局上以沿长江一线为发展轴,以合肥和芜湖两市为“双核”,以滁州和宣城两市为“双翼”,构筑“一轴双核两翼”产业分布的新格局。《规划》还提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还将加快技术创新升级,强化技术创新要素支撑,构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府推动、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相融合。
根据规划,皖江城市带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共59个县(市、区)。由于紧邻我国最具活力的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都在长三角经济区的辐射半径内,因此,皖江城市带又被称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桥头堡”。
(2)区域优势:①地理位置优越。皖江城市带的主要城市都在长三角经济区的辐射半径内,是长三角向中部地区转移产业的最近区域。
②水陆交通便利。随着皖江城市带交通网络的完善,实现与长三角交通的网络化对接,让皖江城市带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更加突出,物流成本进一步降低,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更加凸现。
③沿江铁矿、铜矿等矿产资源丰富。
④皖江城市带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相对较低。又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一批大学和国家级科研院所密集于此,安徽全省70%的科教资源在这里集中,年高校毕业生达到15万人以上,能够为产业转移和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⑤皖江城市带还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综合配套能力。目前,皖江城市带已经形成冶金、汽车及零部件、建材、家电、化工等产业集群,拥有马钢、奇瑞、安庆石化、海螺水泥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现代农业、物流服务业、金融业等产业综合配套能力不断进步。
在与长三角经济圈的长期融合中,形成了产业发展的共生圈,皖江城市带加工产品的50%以上为长三角配套,汽车、家电等产业所需零部件70%左右来自长三角。与此同时,皖江城市带的产业承接平台也更趋完善,共拥有5个国家级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65个省级开发区,每个县都有自己的特色工业园区,支持政策也日趋完善。
合肥、芜湖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承接国内外高技术项目的优势更加凸显。⑥皖江城市带在内需拉动方面也具有优势,是国家启动内需的重点区域。无论是国内生产总值还是社会消费额,安徽及周边地区在全国占很大比重,是拓展国内市场、启动内需的关键区域。⑦皖江城市带还将对吸纳劳动者就业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皖江城市带开发空间大,承接产业的能力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广阔。加之区位居中,便于缩短劳动力来回迁徙的距离,是解决就业的重要载体。⑧皖江城市带还拥有较强的环境承载能力。
(3)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主要原因:①皖江城市带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
1、泛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理由如下:一是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地区山水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近,经济联系非常紧密;二是经济互补性强,是长三角的优质农产品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交通物流基地、旅游休闲基地和高素质劳动力供应基地;三是安徽有着强烈的加入泛长三角的愿望;四是长三角向泛长三角腹地扩展,第一站就是向安徽拓展,皖江城市带是长三角向外拓展的重点之重点。
2、东中西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皖江城市带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既是长三角产业发展共生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三角城镇体系的延伸和补充,也是沿长江经济带中发达地区进一步扩张延伸与带动发展的纽带。加快皖江城市带的发展,进一步做强汽车、冶金、化工、家电等优势产业,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公共安全等高技术产业,发展物流、金融、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不仅可以增强长三角腹地的支撑作用,促进长三角加快发展,也能带动沿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更加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产业错位、合理分工、联动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3、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增长极。 《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形成支撑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城市群,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皖江城市带就是其中的重点城市群之一,是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区域。在中部地区几大城市群中,皖江城市带不仅紧临长三角,发展基础良好,而且具有水资源、岸线资源和环境容量等方面的组合优势。
在这一轮经济调整中,皖江城市带依托相对优势,在政策、资金、重大项目布局等方面得到国家更多的支持,正集聚国内外发展要素,加速规模扩张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推进结构升级,提升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产业辐射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推动安徽又好又快发展和中部加快崛起中发挥着引擎和强力带动作用。②皖江城市带是国家启动内需的重点区域。
1、皖江城市带及周边区域消费市场广阔。皖江城市带处于我国人口密集、消费需求较大的最靠近东部的中部地区,以合肥为中心,半径500公里覆盖上海、江苏、浙江、河南、江西、湖北、山东七省一市,这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消费潜力巨大。
2、皖江城市带投资需求潜力巨大。
3、皖江城市带吸纳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大。就业问题涉及民生问题,是国家必须解决的大问题。随着东部地区加快产业转型与升级,特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对普通劳动者特别是外来劳动力的需求将大大减少,一大批产业工人将离开长三角,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就业场所。皖江城市带开发空间广,承接产业的能力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大,而且区位居中,便于缩短劳动力来回迁移的距离,是国家扩大内需、解决就业的重要载体。
③皖江城市带有良好的创新发展传统和基础等优势。1、具有创新发展的传统和基础。安徽人素有敢想敢干、改革创新的决心和勇气,具有先行先试、创新发展的良好传统和实践经验。从30年前,安徽人以“大包干”揭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到今天,安徽人从未停下改革创新的步伐。
安徽在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方面开全国之先河,在全国较早探索了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较早培育了一批上市公司,并对大量国有地方工业小企业实行了“九个一批”改革。近年来,皖江城市带在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中,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形成了浓厚的改革创新氛围。
2、肩负科学承接产业转移的使命。皖江城市带是安徽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和第一站,基础设施建设、思想观念更新率先对接长三角,是中西部地区开放程度较高、吸纳外资较多的地区,理应成为科学承接产业转移的先行区。
3、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实践科学承接产业转移,必须解决当前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无序、低效、重复等突出问题,推进承接产业创新提升,强化区域发展分工与合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皖江城市带是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是沿海发达地区转移产业的首选地,是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领头羊,对中西部地区科学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带头和示范效应。同时,皖江城市带在自主创新、产业集群、区域合作、体制改革、城乡一体化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具有承接、创新、发展的良好基础。
以上为岩土塑性力学教学课件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岩土塑性力学教学课件 篇4
设计理念
本课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了邻里之间的关爱之情,文中没有什么难懂的句子,因此教学宜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采用初读感知—品读真情—再读体会这种方式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和高尚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关爱老人的启迪。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 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习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唤起生活的感受,体会邻里亲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尊敬老人、关爱他人的教育。
4 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1 识写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唤起生活感受,体会邻里亲情,学习关爱他人。
教学课时
1~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教学挂图、歌曲《爱的奉献》、轻柔的音乐、儿歌《我的好妈妈》、课文朗读cd、生字卡片、三颗心或相关课件。
学具:本课生字的偏旁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揭示主题
1 孩子们,老师先请你们欣赏一首儿歌,会唱的小朋友还可以一起唱一唱。(播放儿歌《我的好妈妈》。)你从儿歌中感受到什么?
2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说一说“爱”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去读《三颗心》(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 提示读课文的要求: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向周围的小朋友请教,遇到难读的句子就画下来。
2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宁宁一家关心老爷爷的故事。)
3 孩子们可真能干,这么快就读通了课文!现在,请小朋友找一个自己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看谁读得最正确。教师随机指导以下字词:
(1)“轻轻地”:爸爸和妈妈轻轻地起床,轻轻地走路,轻轻地说话……
(2)“凳脚儿”:只有凳脚儿不听话,搬动时,碰着地板,发出“冬冬冬”的响声。
4 检查学生的生字学习情况。(用课件或生字卡片出示生字词。教师随机出示生字,学生练读。)
适时指导“响”、“病”是后鼻韵,“楼”是边音。
(1)小组里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并选择好的方法,向全班介绍。
(2)找朋友游戏:四人小组里学生分别准备好偏旁卡片,教师报一个字,就请学生找到小组里的朋友组成字,看看谁最快。
5 指名分段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
6 现在,听老师读,注意听朗读时的轻重、停顿,看看谁是最会听的孩子(播放朗读cd)。
7 学生齐读课文。
(二)自读体会
请孩子们边读课文,边思考下面问题(读后请人答):
1 “三颗心”代表的是哪些人?(爸爸、妈妈、宁宁,并贴上写有爸爸、妈妈、宁宁的三颗心图片。)
2 你最喜欢哪颗心?请找出写你最喜欢的那颗心的句子,并勾画下来,读一读,看看这是一颗怎样的心。(学生自读课文。)
(三)交流汇报,品味真情
1 你喜欢哪颗心?为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习。)
2 我喜欢爸爸妈妈这两颗心。
(1)你为什么喜欢爸爸妈妈这两颗心?(爸爸妈妈非常关心老爷爷。)
(2)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他们对老爷爷的关心?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词语“轻轻地”,并指导学生读出轻柔、小心翼翼的感觉。
(3)出示第3段。你能把爸爸妈妈的心情用朗读表达出来吗?(自读体会。)请人读。你觉得他(她)读得怎样?请人评议后,再请人读。
(4)老师范读。
(5)学生模仿老师的语气再齐读。
(6)男女生比赛读,看谁更能读出爸爸妈妈对老爷爷的关心。
3 我喜欢宁宁这颗心。
(1)你为什么喜欢宁宁这颗心?(因为他很关心老爷爷,遇到问题还会动脑思考。)
(2)你真棒,能自己读书思考。能告诉其他同学,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吗?根据学生回答,出示5~7段(学生回答后请他朗读相关段落,再请小组读。)
(3)指导朗读。
第5段:这段有没有让你觉得特别着急、生气的地方。(老爷爷需要休息,凳脚儿却发出“冬冬冬”的响声,打搅了老爷爷的休息。)(课件出示凳子图片,并配上课文第5段。)那这一段该怎么读?(自己练习朗读,请人读,再齐读。)
第6,7段:怎么办呀?(学生回答后,出示图片。)瞧,宁宁他把凳脚儿一只一只包起来(读慢)。凳脚儿再也不发出响声了,宁宁心里怎么样?(十分高兴。)带着高兴的心情,齐读这句话 (出示第7段,齐读)。
(4)刚才,在练习中,有的小朋友读得有滋有味。敢不敢和同桌比比,看谁读出了宁宁的着急和高兴?(同桌比赛读。)教师巡视,发现读得有感情的孩子,然后让他示范读。
(5)读得真棒,请喜欢宁宁的学生齐读。
(6)学习第8段。
宁宁真棒,要是你是宁宁的好朋友,你会怎么夸他?
爸爸妈妈怎么说的?(学生自己去找。)请人读出。
他们真的在夸凳脚儿吗?(是在夸宁宁懂事。)
咱们一起夸一夸宁宁。(齐读。)
4 引导体会爸爸妈妈的心与宁宁的心的关系。
(1)宁宁这么小就会关心别人,他的这种品质是受了谁的影响?(引导看第3段体会,宁宁是在父母影响下才学会了关心老爷爷。)
(2)看来,宁宁父母这种好的品质影响了宁宁,让宁宁也学会了关心人。同样,我们的爱、我们的言行也会影响身边的每个人。
5 学习第9段。
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宁宁学会了关心老爷爷。看,他们一家会心地笑了。(出示插图,感受一家人的心。)
(四)再读,升华感情
1 在宁宁一家的关心下,老爷爷的病渐渐地好了。要是有一天老爷爷碰到了宁宁会对宁宁说什么?请与同桌演一演。再请人演一演,引导学生评一评宁宁的表现,让学生再一次感受邻里之间的.关爱。
2 (揭示主题)看来,老爷爷感受到了宁宁一家对他的关心,感受到了他们每个人心中的“爱”。他们不仅爱自己的亲人,也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每个孩子心中都有这样美好的爱,就让我们带着我们的爱再一起有感情地读读课文,再一次去体会宁宁一家对老爷爷的牵挂, 让所有人都感受到宁宁一家的爱。(配乐,师生一起朗读。)
三、拓展延伸
1 面对楼下的这位老爷爷,宁宁和爸爸妈妈还做了些什么?展开想象,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 师生总结,升华感情。
四、正确规范地写字
1.让学生提出难写的字。(医、怎。)让学生自己仔细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请同学说一说。
(1)教师指导书写“怎”字。
①卡片出示带田字格的“怎”字。
②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然后说一说。
③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并书空。
④学生独立书写,写后与范字进行比较。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⑤展示学生书写的“怎”字,引导学生欣赏,尤其注意“心”。
(2)教师指导书写“医”字。
①卡片出示带田字格的“医”字。
②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然后说一说。教师告诉学生“医”的笔顺:医,学生书空笔顺三遍。
③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并书空。
④学生独立书写。
⑤同桌互相欣赏并修改。
⑥展示书写优秀的字,共同欣赏。
(3)学生自己练习写剩下的生字,强调写前必须看清每个字的占格,写时注意笔顺和书写姿势。教师巡视指导。
(4)学习小组互评,哪个同学的哪个字写得最好,让他讲讲,并示范写一写。
2 自己完成课后题:把你想写的字或词语写一写。写好后可请好朋友或老师欣赏。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1 学生自己读题,明确题意。
2 学生自己练习说,再集体交流。
六、布置作业
1 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 为自己身边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让别人感受到你的爱心。
3 为生字扩词语。
以上为岩土塑性力学教学课件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岩土塑性力学教学课件 篇5
一、教学内容:
Unit 8 A Look, read and say
二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课文提供的图片以及相关信息,能够介绍图中人物的主要情况。
2 复习第五单元相关词汇、语言表达以及语言结构。
三 教学重难点:
熟练描述Tom和Mary及他们的家庭。
四 教学过程:
Step 1 Organization
1 Free talk(引导学生回答)
A: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B: There are ┄
A: Which school are you in? B: I am in ┄
A: What is your favourite subject? B: ┄
A: What is your hobby? B: ┄
Step 2 Revision
1 小组对话练习。
教师给出Unit 5出现的.句型:
A: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B: I like ┄
A: Why?
B: Because it is ┄ I can ┄(学生在小组里准备,然后上台表演)
2 游戏.Guess 教师出示四个地名在黑板上,分别为:Beijing, London, Sydney, New York , 请一位学生上台背对着 黑板,用“What is weather like in summer there?”句型向其他同学提问,然后根据问答猜地名。
Step 3 Presentation
1 教师用语言描述班上某位学生,启发学生根据所听人物的特征猜出教师所描述的人物的名称。
2 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自行阅读有关Bill的介绍及其陈述,再安排小组讨论。
3 通过讨论后,请学生拿出练习本将课文中对Mary的介绍仿照Bill的例子进行书面描述。完成后教师请若
干学生上台进行介绍,并鼓励学生扩展介绍内容。(在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时,将重点放在评价其表达的
灵活性、自然程度和完整程度上。对于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发言要给予充分肯定。)
Step 4 Practice
听写Unit 5中的四会单词、短语。
Step 5 Homework
1 将Unit 8 A 部分中第3幅图仿照第一幅图例子进行书面描述,并进行适当的扩展。
2 通过练习,能够熟练口头描述身边的一位同学或朋友的情况。
以上为岩土塑性力学教学课件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岩土塑性力学教学课件 篇6
要掌握小蜗牛的基本制作法,能运用画、卷、粘的方法制作一只小蜗牛,分享了小蜗年慢慢爬的教学课件,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掌握基本制作方法,能运用画,卷,折等方法制作一只小蜗牛。
2.在制作中感受创造活动的乐趣,养成浅显的设计意识。
3.认识蜗牛,体会卷折纸条与“螺旋形”之间的联想与创造,激发对然的探索与研究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蜗牛的外壳城螺旋形。
教学难点:蜗牛的制作。
教学准备:卡纸,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一.视频激趣,导入课题
1.导入课题: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些新朋友,看看,它们是谁?(课件画面播放)
2.揭示课题:
师:哇!里边谁最可爱呀,对,小蜗牛就是今天我们的新朋友,让我们一起走进它们的世界。板书:(小蜗牛)
二.认识蜗牛
师:你们喜欢观察吗?你们喜欢看书吗?爱观察爱看书的孩子我都喜欢,那谁来说说你了解的小蜗牛?
生讨论。
师:孩子们说对一些,看看,老师特意为你们准备了蜗牛的结构图(出示蜗牛的结构图,了解蜗牛基本结构。对蜗牛的触角,头,身体,外壳基本形态有初步的认识。)
师:蜗牛它是一种软体动物,就是没有骨头,它的背上有个呈螺旋形的外壳,它的头上一共有两对触角,较长的一对的触角顶端长着蜗牛的眼睛,小触角往下一点有个小洞,那就是它的嘴巴,里面长了一条锯齿状的舌头,科学家们称之为“齿舌”。不同种类的蜗牛体形也大小各异,孩子们平常见到的蜗牛只有指甲盖那么大,但非洲有一种大蜗牛可长达30厘米,由于蜗牛行动缓慢,人们常用来比喻一个人动作迟缓像蜗牛爬一样慢。(板书:慢慢爬)
三.展示成品,自主探究。
1.展示成品。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森林里举行蜗牛选美大赛了,你们想不想带自己的蜗牛去参赛啊?今天,老师请到了上一届比赛的获奖选手。美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漂亮衣服吧!
师:请小朋友仔细瞧瞧小蜗牛衣服上的这些图案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小蜗牛的衣服上除了可以画这些的图案,你还能画什么呢?火箭,水果,向日葵等。除了画上漂亮的花纹,我们在使用颜色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颜色鲜艳)
师:那我们拿出一根纸条来试试吧!看看谁设计的最好看?
学生设计外壳。
师:孩子们,你们的设计快赶上服装设计师了。可是这些蜗牛到底是怎么做的呢?你们想知道吗?我想请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把这只蜗牛拆开,请大家仔细发现,猜猜它们都是怎样做成的?待会我会请下面观察得最仔细,最认真,最聪明的孩子来说说你的发现(拆分蜗牛,自主探究蜗牛制作方法。)
师:.如果这只蜗牛是你做的,你会怎么做呢?
生讨论、
师:我们的小蜗牛原来可以用很多种方法来做呀。
可以是第一种:小圈套大圈做贝壳的一号方法。(课件)
也可以是第二种:一圈卷贝壳的第二重方法。
四。师示范,制作方法。
师:孩子们,看着这些蜗牛呀,现在卢老师也想试一试,那我就试第一种小圈套大圈。你们呢,就安静,仔细的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可以吗?
1.首先我们做蜗牛的.壳,选一根纸条,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纸条的顶端,找到你选好的位置,用剪刀剪下来,再找出相同宽度的细长条,可以是一种颜色,也可是各种颜色。按照从短到长的顺序,剪出5根长字条,剪好以后,在上面的正面和背面画上你设计的图案。
将最短的那根纸条卷一个小圈,用双面胶粘好,并用手压一下,第一个圈就完成了。然后找出去第一个圈长一点的那根纸条,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并用双面胶粘好一个地方,使两个圈能连起来,然后按照刚才的方法从小到大的顺序卷出多个圈圈,用双面胶把它粘住。(提示:圈圈尽量多卷几个,这样才更像蜗牛的螺旋形贝壳。如果你用第二种方法做蜗牛,尽量选择长一点的纸条。)
2.接着我们做蜗牛的头部和尾部。找出一根和外壳宽度一致的纸条,用笔画出小蜗牛的触角以及头部上的五官,(提示: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画出各种高兴的表情,可以是酷酷的,也可以是可爱的。画好了以后,就用剪刀把它剪下来,。(用剪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尽量剪刀的尖朝下,不用是放桌上)
3.现在呢,我们就来粘贴蜗牛的头部和尾部。如果你认为还不够漂亮,也可以剪一些好看的装饰来打扮它,)(提示:粘贴是头部稍微多粘一部分,为了使蜗牛“抬头”,我们可以稍加用力压折。)
一只漂亮的蜗牛做好了,好看吗?为了让蜗牛更好看,我们可以尝试剪一些小蜗牛喜欢的植物装饰,比如花呀,叶子呀,把小蜗牛粘在上面就更好看了。
五.回忆制作步骤。(
六.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师:孩子们,马上作好准备,听清了,制作蜗牛比赛现在开始。
1.学生动手制作蜗牛。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
七.总结评价
1.教师评价学生在整个学习,创作过程中的表现,重点评价自主探究,创新意识方面。
2.完成作业的学生上台展示,自我评价作业。
3.师生共同评出优秀学生作品。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很活跃,二年级的小朋友有很多都能把自己观察到的美术作品用语言来表达出来,并且都能制作出手工蜗牛,还非常有创意,有的小朋友给蜗牛穿上了衣服,有些小朋友给蜗牛穿上了盔甲,还有的小朋友给蜗牛尾巴上装了个火箭等各种奇思妙想。整节课我对时间的把握非常的不好,在讲解制作蜗牛壳的时间较长,导致最后展示环节较赶。课上语速太快,口语化太多,让学生思考得太少。在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我不应该直接回答他,而是应让他多思考,引导他们找到答案,这样比我直接告诉他们更容易记住,也能培养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再者对学生能够及时评价这点还不错,但评价的语言太过单一。
以上为岩土塑性力学教学课件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岩土塑性力学教学课件 篇7
课 时:1课时
学习领域:
绘画创作课
本课正是春游的大好时机,绿色的春天万物复苏,春天中的美景
美不胜收,令学生印象深刻,是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创造的有利时机。
引导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春天的情景。
教学目标:
1、本节课以记忆画的形式表现春天中有意义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创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表现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一个春天的场面。
2、巩固已学的取景构图知识。
教学难点:
春天中有意义情景的构思与表现。
教学用具:
课件
学生用具:
水彩笔、铅笔、橡皮、小刀、白纸。
教学过程:
一、 揭题示标
1、同学们,现在正是春游的大好时机,绿色的春天万物复苏,春天中的美景美不胜收,这么美得春天,大家想和老师一起出去游玩吗? 生----想 下面老师就带着你们去浏览春天的美景
二、学习目标:
1、本节课以记忆画的形式表现春天中有意义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创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表现美好生活的情感。
三、研探展评一
学习指导(4分钟)
请大家思考一下春、夏、秋、冬各是什么颜色的?
自研共探
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春、夏、秋、冬各是什么颜色的? 学情展示(3分钟)
我能说出春、夏、秋、冬各是什么颜色的?
师:很好,让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看一下春、夏、秋、冬各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欣赏课件春、夏、秋、冬图片,感受季节的美丽。)时间2分钟
四、研探展评二:
谁来说一下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3分钟)
自研共探
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学情展示(3分钟)
我能说出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生:春天在公园里和马路上。到处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绿树红花,万物苏醒。春天把小草吹醒,小草向它点头。春天把柳树的头发染绿了,使它的头发随风飘扬。春天把也叫醒,小鸟宝宝欢快地叫着,仿佛在欢迎春天的到来。
师:每到这个春暖花开的时候,人们都要投入到春天的怀抱,感受春天的气息,现在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乘坐“观光号”走近大自然吧!师:春天美吗?这么美得春天,我们是不是应该把它留住呢?你能把它画出来吗?
师:在画之前,请同学们看下课本中的图片,这幅图片是农民们春播的图片,可以将人、物的动态表现出来,这样可以使画面非常的生动形象。也可以以春天的景色为主题,很好的表现同学们在春天里的愉快心情,也可以人物和景色一起搭配,这样会使画面更生动形象。 画中色彩以“绿” 色调为主,加以适当的鲜花、小鸟、绿树作点缀,这样更使画面呈现出春天绿色的勃勃生机。
巩固提升:
我们以《走进春天》为主题,用春天的色彩把春天画出来。 板书设计:走进春天———嫩绿
教学总结
以上为岩土塑性力学教学课件 篇7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岩土塑性力学教学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认识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戏剧冲突反应的社会现实。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2、训练分角色阅读,在阅读中理解主题思想,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难点:1、理解喜剧幽默辛辣的语言风格和讽刺效果。
2、理解“哑场”的艺术效果,体会揣摩人物形象造型和表情所表现出的更丰富的内涵。
3、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果戈理
(请你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
2、《钦差大臣》的创作背景
(请你查找《钦差大臣》的创作背景。)
3、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钦差俏皮官衔爵位寻欢作乐行辕造谣生事
鸡犬不宁挑拨是非惩罚驿站千载难逢死乞白赖
龇牙阉马肆无忌惮逮捕
(2)解释下列词语
钦差: 制服: 俏皮:
肆无忌惮: 千载难逢:
挑拨是非: 鸡犬不宁:
呆若木鸡: 天真无邪:
4、梳理文章结构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引导学生分析剧中人物形象
1、讽刺喜剧在塑造人物是常常采用漫画式的方式将人性的弱点加以放大,《钦差大臣》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范。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说出印象最深的人物,并说明理由。
2、小组讨论交流
在你的心目中,赫列斯达可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从文中哪些地方了解到的\'?
四课内小结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默写字词。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继续引导学生分析剧中人物
阅读课文中市长的台词,讨论:剧中市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揭示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2、想一想
市长和官员得知上了假钦差的当后有什么表现?真钦差到了后,他们又将有怎样的表现?
(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讨论交流。)
3、市长和官员们前后不同的表现有没有什么相似之处
(小组讨论交流,派代表发言。)
三课堂小结
四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欣赏《钦差大臣》或由学生表演课本剧《钦差大臣》。
以上为岩土塑性力学教学课件 篇8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岩土塑性力学教学课件》全文内容,如《岩土塑性力学教学课件》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岩土塑性力学教学课件》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岩土塑性力学教学课件》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