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猫钓鱼教学课件
《小猫钓鱼》是一个很好的教材,可以让孩子们从小猫的经历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懂得做事要一心一意的道理。
小猫钓鱼教学课件 篇1
计算公式及其字母公式。强调π≈3.14,在说的时候要注意是近似值,写和算的时候要按准确值计算,用等号。
三、拓展练习
1、P99“试一试”。
2、P99“练一练”
3、神六绕地球第5周轨道是圆形的,半径大约是6700千米,你能算一算它的飞行轨道的周长吗?
4、用一根细线扣一个小螺丝,旋转起来,让学生说说这样转出的圆你能怎样计算它的周长呢?
5. 钟面分针长10厘米,它旋转一周针尖走过多少厘米?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
以上为小猫钓鱼教学课件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小猫钓鱼教学课件 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正、反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并掌握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一般步骤。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知识迁移,在复习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探究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2)借助对比练习,总结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策略多样化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归一、归总应用题。
【教学难点】掌握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一般步骤,准确判断题中数量之间存在的比例关系,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列式。
【教学关键】弄清题中两种量的变化情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二、探究新知
(一)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过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还学过了解比例,
应用这些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比例解决问题.(板书:用比例解决问题)
(二)教学例5(课件尝试题,学生试解答。)
例5、张大妈家上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28元,李奶奶家上个月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
1、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独立解答.
28÷8×10
=3.5×10
=35(元)
2、利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解: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钱。
28x 810
8x=28×10
X=2810 8
X=35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
解题思路:这道题中涉及哪三种量?(用水量、水的总价和水的单价三种量) 哪种量是一定的?你是怎样知道的?(生活中同一时间的水的单价是一定的.) 用水量和水的总价成什么比例关系?(用水量和水的总价成正比例关系.)第一文库网教师板书:水的单价一定,用水量和水的总价成正比例
教师追问:李奶奶家的水的`总价和用水量的比值与张大妈家的水的总价和用水量的( )相等?(比值相等)
所以可以列出正比例的式子来解答。
3、检验
(1)怎样检验这道题做得是否正确?(讨论方法)
(2)检验(变式练习)
张大妈家上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28元,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她家上个月用水多少吨?
解:设她家上个月用水x 吨。
28358x
28x=35×8
X=358 28
X=10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用了10吨水。
(三)教学例6(课件尝试题,学生试解答。)
例6:一个办公楼原来平均每天照明用电100千瓦时。改用节能灯以后,平均每天只用电25千瓦时。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多少天?
1、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独立解答.
100×5÷25
=500÷25
20(天)
2、利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1)解:设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x天。
(2)
25x=100×5
25 x=500 x=20 10××25= x
答: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20天。
解题思路:这道题中涉及哪三种量?(每天用电量、天数和用电总量三种量)
哪种量是一定的?你是怎样知道的?(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多少天?) 每天用电量和天数成什么比例关系?(每天用电量和天数成反比例关系.) 教师板书:用电总量一定,每天用电量和天数成反比例关系。
教师追问:现在每天的用电量和天数的 积 与原来每天的用电量和天数的什么相等?(积相等)
所以可以列出反比例的式子来解答。
3、检验
(1)怎样检验这道题做得是否正确?(讨论方法)
(2)检验(变式练习)
三、请自学课本61页的例5和62页的例6质疑。
四、讨论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1、判断题目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
2、设未知量为x,注意写明单位。
3、列出比例,并解比例,列比例时要对应了。 4、检验后写出答案。
六、全课小结
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题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成哪种比例关系,然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七、再次尝试
(一)基础练习(口答只列式)
1、学校小商店有两种圆珠笔。小明带的钱刚好可以买4只单价是1.5元的,如果他只买单价是2元的,可以买多少只?
解:设可以买 x 支。
2x =1.5×4
(三)机动
1、用一用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雪松,你有什么办法测得这棵大雪松的高度?
2、能力提升
(1)从下表中选取3个数据作为已知条件,编成一道正比例关系的应用题。 4天 10天
200千克 500千克
(1)从下表中选取3个数据作为已知条件,编成一道反比例关系的应用题。 4天 10天
500千克 200千克
八、布置作业
练习十一5、6、8、9、11
九、板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
一找(梳理相关联的两种量)
二判(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三列(设未知x,根据判断列出比例)
四解(解比例)
五检(用自己熟练的方法来检验)
六答
以上为小猫钓鱼教学课件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小猫钓鱼教学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⑴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⑵了解诗句的意思,体味诗句所描绘的意境。
⑶用文字描绘“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情景。
⒉过程与方法
初读诗文,整体感知;自主合作,感知诗意;赏读诗文,体味清幽。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内心的安宁和对大自然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并背诵。
2、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3、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设计思路:
教学中,力求体现“初读解题知作者――细读讨论明诗意――诵读想像悟诗情”的设计思路,同时也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授之以渔”的过程。
第一步,谈话导入,初读解题知作者。
1、调动学生已有的古诗积累,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
2、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就“你认为我们要读懂一首古诗,都需要了解哪些知识?”的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其实也就为后来的古诗学习需要的方法作出铺垫。
3、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知晓作者的资料,为理解古诗的意境提供有效依据。
第二步,细读讨论明诗意。
1、一读,诗文读通顺。
自由读、齐读、指名读,选用多种方式朗读古诗,让学生充分熟悉诗文,扫除生字障碍,同时自主解决部分难点。
2、二读,讨论明诗意。
启发学生借鉴已有的古诗学习经验进行自学。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以“你都读懂了哪些地方?有没有没有解决的问题?能不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为学习任务,在多次自读、指名读的基础上进行自学、交流。
第三步:诵读想像悟诗情
要学生品读诗人的内心,激起学生与诗人情感的共鸣,这一环节往往受学生生活阅历的影响,有一定难度,因此,配乐诵读诗歌,使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中入情入境地想像画面,把自己当作诗人,体会当时的心境,使学生更深入,更确切地把握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
2、看图背古诗:《春晓》《咏柳》《望庐山瀑布》《静夜诗》
3、师: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望着一轮明月,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受。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板书课题),再来学习与明月有关的古诗。《鸟鸣涧》。
4、齐读课题,解题。“涧”这个字,它的偏旁是“氵”,我们可以推想“涧”跟——水有关。水在哪里呢?水在两山之间,所以,涧就是指夹在两山之间的流水。这流水是涓涓细流还是汹涌波涛?题目之意:鸟儿在山中鸣叫。那应该怎么读题目呢?谁来试试?(齐读)
5、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唐代大诗人,字摩诘,太原祁州(今山西省祁县)人。开元九年以状元及第,任大乐丞,因故被贬济州司仓参军。张九龄为宰相,提拔他为右拾遗,转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为叛军所俘,授以伪职。长安、洛阳收复后,被降职太子中允,后升为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他深于佛学,熟悉佛教经典。有一部《维摩诘经》,是佛教中智者维摩诘和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钦佩维摩诘的辩才,故拆开了他的名字,给自己命名为维,而字曰摩诘。王维多才多艺,除作诗外,又精通绘画、音乐、书法。能以绘画、音乐之理通于诗,达到了诗情画意完美结合的高度艺术境界。有《王右丞集》,存诗400余首。他的山水诗造诣极高,《鸟鸣涧》是他山水诗的代表作,苏轼就曾经夸他的诗“诗中有画”,现在就让我们来品这首诗,赏这幅画。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⒈学生自读:
鸟鸣涧,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王维在这看见了什么呢?请大家到诗中去读一读,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4遍,前2遍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争取读得字正腔圆,后2遍读的时候,争取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
2、(屏显古诗)指名读。(a你很会思考,夜静春山空,“空”这个多音字你读准了,真是一丝不苟。b声音清脆悦耳,读诗正确流畅,很好。c声音响亮,把每个字的音都读准了,自信的孩子,真不错。d读得很流利,又注意了诗内部的停顿,读出了诗的韵味。)(出示停顿)
3、齐读。
4、这首诗你们都读正确了,读通顺了,同学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了这么几遍,你知道这首古诗写的是什么时候呢?(春夜)指名回答,并说说依据。(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春夜)(评:你真会思考)
5、诗人王维在春夜看到了那些景物呢?请同学们到诗中一行一行仔细地找一找,并把它圈出来,四行都找完了。(生回答)
a:我们来看这里有桂花、夜、山、月、鸟、涧。这些自然景物有几种?(六种。)
b:这六种自然景物并不是简单的顺序罗列,而是一幅和谐的自然山水画。你能不能读出来呢?体会一下。读一遍。
指名回答。(相机板书:花、山、月、鸟、涧)
6、的确,诗人在诗中写花落、山空、月出、鸟鸣、涧水流。
7、刚才老师说这首诗中的景物是有顺序的,是什么顺序呢?(用手势)从落花写到了夜,然后写到山空,再写到月亮,又写到了山里飞的鸟。这是一个什么顺序呢?(生:由远到近。)
a:是由远到近么?(生:从近到远。)
b:还有其他的么?看老师的手势——(生:我觉得是从低到高。)
师:我觉得你们说的都对。这首诗歌不是简单的在罗列材料,而是一个立体的、流动的画面,这些景物融合在一起的春夜有什么特点呢?请你到诗中把这个合适的字找出来。指名回答。生:景物的特点是静,还有美。(板书静、美)(评:你有一双慧眼,一下子就把这个字找准了。)师:的确,这首诗给我们的一个深刻感受就是“静”。
三、感知诗意,体味清幽
1、指名读:你来读。你的声音很好听,读出来了那种静。
2、第一行:人闲桂花落
a.同学们都很会读书,读出了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夜晚,是一个静静的夜晚。就在这样的一个夜晚,桂花轻轻柔柔地飘落了,(屏显:人闲桂花落)同学们看过桂花吗?长什么样子?小小的,细细的桂花落在地上声音响吗?声音小到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也包括张老师可能都听不到,但王维却在那个夜晚听到了。
b.这桂花落地的簌簌声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写教室很静,静到什么程度?静到一根绣花针落地的声音都听得见。那诗人写桂花落地的声音都听得见,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呢?(指名回答)
c.是呀,夜是这样的静,但不仅因为夜静,更因为看风景的人心静,所以,王维他还是感受到盛开的桂花悄然落地的声音。看看“人闲”两个字,它正是告诉我们王维的心——(静。)哪个字写作者内心的静呢?(生:闲。闲的解释是安静)怎么才叫闲呢?(生:因为他没有什么事情,很休闲——)
d小结:是啊,王维身处没有战乱,安定统一的盛唐,而他自己此时隐居风景秀丽的蓝田辋川,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悠闲自在,淡泊名利,所以他说自己是——人闲。
e现在,就让我们用朗读把桂花落地的轻柔、舒缓展现出来。(指名读)(a不错,你的朗读似乎可以让我们看到那桂花在空中飞舞的样子。
b听着真美,风起花落缓缓的,是那样的轻柔。c一个落字读得很到位,就像真的看到桂花从枝头脱落,飘下,着地的样子。)(女生齐读、齐读)女生读起来清清幽幽的,别有一番情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第二行:夜静春山空
a.听着这桂花落地的簌簌声,王维才发觉夜是多么静啊!真是——夜静春山空。(屏显:夜静春山空)同学们,鸟鸣涧这里风景如画,白天,山涧中阳光灿烂,鸟语花香,游人踏青,动物们自由自在……真是热闹非凡。渐渐地,渐渐地,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游人散去了,动物们都进入梦乡了,山林也空闲下来了,整座山就像睡着了一样,静静的,静静的……如果此时,你也站在这座春山面前,你会用什么词语,什么句子来形容?
b.是呀,静,静得诗人觉得好像整座山什么都没有了,空荡荡的。谁用朗读来把这样的画面读出来。(指名读)
(a读得真好,那寂静的春山仿佛就在我们面前。b你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恬静的画面。c想一想,诗人心中装的不是一小片山,而是整座山哪。d看着这座山,王维一定是这样说的:夜静春山空。)(范读)
让我们用朗读来赞叹这座空山吧!(男生齐读、齐读)
(a柔柔的,轻轻的,都沉醉在“静”中了。b如果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那你们的朗读就是读中有画。)
让我们把这个“静”字留在心中,读好这句诗。(屏显: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齐读
4、第三、四行: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a.引读: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出月从哪出来呢?(云)怎样的`云?(薄薄的几片云)
b.是呀,一轮明月从云层中钻出来,皎洁柔和的月光一下子倾泻在山涧中,睡梦中的鸟儿于是——(指名回答)
c.是呀,鸟儿以为天亮了,睁开朦胧的睡眼,啾啾叫着。(板书:明)
d.“时鸣”怎样叫呢?(指名回答)是叫了几声,就停了,过一会又叫几声,又停了,咦?不是写夜静吗?怎么会写鸟鸣声呢?
e.对,这就是一种反衬手法,以动衬静。古人就说“鸟鸣山更幽”我想,鸟儿此时一定是用它动听的叫声在赞叹。现在,就让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诗。(指名读)(a读得真好,听着感觉那是一个多么宁静又美好的夜晚啊!b你的朗读,仿佛让我们看到了皎洁的月光,听到的啾啾的鸟鸣声。谢谢你。)齐读同学们,你们的朗读好似在赞叹:夜多静啊!
5、写一写:
(1)王维的诗美吗?可王维只用了二十个字,写了那么的景物,给我们呈现了如此美丽的一幅画卷。春天在王维的眼中是一个寂静的夜晚,
a.在贺知章的眼中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b.在其他诗人眼中呢?在诗人杜甫的眼中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在苏轼的眼中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d.在杜甫的眼中是“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e.在唐代杜甫的《绝句》中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f.在叶绍翁的眼中春天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这正体现了古诗语言的凝练美。但我们现在的语言也美呀!现在就请同学们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写一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我想我们也能有“文中有画”的本领。
(3)学生写,教师巡视。交流点评。
(4)写的真好,的确是文中有画。写的美,朗读读得也美。
6、朗读背诵整首诗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读得时候要把自己当成诗人,想象那屡屡桂香飘溢,悠悠鸟鸣传荡。
很好,我们读的时候,要想到王维山水诗的特点:诗中有画。再齐读。
让我们把鸟鸣涧的幽静永远留在心里,一起背一背。
四、拓展诗句,迁移诗境。
1、同样是歌颂明月,王维用“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经让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今天就让我们在来欣赏一首李白的《月下独酌》。自读,指名读,正音。齐读
同样是月夜,同样是独自一人,李白感受到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大概说诗的内容)引导学生说出孤独。再齐读。
2、出示《鹿柴》,与《鸟鸣涧》对比,看诗句描写有什么异同?诗人笔下的景物那么美丽,你有什么话对王维说?王维的诗人们非常推崇,后人对其诗的评价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闭眼,听读,想像《鹿柴》《鸟鸣涧》这两首诗所描写的情景。
五、作业:
1、默写古诗《鸟鸣涧》。
2、写一写“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情景。
以上为小猫钓鱼教学课件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小猫钓鱼教学课件 篇4
一、以游戏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教学《b p m f》一课中的m 、f两个声母时,可用游戏“猜猜看”导入。教师请一个学生蒙着眼睛摸百宝箱中有什么。教师在百宝箱中放的是与本课教学紧密联系的一些物品,如一架飞机小模型、一瓶墨水、一个大肚弥勒佛、一支铅笔、一瓶蜂蜜、一小袋米、一匹小马玩具、一小根木棍、m、f字母模型……现在的学生在入学前已经会说很多话了,从拼音的角度来讲,他们已经会发很多音了,教师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逆向教学,直接切入音节拼读难点,使学生所学的新知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认识了m、f这两个声母。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发音指导,进一步巩固声母发音轻短的特点。游戏的设计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增加了课堂的情趣,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上课一开始就觉得语文课有意思。
二、以图片引发兴趣,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学习
色彩鲜艳的插图,形象活泼的卡通人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在拼读音节时,通过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巩固拼读方法,如教学音节“ma” 时,我出示了一张班上学生和他妈妈的合影,让学生说一说照片上的是谁,然后问学生,“妈” 这个音你们都会读,你知道它是怎么拼出来的吗?请你摆一摆拼音卡片,两个同学拼一拼,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拼摆,再引导学生把。换成a的四声,试着拼一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m还可以和谁相拼组成新的音节,学生会发现能够拼出许多音节,这样让学生既拼读了音节,又巩固了拼音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引导学生正确发音。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一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前面b、P两个声母拼读的基础上,通过知识的迁移,学习了新的音节,这样的设计真正把学生摆在学习的主体地位。
三、以多样的形式保持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将活动引进课堂,使课堂成为学习的园地,游戏的王国。如找朋友、小猫钓鱼、快乐大转盘、带生字朋友回家……有的开展争当“拼音小博士”“识字大王”等竞赛活动;有的引导学生给字母或生字编故事、编儿歌;有的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摆一摆……教师精心制作的各种课件,始终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入学的儿童自制力一般都比较差,教师如果在复习巩固时进行重复单调地训练,儿童的注意力往往处于分散状态,达不到复习巩固的目的、在进行拼音巩固练习时.采用多样练习形式,经常变换的练习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复习巩固这一教学环节我设计了几种练习形式。
1.快乐大转盘
我设计一个可以转动的.轮盘。转盘中间是声母m或f,周围是a o iu带有四声的字母,学生可搬过转动指针随意找所要拼读的音节,在拼出音后,再说一说含有这个音的词语或一句话.说得正确的同学,会获得一颗小星星。在以后的教学中,当学生音节掌握得比较多时,还可以利用这个转盘,进行组与组之间的竞赛。
2.储词罐
通过课件演示,出示本课出现的音节让学生拼读出来,都能拼读正确的,将获得“拼音小博士” 称号,教师给他或她带上小博士帽。
3.商业街
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商业街的图景,商业街有许多商店:面包房、糖果店、鞋店、玩具店、体育用品商店、食品店……请一位拼音掌握比较好的学生扮演营业员,每个组选派一个代表去购买商品,在购买商品时有个要求,能够正确读出商品后面的音节、商品才可以买走。这个练习的设计是促进学生与学生互动交往,在安排上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我们通过学前测试了解到,有的学生在入学前已经掌握了一些汉语拼音的知识,能够拼读一些音节.也认识很多字。为此,教师要有意识地为他们搭设舞台,请他们当售货员,他们能够拼读出所卖商品的音节,买商品的学生不仅拼读正确买回商品,而且还要教小组里的同学也会拼读,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这二个练习的安排从内容与形式上有一定的梯度,“快乐大转盘” 要求学生选择自己会的音节来拼读。“储词罐” 则是要求把本课所学音节都要掌握,有了一定难度。“商业街” 活动中有些音节超出了本课的学习范围,但一些学过拼音的学生掌握了.他可以把自己会的教给其他同学。这样的教学设计注意了学生间的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从而也激励其他学生去自觉主动地学习。
通过实践证明,这些方法的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欢乐。学生喜欢学拼音.就会对语文课有浓厚的兴趣。
以上为小猫钓鱼教学课件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小猫钓鱼教学课件 篇5
设计意图
春蚕是春天最具代表性的动物,为了让幼儿更深刻地了解春蚕的生长过程,并知道蚕丝的作用和丝绸的特点,我们借助了多媒体手段让孩子能够更感兴趣、更清楚地了解春蚕,并在轻松有趣的活动中体验用丝绸制品装扮自己的快乐。
活动目标
(一)运用多媒体了解春蚕的生长过程。
(二)知道蚕丝的作用,了解丝绸的特点。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春蚕》:春蚕生长过程图片。
2、各种丝绸制品:真丝衣服、丝巾等。
3、录音机、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观前导语
教师戴着一条颜色鲜艳的丝巾进活动室,引起幼儿注意。
提问:今天老师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呀?(戴了丝巾)那么这丝巾是从哪来的呢?
小结:这漂亮的丝巾装扮了我们的生活,它是一种春天里的小动物吐出的丝制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人类的好朋友——春蚕。
(二)观看多媒体
1、教师逐步出示多媒体课件,并进行启发性提问:
(1)蚕卵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小小的)几天后,蚕卵变成了什么?(一龄蚕)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在干什么?(吃桑叶)
(2)经过了第一次脱皮春蚕长大成二龄蚕,它与一龄蚕有什么区别?接着又经过了第二次脱皮春蚕长大成三龄蚕,经过了第三次脱皮春蚕长大成四龄蚕,经过了第四次脱皮春蚕长大成五龄蚕,最后它变成什么样子了?春蚕一共进行了几次脱皮?
(3)长成五龄蚕后,它又开始干什么了?(吐丝)它们吐出了什么颜色的丝?
(4)它们用吐出的丝将自己包裹起来,叫“结茧”。茧是什么样子的?它们在茧里变成了“蚕蛹”,它又是什么样子的?蚕蛹在茧里变成了蚕蛾,蚕蛾是怎么从茧里出来的?
(5)第二年的春天,蚕蛾产下许多蚕卵,蚕卵又能孵出什么?(蚕宝宝)
2、重新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请幼儿边看多媒体边说说春蚕的生长过程。
(三)教师出示真丝衣服和丝巾让幼儿观察,让幼儿摸一摸。
提问:1、丝绸有什么感觉呢?
2、丝绸还可以用来做成什么?
小结: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春蚕为我们带来了这么美丽的丝绸,它既轻盈透气,又亮泽光滑。今天我要请小朋友们当一回“小设计师”、“小模特”,用美丽的丝绸来装扮自己,让自己“秀一秀”好不好?
(四)幼儿用丝绸来装扮自己,在轻快的音乐中进行时装表演,体验用丝绸制品装扮自己的快乐。
以上为小猫钓鱼教学课件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小猫钓鱼教学课件 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②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
③理解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①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②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二、教学重点: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电磁铁特性,物理教案-[电生磁]教学设计。
三、教学难点:
通电螺线管磁场的极性与电流方向间的关系的得出;电磁铁特性的得出。
四、教具:
直导线一根、干电池3节、螺线管、小磁针、导线、铁芯、电磁铁、图钉、条形磁铁、蹄行磁铁、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开关
五、学具:
软铁钉二个、小磁铁六个、漆包线一段、干电池三节电池座、回形针若干个、开关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电流表一个、导线若干条。(共13套)
六教法:
演示法、引导法、启发法
七、学法
:观察法、探究法、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奥斯特实验,引导学生观察:
当直导线通电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磁针发生偏转这现象说明了什么?(出示第一张图片,展示课题----电生磁)
二、新课:
1、教师叙述电与磁联系发现的发展史,指出其重大意义。(出示图片2奥斯特人像。
2、电流的磁效应:
重做奥斯特实验,引导学做实验、观察实验:把磁针放在导线的上方和下方,观察通电时小针针N极指向有什么变化?
改变电流方向,重做上述实验,再观察小磁针N极的指向有什么变化?
从这个实验现象中,你有什么发现?
结论:a、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b、电流磁场方向与导线上电流方向有关,物理教案《物理教案-[电生磁]教学设计》。(出示图片3)
3、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教师演示:将一段直导线绕在铅笔上形成螺线管,了解什么是螺线管。(出示第4张图片螺线管图和实物)
师演示:给螺线管通电,观察放在螺线管两端的小磁针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实物展台展示)
探究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
①问:你认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会是什么样?(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师板书学生的猜想。
又问:如验证你的猜想?
又问;如何用实验研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可能与哪种磁体相似?(出示图片5)采用什么方法探究?需要用到哪些器材?引导学生讨论
②学生实验操作,观察现象,记录现象
③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入手归纳试验结论。(学生讨论后,师出示图片6,展示结论)
2、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认为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会与什么有关?(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师板书猜想。
②、如何验证猜想?采用什么方法进行验证?
③、怎样具体设方案?学生讨论
④通电螺线管导线中有几种可能的电流方向?根据观察得出
⑤、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有什么具体关系?请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引导学生阅读P55页图8.2---6及旁边“?”的文字后,让学生说他们的方法)
⑥、小组间交流
⑦、教师出示结论(展示图片六)安培定则
⑧、练习:p54中8.2----5图甲、乙。(图片7)学生答案实物投影展示。
4、探究实验(二)研究电磁铁:
问:如果将一铁芯插入螺线管内通电后,磁针偏转角度会发生变化吗?你认为会怎么变?(学生猜想)
师演示实验验证,从这一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偏角变大,说明什么?
师小结:一个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叫电磁铁。电磁铁的磁性比通电螺线管的磁性更强。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电磁铁的特性:(学生讨论)
问:电磁铁的磁性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师板书学生的猜想
怎样用实验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多个因素的关系呢?采用什么方法探究?怎样控制变量?
怎样具体设计方案?怎样判断磁性的强弱?怎样改变电流的强弱?怎样对不同圈数的电磁铁进行比较?观察哪些现象?
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学生实验,师巡视指导。
引导学生根据现象得出结论,交流结论。师出示结论,出示图片8。
5、电磁铁的应用:①出示图片9,介绍电磁起重机。②学生举例。
三、总结:
本节课的内容及本次实验的情况。
四、作业:
①P57页1、2、3、②上网查查电磁铁有哪些应用。
以上为小猫钓鱼教学课件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小猫钓鱼教学课件 篇7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学习面积单位有什么用?
生:测量面积
出示长方形纸板
师: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如何测量它的面积呢?
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长方形的面积。
师: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测量操场的面积,教室的面积;草地的面积;等等,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量,那可就麻烦了,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的目的,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握好教学的起点,抓住生活中的几个场景,引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
师: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
(学情预设:根据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和理解,可能会出现这几种情况:和长有关、和宽有关,和长、宽都有关,和周长有关)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也培养了学生大胆探究,敢于猜想的精神)
(三)、实践探究,合作交流
师: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带上老师温馨的提示踏上探究之旅。
出示导学提示:
1、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建3个长方形,完成实验记录表。
2、 仔细观察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
3、 尝试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
以上为小猫钓鱼教学课件 篇7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小猫钓鱼教学课件 篇8
俗话说“水火无情”,由火灾引起的悲剧很多,也很惨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家庭防火教学的课件,内容如下:
教学内容:
火灾的预防 火灾的扑救 火灾中的自救和逃生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俗话说“水火无情”,由火灾引起的悲剧很多,也很惨烈。为了防患于未然,学生必须了解一些基本的防火知识和在火灾中自救的本领。
教学重点:火灾的扑救 火灾中的自救和逃生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一)导入课题
1、(1)投影显示,火灾现场的危险性。引入课题,
(2)板书课题:家庭防火
(二)明确学习目标:让我们了解火灾的危害,俗话说“水火无情”,由火灾引起的悲剧很多,也很惨烈。为了防患于未然,我们必须了解一些基本的防火知识和在火灾中自救的本领。
(三)效果预期:相信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定会了解很多防火知识!
二.民主导学
(一)任务呈现
1. 在家里哪些地方要引起火灾的预防?
2 . 如果发生火灾应该怎样灭火?
3. 发生火灾时,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呢?
(二)自主学习
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师巡视。
(三)展示交流
1. 在家里哪些地方要引起火灾的预防?
(1)小组代表发言。
(2)师小结:引起火灾的预防 (a)安全使用火炉(b)安全使用燃气灶具(c)其他防火知识:注意吸烟既危害健康,又容易引起火灾,许多地方燃放烟花爆竹、生日晚会上,点燃蜡烛、在家中随意地烧东西,或玩火柴、打火机都容易引起火灾。
2 . 如果家里发生火灾应该怎样灭火?
(1)小组代表发言。
(2)师小结:
火灾的扑救: 发生火灾时,要注意进行火灾的扑救或者进行火势的控制,归纳起来,灭火主要有三种方式:a、隔离: b、窒息 c、冷却
家庭火灾多起于厨房,厨房灭火的基本方法是:蔬菜灭火法 锅盖灭火法 干粉灭火法
若灭火无效或火势蔓延,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报火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说明失火地点
(b)说明是什么引起的火灾以及火势的.大小
(c)说明报警人的姓名、电话号码
(d)自己或让别人到路口迎候消防人员,尽量提供水源位置等情况。
3. 发生火灾时,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呢?
(1)小组代表发言。
(2)师小结:
(a)、室内起火时,应迅速逃至室外,出门时应随手关门,这样可控制火势发展,赢得逃跑事件,应朝逆风方向离开,不可乱跑;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烟雾熏呛或中毒;不要为穿衣服或拿取贵重物品而浪费了逃离时间;
(b)、如果楼内起火,出口或楼梯间浓烟滚滚,要弯下腰、低重心行走或匍匐前进,千万不可 立起身奔跑;如楼层已着火,但楼梯未烧断且火势不太猛烈时,可披上用水浸湿的衣服被褥,从楼梯快速冲下去;
(c)、在失火的楼房内,不可使用电梯,以免停电或电梯发生故障被困,同时电梯往往是浓烟的通道,是很危险的地方;若身上衣服着火后,切忌奔跑或用手拍打,或大喊大叫,如果身上火势较大,来不及脱衣服,应尽快撕去燃着的衣服或跳入就近的浅塘、小河里灭火。
三.检测导结
(一)目标检测:
1. 灭火主要有三种方式有( )、( )、( )。
2. 厨房灭火的基本方法是:( )、( )、( )。
3. 报火警时要注意:( )、( )、( )、( )。
(二)反思总结: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口答)
以上为小猫钓鱼教学课件 篇8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小猫钓鱼教学课件 篇9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69页例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并学会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分配方法。
教学难点:分配方法。
教学方法:列举法 分析法
学习方法:尝试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定向导学(3分)
(一)游戏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抢椅子的游戏吗?现在,老师这里准备了3把椅子,请4个同学上来,谁愿来?
1、游戏要求:开始以后,请你们5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
2、讨论:“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这句话说得对吗?
游戏开始,让学生初步体验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使学生明确这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
引入: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
(二)揭示目标
理解并掌握解决鸽巢问题的解答方法。
二、 自主学习(8分)
1、看书68页,阅读例1: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可以怎么放?有几种情况?
(1)理解“总有”和“至少”的意思。
(2)理解4种放法。
2、全班同学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3、跟踪练习。
68页做一做:5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1) 说出想法。
如果每个鸽舍只飞进1只鸽子,最多飞回3只鸽子,剩下2只鸽子还要飞进其中的一个鸽舍或分别飞进其中的两个鸽舍。所以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同一个鸽舍。
(2) 尝试分析有几种情况。
(3) 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三、合作交流(8)
1、出示例2
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几本书?(1)合作交流有几种放法。
不难得出,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
(2)指名说一说思维过程。
如果每个抽屉放2本,放了6本书。剩下的1本还要放进其中一个抽屉,所以至少有1个抽屉放进3本书。
2、如果一共有8本书会怎样呢10本呢?
3、你能用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吗?你有什么发现?
7÷3=2……1 (至少放3本)
8÷3=2……2 (至少放4本)
10÷3=3……1 (至少放5本)
4、做一做
11只鸽子飞回4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四、质疑探究(5分)
1、鸽巢问题怎样求?
小结:先平均分配,再把余数进行分配,得出的就是一个抽屉至少放进的本数。
2、做一做。
69页做一做2题。
五、小结检测(10)
(一)小结
鸽巢问题的解答方法是什么?
物体的数量大于抽屉的数量,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商+1)个物体。
(二)检测
1、填空
( 1)7只鸽子飞进5个鸽舍,至少有( )只鸽子要飞进同伴的鸽舍里。
( 2)有9本书,要放进2个抽屉里,必须有一个抽屉至少要放( )本书。
(3)四年级两个班共有73名学生,这两个班的`学生至少有( )人是同一月出生的。 4、任意给出3个不同的自然数,其中一定有2个数的和是( )数。
2、选择
(1)5个人逛商店共花了301元钱,每人花的钱数都是整数,其中至少有一人花的钱数不低于( )元。 a、60 b、61 c、62 d、59
(2)3种商品的总价是13元,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是整数,至少有一种商品的价格不低于( )元。 a、3 b、4 c、5 d、无法确定
3、幼儿园老师准备把15本图画书分给14个小朋友,结果是什么?
六、作业 (6分)
完成课本练习十二第2、4题。
板书
抽屉原理
物体的数量大于抽屉的数量,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商+1)个物体。
以上为小猫钓鱼教学课件 篇9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小猫钓鱼教学课件 篇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2—3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并在实际生活中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看到这面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时,你会想到什么?(生自由汇报,师相机引出儿歌《国旗国旗真美丽》)一首《国旗国旗真美丽》仿佛让我们回到了一年级刚刚入学的那会儿,而如今,一转眼我们已经是六年级毕业班的学生了,希望你们能好好珍惜和利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加强学习,为进入初中继续学习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星红旗是庄严而美丽的,并且它与我们的数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国旗中的数学知识:比例(板书课题:比例)
从课题中我们不难看出,比例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知识有一定的关系(比)你们还记得比的意义吗?(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如何求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好,下面我们就先来用比的知识解决几道国旗中的数学问题。
二、以比值为引线,认识比例。
1、探索组成比例的条件
你在哪些地方看见过国旗?
问题:
1:你能说一说这四幅图中国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2:你们想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吗?
(发作业纸)作业纸上有四幅不同大小的国旗,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任选两面国旗来算一算它们各自长与宽的比值是多少?然后观察结果,把你的发现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哪个小组研究的是操场上的国旗与教室里的国旗各自长和宽的比?
(请一组学生板演汇报,教师小结板书:两个比相等)
这两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相等,我们可以用等号将这两个比连接起来。(板书:2.4∶1.6=60∶40)
指着这组相等的比说: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把定义补充完整)。这就是“比例的意义”(把课题板书完整)请同学们齐读。
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比例的意义,思考:想要组成比例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学生回答:等式;有两个相等的比)
(教师再强调:一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2、寻找国旗中的其他比例
师:你还能从四面国旗中找出哪些比例?
(学生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汇报。教师点击课件)
3、介绍比例的第二种表示方法
师:我们在学习比的时候,可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那比例也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吗?怎么写?(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4、强调比例的计算单位要统一
出示课件,提出问题,学生判断。
小结:在比例的计算中,单位要统一。
5、区分比和比例
师: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比和比例的联系,那么比就是比例吗?(小组交流:你觉得比和比例有哪些区别?)
形式不同: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
意义不同: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三、自主尝试,巩固比例。
(一)数的比例
课本33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汇报比值是否相等,所以成不成比例。教师板书比例式)
(二)形的比例
课本33页“做一做”第2题。两个具有放大关系的三角形(图中的四个数据可以组成多少个比例?
(三)生活中的比例
师:通过刚才的几组题,我们进一步弄清了比例的意义,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的比例吧!
课本36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订正交流。)
(四)拓展中的比例
写出比值是5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五、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比例的哪些知识?你还想研究比例的什么知识?
比例的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法国著名的建筑物埃菲尔铁塔,希腊雕像断臂维纳斯,还有闪烁的五角星,这些事物之所以能给我们美感,是因为它们的构造都和一个词“黄金比例”有关。希望你们课后能从生活中找到更多的“比例”,发现更多的数学知识,到那时,相信你们能够更深刻的感受到数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以上为小猫钓鱼教学课件 篇10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小猫钓鱼教学课件》全文内容,如《小猫钓鱼教学课件》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小猫钓鱼教学课件》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小猫钓鱼教学课件》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